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音樂祭202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何東洪所指導 莊承憲的 歹勢好勢攏是凡勢:台語獨立樂團拍謝少年音樂真誠性的實踐 (2021),提出獨立音樂祭202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獨立音樂、真誠性、台語、音樂場景、樂迷文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獨立音樂祭202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歹勢好勢攏是凡勢:台語獨立樂團拍謝少年音樂真誠性的實踐

為了解決獨立音樂祭2022的問題,作者莊承憲 這樣論述:

拍謝少年是一支台語獨立樂團,2005年開始寫歌,2012年發行第一張專輯《海口味》,2017年第二張專輯《兄弟沒夢不應該》,2021年第三張專輯《歹勢好勢》,並在35天募得超過300萬元,打破台灣獨立樂團群眾募資的最高金額紀錄。 有別於閃靈或滅火器等台語樂團訴諸國族主義,拍謝少年主張走入日常生活與在地產生連結,以啤酒、海湧、虱目魚為號召,在漫畫店、台菜餐廳、轉運站和保齡球館演出,樂團形象帶有鮮明的台味風格,展演現場也發展出獨特的樂迷文化。 拍謝少年與樂迷透過獨立音樂建立連結,再由文化認同建立緊密關係。以台語搖滾結合本土意象的符號行銷,拍謝少年提倡「新台風運動」,嘗試將台灣文化打造

成帶有美學品味的生活運動,藉由音樂、展演與消費,使台灣文化自然地進入樂迷的日常生活之中,成功讓樂迷逐漸形塑出對在地文化和自我身份的熱愛與認同。 本論文以Alan Moore的真誠性(Authenticity)概念為基礎,研究拍謝少年在音樂創作、展演場景和樂迷文化等音樂實踐過程中,其真誠性是如何形塑?又是如何被調動運作?而拍謝少年與樂迷彼此之間的真誠性又是如何交織對話?本土意識在拍謝少年的音樂實踐裡如何被動員?拍謝少年提供了哪些本土認同資源?而樂迷又是如何透過拍謝少年的音樂實踐來形塑本土的自我認同? 關鍵詞:獨立音樂、真誠性、台語、音樂場景、樂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