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米埃電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盧米埃電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駱以軍寫的 小兒子繪本15集(套書):宇宙飛行沙發書架珍藏組 和駱以軍的 小兒子15:唬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法國盧米埃獎最佳影片揭曉《我愛你- 電影 - 噓!星聞- 聯合報也說明:第26屆法國盧米埃電影獎於19日晚間公布完整得獎名單,法國導演艾曼紐莫芮(Emmanuel Mouret)最新執導的愛情...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印刻 和印刻所出版 。

亞洲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張裕幸所指導 張智閔的 擴增實境應用於手繪電影海報之創作研究 (2017),提出盧米埃電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擴增實境、手繪電影海報、海報創作。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黃雪霞所指導 許伯瑜的 一位備受爭議的作家:米榭‧韋勒貝克 (2015),提出因為有 米榭‧韋勒貝克的重點而找出了 盧米埃電影的解答。

最後網站(里昂, 法國)盧米埃博物館- 旅遊景點評論 - Tripadvisor則補充:盧米埃 博物館:查看Tripadvisor 上在法國里昂的旅遊景點排名,瀏覽關於盧米埃博物館的旅客評論和真實旅客照片。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盧米埃電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兒子繪本15集(套書):宇宙飛行沙發書架珍藏組

為了解決盧米埃電影的問題,作者駱以軍 這樣論述:

  我們的故事,我們的家,我們的頑童歷險記   駱以軍原著  金鐘獎優質作品   夢田文創《小兒子》原創動畫改編   陪伴孩子成長的親子共讀繪本   完整收藏全套1-15集   珍藏組附贈親子手作好好玩宇宙飛行沙發書架   (請依組裝說明帶領孩子完成繪本書架)   ---------------------   原著/駱以軍   監製/蘇麗媚     導演、編劇/史明輝   故事,有神奇的魔力   只要翻開書   隨時可以回到那一天   陪著小兒子與他們的老爸,再長大一次   歡笑、擔憂、嬉鬧、異想天開   生命交會的碰撞,幅員遼闊的純真與療癒   化為簡潔朗快的線條,巧

領童趣的筆觸   像是同伴又偶爾震怒的爸鼻   性格迥異,令人哭笑不得的兩個兒子   默默串連家人的媽咪   還有一隻出其不意搞笑的狗兒端端   一幕幕珍貴溫暖的生活時光   不斷提醒著自己和孩子   「我們是有靈魂的人吶!」   要溫暖,要堅強   不要傷害別人,但要有承受傷害的能力   繪本登場人物   爸鼻   個性幽默風趣,有時糊塗,有時健忘,但內心非常善良,偶爾像魔神般易怒,但又是小孩最好的同伴。   媽咪   溫柔賢淑,優雅有氣質,在大家玩得過火時,會出面收拾家裡的一團亂。   大兒子   個性害羞沉穩,不愛說話的他,面對經常失控的爸爸和弟弟,總是怕丟臉而躲得遠遠的。   

小兒子   天不怕,地不怕,個性古靈精怪,鬼點子特多,想到什麼馬上就去做,每天都熱熱鬧鬧過日子。   端端   好動頑皮的小狗,每天跟在小主人身邊,有時撒嬌、有時發懶、有時闖禍,也是善於聆聽的好伙伴。 本書特色   電視金鐘獎最佳動畫節目同名繪本   入選全球73項動畫影展   小兒子領銜主演,想像力航向世界   駱以軍之歡樂版「我們這一家」   台灣原創動畫,可以一起長大的親子共讀文本 各界肯定   小兒子動畫榮獲金鐘獎動畫節目獎、信誼兒童動畫獎,入選捷克茲林兒少影展、布達佩斯動畫影展、墨爾本動畫影展、阿姆斯特丹KLIK動畫影展、美國洛杉磯動畫影展等全球73個國際影展 歡樂推薦

  Sama 親子部落客   小吵     自由創作者、繪本導讀老師   李貞慧  繪本閱讀推廣者    胖叔叔陳銘驤 國際說故事人   張碧珊  新北市新市國小老師   邢小萍  台北市新生國小校長   高雄市故事媽媽協會   張美蘭 /小熊媽 親職教養&繪本作家、閱讀推廣人   黃致凱    《小兒子》同名舞台劇編導╱故事工廠藝術總監   黃愛真 教育部閱讀推手   葉雅汾 新北市瑞芳區義方國小老師   蔡淑媖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秘書長、說故事志工培訓講師   劉怡伶 105年教育部閱讀磐石推手老師   (依字首筆畫排列)  

盧米埃電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性愛自修室 #阿薩巴特菲爾德 #舒提加特瓦
人生如果有個必修性愛學分在學校其實已經開始...
"性"福的學校課程在這裡好像每個都需要PASS!
新的一季有潔米瑪柯克所飾演的新校長「霍普」登場
還有新的男男愛的愛情故事
以及粉絲們終於有機會看見「歐帝斯與梅芙」順利談起戀愛?
眾多不同新的劇情和感受帶你進入新的性愛自修課程!



🔔喆的YouTube頻道訂閱起乃🔔【電癮好選喆Top movie picks】👉 https://goo.gl/3S03OY
喆頻道【喆的動物園】👉https://reurl.cc/9rv2nj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Q9RzVq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LbWR2K
喆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News.Liza/
喆的IG 👉 https://www.instagram.com/chienliza/

擴增實境應用於手繪電影海報之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盧米埃電影的問題,作者張智閔 這樣論述:

一張絢麗而有特色的電影海報是宣傳電影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之一,電影海報的功能除了宣傳電影資訊以外,最重要的是電影內涵與精神的傳達。電影海報的發展跟隨著電影本身,兩者是共存的,電影與電影海報隨著時代的演進,從早期盧米埃電影的出現,而讓人類史上第一張電影海報也跟著問世。直到工業發展後,印刷與造紙技術的進步,用來宣傳電影的電影海報的重要性也隨之增加。早期的電影海報多為手繪呈現,在電影最為興盛的時期,手繪電影海報行業也曾達到高峰。直到電腦設備的出現,電腦作業的效率與後製特效的效果遠大過傳統手繪,而讓傳統手繪電影海報逐漸被照片合成和後製給取代。本研究先以電影海報的發展做文獻探討,了解電影海報的起源,以

及電影傳入台灣後,台灣電影海報隨著電影發展而有何轉變。接著以台灣手繪電影海報創作的師傅陳子福、顏振發、謝森山,將其手繪電影海報作品做為海報設計構圖的分析對象,了解傳統手繪電影海報在圖像、文字、版面構成、色彩設計的運用,得出以下三項結論:(1)傳統手繪海報的圖像及文字較為豐富;(2)傳統手繪海報的電影標題文字會針對電影內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字型設計;(3)傳統手繪海報的構圖上較多都會出現該電影的精采橋段畫面。以及到台南全美戲院參加其舉辦的「手繪看板文創研習營」,並請教顏振發師傅有關手繪電影海報的經驗與技巧,將其應用在之後的手繪電影海報創作上。本研究之手繪電影海報創作主題透過文獻探討部分將台灣電影發

展分成三個時期:(1)台語片黃金年代;(2)國語片興起時期;(3)國片復甦時期。接著台語片黃金年代和國語片興起時期以該電影符合當時代所上映且具有其他歷史代表意義做為挑選素材方式,而國片復甦時期挑選電影素材票房皆破億台幣並該電影內涵具有台灣本土文化。手繪電影海報完成後,將導入擴增實境技術在手繪電影海報的展示上,當智慧型行動載具偵測到畫面上的電影時畫面將會跳出電影相關資訊,讓復古風格的手繪電影海報可以給觀看者有全新的體驗。透過本研究整理、分析、說明有關電影海報的發展,以及電影海報的視覺設計與表現方式,希望能將電影的內涵與精神透過創作傳達給觀看者,並提供給往後對於手繪電影海報之興趣者或研究者一份參考

依據。

小兒子15:唬爛

為了解決盧米埃電影的問題,作者駱以軍 這樣論述:

  ※路上巧遇聊天高手   上輩子,你是我什麼人?   小兒子15:唬爛   駱爸鼻帶兩個兒子搭計程車回奶奶家,遇上了一位超能聊的女司機,和爸鼻旗鼓相當,簡直是喇勒界的打屁神。   「你上輩子一定是老實人。」   「為什麼呀?」   「人家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你兩個都兒子啊。」   爸鼻和司機一搭一唱,相互抬槓。下車後,大兒子忍不住說:「這阿姨好吵喔,好像你變裝成女人的化身喔。」   「我們小時候你還騙我們說   每天夜裡我們入睡後   你就會變成一隻大黑熊   去幫鐵路局推火車   害我們還相信!哼!騙子!」   (我編過這麼可恥的爛情節,呼嚨孩子的睡前故事嗎?)   --駱以

軍   駱以軍暢銷散文《小兒子》改編繪本   源自夢田文創《小兒子》系列動畫創作   蘇麗媚 監製  史明輝 導演   ‧   在繪本的世界   隨時可以回到那一天   陪著小兒子與他們的老爸,再長大一次   那些歡笑、擔憂、嬉鬧、異想天開   那些生命交會的碰撞,幅員遼闊的純真與療癒   化為簡潔朗快的線條,巧領童趣的筆觸   像是同伴又偶爾震怒的爸爸   性格迥異,令人哭笑不得的孩子   默默串連家人的媽媽   還有一隻出其不意搞笑的狗兒端端   一幕幕珍貴溫暖的生活時光   不斷提醒著自己和孩子   「我們是有靈魂的人吶!」   要溫暖,要堅強   不要傷害別人,但要有承受傷害的能力

  *   在這個文學的造夢國度中,你可以自己來,可以陪著你的父母來,可以帶著你的孩子來,可以讓孩子又領著孩子來,也可以全家大小都進來,這個星球非常非常大,福氣和善良也是,無遠弗屆。   電視金鐘獎最佳動畫節目同名繪本   入選全球52項動畫影展   小兒子領銜主演,想像力航向世界   駱以軍之歡樂版「我們這一家」   台灣原創動畫,可以一起長大的親子共讀文本 歡樂推薦   Sama 親子部落客   小吵     自由創作者、繪本導讀老師   李貞慧  繪本閱讀推廣者    胖叔叔陳銘驤 國際說故事人   張碧珊  新北市新市國小老師   邢小萍  台北市新生國小校長   高雄市故

事媽媽協會   張美蘭 /小熊媽 親職教養&繪本作家、閱讀推廣人   黃致凱    《小兒子》同名舞台劇編導╱故事工廠藝術總監   黃愛真 教育部閱讀推手   葉雅汾 新北市瑞芳區義方國小老師   蔡淑媖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秘書長、說故事志工培訓講師   劉怡伶 105年教育部閱讀磐石推手老師   (依字首筆畫排列) 各界肯定       小兒子動畫共入圍/得獎  52個國際影展   《命大的蟑螂》   1. 俄羅斯歐亞國際影展 最佳動畫片Eurasia International Monthly Film Festival   2. 南美厄瓜多聖安東尼奧獨立電影節San Antoni

o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FESCISA)   3. 斯洛維尼亞動畫影展ZEBRA animation friendly festival   4. 澳洲墨爾本動畫影展The Melbourne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5. 法國巴黎國際影展Très Cour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6. 羅馬尼亞國際影展Short Stop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7. KingstOOn動畫影展 KingstOOn Animation Festival  

 8. 以色列近拿撒勒電影節 Near Nazareth Festival   9. 賽普勒斯帕福斯animattikon Project   10. 匈牙利布達佩斯動畫影展Anilogue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the World Panorama   11. 羅馬尼亞Kinofest國際數位影展 Kinofest International Digital Film Festival   12. 荷蘭阿姆斯特丹動畫影展 KLIK Amsterdam Animation Festival   13. 俄羅斯國際動畫影展Insomnia Animat

ion Festival   14. 印度班加洛短片影展BANGALORE SHORTS FILM FESTIVAL   15. 美國洛杉磯國際影展Los Angeles CineFest   16. 義大利羅馬國際短片影展Roma Cinema DOC   17. 印度浦那短片影展Pune Short Film Festival   18. 比利時動人短片電影節Move Me Productions Belgium Film Festival   19. 台中國際動畫影展Taichung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20. 關渡國際動畫節 kuand

u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21. 希臘動畫影展 Animation Marathon Festival   22. 加州動畫影展 Animation Chico Film Festival   23. 巴西Lobo國際影展 Lobo fest festival   24. 墨西哥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NE DE YECORA   《沙發》(改編繪本為《宇宙飛行計劃》)   1. 捷克茲林兒少影展 ZLÍN FILM FESTIVA / Zli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for Childr

en and Youth   2. 關渡國際動畫影展 kuandu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3. 俄羅斯國際動畫影展 Insomnia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ilm Festival   4. 巴庫 Baku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5. 烏克蘭DYTIATKO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Media Festival   6. 俄羅斯 Zero Plu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7. 巴西 International

Student Animation Festival of Brazil   8. 埃及開羅 CHILDREN'S SHORT FILM FESTIVAL   9. 美國LAS VEGAS GLOBAL FILM CONVENTION 影展   10. 烏克蘭Children program of LINOLEUM Animation Festival   11. 亞美尼亞Rol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For Children and Youth   12. 美國 Open World Animation Fest   13. 峇里島MINIKINO F

ILM WEEK 5   14. 馬來西亞 KOTA KINABALU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KKIFF)   15. 美國 Florida Animation Festival   16. 科索沃 Anibar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17. 美國 We Like ‘Em Short Film Festival   18. 波蘭 KINOLUB film festiv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for Children and Youth   19. 義大利 Cartoons

on the Bay影展   20. 柬埔寨 Cambodi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1. 希臘雅典 Athens ANIMFEST 影展   22. 美國 NukhuFest影展   23. The Lift-Off Sessions影展   24. 電視金鐘獎最佳動畫節目   《游泳》   1. 台灣信誼兒童動畫獎 Hsin-Yi Children’s Animation Awards  

一位備受爭議的作家:米榭‧韋勒貝克

為了解決盧米埃電影的問題,作者許伯瑜 這樣論述:

在你我身處的文化圈當中,對法國文學之印象或許僅停留於文人徜徉於街道巷弄中構築其飛揚文采,亦或是心有所感交織而成的曼妙詩篇。往往我們所忽略的是,在如此文風鼎盛的國度,其文學背後所隱藏之更多含意。如巴爾札克,以其寫實手法,揭露出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不公及黑暗,及其人物在社會風俗中之發展與變化的詳細刻畫;又如素有惡魔詩人之稱的波特萊爾,以詩詞頹廢之美,將隱匿於心中的肉慾及對社會的憤世嫉俗躍然紙上。因此,你我所不能忽略的,乃是法國文人固有之社會觀察以及自身體會的剖析能力。 時光荏苒,文人關注的依舊是社會議題及本身在此大環境之下的發展,但西歐社會的變遷,特別是受到資本主義及全球化的影響,業已今非昔

比。文人將其敏銳觀察力轉移到社會更多層面:除原有的家庭、人際關係上的發掘,對自身心靈層面的體悟及隱而不談的癖好擁有更大發揮;同時,對於以往有如禁忌般的議題,如宗教、種族等也無所畏懼地暢所欲言。除證明現代社會變動之快速,亦代表文人們的創作題材愈趨多元。然而,就各家作者筆法、個性上的不同,即便處理相同主題,仍舊有相當程度之落差。多數人選擇溫和、理性發揮各類議題,卻有少數人大相逕庭,以赤裸、諷刺之筆觸揭露其觀察下之西方社會,不畏成為眾矢之的面對來自各方的批評和檢視。 就以後者而言,當中更甚之即是本論文研究的作家: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對現代法國文壇而言,該作家

如同不定時炸彈般,往往在其作品中表現出對性、愛情、宗教、社會等等不同方面的驚人見解;亦或是針對以上主題,在螢光幕前以桀傲不馴的態度發表聳動的言論。然而,其極度挖苦諷刺之筆法,描繪出所觀察到的人事物;加以外科手術般層層剖析西方社會中各類社會議題,卻不禁令讀者們深受吸引,更折服於其在作品中所引述的科學以及社會學的豐富知識。然而,就其在書中對性方面所作之詳細描述,如買春、交換伴侶等,使作品常被定義為情色小說;作家本身也因在描寫女性人物時,常以混亂的性關係及詳細的性行為描述,而被視為厭女主義者;再者,書中角色多是離群索居,對家庭、人際關係以及社會懷抱悲觀及恐懼,以致讀者聯想至作家本身性格:冷漠孤僻且不

善與人交往,韋勒貝克因而被認為擁有人群恐懼症,甚至被媒體及文學評論家貼上伊斯蘭恐懼症、種族歧視或是政治立場之不正確等標籤。 且不論以上關於韋勒貝克的負面描述。藉由這些既定印象,不難看出作家所涉及的題材範圍之廣且深入。自以第一本小說《戰線之延伸》(Extension du domaine de la lutte)開啟其小說家之路且奠定暢銷作家基礎後,韋勒貝克鉅細靡遺地描寫在物慾橫流,金錢掛帥的西方社會中,對人生的枯燥乏味,愛情的失落及性的不滿足,並以此環環相扣地延伸到他所觀察到的西方社會各層面。以此作為基調再配合自身辛辣筆觸,其作品不僅深受法國讀者喜愛,在非法語系國家亦大受歡迎。甫一出書即佔據

暢銷書排行榜,並名列最常被翻譯至境外的法國作家之一,均可充分解釋此現象。即便每本韋勒貝克的小說均圍繞著爭議和批評,其代表作《無愛繁殖》(Les particules élémentaires)、《情色渡假村》(Plateforme)及《一座島嶼的可能性》(La possibilité d’une île)仍多次獲獎,亦改編成電影及舞台劇。同時,作家在其他領域也是無比活耀,除擔任電影導演、演員更身兼歌手。在諸多法國知名作家中,可謂獨樹一格。2010年,韋勒貝克憑藉著《誰殺了韋勒貝克》(La carte et le territoire)一書,榮獲法國文學界最高榮譽之龔固爾獎。在此光環下,韋勒貝克

儼然成為法國現代文壇中最重要作家之一。 正所謂成也爭議,敗也爭議。《無愛繁殖》以及《一座島嶼的可能性》問鼎龔固爾獎之路受阻乃因輿論而起;而因輿論聲名大噪的韋勒貝克竟以《誰殺了韋勒貝克》受到該獎青睞。此一過程,是否包含著作家文筆、個性的改變?亦或是當中有著讓一位備受爭議之作家獲此殊榮的其他因素均耐人尋味。同時,考量身處台灣的我們對此新銳作家的認識尚有不足,即使市面已有數本韋勒貝克的小說中譯本流通,但除震懾於其作品中對性愛的詳盡敘述,或是作家對諸多敏感議題極盡挖苦之能而開懷之外,在此露骨辛辣背後是否另有深意?以上,均是對於欲了解近代西方社會變遷,以及對於韋勒貝克抱持強烈好奇心之人,如同你我,所必

須一探究竟的重要任務。因此,對於作家所作之詳細介紹乃勢在必行。藉由對其生平及作品的初步認知,我們將對其代表作中那些被視為社會爭議之導火線的主題,作一系統性的研究;並以悲觀主義哲學大師: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之意志(la volonté)學說為輔,一窺韋勒貝克爭議作品後所隱含之深意。最後,末章以作家各小說作品為分野,詳加探討其在著作間之筆風、性格的轉變,以及引起之社會現象及輿論,以期歸納出對韋勒貝克而言,爭議所扮演的角色。因此,衷心期盼本論文可扮演拋磚引玉之功能,除使讀者對該作家擁有全面性的認識,進而關注西方社會之議題,和人才輩出的現代法國文壇;亦希望可提供豐富的參考價

值,以期關於韋勒貝克的諸多議題能在未來更加發揮。第一章 韋勒貝克生平及其著作 1994年,憑藉著《戰線之延伸》一書而崛起的米榭‧韋勒貝克,以書中對於西方社會的敏銳觀察力,伴隨著書中角色對於生存的痛苦,愛與性的挫折成功地擄獲眾多讀者的心,而法國文壇亦對此渾身散發悲觀氣息的作家青眼有加。正如原為詩人的韋勒貝克在其舊作中所言:整個社會均有諸多創口,必須在其中施壓、挖掘。亦即代表著,即使眾人認為卑劣,膽敢探索人們所不敢言之死亡、挫折、失落等,方為真實。以此作為創作基調,並以尖銳諷刺之筆法訕笑西歐社會各層面。加之作家本身孤僻、神秘,不與多人往來,且擁有詩人、導演、歌手等諸多身分。韋勒貝克於九零年代初開

始席捲法國社會與文壇。生平 出生於1956年2月26日的韋勒貝克,原名米榭‧托瑪(Michel Thomas)。自幼父母離異,數度搬遷自出生地法屬留尼旺島至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最後於本土伊庸省(Yonne)由年邁祖母扶養。遭逢諸多變故,因而寡言且少與人交往。並對自小拋棄他的母親懷抱怨懟,而對親情、家庭等蒙上陰影與不信任感。然而,由於孤單,得以在學業上,特別是數理方面,有著優異表現。完成高中學業,先後順利進入巴黎農學院(Institut national agronomique),及盧米埃電影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Louis-Lumière)就讀。期間

作家開始廣泛閱讀,特別為叔本華哲學所吸引,並製作數部短片。 韋勒貝克於電影學院就學期間開始第一段婚姻,並育有一子。為維持繁重家庭開銷,先後於一民間機構、農業部及國民議會任資訊工程師。但公務員一成不便的生活及婚姻的結束,使其日益焦慮及悲觀,因而寄情詩作,抒發心中對生活的百般無聊以及對社會的不確定感。幸虧於此時知遇於米榭‧布勒多(Michel Bulteau),如伯樂般為韋勒貝克引薦多家出版社,並為其詩集、散文尋求各式出版管道。此後,作家悲觀辛辣的文筆漸為文學界注意。同時,為感念祖母的養育之恩,作家在其詩作首次刊登於報章時,正式使用米榭‧韋勒貝克為筆名。1994年,憑藉著過往公務員煩悶生活經歷及

對愛情、社會的失望,第一本小說《戰線之延伸》問世。當中對性的大膽描述以及人物內心深沉抑鬱的刻畫,成功擄獲眾多讀者的喜愛。韋勒貝克從此擠入暢銷作家之流。 1998年,甫開始第二段婚姻的韋勒貝克以《無愛繁殖》,首度向龔固爾獎叩關,但因書中內容過於挑戰衛道人士對於性、種族等觀點而失利。然而於2000年出版的《情色渡假村》雖將作家聲名推至高峰,卻因內容被認為鼓吹情色消費且大肆抨擊伊斯蘭信仰而身陷爭議風波。五年後的《一座島嶼的可能性》即使爭議稍歇,且具問鼎龔固爾實力,但仍不幸於獲獎關頭敗北。2010年,韋勒貝克得償所望,以《誰殺了韋勒貝克》一書,幾乎獲評審一致通過,榮獲龔固爾獎。因此,我們以其代表作之

《無愛繁殖》及獲獎之第五本小說,作為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以便分析作家在作品中主要討論議題,以及觀察出作家於兩本小說間之個性、文筆的轉變。期望可看出作家自爭議纏身至擁有龔固爾光環的蛻變。韋勒貝克之著作 藉由對作家的初步認識,我們透過其作品的介紹,可更容易了解作家創作的方向及靈感來源。即便我們只取其中二書作為主要參考,但對於其他作品的認識,可更清楚韋勒貝克思想脈絡。庸碌生活中的奮鬥:戰線之延伸 韋勒貝克小說家生涯的第一本小說。根據其過往公務員經歷描寫出受資本主義影響之西方社會中的生活無奈,及外表美醜在性的範疇中所扮演之決定性要素。書中對性愛的細緻描述及反抗社會之叛道思想,深受青睞且被視為邪典

式小說。獻給人類的一本書:無愛繁殖 本書為韋勒貝克首度叩關龔固爾獎之作。內容詳述自上世紀三零年代以來的西方社會變遷,並適時以科學、社會學理論引援,因而備受各界矚目。但由本書所引起的爭議,如性愛內容露骨引起作家厭女一說,複製人類與納粹思想之連結,以及與作家生母的衝突等,雖導致獲獎之路受阻,卻也令韋勒貝克聲名大噪。本書敘述兩同母異父兄弟的故事:飽受性成癮及愛情挫折之苦的布呂諾,和天賦異稟成功提出複製人理論卻無法感受人間溫情的米榭,引出作家對家庭、社會、愛情的不信任感,並將前作中外表之美醜和受社會壓迫之心情做更大發揮。故本書可謂韋勒貝克作品之代表作,為本論文主要研究內容。爭議的泥淖:情色渡假村

無懼輿論纏身的韋勒貝克,於兩千年推出此爭議性十足性之作品。除延續一貫對社會各層面的悲觀看法,更將矛頭指向旅遊業及伊斯蘭教。主角米榭因赴泰國旅遊結識旅遊業高層並進而交往。為挽救深陷低潮的旅行社,而提供意見於各度假熱點遍設情色渡假村以挽救商機。故事中,作家詳述第三世界國家的情色消費,並大肆抨擊伊斯蘭教信仰。因此,本書甫一出版,即遭受推廣旅遊買春之控訴,伊斯蘭團體聯合提告,以及旅遊業者不滿聲浪。烏托邦的追尋:一座島嶼的可能性 於2005推出二度叩關龔固爾之作,可謂《無愛繁殖》的姊妹作。主角丹尼爾雖因身為成功的諷刺短劇演員而坐擁鉅富,卻因性與愛情的失落加入一實踐複製人的新興教團。透過多次複製,無性且

無愛的主角在世界末日後不斷地尋找人類樂土之可能。本書一反韋勒貝克的常態,內容少了性愛的詳細刻畫,反而著重於愛情的失落與對社會的悲觀;而在作品的銷售過程中,除引起爭議不如往昔,更多了許多市場考量。龔固爾獎的加冕:誰殺了韋勒貝克 二度與龔固爾獎擦身而過的韋勒貝克,於本作中致力於爭議的削減,並詳細刻畫藝術家主角傑德受市場機制壓迫而悲觀的生活。本書中,韋勒貝克以自身為其中角色,以自己慘遭血腥謀殺收尾。兩個對生活絕望的角色,互相往來萌生奇怪的友誼,交織出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滿。同時作家更對法國鄉間風土、當代知名人物以及消費產品有著細緻描寫,可謂當代法國民俗誌之作。與前作相比,本書幾乎沒有引起過多輿論,因

而受到2010龔固爾獎的青睞。正因如此,我們將其與《無愛繁殖》作為主要研究內容,以期了解作家於兩本作品間的轉變。第二章 以叔本華意志說看韋勒貝克喜愛之主題 韋勒貝克作品中散發出對生活悲觀之氣息,使我們輕易聯想悲觀主義大師叔本華的思想。本章以此哲學家理論中之精華—意志,探究韋勒貝克書中的主要議題。關於叔本華 哲學家所言,世界乃意志之表象,後者不斷更迭,而前者永遠存在且為萬事萬物之因。故人無論言行舉止更至欲望心念均由意志所推動。意志無其終點,以致人有無窮欲望而痛苦。我們因滿足欲望而滿足,卻又再追尋下個欲望而失落無聊。因此人生即在此過程中擺盪,極其悲觀。以此論點分析韋勒貝克著作主要議題,我們將

發現兩個不同時代的作家學者是如此貼近,更可發現韋勒貝克作品爭議背後之因。對於社會之觀點 韋勒貝克筆下之社會是失落的,即便再多努力,也無力保有一絲幸福。階級式以及受資本主義影響的社會,是造成如此悲觀之因。若洞悉其中,又因明瞭一成不變的生活而倍感無聊。再觀社會最小單位之家庭,又因自幼失母進而不信任家庭與親子關係。如此與叔本華之背景雷同,令人不得不探究其中關連。也因此,造就出韋勒貝克作品中角色與社會的疏離及孤獨感。性的渴望 性愛的描述,多是韋勒貝克作品被視為情色小說或厭女簇擁書籍主因。然而,性的不可能反映出外表美醜的現實,進而考慮到愛的不可能。另外,諸多性愛描繪更代表著其背後隱藏著女性無限溫柔。

我們將藉由意志在人身上所作之最直接的表現,一窺作家書中最令人震懾之部分。無可避免的死亡 死亡乃無可避免。韋勒貝克筆下角色對此真理的抵抗,更顯人類之脆弱及生存之悲哀。正如叔本華所言,人生在痛苦及無聊中擺盪,並等待死亡。其他爭議 相較之前談論主題,宗教與種族所引起之爭議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對一神信仰的攻擊,尤為伊斯蘭教最甚;以及對不同人種的謾罵諷刺,是否另有深意?但敢對如此敏感話題作辛辣描述,韋勒貝克的爭議性可見一斑。第三章 狡詐或是成長 既已了解作家書中爭議主題,我們將透過更全面的方式,綜觀各作品出版前後所造成之議論,進而了解韋勒貝克各時期的變化與異同。《無愛繁殖》引起之爭議 本作使韋勒貝

克名利雙收,但卻使大眾對其出生年份產生懷疑。正如書中相差兩歲的同母異父主角布呂諾及米榭,有如作家分身一般,訴說對社會之不滿及生命之悲觀。更因作品中使用作家生母本名和充滿菁英主義的人類複製思想,導致韋勒貝克與其母筆戰不斷,以及被控訴政治立場不正確與一知名文學雜誌決裂。文學界的挑釁者 《情色渡假村》再度確立作家為文學界中的滋事份子。旅遊買春、使用真實人物團體姓名,以及伊斯蘭信仰公敵,韋勒貝克因本書深陷爭議泥淖。然而,作家是否為龔固爾獎而暫時避免爭議同時考量市場操作,我們將於此看到巧妙手法的操作。永不屈服的作家 2015年初,韋勒貝克再度推出新作,故事時空般至伊斯蘭政黨執政之法國。本書因內容及出

版時機使讀者擁有更多聯想,亦使得我們原本對作家成熟與否的懸念迎刃而解。關鍵字: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悲觀主義(Pessimisme)、社會爭議(Polémiques sociales)、龔固爾獎(Prix Goncou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