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樂派鋼琴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現代樂派鋼琴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精編中國雙鋼琴作品選 和的 精編外國雙鋼琴作品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崧燁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 陳宜蓁所指導 林宜靚的 德布西《六首古代墓誌銘》分析與詮釋 (2021),提出現代樂派鋼琴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德布西、皮耶•盧易、《六首古代墓誌銘》、《比利提斯之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葉孟儒所指導 蘇祐德的 普羅高菲夫《第二號鋼琴奏鳴曲》樂曲分析與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普羅高菲夫、新古典主義、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的重點而找出了 現代樂派鋼琴曲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現代樂派鋼琴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精編中國雙鋼琴作品選

為了解決現代樂派鋼琴曲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精選20首膾炙人口的雙鋼琴曲 一本書帶你熟悉中國大師經典作品 藝術生平×創作風格×體裁特徵×演奏技巧 重點難點×情感表達×音樂術語   ▎作品風格多樣   【傳統藝術】   《璺紋》   作品的創作來自於作曲家對中國碎瓷上「璺紋」的奇特感受,力求展現中國古典藝術中「淡雅」的意境。   《雙簧》   「雙簧」是中國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樂曲以此為標題,寓意著雙鋼琴的演奏形式是由兩位演奏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與「雙簧」的表演形式有相似之處。這首作品以簡潔明瞭的樂思、質樸的音樂語言,刻劃出兩個反差強烈的音樂形象——剛與柔的結合。   【少數民族】   《得波錯》   以雲南哈尼族同名民歌作為

主題創作的一首變奏曲。「得波錯」是流行於哈尼族的一種舞蹈歌,「得波」為曲名,「錯」即跳舞之意,樂曲描繪了哈尼族人民載歌載舞的場景。   【童年回憶】   《四景圖》   作者透過對兒時家鄉民歌的回憶,試圖從記憶中挖掘出民歌音調素材來描繪兒時家鄉的美麗景色。   《皮黃》   講述了作曲家兒時在雲南滇池邊的生活景象,不僅描述了滇池的壯麗景色,也反映出他對大自然的寧靜和心靈自由的一種追求。   【京劇題材】   《京韻》   以京劇中固定曲牌為基本材料,以中國傳統音樂的支聲複音手法架構,其織體、調性較統一,力圖在統一中求得變化。   ▎編排獨到之處   每首鋼琴曲後附有演奏提示、音樂術語,幫

助讀者更好地掌握演奏技巧,同時也便於教師教學之用。 本書特色   本書根據多樣化、實用性的原則,精心編選15首中國膾炙人口的優秀雙鋼琴曲,作品多選自現當代音樂家的鋼琴名曲,部分新銳作曲家的新作還是首次發表。編者對每首樂曲作者的藝術生平、創作風格、體裁特徵、演奏技巧以及相關音樂術語等都做了詳細的注釋,有助於鋼琴教學、日常練習、知識檢索及音樂會演奏的曲目選擇。

德布西《六首古代墓誌銘》分析與詮釋

為了解決現代樂派鋼琴曲的問題,作者林宜靚 這樣論述:

本文研究主題為法國作曲家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 1862-1918)的《六首古代墓誌銘》(Six Épigraphes antiques, 1915)之鋼琴獨奏版本,其版本為《六首古代墓誌銘》(Six Épigraphes antiques, 1914)之四手聯彈版本改編而來。最初德布西以法國詩人皮耶•盧易(Pierre Louÿs, 1870-1925)之詩集《比利提斯之歌》(Les Chansons de Bilitis, 1894)為靈感,創作了女高音與鋼琴的版本,在1901年德布西與盧易攜手合作一場融合戲劇和音樂的表演。而後四手聯彈和鋼琴獨奏的版本皆擷

取自1901年的演奏版本。此曲廣受歡迎,德布西自己又改編了若干配器版本。本文總共分為五章論述,第一章為〈前言〉,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第二章為〈音樂生涯〉,簡述音樂家的生平背景以及鋼琴作品的風格特色。第三章為〈作品背景與沿革〉,闡述《六首古代墓誌銘》此套樂曲之淵源以及詩人盧易的詩集《比利提斯之歌》的由來,並在不同時期發表不同之配器版本。第四章為〈樂曲分析與詮釋〉,透過相對應的詩來分析這六首樂曲之意境,再加以探討演奏詮釋。第五章〈結語〉,歸納上述幾章之重點。

精編外國雙鋼琴作品選

為了解決現代樂派鋼琴曲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精選20首膾炙人口的雙鋼琴曲 一本書帶你熟悉西方大師經典作品 藝術生平×創作風格×體裁特徵×演奏技巧 重點難點×情感表達×音樂術語   ▎作品風格多樣   從17世紀的巴洛克風格,經古典樂派、浪漫樂派、印象樂派,到20世紀的現代音樂風格,涉略範圍廣泛。   ▎大師經典傑作   波蘭:蕭邦   德國:貝多芬   美國:蓋希文   阿根廷:皮亞佐拉   法國:德布西、聖桑、比才   蘇聯:普羅高菲夫、卡巴列夫斯基   奧地利:莫札特、小約翰.史特勞斯   俄羅斯:穆索斯基、拉赫曼尼諾夫、阿連斯基   樂譜後附有大師的作品、風格簡介,練琴之餘還能增加音樂知識。   ▎編排獨到之處   

每首鋼琴曲後附有演奏提示、音樂術語,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演奏技巧,同時也便於教師教學之用。 本書特色   本書根據多樣化、實用性的原則,精心編選20首西方膾炙人口的優秀雙鋼琴曲,均為西方音樂史上不同風格時期、音樂書市一曲難求的佳作。編者對每首樂曲作者的藝術生平、創作風格、體裁特徵、演奏技巧以及相關音樂術語等都做了詳細的注釋,有助於鋼琴教學、日常練習、知識檢索及音樂會演奏的曲目選擇。  

普羅高菲夫《第二號鋼琴奏鳴曲》樂曲分析與探討

為了解決現代樂派鋼琴曲的問題,作者蘇祐德 這樣論述:

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一生高潮迭起,受到戰爭、革命以及生活環境的淬鍊,其作品橫跨1907-1947年代範圍極廣,而《第二號鋼琴奏鳴曲》於1912年開始創作,1914年由普羅高菲夫本人在莫斯科首演。此奏鳴曲的出現,愈加明確表現其獨特音樂語言,是普羅高菲夫「新古典主義」風格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這首作品與「第一號」及「第三號」截然不同,風格更為成熟。雖然形式上仍屬正統的古典奏鳴曲型式,擁有四個完整樂章,但在素材的引用及創作的手法上卻較同時期的另一位作曲家林姆斯基.高莎可夫更為新穎,堪稱是普羅高菲夫鋼琴曲目中風格最多元並受到眾人注目的作

品。 本論文將分為五個章節著重於普羅高菲夫在俄國歷史背景、各時期的鋼琴作品、風格、手法,以及生平背景及影響其音樂創作之因素,近而針對《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來進行樂曲分析與詮釋,並對樂曲中的句法、和聲加以研究。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簡述俄國音樂史的發展與普羅高菲夫的生平;第三章概述新古典主義對於普羅高菲夫在各個時期鋼琴作品的創作特色與風格的影響;第四章為《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的分析與詮釋;第五章為結論。筆者期許透過對於此樂曲的研究,更深入的剖析了解普羅高菲夫的風格及創作手法並希望將其技巧廣泛應用於未來的演奏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