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阿里兒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穆罕默德阿里兒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興東寫的 土耳其史:歐亞十字路口上的國家(增訂三版) 和李雅詩的 埃及男女:政治不正確的中東觀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穆罕默德·阿里有沒有參加喬·弗雷澤的葬禮? - Celebrity.fm也說明:福爾曼有12 個孩子:五個兒子和七個女兒。 他的五個兒子是小喬治.、喬治三世(“僧侶”)、喬治四世(“巨輪”)、喬治五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民 和新銳文創所出版 。

最後網站穆罕默德·阿里兒子 - TJE則補充:穆罕默德 ·阿里兒子. 他是美國拳王阿里的兒子小阿里(Muhammad Ali Jr)。小阿里因姓名包含「穆罕默德」, was 12 years old when he got ready to “whup”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穆罕默德阿里兒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土耳其史:歐亞十字路口上的國家(增訂三版)

為了解決穆罕默德阿里兒子的問題,作者吳興東 這樣論述:

  傳說土耳其人是突厥的後代,繼承剽悍的血統,所向披靡,征服了東羅馬帝國,成為歷史上最後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如此強盛的國力創造出充滿活力的燦爛文明,融合拜占庭和回教文化,土耳其成為東西文化的繼承者和傳遞者,文攻武略,顯赫一時。但特殊的地理位置也為她帶來多揣的境遇,在時代潮流的推動下,列強的瓜分和反專制的呼聲不斷衝擊奧斯曼帝國,土耳其面臨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展開一連串的救國運動;在革命的陣痛中,土耳其始終堅持追求和平的信念,也找到了民主的康莊大道。 作者簡介 吳興東   臺灣省彰化市人,1941年生。國立政治大學東語系土耳其文組畢業,獲得土耳其安卡拉大學博士學位後隨即返回母系

任教,四十餘年來,一直都在從事土耳其語文和歷史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編著有《奧斯曼土耳其歷史》、《土耳其共和國史》,及譯作《黃髮俠客―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最後三百天》等書。   增訂三版序 增訂二版序 自 序 第I篇 土耳其人的先世  第一章 信奉回教以前的土耳其人   第一節 發源於中亞細亞(土耳其斯坦)   第二節 自認為是匈奴後裔   第三節 第一個以土耳其為名的國家:突厥   第四節 代突厥而起的回紇:新疆維吾爾人的祖先   第五節 信奉回教以前的土耳其文化  第二章 回教的興起   第一節 回教興起前的阿拉伯:膜拜三百六十尊神像   第二節 穆罕默德與回教:萬物非主,

唯有真主   第三節 四大哈里發時期:兵臨阿姆河與西突厥為鄰   第四節 艾默威朝:越阿姆河攻入西突厥   第五節 阿拔斯朝:打敗唐朝軍隊,威逼東羅馬帝國  第三章 信奉回教以後的土耳其人   第一節 怛羅斯之役後開始大批信奉回教   第二節 信回教後建立了卡拉罕與哥疾寧兩個王朝   第三節 立國於波斯一帶的大塞爾柱帝國(1037-1157)   第四節 大塞爾柱帝國分封出來的小亞細亞塞爾柱帝國(1077-1308)   第五節 小亞細亞塞爾柱帝國分裂出來的土耳其諸侯國   第六節 小亞細亞的土耳其文明 第II篇 奧斯曼帝國  第四章 奧斯曼帝國的建國時期(1299-1453)   第一節 

崛起的背景:局勢對土耳其人有利   第二節 建國的歷程:西進蠶食拜占庭帝國   第三節 建國時期的典章制度與文化  第五章 奧斯曼帝國的擴張時期(1453-1579)   第一節 梅荷美特二世時代   第二節 栖林一世時代   第三節 蘇烈曼一世時代   第四節 索庫魯時代   第五節 擴張時期的典章制度與文化  第六章 奧斯曼帝國的停頓時期(1579-1683)   第一節 停頓的內在和外在原因   第二節 〈卡斯勒施林條約〉為土波兩國帶來和平   第三節 與威尼斯以及波蘭的戰爭   第四節 圍攻維也納失利,歐人不再怕土耳其人   第五節 停頓時期的典章制度與文化  第七章 奧斯曼帝國的衰微

時期(1683-1792)   第一節 俄國、奧地利與法國交相侵凌   第二節 鬱金香時期的改革運動:未能普及各階層   第三節 衰微時期的文明  第八章 奧斯曼帝國的瓦解(1792-1918)   第一節 拿破崙在土俄戰爭中舉棋不定   第二節 塞爾維亞與希臘相繼叛亂建國   第三節 埃及省長梅荷美特阿里之叛變與海峽問題   第四節 克里米亞戰爭暫時遏阻俄國的野心   第五節 1877-1878年的土俄戰爭與柏林會議   第六節 英、法、希、保、奧瓜分奧斯曼帝國   第七節 義大利侵佔土耳其在非洲的最後一片領土利比亞(1911-1912)   第八節 四小國欲將土耳其驅逐出境而發動巴爾幹戰爭

(Balkan SavaşK, 1912-1913)   第九節 土耳其和德、奧、保加利亞聯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第九章 奧斯曼帝國末年的改革運動   第一節 保守派推翻栖林三世與改革派擁立馬木德二世   第二節 馬木德二世的改革運動   第三節 維新運動:心有餘而力不足   第四節 第一次君主立憲時期:暴君應付改革派人士   第五節 第二次君主立憲時期:「聯合進步黨」執政,帝國土崩瓦解   第六節 帝國瓦解前夕的文化活動和經濟概況 第III篇 土耳其共和國  第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奧斯曼帝國   第一節 協約國根據〈蒙德羅斯停戰協定〉瓜分奧斯曼帝國   第二

節 土耳其的民間反應   第三節 土耳其的軍事抵抗   第四節 凱末爾從伊斯坦堡到安那托利亞領導革命  第十一章 領導革命以前的凱末爾   第一節 誕生、家世與童年   第二節 軍校求學時期   第三節 服役、入黨、立憲與參戰   第四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海峽戰役擊退英法聯軍  第十二章 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政府   第一節 凱末爾號召人民團結奮鬥   第二節 國會與〈國民公約〉(Misak¬K Milli)   第三節 在安卡拉成立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政府  第十三章 〈色佛爾條約〉與對外關係的拓展   第一節 喪權辱國但幸未付諸實施的〈色佛爾條約〉   第二節 希臘與亞美尼亞東西夾擊土耳其   

第三節 對外關係的拓展   第四節 解放戰爭的準備  第十四章 解放戰爭   第一節 第一次伊諾努戰爭   第二節 第二次伊諾努戰爭   第三節 艾斯奇射爾與庫塔希亞之戰   第四節 沙卡利亞戰役   第五節 全面反攻與最後勝利  第十五章 〈洛桑條約〉與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   第一節 推翻帝制,簽訂〈洛桑條約〉   第二節 定都安卡拉,建立共和國,廢除「哈里發」  第十六章 共和國初期的改革運動   第一節 宗教、法律、教育與文化方面的改革   第二節 經濟、農牧、工商與交通方面的改革  第十七章 共和國時期的政黨政治與土耳其現況   第一節 政黨政治:邁向民主的康莊大道   第二節 土耳其

現況:穩定政局拼經濟  第十八章 共和國時期的對外關係   第一節 〈洛桑條約〉以後的外交政策   第二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以及大戰時期的外交政策   第三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外交政策   第四節 近年外交活動點滴   第五節 致力於恢復伊斯蘭文化 附 錄  大事年表  土耳其字母簡介  參考書目   增訂三版序   三月下旬,春暖花開之際,三民書局來函說:計畫要將《土耳其史》予以修訂三版。推陳出新,讀者口碑,殊感欣慰。   光陰似箭,屈指算來,初版出書倏忽十六年,增訂二版問世亦已五年,自己也年近八十,但覺聯想力比較豐富,也有點多愁善感,總認為凡事不必拘泥,只要合情合理,心情愉

悅就好。   因此,在第三版中,除了更正缺失以外,也增加了一些比較輕鬆、生活化、趣味化的題材。例如在介紹蘇丹(Sultan)時,會提到「單身貴族」,因為土耳其人也說“BekarlKk sultanlKk.”(單身就是蘇丹);提到教長(İmam)時,順便介紹一道土耳其人用茄子做的菜“İmam bayKldK”,然後再聯想到我們的「佛跳牆」,從而將中國和土耳其的思想文化做一淺顯的對照。   同理,說起「達爾馬其亞」(Dalmatia),會想到當地出產的「大麥町狗」;說到奧斯曼帝國的軍樂隊,會引想起莫札特的「土耳其進行曲」。論及土耳其的畜牧業時,竟然說到Attan inip eşeğe binm

ek.(直譯是「下馬騎驢」,意謂「越來越遭」、「每況愈下」)一切都是為了能引發讀者的聯想,會心一笑。   至於嚴肅的問題,比方說,2016年7月15日土耳其發生政變,但以失敗告終。事後,在追究主謀是誰時,網路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本人針對此類「時事」,僅只忠實紀錄,而不妄加揣測或評論。   本書在編寫第一、二版時,承黃教授志民兄(已退休)、助理教授吳世曼(Mehmet Uzman,已升等為副教授)、張智棠先生(已晉升為「二等秘書」)、耿慶芝小姐(兒子已經上大學)、以及黃品維同學(在讀研究所,剛考上外交官)的鼎力協助,至今銘感於懷。   這次,復蒙張智棠先生和耿慶芝小姐,針對2014年以後

的土耳其現況,再度從自己的專業領域,提供寶貴的意見和資訊,供我參考撰寫,實在感激不盡。   當然,最後還要感謝內人吳王淑麗女士,一如往昔,在各方面的鼓勵和支持。   本書未盡理想之處,敬請讀者,不吝指教。   2019年11月 吳興東

穆罕默德阿里兒子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卡納克/卡奈克Karnak神廟是底比斯最為古老的廟宇,在尼羅河東岸的盧克索鎮北4千米處,該神廟經很長時間陸續建造起來,由磚牆隔成三部分。中間的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積最大的一部分,佔地約有30公頃,也是獻給太陽神阿蒙的(Amon Temple in Karnak);左側的是獻給Montu神的,佔地2.5公頃;另一個是獻給阿蒙神的妻子——形為禿鷲的Mut女神,現在尚未發掘。在加卡納克神廟的周圍有孔斯神廟和其他小神廟,每個宗教季節儀式從卡納克神廟開始,到樂蜀Luxor神廟結束。二者之間有一條一公里長的石板大道,兩側密排著聖羊像,路面夾雜著一些包著金箔或銀箔的石板,閃閃發光。加納克神殿因為其浩大的規模而揚名世界,用柱子支撐的寺廟中是全球最大的。加納克神殿的大柱廳約5000多平方米,廳內有134棵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兩排特別粗大,每根高達21米,直徑3.57米,可容納100個人在上面站立。柱頭為開放的紙莎草花。整座大廳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創造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殿內石柱有如原始森林,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側窗採光,被橫樑和柱頭分去一半後,光線漸次陰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這也就是卡奈克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
樂蜀/路克索Luxor神殿是一座巨大的古埃及神廟,它坐落在尼羅河東岸的樂蜀城內(古稱底比斯)。它是在新王國時期建成的。在埃及語中它被被稱作ipet resyt「阿蒙南方的閨房」,這座神廟是專門為底比斯的三神太陽神阿蒙、自然神姆特和他們的兒子月亮神孔斯所修。從尼羅河畔朝拜的人首先來到內克塔內布一世造的前院,從這裡有一條兩旁蹲坐著上百座獅身人面像的大道通向東北方向。在古代這條大道連接樂蜀神廟與2.5千米外的卡奈克神廟。前院的圍牆已經所剩無幾。在這裡引人注目的是前院北部一座由泥磚建的賽拉匹斯小神廟。前院的西南是一座巨大的大門。在古代這裡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兩尊坐像、四尊立像和兩根方尖塔。今天這些像中只剩下了兩尊坐像、一尊立像和一根方尖塔。1836年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將一根方尖塔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今天這根路克索方尖塔位於巴黎協和廣場。作為交換穆罕默德•阿里為開羅的一座清真寺獲得了一座鐘塔。通過大門遊客進入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院。這個院被兩重廊柱圍繞。這些廊柱由紙莎草捆組成,上有柱台。院的東部現在是一座清真寺。這座清真寺位於神廟地基以上五米高的地方,原因是清真寺被建造時神廟已經被埋在五米深的塵土下了。第二院的南邊是一座廊柱殿,它由4x8根廊柱支撐。通過中間的門遊客來到在羅馬時代祭奉皇帝的廳。在神壇的兩邊有兩道科林斯廊柱。神壇後有一條通道通到一個有2x2根柱的廊柱廳,此後是聖殿,這裡是放阿蒙的擔架的地方。通過東廳遊客可以到達其它大廳。樂蜀神廟主要有兩個作用,首先在每年埃及的新年在這裡慶祝奧皮特節。阿蒙、姆特和孔斯的神像被放在擔架上從2.5千米遠的卡奈克神廟抬到樂蜀神廟。一開始這個節日要慶祝11天,後來被延長到27天。擔架要被抬到廊柱殿後面的小神殿,只有阿蒙的擔架要被抬到聖殿。第二個作用是法老與其神靈氣的結合。每年新年是法老要與他的神靈氣結合,作為他神話統治的一部分。這個儀式首次是在他登基時進行。

埃及男女:政治不正確的中東觀察

為了解決穆罕默德阿里兒子的問題,作者李雅詩 這樣論述:

  Egyptian Men and Women   Politically Incorrect Observations on the Middle East   神祕的埃及,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國度?   港女李雅詩每年前往埃及遊歷,早已擺脫遊覽古蹟名勝的觀光客心態,而能洞見內裡。她從當代埃及的性別、宗教、文化等面向切入,用詞辛辣,往往「不政治正確」,卻直探核心;她不贊成無條件的認可接受便可稱作「包容」,而主張「敢講敢罵,正源於深入理解」,當批評基於事實,出於真誠,自然不怕受挑戰。她筆下的埃及,有著最荒涼與最精緻的情景。誠如所云:「在埃及的日子,就是如此令人矛盾,又愛又恨。」 本書特色 

      一本不留情面、言辭狠辣且政治不正確的當代埃及文化觀察! 名人推薦   李天命(香港作家/詩人)   區家麟(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顧問/資深傳媒人)   沈旭暉(香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客座副教授/Glocal Learning Offices創辦人)   作者簡介 李雅詩 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畢業於香港大學哲學系,主修英美哲學。讀博士時開始學阿拉伯文,從此遊走於三個世界。   博客︰mustashriqa.blogspot.com      臉書︰www.facebook.com/mideastsociety        樂團︰www.f

acebook.com/thenurcollective   總序GLOs人文及社會系列/孔德維 推薦序/李天命 推薦序/區家麟 推薦序久違了,埃及港女/沈旭暉 代序叫他們降低視線/李雅詩 【第一部】男女 序幕我的中東劇場 埃及街頭生存手冊 握手哲學 旅舍艷遇 一千零一夜情 用長輩圖搭訕 埃及人愛的問題 煙霧人生 黑寡婦 沙漠水兵 急色商販 我成了埃及姨太太 美女城市曼蘇拉 亞歷山大歷險記 言語無味 在埃及當女人 悲劇性性悲劇 結語昇華 【第二部】社會 埃及速寫 走私技巧 公德心是甚麼東西? 埃及的兩個世界 間諜生涯原是夢 中產埃及 國際友人 埃及人眼中的中國 真主的語

言 浸淫在律法禁止的音樂中 結語三世 【第三部】宗教 蒙昧時期 殉道與隱遁 猶太人區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征服羅馬的末世預言 香港最男尊女卑的地方 西奈山行—摩西取得十誡的地方 拿戈瑪第—靈知派中心 鹼谷修院—到沙漠隱修 墳墓之城—生死同住 洞穴教堂—從垃圾中升騰 浸信會堂—埃及福音音樂 穆斯林兄弟會的叛徒 魔鬼之左手 人奶聯誼令 欲望齋月 【第四部】討論 社會型態 女權問題 教門光譜 常見vs.所有 刻板印象 男女差異 文化高下 自由主義的危機 言論自由 頭巾爭議 保護真正的弱勢 批駁「文化平等論」 左膠辨 從爭取人權到放棄人權 主觀客觀 不同vs.沒有高下 文化有沒有高低? 文化平等就沒有

男女平等 後記死在開羅 總序 GLOs人文及社會系列 孔德維/GLOs研究總監    為何知識與文字愈益廉價?這是簡單的供求定律問題,但卻要從歷史脈絡閱讀與理解。   二十一世紀經濟交流在通訊技術革新下日益頻繁,人類思維難以趕上科技的步伐。自iPhone,即第一部智慧型電話在二○○七年出現後,3G技術漸趨成熟,通訊模式由語音轉移至數據;一年後4G標準規範面世,如今已出現5G技術,極速提升數據速率。其下載速度比現有4G最多快一百倍,可快速連接不同機械之間的網絡,如家居人工智能,遠端醫療等。智慧型手機的發展也一日千里,推進整個資訊科技發展。其起步於二○○○年代,二○○八至二○一二年爆

發性成長,其轉捩點在於iPhone的成長。智慧型手機引起全球轟動,也成功拉動3G用戶暴增,進至4G更高速上網時代。5G技術已達臨盆之際,不同經濟體之間在此數年難以調整自身定位,寒冬不是將至,而是已到。   資訊表述的形式影響思想的內涵,無可置疑。這就正如數學算式與圖表較文字容易表達抽象思維與邏輯。當網絡世界的資訊無限氾濫,萬字長文自然較「長輩圖」與「迷因」(meme)更難「入屋」。情況就如媽媽為您的吃飯穿衣問題與您理性討論兩小時後,您會在生理上對更多的語言與文字產生嚴重不安。因此,在網絡年代表述資訊,思考的就當是上載角度與濾鏡光影,「語言」在這種表述形式中,重要性自然減退。由於大家慣於視角衝

擊,複雜的論說也要化約為「懶人包」。傳統教育要群博覽群書,由「博」而「約」。但網絡圖片則是以「約」為出發點,把一萬字化成「一句到尾圖」的「小編」較作者本身更具影響力。這不只是賦予資訊第二生命,還是將之變成「迷因」(meme),再認真討論,「就輸了」。作為自我表達的工具的文字,在二十一世紀已是任何人都可以掌握的技術。在Facebook、Twitter普及的互聯網世界,文字的供應無限增加,紙媒淪落即是大勢所趨。實體報章的資訊不會比它的網上版還快,賣報紙的人自然要問:為何要買我的報紙?   資訊爆炸後,判斷哪些才是實用、高品質資訊的「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極高,結果就交由社

交媒體的演算法代勞。演算法除了分析用戶喜好,還會派發他們喜歡的內容。久而久之,用戶會以為自己在同溫層看到的東西就是全世界;不少人都發現自己和朋友在社交網絡中、特別是在現實不大有自信的一群,一旦被「充權」,「自我」便會膨脹,容易罵戰、變得極端,甚至有上癮和情緒問題,不能自拔。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吃電子奶嘴長大的「千禧後」獨有的問題。早在一九九七年Paul Gilster就提出「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的概念,希望量度個體在網絡世界吸收資訊的能力。對在數碼世界原生的「千禧後」來說,分辨「假新聞」(fake news)就有如石器時代人類分辨毒草的能力一樣來得自然。但對工業時代長大的

戰後嬰兒潮來說,作為「網絡移民」(internet immigrant),判斷有用資訊的能力就往往鬧出笑話。日常成了笑話還好,當「數位素養」影響到總統選舉時,一般程度的幽默感,大概也笑不出來。   前景一片灰暗。但在寒流之中,優質的媒體仍然穩立腳步。《南京條約》剛剛簽了一年後,在倫敦創立的老牌新聞週報《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卻在《時代》(Times)、《福布斯》(Forbes)、《新聞週刊》(Newsweek)等諸多同行陷入低潮的二○○九年,顯著地在發行量和廣告業績上大有進帳。至二○一八年,《經濟學人》的營利仍是平穩上昇。報章雜誌可藉優質與可信的文字在二十一世紀立足,書籍的

出版又是可能?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這是GLOs人文及社會系列自許的定位。 代序 叫他們降低視線 李雅詩   伊斯蘭教徒齋月日間不能飲食,日落後的開齋飯常會聚會慶祝,在香港的教徒也不例外,有一次朋友的組織在灣仔清真寺辦開齋飯。   我到了門口,正研究要去幾樓,有個男人倚在門外的欄杆,從頭到腳然後又從腳到頭地打量我。   《古蘭經》裡明明說︰「你對信士們說,叫他們降低視線。」(二十四:三十)   卻從來沒有人強調,只著重叫女人戴頭巾。其實《古蘭經》裡根本就沒寫遮蓋頭髮,有寫的「降低視線」卻沒人理,教士和信徒們將公元七世紀沙漠部落裡頒示的《古蘭經》解釋得比原來還父權,實在十分可

笑。   諷刺的是,沒有這種告誡的華人社會,反而更少明目張膽理直氣壯地打量異性,自然而然地覺得那樣是沒有禮貌的;但禁令寫得清清楚楚的伊斯蘭教,其教徒卻常有此習慣,他們會覺得女性沒包起來的地方就是讓他們看的,拿放大鏡看也不為過。   穆斯林還好意思說伊斯蘭教保護女人,對不起,我真是聽不下去。要將這類不降低視線的穆斯林全部逐出教,這個說法才成立吧。   現在還是神聖的齋戒月呢。   一想到這些,就興致全失。   然而進到清真寺,聽到叫拜聲就覺得親切,雖然聲線沒有在埃及聽到的好聽。   大家可能覺得我很犯賤,為甚麼不斷去一個我邊去邊罵的地方,去到專門寫一本書來討論?   但美好的文學音樂和

令人反感的社會習俗,兩者所構成的反差,卻令整件事更神秘,更有趣。   每逢跟人提起去中東,就會聽到「一個女生自己小心點」這樣的話,實在恨不生為男兒身,從來就沒聽說過「一個男生自己小心點」;好像給人強姦了就是你「自己」沒有小心,「早就警告過你了」。   可惜近年伊斯蘭世界原教旨主義反噬,女人包得像粽,男人餓得像狗,婦權不進反退,確實很多麻煩;但與此同時,卻有著最荒涼與最精緻。   在埃及的日子,就是如此令人矛盾,又愛又恨。 殉道與隱遁 在開羅,從十九世紀建造的市中心一直往東走,就會時光倒流去到始建於十世紀的伊斯蘭區。這裡有無數古蹟,三步一古宅,五步一清真寺。 第一次來的時候,毫無心理準

備下就走進整片古建築,彷彿回到中世紀。雖然沒有波斯的藍色那麼沁人心脾,但自有歷史的魔力。只是不免想到,有這麼多精緻的清真寺,要如何對抗教士們歪理連篇;建築藝術予人的感動,都很可能化為宗教的感染力。 再後來走進侯賽因(海珊)清真寺,裡面墓室的氣場實在太強了,簡直有衝動要決志。不過見到女人區又是瑟縮一角,還要從後門入,又清醒了。 這座清真寺原建於十二世紀,據說穆罕默德外孫侯賽因的頭葬在這裡,故名侯賽因清真寺。 什葉派持血統論,認為穆罕默德的親人都特別神聖,對他們特別尊崇,可以說比遜尼派迷信。不過我卻喜歡什葉派多些,他們有一種悲劇氣氛。雖然這叫侯賽因清真寺,可是不表示是什葉派,但對墓葬朝聖的氣氛近似

。 穆罕默德除了是先知,也曾是政治領袖。早期伊斯蘭教絕對是政教合一。在穆罕默德死後,由他的同伴們共同推舉哈里發。但大家對於誰當哈里發很快就出現分歧。 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的呼聲很高,卻一直沒有被選為哈里發。到第三任哈里發被刺殺後,穆罕默德的同伴們終於選立阿里。但他的軍事力量不敵一向勢力強大的倭馬亞部落,他為免多傷無辜,開戰時決定跟倭馬亞部落的穆阿維亞一世(Muawiyah I)和解。 和解後就因為被視為不夠強硬而被異見者刺殺。 阿里死後,大兒子哈桑跟穆阿維亞一世立約,將哈里發一位讓給後者,條件是穆阿維亞一世死後,哈里發要重新由穆斯林選立,不得私自傳位。但穆阿維亞一世死前,指定兒子雅季德一世

(Yazid I)為繼承者。其時哈桑已死,到雅季德一世登位後,要求阿里二子侯賽因表示效忠,但軍事上毫無勝算的侯賽因選擇拒絕,於是在公元六八○年發生在巴格達附近的卡爾巴拉之役中,與追隨者壯烈犧牲。 從容赴死,慷慨就義,卡爾巴拉之役所展示的宗教情懷,跟耶穌受難的戲劇張力接近,成為無數教徒心目中極為嚮往的榜樣。卡爾巴拉之役成了什葉派的重要節日十日節。節日慶典中,甚至會有教徒鞭打自己以體驗侯賽因的苦難。 這就是侯賽因清真寺的力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