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要聽 黑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為什麼 要聽 黑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宏裕寫的 會說故事的巧實力!:感性與溫度,致勝說服的36個影響力 和史帝芬.維特的 誰把音樂變免費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添翼月刊No.40 盧廣仲「一百種生活」黑膠導聽會直擊| Bla雜談也說明:為什麼 要選擇黑膠?雖然實體唱片早已衰退許久,但黑膠卻有復興趨勢,甚至在英國的銷售數字還大於數位下載,顯現收藏之重要性;也因為經典的專輯擁有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 錢善華所指導 戴文嫺的 落入凡俗的聖詠:臺灣原住民天主教儀式音樂的本地化研究 (2019),提出為什麼 要聽 黑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本地化、天主教禮儀音樂、宗教音樂、彌撒曲、儀式音樂、本位化、文化融合、混雜性、聖詠、聖樂、原住民天主教會、當代原住民音樂。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洪淑苓所指導 劉建志的 認同與權力——當代臺灣創作型歌手流行歌曲研究(1980迄今) (2017),提出因為有 臺灣、流行歌曲、認同、權力、文體、創作型歌手的重點而找出了 為什麼 要聽 黑膠的解答。

最後網站[閒聊] 資料心得:【黑膠】好嗎? 黑膠VS CD | PTT 熱門文章Hito則補充:1 F →yamatai: 呵呵,那你根本不懂黑膠為什麼好聽阿。 ... 像是有人拿到黑膠,就想到17歲初戀時和女友一起聽黑膠的感覺。 ... 黑膠要怎樣處理?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為什麼 要聽 黑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會說故事的巧實力!:感性與溫度,致勝說服的36個影響力

為了解決為什麼 要聽 黑膠的問題,作者張宏裕 這樣論述:

  「新一千零一夜」說故事人─張宏裕獨創,說故事的深度學習法!                        故事,說出超越 AI的巧實力!   ----夢想、行動、改變的36個影響力   AI 人工智慧時代來臨,人們將何去何從?   故事,說出AI也無法模仿的巧實力:    本書教你說故事的深度學習法:破冰、想像力、幽默感、同理心、正面思考   1.聽故事:聽出啟發點   2.說故事:找出故事源   3.寫故事:理出好結構    4.「先說故事,再講道理」理性感性,兼容並蓄 真情推薦   未來式有限公司主席│汪麗琴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   王品集團與益

品書屋創辦人│戴勝益   誠摯推薦   宏裕述說的故事情境,讓我們看到故事可以把一些難以描寫的價值,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例如:初心之心、逆轉勝、不服輸、明天會更好。祝福宏裕的好故事能嘉惠讀者   未來式有限公司主席│汪麗琴   我喜歡宏裕透過『先說故事、再講道理』的影響力,凸顯這個時代更為需要的感性情懷。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   在廣告上看到這句話「人生比數字,不如比故事」。因為數字是冰冷的,故事則是熱情的。數字累積到一個程度,邊際效益開始遞減,而故事則越說越有趣,越說越精彩。本書正是學習說故事的巧實力!值得推薦!   王品集團與益品書屋創辦人│戴勝益   (推薦依姓氏

筆畫排序)

為什麼 要聽 黑膠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影片邊輸出邊打資訊欄的我:))
這支影片我錄了好久也剪了好久
應該至少錄了兩個禮拜多
想到的時候才把相機拿起來錄 所以片段並沒有很連貫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沒有心力剪完這支影片 因為實在太難剪!!!
原本輸入進來fcp的時候 總共時長將近七小時 我看到頭有夠痛
每次想說要認真剪的時候 看到落落長的時長 我就開始擺爛 毫無動力剪:)
一直到今天我才終於下定決心把它剪完...
初剪真的是最煩人的 要刪掉很多不必要的片段
但找音樂是最難的!
因為我的日常影片都偏長 所以如果沒有吸引人的音樂 到底誰看得下去啦:))
然後這次片頭也嘗試了新的方法!我自己蠻喜歡的
其實這樣想想 真的覺得很不可思議 完全不知道自己一開始是怎麼自學fcp的
從一開始剪片剪得很爛、對著鏡頭講話就尷尬癌
到現在剪片剪得很得心應手 所以才有時間去學怎麼製作不同的片頭
但我跟真正的剪輯師還是天差地遠啦:)
總之謝謝一直以來看我影片的你們!希望我以後的剪輯跟拍攝手法還能一直進步下去!
下支影片見~

👚J.ING Official
現在是他們的週年慶時間!到9/30截止~
全館現在除了30% off之外
還可以疊加我的折扣碼!!輸入JINGitsamanda15就可以了
這真的打折打得太誇張吧!!不止骨折了xd
所以如果你們有想買很久的衣服或褲子等 真的可以趕快趁這個時間下手!

下面這些是我影片中有穿到的:
light slouchy ankle jeans
https://bit.ly/3mQAeQZ
skye white ribbed top
https://bit.ly/3BAjMIu
amyra blue bell bottom jeans(斷貨)
https://bit.ly/3DBeqyB
dania steel blue over-size coat(斷貨)
https://bit.ly/3jxu6ei
斷貨的牛仔褲跟牛仔外套 這邊是類似款:
Mulan dodger blue bell bottom jeans:
https://bit.ly/3CN8PnK
Elsy Steel Blue Distressed Denim Coat:
https://bit.ly/2WdoTQ3

✨Fedoma✨
Jessica Alizzi Gold Buckle Earrings(圈圈耳環)
https://lddy.no/10vic
Beigy Necklace(微笑/月亮項鍊)
https://lddy.no/10vig
Sue Earrings(裡面有一顆珍珠的耳環)
https://lddy.no/10vie
Atania Necklace(復古感項鍊!)
https://lddy.no/10vif

👝Beara Beara影片裡揹到的包包:
https://bit.ly/3EUIjuw
現在可以使用我的9折折扣碼「amanda」
期限至9/30!全品項都適用~
我真的很推他們家的包包 質感沒話說、也很好做日常搭配!

💫這邊放些我覺得你們會問的商品連結💫

黑膠唱片機 https://bit.ly/3hoxBlY
我是在best buy網站買的 但我看到amazon也有賣~

白色連身睡衣:
內外的~https://bit.ly/2XXGqvU
他們家我都穿最小號 輸入Amanda有八折

單車褲Aritzia:https://bit.ly/2XgA4YE

貓咪飲水機:https://bit.ly/3lY8NTg

佈置牆的照片是在這裡訂的:https://www.mixtiles.com/

透明鞋櫃Wayfair:https://bit.ly/3CLkYt7


如果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可以在下面留言告訴我
基本上所有東西我應該都有分享過!(吧)

在這邊要罵一下musicbed音樂網站 我每個月得花99美金買他們的音樂
(他們是根據訂閱人數多寡來決定創作者每個月要付多少錢)
結果他們常常更新一大堆爛歌!!!!
尤其是這次!更新的新歌到底都是什麼鬼音樂我真的聽不下去
給我把錢吐出來^^
然後artist也是爛到五春 我是買一年的 也是夭壽貴 但一年大概只有十首歌能聽:)
但我還是不爭氣的買了第二年 因為我太缺音樂:)
epidemic我很少用 但我還是一直有在付費(我剛經營頻道的時候很常用它)
thematic基本上是免費的 但我還是有買 這樣有多一點歌可以用
但thematic要看狀況 有時候剛好很多音樂能用(像今天)
有時候歌更新很慢 所以沒有音樂能用 都剩一些難聽的xd
抱怨完畢:)

🎵
Music by Mark Generous - Valedictorian - https://thmatc.co/?l=DBF7067E
Lamp (Prod. by Lukrembo)
Old love - Joe Hertler
Music by Juju B. Goode - Day 8. Bloom - https://thmatc.co/?l=4E47E772
Music by C4C - Get Better - https://thmatc.co/?l=08D6569F
Music by Vincent Liou - Boomer Humor - https://thmatc.co/?l=7FDB38AC
Music by WABI SABI - city breeze - https://thmatc.co/?l=AC747A26
Here we go again- Johnny Stimson
Music by WABI SABI - kaleidoscope - https://thmatc.co/?l=D9C03A96
Music by WABI SABI - falling for you - https://thmatc.co/?l=33A20254
Bossa for Baden - Vendla
Dolci Ricordi - Jacob Lavallee
I love you so - The Walters
Castle (Prod. by Lukrembo)

*FTC: Part of this video is sponsored by J.ING, and some of the links above are affiliated.
這支影片的其中一部分由J.ING贊助🤍
上面提供的有些連結 我會得到返利 所以如果介意的話可以新開一個頁面自己搜尋🥰

🔎Follow me on Instagram: itsamandalo
https://www.instagram.com/itsamandalo/
📩Contact me: [email protected]

落入凡俗的聖詠:臺灣原住民天主教儀式音樂的本地化研究

為了解決為什麼 要聽 黑膠的問題,作者戴文嫺 這樣論述:

天主教傳教士從大陸後,在1952年達到高峰。同時大批神父進入了原住民社會,加速了原住民社會的變遷,同時因為尊重傳統文化而推動之宗教儀式本地化策略,也使彌撒儀式出現一番新的局面。本研究的動機,源自於1960年代天主教會「本地化」(inculturation)革新運動後,原本統一性的儀式音樂在面對全球多元文化面貌時因應之道。研究假設音樂是文化交融過程的催化劑,天主教透過儀式音樂,成功的將原始宗教轉化為對基督宗教的認同。在儀式層面,透過音樂使彌撒儀式音樂具有「融攝」風格。這些具外來或本土元素的音樂,所呈現出的融合樣貌與綜攝火花,代表了他們與當代原住民文化變遷脈動緊緊相連,且隨著時間而不斷處於變動狀

態。研究以民族音樂學之田野採譜為基礎,並在分析時整合其他學科之相關議題,包括民族誌研究、田野調查、禮儀神學、儀式音聲研究和風格研究等跨域研究。在創作手法上,本研究整理出「本地」、「仿古創新」、「借用」等三個模式,而每一種手法都帶有融合混織風格,使得天主教在推動本地化儀式音樂創作的過程中,因允許各種取材自傳統文化元素的創新與應用,也重建了處於社會環境變遷中,族人所迷失的自我身份認同,並填補了原住民傳統信仰中漸失的神聖性。研究顯示,今日臺灣原住民天主教會的彌撒儀式,應被視為一個外來文化與本地文化交融的平臺,包含著兩種以上的文化平等的產生碰撞與交融。而彌撒儀式也從適應、接納、改變的歷程,最後整合進入

本地的文化中。唯有在過程中帶著欣賞、尊重和彼此接納的態度,才能帶動今日原住民彌撒儀式中多元的風格,並增強儀式音樂對信仰經驗的意義。本研究呈現了神聖與凡俗文化相遇互動時的多種可能性,也為有志於基督宗教儀式音樂的研究者,帶來一條具備儀式音樂、信仰語境、社會文化的理解面向與探尋路徑。

誰把音樂變免費

為了解決為什麼 要聽 黑膠的問題,作者史帝芬.維特 這樣論述:

  2016年安東尼盧卡斯圖書獎決選   2016年洛杉磯時報書獎決選   2015年金融時報與麥肯錫商業年度圖書獎決選   《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時代》、《富比士》年度最佳圖書   當一整個世代都犯下同樣的罪行,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   網路與科技的興起,如何摧毀一個產業?   唱片業的委靡,或可做為出版業與其他產業的借鏡。   你可能沒有想過,你自己也是共犯。   打開你的手機或電腦,有幾首歌是盜版音樂?   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音樂的上傳者是誰?   到底是誰,讓這些音樂變得容易取得,而且免費!   這些音樂檔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我沒有答案,我在調查時,發現別人也沒

有答案……   過去,我們聽音樂需要購買卡帶、CD,當時的音樂是要付費的,但曾幾何時,音樂居然都變成免費的?作者史帝芬.維特不惜放棄避險基金的優渥工作,花費大把心力與金錢,針對這個問題抽絲剝繭,探究數位音樂盜版的真正源頭。   維特從德國開始,造訪以AAC音訊編碼技術征服世界的研究團隊;接著來到紐約,找到捧紅美國「國民小天后」泰勒絲等流行歌手的音樂界大老;再一路追查到北卡羅萊納州的西部小鎮,最後竟然得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   本書從改變音樂產業的三個人開始說起:MP3主要發明者、華納音樂集團執行長,以及沒沒無聞的CD製造廠員工。透過這三條主線,交織出網路時代下,音樂產業從巔峰迅速崩落的

過程。   維特花費五年時間、飛越美歐亞三大洲,寫就這本紀實小說。這不僅僅是一個與音樂產業相關的故事,更是一個從未被提及,充滿貪婪、狡詐、鬥智與欺騙的故事。這是音樂與網際網路結合後,一段必讀的歷史。 名人推薦   金曲詞人方文山、跨界才子劉軒 好評推薦 作者簡介 史帝芬.維特Stephen Witt   1979年出生於美國新罕布夏州,成長於中西部,畢業於芝加哥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曾為芝加哥與紐約的避險基金公司工作,也曾到東非從事經濟發展。現居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作品散見於《紐約客》(The New Yorker)。 譯者簡介 柯安琪   中國文化大學英文系畢業,從

事新聞編譯工作多年,曾任路透中文新聞網主編。譯有《梅鐸的中國大冒險》、《芭比傳奇》、《他們異類,他們成功!》等書。   序章  意外的盜版源頭 第1章  音訊格式大戰 第2章  走私音樂 第3章  輸贏沒有永遠 第4章  為奇蹟平反 第5章  破解軟體圈 第6章  當局者迷 第7章  戰爭宣告終結 第8章  神祕的黑暗網路 第9章  產業官司開打 第10章  東山再起 第11章  盜版者 第12章  變革前夕 第13章  新技術誕生 第14章  重返圈子 第15章  真正的致命傷 第16章  嚄嚄小豬 第17章  急流勇退 第18章  王者的逆襲 第19章  海盜黨 第20

章  審判結果 後記 資料來源 誌謝 序章 意外的盜版源頭   我是盜版世代的一份子,一九九七年上大學時,從沒聽說過MP3檔案。第一學期結束時,我的2GB硬碟已經塞進數百首非法複製的歌曲;畢業時,我六個20GB硬碟都裝得滿滿的。二○○五年當我搬去紐約時,已經蒐集了1,500GB的音樂,相當於一萬五千張專輯唱片。 光是列出收藏的音樂,就得花一個小時;如果按演唱者姓名的字母排列,從ABBA到ZZ Top,得花一年半才聽得完。   我盜版的數量深具產業規模,但我從沒對任何人說起。要守住這個祕密很容易,你不會在唱片行看到我,而我也從不在派對上擔任播放音樂的DJ。我的檔案都是從聊天室或透過Na

pster與BitTorrent網站取得,自從千禧年以來,我就不曾花錢買過任何一張專輯唱片。以往,黑膠唱片收藏家的地下室滿是灰塵密布的唱片封套,但我所有的數位收藏品可以全放進一只鞋盒。   但這些音樂我大多都沒聽過。其實我很討厭ABBA,而且我雖然擁有四張ZZ Top的專輯,卻說不出任何一張專輯的名稱。我心想,究竟是什麼理由促使我下載這些音樂?好奇心占了一部分,但經過多年以後,我才了解我真正想要的,是成為稀有菁英團體的一員。這並不是一股有意識的衝動,要是你當時提示我這一點,我肯定會否認,但那正是地下盜版集團的邪惡魅力,幾乎每個人都忽略了這一點。這不僅僅是一條取得音樂的途徑,還是一種次文化。

  我當時就站在數位下載潮流的最前線,但如果年紀再大個一、兩歲,我恐怕不會如此投入。比我年長的朋友對這種盜版行為抱持懷疑態度,有時是公然敵視,甚至連熱愛音樂的人也不例外。事實上,這些人尤其痛恨盜版行為。蒐集唱片也是一種次文化,而且對那個逐漸消失的族群來說,為了挖掘唱片去車庫拍賣會尋寶、篩選擺在箱子裡的特價品、加入樂團的郵寄名單,以及週二逛唱片行等等,儼然是令人興奮的挑戰。但是對我和那些比較年輕的人來說,蒐集音樂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因為那根本就唾手可得。唯一困難的,是決定要聽哪幾首。   幾年前的某一天,當我正在瀏覽我那龐大的專輯清單時,突然想到一個根本問題:「這些音樂檔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我當時沒有答案,而我在調查時發現別人也沒有答案。當然,有關MP3現象、蘋果、Napster以及海盜灣(Pirate Bay)的報導不勝枚舉,但鮮少談到創建者,而對於實際盜取音樂檔案者的報導,則幾乎聞所未聞。   我被這個問題深深吸引,在做了更多調查後,我開始發現最奇妙的事情。我找到最早的MP3盜版集團宣言,這份文件古老到我得用一台微軟磁碟作業系統(MS-DOS)模擬器才能讀取。我找到被破解的原始MP3編碼器分享試用軟體,這東西連發明者都以為已經搞丟了。我還找到一個祕密資料庫,裡面有最早可追溯到一九八二年,三十多年來每一個主要盜版小組所洩漏的軟體、音樂、電影檔案。 我發現網域設在密克羅尼西亞

與剛果,登記在巴拿馬空殼公司名下的祕密網站,但真正的業主是誰,卻無人知曉。我從埋在數千頁的法庭文件中挖掘出監聽內容的逐字稿、聯邦調查局的跟監記錄,以及與聯邦調查局合作者的證詞,而這些資料巨細靡遺披露了狡猾的全球性共謀犯罪。   我一直以為音樂盜版行為是一種群眾外包的現象,也就是說,我相信我所下載的MP3檔案,是來自於散布在全球各地的上傳者,而這些分散的音樂檔案翻錄者並沒有嚴謹的組織。但我的想法錯了,雖然有些檔案確實是網民隨意上傳而無法溯源,但大多數盜版MP3檔案是來自於少數幾個有組織的發行團體。利用資料鑑識分析,通常可以追溯到那些MP3檔案的主要源頭。 我將傳統調查報導與科技方法並用,發現可

以進一步縮小盜版源頭的範圍。有時候我不但能追蹤到盜版檔案的大致出處,實際上還可以追蹤到特定的時間與人。   當然,這才是真正的祕密:網際網路是人組成的。盜版行為是一種社會現象,一旦你知道從哪裡開始找,就可以在群眾中辨識出個人。工程師、企業主管、員工、調查員、罪犯,甚至工作到爆肝的人,他們都扮演著某種角色。   我從德國開始,在那裡,有一群沒人理會的發明者,不經意的想從一個面臨解散的商業風險事業賺幾千美元,結果卻意外重創一個全球產業,他們也因此賺翻。在訪談中,這些人佯裝不知情,試圖與他們掀起的混亂撇清關係。有時候,他們甚至很不誠實,但你不能否認他們的成就。這些人把自己關在一間試聽實驗室裡數年

後,以一項將會征服世界的技術嶄露頭角。   我接著去紐約,找到一名七十歲出頭、曾兩度獨霸全球饒舌音樂市場、有權有勢的音樂界大老。這還不是他唯一的成就,我進一步調查後發現,這個人就是流行音樂的代名詞。從史蒂薇.妮克絲(Stevie Nicks)到泰勒絲(Taylor Swift),過去四十年來的音樂盛事,他幾乎無役不與。面對史無前例的盜版狂襲,他的生意受創,但他還是英勇反擊以保護他心愛的音樂產業與藝人。在我看來,他的表現無疑比所有競爭者都要傑出,但為了幫公司獲利,他成了近年來被醜化得最嚴重的企業主管。   我把注意力從曼哈頓市中心的高樓,轉向倫敦警察廳總部與聯邦調查局總部。那些鍥而不捨的調查

小隊,奉命追蹤這些被祕密複製與發布的數位音樂檔案源頭,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通常得花上好幾年時間。我循線至英格蘭北部的一間公寓,找到一個高傳真音響迷,他曾管理一個連波赫士都會讚嘆的數位檔案庫。我從那裡來到矽谷,見到另一個企業家,他也曾設計了一項改變消費者想法與行為的技術,不過他完全無法用這東西賺錢。然後我去愛荷華州、洛杉磯,再回到紐約,還到倫敦、薩拉索塔、奧斯陸、巴爾的摩、東京,花了很長一段時間,結果都是死胡同。   直到最後,我發現自己來到走訪過最奇怪的地方,一個看起來跟匯集全球科技與音樂八竿子打不著的北卡羅萊納州的西部小鎮。在這個叫做雪爾比(Shelby)的地方,放眼看去只有幾間木板外牆

的浸信會教堂,與沒什麼特色的連鎖商店。這裡有一個人,在長達八年的期間,幾乎獨自確立了全世界最可怕的數位盜版者名聲。許多我所盜錄的音樂檔案,甚至可能是絕大多數檔案,都是源自於他。他是網路音樂盜版行為的「零號病人」,但幾乎沒人知曉他的大名。   我花了三年多的時間,努力贏取他的信任。我們經常坐在他姐姐的獨棟平房客廳裡,一聊就是好幾個小時。他的爆料真是駭人聽聞,有時候簡直教人難以置信,但所有細節都經過查證。某次訪談結束時,我忍不住問他:   「戴爾,為什麼你從來沒跟別人說過這事?」   「老兄,又沒人問起。」   一九九五年春,MP3在德國愛爾朗根市(Erlangen)某間會議室裡

被宣判死刑。一群據稱公正的專家最後一次對這項技術嗤之以鼻,依舊偏愛其長期競爭對手MP2。MP3開發者知道大勢已去,國家提供的資金即將告罄,贊助企業也準備放棄,而歷經四年的行銷努力,這項技術仍未簽下任何一個長期客戶。 會議室裡,眾人將注意力轉到卡爾漢茲.布蘭登堡(Karlheinz Brandenburg)身上,他是這項技術背後的強力智囊與MP3小組的領袖。布蘭登堡攻讀碩士時的研究,就已經聚焦於這項技術,過去八年,他一直致力把自己的構想商業化。他野心勃勃且天資聰穎,對音樂的未來更是懷抱著極具感染力的願景。布蘭登堡帶領十五名工程師,進行一項由他負責監督、預算高達百萬美元的研究。然而從最新的聲明看來

,他似乎已經把自己的團隊帶進墳墓。 布蘭登堡的外表不算威嚴,雖然個子很高,但駝背,而且他的身體語言飄忽不定。他站著的時候,身體重心不斷在兩個腳跟間移來移去,高瘦而笨手笨腳的軀幹前搖後晃,說話時,還會一邊以畫圓圈的方式輕輕點頭。布蘭登堡留著一頭太長的黑髮,臉上總是掛著緊張的微笑,露出小而不整齊的牙齒。在他那副金屬鏡框後面,有一對深邃的細長眼睛,散亂的頭髮,則像他那參差不齊的鬍鬚一樣突出。 他說話輕柔,言談盡是文法無懈可擊的長句,中間穿插短促的換氣。他態度有禮、溫和,總是盡力讓人感到自在,但其實只會讓情況更加尷尬。他經常滔滔不絕大談實際問題,然後,也許是發現聽者感到無聊,偶爾會在漫無邊際的技術談話

中,添加效果微弱且不太好笑的笑話。他的個性結合了兩股近乎潔癖的強大力量:工程師的懷疑態度,與一本正經、所謂典型德意志民族特有的保守性格。 可是他很聰明,他卓越的數學天分讓同儕相形見絀。那些同儕都已經是艱難學科中的佼佼者,而且畢生是競爭領域中的頂尖人物。對於才智,他們通常自視甚高,但一說到布蘭登堡,他們的傲氣就會消退,說話的口氣也變得平靜,就像是自白。「他數學非常好。」其中一個人說。「他真的很聰明。」另一個人表示。「他解決了一個我無法解決的問題。」第三個人坦承。對一個工程師來說,坦承這種事情實屬不易。

認同與權力——當代臺灣創作型歌手流行歌曲研究(1980迄今)

為了解決為什麼 要聽 黑膠的問題,作者劉建志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1980年以降臺灣創作型歌手及樂團的流行歌曲創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認同與權力為研究核心論述,聚焦鄉土認同、國族認同、社會事件參與相關之歌曲。論文中提出流行歌曲文體論,以有別於書面文學的研究方式探索流行歌曲此「複合性文體」之「音樂時間」、「共時結構」、「口語文化」等特質,並以此美典型式研究流行歌曲之創作。除了建立流行歌曲此一文體的研究方法之外,全文以主題式研究流行歌曲的文學與文化問題,並建立流行歌曲在文學學門中可能的研究範式。第二章概略式勾勒流行歌曲與社會脈動之關係,並討論各時代歌曲評價升降之變因。接著從文體角度討論流行歌曲之文體變遷現象,再以解嚴後的文化情境思考流行歌曲的認同狀態,並

置入後現代的文化圖景中思考當代流行歌曲認同的多元、流動,最後討論當代流行歌曲重要的音樂產業事件:從類比時代到數位時代的變遷。第三章以流行歌曲各自表述的鄉土認同為主,自流行歌曲的詞、曲、概念專輯的脈絡中,展現有別於書面文學的鄉土文化認同型態。不同母語的創作者所關懷的鄉具備各自形貌,不論是現代化從農村到城市的遷移、草根性民俗、傳統信仰、客家村落具體而微的變遷、原住民由部落到城市的遷徙、乃至於沿著音樂律動、語系而擴展的語系之鄉。流行歌曲承載不同族裔文化的思想、世界觀,以各種不同語言、音樂型態創作各自表述。第四章以「歌詞現實主義」(lyrical realism) 思考當代臺灣抗議歌曲與社會運動、官方

體制、國族認同之關係,並引進葛蘭西文化主導權理論,討論「抗議歌曲」之結構、消費、認同等要素。國族認同部分,以具體歌手的作品、言論、事件探討流行歌曲與中國政治事件的查禁、縫隙、生存、抗爭等不同狀況。重要的是,流行歌曲的即時性,比許多書面文學更快傳播、反映當代局勢,更回應了本文欲提出的流行歌曲特質:「有機」與「能動」。第五章研究臺灣流行歌曲的語言權力關係,首先以金曲獎分合狀況為研究對象,得出的結論是:金曲獎的獎項分立,目的是為了獎勵多元文化,雖晚於社會接受多元文化的進程。然而,此獎項分合的目的,卻也可能造成非強勢語言的邊緣化。接著探討臺灣流行歌曲團體「新寶島康樂隊」的「臺灣製」精神,其以流行歌曲為

創作文體,在此文體的詞、曲、乃至於專輯中,都象徵了多元族群在寶島上的共生狀況。更重要的是,以「混融」、「並置」、「多語」的音樂表現方式,也成為金曲獎典禮表演、總統就職典禮的重頭戲。此有政治認同、文化記憶等面向上的意義,而多語的表演方式,同時可能意味著尊重多元、收編等不同層次的意義。流行歌曲在這些場合並未缺席,纖細而敏感地表達了臺灣各語言的權力關係。本論文嘗試以上述角度研究流行歌曲的文學與文化議題,並試圖提出一種適合此一文體的文學研究方式,此為本文的主要創獲。流行歌曲以其複合性的文體特質,展現了其他文體未具有的特性,在當代文學的研究範疇中,應該還有許多可供挖掘的地方。在文化研究方面,本文試圖引進

文化工業理論、文化主導權理論、文化記憶理論、文化認同理論、乃至於探討類比與數位的認知結構差異,討論流行歌曲在各個主題中如何反映該時代的現象,呈現該時代的氛圍,並呈現後現代多元、流動之認同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