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多爾舞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東吳大學 音樂學系 陳漢金所指導 趙孟莉的 佛瑞、德布西、拉威爾「兒童鋼琴曲」研究 (2009),提出法蘭多爾舞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鋼琴教學、四手聯彈、兒童鋼琴曲、佛瑞、德布西、拉威爾《多莉組曲》、《兒童的角落》、《鵝媽媽組曲》。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蘭多爾舞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佛瑞、德布西、拉威爾「兒童鋼琴曲」研究

為了解決法蘭多爾舞曲的問題,作者趙孟莉 這樣論述:

摘要在人類歷史文化中,可以列舉的曠世巨作,多得不勝枚舉。在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藝術作品中,“單純之美”一直是藝術創作與欣賞所追尋的理想境界。在藝術史上常是致使舊風格沒落、新風格興起的重要因素。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處於新舊交替的歐洲,人們面臨前所未有的轉變及挑戰。工業、科學和技術的巨大進步,促使交通發達、城市興起、能源更新、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傳統觀念和社會面貌。在法國,普法戰爭(Franco-Prussian War, 1870-1871)的失敗,仇德情緒高漲,促使民族意識於焉興起。在藝文界,不論是音樂、美術、文學都有復古的傾向,欲追求精緻優雅的法國傳統風格,重溯至過去的黃金時期。在

這種風潮的影響,巴黎音樂界於1885年至1914年之間,興起以孩子的世界為媒介,創作結構精簡、技巧單純的二手或四手鋼琴曲集,來矯正誇張、炫技的音樂形式,並認為為兒童創作鋼琴曲集與艱深的鍵盤作品價值相等與復興法國傳統一樣重要。因而,不少重要作曲家專為自己或是友人的孩子量身訂做結構單純、旋律優美、技巧性不高的鋼琴曲集,來呈現孩童的天真與單純之美。本論文藉由此時期法國最具代表性的佛瑞(Gabriel Faure, 1845-1924)《多莉組曲》(Dolly, op.56. 1893-1896)、德布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 1862-1918)《兒童的角落》(Childr

en’s Corner, 1906-1908)、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鵝媽媽組曲》(Ma mere l’oye, 1908-1910)等作品為範圍,共分第一部分兒童鋼琴曲的沿革;第二部分《多莉組曲》、《兒童的角落》、《鵝媽媽組曲》作曲家生平與創作緣起;第三、四、五部分分別探究佛瑞、德布西、拉威爾「兒童鋼琴曲集」各樂曲的標題內容、創作手法與曲式結構;第六部分教學應用與教育價值等方面進行研究。了解三位大師獨樹一幟讚頌赤子之心的音樂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