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水rhinorrhea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什么是鼻漏(Rhinorrhea)? - IIIFF互动问答平台也說明:含有抗组胺剂的鼻喷雾剂可以治疗流鼻涕有时流涕是流鼻涕和鼻塞。这种情况在鼻窦感染等情况下尤其会发生。有时鼻子感觉比流鼻涕更堵塞,而且由于鼻窦内 ...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張文正所指導 張煜謙的 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對於中重度慢性鼻炎及鼻竇炎的角色:以病人感受評分、內視鏡及電腦斷層來評估 (2006),提出流鼻水rhinorrhea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慢性鼻炎及鼻竇炎、病人感受性、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

最後網站How to say ""流鼻水"" in American English and 17 more useful ...則補充:How to say ""流鼻水"" in American English and 17 more useful words. Cantonese Chinese. 流鼻水. 流鼻水-runny nose.svg. American English. runny nose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流鼻水rhinorrhea,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對於中重度慢性鼻炎及鼻竇炎的角色:以病人感受評分、內視鏡及電腦斷層來評估

為了解決流鼻水rhinorrhea的問題,作者張煜謙 這樣論述:

研究目的 慢性鼻炎及鼻竇炎是台灣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雖然從一般大眾的觀點而言,慢性鼻炎及鼻竇炎對於病人的生活品質有著負面的影響,但影響程度卻在病人之間有很大的不同,病人感受症狀的嚴重程度也有很大的變異,可簡略分為沒有症狀、症狀輕微、症狀中等以及症狀嚴重四個層級。症狀輕微者,以內科治療是一合理的治療方式。症狀嚴重者或是慢性鼻炎及鼻竇炎歸因於鼻息肉、鼻腔鼻竇腫瘤、黴菌感染或是鼻腔鼻竇解剖構造異常,若內科治療無效,手術治療確實有其必要。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已成為治療慢性鼻炎及鼻竇炎手術方法中的主流。然而,對於症狀為中重程度者,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的角色為何?很少有文獻針對病人本身主觀認知其慢性鼻

炎及鼻竇炎症狀為中重度的族群來分析其預後。本研究目的就是先摒除鼻息肉、鼻腔鼻竇腫瘤、黴菌感染或是鼻腔鼻竇解剖構造異常的情況之下,針對病人自身感受有中重度的慢性鼻炎及鼻竇炎症狀的族群,以病人感受評分、內視鏡及電腦斷層攝影來評估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的角色。研究方法 我們使用視覺類比評分問卷來評估慢性鼻炎及鼻竇炎症狀的嚴重程度。所評估的症狀包括鼻塞、流鼻水/鼻水倒流、頭痛、臉痛及嗅覺損失等五種及整體的不舒適程度。每一症狀評分範圍為零分到十分,零分為沒有症狀,十分為症狀最嚴重。我們選取慢性鼻炎及鼻竇炎症狀為至少有兩項或兩項以上的症狀,其症狀評分大於或等於八分,而且其整體的不舒適程度也必須大於或等於八

分的患者視為中重程度患者。前瞻性地蒐集患有中重度慢性鼻炎及鼻竇炎症狀的成年人的資料,並予以分析。這些病患在初診時填寫視覺類比評分問卷,並接受診斷性的鼻內視鏡檢查,依照Lund and Kennedy提出的內視鏡評分系統給予0至20分的評分。病患亦接受鼻竇電腦斷層檢查,並依照Lund-Mackay 評分系統給予0至24分的評分。若病患對於足夠的內科治療無效,則建議病患接受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有接受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的病患在至少6個月之後再次填寫視覺類比評分問卷,並接受鼻內視鏡檢查。因個人因素未接受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的病患,亦在距離初診至少6個月之後再次填寫視覺類比評分問卷,並接受鼻內視鏡檢

查。研究結果 共有三十二位病患列入本研究,其中有22位男性,10位女性。平均年齡38.2歲(範圍為18至56歲),平均追蹤時間為11.8個月(範圍為7至19個月)。13位病人經由血清特殊免疫球蛋白E檢查,證實具有過敏體質。有18位病人接受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經由統計分析,視覺類比症狀評分與電腦斷層評分二者之間並無相關性(p>0.05)。視覺類比症狀評分與電腦斷層評分在過敏體質的病患與非過敏體質的病患之間,並無統計學上的顯著差別(p>0.05)。也就是說有過敏體質者未必有較嚴重的慢性鼻炎及鼻竇炎症狀,也未必有較嚴重的電腦斷層評分。假設不考慮是否有無過敏體質,比較手術組與非手術組在治療前的電腦

斷層評分、治療前後的視覺類比症狀評分與內視鏡評分,發現治療前的三種評分在手術組與非手術組之間並無統計學上的顯著差別(p>0.05)。然而手術組在治療後的視覺類比症狀評分與內視鏡評分明顯低於非手術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