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屈原人生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漁父屈原人生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趨勢教育基金會寫的 趨勢經典文學劇場.肆:屈原,遠遊中(2DVD) 和咪蒙的 聖人請卸妝:歷史課本不會教,關於聖賢名人們說不得的那些事兒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副刊- 屈原常在我心 - 青年日報也說明:端午節是我國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相傳戰國時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於農曆 ... 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傳頌千年的〈漁父〉,充分表明他當時的心境。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 和商周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漢學應用研究所 林葉連所指導 廖素芳的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在臺傳布之研究 (2016),提出漁父屈原人生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耶穌基督的教會。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陳貞吟所指導 鄭翔文的 馬致遠雜劇中歷史人物之形象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馬致遠、元雜劇、歷史人物、仙道、隱士的重點而找出了 漁父屈原人生觀的解答。

最後網站楚辭則補充:流域,作者為屈原、宋玉等士大夫,風格浪漫,. 長篇鋪陳,句法參差。 ... 全篇透過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對比出堅守理想與 ... 的人生觀:一是漁父與世推移、明哲保身.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漁父屈原人生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趨勢經典文學劇場.肆:屈原,遠遊中(2DVD)

為了解決漁父屈原人生觀的問題,作者趨勢教育基金會 這樣論述:

  汨羅江畔,三閭大夫縱身一躍──   基隆河邊,三位好友爭議屈原。      他是愛國詩人?巫師?   還是絕對的浪漫主義者?      蓬萊仙島上,司命和山鬼施法召喚,   遠遊中的屈原,在台灣找到自己的靈魂。      好聽推薦:   屈原不只是課堂上可以讓你塗鴉的角色素材,   也不只是粽子節出來湊湊熱鬧的人物,   你知道他寫的〈離騷〉到底想「搔」什麼嗎?   國文教師最佳輔助教材,帶你揭開屈原的內心小劇場!      《屈原,遠遊中》是「趨勢經典文學劇場」的第四部作品,融合文學講談、京崑戲曲、舞蹈、現場國樂演奏、書法、影像等多樣化的藝術呈現,不只是一齣兼具藝術美

感與教育意義的舞台表演,更可以作為國文教師的最佳輔助教材。      在古今交錯、虛實呼應的舞台上,國光劇團名角唐文華(飾屈原)、溫宇航(飾招魂者)、朱安麗(飾山鬼)、陳清河(飾卜者/漁父),以戲曲歌舞重現兩千三百年前屈原忠貞憂憤、鬱鬱情深的心志與經典的楚辭篇章;並由師大國文系教授陳義芝、政大宗教所榮譽教授李豐楙、趨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怡蓁三人穿針引線,從文學、民俗宗教、心理學等不同面向出發,為觀眾帶來認識屈原生平和其文學成就的新視角。最終更由詩人向陽、陳義芝分別獻詩,以薪火傳承的精神,向一代詩人之祖致上最高的敬意。      《屈原,遠遊中》由劇場全才李易修統籌編導,劇作家邢本寧以亦莊亦諧的

筆調編寫京崑劇本,作曲家朱雲嵩全新創作富含楚調聲情的音樂,舞蹈家蕭賀文編創數支宜古宜今、風格各異的精彩舞蹈。加上高規格大製作的舞台布景、影像、燈光與服裝,製作團隊更曾親赴楚文化故地湖南、湖北采風取材,用心呈現出一齣高質感的好戲。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在臺傳布之研究

為了解決漁父屈原人生觀的問題,作者廖素芳 這樣論述:

摘要要正其名必先考其實,因此「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以諸多對人類有重大貢獻之學者所主張之智慧源頭「耶穌基督」,為其教會名稱,顧名思義,表裡如一,實至名歸,足為信仰之典範。古今中外各國曾有的,包括文學、科學、藝術、哲學、宗教信仰等為範疇的文藝復興,以及其所醞釀而成的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足以證明純正的「耶穌基督」宗教,必須「復興永遠的福音」亦有所據。是《舊約》中耶穌基督源頭的教會。筆者親自田野訪查,印證這教會在臺傳布與發展之規章、運作,確實與其遍布全球188國及領地「同步一致」。亦展示教會對臺灣社會所做的諸多關心與貢獻,使臺灣教友蒙受其福。探討其教義與中華民族倡導的儒家經學「經世致用」的「智

慧結晶」,亦是相輔相成。如重視祖先與代代焊接為堅強之環結的家庭制度、如象徵「長子傳承」之「聖職」,皆為中國古代典章制度以及基督源頭教會之特徵。本論文探討其流傳至臺灣的過程,自1830年復興教會以來,以美國為根據地,首傳英國,初創期即遠赴中國傳教,從香港的「割讓」到「租借」到「回歸」,與耶穌基督的教會「西遷」歷史,形成東、西二條併行相輔相成的百年發展路線,臺灣居於舉足輕重之地位,其中頗多奧妙玄機,始有教會在臺之發展與進一步的使命和展望。關鍵詞: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耶穌基督的教會、《摩爾門經》、「LDS」、 摩爾門教。

聖人請卸妝:歷史課本不會教,關於聖賢名人們說不得的那些事兒

為了解決漁父屈原人生觀的問題,作者咪蒙 這樣論述:

顛覆常識,笑侃歷史。 聖人也是常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囧人糗事。   卸下黑白分明的油彩,   不再飾演懸在空中的文化符號或政治圖騰,   聖賢名人不過是時代下的怪咖。   以生花妙筆洩漏古人醜聞祕辛,   大潑卸妝油還古聖先賢原來樣貌。   於是,在本書被氣哭的三十二位古人:   紀曉嵐是性成癮者、清朝西門慶,一天不做五次愛會死。   文壇、黑道混得很開的李白,就是個會寫詩的韋小寶。   鄭板橋白天裝窮叫苦,晚上花錢養男寵。   堂堂一國之相管仲,其實是國家大妓院總設計師。   北宋詞人秦觀,他的詞就是一部嫖妓簡史。   玉女詞人李清照不負「三好女人」稱號──好賭、好酒、好色。   

……。 專文推薦   陳啟鵬 媒體專訪歷史名師│螺螄拜恩 暢銷書人氣作家 好評推薦   余遠炫 歷史專欄作家│周健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兼任副教授‧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副教授(皆按姓氏筆劃序)   「我們不可以講偉人的壞話,因為他們都完美無缺,吃飯睡覺都是表率,至死還保留著守宮砂。   我們也不可以質疑英雄的言行,因為他們打出的噴嚏是礦泉水,拉出的屎都是工整的圓柱體。   我們也不太挑死人的毛病,因為中國人熱愛死人,『死者為大』,……人一死,道德層面自動升級,普通的成了美好的,美好的成了崇高的,崇高的成了不朽的。」──摘自作者序 作者簡介 咪蒙   文學碩士、專欄作者、媒體

編輯,於韓寒雜誌《獨唱團》首期發表文章「好疼的金聖嘆」。以惡搞歷史、解構名人、顛覆常識為己任。想和莊子聊聊艷照門、聽墨子講講小孔成像、跟李白一起研究黑社會、拜李清照為師苦學賭術。   在《女報》長期負責撰寫「讀經典」欄目,被她氣哭的古人包括:大唐古惑仔-李白、宋代文壇小S-李清照、唐朝劈腿天王-元稹、娛樂圈潛規則發明人-李漁等。   她自稱是文學碩士中最膚淺的,媒體編輯中最惡趣味的,專欄作者中拖稿最嚴重的。作為一個字戀症患者,人生一大憾事就是好句子又被別人寫走了。 〈推薦序一〉 歷史不死,翻案不止 陳啟鵬(媒體專訪歷史名師) 〈推薦序二〉 罪大惡極之《聖人請卸妝》三大罪狀

 螺螄拜恩(暢銷書人氣作家) 自序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 好疼的金聖歎 他指出,中國文人最大的一項虛偽,就是認為君子可以好色,但不能淫。好色是高貴情感,淫是低俗作為,事實上,好色和淫只是機會與條件的問題,淫是天賦人權! ●戰國思想家 離墨子遠點 他們是一幫武功高手、一幫俠客。……他們信奉江湖義氣,口號是「兼相愛,交相利」,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人說,日本的武士道不過就是對墨家的cosplay。 ●戰國思想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 莊子,你還在外星挨餓嗎? 他家的米很少,可是他的才華很多,完全放不下,沒辦法,他寫《莊子》,不是為了成名成家,只是揮霍才華而已,跟富豪燒錢同理。

●清乾隆年間學者,《四庫全書》總纂官 金槍不倒紀曉嵐 紀曉嵐一邊教郭氏讀書認字,一邊和她睡覺,爺孫的年齡、師徒的情分、夫妻的體位,為亂倫系流氓小說提供了大量素材啊! ●清代畫家 影帝鄭板橋 事實上,中國是個應酬大國,「交口稱讚」自古就是文化風俗。你寫了詩交口稱讚;你畫了畫交口稱讚……。文人詩集文集之中心思想就是吹捧與互相吹捧,大家比的就是誰誇人時更不要臉。 ●清代詩人,〈祭妹文〉作者 詩意的雙性戀者:袁枚 能夠把做飯這件事研究得如此精深,除了形容他為變態,叫我們說什麼是好?據說,根據能量守恆定律,人的欲望總量相等,食欲和性欲此消彼長。袁枚本著捨己為人的精神,親自向大家驗證了這個定理的不靠

譜。 ●東漢末文學家,孔子二十代孫 孔融:四歲讓梨,卻因不孝被殺 孔融與黃巾軍的交鋒,如果拍成電影,就是他的丟臉集錦,只不過是細分成被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潰不成軍等幾種形態而已。經過這次教訓,他痛定思痛,職業生涯規劃必須重新制定。 ●北宋詞人 秦觀:他的詞就是一部嫖妓簡史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我們以為,這是卓絕的愛情,時間、命運、地域都可以被我們克服。……而秦觀不同,他怕的是耽誤下一次豔遇。 ●北宋科學家 科學家沈括決定去死 對他而言,友情、忠義、信用這些世人看重的,跟政治利益相比,都不值一提。沈括的問題不在於背信棄義,而在於他手段低級,每一次背叛和出賣都那麼高調和張

揚。 ●北宋文學家 柳永:北宋方文山奉旨泡妞 他被妓女們爭相倒追、集體包養,但是,他又比任何大導演都擁有神聖特權——只要他一時興起把某位小姐寫進他的詞,該小姐就立馬以火箭速度紅透兩岸三地,出場費瞬間飆升一百倍。 ●明末清初文學家,《肉蒲團》作者 娛樂圈潛規則發明人:李漁 李漁一生亂搞男女關係無數,他也坦承自己好色,還說「男女相交,全在一個『情』字」,手段高桿啊。這個手法當今導演們也很愛用,這招叫如何巧妙使用潛規則的潛規則:我們不是潛規則,是談戀愛哪! ●唐朝大詩人 青春期李白的性與暴力 私塾裡,老師出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其他小朋友都寫當朝廷命官、當鹽商、當地主,李白認真寫道:我要混

黑道,當俠客。老師批註:金庸小說看多了。 ●宋代女詞人 宋代文壇小S:李清照 有件事李清照特別不懂:為什麼你們賭博就不能像我這樣精通呢?其實賭博很簡單的,找到搶佔先機的辦法,專心投入就好了呀,「博者無他,爭先術耳,故專者能之」。這句話引得眾多網友發帖罵她欠扁。 ●晚唐女詩人、名妓 唐朝豪放派道姑:魚玄機 當朝狀元前小妾、知名美女作家,同時還是道姑,給人無限遐想:高官家屬,才貌雙全,知性又淫蕩,神祕又開放。如今掛牌營業,整個長安的男人都按捺不住了。 ●漢高祖劉邦皇后 兇殘呂后:我本善良 倘若以她為女主角拍成電視劇,就是韓劇《妻子的誘惑》的戰亂血腥版,廣大女性看了前九十集呂后被虐、大虐、虐到

非人,而小三戚夫人得寵、得君心、得意洋洋,恐怕也會擁戴最後十集呂后惡整這個死小三。 ●南宋抗金詞人 辛棄疾:文壇殺人興趣小組組長 人家可以用寫《美芹十論》、《九議》等牛逼軍事論文的才華,來給你寫情書;人家用在戰場上殘酷殺人的雙手,來給你搞浪漫。據說鐵漢柔情這招,就是女人的春藥。 ●清末民初詩人、作家 「糖僧」蘇曼殊:在青樓守身如玉 他和百助楓子曾同床共枕一夜,居然沒有發生男女關係,百助楓子也困惑啊,問蘇曼殊:「大師和我究竟如何?」蘇曼殊說:「我怕達到沸點也。」乖乖,廣大男性圖的不就是天天達到沸點嗎? ●春秋時代齊國宰相 管仲:從白宮穿越到春秋 據說,現在一些色情場所,如果老闆比較有文化底

蘊,就會供奉管仲,因為他被尊稱為「妓院的祖師爺」。其實,大批老中青色鬼,都很想為管仲深情吟唱一首高雅的經典歌曲:《何日君再來》。 ●魏晉玄學貴無派創始人 何晏:不唱搖滾的約翰‧藍儂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以貌取人的時代,皇帝本人就是外貌協會最高首長,但凡人物品評,首要一條,就是比容貌。……美麗的東西有了過失,要不分青紅皂白地原諒它;醜陋的東西有了過失,要不顧天地良心地鄙視它。 ●西魏八大柱國之一,史稱「美容儀,善騎射」 獨孤信:史上最帥的超級岳父 帥有兩種層次,第一層次是帥得「驚動了中央」,更高層次是帥得「製造了中央」。好巧,獨孤信就是後者。 ●西晉晉惠帝皇后 醜女無敵:賈南風 賈南風

醜,但有個富爸爸。她爹地賈充,晉朝開國首相,晉武帝司馬炎怕賈充出來競選總統,自己就沒戲唱了,明知賈南風不僅醜,還暴躁、善妒、殘酷冷血,集天下女人缺陷於一身,還是大義滅親地讓兒子娶了她。 ●三國時期「竹林七賢」之二 嵇康和阮籍:晉朝也有韓寒、郭敬明 阮籍與嵇康同為竹林七賢這個酒鬼+暴露狂+high藥團體的主打成員,要說不紅,那也是騙人。人家這組合風頭之勁,絕對蓋過最巔峰時期的F4。他們打個噴嚏或者去超市買包鹽,都能變成娛樂新聞頭條。 ●春秋時代魯桓公夫人 亂倫界一姐:齊文姜 眼看文姜自我沉淪,姜諸兒心痛死了,以安慰文姜受傷的身心為己任。文姜說「我沒人要了好想死」,諸兒說「我不要這世界只要你」

。男人比較喜歡拿誓言當前戲,比潤滑劑還好用。兄妹一睡如故啊! ●十六國時期西燕君主 慕容沖:當孌童成為最美的王 作為戰利品,慕容沖和姊姊清河公主被打包送到苻堅面前,這下苻堅傻眼了,這兩個是人類嗎?十四歲的蘿莉姊姊比《花花公子》封面女郎正點多了,而十二歲的正太弟弟,外貌嘛,四個字「龍陽之姿」,翻譯成現代文,就是長得很妖孽。 ●南北朝時期陳文帝的忠臣知己 史上第一男皇后:韓子高 不久陳茜重病,彌留之際,所有人都不見,除了韓子高。子高像當年一樣貼身服侍,二人病榻相守,直至陳茜去世,這場景,比《斷背山》的劇情狗血多了。 ●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公主 山陰公主:合法擁有三十個男妾 人家劉子業是皇帝,檔

期很滿,經常要去應付後宮饑渴的佳麗們,山陰公主就不爽了,於是,小宇宙爆發,說出了氣死萬千史學家的話:「妾與陛下,男女雖殊,俱托體先帝。陛下六宮萬數,而妾惟駙馬一人,事太不均。」 ●唐代文學家、詩人 唐朝劈腿天王:元稹 元稹縱橫劈腿界幾十年,所劈之人,佔盡絕頂女子之種種:政界名媛、偶像歌手以及國家大妓院當紅詩妓,女人們被他折騰得要嘛淪為笑柄,要嘛孤獨終老,而元稹呢,跟當時與他齊名的花花公子白居易玩換妻遊戲去了,忙著呢! ●東漢光武帝劉秀皇后 陰麗華:東漢版朱麗倩 麗字輩的女人通常是耐心過剩,陰麗華陪他喝酒、陪他罵娘、陪他憤世嫉俗,最後,還鼓勵他北上洛陽去開發新版圖。新婚三個月而已,陰麗華為成

全丈夫的政治宏圖,斬斷自己對婚姻的浪漫幻想,這一點,普通女人誰能做到? ●南北朝時期北齊第五位皇帝 重口味之王:暴君高緯 高緯憑什麼最極品?這個用遺傳學就能輕鬆解釋了。出身於禽獸世家,全盤遺傳了高氏家族的混血氣質、優良容貌、上等智力以及間歇性精神病,從一出生開始,就被默認進入高氏變態爭霸大賽的角逐。 ●西漢漢成帝寵妃,姊姊趙飛燕 邪惡版灰姑娘:趙合德 合德首次在宮內亮相,比飛燕引起了更大轟動,如果說,趙飛燕是凱特‧摩斯之類的骨感美人,趙合德則是瑪麗蓮‧夢露之類的性感尤物,據說她洗完澡連一滴水珠都不沾——皮膚太幼滑細嫩,水珠站不穩啊! ●西漢大辭賦家 軟飯達人:司馬相如 她(卓文君)採取了

非常女文青的方式,寫了首著名的〈白頭吟〉,給司馬相如下了最後通牒。其中兩句「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意思很明顯,司馬相如你給我聽著,老娘決不允許小三介入。 ●唐朝現實主義詩人 情聖杜甫 對於情場浪子來說,最討厭的,就是杜甫這種玩不起的,李白喜歡上一秒你儂我儂,下一秒相忘於江湖,所以忍不住調戲杜甫,放鬆點,玩玩而已,難道還真讓我負責,去荷蘭領證結婚? 後記 參考資料 推薦序一 歷史不死,翻案不止   這些年,拜電視劇《步步驚心》、《後宮甄嬛傳》的風行,讓歷史一躍成為全民運動,不僅劇組一窩蜂翻拍宮廷大戲,歷史專題的深入報導層出不窮,就連包羅萬象的談話性節目,也不

可免俗的要談談歷史。也因此,我有幸得以在節目上高談闊論,縱橫歷史上下幾千年。   其中,最令人覺得雋永的,莫過於歷史的翻案了。它之所以迷人的地方,在於顛覆我們既定的印象,讓我們以不同的價值觀,詮釋歷史的真實面目。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坐懷不亂的武聖關公,好色地跟曹操爭奪人妻;也可以看到被稱為禍國妖婦的慈禧,穩定大局弄了個「同治中興」;還可以看到《金瓶梅》中淫媚的潘金蓮,根本就是循規蹈矩的大家閨秀。近年來,兩岸不乏有歷史名家翻案,像是《品三國》的主持人易中天、《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等人,以豐富的學養、過人的見識,深入淺出的帶領讀者深入自己的見解中,都稱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此,看到

咪蒙這本《聖人請卸妝》,我滿心期待開卷,才看了開頭,便先倒抽一口氣,然後心裡浮現兩個字:嗆辣。說墨子開創了高科技黑幫,說李白是唐代會寫詩的韋小寶,把民間的津津樂道狠狠地全數落了一遍,你說,這嗆不嗆?說杜甫對李白一往情深,說鄭板橋在正人君子和猥瑣男之間切換,把不容置喙的形象全給他掀了一掀,你說,這辣不辣?於是在那緊扣當代語言的嘻笑怒罵中,不只是為聖人卸妝,還幾乎是剝了層皮,讓歷朝歷代加諸於聖人中美善的一面,全在一瞬間解構。   於是,在她筆下,我們可以看到奉旨填詞柳永哥哥,得了金曲獎最佳作詞獎,還外帶蟬聯「全國夜總會小姐夢中情人」票選第一名,絲絲入扣的彷彿方文山才是柳永的古代版;也可以看到宋代

才女清照姐兒,看似清新脫俗、溫柔婉約,但好賭拼酒的豪邁作風,比小S還小S。因為栩栩如生的現代感,讓我們覺得與這些古人沒有距離感,也正因為活脫脫就像是比鄰而居,讓我們得以熟悉他們的性格,看到他們親民的平實作風,一點都不覺得,被歷史上妝後的他們哪裡真實。   但與過往歷史名家不同的地方是,咪蒙並不「為情造文」。以往這些翻案文章,為了強調自己獨樹一幟的見識,往往使用過度的力道,是頗能言之成理,但犀利的筆鋒多少帶點自圓其說的味道;而咪蒙的文章,則是一開始就把人物豎立在極端的貶抑中,讓人先感受到顛覆的衝擊,而後再將立論的根據,以極富時代感的文字娓娓道來。於是,在嘻笑怒罵的文字裡,也會看到正經八百的辨正

分說;才要說咪蒙的文字轉了性,她又跳回自己不按牌理出牌的筆調。這就像是禪宗的喝佛罵祖,儘管把觀音羅漢全都罵了一遍,但其本質,只是為了破除既定成見的枷鎖,最後終究是會回到,該有的明心見性。   而這些歷史人物在咪蒙的筆下,是褪下了明星的光環,讓我們更趨近於真實,但還有個問題,就是不能傳之久遠。因為筆法太富現代感了,別說是過一個世代,就是過了兩三年,書裡頭提到的那些節目、明星、橋段,甚至流行語,恐怕就已經與時代脫節了?   這一點,倒是不用擔心。因為,咪蒙這樣的人永遠不會被歷史埋沒,他們總會在適當的時候出現,再用當代的語言,用化妝水將聖人厚厚的脂粉卸下,還我們一個真實的形象。因此,「歷史不死,

翻案不止」,無論經過多少年,都會有個當代咪蒙存在,繼續為我們,在嬉笑怒罵中詮釋史不絕書。 陳啟鵬(媒體專訪歷史名師) 推薦序二 罪大惡極之《聖人請卸妝》三大罪狀   如果中文系的學生,想趁教師節端午節聖誕節或清明節,送一份「特別」的禮物給恩師,咪蒙的《聖人請卸妝》是最好的禮物。從流連花叢間的清朝西門慶紀曉嵐、黑幫頭目兼科學怪人墨子、一代賭后之千杯不倒李清照,到舞文弄墨、舞槍弄劍,無一不會之唐朝韋小寶李白等等,本書總共有三十二個從神壇上被拉下來的受害者。   本人保證,本人拍著不大的胸脯保證,平日不問世事、仙風道骨,行走似一葦渡江,講課時手捻蓮花,連去買便當都像上山採藥的恩師,會目

眦俱裂、口吐鮮血地垂死病中驚坐起,怒問咪蒙何處來?   因此,身為中文系的一份子,為了沉睡在抽屜裡十數年的那張中等學校國文教師證書著想,為了維護中華文學千古道統及三十二位古人的清譽,我必須挺身而出,忍痛羅列《聖人請卸妝》和作者咪蒙之三大罪狀,以正視聽、以明教化。   罪狀一,譁眾取寵、葷腥不忌,以生花妙筆洩漏古人醜聞祕辛,其大罪之一。   袁枚是個有文化、有教養、有品味的優雅色魔被你抖出來了、柳永奉旨泡妞亦被掀開鍋蓋,連劈腿天王元稹你都不放過,你要全國的青青子衿用什麼態度、什麼眼光看待袁枚的〈祭妹文〉、柳永的〈雨霖鈴〉,和元稹的〈遣悲懷〉哪!?   以後大家唸到高中國文課本上的「袁枚,

字子才,號簡齋,清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自幼有異才」云云,莫不浮想聯翩:「嘖嘖,袁子才正太時期便因賣藝少女嫣然一笑而『神為之移焉』,年屆古稀仍跨越性別界限,男女通吃,達到孔夫子所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境界,果有異才,真奇才也!」   如此妙趣橫生、幽默詼諧的解讀史料,該罰!看了這本羶色腥的古人版《壹週刊》,以後誰還有興趣讀教條化、八股式的國文課本?   罪狀二,大膽犯上,肆無忌憚朝古人潑植村秀卸妝油,還古聖先賢原本模樣,其大罪之二。   在東方文化中,大凡歷史人物雙眼一翻、兩腿一伸,便位列仙尊。尤其是文學家,後人不顧其意願(反正死人發不了聲),一個個給他們安上「古聖先賢」之封號,

早晚三炷香、中元貢蹄膀。   可是《聖人請卸妝》偏不,咪蒙居心叵測端了一缸子植村秀卸妝油,嘩啦一聲往古人臉上潑去,抹去他們滿頭滿臉的金漆與香灰,讓讀者仔細瞧瞧,去掉頂頭的「聖」字,底下屬於人類的,有血有肉有溫度的那一面。   活在頁頁鉛字裡的金聖嘆,玩世不恭掏出耳朵裡「好」「疼」兩丸紙團;《夢溪筆談》裡的嚴謹科學家沈括,除了研究天文學外,也很擅長寫黑函;還有我的媽呀,竹林七賢的嵇康和阮籍原來是美男。   面對古聖先賢,不雙手貼齊褲縫,起立立正敬禮的歌功頌德;卻給他們一記還我漂漂拳,破除現代人對聖人的意淫和想像,令讀者嘴角含笑、眼眶噙淚的體會幻滅是成長的開始,你說該不該罰?   罪狀三,

罔顧禮義廉恥,羅織古人搞基之情事,賦予全天下腐女無限幻想,其大罪之三。   看完《聖人請卸妝》,我整個人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不正了,一想到辛棄疾和陳亮的鵝湖之會、一思及李白及孟浩然的風花雪月、再憶起杜甫與李白(李白怎麼又是你)的虐戀情深,以及不可不提之元稹與白居易「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柏拉圖式纏綿。   導致我現在讀到〈與李十二同尋范十隱居〉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便流鼻血,再讀腐女聖經〈與元微之書〉的「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更腦充血。   以此等活色生香之稗官野史刺激腐女鑽研中國文學的動機,難道……難道不該罰嗎(激動擦鼻血)!?   綜合以

上三大罪狀,《聖人請卸妝》不僅應列為人人傳閱之十大禁書,更該罰作者咪蒙把魔掌伸向其他暫且逃過一劫之古聖先賢,用重口味的文字和天馬行空的筆法,繼續染指、玷汙,揭露古人不為人知的那一面。讓古人死不瞑目是《聖人請卸妝》的任務,讓今人笑到哭出來更是咪蒙責無旁貸之使命! 螺螄拜恩(暢銷書人氣作家) ●北宋詞人秦觀:他的詞就是一部嫖妓簡史「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你為這超越時空的不朽愛情感動多年,那麼,我要不要告訴你,其實,這更可能是偶像詞人秦觀擺脫某位癡情女子的漂亮藉口?◆澄清和蘇小妹的緋聞一○八五年,冬。張槿用力地搓著手,凍僵的手指總算有了些知覺。今夜,蘇軾門下四大天王,秦觀、黃庭堅

、張耒、晁補之在搞制服派對,對媒體絕不開放。張槿作為最暢銷八卦小報《開封娛樂週刊》的首席狗仔,也只能守候在蘇軾的豪宅門外,期待能在散場時捕捉到暗藏的八卦素材。盯著宅內的燈火,手機震動,張槿收到報社主編的簡訊指示:重點監控秦觀。是的,新科進士秦觀、當紅作家秦觀、大眾情人秦觀、緋聞天王秦觀——請給出一個忽視他的理由先。當蘇軾誇他有屈原、宋玉之才,當王安石贊他的詞「清新婉麗,鮑(照)、謝(眺)似之」,當黃庭堅歌頌他「國士無雙」,當全國以妓女為主的女文青們集體票選他為「北宋第一夢中情人」,秦觀就成為當仁不讓的媒體寵兒,二十四小時被跟拍。更要緊的是,他與傳說中的蘇小妹的緋聞成為網路上最熱門的八卦,每一點

蛛絲馬跡都被無限放大,和盤托出,陳列在公眾面前。清晨,凍到快成雪人的張槿接到秦觀經紀人的電話,對方說,秦觀要召開記者會,澄清謠言。張槿亢奮之餘,也鬆了一口氣,無論如何,媒體會之後,總算可以睡個好覺了。這一次,全國活著的娛樂記者和文化記者都到場了。但見巨星秦觀在數位保鏢和助理的簇擁下,翩翩登場。他輕啟朱唇,難掩激憤:「我的正妻叫徐文美,不叫蘇小妹。與蘇小妹的傳聞純屬烏龍。據說五百多年後馮夢龍還在《三言二拍》中寫了篇〈蘇小妹三難新郎〉,說蘇小妹『比文招親』,我過關斬將,洞房之時,她還出題考我,搞得我們像野蠻老婆和饑渴老公似的,非常不靠譜。我將保留對馮夢龍的訴訟權利。對馮夢龍,我給他一句忠告,請不要

模仿宋祖德(注1)。」

馬致遠雜劇中歷史人物之形象研究

為了解決漁父屈原人生觀的問題,作者鄭翔文 這樣論述:

摘 要 馬致遠為元曲四大家之一,其雜劇大量使用神仙道化為題材,劇作中所充斥的隱逸思維與修道思想,均具體的反映出當時文人的心態與處境。蒙元統治之下,文人位階低落,才思不受重視,再加上科舉廢行數十載,致使許多自幼接受儒家思想薰染的知識份子無進身之道,只能沉鬱下僚,志向無法伸展,憤懣無處宣洩,遂藉著創作抒發自己的愁憤。在馬致遠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生命經歷中,尋求精神價值的寄託,深刻地傳達出親身體驗與領悟。 在現存七部雜劇中,馬致遠援引了大量的歷史人物,遠自堯舜時代,近及唐宋,遍及每個朝代。這樣的使用手法,除了豐富創作內容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馬致遠在情感上與古人產生了連結。無論

是時代背景相似,或是社會環境雷同,亦或是遭遇相同的經歷,他的心情都和古人產生了共鳴。藉由想像與連繫,瞭解自己的處境不是唯一,茫茫浮世中曾經也有人遭遇過共同的經歷。正所謂「藉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馬致遠將自己、劇本中的角色、以及歷史人物共三個面向做了結合,別出心裁的呈現出他的思想表徵。本文期以馬致遠的角度為研究重點,探析七部雜劇中所列舉的歷史人物,以帝王官宦人物、文人、隱士高人、仙道與女性人物等主題研究,找出馬致遠精神慰藉與心靈寄託的用意,藉以探討其內心的真實情感與象徵意義,呈現馬致遠的思想與價值觀念。關鍵詞:馬致遠、元雜劇、歷史人物、仙道、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