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國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波羅的海國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仲敬寫的 逆轉的文明史:羅斯大地──成為歐洲而不能,逃離亞洲而不得的俄羅斯演化史 和KeithLowe的 二次大戰後的野蠻歐陸:充滿復仇、內戰與種族清洗的血腥之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八旗文化 和馬可孛羅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管理科學系所 蕭嬋、胡均立所指導 蕭玟玲的 應用隨機共同邊界分析法探討波羅的海國家能源使用效率與二氧化碳排放效率 (2018),提出波羅的海國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隨機邊界法、總能源效率、距離函數、波羅的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胡均立所指導 詹方冠的 能源及排放密集度的達標率之研究:以波羅的海國家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能源效率達成率、動態與靜態效率分析、脈絡相依總要素能源效率、波羅的海國家、資料包絡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波羅的海國家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波羅的海國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逆轉的文明史:羅斯大地──成為歐洲而不能,逃離亞洲而不得的俄羅斯演化史

為了解決波羅的海國家的問題,作者劉仲敬 這樣論述:

俄羅斯的整部歷史, 都是孤兒俄羅斯為歐洲人充當人肉盾牌、 卻被歐洲人視為亞洲蠻夷的一部辛酸史? 俄羅斯「壞就壞在地理上」? 地理這個「殘酷無情的後母」, 是拖住俄羅斯邁向歐洲之腿的元兇, 還是促成它成為歐亞帝國的功臣? 一個在後面苦追的次生文明, 想「成為歐洲」而不能,想逃離「亞洲」而不得! 「靈魂分裂」的俄羅斯 在烏克蘭戰爭中再次凸顯出其文明困境!   一個延伸到遠東的綿延不絕的開放邊疆,既是俄羅斯成為歐亞帝國的原因,同時也是它無法融入歐洲的關鍵。巨大的邊疆、蒙古人的征服、來自拜占庭帝國的法統,使羅斯大地這塊「次生文明」,搖擺於歐洲和亞洲之間、掙扎在自由和專制之間、被不斷形成的新的

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的矛盾和衝突所撕裂。   而二○二二年二月發生、至今仍舊進行中的烏克蘭戰爭,既是專制和自由、正義和邪惡的較量,也是深層和古老的文明史力量的推動。要解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這三個羅斯國家的複雜歷史,以及它們和立陶宛、波蘭等波羅的海國家之間的文明分野,就要先回到「羅斯」這個地理概念的形成及其憲制演化的歷史。   ■俄羅斯一開始便攜帶歐洲文明的基因!而莫斯科的誕生改寫了一切!   在由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為主構成的「羅斯大地」上,古典羅斯的核心是烏克蘭,即從波羅的海沿著第聶伯河往南抵達黑海這條水上商業路線。今天的烏克蘭首都基輔是最古老的羅斯城邦,它的誕生是瑞典王公保護這

條商業路線的結果,可以說烏克蘭自古便攜帶歐洲文明的基因。   然而莫斯科這個邊陲小邦的誕生,打破了基輔羅斯和歐洲的聯繫!在地理上,這歸因於處在東北方向的莫斯科擁有向亞洲開放邊疆拓殖的誘惑。結果,西北方向通往波羅的海的歐洲,東北方向通往亞洲大陸的邊疆,就形成了羅斯世界政治結構中的兩種極端類型:一種是基輔和諾夫哥羅德型,由上層貴族和商人集團控制的市民議會掌握最高權力,一種是莫斯科型,由拓殖草原森林的軍役貴族所依附的大公掌握專制權力。   「諾夫哥羅德人是半個歐洲人,半個德國人,半個立陶宛人,是羅斯世界通向歐洲的紐帶;而莫斯科人是半個韃靼人,半個芬蘭人,半個穆斯林,是羅斯世界通向歐亞大草原和東方

各國的紐帶。」這兩種極端類型構成了羅斯世界的永恆母題,使它成為搖擺於歐洲和亞洲之間的靈魂分裂的國家。   ■來自蒙古和拜占庭的「亞洲元素」,既是俄羅斯強大的根本,也是它最大的詛咒?   有兩股來自亞洲的勢力深刻影響了羅斯世界之後的演變。一股來自蒙古,一股來自拜占庭帝國(東羅馬)。蒙古的征服瓦解了以基輔為主的舊羅斯世界,而莫斯科以成為蒙古代理人、又背叛蒙古的不光彩形象而崛起,成為羅斯世界的暴發戶。   這也意味著羅斯世界被分成兩半:依附於蒙古的、以莫斯科為核心的亞洲一半,以及依附於立陶宛的、以其他商業城邦自治形式為核心的歐洲一半(相當於今天斯摩棱斯克以西的半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烏克蘭的絕大部

分)。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流亡的東羅馬公主,讓莫斯科得以在政治上繼承東羅馬帝國的法統,以所謂的「第三羅馬」自居。如果它沒有繼承東羅馬的法統,那麼莫斯科公國的地位還不如立陶宛大公國,更永遠比不上跟法國和德國,然而新引入的拜占庭上層結構則使得莫斯科更加自外於歐洲。俄羅斯最大的痛苦就是永遠無法成為歐洲!   ■上半身是歐洲人,下半身是斯拉夫人?   西歐派(上層)VS 斯拉夫派(下層)的糾葛與對立   作為妥協而誕生的羅曼諾夫王朝,是經過混亂、分裂後的俄羅斯重新出發、全面追求歐洲化的新時代。俄羅斯跳過波蘭,直接從西歐輸入技術和思想。從彼得大帝到凱薩琳大帝,俄羅斯上層貴族和知識分子越來越

像歐洲人;拿破崙戰爭以後,俄羅斯的國家威望和利益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   然而西歐化同時強化了沙皇的專制,聖彼得堡的歐化建立在針對俄羅斯廣袤內地的殖民之上。農奴制度的出現,意味著下層的東正教社會與上層的歐化階級再度分裂。   「十九世紀的俄國自由主義者和立憲民主黨人認的祖先是基輔羅斯,他們要把俄羅斯人變成歐洲人。沙皇本人,至少莫斯科的沙皇,認的是拜占庭,他們要做羅馬和君士坦丁堡之後的第三羅馬。而歐亞主義者認的是蒙古帝國。俄羅斯的大一統性並不來自於歐洲,甚至並不來自於拜占庭,而是來自於蒙古帝國。」   這些辯論幽靈般纏住了俄羅斯人的思考。「我到底是俄羅斯人還是歐洲人,還是兩者都是」,「俄

羅斯是既非歐洲、又非亞洲的一個單獨的世界」。這些深層疑問,通過托爾斯泰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寫作,通過自由派和三位一體專制主義者的衝突,通過西歐派和斯拉夫派的衝突,深刻地撕裂了俄羅斯社會。   ■烏克蘭的民族發明被蘇聯凍結在一九一八年,戰爭之火能夠解凍嗎?   俄羅斯帝國晚期推行的地方自治實驗和陪審制,在憲制意義上是繼續「成為歐洲」。在為歐洲式的立憲君主制做準備的同時,也必然產生了一系列民族發明: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喬治亞、烏克蘭、白羅斯等。   但是,一戰的出現和布爾什維克的成功逆襲,以及列寧式的極權國家出現,把這些正在展開的歐洲式民族國家發明狀態一刀斬斷。蘇聯像一個巨大的冰箱一樣,把俄羅斯

帝國內的各民族凍結在一九一八年。一九九○年代蘇聯解體後,這些被凍結的民族重新回到一九一八年之前,分別產生自己的民族國家,如白俄羅斯、烏克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等。這是普丁政權不願承認、卻沒有辦法抗拒的歷史。   從這個角度看,烏克蘭戰爭是三十年前蘇聯解體的巨輪、碾過羅斯大地後尚未消失的歷史塵埃。而從整個羅斯世界的文明和憲制演變來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再一次證明莫斯科成為歐洲而不能,逃離亞洲而不得的歷史困境。   本書是劉仲敬關於「文明和憲制」的系列講稿之一,作者的切入角度非常獨到,避開了一般常見的傳統政治史的寫法,比如熱衷於描寫王朝的興衰、沙皇等宮廷上層政治人物的故事,而是逆轉讀者對文明的認知,

從地理、社會組織結構、憲制演化的角度解讀「羅斯大地」的歷史和政治演變。   從文明和憲制的角度看俄羅斯,它是一種次生文明,其歷史演化無法擺脫被地理牽制的宿命,而不得不變成靈魂分裂的國家。而莫斯科偏好用專制的形式,來解決其上下層階級和東西方文化的結構性矛盾,否則就會造成地理的分裂!這種模式,似乎變成了俄羅斯的宿命,成為歐洲而不能,逃離亞洲而不得,在進退維谷中維持一個橫跨歐亞的專制帝國的運作,這就是俄羅斯帝國在人類文明史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  

波羅的海國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雖然遲了一個禮拜,但該來的立陶宛總算是來了!首先感謝立陶宛慷慨解囊贈送台灣兩萬劑疫苗,網路上的大家都在討論疫情結束後要去立陶宛好好的玩一波。話雖然這麼說,大家真的知道立陶宛該怎麼玩嗎?波羅的海的滂薄最終章來得正是時候!

隨著 Misky 的腳步,終於到了波羅的海國家的最南端立陶宛。身為三位一體的成員(?),立陶宛的近代歷史跟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的確有 87% 像,但是在多個世紀前,立陶宛與波蘭的聯邦卻曾經叱吒中歐好一陣子,也算是有一段輝煌的過去。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隨著龐然大物蘇聯的成形,迎來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立陶宛對蘇聯、俄羅斯的態度究竟如何?點擊收聽,跟 Misky 一起探索波羅的海南端!

-
節目開頭介紹的活動 ► 1/40" 立體攝影展:360 度虛擬實境,看見鏡頭後的移工故事

→ 時間:6/24(四)~ 7/11(日)
→ 點擊前往線上展廳:https://qsear.ch/905ebe
→ 響應倡議行動,捐款支持 One-Forty:https://bit.ly/3xjRdO7
→ One-Forty Instagram: @onefortytaiwan


-
→ 喜歡解鎖地球嗎? 一鍵支持,請我們喝杯咖啡吧:https://pay.firstory.me/user/unlocktheearth

→ 商業合作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Photo credit: Misky

應用隨機共同邊界分析法探討波羅的海國家能源使用效率與二氧化碳排放效率

為了解決波羅的海國家的問題,作者蕭玟玲 這樣論述:

由於能源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有效的能源使用為解決經濟發展,節約能源和環境可持續性之間的衝突提供了解決方案。 因此能源及環境議題日益重要,節能減碳已是全球的共同議題,如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減少能源耗用量是許多國家未來的重要政策之一,為了達到節能減碳以及永續發展的目標,各國決策者需要瞭解國家在使用能源及排碳效率,以作為制定環境重測的方向以及參考依據。本研究以波羅的海國家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以隨機共同邊界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 模型為基礎,衡量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並分析2004年至2014年波羅的海10個國家的投入效率。本文將資本

、員工人數、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作為投入要素,國內生產總值(GDP)做為產出要素,再生能源消費和城市人口比率為環境變數。實證結果發現(一)挪威、瑞典、芬蘭和拉脫維亞在能源效率方面的表現優於波羅的海地區的其他國家。(二)除了2009年之外,10個波羅的海國家2004年至2014年的平均能源使用效率分數呈現逐步上升趨勢。(三)能源使用分項投入環境變數的部分,較高的再生能源消耗和都市人口則有較高的能源效率。(四) 二氧化碳排放分項投入環境變數顯示,較高的再生能源消耗和都市人口占比與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有正向顯著關係。

二次大戰後的野蠻歐陸:充滿復仇、內戰與種族清洗的血腥之地

為了解決波羅的海國家的問題,作者KeithLowe 這樣論述:

翻轉「正義vs.邪惡」、「歐洲從灰燼中復興」的傳統二戰史觀 改變你我對近代歐洲史認知的傑作 歐洲的亂局並未因1945年德國戰敗而結束 在這片揚棄了道德價值、不知法治為何物、人命卑賤如草芥的野蠻大陸 正上演一幕幕相殺相仇、秋後算帳的黑色荒謬劇…… 《星期日泰晤士報》評選十大暢銷書 英國2013年赫塞爾-提爾曼歷史圖書獎得主 華盛頓郵報、獨立報、金融時報等十數家媒體 爭相報導 當代二戰史、希特勒研究名家伊恩.科蕭 權威推薦 Amazon 4.5分、Goodreads 4.1分、豆瓣讀書9.0分 讀者高分評價 戰爭一結束,歐洲隨即掀開的新頁主軸並非復興或重建,而是朝無政府狀態的深淵急速下墜

。這段歷史從未有人好好書寫。……這本書希望以棉薄之力,補上這個缺憾。唯本書並不會效法眾多其他著作的寫法,嘗試去解釋歐陸如何終究從灰燼中站起,然後努力在硬體、經濟與道德上回復格局。本書不會把重點放在紐倫堡大審、馬歇爾計畫,或是其他企圖為戰爭療傷止痛的手段。相比之下,本書關注的是上述這些重建計畫都還難以想像之前的時期,是那個歐洲大部局勢都還極為不穩,暴力可因為些許挑釁就再度熊熊燃起的時期。──齊斯.洛韋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留給歐洲的是什麼?徹底被改變的地形地貌、數十座被夷平摧毀的城市、數萬個破碎的家庭、數千萬人慘遭屠戮。但歐洲人有沒有學得教訓,有沒有如後世人所言,走向「歐洲復興」的康莊

大道。顯然沒有。在作者齊斯.洛韋的筆下,這仍是片罪惡橫行、經濟崩潰、道德淪亡,遭受暴力纏繞著的野蠻大陸。二戰結束了,但人民的苦難還沒結束。 這是一本研究二戰後初期歷史的開創性作品,作者齊斯.洛韋利用了八種語言的原始檔案、訪談紀錄、學術著作,細細描寫二戰結束後到冷戰開始前,這段過往歷史學家較少碰觸到的關鍵亂世。 在這本近三十萬字的作品中,作者首先勾勒二戰到底毀壞了歐洲人在物質上和心理上的哪些東西,接下來會點出戰後席捲歐洲各地「復仇浪潮」,理解人們復仇的動機、邏輯與意義。最後,則講述因復仇之心而造成的種種暴力行為,諸如種族清洗、內戰等反人類行為,是如何撕裂了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的眾多歐洲人民。

作者也自陳,本書除了特別關注一九四四到一九四九年這段,過往未曾好好獲得書寫的歷史,也要擺脫狹隘的西方(西歐)視角,因而大量採用東歐國家的歷史文獻資料。此外,作者也希望能破除因政治意識型態而造成的歷史迷思、捏造出的不實數據,能將更全面觀照、更具反思性的歷史展現在讀者面前。 【國際書評】 令人怵目驚心而膽顫齒寒。這本傑作刻劃了鮮為人知且駭人聽聞的歐陸即景,讓後人得知歐陸在戰後是如何深陷於無政府狀態的一團混亂。──歷史學者伊恩.科蕭(Ian Kershaw) 充滿力道,讓人如坐針氈的一本佳作;研究不遺餘力以至於下筆鏗鏘有力,兼具史實的威信與歷史的後勁。──歷史學者詹姆斯.霍蘭德(James H

olland) 突出而少見之傑作。一片在許多年間揚棄了道德價值,不知何為法治的遼闊大陸,在作者的筆下呼之欲出。──歷史學者崔佛.詹姆斯(Trevor James) 讀來令人驚心動魄。行文集動人、沉著與發人深省於一身。身心皆飽受殺戮摧殘的歐陸即景,迫在眼前。──多明尼克.杉布魯克(Dominic Sandbrook),《星期日泰晤士報》 此書以恐怖而令人想一探究竟的內容,傳達了戰爭中的悲哀與戰爭後的無奈,並在應有的正直與悲憫上了無缺憾。──伊恩.湯姆森(Ian Thomson),《星期天電訊報》每週一書推薦 不可或缺。對於我們未曾聽聞而父親一輩寧願忘記的那段往事,本書做了最一絲不苟的嚴謹

描述。洛韋不加修飾的文字叫我們難以對恐怖的分列式視而不見……歷史的暴虐將從此長伴我們於午夜夢迴。何等極致的歷史書寫,直叫所有沒有答案的問題在我們胸中翻滾沸騰。──《蘇格蘭人報》 震撼之餘亦觸動人心,歷史著作之上品。──《新政治家》雜誌 出類拔萃,令人不忍卒讀卻又劇力萬鈞。──《每日郵報》 灼灼其華,組織架構精心設計與研究工夫巨細靡遺的綜合體……歷史學界的新力量降臨。──英國BBC歷史頻道 駭人聽聞。千頭萬緒由洛韋娓娓道來,亦有平易近人之處。──《旁觀者報》 耳目一新而使人撕心裂肺,拳拳到肉。──《每日快訊》 銳利而深入的戰後歐洲印象。──梅莉莎.卡佐里斯(Melissa Katso

ulis),《星期天電訊報》 史實歷歷在目…… 洛韋顯然長於披露真相於細微處。──《每日電訊報》 嘔心瀝血。──《金融時報》 精采絕倫……歐洲人曾如何為了哪怕是一丁點的食物爭搶,乃至於歐陸的竊盜成災以及「道德崩壞」,都經洛韋以栩栩如生的筆觸娓娓道來;這本書適時地提醒了今時的我們在看待際遇不如我們的其他陸塊,理應懷抱怎樣的一種謙卑胸懷。──《獨立報》

能源及排放密集度的達標率之研究:以波羅的海國家為例

為了解決波羅的海國家的問題,作者詹方冠 這樣論述:

為因應氣候變遷,能源效率業成為重要課題。本研究認為過去許多研究只注重能源效率但忽略了能源效率達成率(achievement ratio),故以波羅的海國家為例,將過去分別進行研究的能源效率及二氧化碳排放的達成率統合分析,並建立新的動態與靜態效率指標。實證結果指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引起各國重視並防止經濟下滑,未能積極提高能源效率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致二者的達成率均下降。就區域內國家而言,本地區OECD國家的能源使用效率明顯較佳。本論文亦使用脈絡相依總要素能源效率,發現波羅的海三小國的能源效率係排列較後的兩個層級。最後,本研究認為波羅的海國家應加強能源需求面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