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功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立法會功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子強,馬嶽,陳雋文寫的 特區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 和陳光熹的 漫話香港新選舉制度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香港城市大學 和開明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廖元豪所指導 鄭安佑的 一國兩制之研究 (2020),提出立法會功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中 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陳明通所指導 魏淑娟的 香港民主的基礎~從香港民眾對立法會存廢態度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一國兩制、立法會、民主、基本法、香港國安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立法會功能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立法會功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特區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

為了解決立法會功能的問題,作者蔡子強,馬嶽,陳雋文 這樣論述:

  香港的立法機關自1991年引入直選,一直是一個半民主的架構。立法會的比例代表制、區議會選舉模式,以及功能組別選舉制度自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沿用二十多年,制度上大抵沒有甚麼改變。過去二十年間,香港選舉制度這幾個部分如何影響特區的政治發展?是時候作一個總結。     自九十年代開始的香港政治研究,選舉研究一直佔一個相當的地位,相關的政黨政治和議會政治亦成為焦點。本書先從理論文獻出發,討論香港政治體制的特殊性及在此體制下選舉政治扮演的角色、香港選舉制度的演化過程,以及香港選舉投票率多年來的變化和影響因素。作者並透過整理原始數據,按教育、年齡、不同階層等分析各次選舉中不同黨派的支持者背景,

總結區議會選舉、立法會的功能界別選舉,以及立法會直選的比例代表制這三部分選舉的實踐經驗,選民的投票行為,以及其對香港整體政 局,包括政黨政治、選舉行為、議會運作、政治力量的對比等等的影響。     香港的選舉政治將會進入全新的階段,發展軌跡應該和2020年前的截然不同。本書可以說是2003年出版的《選舉制度的政治效果》的續篇,也是終章,為這套在九七回歸後運作了二十多年的體制作一個歷史回顧和總結。有興趣了解香港選舉經驗,以及分析回歸後香港政治變遷的人士,本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立法會功能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www.RagaFinance.com

RagaFinanc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agafin/

《Calvin直播室》眾籌計劃 ?

http://patreon.com/calvinchoy

◎◎◎訂閱 ◎◎◎

▶Ragazine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DWcqCjBne2-wRnrjxkuHQ

▶Raga Finance: https://www.youtube.com/c/RagazineFinanceVideo

#上市 #IPO #立法會
-------------------------------------------------------------------------------------------------------------------------------------------
免責聲明:《Raga Finance》竭力提供準確資訊,惟不保證絕對無誤,資訊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不論公司是否與侵權行為、訂立契約或其他方面有關),本公司概不負責。

同時,《Raga Finance》所提供之投資分析技巧與建議,只可作為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Raga Finance》主持、嘉賓、編輯及記者無關。

同時,《Raga Finance》所有節目或資訊,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Raga Finance》立場。

Raga Finance

網址: www.ragafinance.com

一國兩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立法會功能的問題,作者鄭安佑 這樣論述:

本文透過文獻回顧,認為一國兩制對於我國法學界而言是非常陌生,且鮮少被討論之原則,故首先介紹一國兩制原則之主要內涵,包含國家主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原則,並介紹一國兩制之根本大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之性質及該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之適用關係,以作為後續討論之基礎。而本文初步認為,香港基本法僅為法律位階,對於香港自治權之保障是不足的。另外本文認為,如果不先行理解香港之政治體制及法律制度,亦無法充分理解自香港回歸以來居民與特區政府及與中央發生之衝突之緣由,而由於香港之政治體制及法律制度對於我國法學界而言亦是非常陌生的,故本文在介紹完一國兩制原則以後,將介紹兩者從英屬香港時期至特區時期之演變,

包含政府組織、法院組織、行政權、立法權及司法權之內涵、三權之制衡關係、行政長官及特首之選舉制度、香港之法源等。本文接著將介紹自香港回歸以來居民與特區政府及與中央發生之衝突,即一國兩制之重要爭議,以理解一國兩制在香港發展之過程中有那些弊病。本文從香港回歸初期西元1999年之永久居留權爭議至2021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修正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之間之重要爭議都有所著墨。介紹完一國兩制之重要爭議以後,本文認為「一國」著重在中央對於香港自治權之控制,「兩制」則著重在香港之自主發展,不受到中央干預,故兩者為相對之概念,而一國兩制之重要爭議即是在兩者消長之間而生。本文另外總結出自2020年全

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並使之實施於香港以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已經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賦予其廣泛且不受制衡之權力,做出多個決定來干涉香港內部事務,並試圖控制香港之行政、立法及司法三權,以強化「一國」並削弱「兩制」,以確保中央之政策可以在香港貫徹。本文發現,中央以修改選舉制度及行政長官之實質任命權來控制行政權,並同樣以修改選舉制度及發展DQ制度來控制立法權。針對司法權,中央則使用基本法解釋權,拘束香港法院之見解。香港法院本身則謹守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人民代表大會制及立法解釋體系,而不去審查中央之行為是否符合基本法。除此之外,香港國安法更對主

張香港獨立之言論施以刑罰,以降低香港居民對於特區政府及中央之異議。綜此,本文認為,中央目前已經有效地控制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亦有效地壓制香港居民之異議,而香港面對中央對其自治權及其居民之基本權利之侵害,已經沒有任何機制去制衡中央,僅能倚靠中央自我克制,故可以說「兩制」已經名存實亡。

漫話香港新選舉制度

為了解決立法會功能的問題,作者陳光熹 這樣論述:

  1條時間軸,看懂香港新選舉制度的過去與未來   30幅圖,詳解修法的匠心與細節   本書追本溯源,從「愛國者治港」開始,以30幅生動的插圖講述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並繪製出新選舉制度的細節。全書主要包括三部分:   1.有關「愛國者治港」的8個問題,例如:為什麼要堅持「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港」是不是要搞「清一色」?   2.有關全國人大決定的13個問題,例如:為什麼採用「決定+修法」而不是「五步曲」的方式?對選舉制度的完善是否改變了基本法規定的「雙普選」目標?   3.有關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法的9個問題,例如:為什麼立法會三類議席比採用「432

」方案?如何保證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的決定的公平、公正?   書後並附有全國人大相關決定及其說明,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的最新修訂文本,最後以時間軸形式呈現香港新選舉制度的源頭與走向。全書以最簡明的方式呈現選舉制度修法的要點,是理解香港選舉制度這一熱點問題的最佳讀本。  

香港民主的基礎~從香港民眾對立法會存廢態度分析

為了解決立法會功能的問題,作者魏淑娟 這樣論述:

港英政府管治末期,雖為香港引入代議民主制度,並以《中英聯合聲明》及香港《基本法》建構「高度自治」的行政體制,惟「一國兩制」的主導權仍牢牢掌握在北京手中。2003年「七一」超過50萬港人走上街頭的抗爭行動,強大的反政府力量令北京中央政府震驚,並重新評估與調整對港政策,嗣後北京介入香港事務漸深,壓制異見的手法也更加強硬。為防止泛民主派透過參選影響議事及抗衡行政體制,北京除高度介入選舉,並以人大釋法否決及推延特首及立法會普選的政改方案,更首次就香港事務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主張擁有對香港全面管治權。儘管如此,香港民主意識仍持續高漲,政治運動更轉趨激化,面對北京全面介入及管控香港事務,香港的民主基

礎是否因此動搖,未來香港是否仍能保有民主元素繼續實施民主制度,為本論文的研究課題。鑑於立法會為香港民意機構,本論文依據臺灣大學胡佛東亞民主研究中心「亞洲民主動態調查香港調查研究計畫」2012年及2016年的兩波調查統計資料,進行「香港居民對立法會存廢態度」分析,並透過立法會歷史沿革及民主運動之梳理,以及2016年迄2021年相關文獻與歷史事件對照分析,推論影響香港民主的元素及香港民主化的變遷與發展。本研究發現,人口學變數與立法會存廢態度具關聯性,其中70歲以上受訪者呈現更為贊成廢除立法會及選舉之態度,顯示長年關注及投入香港民主改革之民運耆老為影響香港民主之重要元素。另社會學變數中以天主教信仰者

及中產階層呈現更為贊成廢除立法會及選舉之態度。本研究推論,由於多位香港政界知名人士是天主教徒,使同為天主教徒之香港民眾對守護民主價值有更多的同理與支持;而香港青年公民等中產階層,在2003年「七一」遊行、2014年「雨傘運動」及2019年「反送中」等民主運動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亦為影響香港民主之重要元素。此外,在政治學變數中,對立法會信任度、自主權及制衡權等變數,均與立法會存廢態度具顯著關聯。「雨傘運動」後,北京透過宣誓效忠等政治審查,撤銷多位議員資格;「反送中」運動後,北京繞過港府制定《香港國安法》,清洗異議人士,並通過修改香港選制建立「愛國者治港」體系,阻絕民主派人士參選,削弱工商界對港

府施政之干擾,行政長官的自主權亦遭剝奪。《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多位民運耆老身陷囹圄,中產階層紛紛移居海外,泛民主派的力量分崩離析。新選制下反對黨參選及影響政局的機會渺茫,立法會在無制衡力量下,已淪為橡皮圖章,而國際智庫民主指標亦顯示香港民主元素正加速消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