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莊 圖書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臺北市立圖書館舊莊分館 - BBGAGA(台灣)也說明:臺北市立圖書館舊莊分館哺集乳室,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舊莊街1段91巷11號2-5樓, 電話:02-27837212, 設施: , 獨立哺乳室, 換片枱, 電掣, 洗手設施, 靠背椅,垃圾桶, ...

華梵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班 葉乃齊所指導 李英豪的 臺北市立圖書館空間改造之用後評估-以松山分館為例 (2013),提出舊莊 圖書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圖書館建築、空間改造、用後評估、臺北市立圖書館、松山分館。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科技大學 建築工程與環境設計研究所 謝秉銓所指導 林謝源的 從使用者滿意度及空間利用探討 區民活動中心之研究 -以台北市南港區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區民活動中心、使用者滿意度、公共設施、閒置空間的重點而找出了 舊莊 圖書館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北市立圖書館舊莊分館徵求約僱書記(1人)則補充:臺北市立圖書館舊莊分館. 地址: 臺北市南港區舊莊街1段91巷11號2-5樓 ... 意者請檢具履歷、自傳及相關學歷畢業證書影本,如有圖書行政庶務及與本職務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舊莊 圖書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北市立圖書館空間改造之用後評估-以松山分館為例

為了解決舊莊 圖書館的問題,作者李英豪 這樣論述:

摘要 國內公共圖書館於民國92年及民國98年間進行二波大幅度、全國性的改造工程,前為文建會推動「公共圖書館空間及營運改善計畫」,後為教育部進行「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計畫」,使各地的公共圖書館紛紛展現獨特的面貌。臺北市立圖書館以編列市政計畫經費及積極爭取補助款方式,進行老舊圖書館館舍之改造。松山分館於民國73年重建,營運已近30年,自民國98年起即提案爭取教育部補助款,終獲通過,於100年至101年間,以補助款及市府預算進行整修工程,館舍空間由上而下、由內到外,整體進行改造及調整。 本研究以臺北市立圖書館松山分館為案例,進行整建工程用後評估,研究者亦為管理者,以非參與式方式

進行研究。評估方式包括:一、調查松山分館整建前空間配置、整建計畫及整建細部設計圖;二、比較松山分館整建前後空間配置;三、進行環境行為研究,觀察讀者使用行為及實質痕跡;四、訪談館員、志工及分析「讀者滿意度調查」問卷,瞭解使用者使用情形及問題;五、分析各類資料,瞭解使用問題及整建成果;六、提出問題改善方法及策略,作為松山分館及日後公共圖書館進行整建工程時規劃、執行及用後評估之參考。 研究結果歸納為十項:一、松山分館整建後的空間配置與規劃及需求相符;二、公共圖書館整建工程以解決館舍問題、改善軟硬體設備及建立融入地方特色之閱讀氛圍為優先;三、圖書館空間及家具設計需考量功能、材質、人體工學、無障礙

設計、美觀及安全; 四、環境行為研究有助於圖書館瞭解使用者行為模式,可作為管理者及建築師在管理及設計時之參考;五、自修讀者常以衣物、背包或書本等佔用鄰近共用桌面之座位,需適時加以管理;六、公共圖書館社區民眾以閱讀書報、自修、投資理財、上網打電玩及打發時間為主;七、兒童室獨特空間設計獲得館員和志工喜歡;八、多樓層且面積小之圖書館需更注意讀者尋路及各機能空間大小是否充足之問題;九、電腦檢索區、服務臺、書庫使用及配置尚需改善;十、圖書館平面配置及垂直動線影響讀者尋路及管理模式,必須妥善加以規劃。

從使用者滿意度及空間利用探討 區民活動中心之研究 -以台北市南港區為例-

為了解決舊莊 圖書館的問題,作者林謝源 這樣論述:

近年來,台灣由高齡化社會現象逐漸轉變成高齡社會的過程中,早年為提升區民需求所規劃、建造的休閒活動的公共設施場所,也隨著社會、區域的人口年齡結構及使用習慣的改變,對於現有的需求使用亦隨之改變。本研究針對區民活動中心做為研究對象,隨區域使用者的使用型態改變時,可能會對於設立初期所規劃的空、間用途有不符合現代行為需求的情況。對於南港區9處區民活動中心的建造年份、坐落位置、建築規模、使用型態鄰近相關公共設施等基本調查後,得知早期區民活動中心坐落的位置並無以南港區整體區域面積去做有效的分配,且多數並無依照公部門所頒訂的規定1.5公里規定來設置,造成多數區民活動中心均有服務範圍重疊及鄰近等情況。且內部使

用面積空間及配置均有不同,且每人可使用面積也有所不同,導致動、靜態活動的使用者個人活動面積會受到壓迫等無法同時多人進行舞蹈等動態活動。透過使用者滿意度問卷方式,去調查使用者對於既有區民活動中心從外部空間滿意度、內部空間滿意度及整體管理滿意度等因素,瞭解使用者對於各項硬、偄體設施的滿意度的現況,去分析使用者滿意度影響各區民活動中心使用率的成效情況。經本研究調查後,得知使用者對於交通便利、內部空間、管理的滿意度較為重視,因多數使用者因交通不便且距離過遠而減少使用意願,且動、靜態活動型式不同容易造成使用者滿意度的差異,內部並無定期管理及維護的服務,多數使用者遇見設施損壞時無法有效協助,影響了區民活動

中心整體使用率及成效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