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醫生 活動 202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銘傳大學 公共事務學系碩士班 李靜玲所指導 黃奕璇的 我國在非政府組織外交軟實力發展之研究 (2021),提出無國界醫生 活動 202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二軌外交、外交政策、非政府組織、治理、軟實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魏玫娟所指導 許雅峰的 難民對東道國經濟之影響— 以孟加拉的羅興亞人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羅興亞、難民、東道國、影響、孟加拉的重點而找出了 無國界醫生 活動 2021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無國界醫生 活動 202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國在非政府組織外交軟實力發展之研究

為了解決無國界醫生 活動 2021的問題,作者黃奕璇 這樣論述:

有鑑於 2018、2020 年兩屆的「亞洲公益指數」調查指出,台灣公益環境連續獲得亞洲 18 個經濟體中的排名首位,其中評測的標準包含法規、稅收政策、採購等,皆指向我國政府的政策是積極在創造友善公益的環境。再者,自 90 年代開始我國政府即開始關注非政府組織在對外交流中的角色和功能,且逐年加大投入,將非政府組織視為重要的合作夥伴關係,以爭取國際空間。因此本研究根據軟實力概念,企圖探討台灣非政府組織軟實力的發展基礎。藉由文獻分析法疏理台灣過去不同時期執政者,推動非政府組織外交軟實力政策的歷史脈絡,比較其政治意識形態、軟實力議題偏重、政策等不同;進而理解其分別發展出的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對外合作方案

之運作模式、方案成效、以及兩者的工作分配情況等。同時,以深度訪談方式,分析台灣政府外交人員、非政府組織、公設法人,在方案執行或配合上,所經歷的情形以及過去遭遇的問題;甚至對於非邦交國裡,他們是用什麼樣的方式,為我國的外交擴展一些空間。研究結果發現,台灣非政府組織與政府的合作成果中的確能提升國際能見度,並帶給當地實質幫助:在能見度方面,因國際排名評比獲得良好成績,使國際上許多政府或民間單位,願意認同及聆聽台灣的民主經驗,並在心理層面上產生對台灣的辨識度;在實質幫助上,在醫療衛生教育層面,從根本的解決當地人因長期衛生環境習慣不良,而導致疾病出現的問題,協助友邦因獲得實質正面改變,進而對台灣抱持感謝

與支持。整體而言,非政府組織外交確實是能改善我們的外交處境,進而達到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各自想要的目標。質言之,非政府組織外交可謂是近年來主要而正確的策略之一。

難民對東道國經濟之影響— 以孟加拉的羅興亞人為例

為了解決無國界醫生 活動 2021的問題,作者許雅峰 這樣論述:

根據聯合國2019年的報告,目前全球共有7080萬名非法移民,其中有390萬名為無國籍人士,而這些無國籍難民中,羅興亞難民被視為「受到最嚴重迫害的一群」。孟加拉政府認為接收羅興亞難民對該國帶來沈重經濟負擔,因此孟加拉政府近年來已不再接收羅興亞難民,並盡可能遣返該國的羅興亞難民。本論文旨在以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為例,採取混合研究方法,透過以次級資料分析為主的質性研究法與計量模型的時間序列量化分析,探討難民對東道國經濟的影響。相較於其他研究案例,本文案例特殊之處在於羅興亞人與孟加拉當地不存在交流壁壘,且孟加拉對羅興亞難民的特殊安置方式使該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且集中的難民營。既有相關文獻主要是從勞動

、工資、經濟增長、貿易等面向探討難民對東道國產生之經濟影響。關於貿易市場的分析,主要分為國際貿易以及難民營地內外的貿易;勞動市場部分的研究則以勞動力、工作機會、薪資和生產技術四個面向進行討論。本研究兼採質性與量化研究方法,一方面透過分析次級文獻,從家計(包括消費支出、勞動要素等)、廠商(難民營內外商家開設所導致之交易行為)、政府(主要是政府接受之國際援助)等面向檢視羅興亞難民對孟加拉經濟的影響,同時也建構計量模型,針對政府面向進行時間序列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難民的湧入對東道國而言的確會在社會、環境、安全等面向產生程度不一的負面影響,但就難民對東道國經濟的影響而言,東道國若能採用集中管理的方式

是有機會將難民湧入東道國的危機轉化爲經濟機遇。在本研究的案例中孟加拉特殊的難民營群聚模式在當地衍生出活絡的經濟活動,帶動營地周邊的經濟效益,羅興亞難民為孟加拉的經濟帶來了良好的刺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