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基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矽基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YoungsookPark寫的 2030世界未來報告書:區塊鏈、AI、生技與新能源革命、產業重新洗牌,接下來10年的工作與商機在哪裡? 和王新東,王萌的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高寶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中央大學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張正陽所指導 張登翔的 新式薄膜成長及其應用於矽基太陽能電池 (2015),提出矽基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太陽能電池、薄膜、矽基太陽能電池、鍺薄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李文熙、梁從主所指導 王鳴宇的 正銅電極應用於矽基太陽能電池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太陽能電池、銀包銅膏、網版印刷、歐姆接觸、低溫燒結的重點而找出了 矽基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矽基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30世界未來報告書:區塊鏈、AI、生技與新能源革命、產業重新洗牌,接下來10年的工作與商機在哪裡?

為了解決矽基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問題,作者YoungsookPark 這樣論述:

  ★商業周刊1692期書摘選書   ★韓國Yes24網路書店經濟類第33名,讀者9.5分好評。    ★韓國Aladin網路書店行銷與銷售類第17名,總榜在榜4週。   2020~2030年,科幻情節即將成真!   自駕車在五年內普及?農牧業在十年內消失?人類平均壽命150歲?   食物改由實驗室製造?連嬰兒都可以客製化?人類到宇宙探索新資源?   全球未來研究智庫寫給現代人,關於科技、生活、醫療等62個前瞻預測。   2020年是人類史上非常重要的轉捩點。   想像有一天,早上起床有智慧助理依照天氣與你的身體狀況,為你準備早餐、搭配服裝、確認你沒忘了帶東西,出門時全自動自駕車早已等

在門口,並依照車流量在空中或地面上穿梭。   一進公司,就收到通知說你今天已生產足夠的「再生能源」,可自用或賣給全世界的人。工作時,只要將大腦與電腦連上線,用「想的」也能工作。午餐時,一個指令送貨機器人就會送來由實驗室量身打造的蛋白質及營養素餐點。   晚上回家,覺得自己看起來比昨天老,可以服用扭轉老化、提升免疫力的萬靈藥。接著,你一邊享用「人造牛排」,一邊聽著智慧助理根據你的心情所挑選的音樂、影集放鬆,度過愉快的一天。   以上情節都將在10年內發生,你準備好迎接未來世界了嗎?   本書將發展趨勢分成了以下7大部分:   1.區塊鏈:即將走進商業、醫療、不動產、文化等領域,各大產業將徹

底轉變。   2.人工智慧:不斷進化與融入生活,與AI合作的後人類時代即將來臨。   3.創新技術融合:智慧城市即將蓬勃發展,帶來超先進、超便利的日常生活。   4.生技革命:實驗室的人造肉、一秒終結癌症、人類將能用「腦波」控制行動?   5.能源革命:自己的能源自己生產、不需要換電池的自駕車、石油燃料OUT!   6.健康管理革命:人類壽命延長,預防及扭轉老化的藥即將問世。   7.全球性的挑戰:為了跟上改變,國際間應該要有什麼對策?   人類正在經歷一段巨大的轉換期,所有人的生活、價值觀、目標也正面臨一連串挑戰。比起單一專業的人才,未來更需要跨領域的通才。面對未知感到不安一點也不奇怪,但

無論是學生、上班族、投資族、企業家、創業家,都必須密切關注世界大趨勢,提前布局與準備,培養強大的適應力,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專業推薦   James Huang / 巨思文化創新長兼數位時代技術主編   王怡人 JC 趨勢財經觀點   王傑智 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矽谷阿雅 矽谷知名科技人   紀舜傑 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所長   陳良基 科技部部長   陳芳毓 天下雜誌未來城市頻道總監   賈景光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 技術長   劉威麟 網路趨勢觀察家 Mr. 6   盧希鵬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   (按照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好評   如想知道未來十年的世

界將會如何變化,本報告的關鍵字與重點足以供你按書索驥。──James Huang,巨思文化創新長兼數位時代技術主編   就各方面來說,我們都正面臨巨大轉型時刻。與其被動選擇,最好的方法是主動了解,在危機中發現未來的契機!──王怡人,JC 趨勢財經觀點   職場逆流而上辛苦,順水推舟才事半功倍。了解未來的挑戰和潛在技術,結合你的專長與熱情,才更有機會創出你的夢想!──矽谷阿雅 矽谷知名科技人   要洞燭先機,必須蒐集並整理龐大的資訊,本書就是你快速掌握未來先機的秘笈。──紀舜傑,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所長   科技、醫療、金融等各大產業,都能在本書找到既有產品的2030年升級版。」──陳芳

毓,天下雜誌未來城市頻道總監   「 藉由學習與理解未來新科技與變化,提前做好當下準備! 」──賈景光,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技術長   誰能在比特幣幾百元即先入手?誰能在臉書第一年就開頁圈粉?如果你手無寸鐵,身無分文,別再看現在趨勢,請佈局2030,唯一成本,就是買下這本書。──劉威麟,網路趨勢觀察家 Mr. 6   對於未來,不可胡思亂想,要順著科技軌跡去想像,這本書就是了。──盧希鵬,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       (按照姓氏筆畫排列)

新式薄膜成長及其應用於矽基太陽能電池

為了解決矽基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問題,作者張登翔 這樣論述:

近十年來科技發展快速,能源的需求日益提升,但傳統能源如石油並非取之不盡,因此再生能源的發展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其中無污染的太陽能電池更是指標性的再生能源。眾多太陽能電池中,矽基太陽能電池俱有低成本,成熟技術的優點,目前市占比高達90 %,2015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在結合背電極技術後效率已突破25 %,仍然是太陽能電池市場中的主流,也受到各研究團隊的矚目。在此論文中,我們以自主性開發且具有高密度電漿之電子迴旋共振化學氣相沈積法開發矽、鍺、碳化矽等新式薄膜並應用其開發新結構矽基太陽能電池及新創三五族堆疊矽太陽能電池,以新材料為基礎提出矽基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之方法與概念。首先我們完成了矽薄膜相圖驗

證電子迴旋共振化學氣相沈積法高密度電漿的特性。接著根據此結果進一步調整製程參數沈積碳化矽及奈米晶矽薄膜應用於矽基太陽能電池之開發。除此之外, 180度超低溫成長40 nm薄型且平坦之磊晶鍺更是本論文之一大亮點,該成果突破了傳統高溫製程,開創了新創之三五族堆疊矽太陽能電池的應用,經由理論計算,該類性電池之理論效率可超過30 %。本研究使用之電子迴旋共振化學氣相沈積法除了俱有高密度電漿的特性,更因為其是自主開發之系統,因此有非常高度的彈性調整以利發展新式材料。在此研究的第一部分我們完成基本矽薄膜的製備與研究,並製作出薄膜的成長相圖,本方法可在較低的氫稀釋比(H2/SiH4= 1)及低溫(180 ˚

C)下沈積高結晶率之矽薄膜以驗證此方法俱有高密度電漿、高解離率的特性。接著我們沈積並研究碳化矽及奈米晶矽薄膜特性並應用其於新型矽基太陽能電池。本質碳化矽薄膜相較傳統非晶矽薄膜有較低的吸收係數,可降低入光面的光學損失,同時該薄膜俱有極佳的鈍化效果,表面復合速率達21 cm/sec、有效載子生命週期達680 sec的水準;也因為高密度電漿的特性,低溫製程符合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的需求。在硼摻雜奈米晶矽的成長方面,奈米晶矽的形成可提升薄膜的導電率以降低其與透明導電膜之接觸電阻,更重要的是其非晶態的存在使其仍俱有鈍化的效果。最後製作銀/氧化銦錫/p型奈米晶矽/i型碳化矽/n型矽基板/銀之新型矽基異質接面

太陽能電池,於此簡單平面的結構轉換效率可達13.66 % (開路電壓=518 mV, 短路電流= 37.95 mA/cm2, 填充因子=69.5 %)。矽基磊晶鍺薄膜多元的應用如:光偵測器、雷射、太陽能電池、及積體化三五族元件於矽基板上引起了多方的深入研究探討。一般傳統磊晶製程如分子束磊晶法或是超高真空化學氣相沉積法往往需要超過600 ˚C的高溫及200 nm的厚度。但是過高的溫度會造成整合性及高熱預算等重重限制。而高密度電漿之電子迴旋共振化學氣相沈積法則可解決此問題。我們首先成長高導電率之硼摻雜鍺薄膜以了解其成長機制,接著以180˚C超低溫開發僅有40 nm磊晶鍺於矽基板上,其除了有不錯的磊

晶結構(X射線半高寬=683 arcsec),更有著非常平坦之表面粗糙度(粗糙度=0.342 nm)。可解決三五族與矽材料間晶格不匹配的問題以開發新創三五族堆疊矽太陽能電池,更重要的是其極薄的厚度可避免本身的吸收造成的光損失。本結果突破傳統製程高溫、厚膜的限制,開創了矽基磊晶鍺薄膜在太陽能電池元件中的新應用。經由理論計算,此型新創三五族堆疊矽太陽能轉換效率可超過30 %(開路電壓=2.19 V, 短路電流= 14.78 mA/cm2, 填充因子=93 %),而40 nm的鍺緩衝層則會造成6.36 mA/cm2的短路電流損失。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為了解決矽基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問題,作者王新東,王萌 這樣論述:

  本書全面系統闡述了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包括能源物理化學、能源存儲與轉化原理、關鍵材料與器件、發展概況和應用前景。在風能、太陽能發電、二次電池、超級電容器、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等材料製備與器件技術的基礎上,還針對目前電動汽車和規模儲能應用,介紹了固態鋰電池、質子交換膜純水電解、氫能等前沿材料與器件。本書內容豐富,資料和理論新穎,結構嚴謹。書中有大量習題和思考題,並附有最新文獻,便於深入學習。   本書是大學「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教材,兼顧大學材料、能源、冶金、化學、化工專業高年級及研究生教材;同時也是從事新能源、太陽能電池、鋰電池、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規模儲能等領域

研究與應用人員的必備基礎參考書。  

正銅電極應用於矽基太陽能電池之研究

為了解決矽基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問題,作者王鳴宇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使用新型的銀包銅漿料及二階段燒結技術來完成太陽能電池正面電極製作,此優點為低成本、低接觸電阻、環保,可取代傳統正銀電極,並避免使用含鉛的玻璃,以開發出環保及低成本高導電率之正電極材料。本研究使用抗反射膜(Anti Reflection Coating, ARC)沉積及背鋁印製之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基材,將自製的銀包銅粉體配製出高固含量的導電膏,再利用綠光雷射(Green Laser)開孔抗反射層形成H圖案的矽基材進行網版印刷。在第一階段低溫燒結過程中,經由熱處理形成歐姆接觸,再利用快速熱退火系統(Rapid Thermal Annealing,RTA)完成燒結。以燒結使表面之奈米銀做為

金屬銅粉接觸的黏著劑,而銅被包覆率大於90%在燒結中能避免銅氧化得太嚴重,並可提升元件導電率。各製程結束後分別透過透射電子顯微鏡、場放射型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傳輸線模型(Transmission Line Model,TLM) 及太陽光能量效率量測系統來分析材料微結構、特徵接觸電阻及轉換效率。本研究探討新型漿料及燒結製程可同時達成正面電極所需之歐姆接觸與較低之特徵接觸電阻,量測結果其特徵接觸電阻為0.006Ωcm2,應用於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為5.6%,仍低於目前業界普遍所用的正銀電極材料。本研究之低成本新型銀包銅漿料搭配二階段燒結技術,成功開發出環保、低成本、低特徵接觸電阻之矽基太陽能電池正面電

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