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醫生 案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無國界醫生 案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珊.利奧陶德麗莎.史威廷安寫的 你永遠都可以有選擇:面對無所不在的「道德困境」,我們要如何作出正確的判斷? 和宋睿祥的 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在葉門(十週年紀念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平安文化 和天下生活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魏玫娟所指導 許雅峰的 難民對東道國經濟之影響— 以孟加拉的羅興亞人為例 (2020),提出無國界醫生 案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羅興亞、難民、東道國、影響、孟加拉。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班 曹俊漢所指導 劉國儀的 全球治理的觀點剖析當前難民問題治理的難題:德國處理難民問題角色之個案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難民問題、全球治理、難民治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無國界醫生 案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無國界醫生 案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你永遠都可以有選擇:面對無所不在的「道德困境」,我們要如何作出正確的判斷?

為了解決無國界醫生 案例的問題,作者蘇珊.利奧陶德麗莎.史威廷安 這樣論述:

「道德」不是迂腐的教條, 而是現代人必備的生存法則!   一流公司都在學,世界級企業顧問權威親授!   21世紀必讀道德經典!改變人類發展的「道德決策學」!    AMAZON書店讀者★★★★☆共鳴好評!   【「跨世代領導」千萬首席講師】李河泉、【唯品風尚集團執行長】周品均、【華梵大學校長】林從一、【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主任】孫效智 強力推薦!   我知道不對,但因為大家都在做……   我也不想,但我是不得已的……   人們總是不自覺的踏入「灰色地帶」,   而「道德」,正是引領我們走出黑暗的明光。   面對以下的情境,你會作出什麼選擇?   □雖然這種添加物不違

法,但只要不健康就不該加。   □只要合法,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使用。   □政府不應該帶頭侵害人權,只要有人不同意就該尊重。   □為了公眾的利益,就算犧牲少數人也是不得已的。   □社群平台應該主動規範極端思想、仇恨言論。   □不管你喜不喜歡,言論自由就應該保障不同的意見。   我們生活在一個良知淪喪的時代,政客對選民不誠實,大企業將利潤置於人們的健康之上,社群巨頭們放任用戶的隱私權遭到侵害,甚至還成為幫兇。當周圍的人都在做壞事,我們該如何思考抉擇,如何保護自己?除了冷眼旁觀,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這也正是「道德」的價值所在,道德看似保守,實際上卻是足以改變一切的核心競爭力,它不只

可以維護你的聲譽、提供風險預警,引導你做出關鍵決策、節省時間金錢。甚至能還能提供更具變化性的思路,幫助企業度過公關危機,順利解決問題,創造致勝機會!   這本書透過「排序原則、評估資訊、權衡利益、審視後果」四大步驟,提供你一個最為簡單實用的道德決策思考,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人性難題,並深入探討當今社會最具挑戰性的道德困境。或許你曾經因為群眾壓力,做出違背良心的選擇,但現在正是你擺脫桎梏、重拾道德的時候了!更理想的人生,就在我們的每一個更好的「選擇」中! 好評推薦   利奧陶德提出數個近來道德議題的研究案例,個個引人入勝,分析我們今天迫切需要的那種微妙差異。――《寇克斯評論》   能在瞬息

萬變的世界做出穩健的決定宛如汪洋中的浮木,而這正是倫理學家蘇珊.利奧陶德在《你永遠都可以有選擇》所提供的。本書的建議可立刻付諸行動,清楚凸顯道德兩難,而非讓你身陷難以抉擇的五里霧中。如果你想做出可讓你長久堅信不疑的選擇,本書是你非讀不可之作。──【前無國界醫生(Medecins Sans Frontieres)國際主席】廖滿嫦   二十一世紀道德決策的必備指南。――《財星雜誌》   哲學可能讀來抽象而令人受挫。在《你永遠都可以有選擇》中,利奧陶德並非在朦朧的哲學空間,而是從務實的觀點處理道德決策。光是閱讀就令人心曠神怡。──【《良善之地》製作人及創作者】邁克爾.舒爾   平易近人……讀者

會感謝利奧陶德合乎邏輯的指引。――《書單》雜誌   信任是道德的貨幣。二十年來,蘇珊.利奧陶德在多家企業擔任顧問,引導企業進行道德民主化、讓道德可為人人實際運用。本書萃取了她寶貴的經驗,既鼓舞人心,又切實可行,而且非常及時。──【萊雅集團道德長】艾曼紐.盧林   憑藉引人入勝的說故事本領,蘇珊.利奧陶德讓道德決策平易近人且易於應用。《你永遠都可以有選擇》是彌足珍貴的工具,為個人及企業充實做出道德決策的能力,來打造有競爭力和值得信賴的組織。――【前Twitter執行董事長、前Google資深副總裁】奧米德.科德斯塔尼   成效卓著、極具遠見,《你永遠都可以有選擇》強而有力地提醒我們,我們每

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別人的故事。所以,現在就準備好,別讓道德難題困住你:當你自己人生的行動者,絕對不要當旁觀者。――【雅高酒店集團(Accor)董事長兼執行長】塞巴斯蒂安.巴贊   《你永遠都可以有選擇》是卓絕、迷人、非常及時的衷心吶喊,呼籲大眾採用新的道德決策架構。遵循它的指引,你會成為更好的決策者──以及更好的人。――【牛津大學法學系主任及教授】張美露   蘇珊.利奧陶德的著作為廣大群眾帶來迫切需要的道德討論。深入淺出又具說服力,這本書探究了許多今日與明日的道德議題……是部實用而務實的指南,引領個人和組織通過道德挑戰。――【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執行長】詹姆斯.曼尼卡   堪稱二十一世紀的道德

經典,《你永遠都可以有選擇》提供現代世界誠信挫敗的故事。蘇珊給我們一個務實的道德決策架構來因應愈趨複雜的環境。一部適合領導人閱讀和擺在手邊的佳作。――【前Airbub法務長、《Airbnb改變商業模式的關鍵誠信課》作者】羅伯.切斯納   作者簡介 蘇珊.利奧陶德(Susan Liautaud)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社會政策、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   現為蘇珊利奧陶德有限公司(Susan Liautaud & Associates Limited)的創辦人兼常務董事。該公司為全球企業與非政府組織等客戶提供複雜道德議題方面的諮詢,她個人則在史丹佛大學教授前衛道德課程,並在2012

年至2015年擔任該校慈善和公民社會中心的訪問學者。她同時也是倫敦政經學院董事和非營利平台「道德孵育」(The Ethics Incubator)的創辦人。   蘇珊在數個全球非營利委員會擔任要職,包括無國界醫生組織、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微生物、疫苗與疾病),並擔任國際關懷組織(CARE International)的監管委員會成員,她同時也擔任英國政府的企業發展顧問。 麗莎.史威廷安(Lisa Sweetingham)   美國記者、作家,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研究生院,現居洛杉磯。曾為《紐約時報》、《Parade》雜誌、《Spin》雜誌、《Time Out New York》週刊

、《健康事務》期刊和許多其他出版物撰稿。此前,她曾為法院電視台在線報導備受矚目的謀殺案審判和最高法院提名聽證會。《化學牛仔》是她的第一本著作。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職棒球團翻譯、主編雙語教學雜誌,目前為專職譯者兼家庭主夫,譯作涵蓋商管、文學、心理、親子、健康等領域,包括《挑戰Google的囧問題》、《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設計自然屋》、《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歌門鬼城》、《精微化成長》等。   前言、道德的邊緣 第一章、驅除二元 第二章、權力分散 第三章、接觸傳染 第四章、支柱粉碎中 第五章、界限模糊 第六章、事實受損 第

七章、當機立斷的道德 第八章、韌性與復元 後記、明日邊緣的道德 致謝 註釋   前言、道德的邊緣 這位年輕女性三十出頭,身材高大、一頭黑髮,眼神直接而堅定。當她沿著走道向我走來,我看得到她深深的疤痕和碎裂的臉骨。那些始終沒有完全癒合;有人,也許是伴侶,也許是家人,對她下了重手。我伸出手,表示歡迎。當時是一九八九年,我二十六歲,在哥倫比亞大學主修法律,並領導一個學生公益倡議團體,為非營利組織籌募及分配小額資金。在地一間鼓舞人心、協助受虐陷危婦女的機構是準受贈單位。我們已經讀過他們的計畫,而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天晚上我們就是邀請這位勇敢的女性過來訴說她的故事。當我跟她來到眾人集聚的教室

門前,我停下腳步。「可以耽誤妳一分鐘嗎?」我說:「只是想確定大家都準備好了。」我進教室,向我們那一小群人解釋:那晚講者所受的苦難超出我們所能理解的範圍,也不適合我們隨便發問。我希望我的同學做好準備,承受她所受的傷害之重。接下來一個小時,我們仔細聆聽她細述她的故事。在法律的字面意義與執行法庭判令之間,法律制度辜負了她,甚至威脅到她的性命。我們得知,她求助的法律途徑,難以獲得針對施暴者的保護令,她必須先舉出曾數度遭受嚴重生理傷害,承受嚴重的情緒悲痛。必須證明自己受到傷害才能取得避免再受傷害的法律保護:這在我看來不合邏輯也不公正。我努力理解事情怎麼會這樣。從小我一直相信大致而言法律規範是在保護我們、

指引我們公正、有效,甚至富同情心。那時我才開始明白,就算法條清清楚楚、法院平易近人,法律制度仍有所不足。才開始認清,就算法律真的提供保護,我們每一個人仍要以更嚴格的標準來自我要求。那時我沒有稱之為「道德」,當然也沒有考慮發展道德的事業,但我一直在想方設法改善我們所做的選擇,包括個人及集體所做的選擇。多年來,我的座右銘一直是:道德決策把我們和全人類繫在一起,助我們時時刻刻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誠摯希望《你永遠都可以有選擇》能幫助每一位讀者做出以人為本、可引以為傲的選擇,包括現在與未來。

無國界醫生 案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怎樣才是違反國際人道法? #香港人道危機 #記得打開CC字幕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04 什麼是人道救援?
01:40 人道救援的原則
02:49 什麼是國際人道法?
03:25 人道救援組織的金鐘罩
04:10 人道救援的實際案例
05:16 人道救援組織面臨的問題
06:03 我們的觀點
07:59 提問
08:18 掰比
08:37 回覆留言花絮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香港流血衝突!無國界醫生拒絕救援…網轟:「坐視殺〇」: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38321
→ 醫學界組織聯合聲明-譴責警方無理拘捕義務救護人員:https://news.mingpao.com/ins/港聞/article/20191119/s00001/1574146208084/醫學界組織聯合聲明-譴責警方無理拘捕義務救護人員
→ Wikipedia|Humanitarian principles:https://en.m.wikipedia.org/wiki/Humanitarian_principles
→ 維基百科|國際人道法: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9%9A%9B%E4%BA%BA%E9%81%93%E6%B3%95
→ 維基百科|日內瓦公約: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5%86%85%E7%93%A6%E5%85%AC%E7%BA%A6
→ 「日內瓦公約」70 年,人道主義衰落了嗎?:https://www.cup.com.hk/2019/08/14/geneva-conventions-70th-birthday/
→ 美國會報告 中國在國際人道救援上別有居心: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856601
→ 新聞辭典︰內戰定義的要件: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600021
→ 日內瓦公約第二附加議定書: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6%97%A5%E5%86%85%E7%93%A6%E5%85%AC%E7%BA%A6/1949%E5%B9%B4/%E9%99%84%E5%8A%A0%E8%AE%AE%E5%AE%9A%E4%B9%A6/%E7%AC%AC%E4%BA%8C%E9%99%84%E5%8A%A0%E8%AE%AE%E5%AE%9A%E4%B9%A6
→ 美國會報告揭祕中共海外援助三大政治動機:http://www.epochtimes.com/b5/19/7/18/n11391417.htm
→ 重磅廣播/背棄人道救援?香港無國界醫生的「沉默缺席爭議」: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4178769

【 延伸閱讀 】

→ 被忽略的人道危機現場,醫護人員是怎麼工作的?無國界醫生展出第一手「救援視角」:https://www.storm.mg/article/1923999
→ 【投書】從香港無國界醫生爭議,看人道援助工作的能與不能: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8745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email protected]

難民對東道國經濟之影響— 以孟加拉的羅興亞人為例

為了解決無國界醫生 案例的問題,作者許雅峰 這樣論述:

根據聯合國2019年的報告,目前全球共有7080萬名非法移民,其中有390萬名為無國籍人士,而這些無國籍難民中,羅興亞難民被視為「受到最嚴重迫害的一群」。孟加拉政府認為接收羅興亞難民對該國帶來沈重經濟負擔,因此孟加拉政府近年來已不再接收羅興亞難民,並盡可能遣返該國的羅興亞難民。本論文旨在以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為例,採取混合研究方法,透過以次級資料分析為主的質性研究法與計量模型的時間序列量化分析,探討難民對東道國經濟的影響。相較於其他研究案例,本文案例特殊之處在於羅興亞人與孟加拉當地不存在交流壁壘,且孟加拉對羅興亞難民的特殊安置方式使該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且集中的難民營。既有相關文獻主要是從勞動

、工資、經濟增長、貿易等面向探討難民對東道國產生之經濟影響。關於貿易市場的分析,主要分為國際貿易以及難民營地內外的貿易;勞動市場部分的研究則以勞動力、工作機會、薪資和生產技術四個面向進行討論。本研究兼採質性與量化研究方法,一方面透過分析次級文獻,從家計(包括消費支出、勞動要素等)、廠商(難民營內外商家開設所導致之交易行為)、政府(主要是政府接受之國際援助)等面向檢視羅興亞難民對孟加拉經濟的影響,同時也建構計量模型,針對政府面向進行時間序列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難民的湧入對東道國而言的確會在社會、環境、安全等面向產生程度不一的負面影響,但就難民對東道國經濟的影響而言,東道國若能採用集中管理的方式

是有機會將難民湧入東道國的危機轉化爲經濟機遇。在本研究的案例中孟加拉特殊的難民營群聚模式在當地衍生出活絡的經濟活動,帶動營地周邊的經濟效益,羅興亞難民為孟加拉的經濟帶來了良好的刺激效果。

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在葉門(十週年紀念版)

為了解決無國界醫生 案例的問題,作者宋睿祥 這樣論述:

  面對生命,我們被賦予全力以赴的使命。   但在葉門,這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   我的努力,就像倒入一小匙鹽到大海裡,味道一點也不會改變……   每一個受苦的人都值得被安慰,   每一個流浪的靈魂都應該回到家。   亞塔是我被軟禁的地方,是我心靈受苦的地方,卻也是我用鋒利的手術刀進行了近百台手術,創造奇蹟的地方。在這裡,我終於領悟到妙禪師父的話:「我們無能改變生命的定調,也無法解除所有的劫難,只能在災難中看見自己的渺小,更謙卑地面對苦難的生命。」───宋睿祥   這是一個回家的旅程,在漫天烽火中,一個漂泊己久的浪子,找到了回家的道路。更深沉地來看,我們心中,不也有著漫天的烽火,遭受

無盡的苦難?誰不想找到回家的路?   出身醫學世家的宋睿祥,在二十九歲那年投入無國界醫生組織。在首次於西非賴比瑞亞的任務中,體會到生命的匱乏與脆弱,卻也更渴望透過醫療幫助更多的人。於是在回到台灣的主流醫學世界四年後,他再度踏上流浪的旅途到葉門。   來到葉門這個幾乎被世界遺忘的國家,當地等待著的不只是物資缺乏的醫療環境、內戰爆發的危機,還必須適應不同價值觀的醫療團隊、語言文化完全陌生的回教生活、從未處理過的未知手術,以及轟炸後送來無止境的傷患……   面對身處在漫天烽火的人們,身為醫生,有著全力以赴拯救生命的使命,但即使能夠醫治病人身體上的病痛,卻無法撫平戰爭帶來永遠的創傷與深沈的恐懼。

面臨著憑著知識和技術都無法承擔的龐大壓力,在生命中最沮喪和絕望的時刻,他在漫天烽火的逆境中發現生命最重要的轉折……   唯有能夠以無比的慈悲安定受苦靈魂的醫者,才是一個真正超越國界、沒有藩籬的「無國界醫生」。這是一個年輕醫師,用他平實近人的文字,寫下海外行醫生活的深刻反省。對於未來,他和所有人一樣感到恐懼,但只要仍有一點點的希望握在手裡,都足以給我們力量,繼續前行,繼續找尋安身立命的人生志業。   「無國界醫生」(Medecins Sans Frontieres,簡稱MSF)是國際性的醫療救援組織。1971年成立迄今已將近40年。當初是由一群年輕法國醫生和記者對於當時聯合國人道救援,受到了

種種因不同政治、宗教、種族的阻礙,深感失望而成立。MSF所關注的不只是主流媒體所報導的地區,MSF更重視在世界各地沒有聲音、被世人所遺忘的國家,這之中有許多國家內戰頻繁、經年飢荒、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這些狀況,我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知道。 誠摯推薦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榮譽副院長/宋永魁   前中華民國駐幾內亞比索共和國醫療團團長/陳志福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程文俊   台灣知名男演員/黃健瑋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賴其萬   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 謝哲青   (依姓氏筆畫排列)

全球治理的觀點剖析當前難民問題治理的難題:德國處理難民問題角色之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無國界醫生 案例的問題,作者劉國儀 這樣論述:

透過資訊全球化的擴散和社群媒體的便利性與及時性,人們比以往更關注難民議題,也意識到難民問題不只是他國的事情,每個國家都有機會面對或多或少的難民議題,難民問題是當今最熱門的議題之一。然而面對難民的湧入,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反映,有些國家的態度是積極的接納並推動融合的政策,如德國;有些國家則是消極的圍堵,甚至設置許多條件限制並明確的表示不歡迎,如中、東歐國家。鑒於此,本文即在嘗試以全球治理作為當前難民問題來剖析治理的難題,以德國處理難民問題角色為案例,透過Rosenau全球治理的研究模式,即命令與管控、互賴與擴散、匯聚與創新、調適與演進等四個主要的課題,來分析難民問題治理的四個要素,指出難民政策並

非不變的制度化規範系統,當前難民問題治理就面臨權力中心重新定位的問題,不只國家需要準備好因應難民問題,難民問題的治理需要公私部門與第三部門的協力合作。在研究方法上,本論文使用五種研究資料收集的工具,如透過文獻分析方法進行資料收集和分析外,為了取得更多的事件相互對照,還親自前往德國以立意抽樣方式,選取難民和尋求庇護者作為研究對象,去進行問卷訪查、深度訪談、田野調查。筆者於德國停留期間並實地訪問兩座杜賓根難民營及一座最初接收機構中心,並且還參與了小組討論。全文主要探索(1)難民問題治理的決策中心;(2)難民治理的需求與互助;(3)難民治理與全球社群之互動及整合;(4)難民問題與公共政策之調適。本研

究期待能夠就當前難民問題的治理找到一個折衷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