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筋急轉彎反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腦筋急轉彎反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為民寫的 走過道謝、道歉,可以無憾道愛、道別——我在電影中看見的老年照顧與安寧療護 和朱敬一的 維尼、跳虎與台灣民主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深度笑話2】腦筋急轉彎,你跟上了嗎?也說明:反思. 筆者之前大學讀電機系,那之前大學舉辦宿營時自己當總召,由於系上大部分都是男生,不免跟其他同樣男生佔大多數的科系一樣,需要主動去像是護理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印刻所出版 。

南華大學 傳播學系 張裕亮所指導 柯瑞卿的 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再現的情緒智力 (2021),提出腦筋急轉彎反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情緒智力、符號化表徵、動畫色彩、動畫擬人化。

而第二篇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 工業管理系碩士班 周東賢所指導 江柏億的 大專院校學生對於救生員與急救員之考照動機、就業條件與就職意願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考照動機、就業條件考量因素、就職意願、救生員、急救員的重點而找出了 腦筋急轉彎反思的解答。

最後網站腦筋急轉彎:寂寞老和尚去尼姑庵「解悶」,猜一字,答案笑死人!則補充:腦筋急轉彎 問題7:仁慈的皇帝卻常常滅人九族來懲罰罪犯,爲什麼? 腦筋急轉彎問題8:主場失利,一再反思。 (打一地理詞語).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腦筋急轉彎反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走過道謝、道歉,可以無憾道愛、道別——我在電影中看見的老年照顧與安寧療護

為了解決腦筋急轉彎反思的問題,作者朱為民 這樣論述:

25部電影,32種生死思考 全台巡迴上百場熱血講師,老年醫學/安寧緩和主治醫師朱為民 以電影故事為綱,延引出醫療現場的生死所見 幫助大家在人生的最後,好好道別,不留遺憾。 平日是安寧醫生,私底下熱愛電影。朱為民醫師在書中引導我們思考25部電影中老年照顧與安寧療護的元素,讓我們學習人生最後階段必需要做的6個功課: ●生命自主,預立醫療決定 ●安寧療護與在宅醫療 ●如何告知病情 ●如何面對死亡,處理悲傷情緒 ●如何用同理心溝通 ●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觀 這6道功課從生命自主出發,關照到自己、親友、醫療團隊;讓每一個人在談論生病死亡的時候心裡不會害怕,都能感受到一股溫暖陪伴的療癒力量,好好完

成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的「四道人生」。

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再現的情緒智力

為了解決腦筋急轉彎反思的問題,作者柯瑞卿 這樣論述:

  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英語:Inside Out)是一部以情緒為題材的3D電腦動畫電影,由彼得.達克特及羅尼.德爾卡門共同執導,它提出現在許多人對於「正向思考」的迷思,過度要求樂觀、快樂,不見得對一個人有幫助,反而會造成負面影響。該片不僅全球票房表現亮眼,亦榮獲不少的國際榮譽及獎項,可謂叫好又叫座,能如此廣泛地吸引各年齡層的觀眾,必有其背後的原因與文化意涵。《腦筋急轉彎》對情緒的刻畫帶領著觀眾一同認識情緒,拋開對負面情緒的偏見,了解任何情緒都有其優缺點,進而面對挫折困難中,慢慢學會調適情緒,並妥善運用,這深深吸引了筆者的注意。  本論文以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作為研究文本,以符號學

、詮釋學及鏡頭分析論點切入,首先,分析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如何運用符號化表徵於動畫《腦筋急轉彎》再現抽象的情緒、記憶及個性,並探討其功用。再來,分析動畫《腦筋急轉彎》再現哪些情緒智力之理念。

維尼、跳虎與台灣民主

為了解決腦筋急轉彎反思的問題,作者朱敬一 這樣論述:

  將來世界局勢不只是大國爭霸,更是基本價值的對立!   中國強勢崛起,面對強鄰虎視眈眈,台灣該如何應變?   美中長期對抗趨勢逐漸成形,台灣處在夾縫中要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2021年,將是影響台灣未來發展關鍵的一年;   眼前瞬息萬變的世界局勢,我們該如何超前部署,把握創造「關鍵扭轉」的契機?   美中對抗的趨勢自2016年「美中貿易大戰」開始,美中兩國的衝突很快蔓延到外交布局與科技發展等領域的競爭。如今,美中長期對抗趨勢已逐漸成形,台灣長期夾處在兩大強權之間,對於兩強對抗的局面必須有所掌握與準備。   作者朱敬一以經濟學者的背景,2011至2014年擔任科技首長,並於2016至2

019年間出任台灣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大使,對美中貿易與科技衝突可說是躬逢其盛,也因此對於「台灣社會該往哪裡去」產生深刻的思辨與期望。本書即為作者對此一課題思索的總整理。   書中作者以其深入的觀察與精準分析,提出美中衝突「不只是大國爭霸,更是基本價值衝突」,並由此衍伸出全書架構。同時也論述了台灣的國家大戰略,應該要有跳脫框架與地緣政治分析架構的創造性思維,以此保護、發展、永續台灣民主。 本書特色   2021年,將是影響台灣未來發展關鍵的一年,本書帶您掌握大國對峙下的國際脈動與未來趨勢。 名人推薦   科技部人文司司長 林明仁   台大社會學系教授 陳東升   前文化部部長 鄭

麗君   ─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朱敬一   1955年出生於台北市,29歲獲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1998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為台灣獲選最年輕的院士。2003年渠獲頒總統科學獎,當時也是國內社會科學領域第一位獲獎者。曾任中研院副院長、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我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常任代表等職。2010年獲選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院士。2017年復獲選美國國家科學院(NAS)海外院士,是亞洲第一位獲選的社會科學研究者。   除學術期刊論文外,通俗著作有《牧羊人讀書筆記》、《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十封信》、《朱敬一講社會科學:台灣社會的新

世紀挑戰》、《經濟學的新視野》等。 推薦序 以民主深化迎向民主的挑戰/鄭麗君 跳脫框架,武裝思想,捍衛台灣民主自由/陳東升 一個非典型學者的奇幻旅程/林明仁 序 思考台灣大未來 I民主的進程 一、台灣民主的非典型導覽 二、李登輝接下台灣民主轉型第二棒 三、建構永續的台灣民主環境 四、駁斥狹隘的民主修正理論 II民主的補強 一、我們都看不起「華爾街零和經濟學」 二、推出金融商品,須負完全責任 三、健全台灣科技教育與科技產業 四、緩和台灣社會的財富不均 五、駁斥對資本主義的愚蠢批評 III民主的威脅 一、共產黨的發展及其理論脈絡 二、中國共產黨的雙重悲悼 三、阿拉伯之春,不會在中國複製

四、民主與極權體制的必然經濟矛盾 五、駁斥為中國共產黨搽脂抹粉的謬論 IV民主的未來 一、對岸中國,往何處去? 二、「一帶一路」能增加中國影響力嗎? 三、台灣的外交戰略要典範移轉 四、駁斥「棋子」、「棋手」的簡單二分 後記 學術研究者,能夠為台灣做什麼? 推薦序 以民主深化迎向民主的挑戰 鄭麗君   這是生活在台灣的不同世代、不同史觀、不同領域的朋友都應該閱讀的一本書。作者貫穿分析台灣民主化與世界民主轉型的歷史、全球經濟發展及其所致的社會不公平,乃至從冷戰時代一路到美中對抗的國際大趨勢,從而希冀在中國威脅及國際新變局中,為台灣民主永續發展尋找「關鍵扭轉」的出路。   作者朱敬一院

士在本書中整體掌握了台灣與世界的政治、經濟及社會變動,除了源於他同時擁有經濟研究、科技與外交的傑出經歷,再加上綜覽文史哲的雜家本色之外,更是因為作者以民主為核心價值,方能一以貫之,洞察過去,並前瞻未來。就如作者所言:「民主,本來就是一整套的議題,不能切割碎片。」這本書充滿朱院士與經典學理或當代論述不停地對話辯證,因而機鋒處處,讓人不禁讚嘆「讀一本書,勝讀萬卷書」。   朱敬一院士,是我十分敬重的公共知識分子。個人認為,他最令人敬佩之處,是在淵博知識裡含藏人文與社會關懷。還記得,二○一二年,個人擔任不分區立委,他剛上任國科會主委,便發生「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計畫」引發農民反搶水運動。和其他政務官有

所不同,朱主委不怕燙手,回應農民訴求,和政院不同調的提出變更用水計畫,更啟動前所未見的科學園區政策環評。身為政策監督者,與他的互動中,我可以見證,他的民主價值觀體現在他的學術研究,也在他的公共實踐裡。   這本書,正可以視為朱院士對民主的謳歌。在「民主進程」裡,朱院士認為台灣民主化的特殊性,在於台灣社會力發展促成了一連串抗爭行動,不斷逼迫統治者改變,而有了民主化的第一棒,接續才有啟動憲政體制民主轉型的李登輝總統做為第二棒,以及二○○○年政黨輪替做為第三棒。然而,並非憲政體制民主化了,每個社會就能成為民主的應許之地,尤其全球化下,民主的許諾更可能失落。民主如何補強?在這個部分裡,朱院士指出,社

會不公平將引發社會衝突;相對剝奪感的加深,正是近十年來民粹主義抬頭的主因,其解方不一定在於修正選舉制度,而在於應致力改善多數人的社會經濟條件。而且,比較公平的社會更傾向歡迎創新,他說:「市場是手段,不是目的……更重要的,就是公平、正義、人權、自由等公認的文明價值。」   在「民主的威脅」裡,朱院士深入解析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缺陷,就在於將財產權局限在所有權而忽略支配權,以及世界獨裁者草菅人命的魔鬼性格,讓大家更認識中共極權政治的內在本質,對併吞台灣的反民主體制,做好對抗的準備。個人也認為馬克思理論的謬誤亦在於民主政治哲學的闕如,從而導致作者所言歷史上共產過渡必然走向極權和獨裁。因此,台灣民主真正

的威脅,更精準地說,是來自「對我們有敵意的統治者離文明太遙遠」。如今,獨裁者利用網路控制及數位工具而更為進化了,這是當前所有民主國家亟需一起面對的最重要威脅。最後,前瞻「民主的未來」,面對中國以極權資本主義崛起,對區域安全及世界民主帶來威脅,朱院士認為有賴於民主國家串聯起新型態的圍堵防線,將來世界局勢不只是大國爭霸,更是基本價值的對立。在美中對抗中,美國可能在資訊與國防領域築起一道科技牆,台灣如何思考小國大戰略,找到作者所言的關鍵扭轉,就必須改變傳統外交思維,從民主與極權的終極矛盾中,走出一條在產業、科技及民主的國際合作道路。   我一直相信,歷史是一種思維的方法,如何看過去,影響我們如何思

考未來。朱院士對未來提出的戰略觀,其實就是「民主觀」,不僅是以「民主觀」來看歷史而得出,也是基於相信大多數國家最終會選擇捍衛自由民主價值的信念而來。台灣人在二十世紀民主化了,自此和中國產生了根本差異;台灣人亦在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裡,跨越多元分歧逐步建立以公民身分為基礎的台灣認同,這是亞洲民主實踐裡的重要典範。如何讓台灣民主永續發展,是我們無可迴避的責任,也是我們守護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唯一道路。   今年十月,被譽為民主聖經的盧梭《社會契約論》首版本,因為收藏家「澄定堂」家族的無私移藏,來到了我們的國家圖書館。大家熟知契約論提出了政府統治的合法權力來自於社會成員的權利讓渡,但契約論更重要命題在

於,所有人在民主裡結合是為了讓每個人追求更好的生活,因此所有體系必須被歸結於兩原則:自由,使人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平等,因為沒有平等就不可能存在自由。   自由與平等,這是亙古的哲學命題,也是當代課題。作者也在正義及社會公平等課題上,透過與羅爾斯、桑德爾、沈恩、皮凱提的對話,特別強調,台灣要追求民主的永續,首先便必須強化內部的社會團結,減少相對剝奪,因為,社會要公平,自由民主才能永續。個人於第一次政黨輪替後,走入體制參與智庫、擔任立委及兩屆首長,深深體會民主要深化,除了尋求憲政體制的合理化,核心關鍵更在於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如何維護每一個人有更平等的機會,去擁有追求自我實現的那一份自由,讓

人人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有希望感。畢竟,民主的目的,是為了實踐人的自由。   不論台灣是否能迎來作者所期待的「關鍵扭轉」時代,我們都應該不斷深化自身的民主文化底蘊,反思經濟發展模式及其目的,以公平社會和創新經濟彼此共榮支撐,並以民主治理改善政治品質,壯大民主共同體,才能真正立足台灣,盱衡世界局勢,以民主迎向挑戰與機會。   (本文作者為前文化部部長) 序 思考台灣大未來   二○一六至二○一九期間,我擔任中華民國派駐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大使。三年間讀了不少雜文,回台之後寫成《牧羊人讀書筆記》一書。我自嘲這三年是在「北海牧羊」;北海是指日內瓦北國之地,牧羊則是在異域「經營」。外交官要經

營什麼呢?當然是拓展邦誼、爭取國際支持、合縱連橫各方勢力,為台灣爭取最大的利益。   這三年外放的特殊機緣,恐怕是絕大多數人少有的際遇。我自己是經濟學的專業,粗通產業經貿。外派期間恰好遇上百年難得一見的「美中貿易大戰」,駐   WTO大使是在最前線,遂有國際場域合縱連橫的密集實戰體驗。二○一七年之後,美中對峙正式把「科技」面加入;隨著美國制裁ZTE、華為、抖音、逮捕孟晚舟、施壓台積電,美中戰線迅速蔓延,幾乎形成以科技為核心的全面鬥爭。碰巧,我自己在二○一二至二○一四擔任過台灣「國家科學委員會」的主委,對於科技政策與資通訊知識都有一些涉獵,遂能對百年難見的美中科技對陣,別有一番體會。親身體驗

這種經貿× 外交× 科技的刀光劍影,就是我前文所說的難得際遇。   分析美/中衝突的緣起   坊間許多評論指出,過去十年美中之間之所以會產生大衝突,是肇因於中國日益高調的擴張。習近平明白捨棄了鄧小平的「韜光養晦」,透過亞洲投資銀行、一帶一路、南海擴建礁島、打造航空母艦、推出「中國製造2025」與「中國標準2035」、戰狼外交等,高姿態地向世界宣揚其「霸主」地位。簡言之,論者認為,中國的高調稱霸作為引發了所謂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遂有兩強之間的對峙衝突。在對台政策方面,中國則是催逼甚緊,對於蔡政府幾乎是不假辭色,軍機飛越台海中線示威幾成常態,「武統」喊話甚囂塵上,威

脅台灣的安全與民主。許多人都認為,二○二一年應該是影響台灣未來發展關鍵的一年。   台灣面對這樣大國相爭的環境,要如何自處呢?在《牧羊人讀書筆記》中,我提出pivoting 的戰略構想,譯成中文是「關鍵扭轉」。所謂關鍵扭轉,就是希望台灣能預判戰局走勢,在若干面向超前布局,然後在未來的兩、三年間,運用我們的實力擴大這個預先布局的影響,期待三、五年後形成對我們更為有利的大環境。這樣的布局,不是偶發的、斷續的,而要持續性地推展。關鍵扭轉戰略不同於傳統的「槓桿」。槓桿是在「給定戰局」中左右游移取捨,希望在平衡中求生存或是圖進取;關鍵扭轉則是要靠當下的小小投資,促成未來某些有利於台灣的「嶄新戰局」的出

現。   我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戰略思考。但是當我在若干場合演講時,聽眾經常提出的問題是:槓桿平衡很容易思考,大抵是「不要明顯站邊」的邏輯;但是朱老師你所說的關鍵扭轉,要從哪裡切入呢?要如何操作呢?如何能期待其發揮扭轉效果呢?這些問題問得好,一時之間我也沒辦法回答。   不只是大國爭霸,更是基本價值衝突   二○二○年八月十日,一則新聞又啟動了我的思考。當日,香港政府以北京新頒布的「國安法」罪名,逮捕《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每個人也許對《蘋果日報》的風格有不同的評論,但是媒體風格終究是枝節;踐踏新聞自由卻是個大是大非的問題。   中國的「法治」當然是個笑話,但是純粹因為言論而逮捕新聞媒

體發行人,卻是為中國共產黨寫下一個再也無法辯解、無法遮掩的劇本: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沒有人本理念、不了解啟蒙意義、活在一百多年前鴉片戰爭陰影、誤解國際環境、以為暴力壓制是唯一真理的政黨。逮捕媒體發行人,呈現了中國共產極權體制與民主自由之間的終極矛盾。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所作所為,讓我對於美/中衝突的本質,有了深一層的體會。   關鍵扭轉是指「預判局勢,提前部署,希望若干時間後產生有利於我的大改變」。這是一種改變「棋局」的思考,跳脫傳統「棋子」、「棋手」的簡單二分法。如前所述,執行這個戰略最關鍵的,就是要找到關鍵扭轉的方向,才能引領前述「提前部署」。我建議的大方向是:先尋思「民主與極權體制的終極矛盾

」,然後,就各個終極矛盾點,開始提前部署;或是提醒民主國家體認其即將面對的矛盾,或是解說論述矛盾之危害,或是協助形成因應矛盾的彼此聯繫。   當我們構思「戰略」之前,當然更重要的課題是要思考「為什麼要作戰」?台灣如果涉入一場與中國的抗爭,我們想要爭取的是什麼?想要維護的是什麼?必須要回答這個「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問題,我們研擬戰略才有意義。在《牧羊人讀書筆記》中我已經明白陳述,台灣最珍貴的價值、與對岸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的「民主」。中國迄今還活在鴉片戰爭的陰影之下,整天想大國崛起、民族復興、與美爭霸。但是依據以往許多民調,台灣人民早就擺脫了民族主義的陰影,所有人最珍惜的,是我們民主的生活方

式。所以簡單地說,中國以為兩岸之間是「民族」問題,台灣卻認為兩岸問題的關鍵是「民主」。準此,前段「民主與極權之間的矛盾」,既是我們為何而戰的核心觀念,也是我們尋找戰略方向的思考發軔。對此,我們在此書後續將會解說。   台灣外交局面的多面向突破   執行關鍵扭轉戰略,也需要一些觀念的調整。關鍵扭轉的方向極少應用在「已經存在」的戰局中,絕大多數是用在開闢新議題、深入剖析可能的矛盾、提醒盟友理解情況。台灣面對的舊戰局(例如WHO、小邦交國的爭取等)未必要棄守,但是不能在那裡太過消耗戰力或士氣。又由於特定議題只有某些國家能協助改變局面,因此外交重點也要有所調整。   由於關鍵扭轉戰略跳脫了傳統的

外交思考,許多終極矛盾面向幾乎與傳統外交無關,亟需引進資通訊、網路安全、電子商務等專家做討論,故決策體系需要調整。以下我用南海紛爭舉例說明。南海紛爭似乎是一個台灣難以使上力的外交議題。中國不理國際法庭的判決,拚命在南海填島占礁,氣焰囂張。美國則是艦隊穿梭,飛機大搖大擺地飛過。台灣呢?以往,台灣除了發發聲明,根本無從切入。   許多人都知道,南海周邊國家如越南、菲律賓、印尼,因爪哇海溝受擠壓,都經常受到海嘯威脅。台灣的地震科學團隊在南海周邊國家設有數十個地震觀測站,為全球最多,能夠及早測知地震,做海嘯預警,可能拯救幾百萬人的生命。這些地震觀測站設置維護很便宜,需要經費不多。更重要的是:南海周邊

國家不信任老共設置的雷達(鬼知道雷達有沒有其他用途?),只信任「沒有地緣野心」的台灣。以上這個「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地緣終極矛盾」切入點,恐怕完全不在傳統外交部的思考範圍,而需要科技面、地震科學面的參與甚至主導。要執行關鍵扭轉,就是要這樣跳越框架地廣泛思考。   台灣大未來,需要年輕人集體創作   這本書,是寫給台灣年輕人的。具體來說,我有三方面的期待。一、我想為台灣年輕人導覽我們得來不易的民主、分析當前的國際局勢、解說中國共產黨的制度問題、凝聚台灣社會的政策共識,幫大家了解我們面對的環境。二、在做好前述打底工作之後,我希望年輕人一起投入台灣社會的改造,讓我們的民主環境更有凝聚力,能夠與對岸

的極權資本主義、掛羊頭賣狗肉的假共產主義,形成更強烈的對比。三、我希望請年輕朋友一起來構思台灣的未來;「關鍵扭轉」是一個需要創意的戰略構思,需要多一些人的投入,才能醞釀出更豐碩、效果更好的戰局,有效拓展台灣的生存空間。由於在資通訊時代國際局勢不限於「地緣政治」一個面向,所以我們可以在許多方面做關鍵扭轉的嘗試,切入點不虞匱乏。   本書的主題是「台灣大未來」,既包括台灣社會的內部改造,也討論台灣外交環境的變化與我們的自處之道。在這些面向,我們能夠做的事,其實非常多。如前所述,「關鍵扭轉」戰略布局可以切入的課題非常多元,資訊應用、人工智慧、量子運算、電子商務、南海資源、晶片設計等,全都需要年輕人

的創意突破。中國共產黨這個極權體制,想要披著市場經濟的外衣,矇混進自由民主的市場,終究是會處處扞格的。這種種潛在扞格牴觸,就是一個個關鍵扭轉的議題空間。   本書切分為四個主軸:台灣民主的進程、台灣民主的補強、台灣民主的威脅、台灣民主的未來。進程談歷史與情境,補強提出改善社會體質的方向,威脅是要了解隔壁維尼,未來則論及國際戰略,尤其是跳跳虎的角色。每個主軸都是以正面分析為主,但是最後也觸及我對坊間其他誤導見解的評價。   Take it personally   二○一五年,我巡迴台灣若干校園,以「台灣社會的不公平」為題,做多場演講,向大學生解說我們社會的高房價問題、薪資凍漲問題、所得分

配不均問題、財產集中問題。在場學生最常詢問的就是:「老師,我們能做什麼?」如果社會非常不公平但是大家能夠努力的方向非常有限,那麼年輕世代就是「崩世代」,結論悲觀。我對年輕學子的建議很簡單:take it personally。我希望台灣每個年輕朋友,都能把「台灣永續民主問題」、「台灣社會公平問題」、「台灣未來走向問題」等,當成自己切身的問題,像是會讓自己疼痛、會造成家人傷害一樣,勇敢而認真地面對、思考、處理、發聲。   關鍵扭轉的思考方向需要銳利的思考。年輕人正值生猛,大家一起努力,才能真正開展台灣大未來,永續台灣民主。這是理想、是心願,所以一定要寫在前面。 朱敬一 於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二

○二○年十一月十日 駁斥「棋子」、「棋手」的簡單二分 關於台灣前途與兩岸關係的論述,台灣有幾位知名的評論者。其一是蘇起;他認為對岸的底線是「一個中國」,而台灣在不碰觸對岸底線的前提下,最好的戰略就是提出「一個中國 各自表述」的戰略模糊論述。這就是著名的「九二共識」論。另一位報章雜誌關於兩岸關係的知名寫手,就是范疇。 范先生在台灣各大媒體寫專欄大約有十年左右時間,他有他獨特的觀點,也常跳出框架外,發驚人之論;或是言語幽默、或是腦筋急轉彎、或是拉扯讀者的思緒,對讀者而言,這是有趣的刺激、有用的思考訓練。 兩岸論述的不同寫作風格 台灣媒體所刊的兩岸評論。有時候也加進美國,成為美/中/台三邊分析;有

時候加進香港成為美/中/港/台比較論點。但是無論如何,這些文章都是以台灣/中國為論述主框架。 對於兩岸論述,我有三點評論:第一,要寫有意義的兩岸關係論述,當然只可能在台灣寫;對岸根本沒有言論自由,在中國寫兩岸關係,那就只可能有「習近平偉大,中華民族復興」一種基調一種結論,枯燥乏味,讀之有害健康。在中國撰文,如果硬要尋框架外的突破,那要賭上運氣,冒著被失蹤的風險。有人打趣說:「極權國家也有言論自由,只是言論之後就沒有自由」,描述精準。第二,既然是在台灣寫文章、寫給台灣人看,作者的出發點當然是台灣優先、珍惜台灣的自由民主,這一點也殆無疑義。第三,寫兩岸評論,當然不只是作文比賽,而是希望論點能多少發

揮影響、扭轉一些政策、緩和一下氣氛等。簡言之,兩岸論述背後必然有「入世」的期待。 我相信,絕大多數撰寫兩岸評論的人,都是秉持「台灣優先」理念的;真正堪稱「舔共」的,比例應該極小。台灣有些人動不動給人扣帽子,從立場上否定他人,這樣完全壓縮了理性思辨的空間,背離民主價值,殊不足取。可是,即使我們都同意論述者的善意出發點,為什麼總是有一些論述得不到太多回響呢?這是我想要切入分析的。

大專院校學生對於救生員與急救員之考照動機、就業條件與就職意願之研究

為了解決腦筋急轉彎反思的問題,作者江柏億 這樣論述:

現在的社會非常重視學用合一,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養成未來職涯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快速地在職場上展現即戰力,不僅有助於個人的職涯展望,亦可成為企業和我國整體社會發展的良好的基礎。目前衡量學生是否具備該職業的專業技能多以證照為判斷依據,因此本研究聚焦體育與運動休閒相關科系的學生在探討考取救生員或急救員專業證照動機的就業條件考量因素與就職意願。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調查,以大臺北地區的大專院校學生為受試者,共蒐集459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先透過信效度檢定確認問卷可靠性後,接著透過差異性檢定及多元迴歸進行假設的驗證。本研究結果發現:一、在人口學特徵上,男性考照動機比女性高,男女性都認為救生

員證照會比急救員證照能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二、大專院校四年級學生認為薪資不良、工作壓力是影響無法從事就業的主因。三、II體育科系學生比不是體育科系學生更願意投入產業。四、有考取證照學生認為薪資與責任不成比例是影響就職意願與就業條件的主因。由上可知,願意拿著救生員或急救員證進行求職的人員不多,究其原因考量到救生員和急救員的工作條件和環境較差,因此建議有關政府部門除協助辦理專業證照資格檢定外,也可協商討論如何改善就業環境。再者,也建議已考取證照的學生,不妨參與相關職業的工讀或實習,以真正瞭解救生員或急救員的工作環境與內容,並可以此經驗綜合評估未來是否要從事此一工作。第三,建議救生或急救業者可以針對

職缺訂定等級制度,進行薪資級距分級,讓救生員與急救員能提高市場社會價值,進而提高薪資水準。第四,建議可針對救生員與急救員定期辦理相關職能課程,以增進其專業,進而達到加薪的標準。最後,建議主管機關可針對兩者職業辦理相關競賽活動,使其有更多曝光機會,讓學生對於此行業有更多的發展興趣及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