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出生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舒伯特出生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艾德蒙.德瓦爾寫的 琥珀眼睛的兔子(二版) 和Zoe佐依子的 晚安,布拉姆斯:給你的古典音樂入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木馬文化 和幼獅文化所出版 。

輔仁大學 音樂研究所 陳秋盛所指導 劉慧璘的 羅伯特‧舒曼《d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120》之指揮詮釋 (2009),提出舒伯特出生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羅伯特‧舒曼、交響曲、指揮、詮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 劉瓊淑所指導 陳瑜瀅的 舒曼鋼琴作品9狂歡節演奏詮釋與探討 (2006),提出因為有 舒曼、狂歡節、大衛同盟、鋼琴套曲的重點而找出了 舒伯特出生地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舒伯特出生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琥珀眼睛的兔子(二版)

為了解決舒伯特出生地的問題,作者艾德蒙.德瓦爾 這樣論述:

  獲選《衛報》「二十一世紀百大好書」   橫掃全球各大媒體年度選書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總榜第一名   亞馬遜書店藝術類排行榜第一名   售出26種語言及電影版權,暢銷逾1,500,000冊!   透過264件根付的追索,看盡歐洲十九世紀豪門興衰史。   在跨越一百五十年、全球三大洲陸的傳奇旅程中,什麼會被記得,什麼會被遺忘?   「根付」是日本江戶時代以象牙或木頭為媒材的微雕藝術。傳統和服沒有口袋,便以根付穿線連接小盒固定在腰帶,演變為今日的手機吊飾。   伊弗魯西家族是十九世紀顯赫的猶太家族,事業遍佈歐洲各大首都,交遊廣闊,富可敵國。家族成員查爾斯是

藝術鑑賞家,資助印象派畫家雷諾瓦、竇加、莫內,更啟發了普魯斯特的偉大著作《追憶似水年華》。及至納粹勢力興起,在猶太人宿命般的浩劫中,家族財產聲望一夕化為烏有,唯獨264件根付藏品奇蹟般完好無損地被保留了下來。   這部橫跨五個世代的家族史,重現了十九、二十世紀歐洲舊時代的軼聞趣事與藝術成就,以及納粹大屠殺與反猶主義的政治戰爭。從快速崛起的帝國城市奧德薩到世紀末的巴黎;從被占領的維也納到東京,德瓦爾手握著細緻的根付,埋首浩瀚的文件記錄,走訪各地先祖奮鬥的宅邸,在這場溯源之旅中重新檢視那個躁動不安的年代、盛極而衰的失落家族,並看見曾經視如珍寶的收藏,如何歷經浩劫、浮於人事,對抗記憶的流失,最終成

為歷史的見證。   2010年柯斯達最佳傳記文學獎、2010年英國銀河圖書獎年度新銳作家   2011年英國皇家文學學會翁達傑文學獎、2011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傑出書籍獎   2010年《經濟學人》年度最佳圖書、2010年《衛報》年度最佳圖書   2010年《每日電訊報》年度選書、2010年《愛爾蘭時報》年度選書   2010年《旁觀者》年度選書、2010年《標準晚報》年度選書   2010年《VOGUE時尚》年度之星、2011年《大西洋月刊》年度最佳圖書   2011年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富豪今夏必讀書單」 各界推薦   張惠菁(作家)——專文推薦   吉田敦(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助理教授

)、何致和(作家)、房慧真(作家)、茂呂美耶(作家)、劉鎮洲(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教授、陶藝家)、蔡康永(作家、主持人)——驚艷讚賞 好評推薦   「這幾年來讀過最精采的一本書……豐富的故事告訴你,身為人的歡愉與痛苦。」――《每日電訊報》   「這本書一次要買兩本,一本留著,一本送給你最親密的愛書之友。」――《經濟學人》   「作者以陶藝家對造形物件細膩的感受力,清楚道盡人與物品之間彼此依存的私密關係;又以文學家對人情事理敏銳的觀察力,細緻描寫人物更迭與世事變幻的感人篇章。」――劉鎮洲,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教授/陶藝家   「我很少為了娛樂而讀書,不過,我正在看艾德蒙.德

瓦爾的《琥珀眼睛的兔子》。愛不釋手的感覺真的很棒。」――詹姆斯.索特,美國藝術文學學會會員,福克納獎得主   「睿智、奇異與吸引人。」――A.S.拜雅特,布克獎得主   「出乎意料地結合了微觀的物品形式與宏觀的歷史,而且極為成功。」――朱利安.拔恩斯,布克獎得主   「你手上拿著一本大師之作。……如此優雅而令人回味的故事,讀來樂趣無窮……就像根付一樣,這本書令人愛不釋手。」――法蘭西絲.威爾森,《星期日泰晤士報》   「我這幾年來讀過最精采的一本書……豐富的故事告訴你,身為人的歡愉與痛苦。」――貝特妮.休斯,《每日電訊報》,年度選書   「這本書不只可以當成年度選書,當成十年一度的選

書也行……一部引人入勝的作品,內容橫跨好幾個世代,值得數代的人珍藏與反覆閱讀。」――麥可.霍華德,《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德瓦爾令人驚歎的故事是對於變遷與時光流逝所做的探索與沉思……幾乎沒有作家像艾德蒙.德瓦爾一樣,為一部家族的故事添入這麼多的見識、驚歎與尊嚴,這是一部從第一句話就令人著迷的敘事作品。」――艾琳.貝特斯比,《愛爾蘭時報》   「一開始閱讀就停不下來,往後幾個星期,我沒辦法談別的事……完全陶醉其中。」――克蕾希達.康納立,《旁觀者》,年度選書   「一部非凡作品……德瓦爾靈巧地將一個迷人家族的各種生活主線編織起來……他也橫跨了城市、大陸與世代,時刻感受著地方與物品的力量

──從國家的紀念性建築到根付──進而鋪陳出人類的歷史。」――傑拉德.賈可布斯,《星期日電訊報》   「細緻地描述對失落的家族與失落的時代的追尋。從打開這本書的那一刻起,你便走進了重建起來的古老歐洲。」――柯姆.托賓,《愛爾蘭時報》,年度選書   「德瓦爾是個陶藝家,他出色地喚起對這些日本小雕刻的觸覺,並且將它們放進口袋,帶它們前往巴黎、維也納、奧德薩,然後回到日本。他追溯這些根付的漫遊旅程,發現這些寶物閃避了主人的掌握,但又記得主人的撫觸,他們的手在象牙、木頭與石頭上留下了痕跡。」――艾德.霍利斯,《蘇格蘭人報》   「本年度最佳作品……充滿回憶的描述,文字清晰簡潔。」――安妮塔.布魯克

納,《旁觀者》,年度選書     「優美、簡潔、悲劇色彩、荷馬史詩。」――史蒂芬.弗瑞爾斯,《衛報》,年度選書  

羅伯特‧舒曼《d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120》之指揮詮釋

為了解決舒伯特出生地的問題,作者劉慧璘 這樣論述:

摘要 羅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不僅是鋼琴家、樂評家,更是十九世紀德國浪漫樂派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生中創作了許多優秀的鋼琴曲及膾炙人口的聲樂作品,而他的四首交響曲和其他管弦樂作品大都是30歲之後所寫的。1832年,舒曼因練習鋼琴方式不當,而傷到手指之後,開始將音樂重心轉向作曲,並嘗試著寫作管弦樂曲;這一年的10月,他創作了《g小調交響曲》,並於11月中旬在他出生地「茨維考」(Zwickau)演出第一樂章,隔年的6月,又在萊比錫演出兩個樂章,但後來他自己將此曲從作品名單刪除。到了1839年,他造訪維也納貝多芬和舒伯特的墳墓,在舒伯特胞兄處

,發現了舒伯特《C大調第九號交響曲》的手稿,並帶到萊比錫交由他的好友,也是著名指揮孟德爾頌首演後,寫交響曲的念頭又開始在心中滋生。1841年1月23到26日,他以四天的時間寫下了降B大調交響曲的初稿,並以極短的時間完成配器,於2月20日完成整個總譜,3月31日由孟德爾頌在來比錫指揮首演,此曲即為其《降B大調第一號交響曲op. 38》。到了1845-1846年間,他開始譜寫《C大調第二號交響曲op. 61》,此曲花了約一年的時間寫作。首演亦是由孟德爾頌擔任指揮,於1846年11月5日在來比錫舉行(那段時期,他的精神病已周期性地發作)。到了1850年,舒曼從德勒斯登遷居杜賽爾多夫,擔任當地交響樂團

的指揮。同年的12月9日,他完成了《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op. 97》,隔年2月在杜賽爾多夫首演,由作曲者舒曼本人親自指揮演出。本論文研究之《d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事實上是在1841年的6月到9月間,亦即《第一號交響曲》完成後不久的時間所寫作的。此曲雖曾於當年12月6日在來比錫首演,但並未獲得太大的迴響,之後他便將此曲凍結。十年後的1851年才又重新修改,在當年12月19日完成新的總譜,並以《第四號交響曲op.120》為名出版。此曲於1853年的3月3日,在杜賽爾多夫首演,由舒曼本人親自擔任指揮。有別於其他同時期交響曲的風格,這首《第四號交響曲》的4個樂章是以不間斷的方式連續演奏,並以統一的主

題貫穿全曲,卻又在各樂章保有獨立的結構,是結合浪漫主義思惟之筆法與古典主義形式架構鋪陳的佳作。本文以指揮詮釋之研究為主,透過對於作曲家之生平、創作背景、樂曲分析的解析,對全曲之指揮技巧及音樂詮釋作深入的報告。

晚安,布拉姆斯:給你的古典音樂入門

為了解決舒伯特出生地的問題,作者Zoe佐依子 這樣論述:

  面對學校課業,是否常不知如何紓壓?對於生活的不順遂,是否總有揮之不去的焦慮感,甚至失眠一整夜呢?   書中精心挑選50首古典樂曲,每一首背後的創作故事,將豐富你的生命;聆聽每首樂音,能淨化你的心靈……   夜深人靜時,讓布拉姆斯為你吟唱《搖籃曲》,伴你入睡;   心情沮喪時,蕭邦《小狗圓舞曲》的輕快歡樂能令你心情愉悅;   失戀痛苦時,艾爾加《愛的問候》所哼出的滿滿幸福感,充盈你的心;   想回到兒時的純真,絕不能錯過聖桑斯《動物狂歡節》;   想平復心情時,就讓德步西的《月光》陪你走一段。   無論白天或黑夜,無論在演奏廳或草地上,   聆聽古典樂,讓自己重新感受

生命的活力。 本書特色   點播一曲動人的古典樂,找回重新啟動的活力   經研究發現,古典樂可以抒發心情,紓解壓力。     本書精心挑選50首經典古典樂,只需翻開書頁掃描QRCode,就能隨時找出想要聆聽的古典樂曲。不論在工作中或學習中,不管在公車捷運或計程車上,在感覺沮喪、焦慮、難過時,都能為自己找到片刻的寧靜,抒發鬱悶的心情,掃除心靈的垃圾,進而找回新的自己。

舒曼鋼琴作品9狂歡節演奏詮釋與探討

為了解決舒伯特出生地的問題,作者陳瑜瀅 這樣論述: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是舒曼生平,首先敘述家庭背景。舒曼出生書香世家,從小浸濡在豐富的文學環境,造就日後舒曼作品中的文學性。他在20歲時正式放棄法律而專注於音樂。論文探討舒曼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及如何影響到作品風格,如他的假想團體『大衛同盟』的創立以及1834年舒曼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辦『新音樂雜誌』的重要事蹟。此外,亦探討舒曼的感情世界,因為這也深深影響其作品風格。 第二章分為三節,第一節是依舒曼創作年代與手法風格的轉變為依據而分成三個時期,第一期1830~1834年,此期主要是偏向技巧性創作;第二期1835~1840年,深受他所創辦的『新音樂雜誌』與克拉拉(Clara Schuman

n,1819~1896)戀情的影響;第三期1845~1856年,這時的作品有純為對位法的作品出現。第二節是舒曼作品的特色,在曲式上他喜愛用套曲、特性小品等等,其中有結合文學與喜歡採用字母為動機等等。第三節探討舒曼作品的寫作特色,如和聲、節奏的使用與旋律特色等等。舒曼運用的和聲是典型的浪漫時期語法,經常使用變化和弦,更有無預警的轉調。此外,舒曼的節奏使用是複雜的,也因為如此才造就他多采多姿的細膩運音法。在本節探討的節奏型態有交錯節奏、節奏錯置、切分音、附點等等。在旋律上,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複旋律。 第三章第一節探討《狂歡節》的創作背景。此曲由早年的戀人恩妮斯汀(Ernestine Von F

ricken,1816~1844)的出生地艾許(Asch),以A、S、C、H四個字母化為音符為動機,做幾種排列呈現整體。雖然舒曼暗示我們有三種排列:降E,C,B,A、降A,C,B和A,降E,C,B,但實際上卻只有兩種:降A,C,B和A,降E,C,B。此曲所包含的二十首小品描寫的人物,可分為義大利喜丑角、與舒曼有緊密關係的恩妮斯汀與克拉拉、在舒曼心中有重要份量的作曲家,如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蕭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帕格尼尼(Nicolo Paganini,1782~1840),大衛同盟成員等

,也有描述舞會的場景。其後是描述出版的過程,並說明為什麼作品中所使用的文字是法文。第二節針對《狂歡節》是否為標題音樂做討論,首先是講述何謂標題音樂及其定義,接著探討學者的兩極說法,並說明為何贊成與不贊成《狂歡節》是否為標題音樂,最後筆者提出自己的見解,肯定《狂歡節》是標題音樂。 第四章為《狂歡節》樂曲分析,在第一節說明字母化為音符後,如何解釋與排列,並列表呈現有出現此動機的每一首小品,與出現的小節數。第二節是對於每一首作曲式分析,如段落、曲式、和聲與寫作手法。 第五章為《狂歡節》演奏詮釋,本章主要探討每首樂曲的意象與人物個性的描述;另外,針對實際演奏的情況,以速度、技巧、節奏和踏板

等方面,以筆者的觀點加以探討。 結論是綜合以上章節,在調性、曲式上做一個比較與歸納;並收錄當時幾位舒曼的友人,如舒曼早期的老師多恩(Heinrich Dorn,1804~1892)等人對於《狂歡節》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