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魔教士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獵魔教士2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偉克寫的 好萊塢劇本創作術:地表最強影視工業如何打造全球暢銷故事? 和詹姆斯.喬治.雷澤的 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獵魔教士3D觀後感(無雷 - Mobile01也說明:2011-06-07 21:07. jamesxp wrote: 我覺得這片.跟獵殺第...(恕刪). 這片好像是韓國漫畫改編的~~. 機會就像老二- 握緊就會變大- 時間就像乳溝- 硬擠還是會有.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寫出版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東華大學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林徐達所指導 李建霖的 原民復返: 兩個族群的本真性與文化復振 (2019),提出獵魔教士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原民性、本真性、文化復振、蟲草生計、傳統領域。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馬銘浩所指導 陳韻心的 日系動畫製作對霹靂布袋戲的影響―以《東離劍遊紀》為研究對象 (2019),提出因為有 霹靂布袋戲、日系動漫、布袋戲、通俗藝術、東離劍遊紀的重點而找出了 獵魔教士2的解答。

最後網站驅魔者- 恐怖片線上看 - 94i影城則補充:驅魔者線上看|HD|長久以來,人類與吸血鬼的戰鬥從未停息。很多年之後,人類為了生存,寄居於教會嚴密控製的城市之中,並且訓練了獵魔教士來保護自己。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獵魔教士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好萊塢劇本創作術:地表最強影視工業如何打造全球暢銷故事?

為了解決獵魔教士2的問題,作者林偉克 這樣論述:

  為什麼美國電影能稱霸全球?   因為他們先投注大量時間和金錢發展夠厲害的劇本。   在好萊塢,成千上萬的工作機會都依恃著一份大約105頁的文件而起,之後再豪擲1億美元拍攝,5000萬美元以上的預算到全球行銷一部電影。   這本書將拆解美國百年影業不斷打磨的故事秘密,也將告訴你如何寫出賣座全球的劇本祕笈!   揭示行業內編劇秘密的最佳好書,專為那些希望作品觸及全球觀眾的電影工作者所寫,從美國製片廠到北京影業都有用的票房劇本入門!   本書將一步步帶領故事創作者寫出品質精良的劇本,適合具備全球視野以及正與編劇合力製作國際電影的導演、製片和電影公司主管閱讀。   前半部分透過「瘋狂

」的元素帶領讀者編寫故事劇本,教你如何創作和發展:故事構思、人物、一頁大綱和堅實的劇本。在後半部分,這本書將讓你了解立足百年電影工業好萊塢的工作流程,涵蓋了其間行業與商業知識及作法,並探索如何與大中華等地區影業市場創造性地合作,製作出和全球觀眾產生共鳴的電影!   這本「編劇武功祕笈」的精髓是實際仍在一線創作並教授電影劇本的作者本人,從各大師傑作中吸收的精華,包含了最厲害的形式和風格,這些大師是作者曾一起共事的夥伴,職業包括電影學校老師、電影公司經理人、製片、導演、片廠高層等。   你可以將本書視為編劇路上的羅盤,沒有它你也能到達目的地,但這本書或許能讓你少走點冤枉路,避免你陷入創作困境和

挫折……。 特別推薦   大衛高耶.《黑暗騎士》三部曲 共同編劇   林孝謙.《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導演   林書宇.導演   葉天倫.導演   耿一偉.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膝關節.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   李道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現任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碩士課程主任 書評推薦   「激勵人心又充滿活力的一本書,作者完全了解劇本創作的個人面向。……他為編劇提供了一份地圖,帶領每個人找尋自己必須講述的獨特故事,並創作出具有生命力的劇本。」──大衛高耶(David S. Goyer),共同編劇,《黑暗騎士》三部曲 (The Dark Knight

Trilogy),《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Terminator: Dark Fate),《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s.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這位資深編劇以烹飪作為比喻,帶領讀者了解全球如何製作、銷售與發行電影,同時也揭露電影事業成功的關鍵在於原料,而非成品。」──史考特貝克(Scott Beck)及 布萊恩伍茲(Bryan Woods),編劇、美國編劇工會獎(WGA Award)提名,《噤界》(A Quiet Place),《65》   「本書與書中引用和解構的商業大片一樣,節奏快速、令人內心澎湃,為胸懷大志、埋首寫作的編劇提供

了豐富且實用建議。」──保羅安德森(Paul W. S. Anderson),編劇、導演,《惡靈古堡》系列(Resident Evil)、《異形戰場2》(AVP: Alien vs. Predator)、《絕命尬車》(Death Race)、《魔宮帝國》(Mortal Kombat)   「能夠從經驗豐富的人手中獲取第一手資訊是很難得的,本書以有趣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提供了許多業內知識,同時也讓讀者了解如何將故事搬上大銀幕。」──安迪霍維茨(Andy Horwitz),製片,《瞞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自殺突擊隊》(Suicide Squad)、《三重邊界》(Tripl

e Frontier)   「大家都有秘密,幸運的是,作者願意分享他成功的秘訣。如果你沒在編劇上善用作者提供的建議,我想你應該是『瘋了』。」──凱文布萊特(Kevin S. Bright),影集總監製、導演,《六人行》(Friends)   「你可以瘋狂到不斷深入內心、努力工作、寫作、修改,直到劇本達到最完美的境界嗎?如果可以,這本書是獻給你的!」──費莉西亞亨德森(Felicia D. Henderson),編劇、影集聯合總監製,《漫威制裁者》(The Punisher)、《黑金帝國》(Empire)、《花邊教主》(Gossip Girl)   「將編劇比作煮菜真是太天才了!從研發食譜

、取得食材、烹飪食物無所不包。本書將啟發我們寫出足以連結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邏輯清晰、論述有趣、易於消化又美味。」──陳發中(Henry Chan),導演,《醫院狂想曲》(Scrubs)、《皇后區之王》(King of Queens)、《王子富愁記》(由阿里巴巴出品)、《真愛100天》   「寫作很難。即使是這段推薦短文也花了我好幾天才完成,因此,任何能讓寫作變得容易一點的人都值得歌頌,本書作者揭開了編劇技術與娛樂產業的神秘面紗。」──寇特尼莉莉(Courtney Lilly),編劇、劇集統籌,《黑人當道》(Black-ish)   「本書充分展現了作者的聰明才智和魅力……以及瘋狂的洞察力

。」──班奈特格雷柏納(Bennett Graebner),影集總監製,《鑽石求千金》(The Bachelor)、《千金求鑽石》(The Bachelorette)   「作者功力高深,拆解劇本的同時也幫助編劇將靈魂注入作品,這就是為什麼他的編劇課至今仍對我的寫作影響深遠。」──瑪莉莎穆克吉(Marisha Mukerjee),編劇、影集聯合總監製,《末日列車》、DC漫改電影《泰坦》(Titans)、《諜影行動》(Quantico)   「這是一本關於編劇基礎的全攻略—從尋找靈感到行銷作品。作者以他的熱情及激勵人心的話語,讓讀者能夠勇敢提筆撰寫自己的第一部劇本,甚至還讓這個看似艱難的任務

變得很有趣!」──梅黎迪絲芙德曼(Meridith Friedman),編劇、製片,《芝加哥醫情》(Chicago Med)   「本書以真誠、平易近人的口吻,積極熱情地帶領新手編劇進入編劇的世界,從思考劇本到行銷劇本無所不包,誠摯推薦給任何準備踏進神秘編劇領域的人!」──史蒂芬妮寇爾尼克(Stephanie Kornick),編劇,《透明家庭》(Transparent)   「本書是尋找編劇動機、職業建議和全球娛樂產業解析的首選。」──羅可普奇洛(Rocco Pucillo),編劇,網飛出品動畫《聖戰士:傳奇護衛》(Voltron: Legendary Defender)   「本書探

索了我們親身故事的荒謬之處,並教導我們將其無所畏懼地呈現在劇本上。」──仇雲波(Robin Shou),演員、編劇、導演,《比佛利山威龍》(Beverly Hills Ninja)、《魔宮帝國》(Mortal Kombat)、《紅褲子:香港特技打仔的生活》(Red Trousers)   「本書端出許多美味佳餚,從編劇技藝到商業行銷的秘訣皆傾囊相授。對於任何懷有野心、想要打造普世故事的編劇來說,本書十分具有啟發性,特別是希望為華人觀眾創作普世故事的編劇。」──山下愛麗斯(Iris Yamashita),編劇,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

  「本書令人耳目一新,以正經、鼓舞人心的口吻揭開編劇的神秘面紗,以清晰、有智慧、激勵人心的筆觸拆解了商業劇本成功的條件。我相信已故偉大編劇希德菲爾德也在某處笑著閱讀本書。」──麥克巴克(Mike Barker),共同主創人,《特工老爹》(American Dad!)   「本書是一本非常有用的編劇指南,集合了作者身為作家和老師的豐富經驗。熟悉中美兩國文化和電影產業的作者,不僅能夠提供讀者磨練編劇技巧所需的工具,還能教導讀者如何在娛樂產業闖出一片天,任何還在編劇路上努力的人都應該把這本書放在架上。」──蘇珊赫維茲厄尼森(Susan Hurwitz Arneson),編劇、影集總監製,《踢

克超人》(The Tick)、《傳教士》(Preacher)   「本書將劇本寫作的抽象概念化為平易近人的真理。」──坎達兒雪伍德(Kendall Sherwood),編劇、影集聯合總監製,《檀島警騎》(Hawaii Five-0)、《守則》(The Code)、《重案組》(Major Crimes)   「本書有條有理地為胸懷大志的編劇開闢了一條路,讓他們的作品能夠更上一層樓,讀者會被本書啟發,進而提筆撰寫屬於自己的故事。」──法爾阿沙德(Farhan Arshad),編劇,《一家之主》(Man With a Plan)   「作者擁有豐富的電影知識,身為一名經驗老道的編劇,他對這門技

藝的掌握度極高。」──卡麥隆鄧肯(Cameron Duncan),攝影指導,《西鎮警魂》(Longmire)、《眼鏡蛇道館》(Cobra Kai)、《傳教士》(Preacher)   「偉克一直是我的導師,他的編劇方法幫助我觸及各地觀眾,此書值得所有編劇一讀。」──王國光,編劇,《翻滾吧!阿信》金馬獎入圍最佳原著劇本、《獵夢特工》、《正義的算法》   「本書作者是一名炙手可熱的作家和老師,他了解電影產業在美國及世界各國不斷發展的複雜性。本書內容相當精彩,向他學習是明智的決定。」──布萊恩費根(Brian Fagan),UCLA戲劇、電影及電視學院專業分學程主任   「本書擴大了編劇的對話

空間,希望藉此投向全球觀眾的懷抱,這正是電影業面臨的難題,作者引用包括好萊塢電影在內的全球性參考資料,以極具吸引力的筆觸闡明了講故事的基本原則、角色發展、故事本身以及執行之間的關係。」──薇莉娜哈蘇休斯頓(Velina Hasu Houston),劇作家、編劇、南加大戲劇寫作碩士學程主任   「本書將一步步教導你如何吸引現代片廠渴望的全球觀眾,內容豐富且鼓舞人心,充滿了能引起共鳴的秘訣和趣聞,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全攻略指南。」──瑪蒂庫克(Martie Cook),編劇、作家、愛默生學院喜劇藝術中心主任,《電視寫作聖經》(Write to TV)   「一本教導讀者如何成功撰寫長片劇本的『食譜

』,能夠對渴望製作全球性電影的新秀及專職編劇有所幫助。」──李道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現任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碩士課程主任   「本書最珍貴的建議是探索內心的『瘋狂』,教導你如何挖掘自身的情感經驗,也解釋了美國電影能吸引全球觀眾的原因,以及中美兩國電影之間的差異。作者以務實的角度,一步步帶領你進入編劇的世界,並詳細說明打入中國電影市場的有效方法,使這本書成為走向編劇生涯的首選工具書。」──保羅齊特里克(Paul Chitlik),作家、羅耀拉瑪麗蒙特大學編劇實踐副教授,《好劇本是改出來的》(Rewrite)   「簡潔有力……本書幾乎囊括所有編劇該知道的事,從電影

產業出人頭地的秘訣到寫出專業劇本的技巧。」──羅伊芬奇(Roy Finch),查普曼大學助理教授

獵魔教士2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email protected]
#夜鴉事典 #女巫 #中古世紀

📚抽獎活動📚
1. 到我的FB粉絲團
2. 公開分享FB貼文:https://reurl.cc/Y1VbAX
3. 在FB貼文底下回報任務完成

我會在星期六(5/2) 抽出
二獎《夜鴉事典》真空壓縮方抱枕,抽1個名額
三獎《夜鴉事典》馬克杯,抽2個名額
小說《夜鴉事典》第1-3集,抽3個名額

📚延伸閱讀📚
作者: #碰碰俺爺
繪者: #woonak
出版社:#三日月書版
活動網站:http://data.sitak.com.tw/202004_Misfortune7event/
夜鴉慶典 #映月祭 開跑!
🔸🔹🔸 超豪華全新主題立繪+精美全套贈品等你來收藏🔸🔹🔸
🔸🔹🔸 等身大抱枕、壓克力人形立牌、馬克杯 眾多獨家好禮抽獎送!🔸🔹🔸

📚參考資料📚
【史詩級科普】一口氣看完關於聖女貞德的一切!生平+巡禮+揭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9dTvjx7sU
揭秘獵巫行動
https://kknews.cc/news/ogmlq8o.html
《女巫之槌》與獵巫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4567
為何德國燒了特別多女巫?一個經濟學的解釋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2040

===== About 會員福利 =====
每個月75支持我繼續創作(不同國家youtube的可能收費會不太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byKhmFHIRptrAJMSwS-dw/join

會員限定的FB社團 https://reurl.cc/qGk7q
可以優先挑選我的二手書
不定時會發布影評類的文章
會有說書額外的延伸閱讀
可發文跟其他人互動,類似小型讀書聚會

===== About Neko嗚喵 =====

使用設備
Canon EOS M6
Canon PowerShot G7X Mark II
RODE VideoMicro 指向性麥克風
剪輯軟體
Adobe Premiere Pro CC

NeKo嗚喵 部落格▶https://neko-wumiau.blog/
NeKo嗚喵 遊戲頻道▶https://goo.gl/L9cqMU
NeKo嗚喵 粉絲團▶http://goo.gl/AybChp
NeKo嗚喵 IG動態▶https://goo.gl/s2zTrA

原民復返: 兩個族群的本真性與文化復振

為了解決獵魔教士2的問題,作者李建霖 這樣論述:

本篇論文旨在探討「文化本真性」之議題,由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復振」以及青藏高原藏族的「蟲草生計」兩種類型之當代「原民復返」現象著手,以民族誌方式呈現出行動者分別朝向「過去」與「現代」方向,各自追尋「原民性」與「現代性」之行動,並於實踐過程中彈性運用「原民性」文化,彰顯行動者於當代情境下衍生的複雜性意義以及差異詮釋。本研究通過將「傳統」與「現代」視為一項符號理解,凸顯當代以「想像」為基礎的族群景觀建構特點,並以「朝聖」、「原民通勤」與「以祖為鏡」三種當代活動作為理解途徑,將「文化復振」為一項於時間與空間的移動而非束縛於定點,印證「文化復振」實為延續及打造「傳統」文化的「當代」行動之認知;「蟲草

生計」則是反向的展現出當代原民追趕「現代性」的渴望,「傳統」文化在邁向現代的進程卻並非單方面的拋卻之物,而是被運用做為追趕的助力,且兼顧原民身分的標示,維繫異於多數族群的文化獨特性。藉由以「擬像」與「寓言」概念解析文化延續與當代實踐之模式,本研究揭示了文化的「再製」和「疊加」性質,由此決定了文化遞嬗的複雜樣貌與多重意義。行動者透過詮釋分歧達成具有彈性的文化實踐,各自追索意義以及求取生存空間,持續創造出具有不同樣貌的、能適應情境的文化表現,進而對單一的「文化本真性」之既定認知及一種文化決定論之傾向的主張提出質疑。最終,通過採取一項對啟蒙的反思思維,同時涵納了對「文化本真性」的肯定及否定兩種悖反觀

點,繼而提出對「真實」的新觀點。

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下

為了解決獵魔教士2的問題,作者詹姆斯.喬治.雷澤 這樣論述:

闡述巫術和宗教起源的權威之作 人類學的的百科全書   本書自1890年問世以來,就受到了來自各方的質疑,但它經受了時間的考驗。《金枝》緣起於一個古老的地方習俗:金枝是柏樹或橡樹上帶有金色樹葉的斷枝,該樹在女神戴安娜(Diana)建造的庇護所,位於奧爾本山(Alban Hills)附近的古代火山湖周圍。在古羅馬神話中,有了金枝可以幫助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Aeneas)出入地下世界。那些大樹也被認為是在羅馬人之前統治這個地方的古拉丁人的神。   在拉丁人的古老習俗中,金枝是僧侶王的權利象徵。任何人即使是奴隸或囚犯只要摘取了該金枝就可以和國王決一死戰。而在決鬥中,如果戰勝並殺死國王,那麼他就是該

部落新的首領。這個古老習俗的緣起與存在疑點重重,為此,作者目光遍及世界各地,收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等資料,進行系統的梳理,從中抽繹出一套嚴整的體系,並對巫術的由來與發展進行比較分析,並揭示了人類思維進化的共同軌跡。西方知識界普遍認為,《金枝》對學術的貢獻,足以媲美修斯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作者簡介 詹姆斯.喬治.雷澤(James George Frazer,1854年1月1日—1941年5月7日)   出生於英格蘭的格拉斯哥,是英國著名的人類學家和民俗學家、神話學和比較宗教學的先驅。   弗雷澤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神話和宗教。他進行研究工作的主要來源

是浩如煙海的史料文獻,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調查表。弗雷澤在人類學上的啟蒙者是人類學開創者愛德華·伯內特·泰勒,還有泰勒的那本名著《原始文化》(1871)。弗雷澤一生的研究盡在金枝一書。《金枝》第一版出版於1890年,包含兩卷內容, 1915年第三版出版時擴充到十二卷。 譯者簡介 徐育新   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已故 汪培基(1926年12月─2012年9月)   出生於安徽省繁昌縣 ,中國藝術研究院譯審、資深翻譯家。曾就職於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外部。   翻譯該書中的原作者《前言》、第7章至第22章、第29章、第43章、第60章至第69章、索引;又補譯了徐育新譯稿中漏譯的

約四萬字。此外,還對全書進行了統一的校譯和潤色,撰寫了絕大部分的注釋。 張澤石(1929年7月-)   生於上海,四川廣安人。1951年隨軍入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因部隊陷入重圍負傷被俘,被俘後曾任志願軍戰俘總代表總翻譯。   第二十九章 阿多尼斯的神話 第三十章 阿多尼斯在敘利亞 第三十一章 阿多尼斯在賽普勒斯 第三十二章 阿多尼斯的祭祀儀式 第三十三章 “阿多尼斯園圃” 第三十四章 阿蒂斯的神話和祭祀儀式 第三十五章 阿蒂斯也是植物神 第三十六章 阿蒂斯的人身顯現 第三十七章 西方的東方宗教 第三十八章 奧錫利斯的神話 第三十九章 奧錫利斯的祭祀儀式 第四十章 奧錫利斯

的屬性 第四十一章 伊希恩 第四十二章 奧錫利斯和太陽 第四十三章 狄俄尼索斯 第四十四章 德墨忒耳與珀耳塞福涅 第四十五章 北歐的五穀媽媽和五穀閨女 第四十六章 許多國家都有五穀媽媽 第四十七章 裡提爾西斯 第四十八章 穀精變化為動物 第四十九章 古代植物之神的動物形象 第五十章 神體聖餐 第五十一章 吃神肉是一種順勢巫術 第五十二章 殺死神性動物 第五十三章 獵人撫慰野獸 第五十四章 以動物為聖餐的類型 第五十五章 轉嫁災禍 第五十六章 公眾驅邪 第五十七章 公眾的替罪者 第五十八章 古羅馬、希臘的替罪人 第五十九章 墨西哥的殺神風俗 第六十章 天地之間 第六十一章 巴爾德爾的神話 第六十

二章 歐洲的篝火節 第六十三章 篝火節的涵義 第六十四章 在篝火中焚燒活人 第六十五章 巴爾德爾與槲寄生 第六十六章 民間故事中靈魂寄存於體外的觀念 第六十七章 民間習俗中靈魂寄存於體外的觀念 第六十八章 金枝 第六十九章 告別內米 詹姆斯‧喬治·‧雷澤 年表 索引 前言   本書的主要目的在於闡釋有關繼承阿里奇亞 義大利最古老的城鎮之一,位於羅馬東南16英里阿爾巴諾群山中,盛產酒和蔬菜。其附近叢林幽美,以崇奉女神狄安娜馳名遐邇。[本書注釋星號均為原注,圈碼均為譯注。]狄安娜黛安娜 狄安娜(Diana),羅馬神話中的女神,相當於希臘神話中月亮和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Artermis),又

是繁殖女神。她是拉丁人的女神,古羅馬時期在羅馬城內七丘之一的阿蘭丁山上就建有她的神殿,受庶民和奴隸們崇奉,特別受婦女崇奉。最初原是森林與自然之神,以「林中的狄安娜」(Diana Nemorensis)著稱。祭司職位的奇特規定。三十30多年前,我剛開始研究這個問題時,原以為可以簡要地予以解釋,但不久我就感到,有必要研討一些更為一般且其中有些是迄今未曾提出的問題,這樣才能把這個問題解釋得比較合情合理,易於瞭解了解。本書的前此前的各版,對於這個問題以及與此有關的一些問題,增寫的篇幅越來越愈來愈多,涉及的範圍越來越愈來愈廣,最後全書由原來的兩卷增加到十二卷。這期間,許多讀者表示希望本書同時另出節本。現

在這部節本就是為了滿足這種希望,以饗更廣大的讀者。著者在壓縮原著篇幅時,儘量保留了書中重要原理和足以說明每一問題的充分例證。儘管做了節縮,但絕大部分文字仍依照舊著,,未加改動。為多保留原文起見,書中注釋及所依據的準確引證材料,只好全部割愛。讀者如欲查明某一論述的依據,請參考本書十二卷版,那裡該處附錄了有關的詳細文獻和詳盡的參考書目。   這部節縮本,既未增寫新問題,也未改變原書十二卷所闡述的觀點。在原書出版之後我所得的新的資料,大體上都印證了我以前所作的結論,vi或作為過去所提原理的新例證。譬如,在有關為王者到一定時期、或到其精力開始衰退之時必須被處死這個極其重要問題上,凡能說明這一習俗確實

廣泛流行的證據,這部節本都大量採用。俄羅斯南部喀薩爾人 或譯可薩。我國《經行記》中稱為可薩突厥,《新唐書》中稱為突厥可薩,系韃靼人的一支。在中世紀建立的強大王國,就是這類有限君主制政體的突出例證。在喀薩爾人的王國裡,國王在任期屆滿時,或遇旱潦饑饉、戰爭失敗等標誌象徵其精力已經衰退之情況時,都得被處死。古代阿拉伯人遊記裡記載過喀薩爾國王們被有組織、有步驟地處死的情況,這些證據我都彙集在一起,另編成文。 見弗雷澤(J. G. Frazer):《可薩人弑君記》(The Killing of the Khasar Kings),載《民俗》(Folk拟lore)xxviii(1917),第382407頁

。此外,非洲也新發現了好些不少與此相類似的弑君習俗的事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要算布尼奧羅 在今烏干達境內。地方曾經遵行的習俗:每年從部落中選出一人假扮為王,把他當作已故國王的化身,讓他與已故國王的遺孀在其陵廟中同居,為王七日,然後絞殺。 見羅斯科(Rev. J. Roscoe):《中非的靈魂》(The soul of central Africa),倫敦,1922,第200頁,比較弗雷澤(J. G. Frazer):《麥基中非民族學考察》(The Mackie Ethnological Expedition to Central Africa),載《人》(Man),xx(1920),第181頁。

這習俗同與古代巴比倫人的撒卡亞節習俗非常近似。古巴比倫人在撒卡亞節期間有一位假扮為王的人,身穿王袍,享受真王的姬妾,五日後即被剝去衣衫,鞭笞至死。最近發現亞述人的一些碑銘季默恩(H. Zimmern):《巴比倫人的新年節目》(Zunbabylonischen Neujahrsfest)(萊比錫,1918)。比較薩伊恩發表在《皇家亞洲學會學報》(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的文章(1921年7月,第440442頁)。 提供了有關上述節日的新線索,進一步證實了我以前的闡述,即:撒卡亞節乃是慶祝新年的節日,猶太人的普利姆節 見《金枝》(The Golde

n Bough),第六部分,「替罪羊」(The sapegoat),第354頁以下及412頁以下各頁。即淵源於此。最近還發現有和阿裡里奇亞祭司之王相似的習俗,如非洲的祭司或國王常在7七年或2兩年任期屆滿時被處死,並且在任職期間也可能被強有力的對手刺殺身亡,而由刺殺者繼任其祭司職位或王位。   見阿毛利.塔爾博特(P. Amaury Talbot)文章,載《非洲社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frican Society),1916年7月號,第309頁以下;《民間文學》(Folk拟lore),xxvi,(1916),第79頁以下:帕麥爾(H. R. Palmer)文章,載《非洲社會雜

誌》(Journal of the African Society),1912年7月號,第404頁,第407頁以下。   上述有關這種習俗的事例及其他事例,都表明顯示出我們不能再把阿裡里奇亞狄安娜黛安娜祭司職位的繼承問題看作一種奇特的規定,它其實只是這種普遍存在的習俗的一個很好例證。而到目前為止,發現此類習俗最多的地方則是非洲。這些事實是否可說明古代非洲對義大利甚有影響,甚至說明南歐非洲人口之存在的影響,對此,我不擬在這裡不妄加臆測。vii歷史記載以前的歐、非兩大洲的相互關係,迄今仍不太清楚,尚待調查研究。   我對這種習俗所作的闡述是否正確,只有留待未來裁定。如有更好的解釋,我準備隨時放

棄現在這些看法。在將這部節本奉獻于於讀者鑒定指正之際,我希望借此機會指明一個早就想要指明,且至今似乎仍然相當普遍的誤會,以免它繼續蔓延,這那就是:假如我在這部節本中以較多篇幅談到樹木崇拜問題,這並非是我有意誇大它在宗教史上的重要性,更不是我想要從它演繹出一套完整的神話體系來,只是因為在試圖解釋擁有「林中之王」稱號的祭司(他又必須在摘下聖林中一棵樹上的一枝——金枝——之後才能接任)的意義時,對此現象不容忽視而已。其實,我也只是把樹木崇拜這一現象作為宗教發展過程中極其重要的現象之一來看待,認為它應該完全從屬於其他因素,特別是害怕死者這一因素。我以為,總整體來說而言,後者可能是形成原始宗教的最有力的

因素。我希望通透過這樣的說明,今後不再受到非難,說我想建立某種神話體系云云。其實,我不僅認為那種神話體系是虛假的,而且還認為那是愚蠢、荒謬的。我深知,誤解有如九頭之蛇, 希臘神話:九頭蛇,名叫海德拉(Hydra),它的頭砍掉一個,又會長出一個。難以期望一次說明便能徹底消除,或不再產生。我只能信賴讀者的公正和才智,他們會通透過我本人所作的聲明,加以參照比較,以糾正對我的觀點的嚴重誤解。   詹姆斯.喬治.弗雷澤 一九二二年六月,倫敦 導讀 《金枝》蔚成巨木:弗雷澤的學術影響及啟示 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 楊玉君   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爵士(Sir James George Frazer)是一

位英國人類學家、民俗學家、古典學家,他所著作的《金枝》是二十世紀初的人類學、民族學名著,其影響力歷久彌新,至今依然是許多相關學科指定閱讀的材料。因為他對人類學的貢獻,弗雷澤在一九一四年獲得「爵士」稱號的榮譽,一九二○年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金枝》的卓絕地位,與弗雷澤爵士的家庭背景及學術養成過程有密切關係。詹姆斯.喬治.弗雷澤於一八五四年一月一日於蘇格蘭最大的城巿格拉斯哥出生,是四名子女中的長子。父親Daniel F. Frazer是Frazer and Green藥商的合夥人;母親Katherine Brown來自海倫斯堡,她的娘家先祖George Bogle(一七四六-一七八一)

是蘇格蘭探險家,也是第一位代表西方與西藏建立貿易及外交聯繫的外交官,據說小詹姆斯自幼就著迷於這些遠方探險的故事。藥商的家庭財務優渥,不但父親重視他的教育,也讓他得以追求學術生涯而無後顧之憂。在思想方面,一般咸認煉金術(alchemy這個中譯詞可能遠遠不足以正確反映這個詞的複雜歷史)是近代藥學(chemistry) 的源流之一。《金枝》中將近代科學視為魔法/巫術的進化,這與弗雷澤作為藥劑師子弟的家庭背景應不無關係。弗雷澤一家也是虔誠長老教會家庭,《金枝》內容中不但經常引用《聖經》,整本書的理念中也包含了對基督教文明的省思,可以想見早年的家庭教育濡染深遠。   弗雷澤原本在海倫斯堡的預科學校La

rchfield Academy就學,隨後入學格拉斯哥大學,就學期間曾隨著名的物理學家克耳文勛爵(Lord Kelvin)修習物理學,他很早就受到古典學的啟蒙,並且精通拉丁文及希臘文,在這兩處受教育的過程中,又研讀古代哲學與文學,於一八六九年取得碩士學位。並到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持續深造古典學tripos學程,於一八七八年考試獲得學位,次年即任教於劍橋大學。弗雷澤在《金枝》當中所引用的古典文獻展現他的學識淵博,這主要來自他深厚的希臘羅馬古典學的造詣。雖然弗雷澤顯然具有學者傾向,他卻也曾因為父親希望他能有個「真正」的職業,而至倫敦的中殿律師學院(Middle Temple)修習法律學,並獲得了律師

資格。但他從未真正執業,而是在獲得律師資格後又回到劍橋大學,從事他深愛的研究工作。   弗雷澤當時的研究專案是翻譯、註釋西元二世紀時的希臘地理學家、旅遊作家保薩尼亞斯(Paesanias)的著作《希臘志》。這本書卷帙浩繁,共計十冊(弗雷澤的註釋本分為六集),廣收希臘各城巿的風土、名勝、傳說等訊息,本書中記錄的神話和傳說日後對弗雷澤撰寫《金枝》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從他投入此書的過程中,我們也可理解他如何以同樣的勤勉與毅力從事大量民族志的閱讀及整理。在同一時期,弗雷澤也因為受到泰勒的《原始文化》(一八七一年)之比較研究法的影響,而開始關注非西方民族的習俗及信仰。不過,真正讓他踏進人類學領域的關

鍵,是他另一位劍橋大學的同仁、教授阿拉伯語的威廉.羅伯遜.史密斯(William Robertson Smith),史密斯是舊約學者、神學教授,一八八三年起任教於劍橋大學,他不但鼓勵弗雷澤研究宗教文化及儀式,更在自己擔任大英百科全書第九版編輯時(一八八八年),邀請弗雷澤撰寫兩篇詞條專文〈禁忌〉與〈圖騰主義〉。很快的,弗雷澤就開始發表人類學主題的論文,並且深信人類學的知識也將有助於他對古典文獻的理解。終其一生,他都以結合神話及儀式研究為職志。   弗雷澤是個非常勤奮的學者,他長期、規律的在書房裡工作,閱讀大量的資料,勤作筆記,擅長分類。《金枝》中廣博的巫術案例,有一大部分來自當時尚未完全接受現

代文明洗禮的印度、大洋洲、印尼群島、南美洲、非洲等地的記錄。這些記錄除了來自既有文獻外,也包含了弗雷澤主動與海外的外交官、醫生、傳教士、殖民地官員等人通信的結果。當時他廣發問卷給這些與各地居民、部族有接觸的人士,以蒐集來自不同民族、文化的風俗與信仰,再參照研讀文獻、報告以及探險家的遊記等材料,並據此發表他的研究成果。而且他持續毫不懈怠的閱讀及筆記,使得《金枝》在發表第三版時,新增了更豐富的資料,篇幅從初版的兩冊遽增為十三巨冊!長年高強度的閱讀研究工作,讓弗雷澤的視力逐漸衰退,又因意外受傷,到一九三一年時完全失明。失明後他仍然在祕書及助理的協助之下,堅持研究工作。弗雷澤於一九四一年五月七日在劍橋

去世,享年八十七歲。   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歐洲,正是社會進化論萌生、發展的時期。弗雷澤多少也受到進化論的影響,但他將生物基礎的進化理論應用到人類心靈上,於是在他的理解詮釋下,《金枝》中呈現的人類文明發展便是「巫術→宗教→科學」的過程。亦即原始人所認知的自然規律有一因果關係,此因果關係依循著「相似律」、「接觸律」兩種原則而建立,巫術就是人類依此因果關係而發想出操控自然規律之實踐。而介於巫術和科學之間的宗教,是在人們意識到巫術操控自然的現象效果有限時,轉而相信自然與人類生命的進程間乃受到一超自然的力量所支配,並且這超自然的力量可以被迎合與撫慰。宗教進化的下一階段是科學,科學同樣認定萬物有其內在規

律,甚至對自然現象的理解也是建立在因果論上。但相較之下,弗雷澤認為巫術認定的因果關係是一種曲解的規律,因此他將巫術視為一種「偽科學」。   弗雷澤雖然被視為現代人類學之先驅,但他並未親自從事田野調查。除了西班牙及希臘外,他從未造訪過其他國家。偏偏比他晚一輩的馬凌諾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一八八四-一九四二)所提倡的參與觀察的田野調查方法,被主流人類學視為圭臬。弗雷澤所代表的老派學者在書齋裡的研究,因而被後輩譏為「扶手椅上的人類學家」。而他所引用在《金枝》的異文化風俗信仰的案例,也被批評是去脈絡化的理解與引用。更有人直指弗雷澤對異文化的認知,以及他對文明進化的理論,都帶

著白人至上的殖民主義觀點的階級偏見。現代人類學家的學科基礎極為重視長期實地參與、觀察的研究調查,並且對自我研究的態度提出反省分析,在這些條件的審視下,弗雷澤及他的《金枝》毋寧是令人羞愧的存在,許多當代的人類學家也慣性的攻擊弗雷澤是帝國主義、父權主義、菁英主義等等。   儘管如此,弗雷澤在二十世紀仍是數一數二影響力深遠的學者,那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弗雷澤的散文書寫充滿詩歌般的魅力,《金枝》提供了人們浪漫的想像基礎,可能從來沒有哪一部人類學著作曾擁有這麼多非學院派的讀者。《金枝》獲得來自各方的肯定,除了內中淵博的知識外,經常也包含對弗雷澤優美文采的稱譽。他的寫作風格形成與讀者之間的親密氛

圍,好似一位牧師既溫和又半帶權威的侃侃而談。相對於社會人類學家對他保持敬慎疏遠的距離,弗雷澤在文學家和藝術家之間的影響力甚至超乎他的學術成就,舉凡James Joyce、William Butler Yeats、D. H. Lawrence、Ezra Pound等詩人都曾受到他的啟發。T. S. Eliot的〈荒原〉把《金枝》列為主要參考材料,詩句中多處用典均指涉到書中的植物衰敗與新生,艾略特也直言《金枝》對他的世代有深刻的影響。佛洛伊德、榮格發展他們的精神分析理論時,以及神話學大師Joseph Campbell發展他的神話理論時,都受益於《金枝》中對文學及象徵的詮釋。   另一個與《金枝》

攸關至鉅的,則是宗教研究這個領域。弗雷澤屬於最早一代將宗教視為社會活動,並且可以運用科學方法加以比較研究的學者。在過去,宗教是神學家對信仰本身神性的研究,而弗雷澤將它變成了世俗學問的研究對象。雖然弗雷澤用來討論的文獻及案例多半為非西方世界的異教信仰,但書中所呈現出來的宗教概念及習俗可能讓他的讀者──特別是他同屬基督教文明的同胞們──清楚的認知到不同的文化之間有著宗教及神話的類同點。例如,弗雷澤分析了古典時期的各種神祗的信仰,像Adonis、Osiris、Dionysus,不可避免的討論了他們都有死亡及復活的神話。即使弗雷澤並未將《聖經》故事也放到同一平台上審視比較,明眼人應不難看出拿撒勒的耶穌

復活與上述信仰神話間的共同點,甚至繼續上推,還可以自問,在這些案例的對比之下,基督教信仰是否有其獨特性,是否與「原始人」的信仰有足夠差別?即使是要面對這些問題,都已經是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對抱持傳統敬畏宗教觀念的人而言,《金枝》毋寧是離經叛道的。而《金枝》的重大價值之一,恰恰在於這一點:它鼓勵讀者藉著多元文化的宗教現象的對比,反過來自我省察,從而更深化了對己身所屬文化的了解。   身在廿一世紀,深受漢文化影響,對原住民風俗一知半解的臺灣人,閱讀《金枝》也能夠加深我們對本身文化的了解嗎?   答案是肯定的。   《金枝》的第一章陳述了一個傳說。據說在古羅馬時代,內米湖旁的叢林中有一間黛安娜

的神廟,廟旁一棵神樹,守護神樹的祭司被視為「森林之王」。如果有逃亡的奴隸折下了神樹的樹枝,就取得與祭司決鬥的資格。一旦殺死祭司,就可以接任祭司的職位成為森林之王。這枝決定命運的神樹樹枝就被稱為金枝。弗雷澤引用這則傳說為本書揭開序幕,為了解答為何要折下金枝才能挑戰祭司,以及為何得殺掉前任祭司才能成為森林之王這些問題,弗雷澤旁徵博引古往今來世界各地的原始信仰資料,以比較研究法系統化的歸納,使得許多民俗的涵意逐漸清晰。   例如在第九章〈樹神崇拜〉中,弗雷澤援引雅可布.格林(即格林兄弟之一)的說法,指出日耳曼語的「神殿」語源與自然森林相關,推測古日耳曼人的聖地可能就是自然森林。這讓我們連想到《詩經

》〈桑中〉的詩句「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聞一多在解此詩句時指出,桑中(據語意是茂密的桑樹林)及〈溱洧〉等詩所描述的故事,即是昭示古代祭祀先妣、高禖的風俗。以及《呂氏春秋.順民》:「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于桑林,雨乃大至」,商湯祈雨的地方也是在桑林。 可知在信仰發展的初期,以密林作為聖地具有普遍性,這都是相信樹木有靈的樹木崇拜的案例。   許多樹木崇拜的外顯形式已經不易看出樹形,而與內米的黛安娜聖殿一樣,主要以樹枝或是草本植物的植株作為代表。例如在《金枝》中多次提及的仲夏節、五朔節的習俗,與中國的端午習俗有許多平行現象,其中很明顯的植物運用就是

歐洲的聖約翰草和中國的艾草,二者是同屬不同種的植物,其生物、民俗屬性均十分的相似,也都被當成具有驅逐邪祟的植物來懸掛門上或佩戴在身上。   又如說明交感巫術中的模擬巫術,《金枝》所舉的是「模擬生產」的例子。據說弗雷澤同時代的保加利亞和波士尼亞有此習俗,「一個女人把她要收養的孩子放在她的衣服裡,又推又拉地從衣服裡鑽出來,從此以後,這孩子就被認定是她的真正兒子。」這是以模擬分娩的方式將非親生的孩子透過模擬巫術「生出來」成為自己的親生子。有此一說來對照,我們忽然便理解了傳說中唐玄宗和楊貴妃「收養」安祿山為義子時,為何會在宮中「貴妃以繡繃子繃祿山,令內人以彩輿舁之」。 貌似荒唐胡鬧的洗兒會,仍有其民

俗思維的邏輯。甚至,當代臺灣民間信仰中拜認女神為契子、契女的習俗中,有類似鑽轎腳的儀式,讓拜女神為契母的孩子自女神的神桌下匐匍而出,很可能也是在模擬自女神的裙下分娩而出的「收養」巫術。   同屬生養習俗的埋胞衣(胎盤)也是一樣,《金枝》中羅列各地民俗來說明臍帶和胞衣普遍被認為在離開人體之後仍保留了交感的聯繫,因此一個人的禍福安危都與它的胞衣是否安全儲藏有關。臺灣民間也有埋胎衣罐的習俗,認為胎衣與嬰孩的元神相關,故此要深藏於居宅的地下,以免遭到破壞。 也因此,客家人以「胞衣跡」一詞用來指稱人出生的地方,也就是故鄉。   關於國王具有巫術或能使土地肥沃的超能力這個概念,弗雷澤認為是從印度到愛爾

蘭等所有亞利安人的祖先們共有的信仰。荷馬時代的希臘人認為國王的統治能使「大麥、小麥長滿沃野,水果碩大壓彎枝條,六畜興旺,魚滿海洋」。在類同的思維上,中國人對帝王統治則再加上了「仁君」的倫理條件,亦即在聖王仁君的統治下,才會出現嘉禾一莖多穗、地出甘泉等太平瑞應。   在誓約的民俗方面,我們得知婆羅門教的入教儀式、結婚儀式都要踩著一塊石頭說出誓詞;馬達加斯加的人也會將石頭埋在房基之下,因為他們相信石頭能使誓約更加有力、堅固不毀。這與我們所知的原住民「埋石立約」也是基於一樣的原理。   以上略舉數例來證知弗雷澤如何在《金枝》中以豐富的民俗信仰的系統化呈現,引領讀者了解自己熟悉的民俗現象的內在思維

。長久以來,太多人類學家提起《金枝》時都語帶貶抑,急著指出它的方法論及理論的缺失。殊不知所謂的缺失,實在瑕不掩瑜。人類文化中確實有相當的思維共通點,不應一概摒棄不論。所幸這種矯枉過正的趨勢已漸有人試圖導正,陸續有學者呼籲重新評價《金枝》。 《金枝》的初版距今已有一百三十餘年,至今仍然是值得研究者參考的寶庫,它也持續的在啟迪著初初接觸民俗信仰的讀者,這正是本書恆久不衰的價值。   第五十八章 古羅馬、古希臘的替罪人第一節 古羅馬的替罪人現在,我們可以來考察古羅馬時期用人來替罪的做法了。每年的3三月十四14日,一個披著獸皮的人被領著在羅馬街上遊行,用白色的長棍子打他,把他趕出城外,人們

稱他為馬繆裡里烏斯.維圖里裡烏斯,意即「老瑪爾斯」。 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和農業之神。既然這個儀式是在舊羅馬年((3三月1一日開始))頭一第一個月圓的前一天開始,披獸皮的人想必是代表舊年的瑪爾斯,在新年開始時被趕走。而瑪爾斯在起初是植物的名稱,並非戰神。古代羅馬農民就是向瑪爾斯祈求穀物、葡萄、果樹和樹林豐收繁茂的,阿爾沃兄弟神學院578所做的工作就是為穀物的生長向神祭祀,他們幾乎完全是向瑪爾斯進行祈禱,據我們所知,為了獲得豐收每年10十月都向瑪爾斯獻祭良馬一匹。而且,農民為求牲畜興旺也是用「林中瑪爾斯」((Mars Silvanus))的名義祭祀瑪爾斯。我們已經說過,通常認為牲畜特別受到樹

神的保護。而且,把春天的3三月獻給瑪爾斯似乎表明示他是發芽的植物之神。如果我們對斯拉夫民族「送走死亡」的風俗的看法是正確的,那麼,羅馬在新年之初驅除舊瑪爾斯的風俗與斯拉夫「送走死亡」的風俗就是同一回事。有些學者已經說過羅馬與斯拉夫風俗的類似,不過,他們好像是把馬繆里裡烏斯.維圖里裡烏斯同與斯拉夫儀式中與之相應的偶像都當作舊年的代表,而不是舊植物神的代表。很可能後世奉行這種儀式的民族也是這樣理解的。但是,只是在某一段時期內的擬人化,這種觀念太抽象了,不可能是原始人的觀念。不過羅馬儀式和斯拉夫儀式一樣,不僅把神的代表當作植物神,而且也當作替罪羔羊。驅除神的代表就暗示著這一點,因為除此之外沒有理由把

這樣的植物神從城裡趕走。如果他又是替罪羊,那就不同了,就必須把他趕出城區,使他把負擔的罪惡帶到別處去。事實上,馬繆里裡烏斯.維圖里裡烏斯似乎是被趕到羅馬的敵人奧斯塔人古代奧斯塔人住在義大利南部地區坎帕尼亞。 住的地方去了。

日系動畫製作對霹靂布袋戲的影響―以《東離劍遊紀》為研究對象

為了解決獵魔教士2的問題,作者陳韻心 這樣論述:

臺灣人文歷史的發展中,身為通俗文化之一的布袋戲占了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在現今演出的布袋戲團中,霹靂布袋戲具備完善的製片系統與流程,且具一定知名度,更嘗試與日本的動漫產業合作,拍攝出足以打入動漫圈、引起日本人興趣的布袋戲。本文議題由此發想藉由:布袋戲發展現況、日本動漫對布袋戲製作的影響、《東離劍遊紀》對布袋戲的影響、布袋戲的跨域推廣等,四大面向進行討論。 全篇論文以爬梳歷史為始,了解布袋戲在臺灣的發展,並了解布袋戲在臺灣的演出現況。進一步針對本文研究對象霹靂布袋戲的傳承起源,進行系統性的分類與整理。因《東離劍遊紀》為中日合作的布袋戲,故以參與合作的日本團隊成員切入,理解日本動漫圈在製作動畫

上的特質。其後藉由《東離劍遊紀》與霹靂系列的比較,試圖整理出《東離劍遊紀》的獨特之處,並進一步觀察《東離劍遊紀》對於霹靂系列在製作與演出上的影響,以及《東離劍遊紀》成功跨與推廣的因素。藉由上述研究,試圖剖析布袋戲在影音傳媒與網絡媒體急速發展的時代轉型的方向有哪些,重新探究布袋戲創新與鼎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