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拍詐騙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情報】有網路購物習慣的朋友一定要看喔!!(可怕的新的詐騙手法)也說明:有網路購物習慣的朋友一定要看喔! ... 先感謝PTT網友vievie1221分享這樣寶貴的心得新的詐騙手法,真的很厲害! ... 銀行員也很懂網拍咩! XD

國立臺北大學 犯罪學研究所 周愫嫻所指導 廖釗頡的 網路釣魚被害類型及其成因 (2009),提出網拍詐騙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網路釣魚被害、個人資料、被害者學、釣魚行為。

最後網站【反詐騙宣導】PTT 版團購氣炸鍋詐主神隱流團氣炸90 多名團員則補充:楚這件事情,眾團員才驚覺遭到詐騙。 分析此類假網拍詐騙手法,歹徒通常利用. 時下最夯、最熱門的商品吸引民眾購買,或開設.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網拍詐騙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網路釣魚被害類型及其成因

為了解決網拍詐騙ptt的問題,作者廖釗頡 這樣論述:

網路釣魚是一種目標為個人資料,例如帳號密碼或是其他個人資料的一種網路詐欺行為。其犯罪的方式可以是資訊技術層面的利用惡意程式、架設假網站,也可以是非資訊技術的方式。本研究以被害者角度探討網路釣魚被害的原因,並以被害者學中的日常活動理論、生活暴露理論、風險評估模式等相關被害者學理論來探討網路釣魚被害;同時由於網路釣魚可以在被害人與犯罪人完全沒有接觸的情況下達成,與一般被害者學理論有些不同,故研究除了用一般被害者學理論外,還援引了真實世界中的釣魚活動來補充被害理論的不足。研究以網路問卷的方式施行,抽樣方式採用非隨機抽樣中的立意抽樣,由研究者在ptt問卷板、網拍板以及其他網站的討論區發文請網友填寫,

以增加問卷曝光度,並搜尋的方式在網路中找尋有分享被害經驗者,請求其填寫問卷。研究以預試的方式檢驗信效度,經過兩次預試的修正才得到良好的信效度,最終正式問卷共回收了363份問卷。結果顯示,被害人的特徵為年齡低、教育程度低、收入低、職業為學生、一周上網日數長、上網行為中較常玩線上遊戲與部落格,這部分呼應了生活暴露理論的假設。研究所選的理論在Logistic迴歸中,我們發現日常活動理論,特別是合適的標的物與網路釣魚被害有顯著的關係,代表越是避免自己個資成為理想標的物,將會減少網路釣魚被害。研究的其他發現與假設驗證如下:一、被害人出現被害恐懼,相對於沒有被害經驗者,對自己的個資特別注意。二、網路使用者

都非常在意自己的個人資料安全。三、網路使用者信任大型公司。四、涉及金錢的帳號容易成為目標(網拍、線上遊戲)。五、信用卡反而較安全。針對如何防範網路釣魚被害,本研究建議:一、利用宣導教育防治網路釣魚被害。二、動態密碼是資訊技術層面上有效防禦方式。三、信用卡較安全。四、網路使用者必須時時注意自己個人資料。五、大型公司有資訊安全的能力,並要負起一定的責任。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針對各類型的網路釣魚進行獨立的研究,減少網路釣魚定義龐雜的問題、改以網路釣魚釣客的角度進行研究;以實際釣魚活動去解釋網路釣魚犯罪是本研究一項嘗試,建議未來研究可以繼續擴張、創新、並找出解釋力更加的理論。建議未來的研究,研究設計中

應加入時間的因素,如此才能讓網路釣魚被害的因果關係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