楢山節考 議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楢山節考 議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井伏鱒二寫的 黑雨(太宰治文學啟蒙恩師井伏鱒二至高傑作×原爆書寫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殘酷手記・繁體中文譯本首度問世.三款內封隨機出貨) 和陳亮恭的 微霞與桑榆:陳亮恭醫師的世紀思索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810,(7:10期)也說明:以科學素養為導向的新課綱---從社會性科學議題融入課程談起 · 十二年國民教育 ... 從電影《楢山節考》淺談道德理論 · 電影《逆轉人生》的生命價值觀對青少年成長的啟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所出版 。

萬能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魏憲中所指導 王孝龍的 影響電影票房價值因素之探討─以臺灣上映之教育相關電影為例 (2018),提出楢山節考 議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化創意產業、教育相關議題、電影票房、多元迴歸分析、電影票房透明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系研究所 李仁淼所指導 楊玉隆的 從自主決定權觀點論病患之拒絕醫療─以我國與日本法比較為中心 (2015),提出因為有 自主決定、告知後同意原則、幸福追求權、自主決定權、安樂死、病人自主權利法、預立醫療決定的重點而找出了 楢山節考 議題的解答。

最後網站載入更多文章... - 芭樂人類學則補充:... 禮儀師的樂章》這部有名的日本電影,除了充分理解為何談此議題的影片會獲得奧斯卡獎 ... 也對於日本的生死與殯葬文化沒有太多著墨(關於此點可觀賞《楢山節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楢山節考 議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黑雨(太宰治文學啟蒙恩師井伏鱒二至高傑作×原爆書寫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殘酷手記・繁體中文譯本首度問世.三款內封隨機出貨)

為了解決楢山節考 議題的問題,作者井伏鱒二 這樣論述:

轟炸終有一天結束, 那場黑色的雨,卻永遠不會停歇……   【三種視角內封隨機出貨】 多重角度  同一個現場  你看見的是哪一個瞬間? 沒人知道是什麼樣的「怪物」,竟能發出超越地震的巨響、掀起比山還高的雲朵? 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樣的病,為什麼愈是寄予希望,反而愈被死亡的陰影牢牢控制? 原爆當天身在廣島的作家──戰後20週年寫下的驚世小說      太宰治啟蒙恩師知名長篇小說 「井伏文學」至高代表作      小說發表超過半世紀  繁體中文譯本首度問世      第十九屆野間文藝獎獲獎作品      取材自廣島原爆生還者親身採訪、農民軍醫手寫日常的實錄      日記體文學最殘酷也最動人

的成就 書系總策畫/楊照──重量導讀 「後代批評者失去了時代感,不能理解井伏鱒二這本書,其實是刻意只鋪排了薄薄一層小說色彩的紀實作品。……剛開始連載時,作品的名稱叫《外甥女的婚事》。然而寫著寫著,姪女婚事的背景反而愈來愈少在作品中被提及了……內容都是他在原爆後那幾天的種種經歷,與所見所聞。這已經不是小說了,井伏鱒二所要傳遞的閱讀感受,絕對不是虛構的戲劇性,毋寧是現實寫真擊打胸臆的震撼與同情。……雖然還是留著小說的形式,但很明顯地,從屍體遍野的景象、安靜無聲的逃難、居民的無解恐慌、身體上奇異的變化,到工廠、軍部徹底失靈的應對,每一個現象、每一件事、每一樁生死痛苦,都是紀實的。」 從一無

所知的恐懼,到知而不言的悲哀, 活下來之後,一路上無論你看見什麼,都請閉上眼,繼續往前走。    「聽說那顆炸彈的正式名稱叫原子彈,好像會發出驚人的輻射能量。      美國居然開發出如此可怕的東西來。      聽說接下來七十五年,廣島和長崎都將寸草不生。」      「那枚炸彈的名稱,一開始人們稱為新兵器,接著是新型炸彈、祕密兵器、      新型特殊炸彈、高性能特殊炸彈,      到了今天,我終於知道它叫做原子彈。      但往後七十五年將寸草不生,這是誇大其詞了吧?」     ★太宰治少年時代愛讀作家、終生恩師井伏鱒二之代表作。因寫作技法純熟、傳達人道關懷,平實呈現戰火底下「被

動承受」且禍延餘生的悲哀,而非追究戰爭正當性的「主動批判」,評論家咸認《黑雨》為「井伏文學」的最佳入門,亦是重思二十世紀最大浩劫的重要讀物。 ★開始於《新潮》雜誌連載時最初題名為《外甥女的婚事》,連載過程中雜誌社總編提議更換標題。全書主要取材自重松靜馬提供之手記、幾部廣島居民飲食起居避難紀錄,以及原爆後井伏自身於廣島的所聞所見。連載之際適逢越戰時期,寫作過程抱著反戰的意識,清晰地意識到筆下作品的「紀實性」。 ★一九八九年,曾以《楢山節考》、《鰻魚》二度拿下坎城影展大獎的導演今村昌平改編為同名電影。榮獲第十三屆日本電影學院大獎最佳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等十一項大獎,另獲第四十四屆每日電影

獎日本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獎,以及第十四屆報知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獎,與第二屆日刊體育電影大獎最佳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本書為原爆文學書寫重要代表作,忠實記下宛若妖怪不斷湧動的巨大「蕈狀雲」、遍地不成人形的「蟻行者」、又稱死灰或原子塵的「黑雨」,於廣島百姓的日常當中蔓延開來。與大江健三郎《廣島札記》、原民喜《夏之花》等名作並列,於福島核災之後仍廣受討論。 ★三款內封分別為三種視角──從飛機上觀看剛投下的原子彈爆炸樣貌;原爆後從正上方俯瞰原爆位置;美軍以較低角度拍攝、於六百公尺外近看市區爆炸後的破壞狀態。 ▶▶▶重要評論 對於如此驚悚的事件,作者沒有迂迴地去寫,而是正面迎戰⋯⋯《黑雨》是與截

然不同的戰爭文學傑作,在淒慘之外,更充塞著人生永恆的深切哀愁。——河上徹太郎(文學評論家) 要正確地理解井伏文學,條件唯有讀者必須是一名真誠的生活者。⋯⋯其長篇小說當中,我極力推薦《黑雨》。——河盛好藏(法國文學研究家、文學評論家) 這部美麗而痛苦的小說傳達了兩大重要訊息:劇烈的警告,與對生命價值的高度肯定。——約翰・赫賽(美國新聞工作者,曾於《紐約客》發表廣島核爆相關報導) 這部小說成功書寫了一群掌權者造成的恐怖浩劫。——《星期日泰晤士報》 應當把這部小說推薦給所有人,包括承受不了驚嚇的讀者。——《觀察者》 字裡行間的隱約嘲諷與高貴不流於感傷的仁慈,令人深刻感受日本文學的力量!——

《新政治家》 ▶▶▶內容簡介    天空下起了黑色的雨,起先,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    很久很久以後,他們才明白,這場永遠不會停,就像在他們心裡,戰爭始終沒有結束。 八月六日那天早上,空中一道白色強光一閃而逝。接著,四處揚起巨大聲響,火焰到處熊熊燃燒。然後他們看見遠方巨碩湧動宛如妖怪的「蕈狀雲」;路上滿是被燒得面目全非、努力爬動的「蟻行者」;天空也下起了「黑雨」,打在身上馬上留下黑色斑點,怎麼洗也洗不掉。即便死神隨侍在側,他們無論如何都還是得繼續往前走,像往常一樣,努力度過今天、明天,以及,接下來將注定籠罩在黑色雨水裡的漫長餘生。多年之後,為了向外甥女的提親者證明,那一天她人並未身在

原爆現場,因此絕對沒有罹患「原爆症」,閑間夫婦拿出當年的日記逐字抄寫,期望記載詳實的文字能夠還原真相。於是,那屍橫遍野的景象、接連進行的一場場葬禮、殘酷的糧食詐欺事件,又一一於腦海中復甦…… 出生於廣島的井伏鱒二親自採訪原爆生還者,並取材農民與軍醫手記,寫就本書。一九六五年首度於《新潮》文學雜誌連載,榮獲一九六六年第十九屆野間文藝獎,同年獲頒文化勳章。在原爆文學書寫當中,《黑雨》的日記體裁,展現獨樹一格的藝術價值。將這場世紀浩劫融入日常,以多份手記為素材,編織爆炸後一天天瑣碎的覓食、避難細節,反映一場規模堪比天災、卻是由人類親手引爆且蠶食倖存者漫長餘生的悲劇。更以庶民百姓之口,大發「比起所謂

的正義之戰,不義的和平更要好多了」之嘆,評論咸認為是「井伏文學」的最高代表作。 ▶▶▶精采摘文 ‧我痛恨戰爭。管他誰輸誰贏都無所謂,只要快點結束就行了。比起所謂的正義之戰,不義的和平更要好多了。 ‧真希望我們生在沒有國家的國度。 ‧戰爭會麻痺一個人的判斷能力。 ‧蕈狀雲的形狀比起香菇,更像水母,但彷彿比水母更具動物的活力,抖動著腳部,頭部的顏色或紅、或紫、或靛藍、或綠,不停地變換⋯⋯活脫就像是地獄使者。在過去,這天地宇宙之間,有任何人有權召喚出如此詭異的怪物嗎?面對這樣的怪物,我有辦法逃出生天嗎?我的家人能倖免於難嗎?我現在是要返家救助我的家人嗎?還是想要一個人逃難? ‧戰爭就是在凌

遲所有男女老少。 ▶▶▶麥田日文經典書系:「幡」 致所有反抗者們、新世紀的旗手、舊世代的守望者—— 你們揭起時代的巨幡,我們見證文學在歷史上劃下的血痕。 「日本近代文學由此開端。從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到一九八○年左右,這條浩浩蕩蕩的文學大河,呈現了清楚的獨特風景。在這裡,文學的創作與文學的理念,或者更普遍地說,理論與作品,有著密不可分的交纏。幾乎每一部重要的作品,背後都有深刻的思想或主張;幾乎每一位重要的作家,都覺得有責任整理、提供獨特的創作道理。在這裡,作者的自我意識高度發達,無論在理論或作品上,他們都一方面認真尋索自我在世界中的位置,另一方面認真提供他們從這自我位置上所瞻見的世界圖象

。 每個作者、甚至是每部作品,於是都像是高高舉起了鮮明的旗幟,在風中招搖擺盪。這一張張自信炫示的旗幟,構成了日本近代文學最迷人的景象。 針對日本近代文學的個性,我們提出了相應的閱讀計畫。依循三個標準,精選出納入書系中的作品:第一,作品具備當下閱讀的趣味與相關性;第二,作品背後反映了特殊的心理與社會風貌;第三,作品帶有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思想、理論代表性。也就是,書系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樹建一竿可以清楚辨認的心理與社會旗幟,讓讀者在閱讀中不只可以藉此逐漸鋪畫出日本文學的歷史地圖,也能夠藉此定位自己人生中的個體與集體方向。」──楊照(「幡」書系總策畫) 幡,是宣示的標幟,也是反抗時揮舞的大旗。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仍需懂得如何革命。   日本文學並非總是唯美幻象, 有一群人,他們以血肉書寫世間諸相, 以文字在殺戮中抱擁。 森鷗外於一百年前大膽提示的人權議題; 夏目漱石探究人性自私的「自利主義」; 金子光晴揭示日本民族的「絕望性」; 壺井榮刻畫童稚之眼投射的殘酷現實; 川端康成細膩書寫戰後不完美家庭的愛與孤寂。   觀看百年來身處動盪時局的文豪, 推翻舊世界規則,觸發文學與歷史的百年革命。   ▶▶▶「幡」書系出版書目〔全書系均收錄:日本文壇大事紀‧作家年表〕 川端康成《東京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畢生唯一長篇巨作 森鷗外《山椒大夫》:與夏目漱石齊名日本文學雙璧‧森鷗外超越時

代的警世之作 壺井榮《二十四之瞳》:九度改編影視‧以十二個孩子的眼睛所見,記錄戰爭殘酷的反戰經典 金子光晴《絕望的精神史》:大正反骨詩人‧金子光晴尖銳剖析日本人的「絕望」原罪 夏目漱石《明暗》:日本國民作家‧夏目漱石揭露人類私心的未竟遺作 高村光太郎《智惠子抄》:日本現代詩歌史上最暢銷的作品.作家松浦彌太郎讚譽.全新中譯本 宮本百合子《伸子》:日本戰後抵抗文學先鋒‧宮本百合子宣揚女性解放的超越時代之作 野坂昭如《螢火蟲之墓》:一個少年最沉痛的懺悔錄‧焦土黑市派作家野坂昭如半自傳作品 尾崎紅葉《金色夜叉》:三島由紀夫讚譽劃時代之作‧十九世紀末日本最暢銷「國民小說」 石川達三《活著的兵士》:一部動

搖國家尊嚴的事件級小說‧半藤一利譽為「夢幻名作」之人性墮落寫真 林芙美子《浮雲》:備受川端康成推崇的女流文學第一人‧林芙美子放浪人生最終長篇巨獻 井伏鱒二《黑雨》:太宰治文學啟蒙恩師井伏鱒二至高傑作・原爆書寫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殘酷手記・繁體中文譯本首度問世 菊池寬《山國峽恩仇記》(即將推出) 幸田露伴《五重塔》(即將推出)  

影響電影票房價值因素之探討─以臺灣上映之教育相關電影為例

為了解決楢山節考 議題的問題,作者王孝龍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教育相關議題之電影為樣本,探討此電影票房價值之因素與票房之關係。建立相關模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提供電影工作者拍攝,以及投資人投資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藉過去電影在教學上應用的相關文獻,整理出「生命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較常運用電影進行教學,故將上述三項議題為電影樣本依據。因「臺灣電影票房透明化」實施,蒐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上映之教育相關議題電影資料,票房數據取樣自文化部輔導建設之網站─國家電影中心。 將上述蒐集之電影資料以多元迴歸模型方式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電影分級」、「上映廳數」以及「電影影評」等因素顯著影響電影票房;於皮爾森相

關係數發現「續集電影」以及「網路搜尋」與票房有顯著關係。 後續研究建議可以增加更符合現在教育相關議題之電影,如國際教育、環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而研究中,可以增加對教育相關議題之電影分類方法,更能聚焦於研究主題。最後期許本研究中31部電影,可以供教學現場之教師運用在教學上。

微霞與桑榆:陳亮恭醫師的世紀思索

為了解決楢山節考 議題的問題,作者陳亮恭 這樣論述:

  這是最適合思索老後的療癒慢讀。   人類正經歷前所未有的集體長壽現象,從未這樣老過的我們,老究竟是什麼?   西元八世紀,唐代詩人白居易感慨老年帶來的身心靈變化,寫成「詠老贈夢得」予老友劉禹錫,世人得以閱讀劉禹錫對晚年美好的想像:「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激勵一千三百年後的妳與我。   人生上演生、老、病、死,在老之後,似乎只有病與死了。大家談老,不外乎養生、醫療、福利,或是長照。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研究老人醫學十幾年,反覆思考「老」的意義,「老究竟是什麼呢?其實這件事對我而言一直都是哲學議題。」   本書難得以文史哲的角度探老,了解歷史上的智者如何看待老後

,以古觀今;再以作者研究多年的經驗,以今證古,來回梳理出老的面貌。是第一本針對老人議題進行古今世紀對談的書。   Q:老了還能有人生目標嗎?   A:日本江戶時代畫家葛飾北齋在七十高齡訂定了目標:「我要在一百歲時畫出更了不起的作品!」所以,有夢永遠不嫌晚,夢想可貴在於實現的過程。   Q:老了還能追夢嗎?   A:曹操和劉邦同樣是老驥伏櫪,依然馳騁沙場;現代社會長者越來越晚退休,大家該給他們再進修、再發揮的舞台,才是真正高齡友善的社會。   Q:老了還能談戀愛嗎?   A:明代詩人錢謙益在奔六的年紀,收到柳如是的告白詩,女方雙十年華,老翁幾經猶豫,還是奮不顧身投入情場。愛情不分年齡,長者

追愛也是美事。   Q:當今熱烈討論的長照議題,古人也有嗎?   A:中國受到儒家尊老思想的熏陶,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前就有了歷史上第一家安養機構「獨孤院」,自此開啟古代「機構式長照」的制度。 名人推薦   >我們都在老的路上,既無退路,也無可迴避。——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   >陳亮恭讓醫學增添文人風雅,讀著讀者便走進「深夜食堂」。——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   >以古鑑今的書寫體,釐清讀者對年老的恐懼與困惑,是華文出版界的獨特代表作。——知名作家吳若權   >點出「老」的人文面向,是陳醫師邀請各界共尋答案的衷心企望。——知名主持人蘭萱  

從自主決定權觀點論病患之拒絕醫療─以我國與日本法比較為中心

為了解決楢山節考 議題的問題,作者楊玉隆 這樣論述:

個人自主決定(Personal Self-determination)或自律(Autonomy)個人自主決定之意義,乃是個人所享有對內自主決定權與對外表示及活動自由權下,用以彰顯自我與表現自我的要素與機制。本論文嘗試以個人「自主決定」之概念為範圍,以藉日本比較法方式,透過憲法人性尊嚴與一般人格權之概念解釋,將個人自主決定作限縮,劃出個人自主決定在憲法領域中,研究對象以憲法觀點論醫療上病患「自主決定權」概念,從憲法學的觀點出發,本論文從探討人性尊嚴與憲法秩序的基本關係,並以瞭解期待之權利保障。本論文研究認為,自我決定意謂著自我實現者具有的自主性,而不受環境和文化的支配。自我實現者會不受環境和文

化的支配以進行自主性的活動,個人生活中的目標或價值,由個人本身決定,包括個人對其決定及決定對象的「理解」或「選擇」。自主決定權即為:「在不對他人權利造成侵害之行為,僅為自己人格發展有關的私人事項,自己可以獨自作決定之權利」。從憲法的觀點來看,由於自治與自決係憲法人性尊嚴的核心內容,因此在基本權利正當行使之範圍內,每個人自治自決的機會都應受到充分保障與尊重。憲法上自主決定權可能之理論依據,可以是來自人性尊嚴,乃因人性尊嚴是指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基本尊嚴,這種尊嚴非來自於外來賦予,而是屬於人的本質中所具有的要素核心,或是來自於身體自主權,或是來自於補充性人權保障規定,即憲法第22條,不僅展現出宣示之

效用,更能彰顯國家保障個人身體自主權之積極態度。至少,本論文認為人性尊嚴已內涵化至各項列舉基本權利中,憲法第22條若為自主決定權無法涵攝時,藉由該條概括保障。「自主決定權」,為個人的人格生存所不可或缺。在醫療現場,醫療行為往往伴隨著相當的侵襲性,醫師必須遵循由「個人尊嚴」、「病患自主決定權」所導引出的所謂「告知後同意」原則。考慮到目前我國的社會現狀,尤其是醫療現狀,關於安樂死的適用條件,應當已成熟採用比日本更為嚴格的標準。參照日本横濱地裁判決殺人被告事件(東海大學安樂死事件),本論文試舉出如下要件:(1)、醫療專業認定患者身患確為絕症且承受著難以醫藥控制忍受的劇烈肉體痛苦;(2)、沒有治癒希望

或治癒代價過於高昂;(3)、患者的死期已經臨近(末期);(4)、目今沒有其他可以免除或有效緩和患者肉體痛苦的其他替代方法;(5)、患者有認識並且同意縮短生命的明確的意思表示。本論文認為,醫病關係中,醫師與病患並非敵對關係,病患對醫師要求提供自我決定的適切資訊,也並非刁難醫師。醫師的職責本就在於解決病患的病痛,應該存在對病患的全面支持,原則掌握後自可使病患對醫師及對醫療產生信任,這將有助於醫病關係的和諧、醫療過程的順利、協助醫療現場秩序的維持。反之,醫療現場混亂,醫療團隊氣氛與醫病關係自然呈現出緊張與對立。關於我國病人自主權利法,本論文認為,「病人自主權利法」以「以病人為中心」之立法方向,應值贊

同與支持。對不予或撤除維生措施的條件(及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已不限縮於末期病患,而擴大至「五類病人」,有別於「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針對末期病人而設之「維生醫療」概念僅指「只能延長其瀕死過程的醫療措施」,對於病人自決權與人性尊嚴的保障將更為周全。病人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訂定預立醫療決定」等步驟後,在五類特定的臨床條件下,可以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之全部或一部。為了避免病人在資訊不足的狀況下作出錯誤決定,病人行使醫療自主權,須以掌握充分資訊為前提,故規定病人必須先經過一定的諮商過程,藉由醫療團隊、病人及親屬之充分討論,瞭解完整的醫療資訊。而為健全預立醫療照護諮

商制度,本法就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之醫療機構之資格、諮商團隊成員與條件、程序及其他應遵循事項訂定辨法,以完善此一溝通過程。而本法將意願人之繼承人外,排除下列不得為醫療委任代理人:「意願人之受遺贈人」、「意願人遺體或器官指定之受贈人」與「其他因意願人死亡而獲得利益之人」。其中「其他因意願人死亡而獲得利益之人」規定極不人道與合乎社會事實。本論文建議本法改名稱為「醫療照護決定條例」。並建議衛生福利部應該公布明確的規定,包括名詞定義範圍、標準化診療流程與選擇證據的標準,以系統性方法發展的醫療建議或陳述,用以協助醫師與病人決定在特定的臨床情況下適當之醫療照護。另建議本法應修法將預立醫療指示排除孕婦,以避

免落入墮胎的道德爭議中,並限縮醫療委任代理人權限,包括禁止醫療委任代理人代理同意墮胎、絕育或是因精神疾病住院及禁止醫療委任代理人拒絕人工養分及水分,以避免再落入殺人的道德爭議中。同時建議本法規定之「其他因意願人死亡而獲得利益之人」予以刪去,方符合人道與合乎我國社會事實。而我國有關醫療委任代理人要件限制未來修法方向,建議除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應朝應予一致之規定外,不應限以自然人為規範對象為規範對象,應包括法人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