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5塔散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無限5塔散ptt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莎拉‧巴特蕾寫的 100個藏在符號裡的宇宙秘密 和安德魯.基恩的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一群打亂長尾、扼殺文化的業餘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早安財經所出版 。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政治研究所 曾春滿所指導 陳建安的 從魅力型領導理論看我國政治文化發展-以非典型政治人物為例 (2019),提出無限5塔散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魅力型領導、非典型政治人物、領導特質、政治文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陳明通所指導 張國辰的 中共在全球施展「銳實力」動機及作法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銳實力、天朝世界觀、自我審查、自我設限、外交戰狼、暖實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無限5塔散ptt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無限5塔散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100個藏在符號裡的宇宙秘密

為了解決無限5塔散ptt的問題,作者莎拉‧巴特蕾 這樣論述:

「象徵的確能夠捕捉某種肉眼難以看見的本質,有如點燃靈性火焰的透明之燈。」──愛爾蘭詩人葉慈     自文明發軔以來,全世界人類皆透過符號、雕刻、建築或神聖物品,表達重要的人生經驗,例如男子氣概、生殖力、死亡、宗教信仰與愛,同時也透露人們對宇宙萬物的理解與想像。這些象徵標誌與日常事物結合起來,成為各文化群體的集體意識。     本書分為自然世界、神祇世界、符號與系統以及神祕世界等四個主題,精心收錄100種神祕物體、圖案以及塑像,詳細講解其起源,並從歷史、文化、神話或宗教層面探討每一個象徵的意義。從全知之眼到北歐維京人的符文石刻,再到印度教、佛教中常見的曼陀羅,帶領讀者一一探索世界各文明的信仰習俗

,一窺隱藏在象徵符號中的宇宙祕密。   本書特色   ★四大主題   ★100種象徵,涵蓋各大古文明   ★精美彩圖+詳細文字解說   ★穿插插圖頁,集結同一群體的12種主要象徵   名人推薦     馬雅人    PTT名人、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碩士   邱建一    藝術史學者   陳錦忠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兼行政副校長   謝哲青    作家、電視廣播節目主持人   這一則則傳說、一個個曾經未解的符號,都是個有趣故事的源頭,讓我們在蒼茫宇宙中得以抓住一絲光明,再去探索形塑出所有的可能……── 邱建一 / 藝術史學者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滿分5顆星好評     「身

為一名藝術家,我一直想要多了解各種線條、姿勢和符號的象徵意義。這本書已經被我放在工作室裡好幾週了,常常會忍不住拿起來讀個幾頁。」── team craun     「如果你對歷史、藝術或是神祕物體有興趣,這本書會是很棒的指南,讓你了解象徵標誌的背後意涵。」── ANJ     「很美的一本書!精美插圖配上詳細解說,很適合邊喝咖啡邊讀。」── Hermes Trismegistus     「我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之後就決定要去書店把它買下來!」── Tenth Watch 作者簡介 莎拉‧巴特蕾 Sarah Bartlett   從密德薩斯大學(Middlesex University)

畢業以後,繼續進修心理占星學,取得占星諮商師資格。定期為《倫敦標準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及《柯夢波丹》(Cosmopolitan)等女性雜誌撰寫占星文章。現來回居住於倫敦與南法,教授占星學及其他神祕之術。 譯者簡介 王敏雯   師大翻譯所碩士,現為自由譯者。深感翻譯有如人生的縮影,其間自有無限憂樂。   范明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曾在銀行與政府機關擔任口譯與筆譯。譯作包括《化身博士》、《非暴力溝通:教孩子將心比心》、《非暴力溝通:打造優質校園》等書。 ◆引言   ◆自然世界 維納斯圖 彩虹蛇 大蛇 手印 裘達庫拉的岩石雕刻 人面獅

身像 聖甲蟲 古代埃及的符號 鴿子 鳥類 藥輪 蓮花 鳶尾花圖騰 花卉 彩虹女神 鳳凰 龍 神話中的怪獸 幻象蛇 馬雅神祇 蝴蝶 哈雷彗星 犄角魔神 妖魔星,或稱作「惡魔之星」 陽物的圖騰 納斯卡線 骷髏頭 圖騰柱 美洲印第安動物神靈   ◆神祇的世界 月牙 澆奠 夜后 美索不達米亞眾神 全知之眼 太陽神的馬車 亞倫的護胸甲 荷米斯石碑 希臘神祇 約櫃 天命石板 風神和雷神 命運之矛 光環 八仙過海 經文匣 甘奈施 印度神祇 烏拉卡之杯 生命樹 曆法石 拴日石 A'a雕像 魔鬼雕像   ◆符號和系統 易經 卍字 楔形文字 唵 五角星 陰與陽 三曲腿圖 雙蛇杖 安卡 十字 洛書 象形文字 魚形橢

圓 黃金比例 SATOR方陣 零 所羅門之結 紙牌 生命之輪 生命之花 脈輪 曼陀羅 費波那契數列 土占 玫瑰十字 伏尼契手稿 維特魯威人 無限 世界的和諧 一筆劃六角星   ◆神祕世界 閃電人納瑪岡 薩滿 迷宮 費斯托斯圓盤 甲骨文 天文曆 黃道十二宮 厄琉西斯祕密儀式 邪眼 護身符 巴爾斯曼杖 佩塔利亞板 神聖器具 密特拉祕教 抹大拉的馬利亞 伊斯塔比符文石 翡翠板 古代煉金術符號 空行母 零點 天體等高儀 黃道圈 天使拉傑爾之書 上帝之印 沙畫 仕女與獨角獸掛毯 塔羅 塔羅牌 占卜曆 煉金術之門 共濟會軌跡板 羅亞 前言     人類總是渴望透過神話、傳說、藝術、建築,以及信仰系統,

表達重要的人生經驗,例如童年、男子氣概、生殖力、死亡、獻祭與愛。不分地域及年代,世上各種文化利用共通的象徵表達這類經驗,超越了語言的藩籬。     「象徵」這個詞彙源自希臘文symballein,意即「彙集」,代表幾件事在同一時間發生。利用淺明易懂的象徵,將奇異神祕的現象與日常事物串連起來,能很快闡明真相,使人了解。     20世紀初的瑞士心理學家與精神科醫師卡爾‧榮格曾說:「若我們假設每一類心理象徵除了本身意義外,也代表我們目前不明白的某種事物,那就是象徵。」這也說明了象徵何以充滿神祕力量,引人入勝。電光石火間,心靈透過直觀或記憶,「看見」、「了解」或「憶起」宇宙的真相或神祕事實。榮格認為

所有人類透過集體潛意識相互連結,亦即每個人的心靈都能進入此一知識寶庫。他深信每一個人都承繼了前人獲得的知識,就像我們會遺傳祖先外貌一樣。     本書是附有美麗插圖的入門書,精心選取100種神祕物體、圖案、塑像,以及文學和藝術作品的主題,介紹其起源、用途、意義及目的,從中探討自古以來不同文化觀察到的宇宙謎團。從阿茲特克日曆石及命運之矛、到神聖藥輪、埃及象形文字,以及印第安納瓦霍族的沙畫,我們仔細呈現、分析每一遺跡、表現方式與暗碼,以揭示世界各地過去文明的信仰與習俗。     可嘆的是,本書介紹的手工藝品中,仍有數種無法確知真正意義。歷史學家、密碼專家、語言學家與各種語言的轉譯者,無不孜孜矻矻想

破解15世紀義大利的伏尼契手稿。至於同樣位於義大利、建於17世紀的煉金術之門,門上刻著費解的符號,據說是煉鉛成金的配方,迄今亦無人破解。     這本有趣的小書分成四章,首先帶你一覽自然世界。遠古時代的早期象徵往往受到動植物或山川景色的啟發,如火鳳凰、彩虹蛇、蓮花等。本書將呈現這類象徵的數種面貌,探討原始意義及後來演變的涵義。第二章介紹神祇的世界,眾神把祂們的綽號、動機和交遊下放給凡人,因此有了新月、光暈、全知之眼與十字的象徵。隨著國家之間的貿易日益頻繁,象徵也跟著遠赴異國,比如羅馬凱爾特神話中的犄角神柯爾努諾斯,就出現在公元前2世紀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某處沼澤的岡德斯特爾普大鼎上,而帕舒帕蒂圖章

(公元前2500~2400年)上也刻著形貌相似的吠陀時期天神樓陀羅,在幾千哩外的印度河流域出土。     第三章探討符號與編碼系統,涵括神祕數字、神聖幾何學、曼陀羅、靜心咒(又稱真言)和自然界的圖案。早期書寫系統,如蘇美人的楔形文字,是從刻在黏土上的簡易記號或象形文字發展成容易檢索的符號系統,後世的字母便受其影響。隨著數學與文字的發展,思想也在不同文化間傳播。每個字母都有一個神聖的對應,而象徵層面的意義——無論是文學或哲學上的——在文字作品中串連起來,一如在藝術作品中連結。莎士比亞的作品便是一例,從人物、情節到語言運用,充滿象徵意味的典故俯拾皆是。這一點在悲劇《奧賽羅》中充分展現,主人公遞給德

斯迪蒙娜的手帕象徵他的愛情,而手帕上繡著草莓象徵貞潔。在數學方面,幾何比例可見於達文西的著名素描《維特魯威人》,亦可從古代世界各地的建築設計(如埃及與希臘)中窺見類似原理。     第四章揭示了神祕世界的象徵語言,如天文學、黃道十二宮、塔羅牌與預言。神祕知識具備強大的力量,自古以來這類做法掀起許多爭議,也深深令人著迷。公元1633年,英國占星家威廉‧力利(William Lily)出版了第一本黃道星座預言的曆書,同一時期,偉大的義大利數學家及天文學家伽里略提出地球繞太陽旋轉理論,被控散佈異端邪說。兩人均被視為激進份子,為一己的信念備受責難。神祕象徵也經常乞靈於神祇、靈魂,因此本章介紹許多神祕物

體,如中國的卜筮甲骨、希臘佩特利亞出土的金箔,皆屬於這類用途。     從古至今,人類內心共有的欲望是說出只讓一些人了解的話語,唯有自己、弟兄或同一部落的人能夠知曉祕密。有些祕密組織,如玫瑰十字會或共濟會會員以外人聽不懂的語言溝通,以免其儀式或信仰流傳到外頭去。想守住自己的祕密,又想窺探他人的祕密,往往演變成皇帝或國王之間的權力遊戲。文藝復興時期,法國王后凱瑟琳‧德‧麥地奇與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均資助保護當時地位最高的祅教祭司。部分資料顯示,英國數學家及神祕學家約翰‧迪伊(JohnDee)曾用一面黑曜石鏡子,映照出伊莉莎白一世王國的未來。法國醫生與預言家諾斯查達姆斯,則在巴黎羅浮宮對凱瑟琳王后洩漏

天啟的預言。     你會發現全書各章都有幾張插圖頁,代表某一文化某一群體的12種主要符號或象徵,可能來自自然界、靈界、數學或神祕世界,並解釋其意義。例如12個希臘天神,畫中的宙斯攜帶雷電、海神有三叉戟、阿蒂蜜斯手上有弓箭,均繪出各自的特徵,加以說明。其中包括12幅美洲印第安的動物圖騰,有尋常鳥類與花卉、印度神明、煉金術的象徵圖符、護身符、黃道帶的12個星座,以及塔羅牌的重大奧祕,並從歷史、文化、神話學或宗教層面探討每一個象徵的意義。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在《純真之歌》(Auguries of Innocence)一詩中寫道: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雙手掌握無限,剎那便

是永恆。」   這幾句話總結了象徵的力量,說明象徵不只是激發每個人心中的情感與靈悟,也訴諸神性,以及人類共有的經驗與記憶。

從魅力型領導理論看我國政治文化發展-以非典型政治人物為例

為了解決無限5塔散ptt的問題,作者陳建安 這樣論述:

「魅力型領導」是指領導者的權力,來自本身特殊人格對成員的吸引力,非來自於職位或傳統的權威,其一言一行均有無限的魅力,無形中吸引眾多追隨者。有別於過去的傳統魅力型領導者,近年來國際政治上崛起了許多非典型政治人物,這波風潮也開始在臺灣的政壇上萌芽,為我國的政治文化激盪出更多樣的發展方向。 本文旨在探討魅力型領導在典型政治人物與非典型政治人物之差異,並分析其對我國政治文化的影響。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非典型政治人物崛起的歷史演進,並選取2018年直轄市長選舉進行觀察,瞭解非典型政治人物對我國公民的世代變化以及選舉形態改變所呈現之具體表現。 研究發現,我國選民對非典型政治人物之形象要求、領導

特質不同於典型政治人物。世代變遷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使其逐漸著重在候選人的個人條件,具備個人特質的非典型政治人物有更多機會被看見,他們的崛起對我國政治文化提供更多發展選擇。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一群打亂長尾、扼殺文化的業餘者

為了解決無限5塔散ptt的問題,作者安德魯.基恩 這樣論述:

無窮的部落格多到讓人目不暇給,不覺間逐漸侵蝕了我們的判斷能力;網路上的「剪貼文化」讓我們分不清何者為真、為假,何者為事實、何者為想像………   製作部落格現在成了一股狂熱,每天、每個小時、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有新的部落格出現。而且這個數字每六個月就會翻倍。在你閱讀這一段文章的時間內,就已經有十個新的部落格發表了。   如果維持這個速度,到了二○一○年,就會有超過五億個部落格,共同腐化且混淆各種事物的公眾意見,從政治到商業、藝術、文化。無窮的部落格多到讓人目不暇給,不覺間已經逐漸侵蝕了我們的判斷能力,讓我們分不清何者為真、何者為假,何者為事實、何者為想像。在Web 2.0的世界中,我們的世界觀、

我們寶貴的文化,正遭遇到大批湧來的「業餘者教派」(The Cult of the Amateurs)所攻擊!網路上的「剪貼文化」,竊取了學者、藝術家、編輯、製片者辛勤創作的果實。   任何人只要有意見,不管有多麼愚昧無知,都可以貼到部落格或YouTube上,或是去改寫維基百科上的條目。匿名部落客和影片拍攝人,如今可以改變大眾論辯並操弄公眾意見,不受專業標準或編輯過濾機制所約束,真相成了一種可以買賣、包裝、編造的商品。 作者簡介 安德魯.基恩(Andrew Keen) 一位矽谷企業家,曾在《旗幟周刊》(Weekly Standard)、《快速企業》雜誌(Fast Company)、《舊金山紀事報

》(San Francisco Chronicle)、《富比士》雜誌(Forbes)、ZDNet網站等發表有關文化、媒體、科技之文章。創辦Audiocafe.com網站並擔任董事長兼執行長期間,《君子》(Esquire)雜誌、《產業標準》(Industry Standard),以及許多其他報刊均曾特寫報導。現主持播客網站AfterTV,並常出現在廣播和電視節目中。現居加州柏克萊。本書原著網站www.TheCultoftheAmateur.com 導讀 《誰製造了你的世界觀》   Splog(垃圾部落格)、Flog(冒牌部落格)、UGC(user-generated corruption,使用

者製造的腐化);這是你將會在本書中讀到的三個名詞,而它們祇不過揭露出複雜黑暗的網路世界之一小部份面貌罷了。   打從現在被稱為 Web 1.0 的網路早期發展時代,作為一個充滿熱望與理想的觀察者、我參與了這場風起雲湧的革命;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以網路的佈道者自許,不斷發表著對於網路產業與網路文化的評介文字。一方面,讚嘆於這個美麗新世界的活力、遼闊與多樣;另一方面,也無情批判部份藉由媒體大肆炒作、似是而非的網路商業發展觀念或模式。   因為太愛網路,所以不希望人們對它抱持過度樂觀的錯誤期許,及至希望破滅之後,反過頭來詆毀、否定、嘲諷它;這,正是我當時的心情。   正如作者自述,「這本書不是一般的

評論,而是一個叛教者的作品。」誠然,如果是一個自始至終就對網路發展抱持排斥與疏離態度的保守主義者(或我私下稱為「被地球重力束縛的人類靈魂」)所作的批判,則或許只值一笑,但是從一個曾經信仰過網路的先行者口中說出來,我們便有虛心聆聽的必要。   「兩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憑一個開張十八個月還沒賺錢的網站(Youtube),就賣到十六億五千萬美元,兩人各分到價值三億美元的股票,這種不理性的估價和一夕暴富的億萬富翁,已經影響了其他美國人,紛紛感染了這種不理性的態度和信仰。」   “非理性繁榮”,並非Web 2.0的特有產物;至少我親眼見證了20世紀末最大的一場火力展示,當時是由網景、雅虎、eBay、亞馬遜

等Web 1.0時代的先驅者所發起。台灣的網民、股民們,看到太平洋對岸升起超大型煙火,在困惑中,才慌忙試圖理解發生了什麼事。那波煙火打響了網路經濟時代的先聲:唯有吸引更多人的注意與實際參與,這個經濟體才能夠被運作的更大、更順暢,這是我深入理解後建立的認知。 不可否認,有許多極具創意與實用性的新事物在網路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充實了我們原本貧乏枯燥的人生;卻也不可不防,我們對於網路世界(甚至現實生活)的觀點,也受到這些日新月異的 New New Thing 嚴重影響或潛移默化。   舉個例子來說,作者在第三章提到「有時是一則廣告式報導,卻弄得像是Myspace或Facebook這類交友網站上的個

人網頁。有時是一則Youtube上很紅的影片,結果是一家刻意想引導消費者意見的企業所製作。」   類似的現象,事實上在台灣的「部落圈」也曾引起熱烈的討論:越來越多廠商邀請部落客(blogger)試用商品、試讀新書,主要就是希望藉由他們在部落格上的影響力,增加產品的知名度、可信度,或者作為產品上市前的市場調查。據我所知,一些知名部落客目前多半採取謹慎的態度,在寫文章時註明該產品是由客戶所提供、或者從中獲取多少利益,以昭公信。   但,這樣的遊戲規則,並非從一開始就建立;部落客、以及部落格的讀者雙方,或許還包括廠商,都必須從實際的經驗中學習、成長;歷經被批評與修正的過程,才建立起一種大家可以接受的

互信基礎。   至於扭曲報導,那更不是Web 2.0時代才有的現象:早在e-mail的時代,我們便時常發現某些人看到網路上的文章或圖片後,將標題按照自己的意見更改、又廣為轉寄出去;台灣某大媒體網站還針對此特別開闢「網路追追追」專題,專門破解這些網路謠言的真相;有些以訛傳訛的程度,簡直令人啼笑皆非!   這些經由作者所稱的「業餘者教派」基於有心或者無意的二手、三手或無數手傳播,在網路上大量散佈與流竄的訊息,勢不可擋;就連時常被作為 Web 2.0「集體智慧」、「共同協作」象徵的維基百科(wikipedia),也難免充斥著諸多謬誤的字句與偏見。在台灣,更有所謂的「鄉民」文化,儘管未必與本書中所舉的

例子完全契合,卻也同樣反映了一種強大的業餘者力量。   理解業餘者,甚至向業餘者學習,可能是Web 2.0時代最重要的課題。   當然,本書中提到的部份案例,好比說用Youtube上面某段影片被觀看過的次數,來引證有多少人遭到誤導,這是不夠準確的,因為可能其中有許多人看過之後嗤之以鼻或一笑置之。但,我們不妨將作者這樣的觀點,看作苦口婆心;如果你是網站經營者,必須瞭解這種生態所可能衍生的法律問題;如果你單純是個網路使用者,更需要學習如何在險惡的網路叢林中保護自己。   話說回來,從來也沒有一個時代像現在一般,在短短的數年間,許多新的理論被建立、被廣為流傳;然後被質疑、被摧毀,又從中生出新的趨勢與

理論來。Web 2.0製造了更多資訊垃圾,但也多虧了網路的民主,我們才能發現這些虛偽背後的真相,所以,我還是抱持著審慎樂觀的態度。 「或許保羅.賽門說得沒錯。我們會走向 Web 2.0。 不管喜不喜歡。」 工頭堅 kenworker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資深部落客。1.0時代的網路趨勢觀察者,2.0時代的旅遊平台思考人;目前任職於旅行社,擔任行銷企劃以及國際領隊。創辦《部落客旅行團》,首先將部落格行銷觀念帶入旅遊產業。   ﹝註﹞「鄉民」一詞在網路上源起於台灣大學PTT BBS中「網友」之俗稱,特別是指批踢踢黑特(Hate)看板之網友。後來此稱呼亦被網友使用至其他BBS及網路論壇中。因取

其「愛湊熱鬧」的意味,常被網友用以自嘲。同時,「鄉民」一詞也可帶有貶意,用以指稱一些不懂得判斷事情是非、只跟著群眾起鬨的網友。﹝以上註解乃引用自《維基百科》的條目,倘若有誤,也是「業餘者」之責,可不是我說的﹞ ●引言  我差點以為,一九九九年又重演了。 矽谷景氣回溫,瘋狂的烏托邦理想家又再度四處奔忙。最近在舊金山的一個聚會中,我就碰到了一個這樣的人。  我們各拿著一杯散發著果香的加州夏多內白葡萄酒,交換彼此的近況。他告訴我,他最近在忙一套新軟體,可供人在網際網路上發表音樂、文字、影片。  「就是MySpace加YouTube加維基百科(Wikipedia)加Google,」他

說。「超猛的。」  而我則告訴他,我正在寫一本書,關於數位革命對我們的文化、經濟、價值觀,所產生的破壞效果。  「就是無知加自我中心加沒品味加烏合之眾當道,」我說,忍不住露出微笑。「超猛的。」  他不自然地回了我一個微笑。「那就是赫胥黎加數位時代了,」他說。「你在重寫二十一世紀的赫胥黎。」他舉起葡萄酒杯向我致敬。「敬《美麗新世界二‧○》!」  我們碰了杯,但我知道,我們該敬的是另一個人。啟發我寫這本書的源頭,不是那個寫《美麗新世界》的作家奧得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而是他的祖父T‧H‧赫胥黎,他是十九世紀的演化生物學家,創出了「無限猴子定律」。赫胥黎的這個定律是,如果你拿無限

多台打字機,給無限多隻的猴子,最後總會有隻猴子,能打出一篇大師傑作──一部莎士比亞的劇作,一則柏拉圖的哲學對話錄,或者一篇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經濟學論文。【原文註1】  在網際網路之前的時代,T‧H‧赫胥黎這個「無限多猴子擁有無限多技術」的情節,比較像是個數學玩笑,而非想像中的反面烏托邦世界。但一度看來是玩笑的情節,現在似乎成了先知︰今天,讀者和作者、創作者和消費者、專家和業餘人士的傳統界限,已經愈發模糊;造成的結果,就是文化平庸化。  今天的科技,連結了猴子和打字機。只不過,在我們的Web 2.0世界,打字機不是打字機,而是上網的個人電腦;猴子也不是猴子,而是網路使用者。而

這幾百萬、幾千萬精力旺盛的猴子──許多人在創造藝術方面的才華,並不比同為靈長類的其他動物要來得高強──正在創造出一片無盡的「平庸數位森林」。因為,今天的業餘猴子們,可以使用他們上網的電腦,發表各式各樣作品,從愚昧的政治評論,到不登大雅之堂的家庭錄影帶、外行得離譜的音樂,以及根本讀不下去的詩作、評論、散文、小說。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如今充斥網路、無所不在的網路日誌──部落格。製作部落格現在成了一股狂熱,每天、每個小時、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有新的部落格出現。我們像猴子般,大剌剌地把自己的私人生活、性生活、夢想中的生活、缺乏內容的生活、「第二人生」的虛擬生活,全都貼上了部落格。就在我寫這段文字的當

兒,網路上已經有五千三百萬個部落格,每六個月,這個數字就會翻一倍。在你閱讀這一段文字的時間內,可能就有十個新的部落格發表了。  如果維持這個速度,到了二○一○年,就會有超過五億個部落格,共同腐化且混淆各種事物的公眾意見,從政治到商業、藝術、文化。無窮的部落格多到讓人目不暇給,不覺間已經逐漸侵蝕了我們的判斷能力,讓我們分不清何者為真、何者為假,何者為事實、何者為想像。今天,孩子們已經無法分辨由客觀專業新聞從業者所報導的可信新聞、和他們在joeshmoe.blogspot.com所閱讀到的東西有什麼不同。對於這些Y世代的烏托邦理想家來說,每篇貼文都只是另一個人所敘述的真相;每個虛構故事都只是另一個

人所描寫的事實。  然後還有維基百科,這個線上百科全書,讓任何大拇指正常、且受過小學五年級教育的人,都可以針對任何事主題發表任何內容,從A開頭的「直流/交流電(AC/DC)」到Ζ開頭的「祆教」(Zoroastrianism),無所不包。自從維基百科誕生以來,超過一萬五千名撰文者,已經以超過一百種不同語言、創造出近三百萬則條目──全都沒有經過編輯與查證。維基百科每天有幾十萬訪客,已經成為資訊與即時事件類網站中點閱量第三大的;儘管維基百科沒有記者、沒有編輯群、沒有新聞蒐集的經驗,卻是比CNN或BBC網站還要受到信賴的新聞來源。這是盲人騎瞎馬──無限多的猴子為無限多的讀者提供無限多的資訊,永遠在錯誤

資訊與愚昧無知兩者間不斷循環。  在維基百科,只要懂得操作步驟,人人都可以憑自己的喜好重寫條目──很多人就常常就這麼做。舉個例子,《富比世》(Forbes)雜誌曾經報導,維基百科的條目被一些匿名的麥當勞和沃爾瑪員工暗中利用,成為散播不實企業宣傳的媒介。在「麥當勞」的條目,有個連到艾瑞克.西洛瑟(Eric Schlosser)作品《速食共和國》(Fast Food Nation)的網頁連結,就「剛好」不見了;而在「沃爾瑪百貨」的條目中,有個人刪掉了一行內容,是有關該公司員工薪資比競爭對手低二○%的。【原文註2】  這個現象,並不僅限於文字。T‧H‧赫胥黎的十九世紀打字機,除了演化出電腦,還演化出

攝影機,把網際網路變成一個收藏了使用者自製影片的龐大圖書館。在本書寫作之時,YouTube這個業餘者影片入口網站,成了全世界成長最快速的網站【原文註3】,每天吸引六萬五千則新影片加入,且號稱每天有六千萬則影片被點閱觀看;於是一年總計有超過兩千五百萬則新影片加入【原文註4】,且影片被點擊觀看約二五○億次。二○○六年秋天,這個一夕之間暴紅的網站,被Google以超過十五億美元買下。  YouTube的網頁內容,在空洞愚蠢和荒謬可笑的程度上,甚至連部落格也要相形失色。對於這些拍攝影片的猴子來說,好像沒有什麼事物會太平凡或太自戀。這個網站是個業餘影片的展覽館,展示著一個個可憐的傻瓜跳舞、唱歌、吃東西、

洗滌、購物、開車、打掃、睡覺,或只不過是瞪著自家螢幕而已。二○○六年八月,一段影片〈復活節兔子恨你〉大受歡迎,裡頭是一名穿著兔子裝的男子在街上騷擾並攻擊路人;根據《富比世》雜誌的報導,這段影片在兩個星期內被觀看了超過三百萬次。其他幾個最受歡迎的主題,包括一個年輕女子觀看另一個YouTube使用者,而這個使用者又在觀看另一個使用者──一個虛擬的鏡廳,最後通到一個女人在電視前面做花生醬加果醬三明治;一名馬來西亞舞孃穿著超短裙,隨著瑞奇‧馬汀和小甜甜布蘭妮的歌聲勁舞;一隻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一名英格蘭女子教觀眾如何吃一片巧克力柑橘醬酥餅;另外還有一段非常適合加入YouTube圖書館的影片,是一段絨毛玩

偶猴子跳舞的影片。  每天,有數百萬人樂意去看這類無聊影片,這個事實固然令人憂心,但更令人不安的是,某些網站正在把我們變成猴子,而我們還根本不曉得。只要在Google的搜尋引擎裡鍵入字句,我們就的確能創造出某種所謂「群體智慧」,由所有Google使用者共同累積而成。Google搜尋引擎的邏輯,亦即專業技術人員所說的演算法,會反映出大眾的「智慧」。換句話說,愈多人點擊某項搜尋結果的連結,這個連結就愈可能在往後的搜尋中出現。這個搜尋引擎是我們每天九千萬次查詢Google所集合而成的;也就是說,它只會把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告訴我們。  同樣的這種大眾「智慧」,也出現在無編輯的新聞整合網站,例如Digg

和Reddit。這些網站上的標題順序,反映了其他使用者看過什麼新聞,而非反映新聞編輯的專家判斷。就在我寫作的此時,以色列和真主黨正在黎巴嫩展開一場殘酷的戰爭。但Reddit使用者卻不會曉得這個新聞,因為在這個網站最「熱門」的前二十則報導中,沒有一則是有關以色列、黎巴嫩,或真主黨的。在這個網站上,會員會看到的,是有關一個平胸的英國女演員、大象的走路習慣、一段仿照新型麥金塔電腦廣告的惡搞影片,以及日本的地下道。Reddit成了一面鏡子,反映了我們最尋常而瑣碎的興趣。這個網站嘲弄傳統新聞媒體,把當下的事件轉為幼稚的兒戲。  根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五○%部落格的唯一目的

,就是報導並分享他們個人生活中的經驗。YouTube的宣傳標語是「播出自己」(”Broadcast Yourself”)。而的確,我們是在秀出自己,懷著神話中納瑟西斯那種無恥的自戀。傳統主流媒體被個人化的媒體取而代之,而網際網路就變成了一面照出我們自己的鏡子。我們不是用網路來尋找新聞、資訊、文化,而是用來製造出新聞、資訊,和文化。  這種渴望別人關注自己的無窮欲望,正推動著新網路經濟中最熱門的一部份──MySpace、Facebook、Bebo這類交友網站。這些網站是「播出自己」教派的神殿,成為我們個人欲望與身分認同的一頁白紙,等著我們動手書寫。網站上總宣稱,要讓你跟其他人進行「網路社交」;但

其實它們存在的目的,只是讓我們可以幫自己打廣告:從我們最喜歡的書和電影,到夏天出門度假拍的照片,還有種種「證明」,或是讚美我們頗為迷人的特質,或是簡述我們最近一次醉酒狂歡的事蹟。而由於這些自我宣傳的網頁愈來愈沒品味,於是毫不意外地,也就引來匿名的性攻擊者和孿童癖了。  但面臨危機的,不光是我們的文化標準和道德價值觀而已。最嚴重的是,一路協助培育並創造出我們的新聞、音樂、文學、電視節目,以及電影的這些傳統機構,也正遭受到攻擊。在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報紙和新聞雜誌原是最受信賴的資訊來源之一,現在卻不斷衰退,因為免費部落格以及「克瑞格名單」(Craigslist)這類免費提供分類廣告的網站激增,使

得刊登在傳統報刊的付費廣告減少。  二○○六年第一季,所有主流報社的獲利都暴跌。紐約時報公司下降了六九%,《芝加哥論壇報》所屬的論壇公司(Tribune Company)降了二八%,而全國最大的媒體公司、旗下擁有《美國今日》、《國家詢問報》等媒體的甘尼特公司(Gannett Company)則掉了十一個百分點。報紙的發行量也下降了。很諷刺的是,報導矽谷的報紙之一《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光是在二○○五年,讀者群就下降了高達一六%。【原文註5】而在二○○七年,時代公司解雇了將近三百人,主要是《時代》(Time)、《時人》(People)、《運動畫刊》(S

ports Illustrated)等雜誌的編輯人員。  我們這些還在閱讀報紙和雜誌的人知道,大家購買的音樂也變少了。因為檔案分享技術導致數位侵權猖獗,從二○○○年到二○○六年,唱片銷售量下降了超過二十個百分點。【原文註6】  在YouTube崛起的同時,好萊塢則碰上了自身的財務困境。國內票房成績現在佔好萊塢的總收益不到二○%,而且由於DVD銷售額下降、全球盜版猖獗,電影業正拼命在尋找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希望能在網際網路上發行電影,以此獲利。根據《紐約客》雜誌影評人大衛‧丹比(David Denby)的說法,好萊塢很多片廠的高層主管,現在對於收益下滑非常恐慌。而隨之的冷酷後果,就是縮減成本。比方

迪士尼公司在二○○六年就宣佈裁員六五○人,同時每年製作的動畫電影數量減少將近五○%。【原文註7】  傳統媒體正面臨滅絕的危機。但若是如此,取而代之的會是什麼?顯然地,將會是矽谷熱門的新搜尋引擎、交友網站,以及影片入口網站。每個出現在MySpace上的新網頁、每一則部落格上的新貼文、YouTube上的每一則新影片,都意味著主流媒體可能喪失的廣告收益。因此,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在二○○五年七月做了個精明的(也可能是鹵莽的)決定,以五億八千萬美元買下了MySpace。於是,不但YouTube以十六億五千萬美元售出,連模仿YouTube的翻版網站MySpace也有鉅額的創投基金

挹注。而且Google的成長似乎勢不可擋,在二○○六年第二季,其收益激增到將近二十五億美元。  你可能會問,當無知愚昧加上自我中心加上壞品味加上烏合之眾當道,會發生什麼事?  答案是:猴子統治世界!向今天的專家和文化守門人──我們的記者、新聞主播、編輯、音樂公司、好萊塢片廠──說再見吧。在今天的業餘者教派中【原文註8】,是由猴子運作這場大秀。他們有無限多的打字機,正在以網頁譜寫未來。但,我們可能不會喜歡其中的內容。

中共在全球施展「銳實力」動機及作法之研究

為了解決無限5塔散ptt的問題,作者張國辰 這樣論述: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2017年12月首次提出「銳實力」乙詞後,等同正式揭櫫中共正於全球透由政治滲透、經濟誘拉、學術干預、媒體影響、科技竊取、操縱華人等行徑擴權,謀藉此重塑國際及區域秩序,迫使有關利益者展開「自我審查」及「自我設限」,使各國及國際組織按中共期望方向發展,凡不從者,輕者先透由中共外交戰狼以粗鄙辭令恫嚇警告,重者則展開中斷經貿交流、市場禁入、綁架人質及課徵重稅等極限式施壓報復,此種唯我獨尊、獨霸思維起源於中國傳統的「天朝世界觀」,凡對我朝拜、叩頭及聽我號令者就可列土封疆、封王,違者在古代即出兵征討、踏平剿滅、誅滅九族,此與當前中共在西藏、新疆、香港迫害人權之粗暴行徑如出一轍,充分突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中華史觀,對外則延續此思緒邏輯透由「銳實力」手段對各國展開蹂躪分化,趁機擾亂他國政策運作,單方面遂行僅有利於北京的「強國外交」政治,以恢復習近平心中的大國榮景,再造漢唐盛世。然現今大陸人民在中共長年愛國教育洗腦下,上述思維短期內已難改變,高漲的民粹主義已令世界不敢恭維,造就當前中共與大陸民族主義相互綁架困境,「中共」、「中國」及「中國人民」在北京刻意操作下被劃上等號,然此極為危險,稍控不慎必然將全球捲入生死震盪波瀾,2020年以來在全球蔓延的武漢肺炎疫情正係最佳明證,迄今拆散數十萬個家庭,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發展,二戰後的全球化模式遭裂解,充分證明中共政權「

偷、搶、拐、騙」特性已對當今世界民主自由體制造成莫大威脅,疫後勢必掀起一系列對中共「銳實力」行徑之究責撻伐,我國應把握此機會與國際「民主社群」構建反擊紅色滲透防線,檢視自身法制闕遺、強化公民風險意識、健全國安抗「中」滲透機制,打造一個能夠永續捍衛臺灣民主體制發展的政府團隊,不再應民主政黨輪替而給予中共有可趁之機,並進一步彰顯及貢獻臺灣文化、科技、醫療及公衛能量,俾於國際社會突出有別於中共「銳實力」的臺灣「暖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