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短篇小說愛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極短篇小說愛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高翊峰寫的 一公克的憂傷 和高翊峰的 奔馳在美麗的光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苦苓極短篇系列: 請勿對號入座+短短的就夠了+對不起, 嚇到 ...也說明:走廊輕巧的腳步、牆上熟悉的影子, 以及深夜固定響起的鈴聲…… 迷途人世的鬼魂,留念的都是往日情懷。 《所謂愛情,只不過是獨占與反叛》 極短篇的小說,極複雜的愛情說的是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寶瓶文化 和寶瓶文化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葉瑞娟所指導 蕭 敏的 吳青峰歌詞中關於愛情的認知隱喻探究 (2021),提出極短篇小說愛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認知隱喻、流行音樂、吳青峰、歌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鄭文惠所指導 黃璿璋的 後經典時代:現代視閾中的「四大奇書」及其改寫 (2021),提出因為有 四大奇書、現代文學與文化、故事新編、續書、後經典的重點而找出了 極短篇小說愛情的解答。

最後網站(極短篇)愛情18 小時/ 劉馨蔓則補充:(極短篇)愛情18 小時/ 劉馨蔓 ... 寫作擅長視覺風格,被定位為魔幻寫實小說家,著有《紐約的13種可能》、《遊紐約學生活》、《把世界收進行李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極短篇小說愛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公克的憂傷

為了解決極短篇小說愛情的問題,作者高翊峰 這樣論述:

放在手心的憂傷,開始有了溫暖……   這是一個遺忘比發生還快,結束比開始還快的城市。身處其中,我們眩目,我們失憶……  行走於城市之間的高翊峰,以安靜的目光,一一拾起每一個瞬間。他放在手心的既是我們熟悉的捷運,轉角的咖啡館,流動的街景,也是我們所不熟悉的瞎子哲學家,誠品書店的奇異男子,童年的全家福照片。  放在手心的憂傷,漸漸的,開始有了溫暖。 作者簡介 高翊峰   文化大學法律系畢業。曾從事酒保、舞蹈、編劇、廣告文案工作,曾擔任《FHM》國際中文版雜誌資深編輯、《野葡萄文學誌》主編、《COSMOPOLITAN》國際中文版雜誌副總編輯,現職為《GQ》國際中文版雜誌副總編輯。   文字作品曾

獲聯合報、中國時報、中央日報等等文學獎。編劇作品曾獲第41屆金鐘獎「迷你劇集編劇獎」。出版品有,短篇小說集《肉身蛾》、《家,這個牢籠》、《傷疤引子》、《奔馳在美麗的光裡》;電視劇小說《雪地裡的星星》,並與「小說家讀者」合著有極短篇小說《愛情6p》、《不倫練習生》、《百日不斷電》。

極短篇小說愛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吳青峰歌詞中關於愛情的認知隱喻探究

為了解決極短篇小說愛情的問題,作者蕭 敏 這樣論述:

隱喻以經驗的具體事物描述另一較為抽象而複雜的概念,不僅僅只是文學的修辭範疇手法,其來源域(source domain)映射到目標域(target domain)更是牽涉認知的運作,是一種系統性的語言表徵。本文以 Lakoff& Johnson (1980)的概念隱喻(Conceptual Metaphor)理論作為基礎,從認知語言角度了解吳青峰創作的思維運作機制,歸納他運用愛情隱喻的特點,進而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經研究發現,吳青峰歌詞中的隱喻有以下幾個特色:一、自然和物品是使用頻率最高的隱喻。自然主要在描述愛情所帶來的「感受」,使聽眾易產生共鳴。在物品的運用則以「功能」、「價值」、「性質」顯

現愛情的某個面向,粉碎情感的美好幻想,凸顯現實的缺憾才是真實存在的。二、愛情雖然有單戀、熱戀、失戀等不同階段,但真實世界的不完滿才是常態,因此吳青峰使用的愛情隱喻多描述負面特性。這樣可使那些感情受挫的聽眾有種被同理的感受,在傷痛的心路中振作,產生了療癒的作用。三、吳青峰善用「典故」及「象徵性」來使用隱喻,具有指稱功能,其運用帶出此經驗概念之影響,使歌詞所要表達的訊息能讓人們理解。歌詞展現了詩化特色的思考性跳躍與語言陌生化,產生文字歧異、趣味性。將吳青峰的愛情隱喻與歷年研究比較,本文發現其另有兩種類型的運用:「遊戲」、「藝術」。遊戲包含了玩家、玩法以及有共同輸贏的目標。雖然將愛情導向成一場遊戲,

想以輕鬆的姿態投入情感關係,卻又蘊含了一種避免失敗的麻痺心理。藝術以畫風強烈、用色大膽比喻追逐愛情的果敢,並表述每段情感獨特、不可替代性。

奔馳在美麗的光裡

為了解決極短篇小說愛情的問題,作者高翊峰 這樣論述:

  馳騁於城市的光,映現了情慾與女體間,難言的困惑……   情欲雜誌的編輯,不斷的進出情趣商店,只為說服有著女孩臉孔女人身軀的漂亮女生,為雜誌拍下全裸封面……   「什麼是最美麗的光?」時尚廣告AE在面試時,被美麗而充滿魅惑的女主管這樣問著……   因病急遽消瘦而又爆胖的女生,身上盤踞著一道巨大的傷疤,她說那是身體的拉鍊,只要把拉開它,就會走出另一個自己……   六個像是解謎卻又沒有結局的故事,是高翊峰對於青春與女體的情欲書寫。存在的一切都是混沌而未知;曖昧而憂傷的,。人,只能在不停的傷痛中,近觸成長的可能謎底。   「細細的濕粉搖曳墜落,接觸到我皮膚的那一秒,香氣就開始大量燃燒了。可是,

我無法看見微微的火光,瞬間收乾從毛細孔散溢出來的水分,只有表皮被沒有顏色的微毒液體,灼燙得濕濕涼涼。橙花油,鳩尾草,麝香,一一從受傷的皮膚裡走出來,直到天花板上開始滲出一種水珠子,蘊釀透明的睡意,滴落在我的額頭。   那些夜裡,睡意破裂了……」 ——高翊峰 本書特色   ●作者曾多次獲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宗教文學獎等等;且作者本人致力於創作與自我筆力之提升,未來的發展令人期待   ●作者本身為時尚雜誌副總編,熟習流行與都市議題,這使得他的書寫能由純文學的精緻與純粹跨足到都會與現代議題,在題材的選擇上,貼近讀者的需要 作者簡介 高翊峰   1973年出

生苗栗頭份,文化大學法律系畢業,曾從事酒保、舞蹈、電視編劇、廣告文案、《FHM》男性時尚雜誌編輯工作,以及《野葡萄文學誌》主編,現任《柯夢波丹》國際中文版雜誌副總編輯。文字作品曾獲。出版短篇小說集《肉身蛾》、《家,這個牢籠》、《傷疤引子》,電視劇小說《雪地裡的星星》,並與「小說家讀者8p」合著有極短篇小說《愛情6p》、《不倫練習生》。

後經典時代:現代視閾中的「四大奇書」及其改寫

為了解決極短篇小說愛情的問題,作者黃璿璋 這樣論述:

《三國志通俗演義》、《忠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詞話》在中國文學史上被譽為明代最傑出的四部小說。四部小說出版後,經明清評點家、現當代評論者的詮解,認為它們在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與美學建構的優異表現皆非同時代作品可及,堪稱為「經典」之「四大奇書」。亦即,所謂「四大奇書」是小說「經典」,其實是文學史的後見之明。四部小說在文人化或經典化以前,歷「說故事」的表演、書寫、行銷、閱讀、評論等群體互動行為之生產,體現中國小說「世代累積型」的特色。四部小說早在成為「定本」以前,「故事」在不斷地「言說」與「閱讀」之間,成為了社群共同參與的文化資產。現存諸多明清古典小說「續書」,即是在續寫、翻案的改編行

為裡,反映創作者「當下」面對的價值更新與社會情境,是為一場集體的、世代相傳的,編織意義的行動。在中國現代化時期,「說故事」的傳統仍持續發生。對於「四大奇書」的現代新編,歷來學者較關注於晚清「新小說」所傳達的「啟蒙救國」,民國以後的研究卻付之闕如,泰半聚焦魯迅以來,五四新文學的「故事新編」體對古代歷史、傳說的改造發明。然而,晚清以後文人,仍仿照「新小說」的「章回體」敘事模式,持續以改寫行動思考古典名著「四大奇書」的現代轉型與文本更新,並藉由現代報刊、影戲等新媒體的傳播,獲得廣大的閱讀群眾與迴響。這批作者的身分多屬鴛鴦蝴蝶派、喜劇作家、滿洲遺民,甚至是不具名的作品。相對於以「五四」為標竿的菁英文學

家,這些經典文學史的邊緣人物,其創作往往被視為文化的「雜質」,但他們與五四「新文學」的故事新編者,同樣是在回應「現代性」中的「傳統性」,且更彰顯出一個時代整體庶民的精神面貌與價值。本文對照魯迅與五四文學以來「故事新編」體的小說發生學,並透過文學史料的重新探勘,觀察現代作家對於「四大奇書」的改編情形,嘗試打開過往經典文學史與文化史的多重視點。本文並關注晚清以後的現代作家,如何對古典小說極具代表性的「四大奇書」進行「再書寫」與「再閱讀」,於「通俗性」與「傳統性」之中言說「現代性」,並強調經典原著的符號系統,如何在全球化知識環流中被解構與重構。題中的「後經典」,即用以命名這些「經典」之後,以拆寫、重

組古典元素,使文學主題以及文化符號擴散轉化的作品。本文除對個別作家與作品進行微觀研究,探索重寫文本背後的重要形塑因子外,也宏觀式地為「四大奇書」勾勒出四種現代的閱讀軸線:歷史與狂歡、江湖與遺民、神魔與啟蒙、淫婦與烈女。此四種軸線分別是在「故事—新編」之間分屬「傳統—現代」的游移命題,亦為創作者在「三國」、「水滸」、「西遊」、「金瓶梅」的古典故事框架中,以脈絡化或去脈絡化的方式,進而關切歷史、族裔、啟蒙與性別的策略。透過鬆動原有文本的符號內容,轉化至新的情境加以擴寫,在遊戲與油滑之中施加諷喻,這並非是一勞永逸的事業,而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言說。本文即試圖在學界既有的「明清續書」、「故事新編」等研究基

礎上,將時間軸從明清擴大延伸至現當代文學與文化,嘗試勾勒一種「後經典」的敘事學/續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