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立法委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第二屆立法委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煌雄寫的 兩個太陽的臺灣:臺灣文化、政治與社會運動的狂飆年代 (增訂新版) 和賈士毅的 民初財政總長更迭錄(1912-1926)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新銳文創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歷史系研究所 李若文所指導 王郁中的 李登輝時代的修憲及其影響─以行政與立法的制度而論(1988-2020) (2021),提出第二屆立法委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李登輝、修憲、民主化、正面影響、負面影響。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事務研究所 陳淳文所指導 馮天宗的 我國立法委員罷免制度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立法委員、罷免制度、自由委任、罷免門檻、解散立法院的重點而找出了 第二屆立法委員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第二屆立法委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兩個太陽的臺灣:臺灣文化、政治與社會運動的狂飆年代 (增訂新版)

為了解決第二屆立法委員的問題,作者黃煌雄 這樣論述:

  1921年之後,日本統治臺灣已逾25年,臺灣人明白武裝抗日行不通,乃積極轉以非武裝方式與殖民當局對抗。文化協會成立,《臺灣青年》、《臺灣民報》創刊,逐步喚醒民眾的抵抗意識,而後至1931年之前,陸續出現的農民組合、臺灣民眾黨、工友總聯盟、臺灣共產黨、臺灣自治聯盟等組織,路線左右紛呈,譜成臺灣第一個社會運動的黃金十年。因此,這十年不僅是一段重要的抗日史蹟,對於臺灣社會啟蒙與本土社會運動發展,也深具歷史意義,而當時先覺者的觀念,例如解放婦女,並不落於今人之後。     此外,其他的日治史著作,多半述而不論這段歷史,對於當時的人物,不論立場、路線是否始終如一,多半一律稱頌。本書作者以「歷史週

期表」的概念,給予各個人物合適的歷史位階,還諸位先賢一個歷史的公道。     今日增訂版,在內容文字及照片略有增修,另新增六篇文章、附錄三篇,讓作者評論的觀點更形突顯,更具時代意義。

第二屆立法委員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明天就是國民黨黨主席選舉了,不知道金門女戰神陳玉珍支持誰呢?不過我們還是要來談談蘇貞昌的道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ft.國民黨立法委員 #陳玉珍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在國民黨立院黨團以杯葛施政報告要求下,行政院長 #蘇貞昌 今補提國籍航空機組員3+11決策過程專案補充報告,報告上午送至立院。報告中,蘇對因疫情造成國人亡故正式致歉,但也強調沒有證據證明,3+11決策是造成疫情破口原因。報告中表示, #陳時中 每天有大小會議,需要做出許多決策,有時召集相關官員面報、討論後,形成共識就立即付諸實行,過程並不會製作會議記錄,行政部門開會也不是每場都有會議記錄,「這是行政機關慣常運作模式,並非沒有會議紀錄就是疏忽草率」。】

根據新頭殼的報導指出:【陳時中上午赴立法院時,有媒體問到,送達的補充報告與國民黨團要求不太一樣,還是未針對「3+11」會議記錄有任何交代,也沒與「3+11」造成逾800條人命道歉?陳時中聽聞後則反問:「3+11跟800條人命有什麼關係?」隨後快速離去。】

聽到這裡我們的金門女戰神忍不住發文說:【原本經過昨天朝野多次協商後,原以為蘇貞昌及衛福部長陳時中終於肯聽進民意,接受國民黨團的意見重送修正報告,但今早看到行政院送來的「5頁補充報告」,又是再度重申3+11政策改變不是防疫破口,僅對生命消逝感到遺憾跟抱歉,卻不願對造成3+11防疫破口誠摯道歉,這種毫無誠意、毫無反省、漠視民意、極力撇清、呼攏國會的「補充報告」,國民黨團不可能接受。】那麼國民黨後續又會採取甚麼行動呢?

不過講到這裡想偷偷的問一下金門女戰神,就是在九月十七號的時候,在立法院議場內與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交換Line,為什麼會想要跟他換Line呢?

根據聯合報報導:【 #振興五倍券 不只官網與各金融業者流量太大、頻寬被塞爆,藝fun券在「共同綁定」上更是出了「流程上的bug」,讓參加共同綁定的民眾湧入行政院政委唐鳳臉書粉絲團,詢問「該怎麼辦」,今(23日)更傳出民眾綁定台灣Pay,回饋全部被消失。資訊業界專家表示,會出這麽多錯誤,極有可能是最後測試根本不完整,甚至來不及測試就上線,造成「全民公測」的亂象。】一個五倍券能把全台人民搞得人羊馬翻還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不知道有沒有民眾跟委員陳情五倍券的亂象呢?

最後不免俗的要來聊聊 #國民黨黨主席選舉 ,不知道委員支持哪一位呢?根據國民黨公布資料,今年黨主席暨第21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各縣市選舉人數,總計為37萬711人,其中3大票倉分別為高雄市(4萬5799人)、台北市(4萬5202人)、新北市(4萬1483人)。 新任國民黨黨主席是誰?明天就知道啦。


朱學恒的表情包2.0上線拉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6645010​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3+11決策過程專案補充報告
23:00 核食 國民黨擋得住?
27:00 疫苗接種第一劑第二劑 人民等等等
34:00 國民黨拿下8席召委的意義
39:00 疫苗調閱小組/金門鄉親苦哈哈
54:00 玉珍委員為何跟羅一鈞交換line
01:08:00 為何去做眼睛雷射
01:13:00 政府紓困有紓在刀口上嗎?
01:16:00 五倍券一直當背後有卦?
01:28:00 國民黨有做好武力抗爭的準備嗎?

李登輝時代的修憲及其影響─以行政與立法的制度而論(1988-2020)

為了解決第二屆立法委員的問題,作者王郁中 這樣論述:

摘 要 李登輝前總統在任內終結過去將近五十年的威權時代與黨國體制,以和平的「寧靜革命」帶領臺灣走向民主化,被外媒譽為「民主先生」,其貢獻值得肯定。然而,在推動修憲的過程中,因為與在野黨妥協而使得修憲後的新制度有重大缺失,實為遺憾。本文嘗試根據各類資料描述這段修憲的歷史與新制度的影響,期能忠實反映新制度的由來,以及呈現修憲結果的優缺點。 李登輝認為〈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乃是舊時代強人獨裁統治的根源,廢止臨時條款始能解除民主化的最大障礙,改革動員勘亂體制並且修憲使國會得以全面改選,在現實上也是民主運動人士長久以來追求的目標,而在李登輝執政的過程中,也另有浮現其他因應執政需要的因素

使其推動修憲。雖然曾經受到許多阻礙,李登輝仍以堅定的意志,並善用民意的力量,也借力使力讓在野黨配合其策略,終能完成民主化的改革。可惜的是,在第四次修憲時與民進黨之間的討價還價,形成了矛盾的政府體制。 經過前三次修憲的改革,國會全面改選與公民直選總統使主權在民的理想得以實現,至今中央政府執政權已出現三次政黨輪替,象徵兩蔣時代黨國一體的政治型態不復存在,而國會多數黨也有更換的經驗,民主化的正面影響明顯可見。第四次修憲後的新制度則在朝小野大時會激化政黨惡鬥,在總統屬國會多數黨時又可能因總統兼任執政黨主席而引發獨裁的疑慮,顯示我國政黨的法制規範有其缺失,也使得李登輝時代的修憲另有負面影響,有待再

次改革。關鍵詞:李登輝、修憲、民主化、正面影響、負面影響

民初財政總長更迭錄(1912-1926)

為了解決第二屆立法委員的問題,作者賈士毅 這樣論述:

  熊希齡減少行政費、舉借內債;   梁士詒勵行節餉減政,增加新稅;   梁啟超以庚子賠款改革幣制;   顧維鈞提出關稅自主,裁廢釐金;   曹汝霖主張經售債票、撥還部欠、切銷京鈔。     看1912-1926年短短15年內,多達22位專家如何整頓中國金融!     民初財政總長更迭之頻繁,可以知道當時政治是多麼不穩定。由於政治不上軌道,連年用兵,財政問題便益形困難。在這二十餘位總長中,論才識,論魄力,論操守,的確有些不錯的;……這種政治上的牽制,使得他們的努力,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賈士毅《民初財政總長》     賈士毅(1887―1965),字果伯,號

荊齋。江蘇宜興萬石小塘村人。民國時期的財政學家,青年時東渡日本明治大學求學,獲政治學士學位。求學期間,清朝政府授予其「法政科舉人」頭銜。歸國後在民國政府擔任要職,並熱衷於教育事業,擔任民國多所大學專任教授,促進民國財政學發展。曾著《民國財政史》、《民國續財政史》等書,被學界奉為研究民國財政的開山之作。     他以獨到的觀察,詳實記錄了民國元年到十五年之間,上位的所有財政總長的生平事蹟與施政觀點,計有陳錦濤、熊希齡、周學熙、梁士詒(代理部務)、周自齊、梁啟超、李思浩、顧維鈞、羅文榦、王克敏、曹汝霖等多人,其中任滿一年以上的只有周學熙、周自齊和李思浩三人,而任期最短的是張勳復辟時候的張鎮

芳和黎元洪總統時候的羅文榦,僅僅十一、二天。     賈士毅不僅以財政之學聞名,詩詞的造詣也備受推崇,風格近似白居易、陸游,在公暇之餘,偶寄吟詠,留下相當多的篇什,成《荊齋詩鈔》一冊。由於屬於自印本之類,印量極少,坊間難以得見,實屬珍貴。本書將此篇復刻於後,希望藉由「因詩證史」的方式,還原一個時代的見證,呈現更多面相的學者面貌。   本書特色     ★詳實記錄了民國元年到十五年之間,上位的所有財政總長的生平事蹟與施政觀點!   ★另收錄賈士毅所著《荊齋詩鈔》復刻本於書後,藉由「因詩證史」的方式,還原大時代的見證。   ★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完整剖析梁啟超、顧

維鈞、曹汝霖等歷史名人如何整頓中國金融! 作者簡介   賈士毅(1887-1965)     賈士毅,字果伯,號荊齋,江蘇宜興人。賈士毅早年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民國成立後,入北洋政府財政部,曾任庫藏司司長、會計司司長等職。民國16年至21年,任國民政府財政部賦稅司司長;21年時,任財政部常務次長,後任立法委員,並曾任交通銀行商股監察人。32年任江蘇省財政廳廳長;政府遷臺之後,參與籌設逢甲學院(今逢甲大學前身),並任董事。後任台灣第一商業銀行董事、交通銀行監察人。民國54年7月9日,賈士毅在台北市病逝。享年79歲。   編者簡介   蔡登山     文史作家

,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情義與隙末──重看晚清人物》等十數本著作。 【導讀】賈士毅眼中的《民初財政總長更迭錄(一九一二—一九二六

)》/蔡登山 【輯一】民國初年的幾任財政總長 引言 陳錦濤(一八七一—一九三九) 熊希齡(一八七○—一九三七) 周學熙(一八六六—一九四七) 梁士詒(一八六九—一九三三) 周自齊(一八六九—一九二三) 梁啟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 李思浩(一八八二—一九六八) 顧維鈞(一八七一—一九三九) 羅文榦(一八八八—一九四一) 王克敏(一八七九—一九四五) 曹汝霖(一八七七—一九六六) 張弧(一八七五—一九三七) 董康(一八六七—一九四七) 龔心湛(一八七一—一九四三) 潘復(一八八三—一九六一) 劉恩源(一八七三—?) 張鎮芳(一八六三—一九三三) 高凌霨(一八七○—一九四○) 汪大燮(一八六○—

一九二九) 張英華(一八八六—?) 李士偉(一八八三—一九二七) 賀德霖(生卒不詳) 其他 尾語 附錄一:兼長交通財政兩部的回憶 附錄二:周學熙一生的業績 附錄三:李思浩與「金佛郎案」 【輯二】荊齋詩鈔 導讀   賈士毅眼中的《民初財政總長更迭錄(一九一二—一九二六)》   蔡登山     賈士毅(一八八七—一九六五),字果伯,號荊齋。江蘇宜興萬石小塘村人。六歲在村上和橋、宜興等多個有名的私塾讀書。一八九四年,進入宜興周鐵竺西學堂讀書。課程除了國文、地理、歷史,還開設英文、算術、音樂和美術等。他在此接觸到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赫胥黎的《天演論》及梁啟超的《新民說》等大

量書籍,知識面迅速擴大。一九○六年春,入無錫初級師範學校,翌年,入上海政法講習所學習。當時該講習所匯聚了張謇、雷繼奮、楊翼之等國內學術界名望很高的師資。賈士毅在此認真學習,成績突出,得了同級第一名。當時學校規定,畢業考試前五名的學生可由原籍縣用公費送到日本留學。一九○八年春,他到日本東京,入神樂坂法政大學攻讀政治學,一九一○年九月轉入東京明治大學政治本科,一九一一年夏畢業,獲政學學士學位。他在日本留學期間,各種旅日政治勢力的骨幹分子在日本積極開展各種活動,賈士毅初步接觸到以推翻清王朝為目的的民主主義思潮,同時也接觸到以康有為為主的改良主義思潮、無政府主義思潮等政治思潮,初步認識到中國政壇的複雜

性。一九一一年八月到回北京,應學部考試,名列前茅,被朝廷授為法科「舉人」。曾應蘇州法政專科學校之邀,兼任講師,主講財政經濟。     一九一二年初,兼任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民政司職員。由於他能力突出,受時任民國北京政府財政總長熊希齡的器重,被調充任財政討論會會員。民國初期,國家財政、稅收問題重重。賈士毅決心改革財政制度。一九一三年二月,任財政部會計司司長,首創財政預算制度,編製民國預算案四十餘冊,受到各方面的讚譽。為推進財政稅制革新,他深入調查,不斷分析,撰寫調查報告。當年八月,又兼任庫藏司司長,身兼兩職,事務紛繁,任上,他創立預算法則,風紀為之一清。與此同時,他關心國家稅法、地方稅法的落

實情況,積極向上級建言,促使民國政府的財政稅收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一九一四年,調任財政部任參事之職,但很快又兼賦稅司長職務。北洋政府時期,軍閥混戰,政局動盪,但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歷任財政總長所倚重,並在當時中國財政經濟的舞臺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協調解決突出的財政、稅務、金融等矛盾與問題。     賈士毅在北洋政府財政部任職至一九二○年,當年九月調任鎮江江海關的監督兼交涉員。一九二一年又作為專門委員會委員出席了華盛頓會議,在中國代表團擔任財政方面的談判工作,他擬定了「關稅自主,外僑納稅平等和庚子賠款退還」三案,但會上討論的只有關稅一案,但仍挽回一些中國財政在國際上失去的權益。一九二七年

,先任上海銀行公會書記長,後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同年,國府奠都南京,任國民政府財政部賦稅司司長,兼代鹽務處長,又兼國定稅則委員會委員。他受命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創訂了一整套財政法規。當時中央和地方財力都十分緊張,而許多省分解決財政困難的辦法就是不斷向老百姓徵收賦稅,或開徵新的稅種,或提前收取賦稅,亂象一片,百姓苦不堪言。為此,他主張裁撤厘金,改徵特種消費稅,裁厘加稅。與此同時,他主張開徵所得稅和遺產稅。     一九三二年任財政部常務次長(部長為黃漢樑)仍兼賦稅司司長,同年,改任第二屆立法委員,後獲連任。自國府建都南京後,曾兼任中央大學、中央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一九三三年二月,任湖北省府委

員兼財政廳廳長,歷經夏斗寅、張群、楊永泰、黃紹竑、何成濬五任主席,仍任原職。一九三八年六月,陳誠繼任湖北省主席,乃呈請辭去財政廳廳長職務。一九四○年,任財政部專門委員,派至香港工作,並一度兼代《財政評論社》社長;翌年香港淪陷。一九四二年,母喪歸滬。一九四三年二月,任江蘇省財政廳廳長,後任代理主席。一九四四年,出席全國行政會議,兼江蘇農民銀行董事長。翌年,專任江蘇農民銀行事;八月,日本投降,任鄂湘贛區財政金融特派員,負責接收三省日偽財經機構。一九五一年,在臺定居,先後任臺灣第一商業銀行董事、逢甲學院董事和交通銀行監察人。一九六五年七月九日,因腦溢血症,病逝臺北,享年七十九歲。     賈

士毅曾系統收集、研究晚清王朝到民國初期的各種財政方面的史料。他認為「為配合社會各方面的需要」,必須「專就中國今昔的財政,用新思想和新體例來貫通它,品評得失編成有系統的著作」。於是他把在各高校講授的《民國財政史》的講稿作為藍本,作分類編纂。全書分為〈總論〉、〈歲入〉、〈歲出〉、〈會計〉、〈公債〉、〈泉幣〉六編,詳細地敘寫了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六年間的財政史實。三易其稿,洋洋巨著,一千八百多頁。由梁啟超作序,由商務印書館於一九一七年出版,在當時的財政經融界引起轟動,各大學都以此書作課本或參考書,出版不久,書即告馨。後來日本同文社將此書譯成日文版,在日本廣為流傳,歐美圖書館也收藏這本書。一九三四年,商

務印書館陸續出版賈士毅的《民國續財政史》(共七冊)三千一百頁,內容更加豐富,全書共分為總論、歲 入、歲出、公債、會計、泉幣和地方財政,對晚清以來及民國時期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三一年間,國家及地方財政之劃分、稅賦、財政費、實業公債、預算決算、銀行等具有現代財政與會計內容,以及國家財政的基礎概況,財政與社會政治、經濟和軍事的關係,財政制度的利弊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詳細的闡述。《民國財政史》和《民國續財政史》兩書問世後,被學界奉為研究民國財政的開山之作。賈士毅為重要的民國財政史家,其他著作還有《民國財政經濟問題今昔觀》、《國稅與國權》、《債與銀行》等,保留了大量的統計數據,是民國財政經濟權威人士。

    《民初財政總長更迭錄(一九一二—一九二六)》是賈士毅於民國元年到十五年之間,在財政機關做事,所見到的財政首長不斷地走馬換將。十五年間,竟更動了三十三次,計有陳錦濤、熊希齡、周學熙、梁士詒(代理部務)、周自齊、梁啟超、李思浩、顧維鈞、羅文榦、王克敏、曹汝霖、張弧、董康、龔心湛、潘復、劉恩源、張鎮芳、高凌霨、汪大燮、張英華、李士偉(未到任潘復代理)、賀德霖等多人,其中任滿一年以上的只有周學熙、周自齊和李思浩三人,而任期最短的是張勳復辟時候的張鎮芳和黎元洪總統時候的羅文榦,僅僅十一、二天,黃郛攝政時的王正廷也僅二十三天。在這些財政首長三十三次的更換裡,有先後擔任了三次的,如陳錦濤、

王克敏;有先後擔任過兩次的,如熊希齡、周自齊、李思浩、高凌霨等,實際上僅有二十五位。賈士毅當年廁身財界,與諸公或有私交,或有公務上的往來,或眼見其上任下野,追憶此一幕一幕的往事,實不勝感慨系之!他認為「民初財政總長更迭之頻繁,可以知道當時政治是多麼不穩定。由於政治不上軌道,連年用兵,財政問題便益形困難。在這二十餘位總長中,論才識,論魄力,論操守,的確有些不錯的;他們也有些是有計劃、有政策、有抱負的。但我們知道,財政總長之更易,恒視派系之得勢為轉移,這種政治上的牽制,使得他們的努力,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確實指出了問題的核心所在。     賈士毅不僅以財政之學聞名,他詩詞的造詣極高,在

公暇之餘,偶寄吟詠,留下相當多的篇什。後經他的哲嗣德懷加以編錄,成《荊齋詩鈔》一冊。按時間先後分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自前清光緒三十三年迄民國十五年;第二部分,自民國十六年迄民國二十七年;第三部分,自民國二十八年迄民國三十三年;第四部分,自民國三十四年迄民國三十九年;第五部分,自民國四十年迄民國四十五年。總計二百七十二題,其中古詩八十九首,律詩二百零二首,絕句一百六十九首,總計四百六十首之多。他的詩風接近白居易、陸游,其好友單鎮評之曰:「比歲息影窮居,翛然物外,以吟詠自娛。余誦其詩,秉性恬然,自視欿然,其閒適及行役諸作,知足常樂,雅近香山;時代潮流,近益俶擾,民生凋敝,井邑為墟,其感懷及傷時諸

作,神似放翁。」《荊齋詩鈔》由於屬於自印本之類,印量極少,坊間難以得見,因之影印附在本書之後,或許還可以「因詩證史」,互相印證也。 〈周學熙(一八六六—一九四七) 〉 周總長學熙,字緝之,別號止菴,安徽至德縣人。周父馥是佐李鴻章的幕僚,官拜山東巡撫和兩江總督。周學熙在兄弟輩裡排行第四,人家都稱他做四先生。他幼年時候踉李蓴客學算學和地理,都很有心得。二十九歲參加順天鄉試,中了第十八名的舉人,恰又遇著科場裡發生了舞弊案,清朝皇帝下諭這次覆試不算數,派員查明之後另外定期覆試,於是禮部再定期傳周學熙等在保和殿覆試,規矩極嚴,主考官是大學士李鴻藻,周學熙在保和殿從容應付,仍舊名列一等第一,分發到山東去

充任大學堂總辦,為各省設立大學的開始。山東大學堂分正備兩齋,正齋四年畢業,備齋兩年畢業,就像後來大學的本科和預科一樣。周總辦親手編訂了《中學正宗》和《西學要領》兩書,闡明了中學體制和西學實用的真諦。不久赴調直隸,從永通道臺做起,一級一級晉升到臬司,後來因為母親病故辭職。他在任時,曾經創辦了銀元局、官銀號、工藝局、勸業鐵工廠、高等工業學堂等,雖然時間短暫,沒有能夠發揚光大起來,但是打開了風氣,民營工業遂逐漸興起了,政府當時成立了農工商部就把周總長調充參議,籌辦發展農工商的業務。

我國立法委員罷免制度研究

為了解決第二屆立法委員的問題,作者馮天宗 這樣論述:

罷免權為我國憲法之明文。在過去,由於「投票率過半且同意罷免票過半」之罷免門檻不易達成,1994、1995年的擁核立委案、2015年的蔡正元罷免案皆未通過。然自2016年罷免門檻下修為「同意票達選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且同意罷免票過半」,使得罷免的提議量與成功率大幅增加。2017年黃國昌罷免案成為首度適用該門檻之立委罷免案,高雄市長韓國瑜、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更分別在在2020及2021年遭到罷免,顯示該次修法確實讓罷免開始發揮作用。本研究以立法委員之罷免作為研究主體,探討立委是否適合以如此低門檻之罷免予以課責。同時也會透過立委與其他公職人員的比較,觀察現行罷免制度將各公職人員一體適用是否妥適。最後

,再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的修法建議供制度修正之參考。首先,罷免現制概述主要係針對區域立委在選制及職位等二面向,與縣市長、縣市議員進行比較。發現區域立委與縣市長雖皆於單一選區選出,職位性質卻有顯著之別;區域立委與縣市議員皆為民意代表,選制則完全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三者依不同的罷免門檻予以規範,應較適當。另,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同受「強制委任」之課責模式,恐與大法官所稱「我國為非純粹自由委任」不符。其後,本研究亦整理立委罷免之憲法基礎及制度演變,並言我國現行立委課責方式除選舉及罷免外,尚有總統的「被動解散權」,卻被認為形同虛設。我國憲政史上共發生7個立委罷免案。1990年代擁核立委5案,係由於立法

院通過核四預算,反核團體發動罷免部分執政黨立委;2014年,在太陽花運動後,蔡正元因力挺服貿協議、「服從黨意」而遭罷免提議;2017年,則因黃國昌挺同之立場,遭致反同團體發起罷免。7案皆未達門檻而不通過。研究發現,立委罷免經常是定期選舉之外,在野勢力用來挑戰執政者的工具,因而成為選舉的「延長賽」或「前哨戰」,恐不利民主體制的正常發展。另外,罷免通常聚焦特定政策議題,然現行公投制度已能保障人民直接參與政策或法律之形成,罷免存在的理由顯得薄弱。本研究進一步對立委罷免進行檢討。在理論層面上,我國立委享言論免責權,且其職權本屬全國性質,從選制來看當選得票也相對高,罷免門檻應可提高;立法院作為合議制機關

,其作成的決議應由全體立委共同負責,而非針對單一立委實施罷免,因此可考慮由人民解散立院;選區的民意通常分歧而難知全貌,立委何以能事事迎合選區多數民意的期待?最後,我國已是民主鞏固國家,應回歸常態性的課責機制──定期選舉,以免罷免的頻繁擾亂民主體制之運作。而從實際運作上來看,罷免立委之事由並無限制,而通常主要是針對政策議題。然關鍵在於,門檻若太低,罷免立委可能根本不需要理由,只需要特定組織的動員即能達成;選舉與罷免的投票率相對懸殊,現行罷免門檻恐造成少數人參與罷免就能推翻多數人在選舉時的決定。最後,本研究也嘗試提出修法建議:一、宜調整立委罷免門檻,可恢復投票率的門檻,確保多數人的參與方能發揮作用

,或設定罷免門檻須高於立委當選得票,提高罷免之正當性;二、基於立法院集體負責之性質,可設計「由人民解散立法院」,具體作法為人民透過公投否決立法院之決議,代表立法院扭曲多數人民之意志,則立法院應解散,改選以組成新民意;三、立委、縣市長及縣市議員,應制定不同的罷免門檻。本研究期盼罷免法制能早日進行修正,以同時保障罷免權,並降低罷免立委對民主體制造成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