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文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簡體字文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霍桑,T.S.亞瑟,威廉‧馬區,莫泊桑,泰戈爾寫的 晨讀10分鐘:文學大師短篇名作選(附閱讀素養題本) 和的 內蒙古軍區被害者和加害者紀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為什麼中國大陸停用繁體字,推行簡體字? - 九月問答也說明:那麼當時中國大陸停用繁體字,推行簡體字其實也是根據國情需要。當時大陸的文盲率是極高的,國家要進行工業化建設就需要大量的懂知識的人才,而識字則是基本的要求。繁體字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親子天下 和新銳文創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政治學所 藍玉春所指導 黃新弼的 全球化對漢字簡化政策之影響 (2006),提出簡體字文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全球化、漢字、正體字、簡體字。

最後網站香港何需簡體字掃盲? - Medium則補充:由此可見,推行簡體字是為了針對戰後中國的大量文盲而設,試問今日以知識型經濟主導的香港社會,又何需仿效五十年代的中國教育政策呢? 其次,李教授指出兒童應該「識繁寫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簡體字文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晨讀10分鐘:文學大師短篇名作選(附閱讀素養題本)

為了解決簡體字文盲的問題,作者霍桑,T.S.亞瑟,威廉‧馬區,莫泊桑,泰戈爾 這樣論述:

每天一篇名家經典,閱讀文學,理解人生風景! 精選泰戈爾、狄更斯、托爾斯泰等十八位西洋文學泰斗名著, 西洋文學專家張子樟精心選編,四大類型短篇故事兼顧閱讀趣味與文學深度, 提綱挈領,舊文新解,以想像力開啟文學與生命的全新連結! 隨書配備超級強大的閱讀素養題本 幫助你秒懂PISA和108課綱的閱讀策略     由西洋兒童文學專家、少年文學評論家張子樟精心挑選,兼具閱讀趣味與文學深度。本書挑選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名家名作,並略分為四大章節:「奇風幻語」、「為愛啟程」、「人生風景」及「意料之外」。從短詩、散文到小說,多元類型文體,連結人性與文學。     奇風幻語中的作品

改編自神話與寓言的奇幻小說,以想像領悟現實。想像力越是深刻,幻想編造出的形體也就越接近現實,讓青年學子從改寫神話中,感受潘朵拉從盒中釋放的希望;     為愛啟程,精選與「愛」相關的短篇故事,讓生命被愛環繞。從屠格涅夫對小鵪鶉的惻隱之心,至西雅圖酋長的土地之愛,唯有如此,方才懂得分辨善惡。     至於精省掉流水帳的人生故事,盡可跟著狄更斯體驗完整的生命歷程,亦可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皮蘭德羅筆下窺探戰爭中的平民百態,其中被濃縮掉的時光,則需要我們親自去感受。     意料之外的懸疑故事,作者們精心安排的情節幾經轉折,使主人公命運突然逆轉,這般「奧‧亨利式結尾」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其中的閱讀樂趣更值得讀者反覆推敲。     大師作品的表面文字容易了解,卻只表達八分之一的「外延」意涵,其餘八分之七在文字底層的「內涵」意義,就等待小讀者去深掘和領會,享受閱讀文學經典的非凡樂趣。     好的文學作品在於探討人性,每位作家各有不同的展示方式,但主軸永遠不會偏離對於善的追尋。為幫助新一代的年輕學子更深刻領略世界文學短篇名作的意涵,每篇文末更加入了「文學大師領讀」專欄,藉由選編人的提綱挈領,凸顯每篇選文想傳達的核心思想,即便時空流轉,亦能提供讀者新的理解觀點。     ★隨書配備「閱讀素養題本」一本,由《閱讀理解》學習誌編輯團隊為書中選文量

身設計,每道提問均有清楚具體的評量目標,分為擷取訊息、統整解釋、省思評鑑三層次,搭配最後的詳解,期待讀者透過對文本的再次探訪,有效提升閱讀理解與思考探究,從閱讀素養獲得面對生活各種問題的關鍵能力!     ◎本書關鍵字:經典文學、諾貝爾文學獎、短篇小說、西洋文學、人生故事、奇幻文學   ◎無注音,適合13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人權、生涯發展、環境   ◎學習領域分類:語文、社會、藝術與人文     【晨讀十分鐘】系列簡介   透過知名的作家、選編人,為少年兒童讀者編選類型多元、有益有趣的好文章。每日定時定量的閱讀,不僅是要讓學習力加分,更重要的是讓心靈茁

壯、成長。在學校裡,晨讀就像是吃學習的早餐,為一天的學習熱身醒腦;在家裡,不一定是早晨,任何時段,每天不間斷、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也會為全家累積生命中最豐美的記憶。     【晨讀十分鐘】系列特色   ★臺灣第一套針對「晨讀十分鐘」運動策劃編選的讀物。   ★倚重不同領域大師的人生及閱讀經驗進行選編,選文包羅各種文類,觀點橫跨不同世代。   ★十分鐘內能完整讀完的短篇故事,最能帶給孩子閱讀的自信和堅持到底的成就感。   ★附選編人的話、篇章引言、文學大師領讀等專欄,深具解釋和學習附加價值功能。   本書特色     特色1  西洋文學專家張子樟老師精選20

篇短篇小說及優質好文,引領少年讀者用想像力領略經典。   特色2  各篇附有「文學大師領讀」專欄,提綱挈領,引導讀者進行延伸思辨,提升閱讀理解。   特色3  特別配備由品學堂針對選文編寫的《閱讀素養題本》,幫助你秒懂108課綱的長文閱讀策略。 一致好評推薦     國立臺東大學兒文所所長王友輝   國立臺東大學兒文所副教授葛容均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會理事長許建崑   澎湖馬公石泉國小閱讀教師許怡潔   國立臺東大學兒文所博士劉美瑤   童書評論工作者黃筱茵   佳音電臺節目主持人歐玲瀞    各界好評     這本

書四大類的篇名,已經暗示了我們:經過閱讀「為愛啟程」之後,將會穿越「奇風幻雨」的洗禮,看見「意料之外」的「人生風景」?那麼,不要猶豫,翻書閱讀吧!說不定下一個十分鐘,我們就可以提筆寫下自己的故事,讓閱讀的喜悅繼續被閱讀。—王友輝(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不能說這些大師的經典名句可以幫助孩子在聯考上增加多少分;但可以肯定的說,大師的慧眼真的點亮了我們生命光景。—許建崑(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在學校進行閱讀教學,最大的困擾是學生根本沒有辦法齊一的閱讀完大部頭的作品,如此,哪能進行接下來的討論與活動?所以短篇的名作選一直是我進行閱讀教學的「口

袋書」。在二~三節課的時間內,可以讓全班同學對於這些大師的短篇名作進行共讀、討論與延伸活動,而閱讀思考、文學欣賞、知識汲取與價值觀的判斷與建立,也就能隨之養成。   ──許怡潔(澎湖石泉國小閱讀推動教師)     少年讀者在只為了取悅自己而閱讀的普通讀者時期,若能踏上閱讀經典的路程遨遊四界,不僅從此無須擔憂被「旅費」魚肉,與乘載著哲思與妙想的偉大心靈共遊,還能躍入另一個更為深刻、充滿奇異皺褶的世界,成為「不一樣的自己」。—劉美瑤 (臺東大學兒文所博士)     從激發想像的奇幻故事到發人深省的人生風景,《文學大師短篇名作選》用精心挑選的故事,帶給你深刻的體會,也為你開啟

寬闊的文學與心靈視野。 —黃筱茵(童書評論工作者)     文學不僅探討人性,也記錄了時代的脈動與變遷,是文化傳承中重要的載體。而優秀的文學作品擁有思想深度與生活的感知力,對於十二至十五歲在幽微世界裡建構自我價值並揮別童年的青少年而言,可以幫助他們在缺乏人生閱歷的經驗裡,去體嘗多重的人生。   恩師張子樟教授數年前以深厚的學養所選編《晨讀10分鐘:文學大師短篇名作選》,成為無數青少年心靈成長上豐富的滋養。十二年後再次透過改版、重新選文的方式,不僅符合現今世代青少年的需要,更拉出了一個生活視角的寬廣與高度。讓我不禁想起了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羅曼.羅蘭的名言:「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

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以後,依然熱愛生活。」祈願每一位青少年,在與文學大師作品相會的積累中,也能完成自己的英雄旅程。—歐玲瀞(佳音電台節目主持人)  

簡體字文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梁特政府要港生學「簡化字」,點解如同當佢哋係文盲?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全球化對漢字簡化政策之影響

為了解決簡體字文盲的問題,作者黃新弼 這樣論述:

由於目前台灣的執政黨去中國化的意識型態的刻意忽略下傳統漢字有可能被擠壓到世界的邊緣,民間亦無產生強而有力的政策監督及整合機制,任由中國大陸的簡化字發展,而毫無抗衡之力,加上海外及台灣,香港等地,未學過簡化字的人難以認識現代的大陸的漢字,這個影響,對處在今日全球化下,中國語文要想在世界上成為與英語之後的第二個全球化語文,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引發了研究者對於全球化影響漢字簡化之研究動機。希望透過本研究能探討:是否漢字簡化政策偏離了原來的理想與路線而影響到後來的簡化進程;以及近年來學界對於漢字簡化的反思與爭議還有面對中共藉著向全世界移植推銷簡體字,進一步壓縮、打壓台灣的文化及國際空間,為了國家的存續

政府是否仍然還要堅持「去中國化」的政策,如何採取因應之道。本研究採歷史研究法(historical approach)檢驗中共推行漢字簡化的政策與發展過程,並預測將來發展,並輔以訪談方式來重建漢字發展的軌跡。本研究得到下列六項結論:一、大陸在語言文字改革中,最大的成布O創制拼音(以羅馬拼漢語),推廣普通話,但是簡化字只是減少筆數便利認字與書寫而已,而且是在不了解和不尊重漢字造字規律的情況下進行的,故而其意義不大,但卻衍生出的不小問題,最重要的是失去文字原有的意義也沒有使漢語更好學。二、大陸藉由「漢字落後論」、「漢字難學論」、「拉丁拼音優越論」及「幼兒識字有害論」等系統化的宣導,強行推廣簡化字,

並且反對和壓制任何不同意見,因而把漢語漢字變成世界最難學的語言文字,更對於中華文字文化和文明造成了嚴重後果,使漢字簡化淪為政治問題,而不只是學術問題。三、簡體字在中共以政治力介入,在少數的文字學者以及所謂的專家(語言文字改革委員會)在政治權力庇護下〝閉門造車〞、〝草率成事〞,以至於簡化文字在大陸開放經濟市場之同時,遭受到台、港、以及海外學人的批評,發現了簡化字有著太多弊端。四、全球化提供了正體字成為世界語的機會,中華民族文化歷經五千年歷練,其文字亦有五千年的歷史,漢字在歷代雖然一直都在變化,但其越變越精,其每一個字都蘊含著生命意義,絕非少數的人可以將其毀滅,正體字教學乃是延續中華文化之道統,而

台灣仍保存了中華文化的精髓,提供與中國傳統溝通的橋樑,因此正體字尚為世界漢學研究者的朝聖之地。五、台灣目前是資訊工業最大輸出國且國內資訊化非常普遍,已發展完整資訊化中文系統,有「注音符號」、「倉頡」、「無蝦米」等系統可資運用,使語言文字相關聯的現代化工業裡(包括印刷業、出版業、傳播媒體業、通訊傳輸等)漢字顯現出比漢語拼音文字更大的優越性,其速度與效率比拼音大約高出3.7至4.0倍,漢字更通用於未來智能電腦的應用和發展,這是台灣重要競爭強項之ㄧ。六、目前兩岸各自研發更適合中文系統轉換弁遄A大致上已有了相當程度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正轉繁問題較少,因為正體字都可以對應到單一的簡體字,但簡體字

轉正則有較多問題,因為簡體字的準確率有5%的不正確率,因為一個簡體常要對應兩三個正體字,而且與字的原始意義亦有很大差異。正簡字轉換上、歷年兩岸所花費的人力、物力不計其數,這些都是中共受到歐洲中心論影響所產生惡果,幸而目前做資料庫的人以建立採用正體字的共識。本研究有下列四項建議:一、簡化過程應是自然的演進,不能當作政治任務。二、簡繁並存具可行性,為了維護正體字,我們仍應繼續使用正體字,對於簡體字不要過度追求,只要認識而能辨識即可。三、正體字的危機也是轉機,全球化浪潮下,我國應正視大陸的發展,正面迎接以致借助「全球化」所提供的契機,在這股華語文學習熱潮中把台灣推向國際,而華語文雖是中共所造成的熱潮

,但我們應該藉助這個熱潮使正體字在世界舞台綻放光芒。四、促兩岸「語同音,書同文」之可能性,世界經濟全球化,資訊網路化,目前稱為世界語的英語等,都是同音、同文、同書,但華文卻都有正體字與繁體字,書不同文的現象,在華人世界已覺奇怪,況乎外國人,所以漢字統一勢在必行。

內蒙古軍區被害者和加害者紀錄

為了解決簡體字文盲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最高指示: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粉碎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中國反動派的任何一項反對中國人民的陰謀計畫。」──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1968年8月27日   1967-1969年間,150萬的內蒙古人,至少346,000人受捕,27,900人被殺,120,000人致殘。   ★收錄近18萬字內蒙古軍區後勤部的部分受害者報告及加害者紀錄,重現第一手檔案資料★   ──內蒙古文革檔案史料,系統性排版整理,重新看見歷史──   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內蒙古軍區是中國八大軍區之一,但不是紅軍(即以後八路軍、解放軍)嫡系,而是以異族(即蒙古人)為主組成,其前身為日本占領時期的「滿洲國軍」和德王蒙

古自治邦之「蒙古軍」。軍官多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興安陸軍軍官學校,中共稱他們為「挎洋刀的」。受過近代化教育的蒙古軍人,和多為草莽出身的中共解放軍幹部之間,存在著格格不入的矛盾。   早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中共就已經以「反動」及「民族分裂」為由,整肅了內蒙古軍區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烏蘭夫上將;文革期間,更藉口「挖烏蘭夫黑線、肅烏蘭夫流毒」,在1967-1969年發動「內蒙古人民革命黨肅清事件」來整肅內蒙古自治區,同時也重點清洗內蒙古軍區。經此一劫,蒙古人失去了自己的武裝力量,內蒙古自治區由異族擔任解放軍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的時代也隨之結束。   本書收錄內蒙古軍區後勤部的部分受害者報告及加害者紀

錄,分收入了文革期間關於整肅並大量屠殺蒙古人的政府文件資料,同時以一名蒙古人將校鮑風為個案,顯示屠殺蒙古人和「平反」隱蔽暴行的手段,也展示其他受害者狀況。除印刷文件重新繕打排版以外,其中手寫文件以及部分有修改痕跡的印刷檔案以原件掃描的方式呈現,以期讀者能從更為深刻地見證歷史。   「內蒙古文革檔案」全系列共五書,另有《滕海清將軍有關內蒙古人民革命黨講話集》(三冊)、《有關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的政府文件和領導講話》(二冊)、《挖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歷史證據和社會動員》(二冊)、《內蒙古土默特右旗被害者報告書》(乙冊)。 本書特色   ★揭露鮮為人知的蒙古人文革受難,白紙黑字的史料檔案,當局逃無可逃

、避無可避!   ★面對堪比種族屠殺的暴行「內人黨肅清事件」,正視中國少數民族治理問題!   ★真實呈現「內人黨肅清事件」對內蒙古軍區的清洗,揭發中共拔除少數民族武裝力量的歷史! 主編簡介 楊海英(蒙古名:俄尼斯‧朝格圖,日文名:大野旭)   蒙古裔文化人類學家,1964年出生於內蒙古,幼時曾親歷文化大革命及「內人黨事件」。大學赴北京求學,畢業後赴日繼續研究,爾後歸化日本籍,在日本以研究「內人黨事件」著稱。現為日本靜岡大學教授,著有《沒有墓碑的草原:內蒙古的文革大屠殺實錄》、《蒙古騎兵在西藏揮舞日本刀:蒙藏民族的時代悲劇》、《在中國與蒙古的夾縫之間:一個蒙古人未竟的民族自決之夢》與《文

明的遊牧史觀:一部逆轉的大中國史》等書。 序言 編輯書前註 1.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核心小組辦公組揪出各種壞人情況(1968.05.08) 2.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彙報提綱(1968.05.09) 3.批轉政法委員會關於對「內人黨」進行登記的幾個具體問題意見的報告(1968.08.27) 4.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核心小組辦公組 挖肅鬥爭情況(1968.09.13) 5.內蒙古革委會人保組組長公安機關軍管會主任任家驥同志十二月七日在政保三組傳達滕吳首長指示會議上的講話(記錄稿)(1968.12.07) 6.公安機關革委會政保三組對內人黨十個上層人頭專案突審情況小結意見

(1969.01.13) 7.內蒙公安廳政保三組向核心小組滕、吳、權、李樹德、李德臣報送《突審都固爾扎布新內人黨問題的經驗》(1969.01.21) 8.李樹德在「內人黨」專案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上的講話(1969.01.16) 9.中央首長二月四日接見滕海清同志時的指示──滕海清同志二月八日在常委擴大會上傳達記錄整理(1969.02.08) 10.反革命叛國集團「新內人黨」部分罪證(1969.03.31) 11.中共內蒙古軍區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卷宗,落實政策材料:挖內人黨致死同志登記冊(1978.12.05) 12.中共內蒙古軍區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卷宗,落實政策材料:被誤傷病故人員登記冊(

1979.04.17) 13.內蒙古軍區後勤部致死者家屬及其要求 14.中共內蒙古軍區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卷宗,落實政策材料:劉世峰 (1985.09.25) 15.中共內蒙古軍區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卷宗,落實政策材料:鮑風(1985.09.25) 16.中共內蒙古軍區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卷宗,落實政策材料:宋寶林(1985.09.27) 17.薄志明的資料 18.中共內蒙古軍區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卷宗,落實政策材料:鄔桂英(1985.09.25) 19.中共內蒙古軍區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卷宗,落實政策材料:後勤機關師以上幹部座談會記錄(1985.10.07) 20.文化大革命中各種冤假錯案情

況統計表,呼倫貝爾盟(1980.12) 序言 楊海英   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共產黨在內蒙古自治區發動了大規模種族屠殺(genocide)。經中國政府操作過後的公開數據呈示,中國政府和中國人(即漢民族)總共逮捕了346,000人,殺害27,900人,致殘120,000人。在內蒙古各地做過社會調查的歐美文化人類學家們,則認為被中國政府和中國人屠殺的蒙古人受害者總數達10萬人。   筆者曾經在日本編輯出版了兩本文化大革命(以下簡稱為「文革」)被害者報告書。其中中共包頭市土默特右旗四家堯人民公社總計殺害32人。筆者的家鄉,鄂爾多斯(伊克昭盟)烏審旗圖克人民公社殺害69人。當時的自治區,總共有

「7盟2市1,046個人民公社」。7盟盟公署和呼和浩特及包頭2市有大約幾千個多於人民公社人口的機關單位。用社會學簡單的抽樣調查即可發現,被殺害的蒙古人數目遠不在27,900人之內。筆者通過用社會學抽樣調查方法探討自治區東部呼倫貝爾盟和基層人民公社的被害者情況後,得出的結論與歐美文化人類學家的推算結果大致相同。而且這些數據裡並不包括「遲到的死亡」,亦即致殘者120,000人的命運。蒙古人的民族集體記憶是:「文革就是一場中國政府和中國人合謀屠殺蒙古人的政治運動」。   1966年中國政府發動文革時內蒙古自治區原住的蒙古人人口近150萬,而從長城以南侵入草原的中國人殖民者則達到蒙古人的9倍即1,3

00萬。所謂的自治區實際上名存實亡。入殖內蒙古的中國人還大膽提出,乾脆把內蒙古自治區改為「中國共產黨反修省」。可見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所標榜的「民族區域自治」實際上以同化異族為主要目的。為了達到同化,製造沒有蒙古人的內蒙古自治區,中國政府和普通中國人共同推行了一場大規模種族屠殺。   在進行大規模種族屠殺的時候,從各地傳遞到自治區革命委員會的「捷報」都提到了詳盡的數字,也就是「殲滅了多少內人黨和烏蘭夫反黨叛國集團的成果」。其中的一部分,我在本系列的第一書,即《滕海清將軍有關內蒙古人民革命黨講話集》裡提到過。但是,整個自治區和各個地區到底「殲滅」了多少「蒙古人民族分裂主義分子」,至今仍然未得解密。

  本書收集了內蒙古軍區後勤部的部分受害者報告。文革前的內蒙古軍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大軍區之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是蒙古人烏蘭夫上將。中共在文革開始之前即將烏蘭夫上將整肅,為的就是「保障祖國北疆安定」而傾全力發動文革。   內蒙古軍區雖然是中國八大軍區之一,但她不是紅軍(即以後八路軍、解放軍)嫡系。內蒙古軍區以異族(即蒙古人)為主組成,其前身為日本占領滿洲和內蒙古東部及中部地區時期的「滿洲國軍」和德王蒙古自治邦(亦稱蒙古軍政府、蒙疆政權)之「蒙古軍」。軍官多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興安陸軍軍官學校,中共稱他們為「挎洋刀的」。眾所周知,中共軍隊中幹部多為草莽出身,不識大字。文盲的中國人解放軍

幹部和留學日本、接受過近代化教育的蒙古人軍官,有著格格不入的風格和不可克服的政治矛盾。文明的蒙古軍人與粗野的中共軍人,遊牧的蒙古人與農耕的中國人,如此種種多重對立在文革中激化,導致了中國政府血洗內蒙古軍區的結果。   中共重點清洗蒙古人的內蒙古軍區,完全是出於其戰略部署。滕海清將軍率領北京軍區部隊首先解除駐紮於自治區南部集寧的騎兵第五師,然後逮捕軍中各級蒙古人將校加以殺害。受害最嚴重當屬軍區政治部。據一份不完全的報告講,滕海清將軍親自整肅內蒙古軍區,僅政治部一個小單位,200名蒙古人幹部中180名被打成「民族分裂主義者的內人黨員」,導致10人死亡。   本書則收集了有關軍區後勤部受害狀況。

原資料曾經以影印方式在2014年日本出版。前半部分收入了一些文革期間關於整肅並大量屠殺蒙古人的政府文件資料,同時以一名蒙古人將校鮑風為個案,顯示屠殺蒙古人和「平反」隱蔽的陰謀手段。後半部分展示其他受害者狀況。   文革後,關於整肅殺害蒙古人的資料全部重新被政府收回檔案館封存。中國政府和中國人銷毀大量屠殺證據的手段非常高明。在對受害者「平反」時往往強調「毀滅假資料」,「當眾銷毀」等。有史以來一直處在強權專制之下的「中國人民」也害怕如果留下「罪證」成為檔案的話,有朝一日執政者又會「秋後再次算帳」,因此也願意「當眾銷毀」對自己不利的「罪證」。如此執政者和子民奴隸的共同願望,給中國政府提供了可以系統

地、組織性地毀滅文革罪證的機會。讀者可以從本書所收集的檔案中看出政府如何積極毀滅證據的過程。   蒙古人不僅經歷了大規模屠殺,還成了有組織的性犯罪的犧牲品。文革期間,母語蒙古語也被禁止。1948年12月底聯合國通過的〈反種族屠殺條約〉明確規定其中包括「禁止別的民族之母語權和性犯罪」。根據聯合國條約,中國政府主導的針對蒙古人的大屠殺和性犯罪明確屬於種族屠殺。   文革後,不但蒙古人永遠失去了自己的武裝力量,異族擔任解放軍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的時代也結束。中國政府的軍隊完全成了其奴役異族的工具。換言之,沒有本民族自己的軍隊,隨時可能被中國政府和中國人大量屠殺。   本系列「內蒙古文革檔案」所收文

獻在重新電子輸入時,已將文革期間專用的簡體字和繁體字一律統一為現行繁體字;除明顯的錯別字以外,未作任何改動。 【14.中共內蒙古軍區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卷宗,落實政策材料:劉世峰(1985.09.25)】 「我的遭遇,博仁(1979.08.10)」(節選) 我於1945年參加革命,1946年入伍,1948年加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家庭出身中農,本人成份學生,內蒙古自治區科右前旗人。原任內蒙古軍區後勤部衛生部付部長。 文化大革命以來,林彪、「四人幫」為了達到篡黨奪權的罪惡目的,瘋狂地推行了一條極左路線,全國人民被投入人們所厭惡的分裂和混亂局面,內蒙人民也被投入到血腥的恐怖之中。他們製造

了一系列冤案、假案和錯案,在我區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是所謂「烏蘭夫反黨集團」、「內蒙二月逆流」和挖「新內人黨」三大案件,使全區廣大幹部和群眾慘遭迫害。在這場大災難中,我也被無辜地加上種種莫須有的罪名。1968年7月10日中共內蒙古軍區黨委關於我的問題給中共北京軍區黨委有份(68)55號的「機密」報告。報告的題目是《關於對博仁實行隔離反省的報告》,在這裡給我捏造了三條主要罪狀:一是「竭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民族分裂主義路線」;二是「與社會上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叛徒、特務勾勾搭搭,來往密切」;三是「積極為烏蘭夫翻案」。此外,他們還給我加了許多莫須有的罪名。什麼「烏蘭夫搞民族分裂主義的忠實走卒」;「是

烏蘭夫、孔飛、延懋派到後勤部的特務」;「是羅瑞卿的搞大比武的孝子賢孫」;「是劉少奇辦醫院高、大、洋、全的徒子徒孫」;「是後勤部內人黨的黨魁是黃王劉張的『黑幹將』」;是日本、蒙古、蘇修「特務」等等。 然後,真正對我進行「隔離反省」之日並非「報告」之時開始,而是在「報告」之前的五個月,我就被抓起來了,那是1968年2月26日。從這天起,近六年的時間,更準確地說,也就是一千八百二十八天的時間,我是在失去自由和法西斯專政下度過的。林彪、「四人幫」及其在內蒙的追隨者,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他們對我殘酷鬥爭、無情打擊,使我精神上受盡折磨,肉體上被摧殘的骨斷致殘,皮開肉綻。全身共有九個部位、18處骨折。那些刑

法和污辱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