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獨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琵琶獨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ANTHONY PAUL DE RITIS寫的 芮笛詩琵琶作品選 和林戈爾的 音樂會歌劇:娥加美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央音樂學院 和人民音樂出版社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音樂學系 林慧寬所指導 楊喨予的 兩首琵琶作品《彼岸花》、《點》之演奏分析與探討 (2021),提出琵琶獨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吳玉翔、陳怡、《彼岸花》、《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民族音樂研究所 賴秀綢所指導 蔡卓芮的 劉德海《金色的夢》音樂分析與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劉德海、琵琶、金三角、正反彈、田園篇、金色的夢的重點而找出了 琵琶獨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琵琶獨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芮笛詩琵琶作品選

為了解決琵琶獨奏的問題,作者(美)ANTHONY PAUL DE RITIS 這樣論述:

本系列將陸續推出一些外國作曲家運用中國音樂元素(特別是中國樂器)而創作的音樂作品,旨在建構中外音樂交流中發揮應盡的力量。外國作曲家中國器樂作品系列,意在出版國外音樂家運用中國樂器或素材而創作的新作品。芮笛詩作曲的《芮笛詩琵琶作品選/外國作曲家中國器樂作品系列》為作曲家ToniDeRitis的新作,他采用中國樂器琵琶,結合現代作曲手法,創作出耳目一新的作品。安東尼·保羅·德-芮笛詩(中文名芮笛詩),美國東北大學音樂碩士和美國加利佛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作曲博士,被美國《留聲機雜志》評為「天才的美國作曲家」。他是美國東北大學(波士頓)音樂系教授,同時客席兼任創業與創新和亞洲研究專業的教授。芮笛詩在創

作中經常采用中國的傳統樂器,特別是與琵琶演奏家閔小芬和吳蠻有着密切的合作關系。2011年秋天,芮笛詩獲得美國富布萊特學者基金來中央音樂學院進行專題研究。近幾年來,他每年受邀來中國,在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清華大學經濟管理系等院校講學。 1.琵琶協奏曲《乒乓》(鋼琴縮譜) 為閔小芬而作(作於2004年) Ping-Pong(Piano Abbreviation) a concerto for pipa and Chinese orchestra,dedicated to Min Xiaofen (1)第一樂章「黃山」The First Movem

ent「Huangshan Mountains」 (2)第二樂章「邀請」The Second Movement「Invitation」 (3)第三樂章「外交」The Third Movement「Diplomacy」2.琵琶協奏曲《乒乓》(琵琶獨奏譜) 為閔小芬而作(作於2004年) Ping-Pong(Pipa Solo) a concerto for pipa and Chinese orchestra,dedicated to Min Xiaofen (1)第一樂章「黃山」The First Movement「Huangshan Mountains」 (2)第二樂章「邀

請」The Second Movement「Invitation」 (3)第三樂章「外交」The Third Movement「Diplomacy」3.琵琶與吉他二重奏《掌上游戲》 為艾利奧特·菲斯克和吳蠻而作(作於2008年) Jeu de Paume for guitar and pipa,dedicated to Eliot Fisk and Wu Man4.琵琶、鍾琴和大鼓三重奏《櫻花》 為於源春而作(作於2011年) Cherry Blossoms dedicated to Cherry Yu5.琵琶獨奏曲《中國狂想》 為吳蠻而作(作於2004-2005年

) Zhongguo Pop for pipa solo,dedicated to Wu Man

琵琶獨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Bloody Tyrant 暴君 with Orchestra [管弦再臨] @永豐 Legacy Taipei。2015/09/05

Full concert:
https://youtu.be/8sOzZIQUKI0?list=PL43Pelp6QBVf2jcydHnGJftrpqJqv_J4Q

Bloody Tyrant 暴君:
https://www.facebook.com/BloodyTyrantTW

Special Thanks to:
血肉果汁機 https://www.facebook.com/fleshjuicer
ACS Taiwan https://www.facebook.com/acstw
Filmed by Blake.L Photo/film:https://www.facebook.com/BlakeL-Photofilm-845400255527287

兩首琵琶作品《彼岸花》、《點》之演奏分析與探討

為了解決琵琶獨奏的問題,作者楊喨予 這樣論述:

琵琶作為中國傳統彈撥樂器,隨著演奏方式的改良與項、品的增加,為其帶來多變的演奏技法與豐富的音樂表現力。時至今日,許多作曲家開始將各種作曲理論應用在琵琶之上,使音樂內容突破了調性的框架,有了不同於琵琶傳統曲目的審美觀念。吳玉翔《彼岸花》根據佛教經典中花妖與葉妖的故事,描述兩人從分離到相遇,到最後與命運對抗的過程,樂曲當中以不同演奏手法塑造角色,透過音組的變化推進故事情節。陳怡《點》以多段體呈現書法中「永字八法」的筆勢,以無調性的寫作同時除去了拍號的限制,以琵琶點狀的發聲方式詮釋書法中各種不同的起筆,將西方作曲技法與中國傳統文化融為一體。本文針對兩首曲目進行分析與詮釋。透過論文與期刊等資料蒐集,

結合筆者的分析進行兩首曲目的曲式結構、速度與演奏技法等方面的整理,同時根據兩首樂曲的創作背景與曲意內容進行演奏詮釋,最後歸納以上的論點做總結。

音樂會歌劇:娥加美

為了解決琵琶獨奏的問題,作者林戈爾 這樣論述:

本書的著者為四川音樂學院林戈爾教授,作於1999年,全文樂譜。作品描寫了一個遙遠的故事:很久以前,奪布河流域住着兩個部落,白馬人和頓布人。雖然他們都是奪布河水養育的華夏子孫,但卻一直紛爭不斷,長期陷入「打冤家」的仇殺中不能自拔。深受其害的民眾們都盼望着能早日脫離苦海。人心思治,民心思定。已故白馬頭人的女兒娥加美是一個美麗、善良、勇敢而又智慧的姑娘。她秉承父親的遺願,用真誠、善良的心,去化解部落之間的仇殺和恩怨,去結束冤冤相報的無盡災難,更去營造一個各族人民能夠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和諧社會。於是,故事便發生了。林戈爾,國家一級作曲、二級教授,現任四川音樂學院院長,《音樂探索》主

編,西南音樂研究中心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國家文化部優秀專家、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四川省專家評議(審)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歌劇研究會理事、中國合唱協會理事、四川省曲藝家協會主席、四川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成都音樂家協會主席。曾出版音樂創作專着《聚焦真情》林戈爾音樂作品集三部,包括聲樂作品專輯、器樂作品專輯和歌劇影視劇作品專輯;錄制出版個人音樂作品CD十余種,共創作各種題材、體裁的音樂作品1000余部(首)。主要作品有:音樂會歌劇《娥加美》,民族歌舞劇《九寨仙蹤》,歌劇《蘇武》,戲歌

劇《追夢人》,民族歌劇《薛濤》,民族歌劇《杜十娘》,交響詩《涼山音畫》,管弦樂套曲《風花雪月》《鄉音鄉情》,交響詩《呂梁印象》《豐都印象》,管弦樂曲《五行》,管弦樂曲《花之舞》《水中教堂》,弦樂套曲《康巴風情》,民樂合奏《藏區小景》《節日歡歌》,板胡獨奏曲《蜀鄉新年》,琵琶獨奏曲《彝家酒歌》,鋼琴曲《峨眉晚鍾》《金頂佛光》等。着有指揮專業、作曲專業、基本樂理、聽覺訓練、歌劇研究、藝術教育研究等學術專着與論文數十部(篇)以及歌詞、散文、游記等文字作品100余篇,獲國際、國內音樂作品獎項100余種。

劉德海《金色的夢》音樂分析與研究

為了解決琵琶獨奏的問題,作者蔡卓芮 這樣論述:

劉德海一生致力於琵琶音樂藝術研究,具有獨特的創作理念與自身體會的哲理,包括「正反彈」指法,與「金三角」、「中和」、「剛柔並濟」等音樂觀。秉持對於音樂創作嚴謹的堅持,經歷無數改編、移植國外樂曲、新編古曲的歷練,在自身悟出的音樂觀與教育觀的基礎上大膽改革和創新,相繼創作了《人生篇》、《田園篇》、《宗教篇》及尚未出版等琵琶作品。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劉德海先生作品的創作特色,透過實際演奏釐清詮釋概念。此作品為「田園篇」當中的《金色的夢》,在蒐集資料、分類、歸納、音樂分析、訪談等方法中,整理劉德海先生的個人背景與理念,研究「田園篇」中的音樂藝術價值,分析《金色的夢》結構與詮釋,

歸納音樂觀與教育觀的個人哲學如何運用在作品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