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舞 種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流行舞 種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蒨蒨寫的 52則非知不可的舞蹈欣賞概念 和陳蒨蒨的 50則非知不可的舞蹈欣賞概念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表演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姚村雄所指導 蕭鈺庭的 傣族舞蹈基礎手勢動作風格於孔雀舞教學應用之研究 (2021),提出流行舞 種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傣族舞蹈、手勢動作、身體感知、孔雀舞。

而第二篇論文醒吾科技大學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所 吳怡芳所指導 張伯達的 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聯之研究-以音樂教學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學習成效、多變量統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流行舞 種類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流行舞 種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52則非知不可的舞蹈欣賞概念

為了解決流行舞 種類的問題,作者陳蒨蒨 這樣論述:

  舞蹈之美,沒有一定的標準,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唯獨與舞者感同身受,才能看見那悠遠的舞蹈芳華。透過本書的52則舞蹈欣賞概念,帶領讀者進入舞蹈的絢爛世界。     一幅畫,我們「看」到它的鮮豔色彩;一首歌,我們「聽」見它的悅耳動人;一件雕塑,我們「觸」摸到它的鬼斧神工。而一段舞蹈表演,除了可以看見舞者華美的服裝、聽見高潮迭起的背景音樂,更能用心感觸到,舞者將所想表達的藝術內涵,揉合進有力的舞蹈動作中,帶給觀眾們前所未有的震撼。     從高雅的劇場藝術到通俗的街頭舞蹈,琳瑯滿目的舞蹈動作,絢爛得令人目不暇給。究竟舞蹈之美的差異為何,我們不能客觀地去定義它,因為每個人對舞者的動作有諸般感受,唯

獨自己才能細嚼慢嚥出箇中的滋味。     拉筋真的會長不高嗎?學舞蹈能夠養活生計嗎?這些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或許不屬於專業領域的範疇,也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卻使舞蹈知識更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透過本書主題式的解說,循序漸進地導入藝術鑑賞的相關知識,帶領大家解讀一些關於舞蹈的神奇秘密與迷思。   鑑賞推薦     伍曼麗 中國文化大學舞蹈學系教授    歐建平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譽所長、博導

流行舞 種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課程名稱:KimiBarre® Dance 多關節功能性美型舞蹈

課程內容:
60分鐘高階舞蹈課程,學會輕鬆自在的隨著音樂跳出誘人舞步。有效幫助:學會擺pose,知道如何面對鏡頭,提升誘惑力,練習專屬於自己的高級性感姿態,由授課教師視學員能力協助設定專攻舞碼

課程簡介:
不同於一般舞蹈課程,此課程內容著重於大量學習掌握各種類型音樂節奏能力,並藉由高階舞蹈訓練,協助強化動作時的力量控制,進而呈現表演張力。在短時間內將一般身型調整成為鏡頭前所需之般挺拔修長身型。在研習舞台表演所需要的基本身體控制能力同時,透過編舞、走位、組織團體等訓練更能學到善溝通高EQ等強項有助未來要從事更多元的職涯發展。
60分鐘課程中規劃靜態高級肢體動作展示,及動態高跟鞋舞蹈展現。
由於每一個學習者的優點和特質都不相同。同樣的動作。在不同的人的身上會呈現出的完全不一樣的效果,並協助不同人對於動作的掌握速度,在短時間內進入狀況。精確的呈現出高級性感動作畫面。

官網課程連結:https://kimiko.com.tw/kimiko-studio/

✰ 一起美型運動
IG ⌤https://bit.ly/2xNEn0I / https://bit.ly/2xSJrRs
FB ⌤https://bit.ly/3gBS5YC
官網 ⌤ https://bit.ly/34E1pUO

✰ 來找我玩
IG ⌤ https://bit.ly/34roQ3C
FB ⌤ https://www.facebook.com/Dancekimiko
微博 ⌤ https://weibo.com/u/1639530957
Podcast OK便利店⌤https://linktr.ee/DanceKIMIKO

🗒 KimiBarre® Dance Class 性感流行舞蹈課
⏰Every Wednesday 19:00~20:00
📍TRUE YOGA•FITNESS 微風南京

#KIMIKO #KIMIKOstudio #KimiBarre美型運動#KimiBarre美型棒 #美型運動 #美型棒

傣族舞蹈基礎手勢動作風格於孔雀舞教學應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流行舞 種類的問題,作者蕭鈺庭 這樣論述:

摘要本文將以研究者自身在坊間舞蹈團實際教授傣族舞蹈小品為研究的現場,探討傣族孔雀舞的手型風格和「三道彎」肢體的曲線美;從課堂教材的設計和教學評量的回饋中,使學生能夠將傣族孔雀舞蹈風格性靈活展現出來,並且藉由熟悉傣族舞蹈不同種類的手勢動作,再從小品舞蹈的內容段落理解孔雀舞產生的手型文化背景以及傣族舞蹈內在的精神。本文採質性研究方式,以行動研究法針對教與學進行探討,包含分析舞蹈小品教學歷程紀錄、拍攝課堂動作肢體的分析與記錄、課堂練習影片的觀察記錄等,從中分析舞者們進行傣族舞蹈訓練過後對於肢體的協調性、模仿能力的培養、風格動律的掌握和表演能力的展現之變化。研究者根據本身參與過少數民族舞蹈的研習和歷

年編排過相關傣族舞蹈作品的經驗,以及閱讀相關文獻和期刊的研讀過後,對所收集到的文獻資料加以比對分析後,最後透過深度訪談南北部舞蹈教師前輩們,從訪談中獲取相關教學策略與經驗分享,彙整出其研究問題與目的。本研究結果歸納為教材應用層面、教學應用層面和學生學習層面。一、傣族孔雀舞的教材設計必須由淺入深的進行訓練,對於不同程度差異的學生應採取因材施教為原則,豐富的教材設計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與熱沈。二、教師在教學上應突破傳統式教學,融入外來舞蹈藝術文化內涵的吸收,課後透過與學生相互討論與分享課堂心得,來改善教師教學品質,也提升學習的效率。三、民間舞蹈教材的輔助除了提升舞蹈基本功以外,還強化舞蹈的表演能

力、對節拍的敏感度和面部情緒的表現,提升學生對於舞蹈整體表現的自信度。四、最後,談到因流行舞蹈與休閒舞蹈的日漸盛行,學習民族舞蹈的人數也受到影響,教師們必須開始檢視自身的教學模式是否過於機械化,導致未來選擇專業舞蹈的人數相對也會日漸遞減,這都是未來教師們所會面臨到教學以外的問題與挑戰。最終研究結論為:在教材設計的適度安排、教學策略的發展、多元素材的編創輔助以及教學者自我專業能力素養的提升,有具體而明確的成效。

50則非知不可的舞蹈欣賞概念

為了解決流行舞 種類的問題,作者陳蒨蒨 這樣論述:

  一幅畫,我們「看」到它的鮮豔色彩;一首歌,我們「聽」見它的悅耳動人;一件雕塑,我們「觸」摸到它的鬼斧神工。而一段舞蹈表演,除了可以看見舞者華美的服裝、聽見高潮迭起的背景音樂,更能用心感觸到,舞者將所想表達的藝術內涵,揉合進有力的舞蹈動作中,帶給觀眾們前所未有的震撼。從高雅的劇場藝術到通俗的街頭舞蹈,琳瑯滿目的舞蹈動作,絢爛得令人目不暇給。究竟舞蹈之美的差異為何,我們不能客觀地去定義它,因為每個人對舞者的動作有諸般感受,唯獨自己才能細嚼慢嚥出箇中的滋味。   舞蹈藝術走向表演專業或群眾普及,並非兩條平行線。舞者日夜勤奮的學習,最終渴望的不是與生活漸行漸遠,而是希望有朝一日在觀眾面前,可以透

過舞蹈表達自己,盡己所能地為世界添上一些美好與思考;而一般觀眾覺得藝術殿堂深奧艱澀、難以企及,卻未曾發現舞蹈的媒介就是與他們並無二致的「人」,舞蹈中所說的各個主題,就是他們平時關心的「愛與生命」的話題,這些難以言喻的微妙思緒,將透過舞者們的表演,把生活跟藝術緊密的串聯起來。所以舞蹈的專業與普及,無論從教育或欣賞的角度來說,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   這是一本關於舞蹈知識的入門書籍,藉由多年教學經驗做出整理與解析,作者運用簡明清晰的邏輯,為大眾揭開許多舞蹈藝術看似玄妙難懂的知識,以多年來對舞蹈深入的研究,書中對舞蹈所進行解構及評論絕對是有憑有據的。對舞蹈有興趣朋友、長年在舞蹈中打轉無法解惑的

舞蹈科系同學們、成年後才接觸舞蹈的朋友們,很多道理我們都知道,但偏偏苦於「有口難言」,如果你們能看看這本書,必定會「恍然發現」其中的種種道理,並瞭解舞蹈中很多的為什麼!   拉筋真的會長不高嗎?學舞蹈能夠養活生計嗎?這些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或許不屬於專業領域的範疇,也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卻使舞蹈知識更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你所不認識的舞蹈世界,經常缺少一把開啟的鑰匙,雖然很多的內容都曾出現於不同的書籍或文章中。然這本「50則非知不可的舞蹈欣賞概念書」是以淺顯的文字闡述觀點,書寫流暢很適合一般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陳蒨蒨   台灣省宜蘭縣人。大學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舞蹈學系,2004赴

北京進修,師承著名舞蹈家 呂藝生教授,2007年取得北京舞蹈學院文學碩士學位後,進入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跟隨著名舞蹈理論家 歐建平教授學習,2010年取得文學博士學位。現就職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舞蹈系,負責舞蹈學概論、舞蹈美學、外國舞蹈藝術史、舞蹈藝術管理學等課程。著有《用文化舞蹈-林懷民的舞蹈文化觀》、《舞蹈管理與製作的理論與實踐》。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序 舞蹈歷史常識 01 舞蹈的起源從何說起?   02 舞蹈在古代是如何發展或記錄下來的?   03 音樂有樂譜,舞蹈有舞譜嗎?   04 什麼是芭蕾舞?   05 芭蕾舞在發展的過程中歷經了哪些時期

?   06 什麼是現代舞?   07 現代舞跟當代舞有什麼不同?   08 20世紀西方有哪些重要的舞蹈家?  09「新古典芭蕾」是什麼?    舞蹈欣賞知識 10 那個愛跳舞的法國國王做了什麼?   11 我們經常在劇場看到的舞蹈有哪些呢?   12 如何欣賞古典芭蕾?   13 芭蕾舞還有哪些不同的種類?   14 看不懂現代舞,怎麼辦?   15 從開始學跳舞到上台表演,需要多久的時間?   16 足尖鞋是什麼?穿足尖鞋跳舞難道不會痛嗎?   17 「踮腳尖」到底有什麼含義呢?   18 浪漫芭蕾的白紗裙從何而來?   19 古典芭蕾的 Tutu 為什麼那麼奇怪?   20 為什麼芭蕾

舞不能在路邊或廣場跳?   21 嚴肅的藝術舞蹈跟通俗的流行舞蹈該如何區分?   22 流行舞跟古典舞可以同時存在嗎?   23 進劇場觀賞舞蹈前需要先了解什麼? 24 為什麼芭蕾舞劇都喜歡講童話故事? 25 為什麼有些舞蹈看起來一點都不美? 26 如果可以在家看DVD,還有必要去劇場看舞蹈表演嗎?   27 腿舉得越高就是跳得越好嗎?   28 劇場觀舞的最佳位置是哪裡?   29 為什麼在芭蕾舞劇中,民間舞的氣氛通常都很歡樂?   30 即興是一種舞蹈嗎? 重要舞劇介紹 31 古典芭蕾三大舞劇為什麼可以經久不衰?   32 為什麼《睡美人》是古典芭蕾的顛峰之作?   33 為什麼《胡桃鉗

》是上座率最高的「聖誕芭蕾」?   34 《天鵝湖》如何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35 《仙女》與《仙女們》有什麼關係?  36 為什麼《垂死的天鵝》不是舞劇《天鵝湖》中的一部分?   37 為什麼《春之祭》有那麼多個版本?  關於舞蹈的迷思 38 學舞蹈對人格發展有影響嗎?   39 學舞蹈真的可以讓儀態優雅嗎?   40 為什麼學舞蹈的人總是在減肥?   41 小時候拉筋是不是會長不高?   42 男生學舞蹈真的會變「娘」嗎?   43 舞蹈家們是怎麼編舞的?   44 舞蹈也講究「人靠衣裝」嗎?   45 為什麼上舞蹈課要穿「緊身衣」?   46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重複看同一個舞蹈? 47

為什麼編舞家們會去編「別人編過」的作品?   48 舞蹈家可以賺多少錢?   49 舞者們表演結束後都會做些什麼呢? 50 跳舞也可以跳到「博士」嗎?  序   舞蹈用人的身體作為藝術表現的媒介,因此當它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時候,始終都是以一種動態的、鮮活的形態出現。我們聽一首歌、看一幅畫的時候,可以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誰,但是我們在欣賞一個舞蹈的時候,永遠都不可能把跳舞的人跟舞蹈「分開」。「上帝已死」的焦慮在舞蹈中很難發生,因為舞蹈始終都不可能脫離「人」的主宰而存在,這便是舞蹈最獨特也最迷人的地方。   一般表演藝術的技能專注於手、眼、耳等重要感覺器官的配合,而舞蹈表演則需要依靠敏銳的視覺

、聽覺、觸覺為基礎,同時調動人體全身肌肉組織的合作,才能在舞蹈的認知中完成帶有特殊含義的表現性動作。因為每個人都有身體、每個身體都有動作的能力,我們彷彿知道舞蹈是什麼,但真的要我們透過觀看舞蹈去說些什麼的時候,又總是感到毫無頭緒,不知道如何去欣賞、評價那些我們喜歡或不喜歡的舞蹈⋯⋯。   從高雅的劇場舞蹈到通俗的街頭舞蹈,這些琳琅滿目的動作藝術,花俏得令人目不暇給、無從選擇,各種評頭論足的聲音干擾著我們選擇與觀看舞蹈,那麼,何以為經典?何以為先鋒?欣賞舞蹈表演時是看動作還是看故事?美與不美的差異是什麼?   面對各種關於舞蹈的問題,時常會想起自己曾經對「真正的舞蹈」一無所知的時候,當時的我

,以為舞蹈代表的就是美麗的裙子、高難度的技巧,以及來自於舞台下歡聲雷動的喝彩⋯⋯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對曾經喜歡的現代舞蹈瘋狂著迷,對枯燥的芭蕾課堂總是滿腹牢騷⋯⋯很長一段時間後我才逐漸明白,長在「人」身上的舞蹈,跟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一樣,也會「長出」不同的風格樣貌,無論我們個人喜不喜歡或如何評價,他人已形成經典的舞蹈文化,是不會為此而轉移的。我們不喜歡、不看好、接受不了舞蹈,大多數時候不是因為動作表現本身出了問題,而是我們對該舞蹈所對應的社會文化與美學規律產生了誤解,甚至根本不認識,由此導致在欣賞舞蹈的時候,用慣有的思考模式和審美標準對其張冠李戴,造成不準確的誤讀。   這本書不打算用高深

的學術文字令普通觀眾對藝術舞蹈漸行漸遠,也不會用自以為是的定義強加給讀者一個「他人的結論」,為了讓喜歡舞蹈的觀眾可以更親近舞蹈,更加靈活地解讀我們眼前各種形態的舞蹈動作,本書以西方舞蹈審美為主要內容,在舞蹈史論常識的支撐下,列出觀眾們最迫切知道、最好奇的幾個問題,從舞蹈的歷史常識說起,慢慢導入一些與欣賞相關的知識,然後帶著大家解讀一些經典舞蹈劇目,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舞蹈學習的神奇祕密和不可不解之迷思。   舞蹈基礎概念的幾個問題答起來確實有一點老生常談,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學會欣賞一門古老的藝術,卻不願意從頭說起,那就難免在對當代舞蹈進行認識的時候會產生誤差,對現在的舞蹈從何而來不明就裡,因

此不得不將這一部分的文字放在最開始,趁著讀者們還有耐心的時候,即刻把這些文字盡數消化。   第二部分的舞蹈欣賞知識,是對我而言挑戰最大的部分,在大學裡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因為有「教師」的偶像包袱,還有課程大綱的限制,很難在課堂上如此暢所欲言,書中的幾個問題可能也都是學生們想問卻不敢問的插曲。這些問題證明了每一個在觀看舞蹈的人,他們不僅僅把舞蹈當成一個「作品」,而是從「人在跳舞」的角度去觀看、去思考、去感同身受,無論內行或外行的觀眾,在「人」的前提下,當我們談論舞蹈欣賞的時候,因為同理心、移情作用等,我們會對「人」的動作有諸般感受,此中很多連接自然也就無需多做解釋了。   第三部分為大家介紹幾

部重要的芭蕾舞劇,這些作品在西方舞蹈發展史上常演不衰、舉足輕重,經歷了時代審美的考驗,傳承百年來到今日,成為舞蹈愛好者們標榜的經典,同時也是當代舞蹈家們挑戰的對象,這本書的文字將為大家解說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的基本原因,並從「業內」的角度,為大家說明如何解讀這些百年經典的舞蹈。   最後談到關於舞蹈的迷思,是一些跟舞蹈有關的「顧慮」和「懷疑」,例如:拉筋會長不高嗎?男生學舞蹈真的會變「娘」嗎?舞者們表演結束後都在做什麼?舞蹈家能夠賺多少錢等等⋯⋯這些是很多人都感興趣並津津樂道的話題,許多人在學舞蹈或觀賞舞蹈之後都會有這些疑惑,這些問題或許不屬於「專業」領域的範疇,也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在長久

實踐經驗的積累後,卻能夠獲得一些相對客觀的說法。書中針對此些問題所給出的回應並不是要奉為圭臬的答案,而是我們此時此刻對相關問題的階段性認識,或者說是我──作者本人對諸類問題的有關解答。   01 舞蹈的起源從何說起? 舞蹈的起源是什麼?這個問題將牽涉到人們對舞蹈概念的認識。在廣義的舞蹈概念中,一些日常的、甚至無意識的肢體動作都可稱為「舞蹈」,如同《毛詩‧序》裡說的:「情動於衷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為了完成個人的表達,以及彌補語言在未能盡其意時,人們會不禁出現「手舞足蹈」的行為,這種行為被視為舞蹈發端的一個路徑,因此我們可

以說,廣義的舞蹈概念是建立在一種溝通、表達意圖上發展出來的「動作」,它的內涵相對寬泛、沒有一定的審美標準。 狹義的舞蹈被歸為「表演藝術」的一個門類,是帶有表演特點的舞蹈概念,它以舞蹈欣賞和舞蹈的社會功能為主要訴求,舉凡劇場舞蹈、流行舞蹈、廣場舞蹈都屬於其中的範疇。作為表演的舞蹈與其他藝術不同的最重要特質,是它應該在表演者具有「舞蹈意識」的前提下,對身體動作進行加工、整理與編排,然後在一種既定的故事或氛圍中,完成對相關主題的闡述。 平常我們生活中提到的「學舞蹈」、「看跳舞」、「會不會跳舞」⋯⋯等等用語,包括我們將在這本書中跟大家談的各種舞蹈,使用的是狹義舞蹈的概念。這裡的「舞蹈」,指的是那些「經

過人為整理的舞蹈表演與相關活動」,而不是廣義舞蹈概念中,「嬰兒一出生就會手舞足蹈」的無意識動作。 問及舞蹈的起源與發生,我們可以用不只一種方式去解讀它:可能將討論舞蹈在先民時期從朦朧到成型的原因,也可能探尋每次舞蹈創作當下從無到有的靈感源泉,還可能想找尋現下社會每一次舞蹈活動發生的動機⋯⋯然而深究其中,無論遠古或現在,這些不同面向的問題,最終依然會歸到一些相似的源頭。 史論上關於舞蹈的起源有幾個經典學說,我們可以透過模仿、勞動、遊戲、宗教、巫術、性愛等幾個藝術發生的源頭,來認識這個問題。

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聯之研究-以音樂教學為例

為了解決流行舞 種類的問題,作者張伯達 這樣論述:

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應是比其他領域的學習更容易落實終身學習的活動,音樂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者自身的能力、先備經驗、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對於學習的成效及繼續學習有非常密切且複雜的關係,本研究探討音樂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對「學習成效」的關係,以音樂學習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的目的有三個(1) 探討學習器樂學生之「學習動機」對於「學習滿意度」的影響,(2) 探討學習器樂學生之「學習動機」對於「學習成效」的影響,以及(3)探討學習器樂學生之「學習滿意度」對於「學習成效」的影響。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使用多變量統計方法,以SPSS20.0版本執行信度分析、差異性檢定、以及迴歸分析方法。

實證研究結果如下(1) 學習動機正向影響學習滿意度,(2) 學習動機正向影響學習成效,(3) 學習滿意度正向影響學習成效,(4) 學習動機透過學習滿意度正向影響學習成效。關鍵字: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學習成效,多變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