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40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民歌40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Tracy韓寫的 天堂在哪裡?:穿越民國諜報時代,女兒對父親的時空對話 和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陶曉清,楊嘉的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看盡生離死別!王夢麟「心臟裝支架」囑託身後事:要樹葬也說明:集結15組民歌天王天后的「民歌高峰會」將於明年(2022)元旦於台北小巨蛋登場,也是2022台灣第一場大型演唱會,憑著《阿美阿美》、《木棉道》走紅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大塊文化所出版 。

中國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吳博文、謝宗翰所指導 卓宛瑩的 校園民歌視覺重現之創作研究—以歌曲〈讀你〉為例 (2020),提出民歌40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校園民歌、MV、音樂視覺化、歌曲〈讀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吳聖雄所指導 王怡方的 陳百潭閩南語流行歌曲聲情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陳百潭、聲情、實驗語言學、閩南語歌曲的重點而找出了 民歌40的解答。

最後網站2015年音樂界盛事:「民歌40」演唱會| JIBAO - 洞悉教材的趨勢則補充:2015年是民歌40周年,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舉辦「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系列活動,共同回味記憶中的經典民歌。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民歌40,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天堂在哪裡?:穿越民國諜報時代,女兒對父親的時空對話

為了解決民歌40的問題,作者Tracy韓 這樣論述:

  民國38年,風雲變色——   ◤信,串起了故事。   早逝的父親、跨越臺灣海峽的家族、   生命旅途的不期而遇、書寫的源頭。   曾經迂迴的言語,隨著歲月沉澱,   這一年,以平輩的眼睛和心,重新認識父母。   民國初年的動盪、情報員的朝不保夕、家族的風雨飄搖,   徬徨的靈魂,終於在「這裡」安放。   翻閱泛黃相片、撫平皺褶文件,追憶之初,是想同逝者敘舊,   最後,卻更像是一場自我療癒的旅程。   遺憾化為淡淡的嘆息,輕輕的筆觸,   還握在手中的,都開成一朵朵鮮活的牽絆。   ◤透過作者的生命經驗、細節描繪,與塵封的老照片,   共同進入那一個似遠若近的時空。   作者簡

介 Tracy韓   本名天華,雖花甲已過,仍始終對新事物好奇,在有限範圍內追求多變人生。一直持續書寫文字,曾先後參加各大報刊徵文比賽及臨終關懷基金會徵稿、民生報徵文活動獲選。另著有《拌我人生》。   作者自序 •首章 大年代 - 給爸爸的信,人生如夢 - 他的故事 - 她的故事 - 我們的故事 - 他們的故事 - 夜半哭聲 - 轉折 •第二章 太平歲月 -寶鳥的春天 童年舊事 半個世紀以前的台北 - 春花美人 ⁃ 國語日報,我人生的開箱文 - 校刊上的徵文 國語實小校刊—我的母親 - 翁士比亞的祝福 古亭女中同學慧沁給我的畢業留言 - 西瓜皮時代—中山女高校刊《中

山青年》 寫貓 曾經 感逝—總統蔣公紀念專刊 - 唸大學了—開始展現自我 舞是生命的歌,生命是舞 的曲 梅花之旅—記1978年青年友好訪問團訪美東行 老兵養雞場 - 叛逆年代—作女兒永遠的遺憾 •第三章 美麗的青春 ⁃ 驛馬星紅,四處為家 ⁃ 貴人之旅 - 一千零一夜 - 薩爾茲堡,心底那小小的一塊 - 倫敦蒙難記 - 親愛的徐媽媽,妳還好吧? •第四章 二個人的日子 - 兩個人的日子 - 婚姻是什麼? - 報紙上的徴文 哭泣的白老鼠 謝謝你曾經愛我 咪子 - 空山靈雨 - 原來,是香格里拉 - 又一個大轉折 ⁃ 告別 ⁃ 民歌40,姊姊的60 - 圍巾 - 天堂在這裡—找到人生另外一扇門

•末章 父親生平—舅舅親筆書寫 •親友迴響 一個真實血淚的中華民國情報家族悲歡離合的故事 人間,原來處處有天堂 回憶是人生最寶貴的資產 我手心裡的寶 •附錄 民國初年歷史文件—父母情報員公文   序   我自小喜歡文學藝術,對書寫畫畫、歌唱舞蹈戲劇,均有天生的熱愛,雙魚座的天性追求浪漫,卻一直保持理智,半自願非自願的走入傳統正常人生。歷經年少求學和成年後職場生涯,從單身到成家,為人打工到自行創業,始終沒有忘記初心,多年來,在諸多愛好中,寫作是沒有放棄的習慣。   60 歲後,我開始有餘力思索人生,面對自己。追憶和記錄家族的故事,是為了試圖和當年60 多歲早逝的父親對話;而整理

他不在的這四十年過往,是我想跟他分享他錯過的我。   其實,這整個書寫計畫,是自我療癒、是跟現實妥協、更可以是續往前行的內在力量。   這樣的一個想望,如今有了成果,誕生了一本書,我很歡喜,也不免惆悵。人生真的轉瞬即逝,什麼也帶不走,而我們尚且庸碌度日,匆匆即過掉一大半。能有一本小冊交代一下自己,好過總是心想事不成。   寫完這本書,我對天上的家人,比較可以放下了。   Tracy 2 他的故事 1918 年,他出生在山東省濰縣,祖父功復公是清朝的進士並任朝廷文官,而他的另一位祖上是宮廷御用的工藝技師,據說頤和園的石雕有部分就出自於這個老爺爺之手。五歲的時候,家鄉鬧土匪,全家就

隨著闖關東的時代潮流移居東北哈爾濱。他在堂兄弟的輩分中排行老四,所以取了伯仲叔紀的紀,另外加上他們這一輩的共同名字「信」,叫做「紀信」。他從小聰明好動,翻牆爬樹,調皮過人,把家裡唯一的收音機三下兩下拆成一攤,為此挨了好一頓揍!他哭著求饒:不打不打,我立馬把它裝回來!結果真的沒多久,就把一臺收音機完全復原。大人們開始注意到他的天分,鼓勵他把家裡的物件拆拆修修,他這個天分後來讓他去了當地最好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以電機通訊專長畢業。 當時的東北地區,外國勢力囂張,蘇聯及日本是擺明了意圖殖民和占地為王,四周的鄰居華洋雜處,他自然的就學會了俄文和日語,加上開放豪爽的個性,他被選入當時赫赫當紅的南滿鐵路工作

,和同學張勃生擔任工程師。 隨著日本在東北的勢力擴張和日益猖狂,兩個年輕人看不慣他們的作為,時常鬧衝突,有一天張勃生和日本人一言不合,一巴掌打了過去,他去相助,兩個人同時被炒了魷魚。 他仗著一身好手藝,自己開了一家電器行,作起年輕老闆,因為裝修發報機的專長,被國民黨的情報單位吸收,和張勃生一起投入當時的軍統局,直接隸屬於戴笠旗下軍統局東北地區情報工作網。張勃生擔任這個工作單位的主任,他則利用電器行老闆商人的身分為掩飾,組裝和設計適合情報工作的發報機,和不斷修改電碼及暗號,之後交其他同志傳送到不同情報人員的手中,後來參與漸多,被指定派往重慶接受地下工作訓練,索性變成全職的情報員,並在敵後拓展祕密

電臺、培訓工作人員及策反敵情,出過大小無數驚險任務。

民歌40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走啦!
演唱人:里稏爾‧紀達爾
詞曲:里稏爾‧紀達爾


當你孤單的時候 是否 曾經你會想起
曬日吹風淋雨的旅程的路上
我們的哀號聲
當你流淚的時候 是否 曾經也會想起
熬夜打牌逛街喝酒的日子裡
我們 嘻鬧聲

騎著我的bicycle X2

當你無助的時候 是否 曾經你會想起
一顆一顆在眼前閃爍的紅燈 他會帶領你
當你徬徨的時候 是否 曾經也會想起
ㄎㄧ咖ㄎㄧ咖不停踩著 用盡力氣 它會轉個不停

騎著我的bicycle X2

哀號聲 不是哀疲憊的
嘻鬧聲 不是鬧好玩的
閃爍的 可不只有紅燈
轉動的 也不是只有踏板

騎著我的bicycle X2

當初說要單車環島我還以為你已瘋掉
還是 你根本沒有腦 十八歲的汽車駕照到現在都還沒考到
誰知道 注意標誌是驚嘆號
騎著 踩著 聊一聊 笑呀笑
爬上壽卡不聽要穿雨衣的忠告
很冷很冷 但賺到 你們溫暖的擁抱
哀 我身體的老 總是跟不上你們
鬧 我們彼此的微笑
喔 現在知道 我只想要

騎著我的bicycle X5
(傷痕累累也要握緊龍頭繼續)
(左轉右轉注意卡車我們小心)
(管它紅燈我們就要闖過去啦)
(吼!你你你你怎麼又迷路啦!)

早晨的日出 傍晚的夕陽
從那兒來 就回那兒去
它的美麗 它的斜影
都留在 我們的一聲 走啦!!

校園民歌視覺重現之創作研究—以歌曲〈讀你〉為例

為了解決民歌40的問題,作者卓宛瑩 這樣論述:

校園民歌從1975年揭幕到1985年式微,在這黃金十年間,不僅造就了許許多多的校園歌手,也由他們攜手將原本崇洋的台灣樂壇帶往清新的潮流,創造屬於自己的音樂國度。儘管現在校園民歌不是主流音樂,但還是有許多閱聽大眾無法忘情校園民歌。 本創作論文肇因於當時的歌曲都以單調、沒有溫度的靜態畫面的方式直接傳達給聽者,如此一來讓聽者較無記憶點,因此,透過文獻探討瞭解校園民歌、MV的發展史與音樂視覺化之相關理論,並實際製作研究生專屬的〈讀你〉MV。 本創作研究藉由貼近歌曲原意的故事架構、動態影像來豐富音樂,期能引起閱聽大眾的共鳴。而此創作作品在結合聽覺與視覺後,呈現於研究生的社群平台,確實吸引

閱聽大眾的目光,帶他們重溫當時的記憶、情緒,也給予正面的評價,達成研究生此創作研究-完整閱聽大眾的視聽需求、實踐校園民歌視覺重現的目的。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

為了解決民歌40的問題,作者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陶曉清,楊嘉 這樣論述:

沒有歌的時代,是寂寞的。 只有噪音的時代,更寂寞。 要壓倒噪音,安慰寂寞,唯有歌。 ——余光中   1975年6月 6日,一個下著小雨的夜晚……   一千多位冒雨前來中山堂的觀衆,靜靜地坐在台下聽歌,聽著一位甫從研究所畢業的年輕歌手楊弦,把詩人余光中的八首詩譜成歌曲,堂外的小雨綿綿地下著,堂內的心情隨著一首首詩與歌的婚禮,慢慢地發酵,歌曲終了,可是人未散去……   當晚的觀眾中,除了余光中之外,還有《滾石雜誌》的段氏兄弟 (後來創辦了滾石唱片) 、廣播人陶曉清,和「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的洪簡靜惠。衆人相約隔日在余光中教授廈門街的家中舉行一場討論會,決定了後續的行動̶̶轉播、

報導、出唱片、出書……   一把創作歌曲的熊熊火焰就此點燃,燒出了台灣流行樂史上最重要的「校園民歌」運動!也從此扭轉了華人流行音樂的發展和走向。   2015年——民歌歡慶40年!由「民歌之母」陶曉清統籌,資深音樂人楊嘉主編,費時近一年,成就歷年來最詳盡完整的典藏版民歌圖文百科全書。   精采內容包括:   ——逾15萬字內容,翔實描繪校園民歌運動的緣起、發展與轉變   ——近100張民歌時期經典唱片介紹   ——逾100位「民歌手+詞曲作者+樂手+幕後推手」大公開   ——超過300張老照片、文件、手稿等珍貴史料重新出土   ——你耳熟能詳的歌,但你不知道的「歌的故事」   ——重現

1970年代台北市民歌西餐廳地圖   ——精選40年來69場重要民歌演唱會全紀錄   ——以及無數則連圈內人也不一定知道的祕辛:   • 〈橄欖樹〉的來龍去脈?   • 〈龍的傳人〉改詞始末?   • 李宗盛生平創作的第一首歌?   • 陳小霞音樂創作的起點?   • 陳建年初出道的首次錄音?   • 民歌曾有過波西米亞村?   隨書附贈三張獨家CD(不分售),共46首經典歌曲,曲目包括:   ̶̶  16首從未發行過的精彩LIVE演唱版(網路上也找不到的珍稀版本)   ̶̶  25首來自民歌初期三張經典合輯《我們的歌》的重要歌曲,絕版多時,重新復刻出土   ̶̶  4首未曾發行過的新歌

,由楊弦、吳楚楚、蘇來等人重新錄製   ̶̶  外加一首王新蓮首張專輯絕版歌曲   如果你是民歌時期的資深樂迷,   本書收藏了你最青春輝煌的記憶。   如果你出生太晚錯過民歌年代,   本書帶你直溯華語流行音樂源頭!

陳百潭閩南語流行歌曲聲情分析

為了解決民歌40的問題,作者王怡方 這樣論述:

陳百潭是閩南語歌壇的奇葩。他不但能作詞、作曲,還身兼男歌手與製作人。他創作的多首閩南語流行歌曲,至今仍膾炙人口。本文根據陳百潭創作的80首閩南語流行歌曲,由聲韻學的角度,進行音韻成分分析,與出現頻率統計,觀察字調與曲調的搭配關係,試圖探討這些歌曲的音韻特色,解釋它們受歡迎的原因。首先利用PRAAT及SPPAS程式將陳百潭親自朗讀的歌詞作全面的聲學分析,用國際音標轉寫,分析陳百潭的閩南語音韻系統。再搭配曲調,作成歌詞成分分析與曲調走向對照表。再分別針對聲母、韻母、聲調、句式、曲調等方面,進行統計與相關性分析。藉著多種統計表格,具體描述陳百潭所作閩南語流行歌曲在「聲情」方面所展現的特色,總體來說

,「聲情」的表現組成是透過許多元素搭配而成的,在交互組成下,必然形成各種妥協,而陳百潭歌曲之所以朗朗上口深得聽眾喜愛,主要原因在於使用半唸半唱的模式「唱歌」,且音域多落在一般人所接受的中音域,故這樣的唸唱調和成為其主要風格。本文不但在文章風格學方面,完成了一項具體的個案分析。藉著訪談的機會,錄製了陳百潭親自朗讀的歌詞,也記載了他創作的心路歷程與作詞作曲的理念,為閩南語流行歌曲發展史,留下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