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圖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秋海棠圖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彭鏡毅寫的 為愛走天涯 踏覓秋海棠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灣民族植物圖鑑 - 第 70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鍾明哲, 楊智凱. 70 裂葉秋海棠 Begonia palmata D. Don 科名秋海棠科Begoniaceae 屬名秋海棠屬別名巒大秋海棠食肉質草本,莖多少被鏽色絨毛。葉卵形,不等大心形歪基 ...

國立臺北大學 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俞美霞所指導 林秀芬的 吉祥框樣造型研究 --以台灣寺廟、宅第、祠堂為例 (2021),提出秋海棠圖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框樣造樣、吉祥紋飾、建築裝飾。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環境教育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謝宗欣所指導 李瑋菘的 高雄市雞冠山之植群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雞冠山、植群分析、珊瑚礁植群的重點而找出了 秋海棠圖鑑的解答。

最後網站室內植物圖鑑:觀葉×多肉,從品種、挑選到照護,輕鬆打造植感生活則補充:... 秋海棠科/ BEGONIACEAE 秋海棠屬 Begonia 秋海棠屬取名自 17 世紀的法國博物學家兼植物收藏家米歇爾·貝恩( Michel Bégon ) ,包含形形色色的品種,以花香美葉聞名。該屬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秋海棠圖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為愛走天涯 踏覓秋海棠

為了解決秋海棠圖鑑的問題,作者彭鏡毅 這樣論述:

做為一個植物研究者, 我將竭盡全力將秋海棠的分類與保育做好, 並且推廣它們的美麗與大家分享。…………彭鏡毅 正如作者彭鏡毅博士所說,秋海棠有如上天的巧手,自然的奧秘;從葉的多樣性開始,各式秋海棠的葉形或大如姑婆芋或小若纖縷,葉表亮如碧玉到毛若針氈,顏色或綠或白、或紅或各式鑲嵌,實實令人辭窮無以形容,此乃歷經萬千年演化,上天的巧手賦予每一種秋海棠獨特的葉面構圖與紋身! 彭鏡毅博士是世界知名的分類學者,特別是在菊科、柳葉菜科水丁香屬以及秋海棠屬植物的分類研究上享譽國際。彭老師著作豐富,一生發表有268 篇各式著作,內容涵蓋分類、生態、演化、解剖、植物化學、染色體細胞學、生理生態、資料庫等。

在分類學上,彭老師近二十年來鑽研秋海棠分類,深入險境親訪各國秋海棠棲地,除了在野外進行詳細記錄觀察,也將秋海棠引種至溫室進行形態學、細胞學、雜交實驗、顯微構造與分子親緣研究。此外,彭老師也與全世界植物園與秋海棠同好交流,協助解決秋海棠鑑定的疑難雜症。目前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溫室大樓栽植了彭老師團隊由全世界各地採集與交換所得超過600 種的秋海棠,這些植物除了是珍貴的研究資產,也是世界上秋海棠種源保育最重要的活體收藏,而彭老師多年來栽種秋海棠的心得也成為各國植物園與研究單位取經的對象,對全球秋海棠種源保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書是作者多年來採集與栽種秋海棠的心得結晶,他個人熱愛秋海棠「

為愛走天涯」,不僅成就了學術地位,更為世人呈現秋海棠的多樣與美好。在彭老師的影響下,短短二十年內,全世界秋海棠物種由900 多種增加到1890 種,預計在幾年內即可超過2000 種,這些新種包括了Begonia pengii 、B.chingipengii 及B. pengchingii 三個以彭老師命名的新種。 隨著東南亞各國對秋海棠分類的釐清,秋海棠屬植物在熱帶的多樣性樣貌也逐漸清晰,學術界也能更正確地評估秋海棠面臨的生存危機,在熱帶生物多樣性快速消失的此刻更彰顯了彭老師的學術研究對熱帶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卓越貢獻。  

吉祥框樣造型研究 --以台灣寺廟、宅第、祠堂為例

為了解決秋海棠圖鑑的問題,作者林秀芬 這樣論述:

建築裝飾的運用,工藝造樣有其一定發揮的影響力。傳統建築裝飾不僅在於主題本身,框飾也是裝飾中重要的一環。配合不同的構件和裝飾技法,採取適宜的搭配,產生出多種「框」的樣式。裝飾的主題需與形式、內容有相對應的配合,使其和諧並達愉悅效果,最終以趨吉避凶、祈祥納福為目的。漢式建築裝飾中框飾可見因創作材料及特質而做出變化運用的「框樣」,除可凸顯裝飾主題外,更可達畫龍點睛的效果。「框樣」為傳統建築眾多裝飾題材中的一類,就傳統雕刻技藝的運用而言,是一種結合立体的雕刻製作,納入到框內成為裝飾的工藝手法,是以「裝飾」去裝飾其他具有裝飾性質的藝術品。透過框樣的安排,增加作品的正式度,是建築裝飾的一種深化獨特的運用

,且可再深入認識的傳統工藝。不同造樣設計的裝飾運用,所製造出的特殊專題,這是本論文以「框樣」為論點出發的初衷。吉祥符號反映在常民生活文化中,吉祥造樣的發想多和日常生活習慣有著密切關係,是一種象徵意義,更是百姓理想與心願的寄託。傳統建築中裝飾構圖題材及內容選擇,是跟著漢移民帶進台灣,建築裝飾以吉祥概念表現在構件上,吉祥框樣如何運用在建築裝飾中,發揮畫龍點睛的功用,為本研究主要歸納分析的探討主題。閩南廟宇建築裝飾,蘊藏無窮的民間工藝與美術,台灣漢式建築承繼閩南及粵東的特色,建築材料與技術多仰賴閩粵,造成文化地域性的特質。南系建築裝飾的複雜與多樣性,是可以利用系統化去理解的素材。分類後再做出整理,應

有助於工藝造樣與設計的歸納。藉由本研究了解框樣的技法、形制及安置位置,藉由大量裝飾紋樣的分類統計,探討其框樣裝飾藝術所呈現的特徵。並透過吉祥符號的文化特徵與內涵、形式及象徵意義,探討族群的特色,了解其時代元素的意涵,希望傳統民俗文化能在常民生活中有更多運用及保存。

高雄市雞冠山之植群分析

為了解決秋海棠圖鑑的問題,作者李瑋菘 這樣論述:

雞冠山位於高雄市燕巢區金山里,金山國小旁的石灰岩山區,由於雞冠山地區長期受到人為開發和種植作物破壞,原始植被亦已近乎消失,目前從雞冠山林相分布分為天然林與人工林,又依植被形相分為山頂裸岩、山頂灌叢、峭壁、次生林、果園與竹林六個種類,本研究以雞冠山為範圍,調查喬木層與地被層,並利用R軟體進行集群分析,來瞭解各植被形相的優勢植群型,並沿途記錄非樣區中的所有植物種類,一併製成高雄雞冠山植物名錄之中。從研究結果顯示,樣區中植物種類計有124種、107屬、46科,而非樣區記錄到的植物種類計有100種、94屬、55科,雞冠山記錄到的所有植物種類為224種、179屬、70科。植物社會中山頂裸岩植群型分為刺

芒野古草型及黃荊型共2種優勢型;山頂灌叢植群型分為雀梅藤型及菊花木型共2種優勢型;峭壁植群型分為鞭葉鐵線蕨型及山豬枷型共2種優勢型;次生林植群型分為血桐型及菲律賓榕型共2種優勢型;竹林植群型分為綠竹型及麻竹型共2種優勢型;果園植群型分為蘋婆型及龍眼型共2種優勢型。雞冠山擁有擬金茅、小燈籠草、岩生秋海棠、臺灣魔芋、臺灣鐵線蓮及平柄菝葜等為較獨特與稀有,鄰近的大崗山研究並無發現,僅殘存於雞冠山受人為干擾因素較少的區域,且擁有特殊的山頂景觀,以及多樣化的次生林植群與珊瑚礁植群,仍具有生態保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