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歧視間接歧視差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直接歧視間接歧視差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RobertChesnut寫的 Airbnb改變商業模式的關鍵誠信課 和趙冬梅的 法度與人心:帝制時期人與制度的互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目的在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 - 公共工程委員會也說明:看見「差異」的「實質平等」; 消除歧視—禁止直接歧視、間接歧視及 ... measures)或優惠性差別待遇,皆為CEDAW允許並鼓勵,不從形式認定為「性別歧視」。(CEDAW第4條).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業周刊 和中信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系研究所 郝鳳鳴所指導 黃清梁的 日本高齡者就業促進制度之探討及其啟示-兼論我國高齡就業法制 (2021),提出直接歧視間接歧視差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齡者就業促進、繼續雇用制度、銀髮人才中心、高齡人力運用。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宮文祥所指導 鄭羽翔的 我國車種分流制度之探討——以普通重型機車騎士為中心 (2021),提出因為有 行動自由、一般行為自由、駕車自由、平等權、車種分流、風險社會、交通風險、國家保護義務、道路交通、禁行機車、機車專用道、優惠性差別待遇、實質平等的重點而找出了 直接歧視間接歧視差別的解答。

最後網站歧視 -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則補充:直接歧視 (direct discrimination)團體之間出現明顯差別,造成部分團體中的個人無法像其他人一樣完全地行使個人權利。 · 間接歧視(indirect discrimination)雖然法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直接歧視間接歧視差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Airbnb改變商業模式的關鍵誠信課

為了解決直接歧視間接歧視差別的問題,作者RobertChesnut 這樣論述:

你覺得自己是個誠信的人嗎?  ──席捲歐美商業界的企業革新運動── Airbnb、Google、facebook、Amazon、星巴克、Netflix 各大企業都在做,好企業還不趕快動起來!     回想一下,你曾將公司的文具帶回家使用嗎?曾在公司列印私人行程嗎?曾用公司電腦或手機網購?     Airbnb法務長兼倫理長羅伯‧切斯納特,每次在新進員工訓練演講時,都會以這個直接又令人不安的問題起頭。誠信是普世重視的價值觀,但21世紀以來,全球大企業接連爆發管理醜聞,從資料濫用、不當性行為到財務造假……。不只導致企業財務損失,原本品牌與社群信任也遭受破壞。  

  企業由「人」組成,管理「誠信」才是企業根本。     聯邦檢察官出身、遊走矽谷20多年的Airbnb法務長親自說明,誠信如何創造企業價值,贏得大眾信任,以良性循環長久經營!這也是Airbnb成為優秀企業的不二法門。職場最常見的誠信迷思就是,認為誠信問題很罕見,不會發生在我(領導者、員工)身上。然而,每家企業,不論有無上市,每個人都要直接、間接面對帶有倫理要素的決策:     我應該先假裝不知道這條政府規範,事後如果公司被查出違法,再主張自己不知情嗎?   我可不可以在派對上多喝一杯酒,再回去書桌前回信給顧客?   公出時順道處理個人事務,交通費卻報公帳?  

  上述種種問題都與誠信有關,但往往被忽略不計。造然,對誠信的沉默,會造成對與錯的模稜兩可,使每個人對自己的行為抱持不確定,並為少數人打開了自私行為的合理化大門,最終讓許多企業與機構的信任度下降。本書說明了誠信在企業扮演的角色,一步步引導企業主、員工、利害關係人打開創誠的大門:     NBA案例:從快艇隊老闆唐諾·史特林的種族言論,了解顧客社群在乎他們喜愛的企業誠信價值   Google案例:從高層性騷擾事件,理解現代的員工如何看待企業誠信   Walmart 、Patagonia與案例:企業倫理宣言可以依據各公司價值主張而定,但企業的決策重點與商業架構,必須與其保持一致

  Starbucks案例:借廁所引發的一連串負面議題,理解企業誠信守則必須與時俱進、盡量周全   WeWork案例:連高層也不遵守企業誠信守則的情況下,所有利害關係人對該企業也會採取投機且短線操作,公司很難長久經營     不要小看「誠信原則」,誠信問題絕對會引爆企業危機,上面案例也逐一證實了這一點。Airbnb可是大到企業決策、商業布局,小到組織管理、員工人際關係,都以「誠信原則」做出判斷,打造「誠信至上」的永續、顛覆性商業模式。聰明的領導人應該從現在起,發起公司的「倫理行動」。運用書中「6大執行步驟×10大常見職場問題×4大疫情危機處理方案×16個範例演練」,用行動讓公

司由上到下,全員理解並執行。   本書特色     1. 「透明化」管理的必讀指南:管理者都知道「透明化管理」很重要,但對怎麼開始、如何執行傷透腦筋。其實,從「誠信」出發準沒錯。書中清楚說明如何將誠信帶入公司章程、以及如何推動與成立通報管道。當管理者成為「誠信」的信徒,透明化管理就能逐步落實。      2.增加長期商業利益的不二法門:「誠信」管理乍聽之下,就是要犧牲利益,嚴守道德。其實,大家都忽略了「誠信」的優點,被短期利益蒙蔽雙眼。試想,如果你的企業追求誠信,長期下來,經營出認同你品牌的客群、願意以誠信為榮的供應商、願意為社會貢獻的股東……,積極創造的良性循環,其實更

有利於長期經營。      3.具體步驟、完整涵蓋危機處理方式:作者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奉勸世人要「做好人」。反之,作者提供管理者6大落實「誠信」的執行方針,可內化為企業組織的準則。再者,作者彙整二十多年來的職場經驗,列出 10大常見職場,搭配深入淺出的法律面、企業面的解說,讓職場人士更能理解組織的誠信議題。最後,因應「新冠病毒」的經濟危機,統整出4大危機處理方案,讓企業可以用誠信的方式度過危機。      4. 最有價值的「考驗時刻」Q&A: 管理公司難就難在,如何逐一判斷哪種行為合乎誠信、哪些行為不符合。作者精心設計了16個誠信「考驗時刻」,讓讀者從背景情境中去判斷

與討論,故事中的角色是否違反誠信原則。作者也提供了他的分析說明,讓你核對「答案」同時,也能知道自己距離誠信還有多遠。    專業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列)     高智敏/財星500大企業舞弊稽核師   雷皓明/主持律師、粉專「律師談吉他」作者   雷德.霍夫曼/領英(LinkedIn)共同創辦人   劉世慶/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研究主任   各界好評     羅伯待過矽谷兩家指標企業,這位內部人士懂得將做好事和做生意融合為一。他在書中提供了聰明又實用的建議,給所有想知道如何做好事又同時把事業做好的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領英共

同創辦人暨Blitzscaling一書作者      不要光會說將你的價值觀帶入工作,趕快開始學怎麼做吧!」──金.史考特(Kim Scott),《徹底坦率》一書作者      過去二十年間,羅伯費心處理過的商業誠信難題比其他人都還多。經由他的洞見指引,你會在你的文化中逐步貫徹誠信。此刻,我們需要有人以直率且有建設性的方式領導對商業誠信的討論,這件事的迫切性前所未有,而羅伯做到了。」──梅格.惠特曼,Quibi執行長,惠普及eBay前任執行長      羅伯•切斯納為這個重要主題注入創意、同理、可信度以及大量幽默感,讓倫理變得有人性又好玩。」──強納森.米登霍(Jona

than Mildenhall),Twenty First Century Brand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切斯納憑藉在Airbnb的豐富經驗違,提供了常見反誠信的細微差別和各種情境案例……,在執行懲處和處理高績效員工的違規事件,尤其擅長。 為希望認真營造道德工作場的公司來說,是必讀佳作。──《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這是少有著作,不僅呈現誠信在商業環境中的意義,還說明如何使誠信成爲職場自然常態。企業領導人可以此借鏡。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日本高齡者就業促進制度之探討及其啟示-兼論我國高齡就業法制

為了解決直接歧視間接歧視差別的問題,作者黃清梁 這樣論述:

人口老化趨勢下,各國均可能遭遇勞動力短缺、國家財政壓力的高齡議題。各國想出最適合的解決之道,便是化危機為轉機,有效運用高齡人力,不僅能舒緩勞動力不足的困境、亦能減緩財政的困難。我國也不落人後,開始進行高齡者就業促進制度的研擬,進而在2019年順利制定《中高齡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這部專法。然而,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道理盡相同,日本在經過數十年的洗鍊後,對於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制的發展已是全面性制度的討論與規劃,因而本文即欲以文獻分析的方法研析日本高齡者就業促進制度,以作為我國日後制度發展的參考。經過研究分析後,本文以為可以提供以下修法建議供參:一、修訂勞動基準法第25條規定,直接訂明同工同酬之原則性規

範:「同一工作性質、職務內容不得因任何理由給予差別待遇。」。二、針對工作時間制度進行相對的彈性鬆綁。三、修訂我國《中高齡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第21條規定為:「雇主對於有繼續就業意願之高齡者應努力僱用之(第一項)。僱用符合《勞動基準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第一款所定得強制退休之受僱者達一定比率及期間,中央主管機關得予補助(第二項)。」同時新增1條規定:「雇主應努力繼續雇用勞工至70歲(第一項)。主管機關對於企業致力於繼續雇用高齡勞工者,應提供必要協助。(第二項)」。三、將現行勞工保險條例第22條規定修訂為:「同一保險給付不得因同一事故而重複請領。惟在職勞工若已請領老年給付又再行加保勞工條例保險者,依

其實際保險年資,得請領老年給付。」。並刪除勞工保險條例第58條第6項規定,同時,第58條第2項規定亦應修訂為「依前二項規定請領老年給付者,得辦理離職退保」。

法度與人心:帝制時期人與制度的互動

為了解決直接歧視間接歧視差別的問題,作者趙冬梅 這樣論述:

《法度與人心——帝制時期人與制度的互動》是北京大學宋史研究專家趙冬梅老師以30年史學研究為依託,為普通讀者打造的一本通解帝制時期人與制度糾葛的通俗讀物。   本書由制度史、文化史、史學著作精讀三部分構成。作者一改制度敘事的嚴肅刻板印象,以輕鬆明快的方式來思考制度變遷,理解歷代制度之得失,並分別從國家故事、群體故事、個體故事講述制度在與不同層面的人的互動中產生的關係。與其他制度史寫作者相比,作者更強調“從史學角度關注個體的生活與命運”走向:制度如何影響人的命運?人在制度中如何自處?人如何改造制度?如:個體在制度直接或間接作用下顛沛流離的境遇;官僚群體與更迭的制度“相愛相殺”,在制度變遷中的宦海沉

浮;士庶群體在制度變革中的顛簸起落等。入仕、升遷、貶謫、宦遊、服役等境遇是古人生命的常態,圍繞這些具象化的常態,制度變遷的前因後果一目了然。關注人與制度的互動及人在制度中的命運,不僅帶有人文關懷精神,同時,從人與制度的關係層面通講制度發展的歷史,這在已出版的通俗類制度史作品中獨樹一幟。   本書以開放的歷史話題、充滿問題意識的探討方式,對那些真正塑造了傳統中國並影響至今的歷史要素進行了深入探討,並解答了“歷史並不一直向前”這一隱蔽邏輯——在對朝廷性質和君臣關係的認識上,元朝曾出現兩大倒退:從朝廷性質看,華夏傳統將天下稱為江山社稷,主張“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而元朝的天下則入了皇家私囊

——江山社稷變成了皇室私產;從君臣關係看,華夏傳統主張“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而到了元朝,臣子淪落到以自稱奴婢為榮——君臣關係淪落為主奴關係。專制與猜疑的強化自此一發不可收,直至近代。這使我們不得不思考:金元以降,政治文化的發展和國家治理水準為何會走下坡路?推動其江河日下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書就此話題展開了細緻生動的剖解。 作者既能從已有的史觀中提出新見解,又能從悉知的史料中得出新史觀;其帶有問題意識的講述方式充滿了探討的可能性與話題的延展性。   本書為讀者開啟了深入瞭解中國古代制度與文化的通道,同時為管理者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大量管理案例。輔以帝制中國大事表拉頁、私房推薦書目、經典歷史著作解

讀,以及近60幅高清彩插,圖文並茂地詮釋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與政治文化的變遷史。 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畢業,現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   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訪問學者,美國斯坦福大學北大分校客座副教授,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漢學系客座教授。   曾於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講述寇准、司馬光等歷史人物。出版有《千秋是非話寇准》《司馬光與他的時代》《文武之間:北宋武選官研究》《大宋之變:1063—1086》等作品。   主修宋史,在官僚制度、官僚生態、社會生活等領域有著深入的研究。對晚唐至北宋軍事、政治、社會生活,以及對制度中特定人群的生存狀

態、制度與人群的互動關係關注密切。 前言 1 歷史中國的空間、時間與中國人 5 一、歷史中國的空間 5 二、傳統中國的時間 12 三、中國人——我們都是“混血兒” 17 上篇:典章經制下的理亂興衰 25 引言:遊戲與規則 25 一、皇帝的權力與矛盾 31 1.帝制的宿命 31 2.皇帝也有怕的? 36 3.最高權力如何交接 42 4.皇帝的“崗前實習” 47 5.從家天下到公天下 52 6.帝王的禮制與情感 57 7.至卑賤者至跋扈 61 二、如何決策?如何糾錯? 66 1.皇權哺育下的相權特點 67 2.此消彼長還是共同擴張? 72 3.缺宰相的政府靠什麼運轉? 76

4.御前會議解決啥問題 80 5.朝堂上的一股清流 85 6.君臣關係也有軟肋 89 三、帝制國家的地方治理 93 1.封建與郡縣的是是非非 94 2.央地關係的錯喻 98 3.中央巡視制度的興與衰 101 4.如何解決邊疆問題 105 5.上級集權下的地方狼狽 111 6.盜賊之患與解決辦法 115 四、選官與用官的那些事兒 118 1.當官兒的觀念與實踐 119 2.小圈子政治的人才困境 123 3.唐後期的升遷高速路 128 4.科舉時代的中國夢 132 5.開放式政府的三大難題 136 6.選任集權的利與弊 140 五、利益配置的矮化與隔離 145 1.如何對待功臣? 145 2.出將

入相到文武分途 150 3.危險的兵權該怎麼管? 154 4.刺青後是否有回頭路? 159 5.進退兩難的狄青 163 6.官吏分途的等級差別 168 7.被歧視與被矮化者 172 結語:陛下與誰“共天下”? 177 1.東西方帝國的差異 177 2.雇主夥計到合夥共利 178 3.滕子京謫守背後的反思 180 下篇:王朝政治省思 181 引言:文化與歷史的交錯塑造 181 一、觀念隔膜下的古今代溝 186 1.天命觀——理解與共情 187 2.天人感應的糾錯功能 192 3.孝的尺度與邊界 197 4.愚忠是個死胡同 202 5.道德至上的真實觀 206 二、主流政治文化的變遷 211 1

.迂闊下的穩健 211 2.從高效到失效 217 3.儒與法的艱難融合 222 4.禮治與德化的合奏 227 5.興亡反思下的帝制夢魘 232 三、帝政興衰的北宋故事 237 1.這是最好的時代? 239 2.養子即位的大轉折 245 3.立場差異下的大變法 248 4.王安石變法是成是敗? 252 5.寬容政治為何會終結? 257 6.司馬相公是不是合格的政治家? 261 四、傳統政治文化何去何從? 265 1.金:政治的殘暴化 267 2.元:政治文化的兩大倒退 271 3.明:朱元璋的無知與恐懼 276 4.明:廷杖下的士大夫之氣 282 5.清:盛世的狹隘 288 結語:歷史並不永遠向

前 293 外篇:中國古代史讀書筆記 297 代後記——中國古代史讀書筆記 297 1.祝總斌《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299 2.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 302 3.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306 4.楊訥《丘處機“一言止殺”考》——歷史學者掰謊記 310 5.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315 6.姚念慈《康熙盛世與帝王心術:評“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320 7.孔飛力《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 325 8.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文獻中“自我壓抑”的現象》 329  

我國車種分流制度之探討——以普通重型機車騎士為中心

為了解決直接歧視間接歧視差別的問題,作者鄭羽翔 這樣論述:

交通影響人類生活甚鉅,我國道路交通事故高居不下,其身亡者又以機車騎士為大宗。就此我國長年以來之作為乃係將機車騎士與汽車駕駛分開以為因應,藉此分流以達維持道路交通秩序及保障用路人之安全。此等措施涉及人民得自由選擇不同道路交通方式之限制,為憲法第22條一般行為自由下駕車自由保障之一環。我國駕駛車輛主要態樣為汽車與機車,以「車種分流」之方式進行管理,除構成限制人民駕車自由外,此等措施亦形成機車騎士與汽車駕駛使用道路之差別待遇或差別影響,可能違反憲法第7條之平等權保障意旨。現代社會之風險已成為生活無法避免之部分,對於機車騎士之保障得以自憲法上保障人民基本權為基礎,導出基本權客觀規範之價値秩序,確立國

家保護義務,透過監控管理來履行保護義務,以預防道路交通秩序之危害發生。 針對道路之使用權國家須注意公物應公平分配予人民作使用,亦涉及平等權之保障,屬於憲法上之權利;優先使用或通行利益之優先權,應可認屬法律上之權利。又以公路法與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為主體架構可知,我國道路交通制度具一般用路之原理原則,對於機車騎士實屬此原則下之例外規範。我國主要發展出限制機車騎士憲法第22條一般行為自由下駕車自由「禁行機車」、「機車專用道」、「機車優先道」以及「強制兩段式左轉」四種態樣。惟於未設有機車專用道之情形下,禁行機車與強制兩段式左轉之規定可能逾越法律授權,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可能有違法律保留原則。縱使得以

通過法律保留原則,道路使用規範藉由不同空間安排管理下,無形中劃分道路空間之「權力位階」,使機車騎士族群於使用道路時,落入生命及身體皆較汽車駕駛不利之社會上結構性弱勢,使其未獲公平之有限道路空間使用分配。此等規範皆未具正當化事由,未使本質上與汽車駕駛相同之機車騎士於有限之道路空間獲得公平之分配,違反憲法第7條平等權與第23條比例原則。人民自由且合法使用運具,國家應予以尊重,不得過度限制,且須保障其獲得公平之道路使用分配,否則將屬違憲,而非處於立法政策與行政裁量之範圍內。國家對於機車騎士之限制,僅須回歸一般道路使用原則,仍可使機車騎士獲得公平之道路使用分配;但仍須配合道路交通教育、道路交通工程與道

路交通執法以符憲法保障第7條平等權以及第22條一般行為行為為自由下駕車自由之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