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活動中心 平面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南華大學 建築與景觀學系 陳惠民所指導 林靖芬的 從社區活動中心轉型為長照2.0-C 級巷弄站使用行為之研究-以嘉義縣大林鎮社區活動中心為例 (2020),提出社區活動中心 平面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C級巷弄長照站、空間型態、使用行為、使用需求。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建築與景觀學系 陳惠民所指導 詹東壁的 長照2.0日照中心建築空間規劃設計—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嘉義大林倡議案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高齡化社會、長期照護、使用行為、日間照顧中心的重點而找出了 社區活動中心 平面圖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社區活動中心 平面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社區活動中心轉型為長照2.0-C 級巷弄站使用行為之研究-以嘉義縣大林鎮社區活動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社區活動中心 平面圖的問題,作者林靖芬 這樣論述:

  根據2018年內政部人口資料統計,全國老人指數達96.99,為了照顧高齡化社會的人口政府推出了相當多的高齡者照護政策。其中廣為熟知的就是於2005年開始推動的「長期照顧十年計畫」。經過十幾年的推動,新計畫「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在2016年實施,此計畫是為了補足長照1.0計畫的不足以及滿足更多的需求,實現在地老化的目標。  本研究以C級巷弄長照站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為探討社區關懷據點增加C級巷弄長照站後,對於使用者的使用行為之現況以及影響為何。本研究從環境行為的角度探討嘉義縣大林鎮C級巷弄長照站的「硬體及軟體的使用現況」、「空間的使用模式」及「使用者感受」,進而檢討C級巷弄長照站所面臨

的問題及如何做出改善給予建議。  本研究依據現況繪製活動中心的室內空間及室外環境,再依定點記錄使用者行為。本研究之定點觀察分為2個時段,分別為早上及下午,最後再依結果整理出C級巷弄長照站的空間特質。為了解使用者的行為及相關需求,本研究整理出相關特質後擬定訪談題目,用以輔助研究觀察結論的論證,並依觀察過程增加訪談題目。  最後統整訪談及行為觀察,將不同的C級巷弄站空間改善及使用管理衍生之問題,整理出以下兩點結論:第一為C級巷弄站需具有明確的空間區分及良好的引導動線規劃,第二則是改善促進二層空間的可及性,且建議廚房及廁所的配置需鄰近活動空間,如此一來不僅能增加長者們的活動範圍,也能確保長者們使用上

的安全性。

長照2.0日照中心建築空間規劃設計—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嘉義大林倡議案為例

為了解決社區活動中心 平面圖的問題,作者詹東壁 這樣論述:

  臺灣於2018年3月底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各地正面臨人口高齡化所衍生的問題,部分鄉鎮高齡者人口甚至已超過20%,屬於「超高齡社區」的狀態。以嘉義縣大林鎮為例,目前全鎮高齡者人口數為6502人,已達全鎮人口數的20%,成為超高齡化的鄉鎮。有鑑於此,在地深耕多年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大林站」是以居家照顧為主,服務對象以高齡獨居者為主。創辦人的兒子與媳婦欲延續退休父親之精神,想要募資興建「弘道大林日間照顧中心」。因此,本研究將透過長照機構的案例分析、參與觀察以及訪談等方式,藉以理解高齡者的使用行為,並與業主相互討論、交流彼此想法,依此設計符合高齡者需求及使用習慣的日照中心。  本研究針對大

林在地長期照護資源現況欠缺處與地區性的案例提出問題,作為規劃設計中改善依據,結合上述所分析資料、業主想法、使用行為與設計融合後,研擬出適合大林鎮在地化照顧中心的模式,最終提出具體的大林日間照顧中心之規劃設計倡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