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雄天然氣申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欣雄天然氣申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安德烈·蘭科夫(Andrei Lankov)寫的 非軍事區之北——北韓社會與人民的日常生活 和王儷瑾的 巴塞隆納+西班牙深度行(二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奇光出版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 莫大華所指導 周淑傑的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地區的地緣經濟布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戰略角色與功能 (2021),提出欣雄天然氣申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一帶一路、亞投行、東南亞、新古典現實主義。

而第二篇論文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海洋休閒觀光系碩士班 楊明恩所指導 謝馨慧的 桃園觀新藻礁生態旅遊發展可行性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藻礁、生態旅遊、文獻分析法、田野調查法、深度訪談的重點而找出了 欣雄天然氣申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欣雄天然氣申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非軍事區之北——北韓社會與人民的日常生活

為了解決欣雄天然氣申請的問題,作者安德烈·蘭科夫(Andrei Lankov) 這樣論述:

我們這時代的「最強大腦」,最用功的讀書人, 二十多年閲讀長河中,淘金之金粒篩選下來的精華書單。 ——書癮PLUS—— 童偉格‧房慧真 聯合選書 駱以軍 特別推薦 首波強打:《非軍事區之北》 童偉格 選書‧房慧真 專文導讀 我們人生黃金期二十年,可能擁有時間、智力、真正思索的好書,也就兩百多本。沒有我們以為的多,我們以為我們可以東讀讀西摸摸,有那麼多的「時光點數」。我覺得這兩位長期安靜認真閲讀的神級讀書人,願意幫我們開一兩書單,那真是我們極幸福之事啊。 ──駱以軍 /關於本書《非軍事區之北》 研究北韓近三十年、曾在北韓生活多年的俄裔北韓研究專家, 有關北韓社會及人民日常生活最素樸真

實的第一現場記錄。 過往幾年,我讀著各種關於北韓的著作,倒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只是想對這個陌生鏡像,有多一點的了解:在同一個冷戰框架的兩邊,有關北韓的既驗史實,說不定,也對照性地解釋了關於台灣,隱密的未知。《非軍事區之北》以素描簿般的簡樸形式報導現場,不獵奇、亦不渲染地,直述了北韓民眾的所謂「日常生活」,提出了一種平實的見證。——童偉格 出版市場上總不乏在美國影響下的「西方視角」,將北韓種種苦難「奇觀化」的作品。安德烈‧蘭科夫的前蘇聯視角,在其中顯得特殊。《非軍事區之北》像是一本關於北韓的「生活」辭典,食衣住行育樂樣樣皆有。蘭科夫一再提醒讀者,北韓儘管有些怪異與奇特之處,「其他方面便與其他

國家的生活經驗相去不遠,一切稀鬆平常」。「同情的理解」使蘇聯人眼中的北韓人民毫不扁平,不是隨時踢著正步的機器人,也不是被徹底洗腦,完全沒有自主意志的殭屍。——房慧真 ●北韓的男孩女孩滿十二歲時,便須將金日成徽章佩戴在身上,每次出門都必須戴著,若沒有,通常下場不會太好。 ●北韓金日成和金正日的肖像無所不在,每間客廳、辦公室、鐵路和地鐵車廂都必須掛上。 ●當一個北韓家庭喬遷到新居時,第一件事便是將金氏家族的肖像掛在牆上。官方不時會進行突擊檢查,確保每一幅肖像都得到應有的照料。 ●在北韓,每位成年人都隸屬於某個「組織」,每次的集會都是強迫性的。 ●北韓人民還須參加一些政治讀書會,以學習(通常是死

背)偉大的領袖的箴言為目標。 ●在北韓的書籍中,你/妳可以讀到根本沒發生過的偉大戰役與重大會議。 ●若你有機會在北韓跟當地人說話,你一定會注意到,他們對一部電影最棒的評語就是「裡頭沒什麼思想教化呢,特別有意思」。 ●北韓的限制無所不在,一般人民無法上網,收聽廣播節目鎖定在固定的調頻,人民無法自由移動,到他處旅行要先經過申請。 ●一個母親哭泣對著被監禁身亡的兒子說:「你怎麼這麼快就走了?你為什麼要離開這個被詛咒的世界呢?」但當這位母親發現被監視後立即改口:「你為什麼要離開這個在偉大領袖的英明領導下,變得如此幸福的世界呢?」 …… 這是一個傾斜的國度,一群人茫然無向,不知道是否有可能扶正的一天。

1984 年9月的一個晴天,本書作者安德烈・蘭科夫抱著複雜的心情,首次踏上北韓領土。他說:自從我第一次踏上北韓領土,我就對它充滿興趣,當時(1984年)世界對北韓幾乎漠不關心。 本書不談國際政治,不談核武議題,不揣測兩韓是否會統一或何時統一。這本書主要談論二十世紀下半葉二十一世紀初,作者在北韓所體驗到、以及他多年研究觀察到的北韓社會習俗與規範,以及其間的歷史變革。像是一本北韓的「生活」辭典——從火車票到廣播節目;從娛樂時尚到婚姻愛情;從脫北者到在北韓的外籍人士;從各個城市裡分配食物的方式到這個國家的體制以及它實際上的運作…… 本書的突出之處,在於作者能借用北韓與蘇聯的「時差」來調整觀看的

焦距,摘下只看見「光怪陸離」的好奇眼鏡,平實地描繪同屬共產陣營的共相與殊相。 / ◎【書癮PLUS】閱讀無數 嗜書成癮 這個書系是一個平台,計畫邀請文學創作者,將他們各自喜愛、也從中受益的書,以兼顧個人化與普及性的角度,介紹給讀者。 書癮書單—— 《非軍事區之北:北韓社會與人民的日常生活》(North of the DMZ: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安德烈‧蘭科夫(Andrei Lankov)著/陳湘陽‧范堯寬/譯 *以素描簿般的簡樸形式報導,不獵奇、不渲染地直述北韓人民的「日常生活」 《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Días y noche

s de amor y de guerra)/愛德華多•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著/汪天艾‧陳湘陽譯 *烏拉圭文學大師最重要的記實散文,充滿殘酷血淚的時代記憶之書 《內心活動》(Inner Workings: Literary Essays)/柯慈(John Maxwell Coetzee)著/黃燦然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二十年文學評論精選 《小於一》(Less Than One)/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著/黃燦然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經典散文集 《短暫的一生》(Novelas de Santa María)/胡安‧卡洛斯‧奧內蒂(Juan C

arlos Onetti)著/葉淑吟譯 *尤薩(Mario Vargas Llosa)特別推薦:拉丁美洲文學最具大膽實驗和原創性小說,媲美二十世紀最優秀說故事高手作品 《薩哈林旅行記》(The Island of Sakhalin)/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著/鄢定嘉譯 *契訶夫畢生至為自豪的作品;索忍尼辛在本書啟發下,寫出了煌煌巨著《古拉格群島》   作者簡介安德烈·蘭科夫(Andrei Lankov)安德烈·蘭科夫(Andrei Lankov ,1963-)俄羅斯北韓問題專家,曾任首爾國民大學(Koomkin University)歷史教授、澳大利亞國

立大學(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北韓歷史和政治高級講師。1963年7月26日生於蘇聯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 大學和研究所就讀於列寧格勒國立大學。1985年他以一名平壤的交換學生在金日成綜合大學學習,並且在那裡學得一口流利的韓國語。關於北韓問題,從歷史到經濟和政治,他的著述頗多。本書是他在朝鮮期間的所見以及研究重要集結,是較早的有關北韓的重要文字記錄。著有:From Stalin to Kim Il Sung: The Formation of North Korea, 1945-1960(2002);Crisis in North Korea:

The Failure of De-Stalinization, 1956(2007);The Real North Korea: Life and Politics in the Failed Stalinist Utopia(2013)。譯者簡介陳湘陽台大外文系畢業,師大翻譯研究所博士生,研究華文文學英譯及中英比較修辭。曾任世新大學及實踐大學兼任講師、創勝文教翻譯講師、創譯語言顧問公司翻譯講師。譯有《英文寫作聖經》、《錯置台北城》(合譯)、《Kiss!吻的文化史》、《覺知的力量:蛻變生命的金鑰》、《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合譯)、《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合譯)等書。范堯寬

台大外文系學士、台師大翻譯所會議口譯組碩士,第五屆海峽兩岸口譯大賽一等獎得主。自由口、筆譯者,英中譯作包括《允許自己不快樂》、《我們這樣改變世界》、《傷心農場》、《別用你知道的方式管員工》、《經濟學人104個大解惑》和《情感運算革命》;法中譯作包括《莎士比亞超圖解》、《99招運動,克服老化對你的影響》、《每天瞇10分鐘,提高免疫力及專注力》、《7秒選對葡萄酒》和《冬季》。他相信口譯是最深層的聆聽,筆譯是最親密的閱讀,而翻譯乃大時代中不可多得的、謙卑的快樂。[email protected] 我們這時代的「最強大腦」,最用功的讀書人/駱以軍 同情的理解:蘇聯人眼中的北韓「

日常」——導讀安德烈.蘭科夫《非軍事區之北》 自序 第一章 親愛的偉大的領袖 神聖的徽章 他/祂的名字 山壁上的字跡 石碑上的簽名 兩種花朵,一脈相傳 史蹟館 巨大的肖像 學著成為親愛領袖忠實的臣民 名字裡的學問 第二章 宣傳的歲月 集會開不完的國度 自我批判 國家標誌 金家的樹 偉大的歌舞 製造歷史 美國夢 (北韓版) 第三章 藝術與媒體 聽收音機的日子 有線廣播 勞動新聞的「表面價值」 我只是想買台電視 新聞報導 那些年,北韓人一起看的電影 第四章 工人的天堂?北韓的社會結構 嚴明的階級 代代相傳 女權國家? 金字塔頂端的女性 第五章 平壤 神祕的首都 向紀念碑致敬! 來罷,我們

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創世紀第十一章第四節) 口琴屋 佳餚美饌在北韓 說說溫突和月亮村吧 第六章 日常生活 沐浴在社會主義中 幫派和犯罪活動 高濃度烈酒 「收訊不佳,溝通不良」 北方的惡習? 七器到手,富可敵國 制服的國度 第七章 娛樂與時尚 時尚一波接一波 放假的時候到了 休閒活動 第八章 婚姻、性,和愛情 誰是我的理想伴侶 政治宣傳、性,與愛情 關於結婚這檔事 終生大事 從妓生到拉皮條 第九章 讓北韓動起來 解放腳踏車 汽車產業 以蝸速產生的熱氣 好想當司機啊! 想飛並不容易 穿越時空的鐵路 深埋地底的璀璨 電車的故事 復古:無軌電車 第十章 老大哥在看著你 赤色恐

怖 忘卻加害者,緬懷受害者 我的阿姨班長 是誰夜半來敲門? 關於證件 北韓旅遊大不易 望南走去吧,年輕人! 理想世界 第十一章 這個體系是如何運作的? 蒙蔽於黑暗之中 永遠的新兵訓練營 集權主義下的健康醫療 黨的遊戲 緊緊繞著傳動帶 隸屬 北韓的傳教士 崇尚功勛等級 第十二章 學校 頂尖學校與普通學校 求學生涯 第十三章 重點在於經濟…… 軟弱的法定貨幣 讓我看看(北韓)貨幣的顏色 北韓的「受薪者」 關於乳酪及其他事項 羅津先鋒經濟特區:豪賭一場 意外的經濟特區 貨幣的流變 貨幣改革 第十四章 涉外事務 緊盯著外國人 如果選擇接受,那麼你的任務就是…… 共產家族的援助津貼 錢長在樹上

思想學校 第十五章 間諜、走私與綁架 香菸、威士忌,以及瘋狂至極的……外交官 三十九號辦公室的秘密 北韓的情報智商?高! 失蹤的少女和漁民 鋼琴啊,鋼琴 綁架的起始 幾乎要攻破青瓦台 仰光的紅色刺客 靜水深流 關於微型潛艇和魚網 第十六章 海外的北韓人與北韓的外國人 國際關係 娶妻……妻子卻再也回不了家 劇變 第十七章:脫北者 河水兩端的交易 新生活:衣食無虞 脫北者的命運 飛機事件簿 還在等待日本共產革命 叛逃王子之死 逃亡――為了追求更好的? 第十八章 北韓史達林主義的悄然瓦解 主體式農業的失敗 隨著南韓的旋律起舞 走向市場,走向市場…… 北韓暴發戶 女人的市場 未完的結局:將會是

一次性爆發,還是漫長的嗚咽? 延伸閱讀   同情的理解:蘇聯人眼中的北韓「日常」         / 房慧真 ——導讀安德烈.蘭科夫《非軍事區之北》   「我們會在一個沒有黑暗的地方相逢。」──《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 一九八四年,來自列寧格勒(Leningrad)的安德烈.蘭科夫(Andrei Lankov)抵達平壤,首次踏上北韓國土,他以交換學生的身分,到金日成綜合大學研習,為期一年。 初踏上北韓國土的一九八四年,蘭科夫二十一歲,這個年份剛好呼應了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小說《一九八四》,在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國家,比北韓

更符合《一九八四》所預言的極權主義圖像。 一九四六年,大戰結束的第二年,四十三歲的喬治.歐威爾搬到蘇格蘭的一個荒僻小島,他的簡陋小木屋交通不便,徒步才能到達,也沒有電話,距離最近的商店在二十五英里外,歐威爾在此離群索居,度過餘生。當時的歐威爾甫因喪妻而情緒低迷,自身健康狀況亦不佳,罹患肺結核開始咳血。選擇這個彷彿世界盡頭的居所,阻絕外界的打擾,他知道自己還有一本書得完成。 一九四八年,歐威爾終於完成新書,他將一九四八的後兩位數字顛倒成「一九八四」,一九四九年,寓言體小說《一九八四》在英、美出版,一九五○年,歐威爾就因肺病過世。 《一九八四》是一部面向過去,預言未來的作品。面向的是歐威爾的過去,

預言的是溫斯頓(《一九八四》主角)的未來。 面向過去,歐威爾死前,他的病床旁堆滿了研究史達林的相關作品。史達林是二戰中的勝方,以及戰後的最大得利者,整個中、東歐包括東柏林,都被關進鐵幕的柵欄裡。三○年代與戰爭同時進行的,是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年史達林剷除異己的恐怖「大清洗」,上千萬人被處決或送往西伯利亞,然而史達林的殘暴形象,卻因戰勝而一筆勾銷,西方的左派知識分子對共產國際因距離而霧裡看花、充滿好感,史達林、毛澤東、胡志明,長期以來代表可對抗資本主義的理想典型。 歐威爾活得不夠久,來不及看到冷戰之下,「史達林主義」在歐亞大陸的貫徹。《一九八四》面向過去,歐威爾曾和「史達林」的分身交手過,那是在一

九三六年的西班牙內戰,全世界有幾千名志願者奔向西班牙,參加由西班牙共產黨領導的共和軍,包括英國的歐威爾,還有來自美國的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加入共和軍,與獨裁者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領導的政府軍作戰。 歐威爾完成一部西班牙內戰報導文學作品《向加泰隆尼亞致敬》(Homage to Catalonia),然而他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旁觀者、報導者,他實際參與作戰,在阿拉貢(Aragón)前線待了六個月,被狙擊手打穿喉嚨。身體的傷可以恢復,心靈的傷卻鑿成宇宙黑洞。戰爭中,歐威爾看到由共產國際領導的國際縱隊,內部的權力鬥爭與清洗十分慘烈。史達林從俄國遙

控著這場內戰,把警察特務、搜捕異端分子的鷹犬派至西班牙,在共和軍中建立恐怖統治。西班牙內戰的慘痛經驗,使得歐威爾不像其他西方知識分子被史達林所魅惑,在知道自己的生命燈盡油枯,即將走向盡頭之時,他不顧醫生的反對,用最後一口氣完成《一九八四》,以創作代替自己短促的生命,向未來敲一記悠遠綿長的警鐘。 「掌握過去的人就掌握未來,掌控現在的人就掌控過去。」──《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預言的是溫斯頓的未來。小說中的設定,溫斯頓生於一九四五年,荷蘭史學家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將一九四五年稱為零年「Year Zero」,是現代世界誕生的時刻,有夢想,也有夢碎。 出生於零年的溫斯頓世代,情感

趨於扁平,將無法體會「真理」為何物,所學習的「新語」,是在不斷刪除形容詞、動詞與大多數的名詞,所篩漏剩下的水清無魚語言,例如:「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來到未來的一九八四,溫斯頓將會是三十九歲,往後回望是一片空白,已無「歷史」可言,因為任何記錄都注定銷毀,「甚至是你看到一張廢紙躺在地上的時候,你都會自動掀起最近一個記憶洞的蓋子,把那張紙扔進去。」溫斯頓的父母親懼怕他,一如溫斯頓將來也會懼怕自己的孩子,「悲劇屬於古老的年代,屬於隱私、愛和友誼還存在的時代,無須理由就會彼此支持。」 如果想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歐威爾筆下的溫斯頓一邊受著又一輪無情的嚴刑拷打,一邊被告知:「你就想像一

個皮靴永遠地踩在一個人臉上。」 ● 來到現實世界的一九八四年,本書作者安德烈.蘭科夫抵達平壤,距離蘇聯解體的一九九一年還有不長也不短的七年。蘭科夫一九六三年生於列寧格勒,這一年在蘇聯發生了農作物歉收的自然災害,當年流傳一個笑話:「一九六三年的收成如何?就像赫魯雪夫(Khrushchev)的髮型一樣。」蘇聯總書記,光頭佬赫魯雪夫因糧荒而下台,被解除權力後,赫魯雪夫在自家旁種植玉米,以此消磨鬱鬱寡歡的退休時光。 一九五三年史達林去世前,赫魯雪夫伴君如伴虎,每晚史達林召集官員到他的別墅飲酒作樂,史達林總會在酒醉後的微醺時光,以眼角餘光觀察這些高官部屬,看誰會不會在無意間說出什麼「真心話」,那麼這

條「生命」將會在離開別墅後即刻消失。赫魯雪夫的自保之道便是講笑話,充當開心果角色,每晚回家赫魯雪夫都要叫醒老婆,對她重述今晚別墅的場景,哪一個笑話讓史達林笑了,打五顆星,哪一句話讓史達林微微皺起眉頭,謹記在心,下次絕對不可再犯。 一九五三年三月五號史達林去世,是蘇聯的一個大事件,許多民眾私底下慶祝三月五號這一天,是為極權主義「解凍」的開始。年底,史達林的左右手,祕密警察頭子貝利亞(Beria)被處決,古拉格的囚犯開始返還。一九五五年,從前在晚宴中插科打諢的赫魯雪夫繼任為總書記,揭開「後史達林」、「去史達林」的解凍年代。 一九五六年,赫魯雪夫公開抨擊史達林的暴行,一九五七年,蘇聯主辦「第六屆國際

青年嘉年華」(The 6th World Festival of Youth and Students),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青年代表聚集在莫斯科,穿著牛仔褲,撥弄電吉他,象徵美國流行文化的事物大舉湧入,在從前,這是不可想像之事,史達林時代,「外國人」,以及牛仔褲背後的美帝符碼,幾乎是「間諜」與「敵人」的同義詞。一九六二年,首部以古拉格作為題材的文學作品:索忍尼辛(Solzhenitsyn)的《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刊登於蘇聯的《新世界》雜誌。索忍尼辛青年時期,曾因在校成績優異而獲得史達林獎學金,一九四五年,他在

私人信函中戲稱史達林為「留八字鬍的傢伙」因此被整肅。赫魯雪夫時代,《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的發表標誌著「解凍」的高峰。 史達林體制下的冰封蘇聯還沒解凍完,就因一九六三年的糧荒而中止。一九六八年,蘇聯的坦克車駛近布拉格鎮壓民眾,鞏固了總書記布里茲涅夫(Brezhnev)的權力,解凍的時代徹底過去,但也還不至於回到史達林時代的大恐怖(Great Terror),是為擺盪在兩者之間的「停滯」時期。安德烈.蘭科夫成長於停滯的七○年代,父母、祖父母兩代人遭遇過史達林時代的肅殺氛圍,也曾經歡欣鼓舞迎來赫魯雪夫的解凍。成長於停滯時期的孩子,沒有父輩那種大起大落、波盪起伏的歷史遭遇,來到蘇聯的一九八四年,其

實離《一九八四》書中的極權圖像已經有些距離,更何況到了隔年的一九八五年,改革開明派的下一任總書記戈巴契夫(Gorbachov)就要上場,一九九一年,蘇聯體制結束在這最後一任總書記手上。 ● 「冷戰」(cold word)一詞,首見於歐威爾發表在一九四五年十月的報紙專欄文章,二戰剛結束,新的威脅又來,歐威爾使用「冷戰」一詞來描繪生活在核子戰爭陰影下的世界,這樣的世界將維持一種恐怖平衡,「沒有和平的和平」。 一九四七年三月,美國總統杜魯門(Truman)在國會發表國情咨義演說,提及極權主義對國際和平的威脅,美國將防止共產主義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現,「杜魯門主義」加上「馬歇爾計畫」,被認為是國際政

治上「冷戰」的開端。冷戰起自一九四七年,終止於九○年代的蘇聯解體,約四十年的漫長時光,世界分為美蘇對峙的兩大陣營。 蘇聯這一邊,北韓被認為是史達林主義的完美實例,金氏政權在北韓施行比蘇聯本身更完備的極權主義,兩個世代以上的北韓人在完全史達林化的社會中成長。特別是在九○年代以後,兩大共產國家,蘇聯解體,中國在鄧小平主導下走向經濟改革開放,世界上只剩下緬甸 以及北韓這兩個極權封閉政體。 長期被軍政府軟禁的翁山蘇姬在一九九五年獲釋,所屬的民主政黨在二○一五年底贏得大選。世界上只剩下一個國家還嚴格地服膺史達林體制,那就是北韓。 ● 出版市場上總不乏在美國影響下的「西方視角」,將北韓種種苦難「奇觀化

」的作品。安德烈.蘭科夫的前蘇聯視角,在其中顯得特殊。 在西方民主國家看來,極權體制只有一種,一如恐怖主義也只有一種。透過蘭科夫的前蘇聯之眼,極權體制就像黑與白之間的大量的灰色地帶,有著西方視角所看不見的灰階漸層感。 在蘇聯人眼中,北韓是一個古怪且奇特的國度。在蘭科夫的故鄉列寧格勒的理髮店,通常會擺放著一疊來自北韓的雜誌《朝鮮》讓人消閒,《朝鮮》是畫風浮誇的政治宣傳雜誌,蘇聯人拿來當笑話集看。北韓體現了共產制度所有錯誤的面向,蘇聯人看北韓,像是看著映照在哈哈鏡中的自己,北韓是蘇聯的誇張變形體,是一種滑稽、諷刺的存在。 閉鎖的北韓,對於外國人來說,有如一片空白的真空地帶,即使是蘭科夫,取得北韓的

資訊,和其他來自西方世界的書寫者,並沒有什麼不同:少數可供參考的文獻資料、自身在北韓有限的見聞、以及採訪脫北者的說詞。蘭科夫的突出之處,在於他能借用北韓與蘇聯的「時差」來調整觀看的焦距,北韓的現在就是蘇聯的過去,摘下只看見「光怪陸離」的好奇眼鏡,平實地描繪同屬共產陣營的共相與殊相。 北韓像是倒退回五十年前的蘇聯,二○○○年的北韓報紙《勞動新聞》,和一九五○年代蘇聯的黨報《真理報》如出一轍。《勞動新聞》創立於一九四六年,初期由一群擁有朝鮮血統的蘇聯記者所主導,北韓的傳播媒介處處可見蘇聯老大哥的影子,卻又固執死板地將史達林主義遵行到底。在蘇聯《真理報》或者中國《人民日報》上,偶爾還是可以找得到人情

趣味的小故事,但在《勞動新聞》,連這點餘裕都不容許。 深淵底下還有深淵,從蘇聯看向北韓,大約就是如此。極權主義以荒謬的形式呈現,一九九七年南北韓關係面臨危機,讓北韓中止輕水反應爐的建築工程,因為北韓人在南韓技術專家的宿舍有個「駭人發現」:在垃圾桶裡發現被揉皺丟棄的《勞動新聞》,連蘇聯人蘭科夫也要驚呼:「這有什麼大不了?」《勞動新聞》的報紙首頁總會有金日成或金正日的肖像,不容有任何破損,對北韓人是天大的事。北韓和蘇聯一樣,也有惡名昭彰的勞改營,然而金氏政權殘酷的程度超越史達林,一則受刑人不會被告知刑期有多久,足以讓人在「未知」的凌遲中發瘋;二則採連坐法,罪及近親,這是最令人恐懼的控制手段。 蘇聯

和北韓之間的「時差」,還顯現在古拉格從流刑地轉化成經濟場域。史達林去世後,古拉格轉型為林場或礦場,卻少有蘇聯人自願前往遙遠的西伯利亞。一九六七年,北韓和蘇聯簽署伐木協議,北韓出人力到往昔的古拉格伐木,這是一般北韓平民極少數可以出國的機會,並且以盧布支付薪資,八○年代,北韓人競相前往,就連大學生也積極加入。伐木工作在冬日進行,西伯利亞接近北極圈的氣溫可降至零下四十度或更低,工作環境非常惡劣,勞改流放是吃苦,賺錢回鄉則心甘情願,一位北韓伐木工人一年的薪資,足以購買一台彩色電視機還有一台電冰箱,在北韓,這兩樣都是超級奢侈品。 ● 《非軍事區之北:北韓社會與人民的日常生活》(North of th

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有個一點也不奇觀化的書名,內容也沒有什麼辛辣的爆料口吻。《非軍事區之北》像是一本關於北韓的「生活」辭典,食衣住行育樂樣樣皆有。蘭科夫一再提醒讀者,北韓儘管有些怪異與奇特之處,「其他方面便與其他國家的生活經驗相去不遠,一切稀鬆平常」;「就算在最高壓的社會和政治環境下,大部分的人仍會試著正常生活,且大都能夠如願。北韓人民的生活一樣包括了工作和休閒、友誼和愛情,只是在政治上沒有什麼參與的機會。」 北韓政權不等於北韓人民,一如中國共產黨不能等同於中國人民。蘇聯人翻閱北韓雜誌,在以此為樂的同時,又能有一種同屬於共產陣營

史達林陰影下的同情理解。 「同情的理解」使蘇聯人眼中的北韓人民毫不扁平,不是隨時踢著正步的機器人,也不是被徹底洗腦,完全沒有自主意志的殭屍。北韓人是自由戀愛還是媒妁之言?北韓人平常怎麼約會?在北韓有沒有婚前性行為?在共產極權國家到底存不存在私人生活?都是蘭科夫想問的問題。英國著名的蘇俄史專家奧蘭多.費吉斯(Orlando Figes)的《耳語者:史達林時代蘇聯的私人生活》(The Whisperers: Private Life in Stalins Russia),關注的正是史達林時代下,芸芸眾生的生存狀態和內在心靈,史達林的真正恐怖不在於古拉格以及大清洗,而在於潛入每個人心中的謹小慎微、自

我審查。 北韓的限制無所不在,一般人民無法上網,收聽廣播節目鎖定在固定的調頻,僅能收聽國家電台,人民無法自由移動,到他處旅行要先經過申請 禁制的縫隙中仍有「日常」,北韓人的休閒是去看電影,經統計,每個北韓人每年平均會去電影院二十一次,高於南韓人進電影院的平均次數。北韓的電影院裡播放的影片,英雄要打擊的壞人必定是「美帝」及其南韓黨羽,一如北韓的小學數學習題:「來自朝鮮人民軍的三個士兵殺死三十個美國士兵,若每個朝鮮士兵殺死美軍人數皆相同,則每個朝鮮士兵殺死了幾個美國士兵?」北韓人在觀賞一部動作片時,會自動篩落大量的政治訊息,他們對一部電影的最佳評語是:「裡頭沒什麼思想教化,特別有意思。」在鏡像

另一頭的好萊塢電影裡,英雄要打擊的敵人常是「蘇聯」、「越共」,次等人經常由黑人或者黃種人飾演,在好萊塢電影中並非沒有「政治訊息」,在自由世界這邊,人們不會覺得這是一種「植入」或「洗腦」,於是政治訊息以偏見暗示或種族歧視著床在潛意識。相較之下,北韓人民在看電影時能清楚分辨什麼是洗腦,什麼不是。 北韓人民主要的休閒活動還包括到戶外野餐,在公園搭起簡易桌子,草地上鋪上大一點的布料,人們會輪流唱歌、彈吉他、玩遊戲、跳舞。蘭科夫說:「北韓人的一項專長讓他們得以自娛娛人——他們擅長安排作息,挪出專屬於自己的時間,並與眾人同樂。南韓人以及世界上其他人都曾擁有這種能力,但在電視機和電腦遊戲普及後,在個人主義和

財富水漲船高後就喪失不少。」 電視機、個人電腦在北韓都是奢侈品,資本主義世界裡,家庭成員晚餐時開著電視,彼此之間不溝通,個人更可以躲回網路世界建構虛假身分,散布仇恨言論。西方個人主義極度發展下的人的「原子化」,不會比北韓人民的心靈更孤絕。 ● 韓戰(一九五○~一九五三)是冷戰後發生的第一場戰爭,也是一場長期被國際遺忘的戰爭。韓戰結束後,以北緯三十八度為停戰線,劃出非軍事區地帶(De-Militarized Zone,DMZ)。非軍事區之北,指的就是北韓。南北韓的長期分離對峙,正是冷戰下美蘇兩大陣營的前哨戰。 從一九四八到一九八四年,蘇聯提供北韓金援二十二億美元,蘇聯長期向北韓輸送工業設備、

武器,以及石油、天然氣。北韓接受這些鉅額物資,回報給蘇聯的是劣質香菸、醃黃瓜還有填充棉毯。蘇聯金援北韓這個窮酸兄弟,一如美國以馬歇爾計畫金援號稱反共的國家,北韓是蘇聯對抗美國在東亞軍事、政治勢力的重要屏障。北韓政權是地緣政治的得利者,然而進入九○年代,一則發生石油能源危機,二則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不再提供金援,也不再以便宜的售價賣石油給北韓。慘痛的代價隨之付出,北韓瞬間退回史前耕作時代,發電廠、農業耕耘機、電動幫浦缺油,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九年發生糧荒,約有兩百萬人死於大饑荒。 冷戰的另一陣營,非軍事區以南的大韓民國,以及長期駐軍的美國。著有《朝鮮戰爭》(The Korean War: A Hi

story)的布魯斯.康明思(Bruce Cumings)提到:「(美國)新的對韓政策源自杜魯門主義,以及對日本的『逆轉路線』——如此創造出區域政治經濟的新邏輯,讓日本工業再度成為東亞和東南亞的工廠,所以有必要再進出其舊殖民地及屬地取得市場和資源,但又不能使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因此美國需要駐軍於日、韓,並協防台灣。 韓戰結束後,一九五五年隨即發生另一場冷戰底下,在國際間知名得多的「越戰」。越戰打了二十年,美國要求南韓派軍至越南協助美軍,越戰在一九七五年終於落幕,歸國的南韓軍人,又被派去鎮壓國內的民主運動。南韓士兵在越南跟著美軍屠村,老弱婦孺一個都不放過,並且在事後獲得獎賞。小說家韓江《少年來了

》的背景是發生於一九八○年的光州事件,以第一人稱描述在光州受到政府派軍殘酷鎮壓的市民:「戒嚴軍裡的某些軍人,會帶著越戰時期的記憶來屠殺我們。就像在濟州島、南京或波士尼亞等地,所有慘遭屠戮後重新開始的土地上發生的那些事一樣,同樣的殘忍彷彿是刻在基因裡。」 一九八○年光州事件的鎮壓影像,在南韓本地被封鎖,卻能在北韓的電視節目中短暫播放。北韓官方見獵心喜,本想以此影像提醒北韓民眾:「南韓政府極度殘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此後包括一九八七年南韓民主轉型所牽動的罷工示威遊行,都曾在北韓的電視上播放。北韓觀眾在影像中看到了別的東西,在光州,他們看到被鎮壓的民眾身上穿的衣服,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時髦樣式;在

漢城的遊行,他們看到南韓首都光鮮亮麗的市容,高樓大廈現代摩登建築。這些畫面讓北韓人民感到困惑,南韓人看起來並不像北韓官方所宣稱的在挨餓受凍,也沒有衣衫襤褸。蘭科夫說:「資訊封鎖之牆第一次遭到突破,其實是北韓官媒的無心之舉。」 在南韓,同樣在八○年代,資訊封鎖之牆遭到突破。大學生私底下偷組讀書會,讀《資本論》(Das Kapital),研究馬克思主義,也重新認識北韓金正日的武裝抗日歷史。一九八七年,大學生朴鍾哲因宿舍裡被搜出左派書籍,被祕密警察拷問至死,朴鍾哲之死,掀起了韓國追求民主轉型的風潮。 ● 大衛.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的報導文學《列寧的墳墓》(Lenin’s Tom

b),書寫蘇聯這個有大半國土位於北極圈附近的共產帝國,像一大塊難以融化的冰山,如何解凍成一灘水的過程。雷姆尼克從小處「一塊肥皂」寫起,西伯利亞的梅日杜列琴小鎮,當地礦工正在進行罷工,起因是「肥皂」。平均壽命只有五十多歲的礦工,長期彎腰駝背在黑暗狹窄的礦坑中工作,卻連洗淨身體的肥皂都沒有。一小塊肥皂,猶如第一張骨牌,一九八九年夏天,從西到東,烏克蘭到庫頁島,全國礦坑群起響應,撼動了莫斯科中央,冰山有了第一道裂縫。 北韓的解凍何時完成?安德烈.蘭科夫寫於二○○○年之際的《非軍事區之北》,沒有給出明顯的答案,但他給了一個提示:「在研究獨裁國家的極權統治時,往往會遭遇一種弔詭的狀況:政府對人民的控制越

嚴密,外頭對該國現況知道的越少如果一個獨裁政權日正當中、殺人不眨眼,關於監獄、拷刑室和刑場的任何資訊幾乎不會外流,因為沒有幾個人能活著告訴我們他們的故事,而倖存的少數大都選擇隱姓埋名。」相反地,當有大量刑求、北韓集中營資訊等脫北者證詞外流,那麼便可能是解凍、鬆綁的徵兆。   附註: 《非軍事區之北》本是偉格的選書,我提了一個任性的建議,我和偉格對調,由他書寫《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Días y noches de amor y de guerra)的導讀,《非軍事區之北》則變成我的管轄。 編輯建議,有必要也說明一下《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的選書理由。身為一個非專業的業餘讀者,選書通常

沒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有私心,我想展開一個閱讀計畫,關於那些曾經當過記者的作家,例如歐威爾、海明威、奈波爾(V. S. Naipaul)、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在中南美洲更多了,有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尤薩(Mario Vargas Llosa),還有這本書的作者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台灣新聞每下愈況,記者士氣低落,「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琅琅上口。藉由閱讀名家的作品,我想告訴大家,他們也曾是記者,記者不但必須讀很多書,有一支好筆,悲天憫人的心腸,有時還必須付出生命。   誰是我的理想伴侶在北韓佳麗(或她們父

母)的眼中,理想的丈夫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有些女性的夢想是嫁給藝術家或流行歌手(沒錯,北韓也有所謂的「流行偶像」);有些人不太在意社會地位或財富,只想嫁給自己愛的人;也有人認為喜歡與否或社會地位都不重要,嫁個堂堂正正的人才是最明智的選擇。不過,北韓也有些為了成功、財富或安逸的生活才結婚的「物質女性」。這些較現實的女孩子挑選的對象隨著年代而改變,而這段改變的歷程訴說了北韓的社會史。在一九七○年代,黨幹部或軍官是女孩們理想的結婚對象,因為這些男性權力大、特權多。他們的兒女能獲得最好的教育,優渥的糧食配給也能保證全家人衣食無虞;相較之下,嫁給市井小民雖然餓不死

,但也吃不飽。看重金錢的女性也會優先考慮這類型的結婚對象。到了一九八○年代情況開始改變:黨幹部被外交官、國際貿易專家和……水手比了下去,換句話說,能夠定期接觸外幣的人成為了首選。水手列在名單上的原因在於他們經常造訪國外港口,因此會拿到一些以外幣支付的小費(他們能用這些錢在海外買東西再拿回國內兜售,換得一筆不小的利潤)。自一九八○年代起,強勢貨幣商店在北韓菁英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擁有「帝國主義者的貨幣」或日圓的幸運兒能夠買到一般平民夢寐以求的商品或服務。能藉由工作領到外幣的人們因此受到極大的關注,尤其是未來結婚對象,以及他們雙親的關注。在過去的十年間情況再度改變。一九九○年代中期的饑荒嚴重破壞了

北韓官方數十年來費心建立的社會階層。人們在官方階級制度中的位置重要性銳減,相較之下個人的財力重要得多。在今天的北韓,富有的黑市商人成了那些「物質女性」及其雙親首先關注的對象。許多黑市商人來自出身成分低劣的家庭,不過人們今天大都會忽略這點。在過去,不良的出身成分可能會毀掉一個人的人生。舉例來說,一位脫北者的二表哥或一九四五年前地主的孫子基本上無法取得任何權力,甚至連個白領職位都難以取得。如今他們的家世背景已不會阻撓他們在市場上賺錢,或在中韓邊境走私貨物,而在今天的北韓社會,錢是最重要的東西,有錢還真能使鬼推磨。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地區的地緣經濟布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戰略角色與功能

為了解決欣雄天然氣申請的問題,作者周淑傑 這樣論述:

2013年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打造大陸與世界聯通計畫,其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東南亞地區發展息息相關,再加上其與東協自由貿易區、東協經濟共同體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等經濟合作機制,並緩和與區域國家間的島礁爭議,爭取相關國家的支持,進而穩定區域海上及陸上邊疆的政治環境,透由陸路和海上絲路匯集東南亞地區,探究區域國家參與該倡議對接國家發展政策,以及加入由中國大陸主導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進而瞭解其戰略角色與功能。 本研究透過新古典現實主義途徑,從國際體系、國內政治及領導者認知等因素,綜合分析中國大陸區域「一帶一路」倡議推展和區域國家轉趨扈從或避險的戰略

選項,研究發現,中國大陸面臨國際環境權力競逐和國內經濟發展減緩等壓力,且習氏意欲尋求連任之企圖,藉由國家間發展政策之藍圖擘劃和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融資貸款,吸引開發中國家參與,以因應中國大陸國內、外政治情勢和經濟願景等挑戰,促使亞洲聯通計畫具體成形。即使面對美、日、印等國發起反制抗衡,藉由「亞投行」的否決權行使,仍可掌控區域經濟合作發展之主導權和話語權。

巴塞隆納+西班牙深度行(二書)

為了解決欣雄天然氣申請的問題,作者王儷瑾 這樣論述:

  《巴塞隆納,不只高第:跟著中文官方導遊深度行》   高第家鄉、建築瑰寶、美食之都、藝術人文薈萃之地、   加泰隆尼亞之光、西班牙第一觀光大城、全球十大旅遊城市……   這些都是巴塞隆納,但巴塞隆納也不只如此。   跟著官方導遊,體驗「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巴塞隆納」!   ◆第一本由出身台灣、移民西班牙20餘年、定居巴塞隆納17年的專職中文官方導遊所寫的巴塞隆納旅遊專書!   ◆精心規畫9條漫步路線和14處周邊景點,從老城哥德區到新興濱海區,從繁華市中心到近郊遺世城鎮,深入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房景點、名勝遺產、人氣店家!   ◆附各區地圖、景點標示和店家資訊,方便參考查索!全彩地圖

由巴塞隆納市政府官方授權使用,資料最新最正確!   ◆400張精美照片、插畫和手稿,包括各單位授權使用的獨家資料:聖家堂、密斯.凡德羅基金會、畢卡索美術館、巴塞隆納當代藝術博物館、城市歷史博物、加泰隆尼亞音樂廳、巴塞隆納疊人塔協會、加泰隆尼亞地圖學院、Pasteleria Escriba甜點店等。   ◆獨家專訪聖家堂87歲首席建築師波內特先生(Jordi Bonet),取得第一手精采史料照片、內幕故事和建築平面圖,深入了解高第及其曠世傑作。   ◆書末附錄旅遊資訊,從氣候到治安、從交通到住宿、從飲食到購物、從景點觀光到夜生活娛樂、從如何認路到如何退稅,再到遺失金錢證件如何應變,一應俱全

,清楚翔實!   ◆隨書另附贈巴塞隆納拉頁全地圖&四款精美書卡。   巴塞隆納,位於地中海西岸,擁有2000年文明歷史和百萬人口,是加泰隆尼亞自治區首府,也是西班牙第二大城。自1992年成功舉辦奧運後獲得舉世矚目,打響國際名聲。如今,這個多元現代的大都會已躋身旅遊大城,每年有750萬名觀光客造訪;每年超過2000次的國際會議和大型展會在此舉行,更因連年舉辦世界手機大會而在2011年贏得「世界手機之都」的封號。   終年燦爛的陽光和連綿4.58公里的海灘、舉世聞名的世界遺產和千年古蹟、各種博物館和展覽空間、豐富多采的藝文活動、百年老店和時尚品牌、星級料理、Tapas小吃和誘人甜點、

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建築和當代建築大師作品等種種優勢條件,讓巴塞隆納即使身處歐債風暴和西班牙經濟蕭條危機中,仍不減其風華,依舊屹立不搖!   而在古老的舊建築和創新的當代建築的新舊融合並存之間,巴塞隆納有大城的喧囂、古城的悠靜和現代都市的活力。在這裡,作者知道什麼叫百看不厭,可以天天經過聖家堂,天天驚歎,可以天天經過正在興建的當代建築,看羅傑斯(Richard Rogers)設計的Hesperia飯店、努維爾(Jean Nouvel)設計的阿格巴塔、米拉耶斯(Enric Miralles)設計的天然氣公司辦公大樓、伊東豊雄設計的巴塞隆納國際會展新場地的雙塔、札哈哈蒂(Zaha Hadid)設計

的螺旋塔等是怎樣一磚一瓦地建造起來。   旅遊不只是走馬看花而已,在每個景點背後,都有她動人的歷史故事、民俗風情和文化底蘊。巴塞隆納不是只有高第,在這個國際大城背後,還有豐富的節慶活動和飲食文化可以深入感受了解,以及作者的私房景點、人氣餐廳店家、特別市集和不能錯過又別具特色的巴塞隆納生活體驗!   《西班牙,再發現:跟著中文官方導遊深度行》   地中海陽光、民風熱情奔放、美食藝術國度、旅遊度假天堂;   鬥牛、海鮮飯、佛朗明哥、平價時尚ZARA;   馬德里、巴塞隆納、瓦倫西亞、塞維亞……   如果你的眼裡這就是西班牙,   快跟著官方導遊,發現更多「你所不知道的西班牙」!   ◆繼《

巴塞隆納,不只高第》,西班牙中文官方導遊王儷瑾精心籌備兩年的第二本西班牙旅遊專書!   ◆跟市面上旅遊書有何不同?一般西班牙旅遊書以介紹景點為主,本書更深入風俗民情和人文特色,了解景點背後的歷史故事傳說,以及各地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有趣的文化差異,深入認識西班牙不為人知的一面。   ◆西班牙還能怎麼玩?作者逐月詳介西班牙各地的節慶活動,隨著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和當令美食,體驗各個時節的各種玩法,領略豐富多采的節慶風情。   ◆除了熱門景點,還有什麼?本書帶你深入祕境探幽,包括山川海景、奇岩絕岸、國家公園等絕美自然景觀和生態保護區,以及貫穿西班牙南北、中部和東部的各種文化行旅朝聖路線,甚至還有另

類的豪華火車之旅,遊覽鮮為人知的西班牙。   ◆西班牙獨特在哪?從史前的考古遺址到近代的古蹟建築,從傳奇人物到世界遺產,可以同時認識古羅馬、伊斯蘭、天主教、猶太教等多元文化,感受西班牙的獨一無二!   ◆450張精美照片、插畫和地圖,包括各單位授權使用的獨家資料:西班牙國家旅遊局、卡斯提亞-雷昂自治區、安達魯西亞旅遊局、納瓦拉自治區旅遊局等各地旅遊局、人類演進博物館、石灰博物館、銀之路、席德之路、卡巴聶羅斯國家公園、安特克拉岩洞區、西班牙國家鐵路、農業食品環境部,以及西班牙大師級攝影師Héctor Garrido等。   ◆隨書附贈國家地理資訊中心提供的西班牙拉頁全地圖,並附錄西班牙各地

官方旅遊局官網,供讀者規畫行程前查詢最新最正確的相關旅遊資料。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半島,人口4600萬,因其地中海氣候,陽光充足,人民親切熱情,以及歷史悠久,文化多元,每年吸引超過6000萬人造訪(2014年更創下近6500萬名觀光客的紀錄),為西班牙每年帶來超過550億歐元的觀光收入,相當於GDP的10%。發達的旅遊業,讓她成為名副其實的觀光大國。   市面上許多旅遊書都是以城市、區域、景點、餐廳來介紹西班牙。然而就如巴塞隆納不只高第,西班牙也不僅只是馬德里、巴塞隆納、塞維亞和安達魯西亞。西班牙有44處世界遺產和15個國家公園,一般旅遊書卻甚少介紹或根本沒寫出來,少有人知道

西班牙也遍布天然美景和絕世祕境,至於西班牙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等,更是鮮為人知。   定居西國二十餘年的中文官方導遊王儷瑾,有鑑於國人赴西班牙旅遊卻不知道該怎麼玩,行程抄來抄去,而且對西班牙有許多刻板印象和錯誤見解,希望帶大家重新認識更多「你所不知道的西班牙」,介紹更多好玩的地方和有趣的玩法。   透過她這本精心籌備兩年的西班牙旅遊專書,讓大家知道,西班牙不是只有冰冷的景點,還有景點背後精采動人的歷史故事傳說,不只有古蹟和博物館,還有各式民俗風情和文化特色,不只有大城小鎮,還有奇特景觀和生態保護區。從生活到旅遊,從自然到人文,從節慶到傳奇,全面而完整地帶大家

體驗西班牙的多元風貌和濃濃人情味。 專文推薦   ◆吳念真,作家,導演   記得將要離開巴塞隆納的那天,我跟儷瑾說:這是一個我會想再來一次的城市,而且希望可以待得很久。而看完這本書之後的感覺是:巴塞隆納我根本還沒去過,前次不算,上帝應該願意給我另外一次機會以及時間,讓我帶著這本書慢慢地走進這個城市,去印證、去品味她的豐實、熱情、浪漫,以及她自信、歡樂和可能的哀愁。   ◆丁榮生,雙瑩文創公司副總經理,惠安建築藝術網策畫人   儷瑾其實很聰明,只要你願意來到她的旅居地巴塞隆納,她就把陽光、色彩與藝術的美好,直接帶給你;甚至告訴你:西班牙的Tapas與台灣的貢丸有和不同,加泰隆尼亞民居的紅瓦

頂與這片紅土地間的關係,米羅畫中的一點一橫在拍賣場值多少千萬歐元。然而,她透過導遊這份工作,有如記者般,看到更多你我未知的「細節」或是「獨家」,甚至是「自我詮釋的心得」。   ◆李鳴,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旅遊發展署,中華區推廣中心主任   儷瑾從生活在當地的官方導遊視角,引領遊客發現巴塞隆納在地中海陽光下的各種色彩。巴塞隆納確是高第的現代主義建築的展覽館,更是地中海生活方式的引領者。到底需要幾天才能遊遍巴塞隆納?我建議您先翻看這本儷瑾的巴塞隆納專書,先感知巴塞隆納,然後在眼見為實後感悟儷瑾的感悟。我鄭重向您推薦這本巴塞隆納深度行,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深度行的旅行攻略。   ◆沈偉器,旅行社領隊

  與她同遊,可以盡情欣賞巴塞隆納的一切美好事物,品嘗到大街小巷的美食甜點,甚至她還會主動陪著團隊去欣賞行程內沒寫的景點;請問誰會帶您去聖十字醫院,欣賞百年前就設計好的庭園式醫院病房?誰會帶您去欣賞加泰隆尼亞音樂廳,順便上個免費廁所?很高興她能忙裡抽空出版這本巴塞隆納旅遊寶典,希望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想知道的資訊,好好玩賞巴塞隆納。 按讚推薦   王傑,畫家,巴塞隆納大學美術博士  

桃園觀新藻礁生態旅遊發展可行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欣雄天然氣申請的問題,作者謝馨慧 這樣論述:

觀光局提出「Taiwan Tourism 2030 台灣觀光政策白皮書」,以觀光立國為未來願景,推展綠色旅遊認證和生態觀光。桃園沿海的藻礁形成將近7600年,具世界遺產價值,以觀新藻礁最受注目,該處動植物資源豐富,動物密度是高美濕地5倍,香山濕地8倍,相當具有發展生態旅遊之潛力。為此,本研究以文獻分析、田野調查、深度訪談及SWOT + USED等方法,探討觀新藻礁發展生態旅遊的可行性。研究結果顯示觀新藻礁自然資源多樣豐富,加上周邊地區的海洋客家文化,多元景點等資源,非常適合發展生態旅遊。本研究建議,一、社區導入CSR、EGS、SDGs綠色企業概念,結合USR參與教育訓練,以管理循環PDCA原

則,提升社區行銷與管理運營能力。二、設立觀新藻礁旅遊參與平台,爭取國際生態旅遊標章,遊客總量控管機制,爭取民宿法令鬆綁,推展反應式運輸服務,共同推動生態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