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海濱自然公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竹南海濱自然公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蘋果日報副刊中心寫的 休日漫遊,台灣輕旅行 和黃育智Tony的 桃竹苗自然步道100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竹南河濱自然公園 - 竹南旅遊網也說明:位於崎頂海水浴場南方的竹南濱海森林遊憩區,其海灘因為水深不適合戲水,所以並未規劃為海水浴場,但直而長的海岸卻可以踏浪、觀賞台灣海峽的落日,沿線風景優美,原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朱雀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 蔡錦堂所指導 徐聖凱的 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 (2018),提出竹南海濱自然公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共休閒、休閒近代化、都市綠地、知性休閒、運動休閒、市郊遊覽、休閒管理、文化整合、整體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海洋科技與事務研究所 陳璋玲所指導 潘柔伃的 海灘遊客對海灘垃圾認知調查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海灘遊客、海灘垃圾、海岸遊憩與日常生活的重點而找出了 竹南海濱自然公園的解答。

最後網站竹南海濱自然公園- Amusement Parks - Yelp則補充:竹南海濱自然公園 in 竹南鎮, reviews by real people. Yelp is a fun and easy way to find, recommend and talk about what's great and not so great in 竹南鎮and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竹南海濱自然公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休日漫遊,台灣輕旅行

為了解決竹南海濱自然公園的問題,作者蘋果日報副刊中心 這樣論述:

全台+離島X16個城鄉旅遊主題X200個以上周邊延伸景點X2個賞花特輯詳盡店家資訊X一目了然的區域地圖,好問好找好上路!走過路過別錯過,台灣最美的風景在這裡!精選46個特色景點,從自然生態、田園風光、藝術街巷、文史古蹟、觀光工廠、特色離島……等,多樣化的旅遊提案,讓你迫不及待下一個週休二日及連假的到來。西門町靜享和風,大稻埕老屋巡禮,樂當一日文青;東北角貢寮看一片靜謐水梯田,水牛,節氣,默默耕耘;桃園二手書店小旅行,用書本傳遞一種溫度叫閱讀;台南安平另類方式「玩」歷史,這樣看古蹟才有趣;花蓮觀瀑,外海乘浪賞豚,青山,藍海,台灣後花園;馬祖北竿的藍眼淚,探舊時代況味;澎湖優游

美麗珊瑚海,這裡一定要做的,就是看看海、吹吹風。遠山到近海,景區到人文,市區到郊外,靜態到動態,用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方式,帶你遊遍全台灣。

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

為了解決竹南海濱自然公園的問題,作者徐聖凱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日治時期執政者提供的官設休閒設施,包括公園、動物園、植物園、運動場、水泳場、兒童遊園地、海水浴場、森林公園等「公共休閒」設施與活動為對象,梳理公共休閒的設施與活動發展、背後執政者的休閒管理,和使用者的接觸與利用。並同時以公共休閒為中介,探討「休閒近代化」的論題。於「公共休閒」討論上,利用地方和中央官廳相關出版品,盤點日治時期各地公共休閒設施的整體發展與設施概況,說明市內諸休閒設施之間存在一個「先集中在公園,再衍生出公園」的內在關係,以及休閒空間的實體相貌隨著時間環境不斷變化,不僅和今日不盡相似,設施的機能在不同時期存在階段性轉變,例如日治前期設施的教養機能(藉由休閒設施涵養培育某種生

活方式、習慣和素養)、教化機能(政治、倫理上的價值觀灌輸)高於「提供休閒」之機能,反映出執政者「提供休閒」有其虛與實的兩面。及至1920年代休閒化發展下,各類型公共休閒設施走向樂園化,乃至於專業化、大型化,其休閒機能才被明顯凸出,迄1930年代,設施的休閒機能臻於戰前最為成熟的階段,使用者人數達最高峰。日治時期未見明確的「休閒政策」,分析設施組成和官方陳述之設置緣由,反映執政者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製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之工具。若將同時期公共休閒以外的多種休閒娛樂管理一併納入觀察,將浮現執政者存在「防害」與「養成」的原則,一方面必須防範民眾因為閒暇遊樂

造成國家社會之危害,同時重視民眾應養成合宜之休閒,進入戰時此一趨勢更加顯著。又公共休閒在殖民地異民族、異文化統治下亦具意義,其扮演了先容納多元文化,而後整合族群的社會文化整合角色。執政者的休閒管理並不是一直線的放寬或緊縮,甚至有其面對島內外情勢而權宜變化的一面,進入戰時尤係如此。大致而言,1937年日中開戰後休閒管制明顯緊縮,1941年起有限度地放寬,1943年再進入緊縮,1945年終戰當年再度放寬。而即使是管制強化的時期,亦存在管制上的“誇示性”。此時公共休閒性質偏向體力向上之身體動員,以及戰時生活之精神振興,政治教化目的再次凌駕休閒機能。隨著公共場域管制加深,臺人娛樂有漸漸遠離公共場合、使

休閒活動「地下化」之跡象,及至戰後初期重新回到公共休閒場所。公共休閒設施的「使用者」,隨著族群、階級、性別、年齡、城鄉、教育背景等差異,在利用程度與實態上均有所不同。回溯使用者如何產生的過程,可說使用者及其需求很大一部份是在近代學校教育中被引導出來。而未受教育的一般民眾,主要透過統治階層所舉辦、開放民眾參與的社會性活動,以集體的方式接觸公共休閒。在臺人社會文化中,某些傳統事物或文化慣習有助臺人接受外來事物及統治階層舉辦的活動,但也有一些與公共休閒殊異之傳統性格,左右了民眾從事公共休閒之實際樣態,又在臺日人與臺人知識階層,亦各自扮演了引導臺民和休閒模範的角色。於「休閒近代化」討論上,包括「休閒型

態近代化」與「價值觀念近代化」兩者。關於價值觀念近代化,相較於傳統農業社會「勤有功,嬉無益」之禁欲觀念,提問為何在近代以來從事休閒活動可自然地被合理化,認為合理的休閒是一項有益活動,而不是奢侈或浪費時間?實際上,執政者在物質層次提供休閒設施,和價值層次賦予其意義——包括保健強身、知識教養、文明象徵與經濟機能,而使用者於遊樂目的外,亦以上述之實益面向合理化日常性休閒,可視為近代休閒心態轉向因素之一。另一個同等重要的變化是,傳統農業社會的休閒活動本依附於歲時節日和宗教慶典,近代以來休閒活動逐漸以無涉習俗宗教的方式,成為重要之社會主產物,與此同時,時人身上的休閒活動也出現「脫去宗教」之現象。關於休閒

型態近代化,由於公共休閒設施幾乎是由西方傳入的新休閒方式,並搭配新生活方式而展開,所反映的即是休閒型態的近代轉化。由此而來的,公共休閒設施中的基本活動:散步、觀看、身體參與,於進入近代前後也呈現出某些細微變化。惟本文也不斷強調,無論是休閒型態近代化或價值觀念近代化,時人在日治時期的種種變化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存在新舊折衷、舊新並存之現象。最後,本文之所以選擇較大範圍進行研究,核心關懷在於日治時期「整體」之休閒娛樂發展,故盡可能地透過公共休閒(含括多種設施)所反映的「部分整體」,不斷趨近、勾勒理想上的整體近代休閒相貌。

桃竹苗自然步道100

為了解決竹南海濱自然公園的問題,作者黃育智Tony 這樣論述:

繼好評不斷的《大台北自然步道100》步道達人Tony黃育智最新力作,帶你探訪桃竹苗自然步道!   走向郊外,  探索山林、親近大海、欣賞湖光水色  看山,東滿步道享受芬多精森林浴  觀海,半天寮好望角步道大海藍天盡收眼底  覓湖,峨眉湖環湖步道碧波湖色一覽無遺  賞桐,鹿寮坑桐花步道油桐如雪  來一趟桃竹苗步道之旅,擁抱大自然!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精簡紮實,收錄100條桃竹苗自然景觀步道和導覽地圖。每條步道都附有路程時間、步道路況、交通資訊、附近景點、旅行建議,是很實用的自導式手冊。   作者並將100條步道依各種需求分類規劃為:●適合親子出遊的路線●賞桐路線●水岸路線(溪流∕水圳)●

湖泊路線(水庫∕埤塘)●觀海路線●森林浴路線●登山健行路線●農業休閒園區●特殊景觀路線●單車路線●作者推薦的10條熱門步道-------讀者可以快速索引所需的步道資訊。 作者簡介 黃育智Tony   Tony,本名黃育智。   1961年生,台北市人。一位熱愛山林的文史工作者。   Tony從商十餘年,40歲時,走入山林,成立「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網站,長期在北台灣各地旅行、登山、探索古道,已出版《大台北自然步道100》等十餘本相關著作。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網站 www.tonyhuang.idv.tw

海灘遊客對海灘垃圾認知調查之研究

為了解決竹南海濱自然公園的問題,作者潘柔伃 這樣論述:

海灘是人類旅遊的重要生態系統之一,如今是隨處可見垃圾存在,造成許多方面的危害。每當人們前往海灘進行遊憩活動後,總是清理出大量的垃圾,由此可知遊客可能與海灘垃圾有很大的關聯。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瞭解海灘遊客對海灘上出現的垃圾經驗、對海灘垃圾問題的處理行為方式、對減少海灘上垃圾解決方法的偏好以及平常有在做減少垃圾行為有關的環保行動與對海灘垃圾問題的處理行為是否有相關性。依據上述結果,試圖找出最適合減少或消除海洋垃圾的規劃和管理方式的方法,以提供決策者以及管理單位解決方法和相關建議。本研究針對前往南灣海灘的遊客,於2017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間進行,共得252份問卷。樣本以女性居多(62

.3%),年齡分佈在20-29歲(66.3%)。74.2%的人非常認同海灘垃圾是個問題。最常看到的垃圾以寶特瓶佔最多。98.4%的人會受海灘清潔度而影響再次前往的意願。56%的人會受收取海灘清潔費用而影響再次前往的意願。88.9%的人宣稱不曾在海灘上丟垃圾。最常攜帶至海灘的物品以寶特瓶佔最多。煙蒂和釣魚用具有少部分人會直接丟棄在沙灘上。海灘遊客優先選擇減少垃圾量的處理方法,最多的為對違規者處以罰款(75%),其次為增設更多垃圾桶(69.4%)。卡方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比女性更常在海灘上丟垃圾。女性會勸阻同行人亂丟垃圾的比例比男性高,而年齡以30-39歲會勸阻的比例最低。平常會購買較少包裝商品以大學

生比例最低。皮爾森基差分析結果,有在從事環保相關的行動在處理垃圾行為上部分達顯著,且呈正相關。根據以上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塑膠垃圾問題日益嚴重,可限制或禁止相關產品的使用,或研發可取代塑膠的環保材料。(2)為保持海灘清潔,可透過多方之間的合作,方可達到共享知識、經驗和資訊等效益。(3)為減少海灘清潔的成本,可透過對價格的調整,來控制使用量,而清潔費用的標準,未來都可再作討論。(4)設置足夠的垃圾桶,並將回收分類再細分,能提高處理垃圾的效率以及降低人力成本。(5)設置煙蒂箱、劃設吸菸區,以及在釣魚區域設置專門回收漁具的設施,並設置提醒標語。(6)就海灘遊客優先選擇減少垃圾量處理方法提

出相關建議。(7)影響亂丟垃圾行為的因素較為複雜,未來應針對此行為做深入研究,探討其受到那些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