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裝t shir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男裝t shirt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RichardE.Ocejo寫的 老派工作是潮的:當年輕的創意靈魂碰上傳統的職人手作(全新修訂版) 和兵法舞雪的 少女歷史:日本ACG萌文化哲學筆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Nordace美利奴羊毛高性能男裝T恤也說明:由100%高品質的美利奴羊毛精心製作而成,外型美觀,是一款適合在旅行和戶外活動時穿著的多功能T恤,助您隨時隨地保持清爽。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二十張出版 和天地圖書所出版 。

實踐大學 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高齡家庭服務事業碩士在職專班 曾秀雲所指導 黃南萍的 從生命歷程觀點探討女性高齡者穿衣風格的變化 (2020),提出男裝t shir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生命歷程、女性高齡者、穿衣風格、時機原則。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狄百彥所指導 汪沛雯的 法國精品新行銷策略: 以迪奧之台灣年輕消費者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精品、迪奧、人類學、心理學、行銷、品牌年輕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男裝t shirt的解答。

最後網站短袖T恤- 質感男裝 - POPURE則補充:素T、短袖T恤、短袖上衣、男生上衣、條紋短T、短T、T恤、工裝背心系列等等...,精挑細選的樣式,不管是螺紋圓領、V領、亨利領還是內搭款,成為路上的焦點,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男裝t shir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老派工作是潮的:當年輕的創意靈魂碰上傳統的職人手作(全新修訂版)

為了解決男裝t shirt的問題,作者RichardE.Ocejo 這樣論述:

手作至上,老派當道! 成為職人是一件很潮的事!   著名社會學家耗時六年,記錄紐約年輕職人顛覆職涯選擇的第一手報告── 他們是屠夫還是切肉師?是剃頭匠還是男仕理髮師? 是酒廠作業員還是釀酒人?是賣調酒的還是Bartender?     當年輕的創意靈魂碰上傳統的老派工作   個人風格+創造樂趣+賦予意義   工作就是一種享受!      過去被認為「地位不高」的「老派」傳統工作是在什麼情況下,突然變「潮」、變「酷」,甚至引發品味追逐的新浪潮?     在像紐約這樣大都會裡,年輕世代捨棄安穩的辦公室工作,開始賣起精釀啤酒、從事理髮,透過掌握傳統技藝,以手作勞動為職志,不禁令人好奇!     

本書正是社會學家理查・歐塞霍對年輕職人顛覆傳統職涯選擇與職業認知的第一手觀察。     居住於紐約的他注意到,文化底蘊豐厚的年輕世代職人,不但展現高度的專業意識、尊重傳統文化,也懂得創意變通,為古老產業注入新靈魂。他們把勞動變成美學,把傳統低階的手工勞動轉變為帶有品味與態度的創造性行業,呈現當代城市生活的靈魂和消費文化新趨勢。     歐塞霍花費六年時間,深入觀察四種職業──Bartender、釀酒人、男仕理髮師、切肉師──的工作現場。他以社會學者的洞察力,探索年輕職人為何對於老派工作產生無比興趣,以及他們在重視手作,提供獨一無二、真材實料的商品與服務時,為何更重視和眼前的客人有更多互動:  

  ▋Bartender不只是調飲專家!顧吧本來就是一門藝術,調酒則是一門科學   「差別在於你是忠於客人,還是忠於酒水。很多bartender確實很會調飲料,但如果客人想知道城裡近期有什麼展覽開幕該怎麼辦?……我一下子就能讓客人曉得,『我知道你需要什麼』、『這兒有我照顧大家」。」──Bartender/瓦金     ▋釀酒人走出廠房,與實際消費者展開對話!有故事的酒,給有故事的人   「不管是否會用於調酒,這些bartender的架上都擺了我們的產品。他們希望盡可能了解自己倒入杯中的產品。對我們而言,真正重要的是跟這些夥伴接觸,和他們共同建立口碑,成為重視細節的可靠品牌。」──釀酒人/蓋伯

    ▋跳脫十分鐘快剪,男仕理髮師慢工出細活!量身打造的髮型,既自然又時髦   「客人多的大店有時剪出來的線條會非常明顯,一看就知道不是在我們這兒剪的……對這間店來說,不留痕跡重於一切。我們不會留下銳利的線條。這種的我們不剪,就算客人要求也不剪。」──男仕理髮師/喬伊     ▋切肉並不是切肉師的全部工作!思考分解肉品的不同方式,讓客人吃得更好   「你想不想看個還沒有起名、也沒人賣過的肉塊?我們把這塊肉從肋部上切下來做絞肉,但這其實是最好的肉,生吃也沒問題,味道超棒。這個部位不存在美式做法中,但我很想賣賣看。」──切肉師/萊娜     新一代職人如何打破框架,將老派工作翻轉為展現職業哲學

乃至個人人生理念的體面工作?他們又是如何將其眼中的「好品質」、「好品味」,推廣為一般人也可以接觸和獲得的事物?透過紐約年輕職人的故事,本書將讓你恍然大悟,獲得相關的觀念和技術,甚至身體力行、毫不猶疑加入職人行列,或者創造出更多令人意想不到、引領潮流的老派工作。     現今,工作已經被賦予超越謀生以外的意義,勞動更被視為個人通往自我實踐與快樂的途徑。本書呈現乍看之下沒有前途的零售、服務與製造業工作,被年輕的從業者注入新價值的過程;而老派、手作,就是其中蘊含的精神與功夫。     ◎本書曾在2019年以《職人新經濟:手工精神的文藝復興,品味與消費文化的再造》為書名出版   得獎紀錄     ★榮

獲2019年美國社會學協會(ASA)「組織、職業與工作部門」韋伯好書獎(Max Weber Book Award, Organizations, Occupations, and Work Section)   ★榮獲2019Openbook年度翻譯好書   ★入圍2018年度美國調酒大賞(Tales of the Cocktail)雞尾酒精神獎「最佳飲品、文化、歷史,以及列酒類」新進好書(Spirited Awards Best New Book on Drinks, Culture, History, or Spirits)   老派精神.聯合推薦     李明璁|社會學家、公視《我在市場

待了一整天》主持人   林楷倫|作家、《偽魚販指南》作者   姜泰宇|作家、《洗車人家》作者   張采婕Charlene|肉舖職人   張瑞夫|萬秀洗衣店計畫主理人   黃銘彰|「平凡製作」創意總監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   (按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好評     「社會學家走進酒吧,探索當代新經濟的靈魂精髓……歐塞霍打開觀察敏銳的眼與耳,訪談眾人,書中載滿他的細膩所聞與貼近觀察的細節。」——《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傳統手工製造業與服務業的高檔升級版本,現在為何會被肯定為時髦、令人嚮往,而且酷勁十足的行業?社會學教授歐塞霍檢視了為都會區域注入新

活水的『都會村莊模式』。……他運用田野調查經驗,以及與從業人員的訪談,檢視文化精英何以轉向投身這一波以男性從業者為主導的『新服務經濟』。以曼哈頓切爾西市場為實例,呈現一度被視為不甚高尚的行業如何展現獨特、高級的新風貌,從中映照出中產階級化正以何種方式改變這些過去撐起傳統產業的城市區域。本書流暢易讀,社會學研究者和其他對『文青』文化感興趣的讀者,皆能從中得到豐厚收穫。」——《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誘人之作,觀察洞見極富價值。書中捕捉這些職業特殊氛圍的手法,最教人印象深刻。」——《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這本創新之作讓讀者走進

工藝職人的世界,以及他們所服務、品味紛雜的社群團體;同時,對於立基於現下不穩定的都會經濟,一個與顧客能有真實互動的職業是否可能維繫,本書對此也有深化你我理解的描述。歐塞霍對職人從業途徑和業者顧客之間互動的新分類方法,有助未來的學術研究,而對從業職人在掌握其工藝技巧之際,亦能有所啟發。」——丹尼爾‧康菲爾德(Daniel B. Cornfield),田納西州范德比大學社會學教授、《超越節拍:在納什維爾打造音樂新社群》(Beyond the Beat: Musicians Building Community in Nashville)作者     「《老派工作是潮的》提供有力的觀察視角,細看當今

社會兩股最強大的力量:城市中產階級化,以及工作的變化。透過對連串對新型手工產業的精細研究,歐塞霍讓你我更能理解都會再造的機會與挑戰,以及古老的手工勞動職業如何蛻變成結合專業知識的混種新型式。」——理查‧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教授、《創意新貴》(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作者     「儘管我們常以『品味』看待現今時髦的消費行為,《老派工作是潮的》卻提供了看待這個行為基礎的內行觀點:技巧純熟的職人調製高妙的調酒,全屠體的肉食料理,以及打造時髦髮型的巧手,這些都是都會文化生態中最『文青』的那部份所仰賴的職業。透過呈現

創意階級如何將原始素材轉變為謀生之道,歐塞霍呈現新都會經濟的迷人交會處。研究文化、工作、城市和消費行為的社會學家必讀之作。」——雪倫‧朱津(Sharon Zukin),《裸城:純正都市地方的生與死》(Naked City: The Death and Life of Authentic Urban Places)

男裝t shirt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去首爾旅行都買左幾多野番黎,有化妝品、衫褲鞋襪,仲有零食既,由於片太長既關係,我分成三部分上載,分別有化妝品篇、服裝篇同埋零食篇~

1.Line Friends Cool Gel Pack @Olive Young
2.魔法梳 @Olive Young
3.Make-up Puff&Sponge @Olive Young
4.韓國美白牙膏 @Olive Young
5.頭飾@弘大
6.Liso Hair LPP Silky Pack
7.頸鏈@弘大自由市集
8.花花手鏈@弘大, ~2000won/1
9.三色手鏈@弘大, ~3000won/1
10.耳環@弘大
11.Sam Studio證件相~20000won
12.粉紅背心@Spao,~9900won
13.粉藍橫條紋上衣@Spao,~12900won
14.Uniqlo T-shirt,~9900won
15.粉藍露肩上衣@高速巴士客運站,~18000won
16.直條紋運衣裙@高速巴士客運站,~10000won
17.民族風上衣@弘大,~15000won
18.粉紅一字領@高速巴士客運站,~18000won
19.羽毛上衣@高速巴士客運站,~12000won
20.粉紅襯衫@高速巴士客運站,~12000won
21.無面人上衣@高速巴士客運站,~10000won
22.漢堡上衣@高速巴士客運站,~5000won
23.白/黑洞洞背心@東大門,~24000won/2
24.灰色男裝T-shirt@東大門,~10000won
25.紅字白色背心@弘大,~8000won
26.粉紅透肉上衣@弘大,~8000won
27.粉紅/黑背心@弘大,~15000won/2
28.橫紋上衣@弘大,~7000won
29.灰/白雪花紋上衣@弘大,~7000won
30.粉紅色露肩連衣裙@弘大,~58000won
31.深藍寬腳褲@梨泰院,~40000won
32.襪@弘大,~500won/1
33.白色帽子@弘大,~15000won
34.粉紅Tote bag@Common Ground,~19000won
35.灰色Tote bag@安國,2900won
36.粉紅色背包@弘大,~20000won
37.卡片套@Common Ground,~14000won
38.涼鞋@弘大,~48000won
39.Reebok運動鞋@ABC MART,~hkd470
40.Reebok Pump@ABC MART,~hkd1000
41.Donkie包包@高速巴士客運站,~hkd200

*影片於六月中下旬錄影

「Twin Musicom」創作的「Italian Morning」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授權使用
演出者:http://www.twinmusicom.org/

從生命歷程觀點探討女性高齡者穿衣風格的變化

為了解決男裝t shirt的問題,作者黃南萍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女性高齡者穿衣風格之選擇因素、伴隨社會變遷穿衣風格的變化及從時機原則探討穿衣風格的變或不變的因素。採取質性深度訪談法,以4位女性高齡者為研究對象。由於她們的人格特質不同,使得她們在扮演因經歷社會變遷與個人的事件所應運而生的角色時,有不同的穿衣風格,進而塑造出她們的生命歷程。研究結果:一、穿衣風格的選擇考量因素:(一)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展現(包含身材展現與形象塑造)(二)與人際網絡連結期待建立關係及跟上潮流(三)家庭經濟的變化(四)健康狀況。二、伴隨著社會變遷,穿衣風格的變化:(一)教育機會均等對女性主體性的影響(二)政治經濟變遷的影響(三)社會文化的影響。三、從時機原則探討穿衣風

格的變或不變的因素:(一)年齡漸增對美麗認知比例改變(二)從「悅己者容」到「為己而容」(三)角色轉換。

少女歷史:日本ACG萌文化哲學筆記

為了解決男裝t shirt的問題,作者兵法舞雪 這樣論述:

  對於日本動漫文化,作者是用挖土的態度來研究的——從日本島歷史的起源、日本人的民族文化底蘊開始,更直接地採用哲學、美學、社會學、歷史學、人文科學術語,論述少女在上世紀初誕生的因緣,然後繼續談到少女如何領導了二十一世紀ACG 萌文化之全球化。作者關心這文化的整個系譜——植根、延續、繁衍。只有挖開日本文化歷史的石和土,才有可能知道,我們情不自禁喜歡的日本動漫,其本質究竟是甚麼。 作者簡介   兵法舞雪     本名彭卓鋒,廈門大學文學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哲學碩士,曾任研究員、大學講師、兒童刊物編輯,對美學、哲學、歷史、宗教、工運、文藝學、語言學、民族誌、符號學、新媒體、日本文化、批判理論

、性別研究、雙語教育、兒童文學、企業傳訊、公共政策、楊家太極拳等,皆略有涉獵。著有《在二次元世界呼喚愛——日本ACG 萌文化入門》,《少女歷史:日本ACG 萌文化哲學筆記》乃前書的足本版,以作者的博士論文為藍本。 序一:從正面探討「萌文化史」的認真作 3 序二:ACGN的矛盾——是抽離、反省、對抗還是改革? 5 序三:「萌化」作者成書始末記 8 自序:我們都是歷史的寵兒…… 12   導論:少女歷史  1.「萌」與「萌」的根源  20 2.「妳」的名字(一):  ACG、動漫、萌、御宅、二次元 26  3.「妳」的名字(二):泛動畫文化 32  4. Girl Beats Boy!日本動漫簡

史80年 35  5.少女出於明治時代 51  6.第一代少女的青春饗宴 57  7.少女的作文,少女的動畫 61  8.眼睛滿載星光的少女 65  9.追逐少女——走進歷史迷宮 66    壹之壤 日本歷史Man Beats Woman  1.日本女性地位低?男性也不高 71  2. 現代日本文化特色(橫向分析) 74  一、羞恥文化與外在道德律 76  二、報恩文化 80  三、約束與自由之高反差 87  四、高反差U型人生 94  五、日本藝術之高反差表現 96 3. 日本家族的歷史(縱向分析) 99  一、大和時代:最後的母權社會 101  二、武士時代:父權家族社會的確立 105 

三、近代日本:新秩序下的家父長制度 114    貳之籽 明治—大正「少女文學」  1.明治—大正少女之哀痛 128  2.高舉反旗的少女:大正女權運動 134  3.吉屋信子與《花物語》 138  4.少女之繭——女學校 148  5.少女雜誌之投稿欄陣地戰 153 6.「少女共同體」起動! 160  7.少女的超越性 164  8.少女只出於日本…… 178  9. 三原山自殺少女 182    叁之幹 御宅之痛  1. 由痛車說起……  188 2. 當代日本男女之痛 191  3. 成宅之路 197  4. 新媒體革命催生御宅文化 208  5. 動漫宅文化在中國 216    肆之葉

ACG的A-R-T  1. ACG文本(一):少女藝術形象 229  2. ACG文本(二):少女之太陽系 236  3. ACG作者(一):女性之眼 244  4. ACG作者(二):男人少女心 252  5. ACG作者(三):未來作者 255 6. ACG讀者(一):腐女子的興起 257  7. ACG讀者(二):閱讀少女漫畫之男孩子 263    伍之光 少女審美  1. 美 審美 少女審美 268  2. 少女之樹 269  3. 少女的審美文化  272 4. 少女審美理想:演化與變奏 277  一、明治—大正年間花物語少女的審美理想 278 二、花之二十四年組少女漫畫的審美理想

280  三、寶塚歌劇團女性劇迷的男裝麗人審美理想 285  四、繼承自少女文學之百合少女愛審美理想 289 五、腐女子Yaoi文化的審美理想 303  六、當代日本少女可愛文化之審美理想  315 七、ACG萌文化的審美理想 324  5. 二次元境界線 355  6. 自由運演的少女審美意象 368    陸之實 百萬萌娘  1. 作為基因的萌屬性 373  一、無口 373  二、絕對領域 376  三、兄(歐尼醬)/正太/老好人 381  四、傲嬌 386  五、病嬌、暴走與黑化  390 六、黑長直/雙馬尾 396  七、水手服/女僕裝/哥德蘿莉 403  2. 作為屬性集合體的萌

少女 408  一、萌屬性組合 408  二、地獄少女閻魔愛與她的萌屬性 409  三、瑰麗之寶物 415   撒 花少女的條件  1. 不願完結 418  2. 源起 419  3. 史觀 419 4. 對立統一 421  5. 自由的基礎 422  一、自由社會領域的劃分 422  二、交互性媒介的使用情況 424  6. 價值 425  參考文獻 427 

法國精品新行銷策略: 以迪奧之台灣年輕消費者為例

為了解決男裝t shirt的問題,作者汪沛雯 這樣論述:

本論文「法國精品新行銷策略:以迪奧之台灣年輕消費者為例」旨在了解台灣年輕人在購買精品時的行為,及其決策過程的心理層面,並分析精品品牌在面對世代交替時所制定的行銷策略。筆者曾在大學畢業後分別於德國及匈牙利葡萄酒商工作,擁有超過三年的銷售經歷,本身對於消費者心理學深感興趣,並在工作同時培養對顧客喜好及生活習慣的觀察力。此外,也發現在某些特定商品中,產品來源國在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過程中佔了很重要的因素。舉例來說,大部分台灣人會將法國視為購買葡萄酒時,第一個聯想到的國家。於此,我們能夠推斷法國在文化輸出這方面相當成功。身為法國語文學系的學生,我們對於法國其他耀眼的文化產業同樣深感興趣,並產生進一步的反

思,而高級訂製服就是其中之一。事實上,時尚產業是現今被視為全球獲利最高的產業之一。而對於法國而言,時尚一直是其引以為傲的文化。嚴格來說,高級訂製服的概念源自於英國設計師沃思(Charles Frederick Worth)。1858年時,沃思在巴黎開了自己的時裝店,成為第一個使用真人模特兒來展示服裝的設計師,而受邀的客戶亦可在展覽過後依據自己的喜好量身定做。除此之外,沃思還依季度展示作品、並在服裝中縫上自己的標籤,這些開創之舉奠定了現今高級訂製服裝的模型。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波耶特(Paul Poiret) 、杜塞(Jacques Doucet)、浪凡(Jean Lanvin)甚至是香香奈

兒(Coco Chanel)都追隨著為沃思的腳步。1920年代中期時,代表著高級訂製服的奢侈品產業在法國的總對外貿易中排行第二,另一方面,這也得以讓法國成為時尚產業的領頭羊。不過這一切在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有了轉變:高級訂製服的出口比例跌至僅佔服裝總比的三分之一。此外,隨之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重挫巴黎的時尚地位。在維琪政府的佔領下,德國試圖將時尚重心從巴黎轉至柏林。儘管勒隆(Lucien Lelong)最終說服德國人發展屬於自己的時裝文化,藉以保存了法國的時尚產業,巴黎的服裝出口仍受到限制。再加上戰爭所導致的物資貧乏,所有民生物品的使用皆受到嚴格的限制,巴黎在時尚圈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直到1946年,迪奧(Christian Dior)在當時的布料大亨馬歇爾・布薩克(Marcel Boussac)資助下,成立了自己的時裝店,並在隔年發表「新風貌」(New Look)。「新風貌」重新強調了女性的線條、使用比平均當時一件衣服多出好幾倍的昂貴布料,儘管受到「鋪張浪費」、「使女權意識倒退」⋯⋯等的批評,Dior仍徹底改變了戰後萎靡不振的風氣,並重振了巴黎在女裝的地位。透過上述,我們得知時尚產業與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掌握了一些法國時裝史的知識後,我們決定以Dior作為研究對象品牌,因為它象徵著法國奢侈產業文化的復興,此外,該品牌的全球旗艦店於2012年在台灣開幕。外文學系的學

生除了對歷史事件的瞭解之外,平時接觸的教育通常以人文科學領域為主,這些課程能夠幫助我們撰寫關於精品行銷的跨文化研究,而其中的人類學及心理學能使我們更理解消費者行為及其心理分析。夠過這份研究,我們希望了解台灣年輕消費者對於Dior這品牌的想法。這本論文以朝向學術發展及能夠應用於職場上為目標。筆者在研究所期間,修習了《文化與歐洲思想研究》課程,藉此對於心理分析理論有更多了解。此外,《法文新聞編譯》訓練我們撰寫、分析新聞,並引發筆者對大眾傳播的興趣。筆者亦於碩二時赴法國巴黎第三大學交換,期間選修了《語言及傳播心理學》,對於分析媒體用語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於此同時,也透過其他課程,習得傳播與行銷方面的知

識。透過這些多樣化的課程,我們希望能夠完成一份連結人文科學及商學的跨領域學術研究。即便至今已有許多關於精品行銷的論文,大部分仍多以量性研究為主。因此,我們希望能夠採取不同的研究方法,透過社會科學的角度,補足以往精品行銷研究的不足之處。並延續先前的工作經驗,探討法國的經濟軟實力政策。這份論文共分成三章。第一章著重於Dior的歷史及品牌發展。Dior先生的「新風貌」在時尚界裡掀起返古風潮。從前的女裝強調女性的身體曲線,然而20世紀初Chanel女士融合男性服裝元素,提倡簡單而大方的褲裝。這股趨勢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後,隨著Dior先生推出華麗的「花系列」宣告另一個時代風格的來臨而結束。事實上,Dior

不只讓巴黎重回領導時尚的地位,他推出「註冊商標」的商業模式,並開放授權商品,此創舉將法國傳統手工藝產業帶向全球化的市場。不過如同大多法國奢侈品牌,Dior也面臨品牌老化的問題。1947年Dior推出「新風貌」的同時,也成立了同名香水品牌公司Christian Dior Parfum。然而1960初,Boussac因面臨財務困境,將大部分的持有權轉讓給酩悅香檳公司(Moët & Chandon)。1970年初,Moët & Chandon與軒尼詩(Hennessy)合併,之後又與Louis Vuitton合併成了Louis-Vuitton Moët Hennessy (LVMH)集團。而1978

年Boussac正式破產,原先持有的公司——包含Dior——最終分給了法國企業家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Arnault買下整個LVMH集團,成了Dior與整個LVMH的執行長,並致力於改造集團底下幾個以形象老化的品牌:Maison Givenchy 及Maison Dior。事實上,Dior在1980年初之後的財政狀況每況愈下,大部分的收入都來自於當時的簽約的授權商品利潤。然而,過度的授權也同時減損了品牌的高端形象。1995年,Arnault先是使英國設計師John Galliano主導Givenchy,隔年又任命他擔任Dior的藝術總監。Galliano確實使Dio

r換然一新,注入了年輕的氣息,讓品牌重新備受矚目。這位英國設計師擅長結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將古代與現代融合,好比使埃及木乃伊抑或是日本藝妓出現在時裝週的舞台上。事實上,他打破了以往時裝周的傳統,在他的設計之下,時裝秀變得越來越華麗且戲劇化。儘管議論紛紜,大量的討論度也為品牌帶來了更高的關注。然而2011年2月,Galliano因在酒後失言,在巴黎瑪黑區的酒吧發表仇視猶太言論而遭停職。儘管如此,在他15年的帶領下,Dior的銷售額成長了四倍之多。2016年,品牌首次迎來義大利女性設計師Maria Grazia Chiuri。Dior於是從原先的強調女性特質的形象一改為重視女性主義的品牌代表。Ch

iuri不僅參考了奈及利亞作家Chimamanda Ngozi Adichie在TED上發表的 « 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 談話,在上任的第一場成衣時裝秀設計了著名的同標語T恤,更在之後的度假系列與非洲當地工坊合作,展現對文化挪用議題的重視。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位義大利籍設計師透過當代議題與時裝的結合,藉此讓品牌有機會與年輕人對話。除此之外,負責男裝的英國設計師Kim Jones更是屢次與高端街頭品牌合作,將品牌帶入年輕人的日常之中。在第二章我們著重在品牌的公關傳播策略。我們以美國哈佛大學教授Joseph NYE提出的軟實力為主要理論,探討Dior在部落格及社

群網路上的公關策略。軟實力過去常用於國際政治事務上,根據Nye,這是一種透過非軍事或經濟的方式,以柔性力量在他國之間造成影響力的外交策略。如今在商業活動中,軟實力策略可被視為企業品牌提升正面形象的方式之一。如同我們先前所提,奢侈品一直是法國引以為傲的產業之一,對於精品——特別是法國的品牌——而言,軟實力便可成為為自身加分的條件之一。除此之外,時尚產業特別注重品牌形象,舉凡合作藝人的言行舉止、價值觀等皆被列入考量,因此我們也將探討Dior在採用香水廣告時所選的代言人是否外型跟內涵皆符合年輕人內心之期望。在本章的第一節中,我們將Dior的軟實力分成三部分:藝術、文化及社會層面。在藝術層面的部分,該

品牌致力於以不同形式向新的世代展現它延續自1947年以來的精湛工藝。從2011年開始,Dior在中國上海初次舉辦了 « Lady Dior as seen by » 的展覽,隨後每年在世界不同城市輪迴舉辦。品牌創始人Christian Dior在成為時裝設計師之前,與各個藝術家有著密切的關係。而透過展覽透過與世界各地的當地藝術家合作,品牌藉此傳遞自身悠久的藝術精神。此外,2017年時,品牌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展出歷任所有設計師的作品,並在2020年時將展覽拍攝成短篇幅的紀錄片放置網路上,排除地理限制,讓世界更多觀眾得以觀賞。此外,品牌也為其

具代表性的手提包Lady Dior拍了為電影三部曲。事實上,不論是Y世代或是更年輕的Z世代,隨著網路的普及化,社群媒體已是大部分年輕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相較於文字敘述,影片顯然是更能夠吸引這群人注意力的方式。因此,品牌也為其具代表性的手提包Lady Dior拍了一系列為電影。在文化層面,品牌在將創始人於Granville的別墅建成了博物館。除了藝術品的保存及收藏外,也定期舉辦文藝活動。最後,性別及宗教平等及環境永續為現今社會重視的議題。品牌隸屬於的LVMH集團也不例外。透過宣揚人權平等的價值觀,該集團也致力於提高員工工作環境品質。延續年輕世代在社群媒體活絡的現象,第二節及第三節我們分別著重於品

牌部落格及社群網路的活動。事實上,網路平台的興起使得人人皆有機會發展自媒體。對於品牌而言,無論是部落客或是網紅,他們都有意見領袖的角色。而比起傳統的明星藝人,他們更貼近一般常人的生活。不少時尚品牌現今選擇與這些新崛起的角色合作,藉此讓大眾能更近一步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論文的最後我們將以人類學及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精品行銷策略。我們選擇Dominique DESJEUX 所提出的人種行銷學(ethnomarketing),還有Bernard COVA 及Oliver BADOT的神經行銷學(neuromarketing)理論。根據Desjeux的想法,傳統的量化行銷策略往往忽略了消費者真正的的需求。

人種行銷學建立在觀察各個文化的消費者生活模式,並依其特色制定適合的行銷策略。跨國企業若要能打動全球各地市場,就必須對當地文化風俗有所了解。舉例來說,近年來,國家自我認同是當今新一代族群重視的議題。不論是何種品牌,皆須在錯綜復雜的政治文化中拿捏得當。以台灣而言,因爲我們與中國複雜的政治情勢,品牌如何看待兩者之間的關係,正是打動年輕族群的關鍵之一。另一方面,而神經行銷學透過觀察受試者的腦內波動,證實了主觀情感及記憶皆為主導消費者在購物過程的決策行為。此外,一般大眾往往將價錢與品質做正向相關的聯想。在大多消費者的既定印象中,一個產品的價格越高,其表現出的質感也理應更為優越。此理論恰恰符合奢侈品產業的

特性。由於精品的行銷策略與傳統的供需法則相反,透過減價折扣的行為不僅無法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反而會減損自身的高端形象。為了更具體了解品牌的策略是否有真正貼近年輕消費族群,我們也在論文的最後一章進行問卷調查。問卷以品牌形象、產品認知與消費體驗為主。問卷的形式大多以開放式回答為主,由此一來,在沒有既定選項即受限選擇的情境之下,更能真確地得到受訪者在腦內第一直覺的回答。問卷結果顯示出,超過一半台灣年輕消費者認為Dior已成為一個年輕又具有活力的精品品牌。透過這份調查,我們除了希望能夠藉此更近一步了解年輕人對於Dior的想法,並分析品牌是否真正年輕化之外,也了解在年輕消費者的心中,能夠成為他們購買精品品

牌重要考量的元素。最後,期望透過這些回答,能夠提供Dior更多有效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