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學知名校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玄奘大學知名校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美儒,翁仕明寫的 青春的滋味:最是徬徨少年時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99學年度大學校院一覽表 - 第 311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學校網址:http://www.hcu.edu.tw 創校/改制年月:1997/08、2004/08 校區:校本部地址:300新竹市香山區東香里玄奘路48號電話:03-5302255 傳真:03-5397401 學校簡史:本校為 ...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國際企業經營系碩士班 許炳堃所指導 洪淑貞的 應用層級分析法探討高中職學生選校關鍵因素 (2020),提出玄奘大學知名校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少子化、選校因素、層級分析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張俐璇所指導 詹佳鑫的 空意、情思、聲姿:陳育虹詩藝論 (2017),提出因為有 陳育虹、詩藝、女性詩學、朗誦、台灣現代詩批評的重點而找出了 玄奘大學知名校友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灣高教產業的東協策略 - 第 117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自行單招:往往結合校友會力量,到僑居地與當地高中結盟,經師長或校長保薦人選後, ... 逢甲大學、玄奘大學、朝陽科技大學、銘傳大學、靜宜大學、佛光大學、南華大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玄奘大學知名校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青春的滋味:最是徬徨少年時

為了解決玄奘大學知名校友的問題,作者陳美儒,翁仕明 這樣論述:

美儒老師的文學故事 + 翁醫師的醫學和科學視野 師生首次聯合著作,薪火相傳探索青少年的內心世界     作者美儒老師擁有近四十年的教學經驗,由最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專業資深教師及神經科學醫學博士,分享教學現場及診療個案的第一手經驗。   * 16個關於青春期的案例故事,包括求學、交友、同儕關係、升學壓力、網路誘惑、詐騙應對……等,可能發生在每個青春期孩子身上的案例,能引起讀者高度共鳴。   * 每篇文章後皆有收錄「美儒老師深情寄語」、「DR翁小錦囊(三不三要)」,從理性與感性的角度探索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再輔以簡明的小守則,兼具提醒與實用功能。   除了青少年的情緒與生活探討,更有過動症等

個案解析,讓父母了解如何引導具有相關特質的孩子,也能讓青少年知道如何和有此特質的朋友相處。  

應用層級分析法探討高中職學生選校關鍵因素

為了解決玄奘大學知名校友的問題,作者洪淑貞 這樣論述:

近年來,因廣設大學及少子化影響,台灣高等教育面臨重大危機。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少子化導致高教資源匱乏、衝擊高教品質,對占比7成的私立大專衝擊尤大,未來必然有大量私校退場,產生大量失業潮。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也表示,本國籍新生人數減少,衝擊最嚴重的會是較沒有知名度的私立技術及專科學校。在供過於求,競爭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場中,爭取生源鞏固學校發展,已成為各校都需要全力以赴的工作。有鑑於此,本研究主要探討高中職學生選校之關鍵因素,並找出各因素的優先順序,以提供技專校院擬定有效吸引學生之招生策略,提升學生選讀的之意願。本研究以南部某私立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個案學校)為例,分別以大一新生、大一新

生家長、高中職教師及招生人員為受訪對象,先針對高中職學生選校的相關文獻進行探討,建構出「個人因素」、「學校聲望」、「招生宣傳」及「就業前景」四大構面及十六項評估準則之層級架構,並應用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AHP)進行問卷設計與分析,發送問卷共39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202份,經Excel軟體分析問卷結果,確認高中職學生選擇個案學校因素之權重順序。研究發現,不分身分別受訪者四大構面之權重以「個人因素」最高,其他依序為「就業前景」、「學校聲望」與「招生宣傳」。而十六項評估準則權重最高之前六項依序為:「個人興趣與志向」、「畢業出路與就業機會」、「產學

合作與企業實習」、「師資素質與專業」、「分數落點」、「學校位置與生活機能」,而權重最低的後六項則依序則為:「傳播媒體報導」、「招生活動與宣傳」、「獎助學金與工讀機會」、「保障住宿與學費優惠」、「校友發展與企業評價」、「重要他人的意見」。除此之外,不同身分別受訪者對於所看重的選校因素也有所不同;學生與家長最重視「個人興趣與志向」;高中職教師傾向選擇「學校口碑與排名」;而招生人員則認為「畢業出路與就業機會」對學生選校最具吸引力。同時,研究顯示不同身分別受訪者一致認為「招生宣傳」對高中職學生選校的影響性最小。本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提供技專校院作為招生策略與學校行銷時之參考,以期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空意、情思、聲姿:陳育虹詩藝論

為了解決玄奘大學知名校友的問題,作者詹佳鑫 這樣論述:

  2017年,陳育虹獲得第四屆「聯合報文學大獎」。從該獎「不限文類」的評選辦法來看,除了肯定陳育虹過往累積的創作成果,也重新喚醒了台灣文學界對於「詩」此一文類的重視。透過文學獎決審紀錄與高峰對談內容,本文提出陳育虹獲獎的意義在於「詩藝」的重新發揚。與陳育虹同屬1950世代出生的詩人,在70、80年代已有詩集出版而浮現詩壇,然而陳育虹遲至1996年才出版第一本詩集《關於詩》。90年代,陳育虹共有兩本詩集問世,李元貞《女性詩學》卻未見其蹤跡,陳育虹因而在當時的台灣女性詩學隊伍中缺席。此外,過往評論者在論述女性詩人作品時,常落入性別詮釋的刻板慣性,無形中簡化了作品內涵與藝術審美的複雜向度。因此,

本文擬以「詩藝」的角度,重新提出具體細緻的作品論,觀察陳育虹整體創作歷程的內容風格與技巧轉變,以此回應她在獲得2004台灣年度詩獎後,在詩壇逐漸曝光顯影的過程。    本文以陳育虹出版至今的七本詩集為主要研究材料,借用文字學上「意─思─姿」的活語言動態詮釋觀點,開闢「空意」、「情思」、「聲姿」三大面向,深入析論陳育虹「詩藝」的多重表現。首先,我回溯陳育虹早期自然詩中的佛、道感悟,探討詩人如何透過「詩的語言」,迂迴創造空意的留「白」美學。再來,從親情、愛情、動物、人間災難四個子題探究陳育虹詩的「情思」精神,進而聚焦解析〈一種藝術〉作為銜接歷來詩集主題的線索,並以此「輪迴」創作環鏈,建構出專屬於陳

育虹的一套詩學循環系統。最後,本文從詩、音樂與身體的關係,檢視陳育虹詩的多樣音樂性實驗,並觀察詩人的「聲/身姿」體現,從紙上詩作到發聲朗誦,如何透過字句與聲音的各種設計,深化作品的詩藝效果。本文也期許從台灣現代詩史的批評視野,透過陳育虹「詩藝研究」個案,反思並調校過往女性詩學的方法論。就詩論藝,方能細緻檢視陳育虹的詩學表現,並在其作品逐漸典律化的過程中,給予其適當的定位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