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實用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漢語詞典實用查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姜炫和,李炫妌,南信惠,張彩璘,洪妍定,金江姬寫的 韓語文法精準剖析 :第一線教育專家歸納!必學文法全概念系統解析,初級到高級語法一次學會! 和彭曦的 最新日語常用漢字辭彙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漢典也說明:漢典| 漢語字典, 漢語詞典,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音韻方言, 字源字形, 異體字.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際學村 和大展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 陳俊光所指導 張美玲的 多義詞「而」的篇章分析與教學建議 (2021),提出漢語詞典實用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連詞、對比、承接、遞進、整體連接、局部連接、語義連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羅肇錦、陳廖安所指導 李長興的 漢藏語同源問題 (2021),提出因為有 漢藏語、同源詞、借詞、歷史比較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漢語詞典實用查詢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文字典部首表則補充:《國語大辭典》採用中華民國教育部釋出官方資料“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收錄16萬7千餘字詞,提供字詞的部首、筆劃、部首外筆劃、注音、拼音、同義詞、反義詞、解釋等內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漢語詞典實用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韓語文法精準剖析 :第一線教育專家歸納!必學文法全概念系統解析,初級到高級語法一次學會!

為了解決漢語詞典實用查詢的問題,作者姜炫和,李炫妌,南信惠,張彩璘,洪妍定,金江姬 這樣論述:

韓語語法巨擘楊人從教授大力推薦! 韓國最大購書網站YES 24 TOP100連續上榜57週    延世大學國語國文學系教授帶領第一線韓語教育專業團隊 集結所有教導外國人韓語文法的寶貴經驗 將韓語學習必備語法統整、劃分為7大章節 並用學韓語的外國人最容易理解的方式 從語法釋義到補充資訊 整理成一本架構明瞭、淺顯易懂的語法典 適合各程度學習者使用     ★一線韓語教學教育專家專門為學習韓語的外國人編寫的語法典   本書作者全部都是在教外國人韓語的教學現場累積多年經驗的頂尖教師,並利用他們的教學經驗,寫成韓語學習者最容易懂的語法書。一般的語法書以語法元素說明、列舉相關例句就結束了。但本書對於該

語法元素是使用在什麼場合、有什麼意涵、可以和其他什麼詞類搭配使用、有什麼使用制約等細節都有詳細的解釋。書中由韓語文法教學最知名的延世大學姜炫和教授,帶領其他一線教育人員,結合自身專業與教學經驗,針對韓語教學資料出現的語法項目資料重複度加以統整分析,同時交叉分析先行研究、字典的語法項目目錄,選出韓語教學必備的語法項目,是一本全方位分析、統整,兼具學術性與實用性的語法典。     ★涵蓋各級數語法,可單獨學習,也可搭配其他語法書籍!   書中語法以形態區分,依序為助詞、連結語尾、終結語尾、依存語結構:連結表達、依存語結構:終結表達、先語末語尾、冠形詞形語尾。本書邏輯架構非常明確,經過系統化整理,全

書可分為標題項目訊息、用法訊息與其他訊息三大項。標題項目訊息介紹該語法的代表形態,並於形態資訊部分介紹該語法之異形態、縮寫、原形、簡化等資訊,需要時還會提供詞性與時制。用法訊息部分則細分為意義訊息、語法訊息、搭配訊息、談話訊息、相關表達等。其他訊息則收錄該語法之其他用法、參考訊息與擴張學習相關內容。     ★圖表呈現語法訊息,學習語法的同時又可兼顧口語   語法形態部分以圖表呈現,學習者翻閱便一目了然。有終聲子音時的形態為何,沒有終聲子音時的形態為何;終結語尾的過去時制、現在時制與未來時制分別以何種形態應用、當動詞或形容詞接終結語尾時又分別該使用何種形態等,書中整理得非常清楚。當學習者接觸到

一條新語法,應用時常常卡關的原因就出在不知該如何把語法套到句子裡。使用時有什麼條件、前後子句有什麼要求、套入之後該以什麼形態連接等,稍微有點不清楚就容易寫出語感不自然的句子。但是別擔心,《韓語語法精準剖析》都幫大家整理好囉!不只有清楚的語法形態和使用資訊,還會告訴你用在口語時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後你也可以自信滿滿大聲告訴用錯語法的人,「這不能對上位者使用」、「這主要用於口語」、「這必須搭配尊待詞一起使用」。     ★既可當文獻資料翻閱查詢,也可應用到日常生活裡   一般的韓語語法書,如果走實用路線,通常涵蓋的語法量不會太多;走專業路線的語法書在語法收錄上較為齊全,缺點就是解說跟應用上過於生硬,

不好吸收;還有一種是針對TOPIK檢定編寫的語法書,這類語法書雖然實用性佳,幾乎都經過系統化整理,但畢竟是針對考試所寫的書,可能在語法解說上不會到太詳盡,語法數量也比較少。《韓語語法精準剖析》計算了韓語教材、韓語能力測驗等韓語教學資料出現的語法項目資料重複度,並觀察一般韓語語料庫、韓語教學語料庫的頻率。同時交叉分析先行研究、字典的語法項目目錄等,選出韓語教學必備的語法項目。這是一本結合實用與專業的語法字典,不僅有詳盡的語法解釋,還告訴你相關形態訊息、使用方法、用於口語時的談話訊息等。   本書特色     ◆YES 24韓語教育類書籍TOP100連續上榜57週   ◆第一線韓語教學現場的教育專

家們所整理歸納!   ◆收錄韓語教學必備632條語法,以圖表呈現語法形態訊息,可一眼望盡   ◆對非標準語的發音持尊重容納態度,是一本充滿學術氣息又與生活韓語息息相關的語法詞典   ◆將助詞、連結語尾等分為7大章節,按辭典順序敘述語法元素、意義並提示各語法元素使用場合、使用注意事項、近似意義元素區分、發音等   ◆區分近似意義的助詞、連結語尾、終結語尾語意,尤其是譯為中文而難以區分其細微差異的表現   ◆索引如正文分為7大領域,供學習者快速查找   ◆適合各程度學習者使用

多義詞「而」的篇章分析與教學建議

為了解決漢語詞典實用查詢的問題,作者張美玲 這樣論述:

漢語「而」為一跨「並列」、「轉折」、「因果」語義關係類別的連詞,可見功能之複雜,而前人的研究偏重古漢語「而」的語義與語法功能。關於現代漢語「而」的研究多集中在學習者的偏誤,與篇章相關研究著實不多。為釐清多義詞「而」在現代漢語中的功能,本研究以Halliday(1985)的三大語言純理功能(metafunction)的概念(ideational)、篇章(textual)、人際(interpersonal)為分析架構,以真實語料為基礎,探討不同語義關係「而」在語義與篇章上的差異,並將研究結果應用於實際教學中。本研究之語料共2,115筆「而」的書面語料,996筆取自《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Chi

nese Word Sketch Engine)、1,119筆取自《聯合知識庫》(UDN Data),兩語料庫的字數各約25萬字,以前人的研究為基礎,梳理語料,深入探討「而」不同語義關係的差異與篇章功能的異同。首先,先從歷時的角度來看,「而」原來以連接「並列」、有時間先後的語言成分,因此有「承接」功能,經過語境的推進而有「因果」、「轉折」等不同功能。「因果」為事理上的承接關係,轉折細化出對比功能,承接也延伸出遞進功能,形成複雜的語義關係。再從語料的分布來看,以「而2」(對比)最多,佔29.6%,其次為「而3」(遞進)佔27.5%、「而5」(因果)佔20.6%、「而4」(承接)佔13.2%,而以

「而1」(轉折)佔9.1%最低。整體看來,「而」仍以逆接義(「而1」+「而2」)與順承義(「而3」+「而4」)為主,其次為因果義(「而5」)。在篇章層面上,「而」連接短句或分句的「局部連接」為89.7%,遠高於「整體連接」的10.3%,後者連接語段或語篇,其中以「而3」的30.7%、「而4」的27.5%與「而2」的24.8%較高。其次,「而1」為15.6%,「而5」僅1.4%。而範距大小與信息焦點的分布有關,整體連接的「對比焦點」比例明顯較高,連接語段時常帶出「新話題」並加以說明,因而與前面語段形成對比。最後,研究者將探討現行華語教材中「而」內容的優缺點,並將本研究的結果應用於教學上。

最新日語常用漢字辭彙

為了解決漢語詞典實用查詢的問題,作者彭曦 這樣論述:

  《最新日語常用漢字辭彙》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對於學生來說,這本書不管是平時查閱,還是備考,都能夠為他們提供方便快捷的使用途徑。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不知道讀音的單詞或詞語,可透過本書的首字母注音讀法排序的方法快速查找到;如果在備考日語能力考試等日語測試時,可以選擇背誦詞條的方式應對考試中的單詞分項,結合日語音讀和訓讀的特點巧記單詞,可以說是一本能夠成為日語專業類的雙效益圖書。   本書中收錄的漢字一共2136個,按照首字母的發音排序,為讀者提供最全面的日語常用漢字查詢和學習手冊。  

漢藏語同源問題

為了解決漢語詞典實用查詢的問題,作者李長興 這樣論述:

歷史比較語言學是研究語言之間是否具有發生學關係及其演變過程的一種歷史語言學,旨在建立語言間的親屬關係及系屬劃分,並重建原始母語,探索出語言自母語分化後的演變規律與方向。其所利用的研究方法是歷史比較法,是透過比較語言或方言間的差異,透過語音對應規律確定同源詞,重建原始語言音系,並找出從原始語言演變至後世親屬語言的演化規律。第一章敘述漢藏同源歷史比較所需的材料跟方法以及介紹漢藏比較近50年來的研究成果跟所遇到的困境。第二章則首先介紹漢藏語言系屬劃分的不同觀點以及介紹多家學者對於原始漢藏語性質的看法,其次嘗試以漢語書面文獻材料所考證的音類成果以及周秦兩漢時期的借詞對音規律去觀察、構擬上古漢語音系,

探討上古漢語音系的聲母系統及韻母系統面貌,進而上溯至原始漢語音系。透過歷史比較法建構原始藏緬語音系。第三章則從原始漢藏語的歷史比較背景入手,本文主要運用借詞在貸入諸親屬語言內部無法形成整齊的語音對應規律原則來判別漢藏語間的同源詞跟借詞區別,透過實際舉例操作進行漢藏語同源詞跟借詞的鑑別,凡符合這條鑑別原則的皆為借詞。在從多個面向探討漢藏語言的語言現象後,提出6條關於鑑別漢藏語同源詞跟借詞的原則。第四章則透過漢藏比較尋覓漢藏同源詞,1074個比較詞項的歷史比較尋覓到22個漢藏同源詞。第五章則從藏緬語言的形態進行歷史比較,得出藏緬語言可溯源至原始藏緬語時期的僅使動態、肢體與動物名詞前綴、反義詞前綴三

個形態,再與上古漢語的形態進行比較。本文針對漢藏語同源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希望能夠解決長期圍繞漢藏語言是否同源的爭議,內容包括漢語古音的重建、古代漢語是否具有形態、同源詞表的選擇、語言分化時的共同創新、漢藏間是否具有嚴整的語音對應規律、類型是否轉換、多音節與單音節等問題重新探索,從具體的語言探索語言的發展,從歷史的比較重建語言的音系。本文在進行漢藏比較前,先利用漢語書面文獻材料(以諧聲及詩韻為主,佐以通假、又音、詩韻、聯綿詞等綜合運用)重建漢語的原始形式,排除後起詞項,繼以藏緬語言書面文獻及活語言材料進行跨級比較,重建藏緬語言的原始形式,最後進行比較詞項的漢藏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