楠梓天然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吳秉聲所指導 汪少凡的 「俯瞰—行走」視角下自然村落工業化之空間表現層次:以苗栗蘆竹湳為例 (2021),提出楠梓天然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聚落變遷、鄉村研究、維生活動、頭份、石化業。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 楊錫賢所指導 李旻珊的 各類固定污染源VOCs排放特徵與貢獻量分析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固定污染源、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係數、排放特徵、臭氧生成潛勢的重點而找出了 楠梓天然氣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楠梓天然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俯瞰—行走」視角下自然村落工業化之空間表現層次:以苗栗蘆竹湳為例

為了解決楠梓天然氣的問題,作者汪少凡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苗栗蘆竹湳村落為例,探究自然村落工業化之空間表現層次。既有聚落建築學針對戰後工業化之研究對象以都市或市街為主,又空間描述依據以俯瞰式圖像史料為主,而空間變遷之歷史解釋依據以官方文獻為主;產生「俯瞰視角侷限」與「居民主體缺席」之層次單一的空間現象描述及歷史書寫。本研究在取徑上藉由空間觀察角度從「俯瞰」至「行走」之切換,及空間變遷歷史解釋角度從「國家經濟」至「居民謀生」之切換;並在方法上藉由俯瞰式資料蒐集、以GIS工具進行俯瞰至行走之過渡性資料處理以及質化訪談與報章雜誌等行走式資料蒐集;最後依據「表層:俯瞰視角的空間外觀轉變」及「裏層:行走視角居民主體認知的空間意涵」對工業化空間變貌分類

,並對其提出居民與國家主體互動之歷史解釋。最終發掘自然村落工業化之空間表現三層次,包含「表層轉變」、「表層停止轉變」與「表層不變下的裏層轉變」;以及居民主體與國家互動之空間實踐能動性三層次,包含「拒絕與抵抗」、「順應但轉化」、「陽奉但陰違」。豐富了既有研究中不足的工業化空間表現與空間實踐過程之多元層次。

各類固定污染源VOCs排放特徵與貢獻量分析研究

為了解決楠梓天然氣的問題,作者李旻珊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針對各類固定污染源排放之VOCs進行採樣分析,建立各製程指紋圖譜及排放係數,進一步推估各製程之排放量,並探討製程排放之VOCs對人體及環境危害程度。各製程採樣對象參考AP-42之製程類別分類為16項,研究結果顯示鍋爐汽電共生、鍋爐發電、燃煤、燃油鍋爐蒸氣及鋼鐵製造等製程排放濃度為59~3514 ppb;有機溶劑作業、其他合成樹脂或塑膠製造及聚酯樹脂製造等程序濃度為49~12985 ppb;鋁鑄造及鋼鑄造程序濃度為66~275 ppb,其餘製程濃度為170~21106 ppb。此外,在各類污染源中,Aromatics為各製程常出現之族群,排放平均約為51%;其中若製程原料為溶劑、樹脂及塑

膠粒時則以Carbonyls排放比例最高,約為46.1-90.4%。且在各製程排放特徵物種方面,以Toluene、Acetone、Ethyl Acetate、Benzene及Methyl Ethyl Ketone等為各製程常出現之VOCs特徵物種,而鍋爐發電程序及鋼鐵製造程序因行業和操作條件等不同,其排放特徵與大多數製程有所差異,鍋爐發電排放特徵為Isobutane、n-Butane及Propene,鋼鐵製程排放特徵為1-Butene、Ethanol、Cis-2-Butene。在排放係數建立方面,鍋爐汽電共生為57.5 g/ton-生煤;鍋爐發電分別為0.71、0.18與8.38 g/ton-

生煤;燃煤鍋爐分別為0.54、2.31與0.76 g/ton-生煤;燃油鍋爐分別為31.5、0.35與49.1 g/ton-重油;鋼鐵製造為9.37 g/ton-燒結磺;有機溶劑作業分別為65.8、57.8、32.7與0.51 g/ton-溶劑or光學玻璃;合成樹脂或塑膠為0.003與0.06 g/ton-塑膠粒or樹脂;聚酯樹脂製造分別為0.002與0.54 g/ton-聚醚多元醇;鋁鑄造分別為0.008、0.01與0.08 g/ton-鋁合金錠or鎂錠;鋼鑄造分別為0.0001與0.006 g/ton-不鏽鋼錠;膠帶業製造為22.6 g/ton-醋酸乙酯;PU皮製造為0.61 g/ton-

樹脂;熱煤加熱為0.03 g/ton-樹脂;塑膠品塗裝為0.01 g/ton-聚脂箔膜;金屬熱處理為0.05 g/ton-五金零件;非鐵金屬鍛造為0.01 g/ton-天然氣;孔版印刷程序為384 g/ton-油墨。各製程臭氧生成潛勢(OFP)以孔版印刷程序1894 g O3/ton為最高,鋼鑄造0.005 g O3/ton為最低。在排放等量總VOCs的情況下,以鋼鐵製造對臭氧生成反應性最高,其次分別為聚酯樹脂、孔版印刷、鍋爐發電及膠帶業製造等製程。本研究利用USEPA IRIS及Cal. EPA公告之SF及RfC進行各製程風險分析,在排放等量總VOCs的情況下,以鋼鐵製程對人的致癌風險為最高

,塑膠品塗裝為最低;在非致癌風險方面,亦以鋼鐵製程之危害為最高,熱媒加熱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