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紙材質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燈籠紙材質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理蕙光寫的 日本庭院集成(全六卷) 和金雪婷的 花卉調色的基本:讓水彩花卉更精緻的調色奧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燈籠製作材料 - Krifc也說明:楊桃燈籠製作材料紗紙紙花球棉繩蠟燭座竹篾(三長兩短) 吊頭花紋紙條漿糊縐紙做法: ... 奇摩超級商城中秋燈籠-中秋節兒童卡通手提diy燈籠手工制作材料包紙燈籠幼兒園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中科技大學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商業設計系碩士班 林承謙所指導 羅婉心的 仿生設計應用於漂流奇木燈飾之創作研究 (2020),提出燈籠紙材質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漂流木、奇木、仿生設計、燈飾、產品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視覺設計學系 姚村雄所指導 劉蕙儀的 臺灣南部物產展售中心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分析 (2017),提出因為有 地方特色、物產展售、視覺設計、圖像元素的重點而找出了 燈籠紙材質的解答。

最後網站diy燈籠材料則補充:阿里巴巴為您找到1594條diy燈籠材料包產品的詳細參數,實時報價,價格行情,優質 ... 兒童手工燈籠diy材料包幼兒園手工紙燈籠制作材料配燈桿批發幼兒園親子作業兒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燈籠紙材質,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本庭院集成(全六卷)

為了解決燈籠紙材質的問題,作者林理蕙光 這樣論述:

《茶庭·數寄庭院》 自利休創“草庵”風茶道以來,侘寂便成為和風美學的理念之一。“和敬清寂”的茶道四規完全體現在了與茶室密不可分的茶庭之中;而源於茶道意境、又與書院造建築相融合而成的數寄屋建築亦追求“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世”的隱逸情懷。   茶庭專為茶室而設。由飛石構成的小徑將來訪者引入茶室;石燈籠和蹲踞頗具古韻,具有助觀者清淨身心的作用;每一塊役石(觀賞性石頭)的設置都體現了設計者的巧思,踐行著傳統的造庭理念。數寄庭院即數寄屋建築中的庭院,但數寄又有“風雅”之意,所有雅致之庭皆可承“數寄庭院”之名。庭院中恰到好處的遮蔽物形成回游之景,所植花木打造出山間景觀。   《日本庭院集成》之《茶庭》卷與

《數寄庭院》卷精選百余幅實景圖片以及實測圖,全面解讀茶庭與數寄庭院的結構與構成要素:門的設置方法、石頭的擺放要求、小徑的鋪設要點、綠植的種植技巧……蘊藏在每一處細節中的巧思構成了日式庭院的底蘊,打造一片風雅世界。   《坪庭·玄關庭院》 “市中山居”是日本庭院追求的理想境界,造庭即人工再現自然的過程。掘池注水、養鳥築山、引水造瀑,皆旨在讓生活充滿自然風情。坪庭與玄關庭院在方圓之內再現自然,既滿足了人們渴望遠離塵囂的精神需求,也起到了視覺過渡的作用,將室外和室內連為一體。   坪庭的歷史可追溯至平安時代的“藤壺庭”與“荻壺庭”。歷代寺社庭院、茶庭的意象與建造手法皆可用於打造坪庭。燈籠、蹲踞、一石

一木均凝結著造庭者的匠心,在狹小的空間中形成縮景,再現季節的變化。玄關庭院附屬于玄關,它既是建築物的一部分,又可單獨成景。鋪路石與踏腳石是構成玄關庭院的靈魂要素,其佈局極富功能性又不乏美觀性,引導來訪者進入室內空間。   《日本庭院集成》之《坪庭》卷與《玄關庭院》卷收錄百余張珍貴實景圖片以及各種視角下的實測圖,詳細解讀坪庭與玄關庭院的結構與佈局。書中不僅收錄有遵循傳統造庭之法的大家之作,也介紹了緊跟時代需求而產生的新型庭院。造庭之法是歷史的饋贈,但隨著時代變遷和審美意識的改變,庭院的形態也不斷產生新的變化,不變的是人們嚮往自然的初心。   《燈籠·蹲踞缽前》 “石”是日本庭院重要的組成部分,日

本古老的庭院設計類書籍《作庭記》中的第一段就講述了設置在庭院裡的石,可見置石幾乎等同於建造庭園。甚至可以說,日本庭院之美的根源就來自石。   在日本庭院中,石有著豐富的內涵:巨大的石可以代表山峰,象徵著永恆不滅的意境;小型的石可以三五組合為石景,也可用于製作石燈籠、蹲踞等景觀元素。石燈籠是日本石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具有照明和添景的雙重功能,也寓意正在從塵世的紛繁走向內心的寧靜;蹲踞則是茶庭的靈魂,是進入茶室之前用來清潔身心的重要道具,代表著洗淨心中的煩躁與塵世中的擾心。   《日本庭院集成》之《燈籠》卷與《蹲踞缽前》卷以桂離宮、兼六園、後樂園等知名日本庭院為例,收錄超過百張的珍貴實景圖片及手繪

圖,詳細講述日本庭院中燈籠與蹲踞缽前的造型種類及欣賞重點。全書不僅介紹日本庭院中各種石景的建造理念,也有茶事的基本流程知識以及四季的節慶行事。在解讀石之美的同時,也引領讀者體會日本庭院的禪意與追求。 符號的花園 在激蕩而忙碌的當下,庭院是逃離喧囂世界的象徵。置身其中,哪怕是片刻的寧靜,也足以讓我們擺脫焦慮,吐納升息;甚至只是單純的想念,也足以讓人思接千載,神入八荒。儘管庭院本身已經是“寄情山野,自由不羈”的符號,但如若我們能夠跟隨此書步入百花深處,必將沉醉於這片符號的花園,試圖去理解美麗圖像背後的無盡隱喻。   有兩種方式能夠展現庭院的力量:一種是宏大敘事,狀如法式園林的規矩對稱,宏偉曠達;

而另一種則極盡精微,卻又能寓意廣大,日本庭院就充滿了這樣的趣味。如同各式禪宗公案的問答遊戲,當我們要去親近自然,日本庭院答非所問卻讓人醍醐灌頂。“比喻”這種禪宗妙法很早就被用於空間營造,比如作為禪宗祖庭的少林寺初祖庵,其外圍牆裙堿石板上刻有一組連續的海漫石雕,形象地把整個建築托在江海之上,以隱喻達摩一葦渡江,開創東土禪宗的偉業。無疑,日本庭院在“比喻”上更是青出於藍,取材於島國獨特的自然環境,極盡抽象,形成充滿寓意的符號花園。   時間 在飛鳥奈良時代(南北朝至初唐),先進的佛教文化從中國和朝鮮傳入,伴隨而來的是建築技術的全面複刻,此時日本佛寺庭院類似於東土大唐,遍栽桃柳,以營造蓬萊之境,比喻

仙道之所。   平安時代(中唐到北宋),日本產生了區別於中式寺廟、結合東瀛潮濕氣候風土、更重華麗享樂的殿式府邸,其單體建築以透廊連接,建築和庭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在這些被建築、透廊和院牆圍合的庭院中,開始產生了初具特色的日式景觀。平安時代後期《作庭記》總結其立石要旨,不同於中式的“以石象山”,象徵海景成為特色主題。從設計的角度出發,造園方法無非是回憶創作者所曆名勝,用“以小見大”的象徵手法將美景再現。立石像山,臥石似島,於是日式“大海樣”立石少而臥石多,比喻海上仙山,之後甚至以砂代水,產生抽象的、雕塑般的枯山水藝術。   平安時代後期,日本進入末法時代,戰亂不停,社會動盪,人心不安。於是人們

渴求極樂淨土的平和感,象徵淨土的泉池園代替仙道庭院,成為悲愴時代的心靈寄寓。   在鐮倉和室町時代(北宋末年,南宋到明初),日本出現幕府政權,引入禪宗思想,發揚武家文化。樸素簡潔、莊嚴肅穆的書院造建築往往輔以生機勃勃的泉池回游式庭院,可漫步其中,亦可坐觀窗景。其後時代出現的龍安寺枯山水園和金閣寺、銀閣寺池泉園為佳例。 及至戰國和安土桃山時代(明代中晚期),豪華壯麗的天守閣城堡展現著亂世中的醉生夢死,庭院中的蓬萊仙洲象徵人們渴望逃離現實的心靈掙扎。然而在戰亂的緊張感中,人們不僅能逃往紙醉金迷的誇張幻境,也可以化繁為簡,從容雅致,以“計白當黑”的禪宗思維走向相反的符號象徵,終於成就了日本獨特的數寄

之風,寓意以優雅的方式追尋一方淨土,遠離紛爭,寄情山水,隱遁山林……   空間 曾有諸多學者試圖對日本建築的獨特性進行總結,亞瑟·德雷克斯勒(ArthurDrexler)1955年出版了《日本的建築》,建築師丹下健三、建築評論家川添登、攝影師渡辺義雄1965年合著了《伊勢—日本建築的原型》,歷史學家伊藤貞司、藝術家野口勇和攝影師二川幸夫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出版了《日本建築的根源》,西井一夫和穂積和夫在1983年合著了《什麼是日本建築?》……儘管採用不同的分類方式,但他們都強調了日本空間的一個重要特徵:建築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室內外的流動感。庭院和建築的這種通透感產生於日本潮濕的氣候和風土,也源

自神道教“不可圍合封閉土地”的神話寓言。一個典型的日本庭院中,圍繞建築的“緣側”回廊是半露天的步道,作為牆壁的雨戶圍板可以取下,障子板(覆蓋著半透明紙的木格屏)和襖(覆蓋著不透明紙的木格屏)可以靈活開合,在頃刻間使庭院和室內融為一體,動靜之變觸動人心。   然而,這種通透感又並非是說一覽無餘,日文中的“透ける”一詞,意為透過很薄的物體看到對面的事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種透明似乎更像是建築家柯林羅所謂的“現象的透明”(通過建築形式的重疊,表現出空間的深奧之感)而非物理性的透明。比如在書院造的房屋裡,即便打開拉窗也只能“框景般”地看到庭院一半的景致;茶室被設計得幾乎完全封閉,但鳥聲樹影

又可以曖昧地融入室內。   於是,對於庭院來說,看似的劣勢便可逆轉為設計的優點,頗具禪宗意味。建築場地的不規整反而利於形成曲折的圍牆;凹凸的建築單體可以產生變化的觀景介面;曲折的透廊可以創造視覺深度;房間過大的進深被小天井破解……於是,僅僅在一處寺廟/宅邸中,便劃分出諸多大小不一的庭院,成就了豐富的體驗,如大門到玄關的通道庭院,步入茶室的茶庭露地,可遊可坐觀的數寄之園(泉池回遊園),適宜坐觀的小坪庭等(可以是抽象枯山水,也可以是植物搭配)。同樣充滿禪宗意味的逆轉關係還體現在數寄屋的材質,貌似拙樸卻構造精湛,造價昂貴……   最終,這些空間和材質的特質都幻化為一種充滿象徵性的審美體驗。以茶庭為例

,讓我們看看一個日本庭院空間如何構建起具體的符號世界。“福地洞天、壺中天地”是東亞文化關於文人居所的終極想像,茶室及其庭院正是要營造脫離俗世的隔絕之感。當我們在庭院中散步,在腰掛處休憩,在室內享受茶會,就會瞬間進入與世隔絕的精神狀態。   首先,茶室的尺寸甚至被壓縮為只能“促膝而坐”的四疊半(1疊約為1.65平方米)榻榻米大小,在其中飲茶仿佛是再現僧侶們面對達摩祖師像,共飲一杯茶的場景。這促狹的尺度和《維摩經》中的禪宗教義密不可分,相傳維摩詰在同樣大小的房間中迎接文殊菩薩及佛陀的八萬四千名弟子,盡精微,致廣大。   其次,茶室本身被設計為“空無一物”的抽象空間,除了在狀如佛堂壁龕的“床之間”上

擺放插花、水墨卷軸畫,從地板到天花板,從茶具到服飾,室內所有的色調都偏向於淡素,讓人專注於茶道儀式而不為環境所吸引。正如羅蘭·巴爾特《符號帝國》所言,“符號的小屋”仿佛是一件能夠移動的傢俱,沒有座位,沒有床,也沒有桌子,和西方秩序井然的室內完全不同。但當空間失去了中心性,人們也就無從關注傢俱的秩序,人的身體成為空間的主體。   再次,辯證與殘缺的美學感受彌漫於整個空間,煮水壺若是圓的,盛水的器皿需要有棱有角;茶碗若是黑色釉彩,茶葉罐便不可是黑色漆光;房間梁架的構成絕不可對稱圓滿,反而是去追求自由天然,不從於法度公式;經年陳舊、昏暗幽明的“寂”室內卻必須保持清潔無塵;封閉的室內卻需要“透”而不“

開”,如同長谷川等伯霧氣中錯落有致的松林圖,障子外的樹影、陽光和鳥鳴還是會微弱地通過牆壁傳入茶室,這種精微的自然氛圍更強化了象徵性的封閉世界……   人間 後,回到“人間”,在一座茶室中,關於隱喻的遊戲並不止於器物或氛圍,在異常寂靜和澄明的促膝之地,伴著時而“隨浪如花”、時而“暴雨滂沱”的如樂沸水,感受到對方的呼吸、表情、心緒是茶主和客人的必修之課,心靈的碰撞才是茶會動人心魄的想像力儀式。   於是,相反于寺廟的靜觀式庭院,茶庭故意不去營造供人靜觀的優美風景,反而會通過遮天蔽日的大樹(尤其是在利休徒弟織部的設計中)、“透而不開”的圍牆營造出深邃山林的意境。待合的休憩讓客人平復心緒,在深邃的環境

中聽到寂靜的遠方;蹲踞洗手則讓人具有蹲下的謙遜心情;在飛石路上經過,則不會因為營造的風景擾亂客人尋求茶道的決心;而低矮的躪口讓人放下武器,彎腰進入……茶庭用一種人工加工的、卻非如畫的自然去引導身體的動作,但是正如人們看到關守石會踟躕不前一樣,唯有想像力才能真正成就遊園的妙趣。   同樣,無論是玄關通道庭院,可游可觀的數寄之園,還是適宜坐觀的小坪庭,都充滿了符號的寓意卻又有著因地制宜、不拘法度的形式,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造園規則,且同一個流派不同的造園家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設計。面對千變萬化的庭院尺度、景觀配置和細部構造,也許我們並不需要去區分“織部燈籠”和“雪見燈籠”的形制差異,然而它們的“比

喻”世界讓作為設計的“物”重回人間,符號的花園讓我們重新感到溫暖。  

燈籠紙材質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紙廠華麗轉身 體驗匿藏於紙中的想像進化!

乘載著百年製紙興衰的中興紙廠,經由宜蘭縣政府接手再造為「中興文化創意園區」,開啟了老廠房重生運用的契機,也讓原始純粹的倉庫轉化為文創場域,展開一段關於紙的進化故事!呼應著這股新生的力量,宜蘭縣文化局特別於6月30日至8月12日在園區有料倉庫舉辦《紙的進化論》特展,讓民眾打開眼、耳、手、腳、心,全面感受紙的進化之旅。



當光灑落於紙 漫遊紙的知識

「紙的進化就是想像的進化!」《紙的進化論》三大主題區結合了知識、藝術創意與想像力,讓民眾透過「身體」體驗不同以往的非典型特展。展區「紙的知識考Paper Knowledge」打破時間軸敘事,邀請三位藝術家從紙漿原料演繹進化為藝術想像創作,藉由紙林迷宮,讓民眾在迷路的同時也巧遇紙的知識,遊歷關於紙的發展、材質演進與各種想像,帶出知識學習的趣味。

紙張創意大發現  藝術設計競技場

呼應過往倉庫堆疊紙原料的歷史背景,「紙的創意學 Paper Creativity」以新聞紙、鈔票紙、水彩紙、宣紙及瓦楞紙為素材,透過藝術家Zimoun、Tim Budden、張徐展、長谷川洋介(Hasegawa Yousuke)及吳秉聖的想像力,紙張化為空間裝置、錄像影音裝置與摺紙創作。尤其瑞士聲音裝置藝術家Zimoun運用瓦楞紙材打造建築形式般的聲音雕塑,將180個不斷敲擊紙箱表面的軟球,發出微小、迴盪於倉庫的敲打聲,讓民眾感受紙張與空間互動的奇妙感知張力。



想像自由翱翔  催化無限可能

「紙的自由式 Paper Frees Your Mind」則由鳳嬌催化室秉持著跨界催化為核心,打造出作品《紙林紙海》,大量運用田中央的種籽紙、展現石磨特性的蜂巢紙、以機能紙抄技術表現的薄纖紙等各式特殊紙,展現紙意想不到的機能,民眾可穿梭於從天而降的紙瀑,暢遊更迭起伏的紙浪,體驗其充滿想像的視覺、與特殊紙開發實踐的獨特觸感,探索感受紙的自由式。



親子工作坊 實作感知動員

除三大展區外,展期間規劃六大主題活動工作坊,有適合爺孫攜手探索的中興紙廠紋理的剪紙課程、最受親子歡迎的DIY七彩風車、回收紙製燈籠、摺紙衛星,以及文青專屬的瑜伽畫畫、Retro Jam報紙印製,透過手感體驗啟發創意。

「關於紙,你的認識有多少?」超乎日常所孰悉的觀展體驗、擴增對於紙的想像,一場關於紙張進化的夏日之旅《紙的進化論》即將於宜蘭啟航。

更多詳情請點我
https://www.facebook.com/EvolutionofPaper/

仿生設計應用於漂流奇木燈飾之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燈籠紙材質的問題,作者羅婉心 這樣論述:

近年來,由於地球環境被汙染與破壞,推廣與響應環保成為國際性的議題,在環保、耐用性與健康等顧慮下,生活用品與家具家飾市場倡導運用自然材、生物植栽等天然產物,自然有機體的實木產品更是備受推崇。業界多以「奇木」代指的台灣貴重木種,由於取得管道為漂流木,市場應用有限,受眾狹小。「仿生設計」參照生命體特點轉化為產品,本創作者認為可以將市場接受度良好的「仿生設計」作為設計手法,製作常見有一定功能性的家飾產品-燈飾,將漂流奇木從原料設計轉化為產品,提升總體商業價值。為了賦予漂流奇木創新的產品形式,使產品融入現代簡約裝潢,提升總體商業價值,針對仿生設計進行文獻與案例分析,分析歸納花卉造型產品設計思維與準則。

整合漂流木工藝與燈具種類與特性,實際探討與實驗媒材特性後,為了配合漂流奇木尺寸,調整燈罩尺寸,保持整體造型平衡,挑用直徑34.4cm高度30cm、USB接頭,輸出為5V/1-2A,色溫2500-3500K的小圓燈。以CNC加工紅銅片與黃銅片後,經評估選用塑型能力較佳的黃銅片為燈罩骨架。燈壁則在試驗五種織品後,選擇柔軟有彈性可支撐燈罩塑形的棉布,複合疊加可修飾外表的麻落水紙。統整設計流程與策略,用形態圖表矩陣呈現單元化、簡化、幾何化、變形、堆疊、旋轉等仿生轉化手法,設計花卉視覺特點與結構的黃銅片燈罩骨架,裱糊棉布與麻落水紙作為燈壁,讓整體造型更加完整;並分析花卉葉型,以幾何簡化後的造型篩選木材,

讓奇木可保有漂流木造型處理成燈座,製成壁燈與桌燈。本創作研究成果分為二系列,一共10件作品,以模擬情境圖檢視,確實是能融入現代風格的室內裝潢中,並保留漂流奇木天然造型、彰顯其自然美感,傳達漂流奇木的特色及魅力。在確保產品功能性的同時,也有更貼近現代社會的設計感,增添使用者生活情調。

花卉調色的基本:讓水彩花卉更精緻的調色奧秘

為了解決燈籠紙材質的問題,作者金雪婷 這樣論述:

全書共分5章,內容分別為水彩畫的必備工具、水彩畫的基礎知識、從局部到整體、基本技法在水彩花卉繪製中的應用、水彩花卉繪製技法提升。書中遵循從描線到上色,從局部到整體,從花卉的花瓣、花莖、花蕊到完整的一束花、一組花這樣的教學順序,力求將每一幅畫的線稿繪製和上色過程都完整地呈獻給讀者。詳細的文字講解,豐富的步驟圖示,貼心的要點提示,讓讀者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容易。願你也能畫出心中最美的花! 金雪婷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綜合繪畫專業。曾著有《色鉛筆繪畫完全自學教程-畫出鮮花的生命力》《色鉛筆的鳥類萌繪》《寫給大家看的畫畫教學書-色粉畫技法》《超好玩的素描學習本》等繪畫類圖書。並錄製了

《水果主題水彩課》《水彩甜品7天快速入門》《小白也能學會的素描課》等網路教學視頻,曾創造視頻課上架首日售出百份的火爆場面。其知識儲備豐富,畫風細膩清新,教學風格嚴謹,深受讀者和學員的喜愛。 第1章 水彩畫的必備工具 1.1 工具總覽 6 1.2 顏料與色標 8 1.3 毛筆 10 1.3.1 按照材質區分 10 1.3.2 按照形狀區分 11 1.4 水彩紙 12 1.4.1 材質 12 1.4.2 紋理 12 第2章 水彩畫的基礎知識 2.1 運筆與筆觸 14 2.1.1 中鋒運筆 14 2.1.2 側鋒運筆 14 2.1.3 枯筆飛白 14 2.1.4 按壓運筆 14

2.1.5 散鋒 15 2.1.6 點筆 15 2.1.7 筆尖運筆 15 2.2 基本畫法 16 2.2.1 幹畫法 16 2.2.2 濕畫法 16 2.3 平塗技法 16 2.3.1 幹底平塗 16 2.3.2 濕底平塗 16 2.4 漸變技法 17 2.4.1 幹底單色漸變 17 2.4.2 濕底單色漸變 17 2.4.3 柔邊 17 2.4.4 幹底多色漸變(幹底多色接色) 18 2.4.5 濕底多色漸變(濕底多色接色) 18 2.5 點染技法 18 2.6 疊色技法 19 2.6.1 幹底疊色 19 2.6.2 濕底疊色 19 2.6.3 罩染 20 2.7 留白技法 21 2.7

.1 直接留白 21 2.7.2 留白膠留白 21 2.7.3 吸色 22 2.8 噴濺技法 22 2.8.1 幹底噴濺 22 2.8.2 濕底噴濺 22 2.9 光影 23 2.9.1 三大面 23 2.9.2 五大調 23 2.10 光影練習——單色玫瑰 24 2.11 色彩基礎 29 2.11.1 色彩三要素 29 2.11.2 三原色 30 2.11.3 間色 30 2.11.4 複色 30 2.11.5 互補色 31 2.11.6 對比色 31 2.11.7 鄰近色 31 2.11.8 同類色 31 2.11.9 冷暖色 31 2.12 如何繪製線稿 32 2.12.1 概括起形法

32 2.12.2 輔助線起形法 34 2.12.3 模糊起形法 36 2.12.4 轉印起形法 38 第3章 從局部到整體 3.1 花瓣 44 3.1.1 圓形的花瓣 44 3.1.2 扇形花瓣 45 3.1.3 心形花瓣 46 3.1.4 橢圓形花瓣 47 3.2 花蕊與花冠 48 3.2.1 諸葛菜的花冠 48 3.2.2 桔梗的花冠 49 3.2.3 洋水仙的花冠 50 3.2.4 牽牛花的花冠 51 3.3 花莖、花托與花萼 52 3.3.1 康乃馨的花莖、花托與花萼 52 3.3.2 燈籠花的花莖、花托與花萼 54 3.3.3 風鈴草的花莖、花托與花萼 56 3.4 葉子 58

3.4.1 掌狀的葉片 58 3.4.2 扇形的葉片 59 3.4.3 尤加利葉 60 3.5 一枝花練習(不帶葉片)——馬蹄蓮 61 3.6 一枝花練習(帶葉片)——南非萬壽菊 66 3.7 一枝花練習(多花冠)——桔梗 72 3.8 一枝花練習(不同狀態的花冠)——百合 78 2.13 水彩花卉作畫順序——一枝玫瑰 40 第4章 基本技法在水彩花卉繪製中的應用 4.1 單色平塗技法應用——六出花 85 4.2 疊色技法應用——天堂鳥 90 4.3 漸變技法應用——鳶尾花 97 4.4 柔邊技法應用——鳳眼蘭 104 4.5 吸色技法應用——豌豆花 110 第5章 水彩花卉繪製技法提升

5.1 點染技法應用——紅白複色玫瑰 117 5.2 散鋒技法應用——鬱金香 124 5.3 如何畫白色花卉——白色玫瑰 129 5.4 罩色技法應用——風信子 134 5.5 通過對比表現花卉質感——玻璃瓶中的黃色玫瑰 139 5.6 留白技法應用——玻璃杯中的小雛菊 146 5.7 利用背景暈染烘托主體——梨花 154

臺灣南部物產展售中心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分析

為了解決燈籠紙材質的問題,作者劉蕙儀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以臺灣南部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六縣市二十五個物產展售中心做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蒐集臺灣南部地方文化資源及展售中心設計之相關文獻,加以分析歸納可供運用之設計元素;同時以田野調查紀錄研究對象(二十五個展售中心)視覺設計資料,分析整理其各別運用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並比對文獻,以發現圖像元素設計模組。本論文研究目的在於1.分析臺灣南部物產展售中心應用之圖像視覺元素,是否傳達臺灣地方特色。2.調查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結合當地文化符碼的呈現手法。3. 根據圖像元素應用之調查結果,對於物產展售中心的設計方向提供建議,做為政府及民間推廣旅遊及行銷物產的參考。在

色彩應用方面,研究結果發現展售中心大部分使用暖色系在室內佈置營造溫暖美味的氛圍。在圖像元素運用上,發現所有展售中心都運用「物產」、「景觀環境資源」、「文化歷史」、「設備及質感」做為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時光廊道是「文化歷史」最常運用之手法,呈現品牌發展歷史及物產文化變遷;許多觀光工廠外觀形式和材質受限,通常以「色彩氛圍」與「景觀環境資源」元素搭配,做為吸引目光的方式;室內佈置最常應用「設備及質感」元素,展示文物、機具、灶台、廚房、鐵馬等仿舊設施和環境,也有結合「色彩與氛圍」元素以彩繪方式呈現;「文化歷史」的「信仰人文」元素,日本神社、聖觀音像、聖母瑪利亞等通常有其歷史故事,而被留在該場域,受到當

地民眾認同;「習俗及工藝」元素方面,只有少數利用老屋做為展售中心,而保留有繪畫、雕刻、刺繡或印染等早期美術工藝物品,新建之展售中心,則大量運用近代流行的3D彩繪和光面貼圖在彩繪牆和解說牆,臺灣風土民俗與習慣等非實質元素較少被運用為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研究發現以立體創新手法呈現農漁村地方意象或仿古文化,是新穎有趣的展示趨勢,能彰顯臺灣物產之美,而結合觀光遊程的物產展售中心確實較能體現地方文化特色,因而驗證臺灣南部物產展售中心其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確實致力於傳達臺灣地方特色;本研究除了整理「臺灣南部物產展售中心視覺設計」最常被運用的圖像元素,尋找其他可運用的設計範疇,及哪些有價值的元素被遺漏,做為

個人及相關單位、設計師未來發想或既有展售中心改善之依據,無論對政府或民間推廣地方物產,建置展售中心(永久性或臨時性皆可)有所幫助,期望對改善農民生活,促進臺灣經濟發展,縮短城鄉差距、文化傳承,能略盡棉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