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台網路缺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第四台網路缺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哈洛德寫的 一星期的變奏曲 和陳安儀的 父母最想知道的親子聊天術:陳安儀的窩心團,聊出好教養,聊到心坎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跟我學Windows 7網路安全總管(電子書): 防毒、防駭、防網路釣魚攻擊和資料加密防護也說明:另外, Cable 是利用第四台纜線作為傳輸資料的媒介,使用者需共同分享一個頻寬,其收費便宜但網路傳輸品質較不穩定;不過兩者速度均已大大優於「傳真數據機」了!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方 和野人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張文貞所指導 李崇安的 因應影音串流平台時代:本國自製節目比例之革新 (2020),提出第四台網路缺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本國文化、本國自製節目比例制度、影音串流平台、推薦系統、管制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龍華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碩士班 黃深勳、阮耀弘所指導 張宇明的 證券投資顧問業轉型網路發展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投資顧問、企業轉型、網路發展的重點而找出了 第四台網路缺點的解答。

最後網站染疫請領傷亡給付3年156萬件 - HiNet生活誌則補充:實際上,勞保傷病給付請領金額,以事故前六個月平均投保薪資的五成計算,彌補因生病住院不能工作造成的薪資短少,但必須從住院第四天起算,給付到出院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第四台網路缺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星期的變奏曲

為了解決第四台網路缺點的問題,作者哈洛德 這樣論述:

  ★繼《哈利波特》20週年紀念版封面後,李維•平弗德又一精采插畫作品   ★售出十二國版權   當兩個不同的世界撞擊在一起,   是危機還是轉機?是幻想還是奇蹟?   星期一,為了走失的貓,她去了遊戲場,遭受嘲笑與戲弄,   幸好尼克救了她;   星期二,她窺探到尼克家地下室裡的奇異音樂;   星期三,受迫於扎人的蕁麻叢,她洩漏了尼克家的祕密。   隔天,外來物事務部特務來訪,   驚人的訊息讓兩個世界變了調……   芙蘭珂家的貓咪走失了,為了尋找愛貓,星期一開始,她到處張貼尋貓啟事……卻在遊戲場遇見諾柏和羅伊兩兄弟,他們經常嘲笑、戲弄芙蘭珂,這次還把她逼進幽遠、扎人的蕁麻叢中……

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尼克救了她,但她不知道要如何反應,因為沒有人喜歡尼克。他長得高大、舉止怪異,還會發出臭味……班上同學都這麼認為,芙蘭珂也不例外。   不過,尼克家有個很棒的地方,那裡會傳出奇異的音樂,聽起來輕鬆舒服,讓芙蘭珂在長久以來的壓力中,感到十分快樂。音樂究竟是從哪裡傳來的?是誰在彈奏呢?這餘音繚繞的美好旋律占據芙蘭珂的腦海中,讓她星期二的早晨開心的醒過來,並希望天天都去尼克家聆聽。   原來,那美好的旋律是從尼克家地下室傳出,而且是巨型山怪彈奏出來的……令芙蘭珂更訝異的是,那位巨型山怪竟然是尼克的媽媽。尼克生活在現實世界,山怪媽媽生活在另一個世界,當這個世界和現實世界撞擊在一起,

介於兩者之間的通道會打開,但很快的就會關起來……   星期三,這祕密竟被諾柏那群霸凌者發現了,而且還是透過芙蘭珂的口中得知……   星期四之後,這兩個不同的世界開始發生詭異的變化,外來物事務部特務來訪,對尼克、芙蘭珂及諾柏有什麼影響?又會帶來哪些不可思議的訊息呢?這一切,都發生在暑假的一星期中……   李維•平弗德的華麗黑白插圖,為作者所編織出的可貴友誼、奇異魔法和阻止幽暗勢力的奇幻故事,更增添魔幻與內涵。    媒體書評   ★專文推薦   宋怡慧(作家╱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陳培瑜(閱讀推廣人)   (依姓名筆劃順序)   ★深情推薦   宋珮(圖畫書藝術研究者)  

 林玫伶(國小校長)   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施政廷(插畫家)   (依姓名筆劃順序)   ◎整個故事寂靜的以我們從未體驗過的重量怦然降臨。插畫展現故事內涵,如在風中擺盪的旗幟獵獵作響,震撼著你的閱讀經驗。我們都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勇敢面對,我們會成長、也會更成熟。──施政廷,插畫家   ◎平弗德用插圖營造的氛圍,使險惡的黑暗和神祕交替,增添當代民間故事的風情……十分迷人。──柯克斯書評,星級推薦   ◎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和幻想……作者哈洛德以精闢的文字、詩意的描述方式……加劇了他在超凡脫俗的圖像中所展現的模糊黑暗面。平弗德的陰暗藝術(shadowy ar

t)畫風,加深了故事的神祕性和威脅感。──角書雜誌,星級推薦   ◎一個令人難忘、悲傷的故事,卻帶著魔力與希望。──華爾街日報   ◎透過故事,以友情、接納、信任和寬容編織出他們的魔法……黑白插圖增強了故事的神祕、奇幻和情緒張力。──書單雜誌   ◎英國詩人哈洛德賦予角色有特色、引人入勝的聲音……身歷其境的黑白插圖在錯綜複雜和憂鬱的情節中熠熠生輝,與整部小說的淒美音調完全融合。──BCCB書評   ◎非凡的……就像哈洛德的寫作技巧一樣,觸動人心、奇異且令人印象深刻。──衛報   ◎平弗德的黑白插畫,使故事進入另一個奇幻的世界,把異世界與生活日常融合在一起。──星期日泰晤士報   ◎

極富想像力和令人心碎的觸動……平弗德的黑白插畫非常出色,令人回味,完整呈現一個令人難忘又富榮光的忠誠,還有失落及友誼的故事。 ──每日郵報   ◎這是一個關於兩個被霸凌孩子的奇幻故事。這兩個孩子的不尋常友誼是奠基於縈繞於心的旋律、不可置信的母親、另一個世界及一隻走失的貓。──倫敦標準晚報   ◎一開始的霸凌故事變成一個的神祕的漩渦,當芙蘭珂試圖消除她所造成的傷害。這是一個關於友誼和愛的神祕故事,平弗德的黑白插畫營造了很適切的氛圍。──愛爾蘭觀察報 得獎紀錄   ★《學校圖書館期刊》2017最佳圖書   ★《華爾街日報》2017最佳圖書   ★插畫榮獲2018國際特赦組織特別獎   ★英

國神話奇幻兒童文學獎決選   ★插畫入圍英國凱特格林威大獎  

因應影音串流平台時代:本國自製節目比例之革新

為了解決第四台網路缺點的問題,作者李崇安 這樣論述:

電視媒體具有高度的影響力,因此國家經常課予電視媒體推廣本國文化的義務,具體做法為要求電視公司製播一定比例的本國節目。近年來,由於影音串流平台的普及度、影響力已與電視媒體並駕齊驅,是否、如何在影音串流平台上實踐本國自製節目比例制度遂引起相關業者以及主管機關的討論。影音串流平台為新興的影視服務型態,並擁有與傳統電視媒體不同的運作模式,如何在鼓勵創新與政策目的間取得平衡是一重要的議題。基此,本文選擇從比較研究的角度切入。具體的研究方法上,本文先爬梳並歸納美國、加拿大、歐盟以及韓國等四國對於影音串流平台的管制態度,分別為「閱聽人觀點」與「技術觀點」。前者,認為影音串流平台在觀看體驗上與電視並無二致,

故採取拉齊管制的思維。後者則側重於影音串流平台在服務型態、運作模式(推薦系統, Recommendation System)上與傳統電視的差別,而以低度管制因應。進一步,在本國自製節目比例制度的實踐上,採取閱聽人觀點的歐盟確實較為積極,要求影音串流平台的目錄(catalogue)中必須要有30%的歐洲內容。而傳統上相當重視本國文化保護的加拿大則採技術觀點,僅要求業者投資本地的創作。透過上開研究,本文認為歐盟以介入影音串流平台的推薦系統作為推廣歐洲內容的手段,精確因應了媒體科技的改變,可供借鏡。而加拿大則展現在管制手段的靈活運用,在政策選擇上亦值得參考。除此之外,本文並嘗試研究影音串流平台所使用

的推薦系統的原理。結合前開研究成果,本文發現介入推薦系統是一個可行、有效的路徑,確實能提高本國自製節目在平台上的曝光度,但過高的要求可能會減損推薦系統的精確度,造成閱聽人體驗不佳。因此本文認為,在要求影音串流平台透過修改推薦系統推廣本國文化時,應考量比例對閱聽人體驗的衝擊,即是否會過度扭曲推薦結果。於制定比例時,可先採相對低的比例,後再參酌本國自製節目點擊率等資訊決定是否漸進式的提高。

父母最想知道的親子聊天術:陳安儀的窩心團,聊出好教養,聊到心坎裡!

為了解決第四台網路缺點的問題,作者陳安儀 這樣論述:

《親子天下》精選部落格,點閱率超過2000萬人次! 100%上榜率!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紀伊國屋 四大暢銷榜全上! 聊出好教養,聊到心坎裡! 全方位親子聊天書,同時達成身教、言教、家教、品格和課業的引導!   為什麼,孩子有話都不跟我說?他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為什麼,孩子愛狡辯?還說我偏心?   為什麼,他都不知道我有多愛他?   孩子,為什麼……?   對話與溝通,是教養的基礎!電視上言語犀利的媒體人、網路千萬人氣部落客:陳安儀,運用10年記者生涯,加上4年的輔導志工媽媽(每週和問題孩子聊天一小時)的經驗,傳授爸媽不可不知的親子五大聊天術、現代好爸爸四大絕招、妙問怪答招架術

、教養頭痛偏方……,讓孩子喜歡和你聊天,而且還能聊出好教養,聊到心坎裡!      「媽,你猜我將來會不會下地獄?」   「媽媽,什麼是情書?妳收過情書嗎?」   「你們看!我的『鳥鳥』會動喔!」   「弟弟很會講話,所以妳跟爸爸都『以他為榮』,對嗎?」   「我為什麼不能哭?嗚……我沒有哭的權利嗎?嗚……你小時候被媽媽罵的時候,難道你不會哭嗎?」   看陳安儀如何從一個個生活小故事、一句句溫馨或狡辯的對話著手,分享自己跟孩子互動的經驗,並整理出一套和孩子輕鬆聊天、又能掌握孩子想法的技巧,聊出有規矩、有自信的孩子。   ˙跟孩子談戀愛:「愛要說出來」適時跟孩子表達愛意;從父母的事情聊起,越

是糗事、錯事,越容易突破孩子心防,和孩子聊出信任與了解……   ˙孩子大呼小叫,無法無天:「懲罰與抱抱」愛與管教到底該如何拿捏?孩子吵著買東西,就聊「想要與需要」,讓孩子學會等待與體會得不到的幸福……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生活獨立:從「罵髒話」「講反話」聊出孩子的價值觀,替孩子打一劑社會預防針;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未來能輕鬆面對失敗;從討論什麼不能玩,讓孩子思索「為什麼不能玩」而非一味保護;教孩子自己坐公車、自己賺錢辦生日派對,給孩子適當的責任感……   ˙「妙問怪答」招架術:面對挑釁的孩子,該如何發揮「先下手為強」、「出奇不意」兩大招數?如何面對坐不住的孩子?如何從小問題發現孩子

的潛力……   ˙培養親子共讀,永遠有聊不完的話題:別以為「共讀」只需要在學齡前,別以為孩子識字了就可以停止共讀,幫孩子從圖畫書跨越到文字書更重要?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如何從生活瑣事寫小日記?   ˙寫給父母的教養頭痛秘方:該如何教孩子寫小日記?孩子幾歲上幼稚園比較好?選學校不如和孩子一起進入校園,了解學校的作息;才藝課到底該補優點還是補缺點?如何戒電視?打電動提早圖像閱讀好嗎?…… ◆窩心推薦◆   支藝樺(主持人)、吳淡如(作家、主持人)、何琦瑜(《親子天下》雜誌總編輯)、李偉文(作家)、林書煒(主持人、作家)、楊俐容(親職教育工作者、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家)、廖輝英(作家)   

何琦瑜(《親子天下》雜誌總編輯)   安儀的文字總是讓我有驚喜與發現,常讓我忍不住一氣呵成的讀完,而且深有同感。在親子對話或生活的切片裡,能談論出對讀者有益的主軸或訊息……對話與溝通是教養的基礎。安儀綜整的親子聊天術,容易學習也非常值得參考,推薦給所有平凡如我的父母們。──   楊俐容(親職教育工作者、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家)   最有助於提升親子關係的,是父母能夠對自己有所覺察、有所體悟,而願意向經驗學習、願意和孩子同步成長……安儀說:「與孩子對話……帶給我深刻的省思。」她所展現的自省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態度,也是讓孩子願意打從內心尊重父母最重要的元素。 作者簡介 陳安儀   傳媒工作者

。目前育有一女一子。   自小就是個好奇寶寶,興趣廣泛,尤其喜愛閱讀與寫作。台大中文系畢業後,一頭栽入電視圈,先後擔任中視「女人女人」、「今天不談政治」、「鑽石舞台」、「綜藝萬花筒」…等節目企劃製作,後轉任民生報、星報、壹週刊影劇記者。2002年與另外11位哺乳媽媽共創台灣母乳協會,並任第一、二屆副理事長及常務理事、台北市內湖地區母乳親善聚會帶領人。      2005年離開《壹週刊》回家做自由撰稿人,開始筆耕生涯,著有《WHY NOT 時髦媽咪》、《孩子我要教你怎麼愛我》。2008年創辦「媽媽PLAY親子烘焙聚會教室」,及「陳安儀多元寫作班」。   目前是電視談話性節目中之常客,經常應邀

暢談影劇、兩性、理財生活等相關話題,並經營部落格「陳安儀的筆下人生」anyichen.pixnet.net/blog,點閱率高達2000萬人次,獲選為親子天下雜誌「精選部落格」。 【 序 】 寶貝悄悄話 【推薦】 何琦瑜(《親子天下》雜誌總編輯) 楊俐容(親職教育工作者、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家)   1甜言蜜語,聊出貼心小寶貝──跟孩子談戀愛 「說」出來的愛 ──適時對孩子表達愛意 如何聊出信任與了解 ──說自己的故事讓孩子掏心掏肺 和孩子有聊不完的話題 ──延長親子共讀時光 你以誰為榮?! ──小心無心傷了孩子的心 怎樣跟孩子談天? ──父母應該知道的五大親子聊天術 懲罰與抱抱

──愛與管教的一體兩面 爸爸的記憶 ──父親對孩子教養的重要性   2生活大小事不放過,就是要聊天──孩子,我想和你有聊不完的話題   女兒的才藝課 ──培養終生技藝的種子 哭 ──教導孩子眼淚的重量 害怕 ──別教孩子學習恐懼 養寵物 ──教孩子認識死亡 什麼不能玩? ──思索「為什麼」比一味保護更重要 鳥鳥與蓓蕾 ──與孩子談性說愛 幫不幫?要想想! ──縱容與幫助的界線   3小故事大道理──聊出有規矩的孩子 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 ──失敗的正面意義 吃飯的規矩 ──吃得開心、吃得營養、吃得環保、吃得禮貌 誠實面對自己 ──誠懇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生命可不可以替換? ──藉電影討論

生命教育 硬起心腸立界線 ──教孩子釐清人我分際 「想要」與「需要」 ──等待與得不到背後的幸福 不理人的下場 ──讓孩子自訂罰則 如何回答滿嘴沒好話的孩子 ──正向看待負向氣質的個性 功課風暴 ──寫錯還比空白不試試看來得好 罵髒話 ──教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講反話 ──引導孩子正向思考 飛毛腿與鐵金剛 ──教孩子與手足相處   4妙問怪答,聊出創造力──聊出瞭解、教出潛力、激發獨立    如何面對孩子的挑釁 ──要讓孩子卸下心防,請釋出善意 坐不住的孩子 ──孩子為什麼一定要坐得住呢? 女兒的生日會 ──讓孩子自己賺錢辦派對 第一次自己坐公車 ──孩子自有獨立的本能 小陽光的聖誕 ──教孩子

認識差異、包容差異 小小老闆娘 ──給孩子適當的責任感 別敷衍孩子的問題 ──孩子問問題,家長要跟著一起動腦   5寫給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一個肚子兩樣情 ──用愛化解偏心 五歲再上幼稚園 ──學習需要等待 如何為孩子選學校? ──充分考慮孩子特質及現實條件來決定 和孩子一起走入校園 ──「選」學校不如「跑」學校 如何指導孩子寫小日記 ──發想題目、分段寫作大補帖 補「優」?補「缺」? ──孩子的未來建立在他的優勢上 給孩子留一點白 ──教養中的自由 六大「玩」法 ──就怕孩子不會玩! 戒電視 ──失去第四台的生活更美好 我的孩子不打電動 ──孩子不宜過早學習圖像思考 妳希望妳的孩子

將來賺多少錢? ──未來是專家的天下 現代好爸爸 ──男人也要負起教養育兒的責任 媽媽的支援系統 ──主動開發幫忙帶孩子的人情名單 推薦序    對話與溝通是教養的基礎 何琦瑜(《親子天下》雜誌總編輯)      作為《親子天下》雜誌的總編輯,同時是兩個孩子的媽,我必須很尷尬的坦承,大多數時候我沒有耐性細讀媽媽寫孩子的部落格文章或書。主要是因為我的工作需要看太多類似的訊息,很容易感到煩膩。但安儀的文字總是讓我有驚喜與發現,常讓我忍不住一氣呵成的讀完,而且深有同感。一方面或許因為她曾是「專業」的文字工作者,讀她的文章有頭有尾,有伏筆有情節,更重要的是「有意義」。在親子對話或生活的切片裡,能談

論出對讀者有益的主軸或訊息,而不只是媽媽的自言自語。另一方面,她總是能如此誠懇的面對與剖析自己的處境,客觀的看待人性的脆弱,有時犀利有時寬容,故事裡的安儀和桐桐、青青都很真實。讀文如見其人,看到他的家庭故事,也常常能聯想到自己的困難、興起解決的意志。      安儀不只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從創辦母乳協會開始,就是熱心的志工媽媽代表人,她積極參與學校事務,擔任作文班老師,還經營了一個親子的理想遊樂場「媽媽Play」。在親子相關的議題上,她同時擔任了親與師、當事人與專家的雙重角色。她與諸多個性不同、狀況迥異的孩子們互動,從實際經驗中,歸納出實用的好想法與好方法,比許多翻譯類教養書更能貼近媽媽們的需

求。      對話與溝通是教養的基礎。安儀綜整的親子聊天術,容易學習也非常值得參考,推薦給所有平凡如我的父母們。    推薦序    真實的感動˙真誠的分享 楊俐容(親職教育工作者、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家)      「素人藝術家」指的是無師自通、自學成功的藝術創作者。他們沒有拜師學藝、不曾就讀正規學院,更沒有繼承任何派別的負擔。他們的創作源自日常的生活經驗與自己的特質風貌,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表現,因此作品多半流露出天真、自由、原始、熱情的風格。      讀安儀的親子教養文章有一種欣賞素人藝術的美感。一女一子的童言童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加上安儀毫不造作掩飾的自己,以及那些隨手拈來的智慧話語,

綜合這些創作元素,成就了一項動人的作品。      在我從事親職教育多年的經驗裡,經常碰到家長問:「這樣做對不對?」、「那樣說好不好?」。是的,我非常肯定關於生命如何開展的知識,確實有助於父母去瞭解孩子,而對於互動技巧的掌握,也總是能讓親子間的情感更加濃密暢通,但更難能可貴也最有助於提升親子關係的,是父母能夠對自己有所覺察、有所體悟,而願意向經驗學習、願意和孩子同步成長。孩子對父母並不苛求,教養孩子也不需要絕對精準,因此,我總回答:「如果父母所說所做最終能讓孩子感受到愛,一段時間下來也看到孩子正向發展的結果,那就對了!」。      看安儀的書不需要問「對不對、好不好」的問題,因為安儀坦然大方

的說了:「我不是專家!」。安儀說:「與孩子對話,……帶給我深刻的省思。」她所展現的自省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態度,也是讓孩子願意打從內心尊重父母最重要的元素。      所有在我腦袋裡思索的東西      兒女?生命?愛情?婚姻?親情?家庭?責任?享樂?      我的人生和我的紙筆,都在這裡      安儀在她的部落格裡這麼寫著。如果你從這本書的字裡行間若有所得,或者在閱讀當中發出會心一笑,那麼安儀一定會感到開心,因為這本部落格文章精選集所流露的,正是安儀人生最真實的感動與真誠的分享。    作者序    寶貝悄悄話      與孩子的對話,有時候讓我大笑;有時候讓我生氣;但更多的時候,它帶給我

深刻的省思。      一年級上學期快結束前,我看到女兒的聯絡簿上有一條:「X月X日請繳交閱讀記錄」。原來,台北市的國小,為了配合教育部「深耕閱讀」的計畫,因此,每個學期一開始,就會發下一本閱讀記錄本,要求小朋友將每天閱讀的課外書書名、讀書的日期記錄下來,期末交回學校,統計閱讀課外書籍超過一百本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張「閱讀獎狀」。      女兒是個名符其實的「小書蟲」。愛看故事書的她,走到哪看到哪,每天手不釋卷。除了家裡的、學校圖書館借來的書,去同學、朋友家玩,只要看到人家書架上有故事書,總是情不自禁的忘記了玩耍,獨自坐在書架前,看個不休。      只不過,每天閱讀很多書的她,根本不記得

、也不可能將所有看過的書,一本一本的抄錄在「閱讀記錄」簿上。因此,到了期末要繳交「閱讀記錄」本時,我便對她說:「妳把閱讀記錄簿帶回來,媽媽幫妳的忙。」      不料,提醒了她幾次,她總是忘記。最後一天,當我看到聯絡寫:「明天繳交閱讀記錄」時,忍不住生氣的提高了聲音:「妳又忘了帶記錄本回來!妳看過的書都記錄下來了嗎?如果沒有紀錄到一百本,妳這學期就拿不到閱讀獎狀了!妳知道嗎?」      被我一兇,半晌不吭聲的女兒,忽然抬頭用一雙黑眼幽幽的望著我:「媽媽,妳不是說過,獎狀『並不重要』嗎?」      我一時之間,愕然愣住。      沒錯,我確實對她說過這句話。我還清楚的記得,當時,我們正在一

起回想到底看過哪些書,然後一本一本把書名抄寫下來。抄得很不耐煩的我,一面抄、一面順口對她說:「孩子,讀書這件事,重要的是因為妳喜歡閱讀、而且享受閱讀。至於有沒有一百本、有沒有得到獎狀,一點兒也不重要。」當時,剛升上二年級的女兒,已經在閱讀厚度超過100頁的少年小說了,因此我覺得比賽讀了幾「本」書,實在很沒意義。      女兒的一句話,堵得我張口結舌。我到底是在生氣她記性不好,還是在怪她對爭取獎狀不夠積極?      沉吟了一下,我換了個語氣,誠懇的對她說:「沒錯。媽媽也覺得獎狀並不重要。不過,我記得妳上學期末曾經抱怨,同學的閱讀獎狀比妳多。媽媽以為,妳很想要獎狀。所以,我只是想要幫妳。」  

    她搖搖頭。「謝謝妳,但我不想要。」      「好。如果妳也覺得不重要,那麼媽媽就不會再提這件事了。但,妳如果沒有拿到獎狀,也不能夠再埋怨。」她答應了。      就這樣,我們結束了「重要」與「不重要」的一場對話。      我與女兒間,經常有類似這樣的對話。有時候,是靜靜的互相解釋;有時候,是大聲的爭辯。      有一次,女兒跟她的死黨一起玩兒,兩個人故意躲在廁所說悄悄話,把弟弟關在門外,於是,受到排擠的弟弟哭著來告狀。於是,我們母女對於「人究竟可不可以有秘密」這件事展開了激烈的激辯。      「我們並沒有說他的壞話,我們只是說『嘰哩咕嚕』而已。」      「妳雖然沒有說弟弟的

壞話,但妳們說悄悄話,這會讓弟弟覺得你們在說他。」「我們難道不可以說悄悄話嗎?」      「可以。可是如果我跟弟弟在妳面前,故意躲到廁所講悄悄話,還一邊看著妳笑,妳會有什麼感覺?」      「我才不會有什麼感覺咧!      「很好!那媽媽決定,從現在開始,接下來的一整天,我都只跟弟弟說悄悄話。」      「才不要!」      「那就對了!所以弟弟也不喜歡妳跟別人講話,故意不讓他聽!你知道嗎?這種態度是一種排擠、對別人會造成傷害!」      我篤信「真理愈辯愈明」。往往孩子們在這樣你來我往的分辯之中,才能清楚的瞭解,為什麼要受處罰?我究竟是哪裡做錯?而父母如果可以不用「頂嘴」這頂大帽

子扣住孩子,妳才能夠知道,孩子不服氣的地方在哪裡?他的態度所為何來?      老實說,我並不是一個脾氣很好的媽媽。忙碌於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的我,經常克制不住自己的怒氣,對著犯錯、不聽話、態度不佳的孩子叫囂,甚至取出「家法」---送上一頓竹筍炒肉絲。不過,在憤怒之中,我總是努力的提醒自己:「容許孩子辯解」,以及「常跟孩子談話」。      談話,是開懷的分享;偶爾,也會有附耳的秘密。      我跟女兒經常在我開車送她去上才藝課的路上閒聊。因為經常只有我倆,所以是一段很難得的獨處時光。      「媽媽,什麼是情書?妳收過情書嗎?」      「媽媽,我們班上有兩個男生喜歡我喔!」   

  「媽媽,我聽到妳昨天說,妳已經沒有錢了,是真的嗎?我還有200元,通通給妳好不好?」      我很珍惜那段互相傾吐的時光。      我更珍惜她現在甜蜜的童言童語,即使我知道那不可能實現:      「媽,我將來可以不要結婚嗎?」      「可以啊!但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要跟妳住在一起,永遠不分開。」      寶貝啊!妳可知道,媽媽不求和妳永遠不分開,只求和妳有永遠講不完的話,我就心滿意足了啊!     「說」出來的愛──適時對孩子表達愛意 人生無常。媽媽過世後,我感慨尤深。 每次想到,愛我的媽媽,卻沒能看到我可愛的一雙兒女,以及如今稍有點名氣和社會地位的我,我就忍

不住一陣難過。還好,我還來得及在媽媽纏綿病榻時,對著尚未喪失神智的她說出我一直想說的那句:「媽,我真的很愛妳!」否則,我將一輩子遺憾。 和孩子討論「愛的表現」──抱抱是愛,說故事也是 「愛」雖然不需要一天到晚掛在嘴上,但也不要吝嗇說出口,尤其是對孩子。當媽媽的,常因為跟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多、相對的責罵孩子的頻率也比較高,有時候不免跟孩子的關係緊張。這時,適時地表達愛意,就很重要。 心理學家楊俐容老師的書裡曾經提到,做父母的不妨和孩子討論一下「愛的表現」,就是說爸媽可以問問孩子,什麼樣的言行舉止,最能讓人感受到「愛意」?藉由這樣的討論,可以更了解彼此的想法,有利親子溝通。 我覺得這個點子不錯。因

此,我選了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當我和兩個小傢伙漫步在街上、沒有時間壓力的時候,我就一邊走路、一邊故作不經意地詢問姊弟倆:「你們覺得,媽媽什麼時候最愛你們?」 兩個小鬼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們很乖的時候!……不吵架的時候!……」 聽到他們的答案,我又好氣又好笑,驚覺我的問題有語病,趕快改口: 「不是啦!媽媽的意思是說,你們覺得媽媽做什麼事、或是說什麼話的時候,最能讓你感覺到我愛你們?」 青青馬上回答:「晚上睡覺講故事的時候!」 桐桐則回答:「抱抱的時候。」 桐桐的回答在我意料中。我喜歡親親、抱抱孩子們,除了覺得他們可愛的時候會一把摟過來亂親一通之外,每天晚上睡覺前也會抱抱、親親,所以姊姊覺得這是愛

的表現,並不令人意外。不過,我卻很訝異弟弟感受到「愛」的時刻,竟是「講故事」時間! 原來,在床上拿著書、安安靜靜地念故事,竟比「左摟右抱」的威力還大? 孩子的感覺,當真細膩的令人震撼。 沒錯,當我們靜下來,和他們分享床前故事時,心情一定是充滿「愛」的。我曾試過,如果睡前孩子惹惱了我,我怎樣也沒辦法立刻忘記剛才的不愉快,平心靜氣的為他們讀睡前故事。所以,青青回答:「晚上睡覺講故事的時候!」還真的是一針見血呢。

證券投資顧問業轉型網路發展之研究

為了解決第四台網路缺點的問題,作者張宇明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現今台灣投資顧問業,受到投資人結構改變、第四台市占率下滑、政府法令規範及網路社交媒體興起與普及之影響,導致台灣投資顧問業客戶流失、營收下降,甚至面臨虧損。而第四台節目支出依然是投資顧問業最大成本,在沉重成本負擔下未來投資顧問業之發展趨勢為何?近來網路興起,免費社交通訊軟體大量普及,投資顧問業如何運用這些免費資源節約成本並藉以轉型開創新的成功運作模式;本研究藉由半結構訪談方式訪談業界專家,探討資訊發展對市場的影響、投資人習慣改變的影響及證券分析師成功的條件為何等。研析後發現政府現行法令規範,對於投顧業者的誠信詬病仍無法有效約制,影響消費者權益;畢竟,投資顧問業的生存之道,仍是以

誠信為本、績效為根,真誠對待客戶,才能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