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街 逛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溫州街 逛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小虹寫的 身體褶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研究所 張謙允所指導 吳宜倫的 女性之裝扮行為意涵研究—以「化妝休息室」為例 (2010),提出溫州街 逛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化妝休息室、裝扮行為、美貌、女性空間。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溫州街 逛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身體褶學

為了解決溫州街 逛街的問題,作者張小虹 這樣論述:

  本書探討,想要探究女性一舉一動所蘊含深層意識(即使女性自身也不自覺)的男性 / 女性,她們身體的姿態,所透露出的絲絲訊息與風情神采!   狂戀衣飾、熱愛文學、游走電影文化,自有一套獨特生活哲學的張小虹,藉由《身體褶學》娓娓道來,多年對生活周遭大小事的觀察與感受 ~ ~   從談論現今風氣關注的「真/假名媛話題」 ~ 到上流大家張愛玲的丰姿綽約  從身體角度的曲線、弧線、慵懶 ~ 到生活佈置的態度  從電影裡的枝微末節之事 ~ 到學術研究的柔軟   此書更多的是一碗粥、一段路的自我對話與淡淡的敘述,不需要現今社會已經太多的重鹹與八卦,輕輕柔柔的說出早已忽略的生活感觸,《身體褶學》獻給你已

經對生活麻木的一點小感動 ~ ~    張小虹的研究從女性主義、同志研究、酷兒理論、精神分析,到全球化,關注著知識跟生活事件之間的對話可能,從九○年代開始就是文化界的先鋒和明星。這一次,張小虹坦白地以女性知識份子的立場去看待自己的身體和生活,辨識出了女人生命力量的根源,讓生 / 身為女人更加自在和愉悅。      《身體褶學》用文字捕捉身體姿勢的微妙變化,像學了太極拳後開始坐沒坐相、站沒站相、走起路還要步步呼吸以踵的身體,像跑步機上用意念觀想宇宙、向內無限大的身體,像做瑜伽時在腳ㄚ子處頂禮的身體。      眼睛會看,嘴巴會笑,耳朵會聽,身體會彎曲會折疊,童年的舞姿,老公寓的樓梯,冬日的無明。

有身體就有流變,有折疊就有記憶,沒有固定在家的身體,一如沒有無法迴繞的追憶   想像一位學術女人的晚餐會是什麼模樣──從冰箱裡拿出要生不熟的冷凍調理包時,如何擁有身體的零度思考跟熱情動量?   當頭頂跟腳趾頭的距離愈來愈遠,逐漸僵硬的身體開始學習太極拳,才發現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是最舒適而健康的姿勢──知識份子如何成了不太標準的「姿勢份子」?   「《身體褶學》愛開玩笑,提出了一個發音不太標準的「姿勢份子」,想要挑釁,想要跳舞,想要錯亂原本正襟危坐的「知識份子」,讓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不再被硬生生放入括弧,讓會哭會笑會衰老的身體,不再存而不論。」 ~ 張小虹   張小虹的散文書寫,是性別的,是反

思的,也是迷戀的。   從輯一的「學院.紅杏」到輯四的「城市.顛倒」,就算若隱若現地以太極之姿貫穿全書,也是學院女性的太極拳練習法,可以無處不太極,可以會心一笑,也可以稍稍偷懶一下。觀看的是身體,思考的是迴繞著身體的女性,最後發為文的是不想被框架的、愜意的日常生活。   放鬆了身體,在生活中彎一下,落下記憶的花朵。折疊的痕跡,宛若衣褶般美麗。   我們的身體會哭會笑會衰老,我們的記憶也會哭會笑會衰老;在身體褶學裡,我們也自自然然地會哭會笑會衰老...... 作者簡介 張小虹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曾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客座教授,美國

哈佛大學與英國薩賽克斯大學訪問教授。   喜歡逛街,喜歡打扮,喜歡胡思亂想,喜歡所有俗不可耐的事物與艱澀難懂的理論。流連於書櫃與衣櫃之間,敷臉之餘,不忘形上學。以賴床與慢跑培養想像力,以寫作逃避生命的重複無聊,篤信張愛玲所言「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自閉成性,大隱隱於市。   著有散文集《自戀女人》(1996),《絕對衣性戀》(2001),《感覺結構》(2005),《膚淺》(2005)與《穿衣與不穿衣的城市》(2007);文化評論集《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1993)與《情慾微物論》(1999);學術論文集《性別越界: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1995),《慾

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1996),《性帝國主義》(1998),《怪胎家庭羅曼史》(2000),《在百貨公司遇見狼》(2002)與《假全球化》(2008)等書。

女性之裝扮行為意涵研究—以「化妝休息室」為例

為了解決溫州街 逛街的問題,作者吳宜倫 這樣論述:

摘要「化妝休息室」(Powder Room)的用途在於解決提供女性於公共場合中,想要裝扮自己卻又不得其所的困擾。基於此,本研究企圖透過「化妝休息室」之空間特點,探討女性對此空間的觀感,以及女性藉裝扮重塑自我的心理認知。研究方法首先以美貌與裝扮行為、消費文化身體觀之論述與文獻,掌握裝扮與自我之關聯,再輔以五家國內外案例「Cluxta- Ladies’ beauty lounge」、「Refresta」、「Angelbe self make-up lounge」、「WC1」、「京站時尚廣場」,探討女性對此空間之觀感。研究結果得知,1. 女性對於「化妝休息室」之要求傾向於隱私性多過社交性;2.「化

妝休息室」容易引發同性競爭;3.「化妝休息室」對女性而言具有休憩性、心情轉換之功效;4. 化妝休息室讓女性的裝扮實踐從私領域跨足到公領域之中;5. 裝扮對於女性而言具有正向積極的價值;6. 裝扮的目的絕大部分取決於他人的眼光;7. 主掌自己的裝扮風格能避免身體「物化」的汙名。藉由研究結果的發現不僅能掌握女性對「化妝休息室」的偏好,更了解裝扮對女性之意義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