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的大平台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滿滿的大平台ptt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宥勳寫的 作家生存攻略+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 套書 和野蠻小邦周的 爆料商周:上古史超譯筆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絕命大平台結局pt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也說明:提供絕命大平台結局ptt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歷史/文化文章或書籍 ... [普雷] 絕命大平台- 帶來各位滿滿的剩菜剩飯-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好雷] 絕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遠足文化所出版 。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行銷管理系 陳銘慧、陳燕鑾所指導 李珮君的 職棒行銷、球迷特性、球隊認同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 (2018),提出滿滿的大平台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球隊行銷、球隊經營、球迷特性、球隊認同、球隊忠誠度。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吳思佩所指導 薛君怡的 社群媒體使用者對品牌社群之滿意度、繼續意願及購物意願之研究-以Facebook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社群使用者、品牌社群、Facebook、滿意度、繼續意願、購物意願的重點而找出了 滿滿的大平台ptt的解答。

最後網站大平台王大陸則補充:近日原稿終於曝光,讓大家明白原來大陸的大平台是在講這個! ... 他似乎因為太過緊張,脫口「滿滿的大~平~台~」讓人有聽沒有懂,事後有ptt鄉民解答「大平台」的真正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滿滿的大平台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作家生存攻略+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 套書

為了解決滿滿的大平台ptt的問題,作者朱宥勳 這樣論述:

  # 揭露寫作者實際的養成之路,除了鍛鍊創作之外,還有多不勝數的寫作職場眉角,想成為專職寫作者不可不知的寫作職場秘笈,想認識創作環境的第一手資料。   # 表面上看起來玄之又玄的「文壇」,實際上是有運作模式的產業,朱宥勳以自己實際「闖蕩江湖」的經驗,和自己觀察歸納的體會,為每個想要了解這個環境的讀者,和想要闖關的創作者,提供補血能量和破關祕笈。   《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1 技術篇》   靠筆吃飯,可能嗎?   想以文學創作為業的人,應該都會自問或被親朋好友逼問:「做這一行會不會餓死?」文學創作者是一個社會創作力的代表,但這個工作卻總是有著職場資訊不清、業界生

存法則難辨的狀況。如果想從事寫作工作,想靠寫作維生,但卻沒有這個職業該有的職場資訊,求職網站上也沒這個選項,那該怎麼辦?   文字創作者以職場術語來說是「自雇者」,沒有工會、沒有太多同事、沒有法規規範,最重要的是沒有職場生存回報資料讓後進者了解。《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1 技術篇》便是針對想了解文字創作領域職場狀況的人所做的田野觀察成果,給想嘗試文學創作的人、給想評估寫作環境的人、給對創作出版運作有興趣的人的第一手生存攻略,揭開種種隱而不宣的業界眉角。   本書的寫作起源於對於許多創作者如流星般消逝的惋惜,朱宥勳說:「從我高中開始寫作到現在,我見過幾十位比我更有才華的創作者。他們橫跨各

個世代,無論比我年輕還是比我年長,都曾在某一瞬間,展現了我從未能及的光芒。但是,他們大多沒能繼續寫作。除了『另有人生規劃』以外,大多數的秀異創作者,都是被業界各種『俗務』給磨掉了。就連我自己,也有過好幾次放棄的念頭。我能夠繼續寫下去,並不是因為我比別人優秀。我回報這份幸運的方式之一,就是把我所知的這些江湖訣竅說出來。」   《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1 技術篇》是難得的針對文學、文字創作職場的田調與生存者回報,也是寫作職涯眉角大公開,所有以往認為不可捉摸的、用「天分」、「靈感」、「才華」等虛幻詞彙架起來的上層結構,其實都有經濟運作收支損益的下層結構。透過揭露這些業界資訊,讓創作與出版成為有

脈絡可供新手依循的產業,讓創作生態有清晰的面目讓新手參考。這本書寫給想要成為作家的新人:它可能會成為實用的技術手冊,讓你讀了之後充滿創作決心;也可能會成為勸退之書,讓你稍微考慮一下自己的文學夢。   《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2 心法篇》   歹勢,敝圈真的好亂   就算不是從事寫作者,或多或少也都聽過「文壇」,但到底「文壇」是什麼?它是怎樣的江湖?這個詞,大概是最常被直覺地說出來,但又難以定義的詞彙之一。   在《作家生存攻略》中細細說明過寫作職場運作的眉角,朱宥勳將創作生涯十年來實際闖關經驗的具體細節毫不保留地提供給讀者後,《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2 心法篇》則提供更為宏觀層次

的文壇生態,它的結構、階級、意識形態與價值偏好,提供大家關於「文壇」這個環境的廣域地圖。   關於這系列文壇的生態觀察,以朱宥勳自己的話來說是:「『文壇』並不像某些說話玄之又玄的寫作者宣稱的那樣,只是一個幻覺;從社會學的角度,我看到了一個確實存在的社會場域。這個社會場域有自己的物質基礎,有自己的組織慣性,有自己的意識形態,也當然有在這些結構裡面,努力求存或掠奪資源的人。文壇生態看多了之後,就會明白:作家不過是一種職業,並不特別玄妙或抽象,只是這些『從業人員』通常喜歡含糊其詞,才讓外人霧裡看花。⋯⋯在這本書裡,我不會談太多文學理論、寫作心法。我希望可以平實地告訴你,我看到的『文壇』是怎麼運轉的

。以及,它如何吸引一代代的文學青年前仆後繼。」   這本書,就是試著將「作家」外圍的形象拆掉,試著將其還原成可理解的「職業」邏輯。希望在這樣的描述裡,可以幫助有志於寫作的人,去理解文壇運作常規,特別是那些隱而不說、高來高去的精神密碼。   近來人們流行用「玻璃心」來形容動不動自尊就會受傷的人,如果套用這種比喻,文學人大概滿滿都是「地雷心」吧。當每個文學人心裡面都安裝了幾百個地雷,又都在一個小小的圈子裡面擠來擠去的時候,可以說比戰後那些未清除的雷區更加危險,新手寫作者都還沒登壇大展身手,就被詭雷爆得慘不忍睹。拆雷不如避雷,縱使隱雷處處險象環生,本書心法讓前人的踩雷經驗當作你的漫遊文壇導覽指引

,穩當地踏在前人清除出來的安全道途上前行。 名人推薦   王聰威(小說家)   李屏瑤(作家)   林達陽(詩人、作家)   封德屏(《文訊》總編輯)   胡采蘋(財經網美)   馬翊航(作家)   楊佳嫻(詩人、作家)  

滿滿的大平台ptt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訂閱 #開啟小鈴鐺 #追蹤IG:heyheyastor
談工作▍[email protected]

想聊天/看貓去IG ▍https://goo.gl/HZhvP3
FB●https://goo.gl/JRmIum
小紅書●http://goo.gl/3571Ul
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26728635
★ 我在逼哩逼哩有官方帳號,不要再搬運我影片了 ★

/

有一種抗老的成份既能改善細紋、還能緊緻、皮膚平滑又彈、還能勻淨膚色、還能淡化痘疤。這個超級全能的成分就是A醇,知道的給我一個讚!不知道的給我看下去,不然等你老了細紋都長出來了吼,會後悔沒早點看這支片~KIEHLS的A醇全能新生抗痕精華除了有用以外,又不會有發紅和脫皮的情況出現,相較單純的A醇精華,抗痕精華更溫和,且無添加香料,對於所有膚質來說更友善喔。不敢做醫美的小女友,我覺得這支A醇精華就是你最好的答案啦!
搭配神力小紅瓶和超級乳霜,把抗老需要個每個環節都做到啦~
建議大家,買之前還是先去櫃上領個試用喔:https://reurl.cc/lRGqWl
即日起至10/31,到KIEHL’S臨櫃或KIEHL’S momo,買A醇精華就送超級乳霜7ml+UV凝露4ml

■影片中使用的產品■
KIEHL’S契爾氏 A醇全能新生抗痕精華
KIEHL’S契爾氏 11kda超導全能修護露(神力小紅瓶)
KIEHL’S契爾氏 超進化全能修護超級乳霜

#契爾氏A醇精華 #全新醫學美容 #連底妝都發現毛孔變小 #連另一半都看得出紋路變淡#安心變年輕

/

■這是合作影片
我對自己發佈的業配影片很有信心,這信心來自於我是誠實分享,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喔。雖然我覺得好用,但一樣產品要做到百分之一百的人都覺得好用是不可能的,總會有人不適合。有這樣的事也很正常,也希望不適合的人可以留言分享自己的膚質、使用情況,把留言區當作「討論版」,對於其他人來說也很有參考價值。

這是一個公開的平台,任何理性分享我都表示尊重,但是惡意謾罵、羞辱、攻擊、毀謗、挑釁,我也不會姑息,請特定人士自重,不要公然挑戰法律。

職棒行銷、球迷特性、球隊認同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滿滿的大平台ptt的問題,作者李珮君 這樣論述:

根據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時事網路大數據分析,在2015年調查排名第一最熱門的運動就是棒球,可見棒球在國人心中之重要性。身為職棒球迷,想藉由這次的研究探討職棒四隊在行銷與經營的操作,是否與球迷心中所在意的吻合。因此本研究針對台灣職棒四支球隊:統一獅、富邦悍將、桃猿Lamigo與中信兄弟,在行銷與經營方面的操作是否影響球迷對於球隊的認同與忠誠來進行探討。本研究以台灣職棒球迷為問卷發放對象,在各隊PTT版、臉書、Dcard共發放1333份,回收有效1325份網路問卷,經問卷分析得知以下結果:一、球隊行銷(看板球星、周邊商品、社群行銷、事件行銷)會正向影響球隊認同、球隊忠誠。二、球隊經營(

屬地主義、球場氛圍、戰績、網路直播平台)會正向影響球隊認同、球隊忠誠。三、球迷特性(自我意識、涉入程度)會正向影響球隊認同、球隊忠誠,但重要他人對球隊認同不具顯著性之影響。四、球隊認同會正向影響球隊忠誠度。五、球隊認同對球隊行銷、球隊經營、球迷特性與球隊忠誠度之間存在中介效果。  此外,在個人背景變項上,發現男女球迷所在意的行銷方式不盡相同,四支球隊 的球迷在球隊行銷、球隊經營感受上也有部分差異。最後,本研究依據分析之結果對球隊在行銷與經營上提出建議,希望台灣的職棒可以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爆料商周:上古史超譯筆記

為了解決滿滿的大平台ptt的問題,作者野蠻小邦周 這樣論述:

給臺灣人的商周史 穿越3000年! 商周時代,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國, 是他一輩子奮鬥想回到的黃金年代。 曾經邊緣的「小邦周」,吸取「大邑商」的優點, 結合本土文化和制度,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上古文明的商與周,離臺灣那麼遠,又那麼近。   本書以商周史為本,   結合最新出土史料與考古新發現,   撰成有趣又紮實的異聞錄。   顛覆你的「商周印象」,   邊緣力量才是歷史走向的決定者!   從殷商到周朝的異聞錄,   全新解讀西元前十一世紀到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精神生活。   投映當代政治社會,令人不禁含笑思索。   「談起古文明,大家會興奮地說起埃及、希臘、馬雅等奇事異聞。但同樣是上古文明

的商與周,對多數人而言卻很陌生。遙遠的商朝與周朝,大概除了酒池肉林跟睡覺夢見的周公之外,就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了。但在古書單薄的記載之外,我們何其有幸能從考古專家手上拿到當時人們留下的第一手資料:他們的紀念獎盃、祭禱文書、占卜文字,甚至是打贏官司的判決書。他們留下了憑證,我們看到了歷史。」~~ 野蠻小邦周   本書以商周史為本,結合最新的出土史料與考古新發現,選錄有趣的題材與異聞,寫出一本適合臺灣人閱讀的商周史。作者野蠻小邦周用接地氣的方式闡述截然不同的上古史,讀者評其「論述紮實,卻又淺顯易懂;言談幽默又不失知識之傳遞」,讓人讀得開心又具有滿滿的知識量,是史上最萌的商周史。   搶先爆料~

~   *與神同行、別讓祖先不開心——商人信仰大解密   商朝人拜上帝!上帝與他的歡樂夥伴五介臣和商朝人有著什麼樣的糾葛?而商王又為什麼要拜別人家的祖先,是仁心愛民還是高明的籠絡手段?看商王怎麼用「拜拜」來廣結善緣,凝聚向心力。很熟悉吧?逢選舉必上宮廟拜拜的臺灣政治文化是否也是如此?   *西周也吹厭世風——西周貴族的超前部署   古代人也懂超前部署?讓西周貴族來示範面對國家災難時,如何做好超前部署!金錢應該往哪存?物資應該怎麼屯?還有,不動產要如何處理才完善?就讓周人來教你最安全跳船策略。   *商代也有奇皇后——婦好傳奇   古裝劇看太多,以為皇后只會裝賢慧或內鬥嗎?商代奇皇后——婦好

告訴我們,有實力最重要,認真練武比裝可愛有用,女人撐起的不只半邊天。 名人推薦   開懷推薦~~有梗‧有料‧有意思   宋彥陞|時空偵探、專欄作家   金哲毅│「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胡川安∣「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之一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蔡佾霖∣PTT馬雅人(Mayaman) 好評推薦   中研院院士  杜正勝審訂‧推薦   「我可以坦誠告訴讀者,本書作者提供很多新資訊,以具體而有情節的人、事、物為主角試著講生動的故事,不像一般印象中的史書,只是乾巴巴的框架而已……本書寫作多利用出土資料,化繁為簡,行文興

趣,兼帶詼諧,多少可以把時間隧道遠端朦朧的人和遙遠黃土地發生的不相干的事與你連繫在一起,值得一讀。」~~杜正勝教授 作者簡介 野蠻小邦周   從上古穿越來現代的五顆星星,為了想找到回去的方法,目前正苦逼蹲結界讀上古史。   原生於網路,廣受喜愛和分享的商周歷史科普文。   臉書專頁: facebook.com/ XiauBanZhou   野蠻小邦周作者群解密   1.黃庭頎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專長甲骨文、青銅器銘文、簡帛文字、古文字學,可能還有書法。著有《鑄勒功名-春秋青銅禮器銘文的演變與特色》、《穿越吧吉祥話-周朝的漢字劇場》等書。  

 2.謝博霖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專長青銅器銘文、古文字學以及在「野蠻小邦周」粉專中發沒人看的學術梗圖廢文,著有《穿越吧吉祥話-周朝的漢字劇場》。   3.歐陽宣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中國上古史、中國考古學、商周銅器、先秦音樂史。除了研究與寫作之外,也多方嘗試,希望當一個現代鍵盤樂師。   4.蔡佩玲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中國上古史、商周考古,同時也是個被歷史學耽誤的妄想家。   5.王詩涵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

學東亞語言與文化學系博士候選人。在學校裡主修商周考古與美術史,在學校外研究廚房化學與貓奴成功學。   「潮歷史」書系總序 蔣竹山 爆料商周 推薦序 杜正勝 你的傳統不是你的傳統  作者序 野蠻小邦周 上編 商周人和你想得不一樣 1.與神同行——甲骨文中的商代神明 2.別讓祖先不開心——甲骨文裡的「拜拜」那件事 3.人牲逃走中——關於逃亡者的殷墟卜辭 4.行車不搶快,安全跟著來——卜辭裡的車禍紀錄 5.沙場甜姐兒——婦好的一生與傳奇 6.巨龍襲來——穿梭於古代中國的「虹」龍傳說 7.獎盃的考驗——野蠻小邦周的工藝教室 8.漢字哪有這麼萌——漢字史上最可愛的族徽銘文 9.射一

箭不夠,你不會再射三箭嗎?——作冊般黿與古代射禮的故事 10.一入豪門深似海——西周世家大族的土地協調會 11.尊爵、不凡,唯有公侯伯子男——解密五等爵制度 12.護尊嚴、討公道——西周貴族的糾紛調解 下編 商周邦國群像 13.穿梭陰陽宅——古代中國的墓葬與城址 14.前進盤龍城——商王朝的南向政策 15.天外來客乎?——神祕的三星堆文化 16.沉沙中的南方文明——江西新淦大洋洲商代大墓與吳城文化 17.人面不知何處去?——湖南寧鄉炭河里古城 18.小國崛起——周人與先周文化 19.分贓還是外派?——周初封國的建立 20.遠得要命王國的奠基者——召公與其家族的二三事 21.因為相愛,所以相殺

——周王朝與鄂國的恩仇之路 22.沉沒是今晚的漢江——昭王南征不復之迷 23.跳船啦!——西周晚期的政治危機   作者序 你的傳統不是你的傳統   這不是一本爆料商周雜誌八卦的書。   但這是一本幫助你了解早期中國樣貌的書。   人們很喜歡講「自古以來」,可是所謂的古,到底是多古?戰國邏輯大師墨子曾經吐槽那些儒生:「你說要復古才能成為仁者,但古人的言語,古人的衣服,在他們的年代都是流行語和流行服飾。所以你崇拜的那些古人,自己並不穿古服,也不說古語,那就不符合你說的復古為仁條件,所以你崇拜的古人不是你夢想的仁者,這簡直是笑死人了!」其實現代這種人不少,他們總是喜歡打著傳統、復古的旗幟

,認真說起來,他們真的懂傳統中國文化嗎?   若從專業角度來看,唐宋元明混雜了印度佛教的思想元素,似乎已經不是那麼「純」的中國了(笑),遑論滿人治理的清朝。但是,秦漢帝國以前的世界,就真的很「中國」嗎?很抱歉,劉邦、項羽皆楚人,而楚王又曾經囂張地說「我蠻夷也。」好像……也不是特別純淨?   我們這本書介紹的商周時代,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國,是他一輩子奮鬥要回到的黃金年代,他寤寐思服的是這個偉大時代的締造者周公。拜考古學的發達所賜,現代人很幸運,比起孔子、司馬遷,能看到更多出土文物。我們不敢說比孔子更了解商周時代,但對於人們愛說的「傳統中國」,我們或許會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三千年前的商周

文化不僅夠久,作為傳統文化的根源也很夠格,更是孔子認證的黃金時代。(古人稱青銅為金,可說名副其實。)可是,黃金時代究竟是什麼模樣?家庭和樂,兄友弟恭,夫妻相敬如賓,人人講禮又文明?   事實上,從很多古籍文獻和出土資料看來,商周文化似乎不像大家以為的那樣美好。商周時代的人們,會煩惱自己得罪哪路神明,要怎麼祭拜才能解決問題。他們也會因為開快車而出車禍,為了搶奪家族財產而大吵一架,甚至為了解決不了的紛爭搞到告上法庭。我們以為的傳統文化奠基者、先賢哲人想恢復的黃金時代,其實好像也跟電視機裡的社會新聞沒差多少嘛?   談起古文明,大家會興奮地說起埃及、希臘、馬雅等等奇事異聞。但同樣是上古文明的商與

周,可能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很陌生的。遙遠的商朝與周朝,大概除了酒池肉林跟睡覺夢見的周公之外,就沒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了。但在古書單薄的記載之外,我們何其有幸能從考古學家手上拿到當時人們有意或無意間留下的第一手資料,像是他們的紀念獎盃、祭禱文書、占卜文字,甚至是打贏官司的判決書、生活中使用的鍋碗瓢盆。他們留下了憑證,我們看到了歷史。    二○一五年春天,野蠻小邦周誕生了。原本我們只是一群研究古文字與上古史的碩博士生,鑒於這個領域的冷僻,只好組成自救讀書會,相互交換讀書心得與研究訊息。然而,隨著「故事」網站崛起,居然有幸獲得「故事」編輯的邀請,希望我們在上頭發表上古史文章。我們當時既興奮又害怕

,興奮的是,能夠得到最具影響力的人文新媒體平台青睞,害怕的是身為碩博士生的我們是否被認為不務正業,為了避免「真身」曝光,我們為自己取了一個筆名,便是「野蠻小邦周」,幻想著這樣就不會有人發現我們是誰了。   從此,一步江湖無盡期,讀書會走上了歷史普及之路,而這本書就是改寫自野蠻小邦周成立以來發表過的絕大多數文章,也是我們關於「商周歷史」的第一本作品。   本書的上編:「商周人和你想得不一樣」,主要聚焦商周兩個時代的社會生活以及文化傳統。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與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距離遙遠,大家多半認為這種渺茫的時代沒有必要認識,然而每當社會面臨新的議題或改革時,卻又有不少人以維護傳統文化為名,呼

籲相關改革應該謹慎以對。可是,究竟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呢?   是兄友弟恭?夫妻相敬如賓?還是充滿禮樂的和諧社會?我們選擇了神明、拜拜、車禍、女性、家庭紛爭等題材,希望為讀者揭示上古時代人類生活某些樣貌,同時也想透過揭露這些當時人的第一手紀錄,叩問傳統中國文化究竟是什麼。   讀者或許會發現,商周時代雖然有些令人震撼的面向,像是多妻多妾、滅國屠城、權貴政治,甚至不把人當人看的濫殺戰俘人牲用以拜神。但也有很多時候是很可愛、很貼近現代生活的一面。說到底,歷史無非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發生的那些事。人生在世,要生存、競爭、追夢或是成家立業,古人不用嗎?當然要,目標都是一樣的,物質憑藉與手段不同而已。

  本書的下編:「商周邦國群像」,是想為讀者揭示商周兩代的政權是如何崛起覆滅,以及它們與周邊的邦國又是如何往來。過往我們接觸中國史時,其實視角是比較狹隘的,集中在政權更迭的一角。相信很多人只記得商朝推翻了夏朝,周朝又推翻了商朝,好似當時的神州大地上除了夏、商、周三位主演外,其他地方沒有演員一樣。   近來的考古發現卻告訴我們,在紂王與姜子牙鬥法的舞台之外,也有或大或小的聚落存在,包括大家熟悉的三星堆,也有較為陌生的吳城文化、炭河里古城、鄂國等等。這些聚落或政體和商、周彼此交流,互相影響。這讓我們不禁要問,所謂中國的圖景,是否也該有他們的身影?   這張顛覆大家過往所知的歷史地圖是想提醒讀

者,所謂的「中國」或「中國文化」並非單一而線性的。它不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王朝更迭,文化也不是想當然爾的繼承,它是不同政體相互影響下的結果。   如同我們的筆名「野蠻小邦周」所反映的那樣,那個被後世視為禮樂文明起源的周朝,曾經也是被商王朝瞧不起的邊陲野蠻人,甚至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只敢自稱「小邦周」(小小的周國),而將商王朝稱為文明的「大邑商」(大大的商國)。   不過就如我們在歷史課學到的,小小的善良的周國注定要來消滅大大的壞壞的商國。曾經「野蠻」的小邦周,開國後繼承了商的文化與人才,吸收了商的政治制度、藝術審美;並結合本土風俗習慣、社會結構,慢慢走出了自己的路,形塑出周文化,甚至成為

後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   從「小邦周」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被視為野蠻的周人可以打造輝煌的文化,邊緣的周國也可能變成中心,因此,無論商周政體如何強大,文化如何具有影響力,我們都不應該因為聚焦中心,而忽視邊緣。畢竟,沒有邊緣,中心也就難以被突顯。有時候,邊緣反而才是決定歷史走向的那一方。   身在臺灣,我們相對於商周與中國來說,也是一個邊緣。我們如何站在臺灣的視角,觀看與中國的關係或是中國文化的影響?在臺灣社會主體性逐漸為人所重視的今天,或許有人主張切斷中國相關因素是突顯臺灣的好方法,但我們不認為這是一種理想方式,畢竟中國傳統文化仍是形塑臺灣社會價值觀很重要的一部分。相反地,或許唯有認識它

、理解它,甚至思考中國文化在這個社會所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意義,才有可能建立堅實的自我認識。   而野蠻小邦周想做的,就是書寫一本「給臺灣人的商周史」,期盼能用不同的眼光,重新看待這個我們或許習以為常的中國文化。   本書的完成要感謝非常多人,首先,謝謝遠足文化的李進文總編以及王育涵編輯,沒有你們的協助,本書不可能順利地完成並上市。其次,感謝「故事」網站,沒有「故事」網站就不會有野蠻小邦周,也不會有本書的文章,感謝你們多年來提供平台讓我們有機會被大家看見,希望有機會能再供稿給故事。其三,感謝中央大學中文系胡川安教授,沒有您的提議與提攜,野蠻小邦周大概沒有勇氣把這些文章集結成書,也不會有今天寫

序的機會。最後,感謝多年來支持野蠻小邦周的讀者,無論是在「故事」網站或是臉書粉絲頁平台觀看文章,沒有你們的按讚與回饋,野蠻小邦周是不可能走到今天。 野蠻小邦周 二○二○年三月記於首都邊緣的深坑總部 推薦序 中央研究院院士  杜正勝教授   歷史有什麼用?   以第一志願考入歷史系的我,在大二那年發出這樣的質疑,後來讀到法國大史家馬克‧布洛赫(Marc Bloch)也被他的兒子問到同一問題,他因此撰寫了《史家的技藝》(Apologie pour l'histoire ou Métier d'historien)作為回答。   二戰期間布洛赫投身抗德,不幸被捕,並在諾曼第登陸前幾天慘遭

蓋世太保殺害,此書因而沒能完成,我們不知道他的兒子是否充分了解歷史之用,也不知道現在的讀者是否滿意布洛赫的辯護或技藝。   我想,也許可以換個問法,歷史該怎麼讀才有用?不同讀法產生不同作用,有的用於當個成功的皇帝,有的藉以成為學者,有的獲得做人的智慧,有的則為增益人生的樂趣。總之,讀懂歷史,甚至讀通歷史,歷史對當事人就會有用了。   然而在問讀者怎麼讀之前,追根究柢還需要問歷史該怎麼寫作?畢竟我們所知道的歷史都是基於史家所撰寫的「歷史」,這才是根源。   繞了這麼個大圈,我不外想提醒本書的讀者在開卷之前先閉目冥思本書要講的「商周」這個時代,你自小到大從不同管道,閱讀的或聽聞的,獲知什麼樣

的「歷史」,或說你腦中會浮現什麼樣的「歷史圖像」,再來檢測自己讀過本書以後,你的「商周圖像」產生什麼變化?有沒有增添新內容?會不會扭轉舊意象?   殷商和西周,這個距離二十一世紀的你至少三三○○到二七○○年的時代,「干卿底事?」從安陽西經洛陽到西安、寶雞,這一片中國黃土地,距離太平洋西沿的臺灣何止數千百公里,又與你何干?一個具有獨立自主思考的讀者應該問自己,也問作者這些問題,而本書給你什麼信息,提供什麼解釋,你是不是尋覓到答案,滿不滿意?應該是評判本書的一項指標。   身為中國古史老兵,對商周時代當然有我的「歷史圖像」,這篇序文不是討論這類課題的地方,但我可以坦誠告訴讀者,本書作者提供很多

新資訊,以具體而有情節的人、事、物為主角試著講生動的故事,不像一般印象中的史書,只是乾巴巴的框架而已,至少讓這段歷史的認識更加豐潤充實。本書寫作多利用出土資料,化繁為簡,行文興趣,兼帶詼諧,多少可以把時間隧道遠端朦朧的人和遙遠黃土地發生的不相干的事與你連繫在一起,值得一讀。雖然沒有豔麗國色妲己、褒姒,作者重建的婦好,巾幗不讓眉鬚的形象,證明零星的考古資料也可以講有趣的故事。   據我所知,「野蠻小邦周」是一些專注於中國古史的年輕人,看來他們沒有明顯的師承,而是自闢門徑的學苑豪傑之士,可謂「雖無文王猶興」,即使因嘗試而有些錯誤,亦無傷大雅。我由衷祝福他們能持氣履恆,開闢一片新田園,也希望讀者不

吝給予鼓勵。   與神同行——甲骨文中的商代神明 地震震不停,強颱一直來,面對無情的天災,你想到的是什麼?是領導人德不配位?還是氣象與板塊呢?毫無疑問,一個受過基礎科學教育的現代人,不會把天災全歸諸於冥冥之中某種事物的。 但在上古時期,人類還無法了解自然變化的原因為何,因此把自然變化全歸因於神的操縱。在商朝時,人們也相信神明控制著大自然種種浩瀚神祕的力量。商人的神明有哪些?是一神還是多神?是否有尊卑上下之別?又有什麼令人敬畏的權能?有沒有流傳到現代民間信仰仍然存在的神明呢?用來尋求鬼神之力並預卜未來的甲骨文中,留下了大量商代神明的材料,以下就來介紹甲骨文中的那些商代神明。 上帝與他的歡樂夥

伴:帝與五介臣 ◎上帝 「你聽過上帝嗎?」 假如有位基督教的傳教士穿越到商代,肯定會心滿意足,因為商朝人幾乎都相信上帝的存在。不過此「上帝」非彼「上帝」,最後恐怕會雞同鴨講,不歡而散吧。 如同今日熟知的玉皇大帝,商朝人相信在天上有一個和人間相仿的朝廷,當中有位坐鎮中心的皇帝。當然,皇帝這稱謂是秦始皇發明的,在此之前,商人稱呼祂為「上帝」或是「帝」。 在古文字裡,有時將「上帝」這兩個字合寫成一個字。 有學者認為,商人所謂的上帝,既是至高神,也是宗祖神,商王因為是上帝的嫡系後代,才有統治天下的權力。到了中、晚期的甲骨文,商王會稱死去的父親為「帝」,這也表明了商王認為自己的血脈是上帝親傳、嫡系、正宗

、尊爵不凡、傲視各族、僅此一家,絕無分號。與周王稱為「天子」──天之長子,是相近的意思。 上帝既然被如此推崇,想必神力相當強大,其威能主要可分成「給你甜頭」跟「給你苦頭」兩種。 第一:給你甜頭 由於是農業社會的大神,人們最看重的當然是上帝降雨的能力。因為風調雨順才能五穀豐收、經濟起飛、讓大邑商超越大邑商。降雨得當,可以讓當時的人們豐衣足食,因此降雨可說是上帝與其他自然神的基本款功能。 「帝令雨。」 這是詢問上帝要不要賞賜雨水的占卜。但只問要不要下雨實在太含糊了,商代巫師的精準度若只有這點程度,對農時並沒有什麼助益。因此,商代占卜者不僅能算,還能算出什麼時候會下雨。

社群媒體使用者對品牌社群之滿意度、繼續意願及購物意願之研究-以Facebook為例

為了解決滿滿的大平台ptt的問題,作者薛君怡 這樣論述:

根據多種報告指出,2018年 Facebook 的月活躍用戶數達21.67億人,為全球第一大的社群,這顯示 Facebook 在現今社群的重要性。本研究認為建立自己的品牌社群能為品牌帶來很大的幫助,但品牌也需要知道有什麼會影響人們對粉絲頁的滿意度,並了解如何才能讓人們持續關注品牌的社群,並能吸引人們去進行購物。本研究以 Facebook 為例,在人們對粉絲頁的滿意度、人們繼續當粉絲之意願和在粉絲頁上購物之意願進行研究,發現:(1)內容、興趣、價值、管理和更新等五個因素是主要會影響人們對粉絲頁想法(即粉絲對粉絲頁的滿意度)的因素,其中,又以內容這個因素所具有的影響力較大;(2)管理、價值、產品

或創作、興趣、更新、需求及內容等七個因素是影響人們是否繼續當粉絲的重要因素,其中,更新、需求和內容只有本研究有提出而他人沒提出;以及(3)品牌、需求、產品的價值、粉絲的偏好選擇、產品已購買或使用、不在線上購物、價格、對粉絲頁的興趣、產品(購物)方便、產品的獨特、對產品的興趣等十一個因素是影響人們是否購物的重要因素,且除了品牌、需求和產品的價值以外,其他因素都只有本研究有提出而他人未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