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價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白米價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柔縉寫的 台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 和查.勾吉蒂的 判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阿榮甘仔店- 名稱:Paaz白米價格:150 重量 - Facebook也說明:名稱:Paaz白米價格:150 重量:1 kg 原料:有機白米(慈心認證-轉型期)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究竟 和聯經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李文環所指導 吳佩陵的 臺灣學校午餐的形塑與發展(1951~2014) (2014),提出白米價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營養午餐、學校午餐、麵食、便當、生活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佛光大學 經濟學系 李元和所指導 馬偉倫的 臺灣稻米價格不對稱轉嫁之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稻米、非對稱價格轉嫁、共整合、不對稱的價格傳遞的重點而找出了 白米價格的解答。

最後網站白米的價格推薦- 2021年11月| 比價比個夠BigGo則補充:白米價格 推薦共8693筆商品。還有白米30斤、白米一斤、低蛋白米、costco好市多白米、大包白米。現貨推薦與歷史價格一站比價,最低價格都在BigGo!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白米價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

為了解決白米價格的問題,作者陳柔縉 這樣論述:

一本值得所有人珍惜閱讀,讓你驚喜連連的台灣生活史!那些曾經發生在台灣生活中的第一次,是你我難忘的溫馨記憶,更是值得驕傲百世的幸福見證!   .一九二七年,中治稔郎有感於在台日本人的結婚率很低,就在天母教教會開辦結婚介紹所。   .一九三○年,台灣也出現行人專用道了;跟倫敦一樣,是二條平行線紋的行人穿越道。   .行動咖啡車最早出現於台中市!一九三一年,報紙登出一張相片,標題嘆道:「真是走在時代的尖端」「台中驕傲的移動咖啡廳」。   .一九三六年元旦的第二天,台灣開始有民航班機,要到海外的世界,除了選擇搭輪船,飛機也可以送台灣人去探索廣闊的世界了。   .一九五七年,台糖公司向美國IBM台灣分公

司買進IBM1400電腦。當時,IBM要送貨給台糖時,主機是以黃牛拖著牛車載進去的。   關於台灣人、台灣事,有時用文字解說起來太沉重,但用畫片和稀有舊照看起來卻格外溫暖且有趣動人。這本書收錄自一八七四至二○○七年間,一百件台灣人生活中、你意想不到的第一次,不僅讓我們看見台灣早期社會的新穎活力,更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重溫曾有的驕傲,再續幸福不墜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陳柔縉   生於台灣雲林縣,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   曾任聯合報政治組記者、新新聞周刊資深記者,現為知名專欄作家。   1993年,第一本著作《私房政治──25位政治名人的政壇秘聞》問世。  1994年,以《總統是我家親戚

》一書,奠定其獨特韻味的時代人文書寫地位。  2005年,再以《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榮獲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  2006年,以張超英為主角,歷時多年訪談、執筆完成的《宮前町九十番地》一書,獲中國時報開卷中文類十大好書。  2009年的作品《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再次獲得新聞局非文學類圖書金鼎獎。   此外,《總統的親戚》《囍事台灣》《台灣摩登老廣告》等著作,已累積諸多讀者追隨閱讀,堪稱是人文歷史領域的書寫名家。 <自序>無雜質幸福組曲1.1874第一次西式婚禮2.1891進入鐵道時代3.1895不進「衙門」,改上「法院」4.1896已經有撞球比

賽5.1897台南人創辦台灣第一個幼稚園6.1897第一家咖啡店開張7.1897第一個尋找愛犬廣告8.1898 開始打網球9.1898第一批電話號碼出來囉10.1899喝到第一口自來水11.1899兩萬坪城市公園誕生12.1900台灣人首度參加世界博覽會13.1900開始轉用白色名片14.1900台北市內已有四部腳踏車15.1901現代式圖書館開辦16.1902第一次使用X光機17.1903第一尊銅像現身台北圓山18.1905紅豆麵包發賣19.1906第一位頭彩得主誕生20.1906開始吹電風扇21.1908建設公司首推購屋分期付款22.1908開始建立犯罪指紋檔案23.1908第一家西式旅館

風華開幕24.1909開始吃味素25.1910開始學變魔術,還是女生哦26.1910長崎蛋糕發賣27.1911第一位留美學生學成歸來28.1911豆漿店曇花一現29.1912開始吃優格30.1912第一部汽車輸入台灣31.1913第一起車禍32.1913初見摩托車33.1913開始有電話分機34.1914動物園出現35.1914台灣人的聲音首度錄進黑膠唱片36.1914台灣上空初見飛機37.1914啟用撒水車,比東京還早38.1915第一次有新郎坐車迎娶新娘39.1915看見自動販賣機40.1916箭牌口香糖登台發售41.1916開始踢足球42.1918第一顆高爾夫球從菲律賓飛來了43.192

1溜滑梯出現44.1921開始有游泳池45.1922開始打籃球46.1922汽車式救護車啟用47.1923八堵火車站構築最早的地下道48.1924要開汽車教練場了49.1925台灣人買了錄影機50.1926第一台電冰箱開賣51.1927第一家結婚介紹所52.1928第一場賽馬熱鬧登場53.1929有公車轉乘54.1929台灣商人代理進口哈雷機車55.1929看見米老鼠56.1929買得到美國巧克力雪糕57.1929已有美式加油槍58.1930健康寶寶大賽來囉59.1930第一條人行專用道60.1930第一盞霓虹燈亮了61.1930第一回賽鴿62.1931國際扶輪社在台生根63.1931台中出現

行動咖啡車64.1931社交舞場婆娑開跳65.1931第一次有五月母親節66.1931「先端的職業No.1」電梯小姐出場67.1932開始有風景名勝郵戳68.1932第一家百貨公司69.1933第一棟有冷氣系統的建築落成70.1933基隆展出衛生紙捲筒架71.1934揮出第一個高爾夫球一桿進洞72.1935第一次選舉投票73.1935街上跑出紅綠燈了74.1935看見電視75.1935第一個專收航空信的郵筒出現76.1936第一張機票77.1936枝仔冰大熱賣78.1938第一位空中小姐出現79.1938第一起空難,台灣人奇蹟生還80.1940出現瓦斯加氣站81.1946車輛開始靠右走82.1

947第一張身分證83.1957牛車拉來第一部電腦84.1958馬路首次畫上斑馬線85.1959第一座電扶梯在高雄86.1962第一個電視料理節目上菜囉87.1964第一家保齡球館誕生88.1964第一條高速公路開通89.1967第一座溜冰場90.1967第一部空中纜車出發了91.1967紅磚人行道現身92.1968第一碗泡麵上桌囉93.1968第一批垃圾車上路94.1969第一家超級市場開幕95.1973第一張信用卡發行96.1977連鎖便利商店出現97.1977台灣銀行引進兩部自動提款機98.1984麥當勞襲台99.1996第一條捷運通車100.2007高鐵通車 自序無雜質幸福組曲  

 四、五年前,朋友從日本新潟旅遊歸來,送給我一塊白色棉布巾。在日本,此物叫「手拭�」,是傳統而通俗的日常用品,可擦汗、擦手、洗身體,非常萬用。   這麼貼近生活的小物,日本人是不會草草放過的,他們為這塊約一公尺長、三十五公分寬的輕薄白布,設計了成千上萬的圖案,琳瑯滿目。遇見心儀的漂亮「手拭�」,彷彿看見藝術品一般。   朋友送的日本手巾更與眾不同,圖案是「米價曆」,羅列明治到平成一百三十多年來的各年米價,除了年代和當年的米價金額,還有一欄,用三、四個字或七、八個字,寫出同一年的大事。譬如,明治九年,「日本最初的幼稚園」;昭和二年,「東京地下鐵開通」;大正元年,寫首度參加奧運,昭和五十二年寫的是

王貞治全壘打刷新世界紀錄。一長排的大事記,一年一句,順著讀下去,日本近代社會發展,一目瞭然,也盡收眼底。本來有點單調的白米價格表,卻佐了一頁風味歷史,讀來可口極了。   我家的原木餐桌上,壓著一塊堅厚玻璃,大玻璃墊下,我就把這條米價曆手巾壓在中央,吃飯喝水,時常相望,不曾相膩。   於是,我有了一個夢想。我希望也能做出如是一張台灣近代百年的大事記,一樣是一目瞭然,歷史風華盡收眼底。   熟悉史學的人大概要笑,這是哪門子的夢想。台灣史大事記伸手可得,隨便抄抄就有。不過,我夢想做得出來的大事記,不是那些已經被知道的政經大事,而是像歷史秘密一樣,還未被發現的那些東西。譬如,我們天天在走的斑馬線,何時

開始出來保護行人的?街上亮著五顏六彩的霓虹燈,幫我們以小錢買到高價商品的分期付款,何時為我們的生活添加繽紛色彩的?許許多多類似的現代生活事物的來台起源,尚未被揭曉。到底它們都是在甚麼時候、以甚麼方式,鑲嵌進台灣的世界,構築出一幅充滿活力的現代畫?   為了這些生活小物大哉問,我埋首圖書館七、八年,成果陸續寫在近年幾本著作。二○一○年再接再厲,除了發掘更多日本時代的新事物,也拓向戰後的生活經驗。這本《台灣幸福百事》可說是我自己關於「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這個研究主題的總報告,也是暫告段落的一個句點。這本書記錄了一百項台灣人生活的第一次,超過六十個是我近幾年挖掘的題目,其中,像是第一台電冰箱、第一部

摩托車、第一次的母親節和開始轉用白色名片等等約有二十個,已散見之前的幾本著作。其他近四十則,則是一年多來的全新發現。   近四十則新題中,每一個都是新鮮有趣的題目,我自己每次看了都忍不住快樂。像是健康寶寶大賽,一九三○年就開始了,但不是比爬行,而是接受醫生的檢查,優勝寶寶獲有寫真照。看著泛黃雜誌上,光著白胖小身子的健壯寶寶,老雜誌不再覆蓋歷史塵灰,而蕩漾著時間長河的浮洸。   還有卡通明星米老鼠,已經陪伴好幾代人成長。一九二九年,米老鼠還不到兩歲,台灣人就認識牠了。曾經有一張一九三五年台灣博覽會會場的鳥瞰繪圖,也有米老鼠的蹤影,似乎博覽會場裡,曾有米老鼠的大型造物。   另外從舊報紙的新聞照片

,我也發現了台灣最早的行動咖啡車,一九三一年出現在台中,車身寫著大大的英文藝術字,看起來摩登極了。我也從一九二一年的報紙,看見目前所知最早的溜滑梯,當時是建設公司在高級住宅區建造兒童遊樂園,裡頭有砂場、盪鞦韆,長長的溜滑梯也在其中。   除了首度出土的新題目,希望讀者也能enjoy書中特別找到的珍貴影像,譬如從報紙挖到的第一張機票和第一家舞廳;我自己收藏的三○年代台北市的公車轉乘券;從二○年代雜誌發現的第一座游泳池初開放時的照片,以及賽馬優勝者的總督賞獎牌,圖案是一匹有翅膀的飛馬,非常別緻。   更要鄭重一提,此次特別去林于昉醫師的台灣文物博物館「秋惠文庫」借寶,很驚喜發現了一九三五年台灣第一

次選舉的選票和投票流程的照片。在此之前,關於台灣第一次選舉,我只見過投票場外的競選旗幟和選民在入口排隊的影像。   秋惠文庫還珍藏一大疊三○年代的新聞畫報,我從中看到了圓山兒童樂園漂亮的大象溜滑梯。有次和實踐大學建築系教授李清志聊天,他提到小時在天母玩耍的公園,溜滑梯特別做成大象造型,國外也多見,他問我,日本時代,台灣已經有大象溜滑梯嗎?當時,我沒有答案,現在可以回覆李教授了。他若看見大象溜滑梯塗彩得那麼可愛,大概也會驚喜。   挖掘新做的題目之外,本書對幾個已成通論的「台灣第一次」,也做出新考據。例如台灣第一家保齡球館「榮星保齡球館」,何時開張營運,有寫一九六○年,更多做一九六三年,但我把榮

星球館的開幕廣告找出來,重新考證為一九六四年。台灣的第一包泡麵,幾乎都說是一九六七年,但根據新聞報導與工廠開工廣告,一九六七年是技術引進的時間,那一年市面上見不到泡麵的;要到一九六八年九月,泡麵才開始發賣。   因為餐桌上米價曆的啟發,一百則台灣的第一次,是以編年的方式綴成。希望讀者翻書如看連續劇,一集一事物,平均一集四、五百字;以時間為軸,連續讀下去,就能看見現代化新事物在台灣的第一次演出,也可以感覺到悠悠時光在這塊土地的連續流動,而不是被切斷的,台灣有自己的百年生活記憶曲線。事實上,如果台灣社會的物質文明發展程度可以畫成曲線,二○到三○年代,就有一段高坡,不失為一個豐富的年代,之後隨戰爭而

滑落,戰後初期則低迷待甦,慢慢才再向上攀升。   老實說,我比以往更有迫不及待的衝動情緒,要告訴大家書裡的新考證與新發現;台大醫院的病房在九十幾年前就可以打電話分機囉!台灣第一家婚姻介紹所跟天母有關喔!一九一四年,台灣就有英國式撒水車,比東京還早呀!如此種種一百則,是台灣一百多年來,追求安全、便利、快速、新奇、潔淨、美味、漂亮、歡樂與感情的史記,無疑也是一首純粹無雜質的幸福組曲,如果錯過,實在可惜。   謹此,懷著無比感謝與快樂的心情,敬邀各位讀者,一起來聆聽,並希望這首台灣幸福組曲能夠永遠傳唱。 1898第一批電話號碼出來囉!現在台灣家戶或公司機關,電話都為八碼,更早以前有五碼,時光再往

前推,日本時代有四碼、三碼和兩碼,甚至,最初電話號碼出現時,還有一碼的情況。台灣的電話號碼可說是從一號開始。一八九八年九月,台北一些官方機構集中設置了電話,這一批共三十個單位三十個門號,搶得頭香「一番」(一號)的是台北縣廳。日治初期,西部台灣的行政區域僅分成三縣,台北縣包括今天的台北、基隆,新竹、苗栗和宜蘭的一部分也歸屬台北縣。當時台北城牆尚未拆除,台北縣的辦公廳就設在城內,今天重慶南路、開封街、漢口街和館前路之間。第一批有電話號碼的機構也多在城內,部分在城外的,其實也都挨著城牆。民間電話則晚兩年開通,一九○○年六月,報紙上陸續有大會社大商店刊登「電話開通」廣告,煞似一件很驕傲的進步。有一家旅

館晚了幾步,一個月後,還會在廣告特別表明「電話架設中」,唯恐落伍,遭人取笑似的。 1906第一位頭彩得主誕生一百多年前,台灣就有公賣合法的彩券,還是東亞最早發行官營彩券的地方。現在叫樂透彩,當年叫彩票,也具備公益性質,彩票收入必須用於慈善、衛生與廟宇維護等事務。不過,彩票是先由批發權人轉銷給零售商,再賣到一般民眾手裡,而總督府把彩票批發權給了十七個台灣儒紳要人和八個日本商人,限定銷售的區域,保障利益,中信集團辜濂松的祖父辜顯榮就是其中一位,和現在銷售權直接給殘障弱勢者,完全不同。彩票的模樣,期期顏色不同,一到五期依序是淡紅色、藍紫色、白色、綠色和澄色。彩票的號碼,阿拉伯數字和漢文數字並載,彩票

兩側還有L.B.(Lottery Bureau)的英文字樣。一九○六年九月二十二日,第一張彩券開始賣出,兩個多月後,十二月十五日,「三萬七千二百五十一番,頭彩」喊出後,史上第一位頭彩五萬圓得主同時誕生。跟現在一樣,大家拚命猜來猜去,找來找去,只能猜測應該是住在日本的日本人。其實,在日本的日本人依法不能購買台灣彩券,仍然熱賣過海去。等第三次開獎,頭彩得主又是住日本的大阪商人,不過,他的夥計幫忙保管,中途卻擅自轉賣給廣島的親戚,大阪商人於是向檢察官舉發,到最後,彩票的高額獎金變成不法所得。問題就這樣不斷冒出來,全台依然如醉如癡。就在眾人伸長脖子,盼望第四、五期開獎時,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人在東京,突然

於一九○七年三月二十日宣布中止彩票發行。彩票熱剎那間冷縮,五月的第五期開獎顯得有點安靜,但是,這一次的頭彩終於很明確獎落台灣人,頭彩號碼「一萬七千八百六十七」,嘉義開出。 1911豆漿店曇花一現日本人來台灣,乳牛業後腳也跟來,頗為繁榮,清晨六點左右,小巷道可見送牛奶人在穿梭。台灣第一個醫學博士杜聰明,二十幾歲時,看一位日本教授清晨只喝一杯牛奶和一杯咖啡,一輩子也如此早餐。到了一九一○年代初期,一股豆漿風起來挑戰牛奶。報紙提到的五家豆漿店中,只有「滋元豆乳場」是台灣人開的。各家之間,豆漿風味各異其趣;延壽軒加了花生粉,有特殊香味,而滋元則加了糖。從報紙讀起來,前者類似米漿,後者正是現在的甜豆漿。

滋元的老闆叫歐陽光輝,家住艋舺土治後街(西昌街、長沙街一帶),其父歐陽長庚是當地富裕商人。當時的豆漿店顯然與今天從店面賣出不同,而跟乳牛業較相似;歐陽光輝的豆漿製造廠設在下坎庄(康定路、大理街這邊),像牛奶商那樣,每天配送豆漿到訂戶家裡,還一大早六點和午後三點各送一次。歐陽光輝鄭重其事,曾經把豆漿送去總督府研究所檢驗,並刊登廣告,公開結果,強調豆漿的營養分不比牛奶遜色,風味則有過之,價格更是便宜。確實,當時豆漿一合(一百八十毫升)賣三到四錢,牛奶則要八錢,便宜許多。但是隔年春天,豆漿廠商仍倒了一大半,據說是豆漿營養終不敵牛奶。豆漿再次捲土重來,佔據台灣人清晨的餐桌,已經是戰後的事了。

白米價格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臺灣學校午餐的形塑與發展(1951~2014)

為了解決白米價格的問題,作者吳佩陵 這樣論述:

臺灣營養午餐的供應最初從偏遠地區開始試辦,接著在美援的協助下奠定基礎,如今國民教育的學校午餐推動穩定發展。然而,臺灣學校午餐超過五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即使每個階段推動的重點各不相同,官方政策的宣導始終是主力。 早期以農業社會為主的臺灣,營養午餐的著重點在於增進學童營養和健康。不過當臺灣接受美援後,政府開始推廣麵食運動,並強力宣導民眾多吃麵食比吃米食更有益處,其中學童的營養午餐便成為了提倡麵食運動的重要管道。到了1980年代,國人食米需求量下降,政府反而開始推廣米食,主張米食教育必須從小做起,透過降低白米價格的方式,提供給自辦營養午餐的國民中小學申購。 過去營養午餐還未普遍供應前,許

多學生帶便當上學。但是職業婦女增加後,為學童準備午餐的工作,逐漸移轉到學校或便當業者身上。無論是便當業者還是學校營養午餐,開始著重於企業化經營模式,藉此來達到經濟效益。 然而,學校午餐不只是商品,更是教育的一環。近年來政府保障孩子的權益,補助弱勢學生都能夠吃到學校午餐。此外,老師教導學生生活教育、營養教育,以及家長勢力深入校園,至今許多臺灣午餐教育的現象,值得眾人省思。

判決

為了解決白米價格的問題,作者查.勾吉蒂 這樣論述:

  ◆1982年東南亞文協獎首獎作品∕2004年泰國文化部Silpathorn Award文學類首屆得主  ◆泰國現代文學永遠的先驅者查.勾吉蒂代表傑作   他想,人的一生也夠奇怪了。   生下來,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有了生命,就要為了生活奔波,死了,一切也就結束了。   人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死在哪裡,而且不知道死了以後會到哪裡去。   活著的時候,就像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瞎子。   ──《判決》,第一部:羅網中   沒有什麼可失去了。  命運之前,該低頭沉默或者起身反抗?   熱天午後,尋常泰國小鎮。   年輕男子發,從小入佛門讀書學習佛法,在正式成為佛家子弟的前一刻,親情的羈絆將他從

佛前喚了回來;他是父親的榮耀,更是小鎮的驕傲。一名謎樣的女子頌鬆,不知從何處來到小鎮,被發的父親收留,一老一少以夫妻相稱。老父親的一個念頭,將發跟頌鬆的人生緊緊綁在了一起。父親死後,繼子年輕繼母美麗,這個無血親關係的家庭組合,引發了小鎮居民的好奇心;集體的惡創作,具化成村頭巷尾人人可議的「事實」。   發與頌鬆,此生的命運再無從掌握在自己手裡,眾人的心眼口語將決定他們倆活下去的樣子。   伴隨無盡的黑暗浮現的,還有發未被言說的身世......   人們以所謂的正常與冷酷,打造了一齣強施於普通人身上、再普通不過的悲劇。──查.勾吉蒂   1980年代崛起於泰國文壇的查.勾吉蒂,小說作品向以懷疑之

眼鋒利看進尋常生活當中的不尋常,出身農村的成長背景,脫去城市觀點想像、對農村風土人情進行描寫,亦是構成其小說世界的重要元素。歷經全球化∕現代化的風潮,泰國等東南亞地區在產業以及社會結構上皆產生巨大的變異。1980年代,泰國社會運動方興未艾之際,查.勾吉蒂突破當時文學?運動服務的風氣,回歸文學書寫本質,以泰國尋常可見的小鎮為故事舞台,透過一名經歷佛門教育的年輕男子從上而下沉淪、無可扭轉的生之命運,對當時社會瀰漫一股無條件擁抱現代化的樂觀氛圍,提出強而有力、前瞻性地的觀察以及詰問。由於小說碰觸宗教等敏感議題,在泰國當地出版時旋即引發討論,但也?其帶來市場上的成功,作者更以此作品在29歲那年拿下東南

亞文協獎等國際性以及泰國本地文學獎項,被後來的評論者視為泰國現代小說發展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捩點。多部作品皆以被譯為英文版發行,查.勾吉蒂也是泰國文壇少數可靠版稅專職寫作的作家。 本書特色   ※台灣書市少見的泰國現代小說作品。   ※本書作者於2009年台北國際書展期間訪台。   ※泰國現代文學代表作,少數翻譯成英語發行的作品,被視為泰國現代小說轉型之作。 作者簡介 查.勾吉蒂 Chart Korbjitti   1954年出生於泰國沙沒沙空省,童年時光都在農村度過。中學時代立志投身寫作,畢業後進入工藝學校學習。1979年以〈失敗者〉獲得泰國作家協會短篇小說鼓勵獎;隔年的中篇小說《走投無路》(N

o Way Out)出版後旋即引起廣泛討論,為當時低迷的泰國文學注入新氣象。1981年,長篇小說《判決》(The Judgment)為其帶來創作生涯第一個高峰,被視為當代泰國小說進入成熟期的代表作;小說以犀利嚴峻的筆鋒,探討人性幽微的一面,一舉拿下泰國年度最佳小說等多項文學獎項,更在隔年東南亞文協獎(SEA Write Award)裡獲得國際級的肯定;1994年再以《時間》(Time)獲得該項殊榮,成為少數兩度贏得東南亞文協獎的作家。   與許多當代傑出作家一樣,查.勾吉蒂以文學勾勒社會現象,無論是《走投無路》、《判決》、《時間》,或是短篇小說《Mad Dogs & Co》,不僅獲得書評界強力

關注,更在泰國當地獲得讀者的熱烈迴響。2004年,泰國文化部宣布查.勾吉蒂為表揚傑出當代藝術家為旨的Silpathorn Award文學類首屆得主,此項獎項以「影響泰國年輕創作者」為給獎的標準之一,足見其在泰國文壇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及影響力。 目前他與妻子以及三隻心愛的狗一起生活。 譯者簡介 欒文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系客座教授,曾任泰國法政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39年生於中國吉林市,先後就讀北京外國語學院與北京大學,畢業後即投身泰國文學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泰國文學史》,編著《東方現代文學史》(與高慧勤合編)。文學研究與評論散見於國

內外各大報刊,並從事散文、隨筆等創作,翻譯作品等身。 中文版序 文∕查.勾吉蒂 序 幕 第一部:羅網中 第二部:往自由   時序到了西曆十一月底,我所處的國度,空氣開始充滿冬日氣息。農人這時候已收割完稻穀,準備將收成送入稻穀烘乾機,以便往下碾製成白米。   二○○八年,泰國的白米價格飆升到難以置信的地步,儘管泰國是當今世界第一大的稻米生產國。無法相信,但事實卻是如此。   在這樣的環境底下,我決定親自耕作稻米以供自食。我體會到,稻米生長到可供食用的地步,過程是十分繁複的。但這古老的生產模式卻也教會了我們,該如何去看待自己的文化。   我買了一架小小的碾米機,午間時分,我把稻穀送入機器輾成白

米,到了晚餐的時候,我首度嘗到自己親手耕作出來的米飯滋味,味道當然不比市面上買來的,但感受卻大大地不同,我想自己總是偏愛自己親手做出來的東西。   我吃到了比平常還好吃的白飯。   我相信,從小吃飯的人,長大後無論到了世界哪一個角落,也一定會想念白米的滋味。   我也是這樣的人。即使吃過別的食糧但終究不能缺少米飯。   把這類事情說給別人聽,說是我們的肚子思念米飯,旁人也許能理解句子本身的意義,但感受力絕對無法跟同樣習慣食用米飯的人相同。   台灣與泰國沒有什麼分別,我們同樣擁有悠久的米食文化,應該說,我們非常類似。《判決》這部小說,與耕作稻米一事沒有什麼關係,如果硬要說點什麼,我只是想告訴讀

者們:米飯就是米飯,不是漢堡能取代的。   特此感謝聯經出版以及相關人士,給予本人與台灣讀者相互認識的機會。   謝謝。 查.勾吉蒂西元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第一部 羅網中1  長方形的屋子裡,光線黯淡。  第一扇窗戶被打開了,淡黃色的光照射進來,排列成行的桌子依稀可辨。第二扇窗戶又被打開了,屋子裡明亮多了,這裡的一切已經可以看清。教室前面的黑板,右上角用白色的粉筆寫著一九╳╳年╳月╳日一行字,黑板下面的溝槽裡,用過的粉筆頭和掉下的粉筆灰堆在一起。當第三扇窗戶被打開,屋子裡更明亮了。講課用的講台在黑板的右側,椅子被推進講台,上頭擺了黃褐色的粉筆盒和紅色的花瓶,裡面插著暗紅色的茵比拉花,花

瓣已經謝了,無力地垂在花瓶上;光線照射進來,將投在講台上的玻璃花瓶影子添上了一層淡紅色調。教室後面的一角,靜靜地站著裝垃圾的簍子、掃帚和撢子,這個角落上方是剛被打開的最後一扇窗戶。  小提琴聲輕輕地傳了過來,並不是什麼美妙動人的曲子,只是初學者拉出來、高高低低的音符而已。在早晨,一片寂靜的早晨,小提琴聲遠遠地從教職員宿舍飄了過來……  發打開所有的門窗之後,走出了教室──這是今天早晨他必須整理完的最後一間教室。這兒總共有十六個房間,其中包括十二間教室、三間教職員辦公室、音樂教室、工藝教室和醫務室。有個房間有五個窗戶、兩扇門,每天早餐和晚間時分他都必須開關好門窗,他所做的一切是規定好了的,已經成

了習慣。  他從教室大樓走下來,沿著大樓周圍的水泥甬道,拐到樓後的七個大水罐附近,打開水龍頭往橢圓形的鐵皮桶裡放水;水滿以後,關好龍頭,提著水桶和抹布又向教室走去,爬到樓上,用力擦著地板。他跑來跑去,把樓上的走廊地板擦完了,然後又去換水,擦樓下的走廊,完成後再轉去擦另一間教室大樓樓上走廊的地板。這裡只有樓上鋪的是地板,樓下是水泥地(是學生們星期五開會用的)。  地板擦完以後,他把水桶和抹布放回水罐旁,然後回到樓裡,進了校長休息室,打開放在緊挨著校旗旁邊位於校長辦公桌後面的玻璃櫃,櫃子裡陳列著銀製的獎盃和錦旗,這是從很多次的比賽獲勝得來的。發從櫃子的下層拿出國旗,搭在肩上然後關好櫃子,下了樓,來

到學校前面的旗杆旁,把國旗繫在旗杆底部的繩子上。旗杆基座以水泥築成,外圈用磚頭砌成圓形,在兩者間種著仙丹花,綠葉之中正開著橘黃色的花朵。  今天早晨陽光和煦,晴朗宜人,發卻感到有些悶熱,他背上的衣服已被汗水溼透了。  學童們身著灰白色的衣服,自四面八方陸續抵達學校。他們拖著零亂的書包,有的還帶了飯盒……  達品老和尚以及當師兄手捧著缽盆從椰子園中走出來,穿過學校前方的草地,正要返回佛寺,廟童們則提著飯盒跟在後頭。發放下手中還沒繫好的國旗,蹲在那裡向路過的和尚雙手合十,之後再站起身,把雙股的繩子拴在旗杆的底部。  佛寺的大鐘急促地響著,最後三響卻有些間隔,就像收音機報時一樣,告訴大家現在是早晨八

點鐘。日上三竿,愈來愈多學生從四面八方抵達,從城裡搭車來的老師已經到了,住在教職員宿舍的老師還沒有來,家裡離此處不遠的校長也還沒有到。  如果是雨季,發會站在擺有洗腳缸、通往教室的樓梯邊監督著學生,因為總有人不洗腳就提著書包和飯盒就這麼跨進教室。有些學生是提著鞋子來學校的,不到校門口他們是不想穿上的。學校有個新規定,每個學生,特別是五到七年級的學生必須穿鞋。在那個季節,田園的道路十分泥濘,走路的時候腳上免不了要沾上許多爛泥,有些學生不慎會跌得滿身泥漿,到了學校,走進教室之前是必須洗乾淨的。  但此時還是涼季,所以洗腳的事也就不過分要求了。

臺灣稻米價格不對稱轉嫁之研究

為了解決白米價格的問題,作者馬偉倫 這樣論述:

由於國際糧價呈現上漲的趨勢,國內稻米市場價格也會受到波及,而稻穀和白米又呈現原料和產品的關係,當國際糧食價格上漲,直接受到衝擊的是白米價格,但是根據農委會所公佈之價格統計,經常呈現白米價格上漲,可是農民並未受益,其原因是由於白米價格和稻穀價格並非同步變動所致。因此,本研究嘗試利用不對稱誤差修正模型 (asymmetric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symmetric ECM),估計稻穀價格及白米價格的正向與負向反應,檢定臺灣白米零售價格調整對稻穀價格是否存在不對稱的反應。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1. 白米價格與稻穀價格之間存在顯著之長期均衡關係。2. 稻穀價格對零售白米價

格存在短期分配落後效果,但當稻米市場價格下跌時,白米零售價格下跌的速度較稻穀價格緩慢。所以白米零售價格和稻穀價格之間存在不對稱的衝擊,而當價格上漲時,白米零售價格之調整比稻穀價格更為迅速。3. 不對稱的價格傳遞,分別檢定白米零售價格的漲跌是否對稻穀價格存在不對稱的轉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