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曲調卡拉ok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歌仔戲曲調卡拉ok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寫的 歌仔戲曲調卡拉OK樂譜集:蘭陽戲劇叢書17[精裝附2CD] 和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臺灣戲劇館的 2009歌仔戲曲調卡拉OK:名家系列(光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宜蘭縣文化局 和宜蘭縣文化局台灣戲劇館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碩(博)士班 簡秀珍所指導 陳佩瑜的 中西跨文化戲劇交流溯源與改編方式探究──兼以歌仔戲《威尼斯雙胞案》、《Mackie踹共沒?》為例 (2018),提出歌仔戲曲調卡拉ok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跨文化改編、歌仔戲、義大利即興喜劇、布萊希特、《三便士歌劇》。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曾永義所指導 葉嘉中的 九0年代台灣地區現代劇場歌仔戲研究 (2003),提出因為有 精緻歌仔戲、現代劇場歌仔戲、劇本、音樂、舞台藝術的重點而找出了 歌仔戲曲調卡拉ok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歌仔戲曲調卡拉ok,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歌仔戲曲調卡拉OK樂譜集:蘭陽戲劇叢書17[精裝附2CD]

為了解決歌仔戲曲調卡拉ok的問題,作者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這樣論述:

  以歌仔戲音樂為主題,內容涵蓋《歌仔戲曲調卡拉OK》、《歌仔戲曲調對唱卡拉OK》、《2009歌仔戲曲調卡拉OK-名家系列》等三套不同唱法之曲調樂譜,有倍思五空反、七字調、王文英、彰化背、七字調、操琴調、月夜思情、老都馬調、莫怨天地、四季春、柳燕娘接七字調、風瀟瀟、對唱、紹興調、絲線調、探郎君、良夜之歌、江湖調、找鴛鴦、蘇州調、十二丈、雜唸仔、歡喜冤家、玉樓春、廣東怨、白水仙、金水仙、都馬調、依依曲等127首,並附曲調說明。這是一本深具教育意義的歌仔戲音樂基礎教材,學習者透過此管道可以瞭解與學習到歌仔戲音樂,進而打穩根基激發創意,藉此出版,確實發揮推廣歌仔戲之功能。

中西跨文化戲劇交流溯源與改編方式探究──兼以歌仔戲《威尼斯雙胞案》、《Mackie踹共沒?》為例

為了解決歌仔戲曲調卡拉ok的問題,作者陳佩瑜 這樣論述:

  1980年代起,跨文化改編風潮吹進臺灣傳統戲曲界;1990年代中期,歌仔戲也加入了此一浪潮。相較其他戲曲劇種,2000年代中期起,歌仔戲的活潑性使它逐漸脫離移植故事期,邁向反思形式期,直至2010年代中期此風潮仍方興未艾。  論文前半段跳脫常見的西方跨文化劇場理論套用,改以更宏觀的歷史溯源來探究中西方戲劇互相取經的歷程以相互參照。歸結出移植劇目的過程中,從粗糙的故事挪用到更深入的反思形式,乃是自然的演進變化。  論文後半段挑選了2000年代中期後,進入反思形式期的歌仔戲作品為研究對象:2007年臺灣春風歌劇團的「新胡撇仔」《威尼斯雙胞案》──改編哥多尼(Carlo Goldoni)的義大

利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威尼斯雙胞案》(The Venetian Twins);與2012年一心歌仔戲劇團的《Mackie踹共沒?》──改編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的史詩劇場《三便士歌劇》(The Three-Penny Opera)。兩齣劇碼的特殊之處皆為擺脫跨文化改編習慣採用莎劇的窠臼,找尋對傳統戲曲來說更新鮮的表演形式,並設法與之巧妙融合。  本論文除分析中西文本轉化中的異同外,為了與歌仔戲的表演形式相互比較,更著力在原典劇種/劇場形式的描繪,藉以探討歌仔戲在改編特殊劇種/劇場形式時所擁有的優勢與缺失;並觀察在跨文化改編中,中國傳統戲曲美學獨特

性之彰顯、淡化或折衷的現象。

2009歌仔戲曲調卡拉OK:名家系列(光碟)

為了解決歌仔戲曲調卡拉ok的問題,作者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臺灣戲劇館 這樣論述:

  為推廣歌仔戲,方便民眾學習,特邀請呂雪鳳、石惠君、小咪、李靜芳等四位歌仔戲名家演唱錄製「2009歌仔戲曲調卡拉OK」專輯。本專輯計2片,第一片曲調篇;第二片習唱篇(空奏),共計蒐錄歌仔戲曲調30首,包括:倍思五空反、七字調、王文英、彰化背、七字調、操琴調接月夜思情、老都馬調、莫怨天地、四季春、柳燕娘接七字調、風瀟瀟接對唱、紹興調、絲線調、探郎君、良夜之歌、江湖調、找鴛鴦、蘇州調、十二丈、雜唸、歡喜冤家、玉樓春、廣東怨、白水仙接金水仙、都馬調、依依曲。

九0年代台灣地區現代劇場歌仔戲研究

為了解決歌仔戲曲調卡拉ok的問題,作者葉嘉中 這樣論述:

歌仔戲,它來自民間,在鄉土的掌聲中成長茁壯,淬煉出最道地的民間生命力。在光怪陸離的節目尚未進駐之前,曾風靡多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台灣人,它講的是忠孝節義,談的是人生無常,在演員代言搬弄之下,宛然出現另一場虛實難分的生命意境。而這樣演出的歌仔戲也像劇中演出的人生一樣─無常而難測。隨著台語在政治舞台上受到壓抑,歌仔戲、布袋戲等這類建築在台語基礎上的本土藝術,也隨著語言的受壓抑而式微;如今本土意識已逐漸抬頭,本土文化也再度受到重視,而在現今多元化娛樂的衝擊之下,歌仔戲為避免可能無法恢復往日的風采,進而提昇自己的內容或調適現代劇場,而這種型態的歌仔戲若以內容來分則稱為「精緻歌仔戲」,若以表演場

地來論則稱為「現代劇場歌仔戲」。 現代劇場歌仔戲為歌仔戲現況中的一種型式,而此論文,便是希望透過現代劇場歌仔戲的現況,來探討現代劇場歌仔戲歌本身的特質及習性,進而分析現代劇場歌仔戲的前瞻性和未來,同時藉由此論文,把現代劇場歌仔戲的精神介紹給社會大眾,盼能引起廣大民眾的回響。 此外本論文亦將現代劇場歌仔戲的歷史作一概略的的介紹,同時將現代劇場歌仔戲的特色透過劇本、音樂、舞台藝術等方面來呈現,藉以讓社會大眾能更進一步的了解現代劇場歌仔戲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