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達電廠生質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WindTAIWAN第十三期 - 第 68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能源 部門 000 H2 H2H2 H2 HzHz CO2 H2 製造部門 E 2025 製程改善:設備汰舊換新 + ... 建立碳捕捉技術示範先導場使用替代燃料減碳:高雄興達電廠氣渦輪機混氫 5 %占比之 ...

國立陽明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紀凱獻所指導 吳亞璇的 臺灣本土燃煤電廠及汽柴油車排放尾氣中細懸浮微粒組成特徵及吸入風險評估 (2019),提出興達電廠生質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細懸浮微粒、排放源、ISCST3、富集因子、汙染來源解析、終生致癌增量風險。

而第二篇論文崑山科技大學 機械與能源工程研究所 侯順雄、林大惠所指導 黃緯程的 生質燃料與化石燃料混燒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生質油、生質煤、生物炭、混燒、燃燒特性、汙染減量、純氧燃燒、煙道氣再迴流的重點而找出了 興達電廠生質能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電砸5,528億啟動6大計畫|方格子vocus則補充:新建的燃氣機組具有快速起停的能力,可以配合再生能源的變動調節發電量,也可以降低空氣污染。 興達電廠1號機改裝生質能機組計畫:利用舊有鍋爐,燃料改採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興達電廠生質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興達電廠生質能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質詢日記 #衛環 #20190417

【#空污基金不是市府大金庫 !】

今年高雄市電動車補助公告姍姍來遲、環保局向廠商募空氣清淨機…這些狀況,就是過去幾年環保基金嚴重透支的後遺症!2011年還有13億元結餘的空污資金,去年底只剩1億,今年初環保局僅剩5,000萬可用,所以電動機車補助也縮水了。

照規定,基金支用應於會計年度開始前一年內提報基金管理會審議、送市議會備查。但過去,竟然有很多送進議會審查的環保基金預算,在送出議會審查完後又追加預算,甚至有原本編列2,000萬預算的項目,年底決算卻達3億的情況,當然導致基金在過去幾年被快速用完。過去3年來超支近8億!

我要求,環保局應比照中央政府《預算法》第五章,在《高雄市環境保護基金收支管理及運用自治條例》訂定追加預算原則,落實專款專用,把錢花在空污減量的刀口上,而非把空污基金當作市府大金庫!

環保局長認同這樣的概念,坦承「媒合廠商認養」為思慮不周,由環保局出面向廠商募捐的確有疑慮,未來將改由教育局作為主導;也承諾環保基金將盡力撙節,以符合空氣污染防治目的之必要花費為支出。

【#電廠生煤標準寬鬆 遠超中火!】

高雄市的硫氧化物空氣污染在全國一枝獨秀,結果標準還比別人寬鬆!台中電廠煙煤許可最大含硫比例為0.5%,興達電廠則是寬鬆的1%。我們查詢過往的操作許可,發現至少從2013年至今,興達電廠許可的含硫份一直都是1%,多年不變,而1%的試算依據究竟為何,卻不得而知。

高屏雖有空污總量管制計畫,但對於生煤管制仍缺乏更明確的法律要求標準,而雲林縣、台中市則已針對生煤管制訂立自治條例,訂出含硫份的標準以及減量的期程,高雄也應針對生煤管制訂立更明確的規劃。

另外,高雄港區空污主要來自船舶, 對於原高雄市區的空污就佔了15%至30%,今年1月起高雄港船舶油料含硫量上限降為0.5%,我籲請局長需要落實稽查,確實達成空污減量,並且建置完善的港區即時連續監測測站;局長回覆會落實船舶油料的抽測、監測,而空氣品質測站今年一月已由港務公司在港區設置三處(第一信號台、南星行政中心、18號碼頭),預計今年七月會與環保局連線,讓高雄的監測網更完整綿密。

【#廚餘丟哪裡? 還是丟廚餘桶!】

近日許多市民朋友反應,不同的地方收運廚餘的方式不一樣,有些地方丟廚餘桶,有些則是直接丟入垃圾車。服務處同仁實地訪查,發現廚餘是否瀝乾、垃圾車是否擺放廚餘桶、廚餘丟入垃圾車還是廚餘桶等,出現了至少四種不同的做法。

質詢環保局時,我請局內必須統一廚餘收運的標準讓民眾跟清潔隊員可以有所依循。環保局袁局長表示,廚餘收運規範是瀝乾後,生廚餘、熟廚餘分桶回收,會再加強對清潔隊員的統一作法。

非洲豬瘟後,原本每日90噸的餵豬廚餘,有超過60噸無法再餵豬,目前環保局做法是瀝乾後送入焚化爐焚化,非常可惜。其實,廚餘的資源再利用,不只是因應非洲豬瘟所以必須思考朝廚餘作為生質能或是堆肥再製,而是廚餘本身就是循環經濟的一部分。我請環保局思考廚餘發展堆肥、培養土、生質能等可能性。以台中為例,2016年開始推動廚餘製作成的培養土供給農會試用及提供民眾兌換,並且訂出《廚餘堆肥化堆肥產品販售及領用要點》,讓廚餘變身培養土還可以販售。

局長回應,環保局已採購廚餘處理設備,並且會繼續與水利局溝通,希望能利用鳳山再生水廠的厭氧發酵槽作為廚餘生質能廠使用。

雖然目前大多數廚餘還是被送進焚化爐燒毀,但還是請市民們把廚餘瀝乾後,直接丟入廚餘桶中。瀝乾的廚餘,能夠減少焚化爐處理的負擔,也讓燃燒產生的廢氣減少戴奧辛的產生!

#質詢小知識
焚化爐的燃燒溫度,必須高於850℃,才能破壞戴奧辛的生成。若送進焚化爐之垃圾含水量太高,會讓燃燒溫度下降,增加戴奧辛生成的機會。所以廚餘再送進焚化爐前,必須先經過瀝乾的程序。

臺灣本土燃煤電廠及汽柴油車排放尾氣中細懸浮微粒組成特徵及吸入風險評估

為了解決興達電廠生質能的問題,作者吳亞璇 這樣論述:

細懸浮微粒(PM2.5)為全球主要關注之空氣汙染物,其粒徑小至足以穿透呼吸系統並深達肺部,由於附著在PM2.5上的成分多對健康有危害,如多環芳香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水溶性陰陽離子及金屬元素等,而臺灣PM2.5之主要來源依據環保署空氣汙染排放清冊中可得為逸散、固定源及移動源,而固定源中主要以之電力業及移動源之汽柴油車排放貢獻較高等,因此本研究主要針對固定源(北、中和南部電廠)及移動源(汽柴油引擎高速及惰轉) PM2.5排放濃度及其微粒組成中PAHs、水溶性陰陽離子及金屬元素之分布進行研究,並使用ISCST3模擬結果選擇周界大氣受影

響之受體點,並針對北部及中部空品區之測站受汙染之來源進行正矩陣因子法(Positive Matrix Factor, PMF)解析,進而評估測站地區居民暴露大氣中PAHs之吸入性終生致癌增量風險(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 ILCR)。 研究結果顯示;排放源排放PM2.5濃度於固定源中最高的為南部電廠(8.35±2.60 mg/m3),移動源則為柴油引擎高速運轉(4.67 mg/m3);北部電廠( 332 ng BaPeq/m3) 則以PAHs排放濃度最高,移動源為柴油引擎惰轉(751 ng BaPeq/m3);排放源中PAHs之分布,於電廠中多環芳

香烴主要物種為高分子量中BghiP、DBA及BbF,柴油引擎惰轉及高速主要為高分子量中BghiP及BaP,而汽油引擎惰轉及高速則為低分子量中PA、Py、FL及Flu。排放源中水溶性陰陽離子之分布,電廠主要離子皆包含SO42-,汽柴油引擎高速為NO2-、Ca2+、PO43-及SO42-,汽柴油引擎惰轉為Na+、NO3-、PO43-及Cl-;排放源中金屬元素之分布,電廠主要金屬皆包含K及Na,汽柴油引擎高速為Al、Ca、Mg及Fe,汽柴油引擎惰轉為Na、Ca及Mg。 周界大氣各測站中PM2.5濃度最高為中部都會測站(U2, 35.4±11.2 μg/m3),最低為山區背景測站(B2, 8.7

5 μg/m3);周界大氣各測站中PAHs毒性當量(BaPeq)濃度最高為東北季風時期的北部郊區測站(R1, 0.709±0.429 ng BaPeq/m3),最低為背景山區測站(B2, 0.011 ng BaPeq/m3),周界各測站中PAHs分布主要物種皆為4環物種之FL和Pyr,表示來源與汽油車有關。本研究北部及中部測站PM2.5中水溶性陰陽離子皆包含NH4+,其表示與機動車輛排放有關;而北部及中部空品區周界大氣PM2.5中之金屬元素主要分布大致相似,主要為Al、Fe、Na、K及Ca,以富集因子計算結果顯示Ni、Zn、Mo、Cd、Sn、Sb、Tl、Pb、Cr、As、Se及Ge之金屬來源為

人為汙染,而Cu及Pr等金屬來源為地殼元素。使用PMF進行解析本研究之周界大氣測站PAHs之汙染來源,解析結果得出4種主要汙染貢獻來源,分別為交通車輛之柴油引擎(11.5%)、交通車輛之汽油引擎 (25.7%)、境外長程傳輸事件 (27.9%)及燃煤電廠(34.9%);並解析出金屬之4種主要汙染貢獻來源,分別為北部燃煤電廠及車輛引擎惰轉(11.1%)、境外長程傳輸事件(16.5%)、南部燃煤電廠 (18.3%)及中部燃煤電廠 (54.1%)。本研究評估周界大氣測站地區居民暴露於PAHs之吸入性終生致癌增量風險(ILCR),R1測站(6.17±3.73x 10-5)於東北季風時期之風險值明顯增加

,導致其平均風險值上升,並高於所有測站,而本研究之北部(0.967~11.6x 10-5)及中部(1.39~5.10x 10-5)空品區暴露風險皆介於美國環保署規範可容忍之限值 (10-6~10-4)。

生質燃料與化石燃料混燒研究

為了解決興達電廠生質能的問題,作者黃緯程 這樣論述:

化石能源短缺的危機和環境污染的問題,使得替代燃料之研究和發展的迫切性日益增加。有鑑於此,混燒生質物(Biomass)與化石燃料是降低現有火力發電廠或汽電共生廠溫室氣體排放的解決方案之一,不但有效彌補了化石燃料的短缺,也減少了傳統污染物(SOx、NOx等)和溫室氣體(CO2)的排放。另外,二氧化碳捕獲技術在節能減碳的時代背景下迅速發展,因此,發展純氧燃燒技術有其積極意義。本研究之目的在於利用既有的工業燃燒爐,建立生質油(Bio-oil)、生質煤(Bio-coal)或稱為生物炭(Bio-char)與化石燃料混燒的穩定燃燒技術,並且將純氧燃燒結合煙道氣再循環技術拓展至混燒生質固態燃料(芒草炭混摻粉

煤),並分析混燒多元生質燃料於空氣和純氧燃燒條件下的燃燒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空氣燃燒模式時,混燒生質液體燃料(咖啡渣快速熱裂解生質油/柴油、蓖麻油/柴油、丁醇/柴油)和混燒生質固體燃料(棕櫚空果串生質炭/煤、松木屑/煤、養菇廢棄物/煤及芒草生質炭/煤)的結果顯示,燃燒爐系統在長時間運轉下,進料控制及操作過程的燃燒火焰穩定性極高,且不會影響到加熱性能,燃燒爐輻射區與對流區能維持與單燒化石燃料(Baseline)相近的溫度分布。至於污染物排放,由於大部分生質燃料,具有硫含量較低的優勢,SO2排放量普遍低於化石燃料。NO的形成,則需視燃燒溫度、當量比(Equivalence ratio)和燃料本身氮含

量的綜合影響。而在最低過剩氧量的操作條件下,混燒生質燃料或單燒化石燃料均能有效地降低CO排放。此外,本論文的重要成果之一為證明混燒棕櫚空果串生質炭和完全取代印尼煤(即單燒棕櫚空果串生質炭)的情況下,燃燒火焰穩定性極高,與單燒印尼煤相較之下,燃燒爐內溫度分布相似,且CO、NO和SO2排放較低。純氧燃燒模式時,使用混摻5%芒草炭之芒草炭/煤混合燃料並以微正壓結合煙氣再迴流技術進行混燒,結果顯示,當氧氣流率占氧氣和煙氣迴流總流率之比率為20.44%的操作條件下,燃燒火焰極為穩定,不但CO2濃度可高達93.2%,達到國際頂尖水準,有利於碳捕捉與儲存。而NO排放量,與空氣燃燒模式下單燒澳洲煤和混燒5%芒

草炭相比,可分別大幅減少74.5%和73.6%的排放量。本研究利用多元生質燃料所建立的混燒技術(空氣燃燒模式和純氧燃燒模式結合煙氣再迴流技術)和研究成果,提供了未來生質物混燒和純氧燃燒的寶貴經驗,將可作為生質混合燃料應用於工業用燃燒系統之重要參考,有利於後續生質燃料混燒和純氧燃燒的實際應用和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