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湖國小班級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草湖國小班級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桃園縣教育局寫的 特色桃花園:桃園縣142項學校特色認證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曾錦達所指導 李冠生的 澎湖縣國小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的滿意度及其改善需求之調查研究 (2020),提出草湖國小班級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學習環境、滿意度、改善需求。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謝紫菱所指導 吳映萱的 公立小學轉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課程與教學歷程之個案研究-以臺北市H校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校轉型、課程發展的重點而找出了 草湖國小班級數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草湖國小班級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特色桃花園:桃園縣142項學校特色認證

為了解決草湖國小班級數的問題,作者桃園縣教育局 這樣論述:

  想知道桃園縣的國中小是如何推動「一校一特色」嗎?想知道桃園縣有哪些學校以全英語教學聞名,哪些學校擁有聞名全世界的科展小天才嗎?想知道哪些學校擁有最環保的綠建築、太陽能設備,還有媲美綠森林的校園美景嗎?   這不是一本無趣的教科書,相反的,《特色桃花源》以最有趣的文字敘述和最活潑的照片,帶您一一走訪桃園縣內128所特色認證學校(含高中、國中、國小),親身感受學生和老師打造特色校風的熱情和激動。更以地圖導引方式,帶您一一遊覽桃園縣142項特色認證的學校。   桃園縣於96年即開始推動「一校一特色」之特色認證,迄今通過認證的國民中小學已達142所、168項,幾乎達全縣的75%。成果豐碩,各級

學校更因特色認證發展,成了多項特色認證的優質學校。卓越的成果表現,讓桃園縣的國中小學多了特色,學生也擁有更多展現自我的空間和挑戰。 ※收錄桃園縣128所、142項特色認證專文,資料全面而完整   收錄96.01 ~ 99.01年間通過認證之特色學校,共計128所、142項學校特色認證的專文介紹和學校特色照片。並收錄該校之中英文校名、創校日期、認證年度,以及地址、電話、班級數、網址等重要資訊,涵蓋全面不疏漏。 ※概分十大類,地圖概念索引查找最便捷   結合七大領域、六大議題等教育政策,概分為十大類,包括:語文、品格、科學、環境、資訊、藝術與人文、健康與體育、本土、社團活動以及綜合類教育。以一校一

編碼,並設計十大類別側邊色塊索引,查找特色認證學校一點也不難。 作者簡介   桃園縣縣長 吳志揚  桃園縣教育局局長 吳林輝  語文教育  認證委員.嚴朝寶校長  品格教育  認證委員.蔡勝賢督學  科學教育  認證委員.劉文韻校長  環境教育  認證委員.陳玲珍校長  資訊教育  認證委員.洪正雄督學  藝術與人文教育  認證委員.范姜春枝督學  健康與體育教育  認證委員.李明宗校長  本土教育  認證委員.陳新平校長  社團活動教育  認證委員.嚴朝寶校長  綜合類教育  認證業務承辦人.林玉環

澎湖縣國小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的滿意度及其改善需求之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草湖國小班級數的問題,作者李冠生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的滿意度及其改善需求及改進意見,並進一步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滿意度的差異情形。 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國民小學行政人員、教師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結果,編製「澎湖縣國小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的滿意度及其改善需求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109學年度澎湖縣37所國民小學全部已註冊學籍的高年級學生1101人為母群體,預試問卷階段採用叢集分層隨機抽樣,正式問卷階段採取普查方式進行調查研究(排除預試樣本),合計有效樣本887份,回收率100%,可用率達99.4%。 蒐集的資

料分別以專家效度、項目分析、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 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一、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大致滿意其學校學習環境整體及各面向,其中對「校舍」的滿意度最高,其後為「校園」、「附屬設施」,而對「運動場」的滿意程度則相對最低。二、澎湖縣國小五年級學生對於學校學習環境整體及校舍、運動場、校園、附屬設施之滿意度皆高於六年級學生。三、班級教室位在二樓的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整體及運動場、校園、附屬設施之滿意度皆高於班級教室位在三樓的高年級學生。四、離島地區的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附屬設施之滿意度高於馬公市區的高年級學生。五、學校規模7~12

班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整體及運動場、校園、附屬設施之滿意度高於學校規模6班(含)以下及13班(含)以上的高年級學生。六、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運動場」的改善需求最高,其後為「附屬設施」、「校園」,而對「校舍」的改善需求最低。七、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認為最需要改善的地方前五名為「廁所的環境和設施」、「戶外球場,體育場館或學生活動中心室內球場的環境和設施」、「班級教室的教室數量、空間大小、環境安全與設備」、「Wi-Fi無線上網」及「垃圾場、資源回收室、垃圾桶和回收桶等設備」。

公立小學轉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課程與教學歷程之個案研究-以臺北市H校為例

為了解決草湖國小班級數的問題,作者吳映萱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一所公立小學轉而發展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課程與教學歷程,研究者首先探究H校由公立小學轉型為實驗教育的發展契機,記錄H校轉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歷程,接著聚焦於H校實驗課程發展歷程並論述課程與教學方面的創新表現,最後整理教師在轉型實驗教育後遭遇的挑戰與解決之道。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以訪談同意書、訪談綱要、訪談紀錄為研究工具,以109學年度H校行政人員、教師、家長與社區人士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個案訪談,並輔以檔案文獻與觀察紀錄進行資料驗證與分析,研究結果分述如下:一、 H校具備課程發展潛勢,也曾有課程創新的成功經驗,在臺北市極力推動實驗教育的契機下順勢轉型為實驗小學。二、

H校經歷凝聚共識、建構實驗理念與願景,在過程中重整團隊後、成立實驗教育工作核心小組,具體引進外部資源並調整校內行政組織。三、 實驗課程立基於過去主題課程的經驗,發展以美感為願景的實驗課程,行政主導課程規劃並提供教師發展鷹架。四、 H校在課程與教學有創新的表現,研發過程導向的真實評量並打破課程的疆界與定義,發展自主課程和半戶外球場課程。五、 H校教師遭遇拋不開既有包袱、研發量能不足和理念認同的挑戰,針對上述三項挑戰,發展出解決方法,採用抽換課程、引進課程專家長期陪伴和持續溝通與對話的方式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