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商靠定李馳原寫的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事故處置力量編成及案例分析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嘉義大學 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王俊賢、陳旻男所指導 賀理民的 天然氣業者設置衛星供應站之研究-利害關係人觀點 (2020),提出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液化天然氣、天然氣衛星站、利害關係人、質性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 詹長權所指導 林宏謙的 特殊性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對工安意外事件發生時空氣汙染監控之效果評估:以六輕工業區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特殊性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工安意外事件、石化工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事故處置力量編成及案例分析

為了解決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的問題,作者商靠定李馳原 這樣論述:

本書從液化石油氣的理化性質和汽車罐車類型入手,從事故發生機理上分析了我國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事故的現狀及發生、發展和演化規律,總結了事故的引發原因,並對事故特點進行了分析,對處置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和危險性進行了闡述。   針對目前消防部隊標準化戰鬥編成規劃的缺乏,本書著重介紹了事故處置力量編成、事故基本處置措施及力量編成的處置應用,對各處置方法中的注意事項一併進行了說明,對近年來我國發生的典型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事故案例進行了分析探討,為消防部隊掌握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公路運輸事故的特點、規律及制訂事故應急處置預案提供了理論依據。 本書既可以作為消防部隊指戰員的業務學習資料,也可以作為院校消防專業師

生的參考用書;既可以作為社會應急救援機構瞭解掌握相關知識的讀本,同時還可以用作廣大群眾防災救災或自我防範的指導性讀物。 第1章 液化石油氣的理化性質及事故特點001 1.1 液化石油氣的生產來源/ 001 1.1.1 從天然氣獲得液化石油氣/ 001 1.1.2 從煉廠獲得液化石油氣/ 002 1.2 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及理化性質/ 002 1.2.1 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 002 1.2.2 液化石油氣的物理性質/ 003 1.2.3 液化石油氣的化學性質/ 004 1.3 液化石油氣的品質要求/ 005 1.3.1 品質標準/ 005 1.3.2 國內液化石油氣品質狀

況/ 005 1.3.3 檢測及分類/ 006 1.4 液化石油氣火災特點/ 006 1.5 液化石油氣的危險特性/ 007 參考文獻/ 008 第2章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類型及結構009 2.1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的類型/ 009 2.1.1 半拖式汽車罐車/ 009 2.1.2 固定式汽車罐車/ 009 2.2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的基本結構/ 010 2.2.1 底盤/ 010 2.2.2 罐體/ 011 2.2.3 裝卸系統/ 011 2.2.4 安全附件/ 012 參考文獻/ 014 第3章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事故分析016 3.1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事故特點/ 016 3.1.1

 事故發生的突然性/ 016 3.1.2 處置行動的延時性/ 016 3.1.3 事故發展的偶變性/ 017 3.1.4 應急處置的長時性/ 017 3.1.5 事故現場的複雜性/ 017 3.1.6 處置事故的危險性/ 018 3.1.7 事故處理的困難性/ 019 3.2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事故統計分析/ 019 3.2.1 事故原因分析/ 019 3.2.2 事故發生月份統計分析/ 021 3.3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事故處置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022 3.3.1 對罐體結構不熟悉/ 022 3.3.2 堵漏經驗不足/ 022 3.3.3 防護措施不完善/ 023 3.3.4 堵漏器材選擇

不合理/ 024 3.3.5 堵漏實施環節不全面/ 024 3.4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事故分類/ 025 3.4.1 受損未洩漏/ 026 3.4.2 受損洩漏/ 026 3.4.3 傾翻受損未洩漏/ 027 3.4.4 傾翻受損洩漏/ 027 3.4.5 受損、傾翻引起燃燒/ 027 3.5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事故危險性分析/ 028 3.5.1 事故罐體洩漏形式/ 028 3.5.2 事故罐體著火爆炸形式/ 028 3.5.3 事故著火爆炸危險性分析/ 029 參考文獻/ 031 第4章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事故處置力量編成032 4.1 滅火救援力量編成基礎理論分析/ 032 4.1.1

 滅火救援力量編成相關定義/ 032 4.1.2 滅火救援力量編成應遵循的原則/ 033 4.1.3 滅火救援力量編成的依據/ 035 4.1.4 滅火救援力量編成的分類/ 037 4.2 力量編成模式相關理論/ 039 4.2.1 系統論在消防中隊力量編成中的應用/ 039 4.2.2 優化論在消防中隊力量編成中的應用/ 040 4.3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事故處置力量編成模式/ 041 4.3.1 消防車輛編成/ 042 4.3.2 車輛編成/ 046 4.3.3 社會聯動力量編成/ 048 4.3.4 處置搶險力量編成/ 051 參考文獻/ 054 第5章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事故基本處置

措施研究055 5.1 冷卻降溫/ 055 5.1.1 適用情況/ 056 5.1.2 編成實施要則/ 056 5.1.3 注意事項/ 057 5.2 稀釋抑爆/ 058 5.2.1 適用情況/ 058 5.2.2 編成實施要則/ 059 5.2.3 注意事項/ 060 5.3 放空排險/ 060 5.3.1 適用情況/ 060 5.3.2 編成實施要則/ 061 5.3.3 時間估算/ 061 5.3.4 注意事項/ 063 5.4 關閥斷料/ 063 5.4.1 適用情況/ 064 5.4.2 裝置結構/ 064 5.4.3 編成實施要則/ 065 5.4.4 注意事項/ 065 5.5 

堵漏封口/ 065 5.5.1 適用情況/ 066 5.5.2 編成實施要則/ 066 5.5.3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堵漏技術/ 067 5.5.4 罐體不同部位的堵漏/ 072 5.6 倒罐輸轉/ 075 5.6.1 適用情況/ 075 5.6.2 編成實施要則/ 075 5.6.3 常用倒罐方法/ 076 5.6.4 注意事項/ 079 5.7 引流控燒/ 079 5.7.1 適用情況/ 079 5.7.2 編成實施要則/ 080 5.7.3 注意事項/ 081 5.8 吊裝轉運/ 081 5.8.1 適用情況/ 082 5.8.2 車輛選調/ 082 5.8.3 編成實施要則/ 084

5.8.4 注意事項/ 084 5.9 安全監護/ 084 5.9.1 適用情況/ 084 5.9.2 編成實施要則/ 085 5.10 作業安全/ 085 5.10.1 安全防護/ 085 5.10.2 緊急避險/ 087 5.10.3 人員疏散與急救/ 087 參考文獻/ 089 第6章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事故力量編成的應用091 6.1 未洩漏事故的處置應用/ 091 6.1.1 先期警戒/ 091 6.1.2 初步處置/ 092 6.1.3 封閉道路/ 092 6.1.4 稀釋抑爆/ 092 6.1.5 起吊排險/ 092 6.1.6 注意事項/ 094 6.2 洩漏事故的處置應用/

095 6.2.1 集結偵檢/ 095 6.2.2 設置警戒/ 095 6.2.3 封閉道路/ 096 6.2.4 稀釋抑爆/ 096 6.2.5 疏散救人/ 096 6.2.6 止漏排險/ 097 6.2.7 起吊轉移/ 098 6.2.8 現場清理/ 099 6.2.9 注意事項/ 099 6.3 洩漏燃燒事故的處置應用/ 100 6.3.1 穩定燃燒/ 100 6.3.2 爆炸燃燒/ 103 6.3.3 燃燒爆炸/ 105 參考文獻/ 107 第7章 典型案例分析109 7.1 液相閥洩漏事故案例/ 109 7.1.1 上海“7·4”金地石化液化石油氣罐車洩漏事故/ 110 7.1.

2 甘肅酒泉“11·12” 液化石油氣罐車洩漏事故處置/ 114 7.2 罐體受損洩漏事故案例/ 117 7.2.1 湖南懷化沅陵“10·6”液化石油氣罐車側翻洩漏爆炸事故處置/ 117 7.2.2 湖南郴州“11· 8”液化石油氣罐車側翻洩漏事故處置/ 122 7.2.3 湖北荊岳長江大橋“4·16”液化石油氣罐車洩漏事故處置/ 130 7.3 安全閥洩漏事故案例/ 135 7.3.1 北京“3·31”液化石油氣罐車洩漏事故處置/ 136 7.3.2 江蘇徐州“7·18”液化石油氣罐車洩漏事故處置/ 141 7.3.3 吉林省吉林市“6·26”丙烯罐車洩漏事故處置/ 146 7.3.4 貴州

福泉“6·16”貴新高速公路液化石油氣罐車洩漏事故處置/ 150 7.3.5 陝西西安“2·25”丙烯罐車洩漏事故處置/ 154 7.4 其他類型事故案例/ 158 7.4.1 河南民權“9·14”液化石油氣罐車洩漏事故處置/ 159 7.4.2 湖南永州“9·1”液化石油氣罐車側翻事故處置/ 163 7.4.3 衡水市武邑縣“1·20”液化石油氣罐車傾覆事故處置/ 166 7.4.4 湖南益陽“5·11”二廣高速藍田隧道液化天然氣罐車側翻事故處置/ 172 7.4.5 河南南陽“1·3”液化石油氣罐車爆炸事故處置/ 177

天然氣業者設置衛星供應站之研究-利害關係人觀點

為了解決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的問題,作者賀理民 這樣論述:

摘要天然氣具有潔淨與高效能之特性,在當前全球重視環保議題的氛圍中,符合節能減碳兼具維持經濟成長的要求,全球各國莫不爭相投入,擴大天然氣的使用,為地球的環境保護多盡一分心力。2015年7月政府頒布《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天然氣成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與配比多元化之最佳選項。臺灣大力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政策,惟國內天然氣管網系統分佈於西部地區,宜花東與離島地區因受限地理條件因素,臺灣中油公司始終未能設置天然氣主幹管,間接造成當地無天然氣業者投入營業。為解決天然氣管線無法到達之課題,並拓展國內天然氣供應市場與區域,臺灣中油公司2020年底於台中接收站內完成 LNG 灌裝場建置,2021年提供 LNG灌裝

服務,為國內開啟嶄新的天然氣供應模式。欣林天然氣公司刻正於埔里地區,以原有丙烷摻配基地改裝為天然氣衛星供應站,預計2021年底完工,屆時將成為國內首座成功案例,對未來東部及外離島地區天然氣供應,提供不同的方式與途徑。利害關係人適合運用於公共政策,與民眾息息相關的重要設施,亦可藉由利害關係人的矩陣分析與深度訪談,探討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關注重點與差異,就關鍵性議題等範疇進行研析,以期掌握問題核心,提出適當解決方案,為業主、民眾與政府間創造三贏局面。設置天然氣衛星供應站的利害關係人,概分為支持型、邊陲型、非支持型及利弊兼具型,其對應策略則為參與、監督、防範及合作等等。設置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土地與

當地居民。透過訪談與問卷分析,瞭解主要利害關係人業主與居民的問題核心,以及其他次要利害關係人的角色,逐項分析所有利害關係人意見與影響,研提合適策略及建議予業者參考,期盼對天然氣產業有些許幫助。

特殊性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對工安意外事件發生時空氣汙染監控之效果評估:以六輕工業區為例

為了解決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的問題,作者林宏謙 這樣論述:

背景:設置空氣品質監測站是監控地方空氣品質及長期趨勢的主要方法,因臺灣工業區產業集中且排放空氣污染物成分特性複雜,我國環保署還另外針對「特殊性工業區」設置特殊性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並自民國104年5月起陸續啟用。雖然政府單位已加強監測工業區空氣污染物的排放狀況,且各工業製程與化學品的使用也已有一定的標準作業流程、相關的指示與法令規範,但仍難以控制工安事故的意外排放,且會對附近環境及居民健康造成影響。即便過往特殊性工業區已有很多工安意外事件的發生,但政府單位、一般民眾及媒體對意外事件相關資訊的認知仍存在落差。過往政府單位在事故現場通常僅會針對和廠區相關的物質做採樣,空氣品質的監控也多以一般空

氣品質監測站及距離最近的測站資料為主,但這些資訊可能不足以評估意外事故對周遭環境的影響。目的:本研究目的了解特殊性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對工安意外事件造成的空氣汙染的監控效果,以及其位置、數量、監測項目及監測頻率是否有不足之處,並釐清政府單位、一般民眾及媒體對意外事件特定或相關之空氣汙染物與實際情形的差異。材料與方法:本研究以六輕工業區近年兩起重大意外事故所造成之空氣污染排放為研究案例,收集現有的鄰近六輕工業區所有空氣品質監測站資料,並在六輕工業區鄰近區域進行意外事件後現場揮發性有機物採樣。先藉由氣流擴散模式模擬挑選出涵蓋於意外事件煙流內的測站和採樣點,再使用描述性分析、時間風速風向與濃度趨勢變

化圖、濃度風向極座標圖和時間與濃度趨勢變化圖的資料統計方法,依照與意外廠址不同的關聯性,逐步分析這些測站和採樣點各種類空氣汙染物資料。結果:根據煙流擴散模擬的結果發現,位於六輕工業區東北方的大城站在監測本研究的意外事件上是相對最重要的,而崙背站的重要性則是僅次於大城站,反而距離六輕工業區最近的麥寮站,在本研究兩案例的重要性相對上述兩個測站低。意外發生前後監測到濃度明顯差異的空氣汙染物,案例一為與燃燒相關的懸浮微粒(PM10)和二氧化硫(SO2)、和發生原因相關的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和LPG管線內成份相關的丙烷(Propane)、正丁烷(n-Butane)、異丁烷(Isobutane)

和丙烯(Propylene)和PM10中的重金屬;案例二為燃燒相關的懸浮微粒(PM10)、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和氮氧化物(NOx)、和塑化煉二廠產品相關的碳數大於5的烷類、烯烴類和芳香族化合物、氟化物、硫化物、醛、酸等多種化合物。另外,揮發性有機物採樣及分析的結果發現,多種非法定監測項目的物質濃度可能會因為意外事件的發生而上升,包含鹵烷、芳香族、醇、醛、酮、酸、酯、氯化物、硫化物和氰類等化合物。各種類空氣汙染物在意外發生後監測到濃度高峰的時間,除了案例一PM10在大城站的和LPG成份相關的項目在崙背站是在意外發生後短時間內能監測到以外,其餘空氣汙染物皆大多是

在意外發生後的一天甚至兩天後才有觀察到。結論:特殊性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對工安意外事件發生時空氣汙染監控具有一定的監控效果,但現有測站的位置、測站數量、監測項目及頻率仍有不足之處。除此之外,工安意外事件排放的空氣汙染物種類多且複雜,影響的時間能長達一週以上,證明實際排放情形和政府單位、一般民眾及媒體對意外事件特定或相關之空氣汙染物確實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