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札特代表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莫札特代表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舒伯特的不朽樂章:《魔王》、《鱒魚》、《野玫瑰》,藝術歌曲之王與他的浪漫主義情懷 和PeggyWoodford的 偉大作曲家群像-舒伯特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足智文化有限公司所出版 。

東吳大學 音樂學系 黃維明所指導 袁倫緯的 蕭頌〈詩曲〉,作品25的演奏探討/畢業音樂會 (2020),提出莫札特代表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蕭頌、詩曲、分析、演奏詮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音樂學系所 莊世玉所指導 莊 祺的 莊祺鋼琴學位音樂會暨樂曲解說 (2020),提出因為有 巴赫、莫札特、舒伯特、舒曼、組曲、鋼琴協奏曲、即興曲、蝴蝶的重點而找出了 莫札特代表作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莫札特代表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舒伯特的不朽樂章:《魔王》、《鱒魚》、《野玫瑰》,藝術歌曲之王與他的浪漫主義情懷

為了解決莫札特代表作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種不間斷音符的表述 早期浪漫主義音樂代表人物╳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 以一首首淒美的聲樂套曲,向生命作最後的深情告別   ◎他一生共創作了998部作品,是他生命長度的32倍   其中包括9部交響曲、22部鋼琴奏鳴曲、近20部音樂戲劇作品、6首樂隊序曲、眾多樂器合奏曲、無數鋼琴小品集、6首彌撒曲、20多首宗教歌曲、近100首合唱曲、600 多首歌曲。   ▎早期代表作《魔王》   ──非凡創造力達到巔峰的象徵   •《魔王》的歌詞取自德國著名大詩人歌德的同名敘事謠曲。   當舒伯特把這首樂曲送給歌德時,歌德並不喜歡這首作品,因為在他的想像中,這首敘事詩應該用反

覆歌唱的方式,像民謠般悠閒地唱出,而舒伯特卻用攝人心魄的戲劇性表現,這是完全違反他的原意。   1821年,當歌德聽過《魔王》的實際演唱後卻大受感動,深深地被舒伯特的才能所折服──這年舒伯特已經24歲。   ◎舒伯特成功地利用男中音豐富的音色和性格迥異的旋律表達出不同人物的特徵。低音區表現父親,高音區表現孩子,中音區代表敘述者,假聲象徵魔王。   ▎晚期代表作《冬之旅》   ──用盡生命最後一刻完成的傑作   •《冬之旅》是根據米勒的同名組詩寫成,共計24首。   講述了一個流浪者的故事。舒伯特對流浪者的形象情有獨鍾,很多歌曲和器樂曲都是以此為題材,但就流浪者的悲劇色彩而言,要數在《

冬之旅》中表現得最為集中、深沉和強烈。   在《冬之旅》之前,舒伯特就曾在1823年為米勒的《美麗的磨坊女》配過曲。《冬之旅》與《美麗的磨坊女》的創作時間只相差4年,舒伯特也正是在這短短的4年裡從生命的初夏跨入生命的冬天。   ◎第一首〈晚安〉是套曲的引子,其間充滿悲涼的感情,用變奏的對句形式寫成。旋律一開始就把人們帶進沉鬱、肅殺的嚴冬。天幕低垂,世界黯淡無光,流浪者向負心的戀人、愛情、溫暖和希望告別。   ▎《天鵝之歌》   ──他的高貴經歷之最後花朵   •《天鵝之歌》的名字來源於一段美麗的傳說:   相傳天鵝在臨死之前會一改其聒噪的聲音,引吭高歌,發出這一生中最淒美的叫聲,向生

命作最後的深情告別。      而《天鵝之歌》就是舒伯特臨終前最後的傑作。   《天鵝之歌》由14首歌曲連綴而成,雖不像前兩部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和《冬之旅》具有情節的邏輯性和關聯性。但因為都是舒伯特生命晚期的作品,在形式和風格上仍不乏相通之處。愛情是它們共同的主題,〈愛的使者〉、〈士兵的預感〉、〈春天的渴望〉、〈小夜曲〉、〈漁家少女〉和〈飛鴿傳書〉,主要表現愛的甜蜜及對戀人的思念,其餘則表現失戀後悲戚苦悶的心情。   ◎「小夜曲」是他短促一生中最後完成的獨唱藝術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由於旋律優美、動聽,也被改編成器樂曲演奏,廣受人們喜愛。 本書特色   本書介紹

了「歌曲之王」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雖然舒伯特的生活近乎平淡無奇,但是他豐富的情感及思想,卻流露出別具一格的精彩。他一生貧困,身後只留下了幾件私人物品和一些破舊的音樂書籍及樂器,但他留給後世的作品卻是不朽的藝術珍品。他的一生就是他的藝術,舒伯特為音樂而生。  

莫札特代表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天非常開心和洪健鈞老師合作,
相信大家已經被他圈粉圈到不行😂
馬上讓我熱騰騰奉上老師的粉專❤️
https://m.facebook.com/chienchunhungflute/
大家請笑納😂
這邊也在附上洪健鈞老師本集演奏的曲目介紹🎵
(撰文:洪健鈞)

W. A. Mozart: Flute Concerto in D major, KV. 314, 3rd Movement.

此首協奏曲為音樂神童莫札特為長笛所譜寫的經典曲目之一。據說莫札特本人並沒有很喜歡長笛這個樂器,為長笛譜寫的曲子為數不多。但迫於生計,當時在一位荷蘭長笛演奏家Ferdinand Dejean的委託之下,才譜寫了幾首,且並未完成受託的所有曲目。其中,莫札特將雙簧管的C大調協奏曲直接移調以及小幅度修改,便誕生了這首D大調長笛協奏曲。即便如此,它仍然是音樂史上最重要、最有藝術價值的曲目之一,其中的第三樂章輪旋曲,輕快且朗朗上口的旋律,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A. Jolivet: Flute Concerto No.1, Allegro risoluto.

Jolivet為20世紀法國作曲家,喜歡使用無調性以及東方曲調為元素創作。其為長笛所寫的獨奏曲、奏鳴曲、協奏曲、還有「里諾之歌」,皆極具挑戰性,都是長笛的必學曲目。此協奏曲為Jolivet寫給長笛大師Jean-Pierre Rampal(朗帕爾)的作品,高難度的演奏技巧讓此曲變成國際比賽的超熱門曲目。


C. Nielsen: Flute Concerto, 1st Movement.

丹麥作曲家尼爾森被推崇為丹麥最重要的音樂家,也是十九至二十世紀北歐最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而這首長笛協奏曲為尼爾森晚年的代表作。當時尼爾森欣賞了知名的室內樂團「哥本哈根木管五重奏」的演奏後,驚為天人,便承諾要為五重奏中的每個樂器各譜寫一首協奏曲,可惜最後因病只完成了長笛協奏曲以及單簧管協奏曲。此曲曲風生動幽默、充滿驚奇,如同幻想曲一般。日後以其名舉辦的長笛最大型比賽:「尼爾森長笛大賽」中更形成傳統,參賽者在決賽必須演奏此曲為壓軸。

C.P.E. Bach: Flute Concerto in D minor, Wq. 22, 3rd Movement.

C.P.E. Bach 為音樂之父巴哈的次子,也是他眾多子女之中最有名的一個,立足於巴洛克與古典樂派的轉捩點,他的作品風格大膽創新、旋律線條優美典雅,無論是內容以及形式上,都為之後的古典樂派開創了先驅。此首D小調長笛協奏曲為C.P.E. Bach最著名的曲目之一,除了艱深的技巧外,其豐富的色彩以及聲響效果,讓這首曲子到現在還是炙手可熱的比賽、音樂會曲目。

J. Ibert: Flute Concerto, 1st Movement.

Ibert為法國知名作曲家,在其相當多元的作品中,為管樂所做的作品更是其巔峰之作,音樂風格簡潔生動,線條清晰。此長笛協奏曲當時是獻給法國長笛名家Marcel Moyce的作品,並由他進行首演。精彩萬分且極具效果與張力的特點更讓它成為最重要、最熱門的長笛曲目之一。



Bonus:

C. Reinecke: Flute Concerto in D major, Op. 283, 2nd Movement.




http://bit.ly/訂閱江老師
我是江老師IG https://bit.ly/iamteacherchiangIG
我是江老師FB https://bit.ly/iamteacherchiangFB
我是江老師YT https://bit.ly/iamteacherchiangYT
合作訊息聯絡,或是寫信給我:[email protected]

#協奏曲 #長笛 #流浪動物 #罰錢 #我是江老師

蕭頌〈詩曲〉,作品25的演奏探討/畢業音樂會

為了解決莫札特代表作的問題,作者袁倫緯 這樣論述:

蕭頌《詩曲》,為小提琴與管弦樂而做的單樂章小品,是作曲家顯現法國後浪漫時期的一部代表作。創作的期間正遭遇失去親人的痛苦,因此此曲帶著憂鬱的情感。本文主要分為四個段落,第一段為蕭頌的個人生平,第二段為創作背景及樂曲分析,第三段為演奏詮釋,最後為結語。畢業音樂會曲目:巴赫:第一號g小調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作品1001莫札特:第三十二號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K.454蕭頌:詩曲,作品25普羅高菲夫:第二號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94 bis

偉大作曲家群像-舒伯特

為了解決莫札特代表作的問題,作者PeggyWoodford 這樣論述:

  浪漫派的先驅,後古典樂派代表人物-舒伯特!   一七九七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舒伯特只有九歲的時候,彈奏樂器的能力已比父親和兄長為高,還學會了彈風琴、聲樂及和聲,十一歲時進入維也納皇家神學院學習音樂。他在創作歌曲方面的能力極強,在他短短的31年生命中,總共譜出了約一千多首作品,其中藝術歌曲就有六百多首。世人所熟知的《紡織女葛麗卿》、《魔王》、《美麗的磨坊少女》、《流浪者的夜歌》、《冬之旅》等歌曲,皆是他所流傳下來的音樂傑作。除了旋律動人外,他為這些曲子所寫的鋼琴伴奏比他的鋼琴獨奏作品更令人感嘆與驚愕;因為在這些歌曲中,鋼琴伴奏已不再單純只是伴奏,它甚至具有詮釋歌詞的效

果;聲樂、詩詞與鋼琴三者已融為一體。更重要的是,他把從詩詞中所得到的靈感,用音樂來描述,而成為一種風格。這種創新的作曲手法,影響了日後浪漫樂派作曲家在鋼琴曲(Character Pieces)方面的創作。   雖然舒伯特的鋼琴造諧頗深,以抒情的旋律聞名,而且總是能夠自然流露、渾然天成,卻從不曾開過一場音樂會;不像莫札特、貝多芬、李斯特、帕格尼尼等,不僅是出名的作曲家亦是演奏家。舒伯特一生皆在貧窮中度過,除了少數好友欣賞他的音樂之外,他的作品在當時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一般大眾對他幾乎一無所知。但今天他卻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後人筆下的舒伯特是一個懷才不遇的天才,作者伍德福

特(Peggy Woodford)在本書中追溯舒伯特在世時的生活與交友情況,解析其音樂創作之發展,與維也納在1814年國會時期開始後,社會政治之風氣。籍著當時的文件記載,舒伯特的私人信件,以及親密友人的回憶,重現一代作曲大師生前的風貌。書中還收錄了舒伯特的手稿及生前出版的曲譜等珍貴史料。

莊祺鋼琴學位音樂會暨樂曲解說

為了解決莫札特代表作的問題,作者莊 祺 這樣論述:

曲目巴赫: 降B大調第1號組曲,作品BWV825莫札特: A大調第23號鋼琴協奏曲,作品K. 488舒伯特: 降A大調即興曲,作品D. 935之2舒曼: 鋼琴套曲《蝴蝶》,作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