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紙 日 線 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華紙 日 線 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育徵寫的 循環經濟 和孔子君的 書寫自信:隱身在文字裡的筆畫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雜誌 和大田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盧福壽所指導 王雅明的 斲冰鏤雪鏡花枕流—紫雨夜行於國境之南 (2019),提出華紙 日 線 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超自我實現、比較文學、氣氛美學、膠彩、書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劉舜仁、薛丞倫、郭文毅所指導 程盈嘉的 根源自然-從有機廢棄物到土地友善的建築系統 (2019),提出因為有 動植物纖維漿體、材料生命週期、斥水性、型抗結構、漿體模塑成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華紙 日 線 圖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華紙 日 線 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循環經濟

為了解決華紙 日 線 圖的問題,作者黃育徵 這樣論述: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不要忘記對環境的責任。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會和國土規劃、區域發展及環境永續,相互結合。產業的佈局和國土的利用,應該拋棄零碎的規畫,和短視近利的眼光。我們必須追求區域的均衡發展,這需要中央來規畫、整合,也需要地方政府充分發揮區域聯合治理的精神。   我們也不能再像過去,無止盡地揮霍自然資源及國民健康。所以,對各種汙染的控制,我們會嚴格把關,更要讓台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把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對於能源的選擇,我們會以永續的觀念去逐步調整。新政府會嚴肅看待氣候變遷、國土保育、災害防治的相關議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也只有一個台灣。」 ──摘自總

統蔡英文就職演說   台灣,一個地小人稠,高人口密度,以及全球數一數二高的碳排量,加上廢棄物會無預警亂竄的社會現象,等等,邁向循環經濟的設計會直接把污染和廢棄物轉換為有價值的資源,間接復甦這塊土地的生命力,提升百姓的生活環境。台灣,一個能資源、原物料短缺,極度仰賴進口的國家,邁向循環經濟的設計 可以根本減少對原物料的依賴度,提升原物料的經濟效益,讓台灣在經濟發展和資源的掌握上都能享有更堅實的獨立自主。   邁向循環經濟可以讓台灣「擺脫半世紀來代工的宿命」,代工是線性經濟中一個高度仰賴無止境「降低成本」為競爭力的商業模式。台灣夾雜在「缺乏低價的在地資源」和「缺乏經濟規模的消費市場」這兩個困境

之中。在無法掌控前面的原料端,加上缺乏後端消費市場的支撐,台灣半世紀來一直是個「結構性」的弱者,這是一個多麼艱困,幾乎不可能「翻身」的角色!積極把循環經濟的精神帶入我們的企業體,可以讓台灣業者,翻身扮演新時代中的領導角色,站上推動循環經濟的制高點,參與循環經濟的技術研發,創新商業模式的建構和制定未來的經貿規則。台灣只有擺脫「代工者的宿命」才有翻身的機會。   循環經濟是一個兼顧經濟活動、在地就業、環境生態、能源自主的發展模式。這個資源可以不停的循環與再生的經濟模式,讓每個人有機會能夠重新想像未來。這是改造台灣的一個契機,讓經濟發展可以和資源的消耗脫鉤,超越競爭,甚至參與制定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

規則。落實循環與再生經濟的發展思維,對企業界的朋友們而言,以使用取代擁有的「消費文化」,以製造延伸到服務的「產業文化」,以「相互依存」取代「獨善其身」的「合作文化」,有利於改變企業的體質,提升競爭力。   根據聯合國大學(UNU)二○一六年四月發表的研究報告,二○一四年全球電子廢棄物數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四一八○萬噸,相當於一百萬輛四十噸的大卡車,全部相連起來約兩萬公里,可以在台灣環島一七圈。因此,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經濟模式,還能繼續下去嗎? 我們活在一個「揮霍的世代」,拼命累積財富、擁有物品,鼓勵浪費,卻對於消耗的資源、造成的環境問題視而不見。但我們揮霍的,不只是這一代的資源。如果不改變現

行經濟模式,我們留給下一代的,不過是富裕中的貧窮。   這樣依賴資源驅動成長的線性經濟模式(Take-Make-Use-Dispose)快速發展,成為全球近代史的發展主軸關鍵。從歐洲出發,這個模式傳播普及到全球各地,各國追求國力增長的思維模式下,甚至產生了「競爭力」這樣的一個無形的競賽模式。線性經濟鼓勵政府與企業,把錯誤的事完美地實踐,一步步造成今日的困境: 無就業的成長、資源的競逐、環境的挑戰。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的研究,每一年,全球需要開採價值三‧二兆美金原料用來生產消費物品,卻有高達八○%原物料只被使用一次就被丟棄或焚毀。   企業也日趨完美地實踐錯誤的事。企業紛紛極大化股東獲利,追逐

投資報酬率;經濟關係與社會關係因此失衡,企業與社區及環境價值失去聯結,企業不幸成為社會之外的單獨生存的異形生物。近年來,勞動者的工作條件、廢棄排放及污染的環境、道德危機下的金融弊案等等,都顯示出線性經濟下,企業和社會原本的連結被切斷的嚴重後果。   線性經濟思維的驅動下,國家、政府、社會、人們都像陀螺一般的持續旋轉,急著想要強化競爭力。可是,我們彷彿籠子內滾輪上奮力往前跑的白老鼠,努力向前衝刺,卻老停在原地。機械式盲目地忙碌,讓我們失去了方向感,更忘記了要不時停下來重新思考:我們是否已擁有太多的物品,卻棄置在儲藏室內任其陳舊?我們是否有更多的公共建設,社會卻一直缺少了幾分歡樂?我們是否大力實

踐資源回收,垃圾掩埋場興建卻永遠都不夠?我們是否忙著外匯接單,卻忘了身後廢棄物已經堆積如山?我們是否享受更多工業的便利,卻換來環境品質的低落?   各國政府與企業忙著開發資源、耗竭資源,搶奪全球競爭力的桂冠。一直要等到耗竭式的開發已經危及人類生存,人們才驚覺危機四伏,悲劇已將到來。現在的台灣,環境嚴重失衡,除了處理污染的威脅,還要解決生態循環被破壞的問題,更要面對肆虐全球的氣候變遷。   核心,就在於線性經濟的本質。在線性經濟裡,唯一能獲利的方式就是販賣產品,這是一個非常單一且易受外部環境影響的商業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之下,工業化生產下的線性模式,鼓勵不停消費大量而廉價的商品。企業經營並不計

入外部成本,許多環境成本和勞工成本都由社會和國家整體承擔。企業只核算自己投入的資源和生產的成本。   台灣再也無法持續這樣競逐低成本的線性模式了,沒有一個國家,比台灣更迫切需要採行循環再生的經濟發展思維。這是改造台灣的契機,讓台灣可以和資源脫鉤、超越競爭,甚至參與制定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規則。只要落實循環與再生經濟的發展思維,邁向以使用取代擁有的消費文化,優化天然資源應用效率的製造文化,實踐全面共生共享的合作文化,台灣,歸零後,可以再起。 本書特色 循環經濟 台灣再出發 不可錯過的翻轉機會!   循環經濟是一個兼顧經濟活動、在地就業、環境生態、能源自主的發展模式。這個資源可以不停循環與再

生的經濟模式,讓每個人有機會能夠重新想像未來。落實循環與再生經濟的發展思維,對企業界而言,以使用取代擁有的「消費文化」,以製造延伸到服務的「產業文化」,以「相互依存」取代「獨善其身」的「合作文化」,有利於改變企業的體質,提升競爭力。 為什麼台灣需要推動循環經濟?   台灣九○%以上的能源、肥料、飼料,以及六○%以上的食物仰賴進口。過去半世紀來,持續依賴進口大量能源,原物料,再加工生產外銷,而製造過程的廢棄物則隨意棄置,任由環境被污染破壞,這樣刺激成長的工業化經濟模式,在資源供需與價格大幅波動之際,難以持續創造就業,並兼顧環境生態。這些問題都是「線性經濟」(Linear Economy) 的

商業模式所導致的。   雖然我們都不停地嘗試解決這些線性經濟所造成的問題,但是我們習慣只針對問題,透過技術與管理,找出答案。可惜的是,受限於線性的思維,經常只是在格局內找出最新的技術,也被戲稱為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鋸箭療法」。沒有弄清楚問題的本質,每創造一個新技術,解決問題的同時,卻也帶來了更多的新問題。全球暖化,就是線性經濟發展下累積的世代風險。 沒有一個國家,比台灣更迫切需要採行循環再生的經濟發展思維。   這是改造台灣的一次契機,讓台灣可以和資源脫鉤、超越競爭,甚至參與制定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規則。只要落實循環與再生經濟的發展思維,邁向以使用取代擁有的消費文化,優化天然資源應用效

率的製造文化,實踐全面共生共享的合作文化,台灣,歸零後,可以再起。 專文推薦   林全   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 誠懇推薦   廖俊智 中央研究院院長   吳茂昆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   張景森 行政院政務委員   紀維德 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   李根政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賴曉芬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苗豐強 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   陳寶郎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鯤雄 中華紙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偉望 台灣永光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我國九九%的能資源仰賴進口,極度缺乏能資源礦產,黃育徵董事長近年來致力推動循環經濟

思維,創辦了「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推廣能資源整合利用,使產業生產過程及消費行為產出的廢熱、廢能、廢水及廢棄資源可以永續循環利用,向零廢棄、零排放的目標邁進。──行政院政務委員 張景森   循環經濟是強調以資源不斷循環利用、再生為基礎的創新經濟發展模式,是解決二十一世紀重大挑戰的最佳策略。──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研院物理所特聘研究員 吳茂昆  

華紙 日 線 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第一次上傳月記事影片
想說要跟週記事有點區隔所以換了拍攝角度XD
白平衡部分有點不太穩定🙇🏼‍♂️
如果有什麼回饋或意見都歡迎也謝謝大家提供給我!
另外文具資訊的部分我就把我記得名字的放上來
因為有些太久了我也找不到嗚嗚嗚

🍒文具資訊
(按照出場順序排列,我不知道就直接寫不知道,懇請萬能網友幫忙補充❤️)
・魚:抱歉第一捲就烙賽 我不知道
・愛心:mt EX in TAICHUNG 台灣限定款紙膠帶
・點點:mt EX in TAICHUNG 台灣限定款紙膠帶
・綠色:抱歉我不知道但是有開箱影片
🎬MT一把抓開箱:猜猜到底能抓幾捲?・MT中獎扭蛋分享
https://youtu.be/-Wor0JOlm8o
・左下角有緞帶的:mt ex 縫紉材料 MTEX1P84
・拉開來又收回去的:mt EX in TAICHUNG 台灣限定款紙膠帶
・咖啡灰粉紅黃斜紋:2017紙博限定款 MT01K928
・上面的旁邊:mt 復古海報牆
・剪一小段的:mt special book 限量豪華紙膠帶7樣(說是限量但幾年過去了目前還是很好買啦)
・黃色菜單:mt ex 菜單
・藍藍的:不知道
・錄音帶:不知道
・灰灰的報紙:mt 英文報紙
・圓圓很像紅綠燈的:不知道(跟上面錄音帶是同一捲)
・藍藍的數字:mt ex 藍格尺規 MTEX1P96
・波浪:mt deco 搖擺波浪曲線波紋 藍色 MT01D411
・比較寬的:mt lab 拼貼 MT01K1260
・盆栽:mt 北歐系列 盆栽
・藍藍的動物和下一捲沒用到的:mt EX in TAICHUNG 台灣限定款紙膠帶
・很科技感並且趕走波浪的:mt factory tour vol.5
・封口:mt 復古信封封口
・花:mt ex 花 MTEX1P60
・夾子:mt ex 夾子 MTEX1P37
・別針:mt ex 別針 MTEX1P59
・點點又來:MT01K589
以上~邊打邊後悔自己用這麼多幹嘛啊氣死

🎬看更多小狐狸手帳拼貼影片
http://kayen.piee.pw/19hellostudio_playlist

✍️5&6月小狐狸手帳圖文版
http://iamkayen.blogspot.com/2020/01/2019-may-jun.html
✍️小狐狸手帳圖文版清單
https://iamkayen.blogspot.com/search/label/日常&週記事手帳拼貼

👾Follow Me
Instagram:https://pse.is/kayen_instagram
Facebook:https://pse.is/kayen_facebook
Blog:https://pse.is/kayen_blogspot
Shopee:https://shopee.tw/iamkayen

👋有問題或想跟我說的話都歡迎在底下留言給我喲:)

斲冰鏤雪鏡花枕流—紫雨夜行於國境之南

為了解決華紙 日 線 圖的問題,作者王雅明 這樣論述:

目錄謝誌 I中文摘要 IIAbstract III目錄 V圖次 VIII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書畫創作研究動機-黑色鑲金的美學 2 一、美感靈性的需求與超自我實現 2 二、「比較文學」界說 5 三、字外畫外之功 9 第二節 書畫創作研究目的-天下之正色 13 一、自由意志使靈魂流轉 13 二、可憐身是眼中人 14 三、萬里丘壑酹塊壘 16 第三節 書畫創作研究範疇 17 一、互為因果的文化史 17 二、圖史互證的傳統 18 三、暈輪效應、夢境及潛意識 20 第四節 名詞解釋 23第二章 天趣與格法-書畫創作研

究之史論探討 24 第一節 文人畫的遣興風格 24 一、道家天人自然觀與存在主義 25 二、權力無所不在 26 三、氣氛美學與明人小品 27 第二節 書畫創作之史觀與歷史回顧 30 一、「情趣寄寓」和「以畫寫意」 31 二、筆法墨氣、混沌絪縕 34 三、視覺的第一印象 39第三章 靈魂的美學企圖 41 第一節 創作研究之主題內容 42 一、生命與藝術的源頭活水 42 二、巧涉丹青,工兼翰墨-書法水墨膠彩的匯融 44 第二節 有我無我之境-創作思維理念主軸 45 一、計白當黑 47 二、他山之石 48 第三節 比較文學新意象

-陰柔美學 48 一、悲欣交集 51 二、前拉斐爾派的觸動 51第四章 創作媒材與形式技法 53 第一節 水清木華-膠彩創作研究之表現形式 53 一、林之助與日本「大和繪」的審美啟示 54 二、膠彩的歷史使命與挑戰 54 第二節 墨外之法 平正險絕-水墨創作研究之表現形式 55 一、水墨的啟示 55 二、當代實驗水墨新規範 58 第三節 傷逝-複合媒材與版畫的交響共振 60 一、旁證、解構、顛覆、重組、再生 61 二、傷逝-情之所鍾 62第五章 紫雨夜行-書畫創作系列解析 69 第一節 葬花魂-紅樓隔雨相望冷 71 第二節

戊戌霧墟-雖信美而非吾土 78 第三節 己亥水陸草木人-離騷前引 90 第四節 夏雲多奇峰-意識流萬花筒 102 第五節 支離 117第六章 結 論 122 飄逸與頓挫 122 書道與繪事 122 線條的雄辯 124 Freedom 125參考文獻 130附錄 134圖次圖1.王雅明〈秦嶺主峰太白山秋葉〉攝影 2016 1圖2.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前後期對照圖示 5圖3.王雅明〈京都天龍寺漢字招〉攝影 2016 18圖4.張大千〈桃源圖〉紙本 水墨 209×92 cm 1982 34圖5.國立故宮博物院 典藏名作黃庭堅〈花

氣薰人帖〉影音圖檔 37圖6.國立故宮博物院 典藏名作黃庭堅〈花氣薰人帖〉影音圖檔 38圖7.張洪、秋麥〈高原〉宣纸本、攝影、水墨 2012 39圖8.王雅明<天仙子>紙本 水墨水干 106 ×30cm 2017 43圖9.王雅明<掌中鹿>紙本 複合媒材 72 ×27 cm 2017 45圖10.王雅明<待月草>紙本 絹版水性墨 32 × 27 cm 2019 46圖11.王雅明<死亡、冷焰與復甦>油畫 91× 72.5 cm 2016 46圖12.王雅明<月牙國>聯展現場作品之一隅 2019 47圖13.王雅明 絹版 作品圖稿 2019

48圖14.孫翼華水墨 膠彩 蒜膜紙 24×37cm×4 2016 48圖15.孫翼華<詩學視域>個展海報 2018 50圖16.沃特豪斯<被施法的花園>油畫 112 × 161 cm 1916年 51圖17.王雅明 膠彩工序攝影 2018 53圖18伊恩∙貝瑞<祕密花園>複合媒材2018 62圖19.王雅明<傷逝>局部 62圖20.王雅明<傷逝>複合媒材 絹本裱版 拼貼水墨版畫52 × 44 cm 2018 63圖21.歐姬芙<紅罌粟花>油彩畫布76.2×101.9cm 1928 64圖22.王雅明<悼祭-蘋果網式與幽香往事>複合媒材104×68 cm 2017

65圖23.王雅明<1998獅子座流星雨—我們所儲備的童年>複合媒材68×104 cm 65圖24.王雅明<1998獅子座流星雨—我們所儲備的童年>局部 2017 66圖25.王雅明<南境之夜>攝影 2017 66圖26.王雅明<水問之一>複合媒材 絹裱版紙本 水干30 ×104 cm 2018 67圖27.王雅明<水問之一>局部 2018 67圖28.王雅明<水問之二>複合媒材 絹版壓克力 100 x 81 cm 2018 68圖29.王雅明<水問之二>局部 68圖30.王雅明<花千樹>紙本裱版 膠彩 水墨絹印 壓克力72 ×27 cm 2018 70圖31.王

雅明<花千樹>局部 70圖32.王雅明<擬屋漏痕>紙本水墨 76 × 36cm 2018 71圖33.王雅明<花魂—紫之殤>絹本 膠彩水墨 45 ×37 cm 2017 72圖34.王雅明<花魂—芙蓉如面>絹本 膠彩水墨45 ×37cm 2017 73圖35.王雅明<如此荒蕪如此美好>絹本 膠彩 76 × 106cm 2017 74圖36.王雅明<如此荒蕪 如此美好>局部 2017 74圖37.王雅明<當時惘然>楮皮宣紙本 膠彩76 × 106cm 2017 75圖38.王雅明<當時惘然>局部 2017 75圖39.王雅明<花魂—尋訪>楮皮宣紙本

膠彩 76 × 106 cm 2017 76圖40.王雅明<化蝶螢光> 礬宣紙本 水墨56 ×26 cm 2018 78圖41.王雅明<山木>紙本水墨 56 ×26 cm 2018 79圖42.王雅明<玄鵠>雲龍宣紙本 膠彩 28 × 33cm 2017 79圖43.王雅明<玄鵠>局部 80圖44.王雅明<挫敗的救贖之道>絹本 膠彩水墨 106 ×76 cm 2017 81圖45.王雅明<山中魂>蟬衣宣紙本 膠彩水干 水墨100 × 80 cm 2018 82圖46.王雅明<戊戌.霧墟>壯紙紙本 膠彩絹版78×56 cm 2018 83圖47.秀拉<格蘭

德.加特的陰天>油彩畫布 70.49 x 86.36 cm 1888 84圖48.王雅明<戊戌.霧墟>局部之二 2018 84圖49.王雅明<戊戌.霧墟>局部之一 2018 84圖50.王雅明<如夢令>紙本 拼貼絹版水墨 76×106 cm 2018 85圖51.王雅明<昔時櫻>雲龍宣紙本 膠彩 91×72 cm 2018 86圖52.王雅明<昔時櫻>局部 86圖52.王雅明<還魂草>楮皮宣紙本 膠彩 115 ×85 cm 2019 87圖54.王雅明<還魂草>局部 88圖55.王雅明<淩雲>壯紙紙本 絹版、壓克力115 ×85 cm 2019 89圖

56.王雅明<朝花夕顏>紙本 絹版水性墨 60×26cm 2019 91圖57.王雅明<金急雨-顧盼>紙本膠彩 水干岩繪具 54×46cm 2017 92圖58.王雅明<金急雨-離魂>紙本 水墨 壓克力 106×26cm 2019 93圖59王雅明<蘭雨>紙本 水干 壓克力 60×60cm 2016 94圖60.王雅明<嘉德麗雅>之一 紙本 水墨 壓克力 60×26cm 2016 94圖61.王雅明<嘉德麗雅>之二 紙本 水墨 壓克力 60×26cm 2016 94圖62.王雅明<蘭草>雲母宣紙本 行草水墨 壓克力 106×60cm 2019 95圖63.

王雅明<南法 沃克呂 清泉> 攝影 2012 96圖64.王雅明<花火海>雲母宣紙本 水墨 壓克力106 ×76cm 2017 96圖65.王雅明<水上書嬋娟>局部 97圖66.王雅明<水上書嬋娟>紙本 絹版水墨壓克力106 ×76 cm 2019 98圖67.王雅明<春泥-浸愁漪>原型之1 攝影 2018 99圖68.王雅明<春泥-浸愁漪>原型之2 攝影 2018 99圖69.王雅明<春泥-浸愁漪>蟬衣宣紙本 水墨 壓克力90 ×60 cm 2019 99圖70.王雅明<星海>礬宣紙本 水墨 壓克力 106 × 76 cm 2019

101圖71.王雅明<落羽蕭蕭>雲龍宣紙本 水墨 柔版36×26 cm 2018 102圖72.王雅明<橒之1>攝影 2019 103圖73.王雅明<橒之2>攝影 2019 103圖74.王雅明<百子蓮組畫>原型 銀泥宣紙本 絹版 55×56 cm 2018 104圖75.王雅明<菊之夕之1>柔版紙本 55×56 cm 2018 105圖76.王雅明<菊之夕之2>柔版紙本 水墨壓克力 55 × 56 cm 2019 105圖77.漢鏡青銅紋飾

106圖78.王雅明<月魄>原稿 紙本 2018 106圖79.王雅明<月魄>泥銀宣紙本 38×53cm 2019 107圖80.王雅明<月魄變奏>泥銀宣紙本 38×53 cm 2019 107圖81.王雅明<春華>原型<石斛蘭>攝影 2017 108圖82.王雅明<春華>紙本 絹版水性墨 104×30cm 2019

108圖83.王雅明<流雲>原型 攝影 2019 109圖84.王雅明<流雲>磁青宣紙本 絹版 38×53 cm 2019 109圖85.王雅明<停雲>原型 攝影 2019 110圖86.王雅明<停雲>雲龍宣紙本 絹版 壓克力 墨 65×84 cm 2019 110圖87.王雅明<櫻月之1>紙本 絹版 壓克力 墨 30×24 cm 2019 111圖88.王雅明<櫻月之

2>紙本 絹版 壓克力 30×24 cm 2019 111圖89.王雅明<墜月>紙本 絹版 壓克力 墨 36×65 cm 2019 111圖90.王雅明<將進酒之一>紙本 絹版水性墨 76 ×106 cm 2019 113圖91.王雅明<將進酒之二>紙本 絹版水性墨 60×30×3 cm 2019 113圖92.王雅明<夜未央>系列草樣圖稿 2019 114圖93.王雅明<夜未央>紙本 絹版水性墨 壓克力 60×60cm 2019

114圖94.王雅明<長天>紙本 絹版水性墨 壓克力 56 ×78 cm 2019 115圖95.王雅明<冥靈>原型-「苓雅七號」攝影與草圖 2019 115圖96.王雅明<冥靈>紙本 絹版水性墨 104×30 cm 2019 116圖97.王雅明<女蘿>攝影 2018 117圖98.王雅明<雲蘿>原型 紙本 絹版水性墨 53×38 cm 2019 118圖99.王雅明<雲蘿>組畫 紙本 絹版水性墨 墨

30×30 cm×2 2019 118 圖100.王雅明<青絲>原型之一 攝影 2018 119圖101.王雅明<青絲>原型之二 攝影 2018 119圖102.王雅明<青絲>礬宣紙本 水墨 壓克力 76×90 cm 2019 120圖103.王雅明<芳齡>礬宣紙本 水墨 壓克力 53×78 cm 2019 121圖104.王雅明<十七帖日課>紙本冊頁 2016

123圖105.王雅明<書譜日課>紙本中堂 106×76 cm 2018 125圖106.王雅明<弘一大師偈>紙本立軸 67×30 cm 2019 125

書寫自信:隱身在文字裡的筆畫

為了解決華紙 日 線 圖的問題,作者孔子君 這樣論述:

線條的粗細,是字母的血與肉; 字所以成為一個字,是由留白來決定; 一筆一畫,從零開始,寫出自信……   第一本結合東方與西方  獨創羅馬字母寫字法   五星級的邏輯概念與方法!   ★★★★★清楚而簡單的六大方法,讓我們拆解字母後,輕鬆擁有自己的寫字風格。   ★★★★★將字母以家族分類,統整字母筆畫,每天練習15分鐘,成為產生自信的15分鐘。   ★★★★★本套書以三件式分裝,讓你一邊練習一邊可以檢索翻閱解說,達到事半功倍的練字效果。   ★★★★★三件式分裝,循序漸近在不經意的反覆中,學會快速又有效的寫字功力。   《書寫自信》使用說明書   BOOK1解說本   1. 請先翻閱BO

OK1解說本,了解基本概念。   2. 不用特別強記,先有六個法則基礎後,可一邊練習一邊隨時參照。   3. 練習描摹的地方,可試著寫寫看,但不用急,練習本有更多練習機會。   BOOK2練習本   1. 練習本用紙由作者專業指定,多次試寫,採取不暈染,不透紙的鋼筆專用書寫紙。   2. 練習本尺寸以最適合握筆書寫的範圍設定,輕鬆練習不疲勞。   3. 編排清楚,沒有長篇大論,每個字母家族都有精簡說明,快速掌握訣竅練習。   BOOK3寫字本   1. 作者特別安排三款格式底紋,讓你可以從中體會感受字與字的區隔。   2. 寫字本用紙,同樣是經過作者多次試寫與設定之後,是最佳書寫本。   

3. 輕簡尺寸,攜帶方便,讓你可以隨身攜帶便利練習。   豐富好禮‧搶眼登場   (好禮1)全台獨家提供‧鋼筆領導品牌商品折價券   隨書贈送鋼筆專門店【小品雅集】、文具領導品牌SKB超值折價券,用更優惠的價格,享受美好書寫體驗。   (使用方法詳見本書內頁說明) 各方推薦   作家‧侯文詠首度推薦:在心的頁面書寫   ◆孔子君這本關於羅馬字母書寫的書,給我的震撼是另外一種。我的震撼從時間延伸到了空間……   鋼筆專賣店小品雅集‧李台營:寫一手好字,並不那麼難   ◆全然的西方美學視角解構中國傳統文字……這特殊的文化衝擊對我這個推廣鋼筆書寫的老兵來說,是全然新鮮深刻的經驗。   筆

閣閣主‧蔡耀慶:當書寫不再只是書寫   ◆作者討論字跡的細節,字跡的意義不單是書寫的形式,也是個人內在性情的外顯。   SKB文明鋼筆產品總監‧陳皇谷:熱情、追求完美,是孔子君老師的代名詞   ◆不管你是初學者或重度書寫愛好者都不能錯過!   iPaper‧賴國華:這是一本我會蒐藏,而且與人分享的好書   ◆有別於亞洲書寫的邏輯,如此具原創性的書籍,有如吃一塊使用不同於市面上所得到的材料做成的蛋糕,令人還想再次品嘗。 作者簡介 孔子君 Christian Le Comte   八年前,我字跡潦草,決定採取行動,教自己寫字!   我的第一本寫字書,在台灣完成,在台灣出版!   1

976年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生。先後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倫敦、非洲的模里西斯工作,主要從事影像導演、攝影、剪接、配樂、以及書籍創作、設計出版等視覺文化相關工作經驗超過15年,長期和各國文化藝術和觀光等相關政府單位以及非政府組織有密切的合作。著作和出版品曾多次獲獎並獲得國際補助。   他在2012年時因為愛上台灣烏龍茶,來到台灣旅行,受到台灣人文風景的感動,2014年中旬再度來台,之後便毅然決然將工作重心移到台灣。來台灣後以推廣當地文化、藝術、觀光和歷史為主要工作目標,2015 年以「追憶似水年華:紙墨筆硯的手工故事」短片,獲得台灣ADOC2.0民間公益辦公室舉辦之「永恆記憶X技藝」微電影

競賽,特優首獎。「日日初心」短片,獲第九屆「myfone行動創作獎」行動影片之決選影片。  本書是他經過多年的研考與鑽研,從書法中的「永字八法」創造出羅馬字母的「永字八法」,不但具科學根據,更將傳統的練習法賦予新的概念,只要讀者抓住這個新概念,就可以一以貫之練出獨有風格的書寫形式。 推薦序 在心的頁面書寫 ───作家 侯文詠   孔子君的書讓我想起有次聽王心心小姐表演南管的事。   聽完了後,我開門見山問她:「南管節奏為什麼那麼慢?」   「就是要慢才能體會到生活之美啊。從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步調都是慢的,只有僕役、下人才急急忙忙。」她說。   看我一頭霧水,她說:「現在我唱個

『一』字,你當成我用書法寫『一』,想像其中的抑揚頓挫。」   說著她唱了起來。就在那個慢的不能再慢的「一」字中,我終於能體會一點南管之美。第一次發現,兩者是一樣的事情,這是王心心給我的一次震撼教育,原來跨越不同時間,古人和今人的心靈對美的感受是一樣的。   孔子君這本關於羅馬字母書寫(當然也比較了中文字體書寫)的書,給我的震撼是另外一種。這次,我的震撼從時間延伸到了空間。說得更切確一點,人類對美的感受與形式,儘管有時間、地域、族群、文化阻隔,但回到最核心的部分,其實是一樣的。   下次,如果可能的話,真希望在孔子君的書法下,好好地聽王心心小姐唱個「a」字。 寫一手好字,並不那麼難 ──

─鋼筆專賣店小品雅集 李台營   過去兩千年來我們以象形、轉注、假借等六書條目來學習漢字,對字的架構組成有系統的認識,可是對「寫字」的養成教育卻一直沒有建立系統的訓練方法與步驟,僅僅依靠臨摹名家帖與苦練為教育法則。對羅馬字母除了字帖似乎也無更新的教學方式,除了埋頭苦練的養成方式之外,是不是有更科學、更容易讓年輕朋友寫好「字」的方法?是我一直在思考與尋找的問題。   兩年前我與來自阿根廷的孔子君相識,孔子君鑽研東西方手寫歷史,博覽古今書寫教材,研發出獨到的書寫教學方式,以留白的空間來講解筆畫線條組成關係;以筆序斷連來解釋羅馬字母與中文字筆序的差異與成型法則。將每個筆畫單獨出來視為組成字母的「

單位」,全然的西方美學視角解構中國傳統文字,以科學數字比例解釋漢字架構比例,這特殊的文化衝擊對我這個推廣鋼筆書寫的老兵來說,是全然新鮮深刻的經驗。   在這本書裡可以按部就班的從書寫工具的基礎認識、筆尖選擇運用開始,帶領讀者有系統的按照步驟學習,並了解自己在筆鋒捺撇之間如何形成「美」的條件。透過有效率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方式,讓年輕朋友不再被字醜的挫折感纏繞,更加的喜愛並享受書寫的個中樂趣。   我推薦孔子君新著《書寫自信》,可以提供所有希望寫好羅馬字母的朋友,再次檢視本身書寫的方式、再次提升自己文字的美感。本書更是學生學習的新範本。 當書寫不再只是書寫 ───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研究員╱筆

閣閣主 蔡耀慶   書寫,是生命的延伸。   有時自己會想:為何會迷戀著寫字?   只要一張紙、一支筆,單純地在紙張上進行書寫動作,便可為人帶來愉悅,甚至於忘卻工作的辛苦。   心裡想著要寫些什麼,似乎感覺到手也正在活動:提、按、轉、折等等細節逐漸出現。有時,讀書過程作筆記,在紙面上紀錄著,寫著,就把整張紙給塗滿,這些單字的線條與字型樣貌,作為傳遞意義訊息的功能外,組成了一組視覺形象,原初出於達意的行徑,轉而成為一種觀看的對象。   過往常聽人說「字如其人」,是指從字跡上,想像出寫字人的性格。這本關於羅馬字母的寫字書裡,子君也討論起字跡的細節。字跡的意義不單是書寫的形式,也是個人內在

性情的外顯。寫字不僅反映一個人的性格,也反映著做事的態度。不過,筆跡形象是後天形成的,字跡也會根據諸如年齡、職業和性別等的不同而被塑造而成。換句話說,個人的性格在某種程度上是自己培養。   書中用了幾條漢字書寫的規則來作為練習羅馬字母的書寫方法,體現了子君對書寫的熱情。書寫練習並不意味寫出某件特別的文稿或確切地描繪什麼物體,甚至未必是成為書法家。只是讓自身在書寫過程中,體驗到了描繪、刻畫的歡樂;讓筆尖在紙上呈現無限的可能。   此刻,書寫就像是意欲的展現,生命的延長。 熱情、追求完美,是孔子君老師的代名詞 ─── SKB文明鋼筆產品總監 陳皇谷   我在2015年的10月1日認識了孔老

師。   一位溫文爾雅,面帶笑容的外國年輕人出現在我面前,名片上寫著:孔子君。我驚叫:「哇! 孔子!沒想到剛過完教師節(孔子的生日)孔子就來找我,哈哈!」原來是姓孔,名子君。真是失敬!失敬!   他只是微微一笑,然後說明此行目的,並展示一疊厚厚手稿,編撰精整字體娟秀,紙墨明湛。從他堅定而明亮的目光中,看出他是個充滿自信和追求完美的人。為了他即將發行的大作《書寫自信:隱身在文字裡的筆畫》做準備,他希望讀者在閱讀和實際操練的感受上都能編輯得盡善盡美。雖然只有短暫的兩次互動,但是他對於推廣書寫的熱誠,以及臻求完美的決心令人印象深刻。   他喜歡我們SKB NOTI 鋼筆的外型和握持的手感,希望

能客製化1.5mm 筆幅的藝術尖,好讓他能在下個月法蘭克福展介紹和展出。接獲這個緊急的任務,我積極地進行研發裝配各種筆尖來測試,期待能夠實現他的夢想。   雖然最後沒有達成他期待的1.5mm 筆幅的鋼筆尖,卻意外研發出三款藝術尖和特粗尖鋼筆(1.4mm、1.1mm 和B 尖) !不知道能否來得及一起推出,但在此先預祝孔老師新書暢銷熱賣成功。同時也熱力推薦這本適合每個人的好書,不管你是初學者或重度書寫愛好者,都不能錯過! 這是一本我會蒐藏,而且與人分享的好書    ─── iPaper 賴國華,沒有卡可以打上下班的人   東西方的思考本質基礎並不一樣,西方基礎著重邏輯、經驗、哲學概念,獨立

思考,同樣一個問題,一個人可以說出具邏輯的多種面向的答案。東方具有內斂特質,常常能把工具的使用方式發揮得意想不到。   本書,有些有趣的思考點,如為什麼西方字母中是先從a 開始,那麼,台灣的注音呢,外國非英語系國家是否也是,那麼鍵盤的排列是否有特定的意涵?   作者爬梳大量的歷史文本,以詩篇的方式,淺顯地將東方書寫邏輯原理,拆解元素後,融合中國毛筆與墨汁之間的書畫概念,以西方書寫工具、書寫出的文字,讓我們用另一種方式了解,「書寫」不單只是溝通的管道,還內藏著自我的特質。除此之外,用分享的方式,分享他的想法與說明,有別於亞洲書寫的邏輯,如此具原創性的書籍,有如吃一塊使用不同於市面上所得到的材

料做成的蛋糕,令人還想再次品嘗。   這本將是我蒐藏書籍的其中之一,並會主動與別人分享。 作者序 學會彈奏每一個字   任何受過音樂訓練的人都知道,彈奏樂器能讓你理解到某些音樂理論無法教你的知識。彈奏樂器讓我們學會了如何用耳朵「傾聽」。不過,學樂器不僅要靠耳朵,在極大的程度上更需要仰賴我們的雙手。你不覺得這很特別嗎?   我認為談到書寫,的確是很適合用學樂器來做比喻。   透過雙手來練習書寫,會讓我們更加了解「要寫的」與「寫出來的」東西(無論形式為何),而這種知識可不是靠其他方法能夠取得的。   書寫,與其他創造文本的方式不同,它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每一個字母、每一個字詞都是

再一次的創造。我們從寫字得到的書寫知識,是屬於觸覺與視覺的活動,讓我們能夠深入了解書寫的語言(包括閱讀)究竟是什麼。   目前很多關於多感官整合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不過說歸說,你還是得自己動手來練字,才能夠體會出個中的況味。   我因為工作來到了亞洲,因緣際會接觸了中國的傳統書法。我發現中文的書法理論也可以應用到羅馬字母上。   我閱讀西方的古習字指南,發現了西方與東方在書寫傳統上有共通點,現在卻都被人遺忘。因此我決定建立一套你會在這本書中看見和學習到六大方法。   在西方,我們發展出了一種鼓勵大家隨手塗鴉的文化。他們說:「書寫必須有個人風格。」可辨識的簽名不是「真正的」簽名。  

 但在我目前居住的台灣,有時你會被要求以中文的「正楷」來簽名。這是一種極為正式的書寫字體。但不會有人覺得以某種特定的字體簽名就會讓你失去個人風格,那只是為了力求字跡清晰易辨。   一切的書寫都能表達個人風格。寫一筆好字非但能表達個人風格,更能以美麗動人的方式來表達自我。 後記   我花了很多年寫這本書,歷經了多次的改寫與重寫。練習寫字這件事,對我來說,一開始純粹只是興趣,但後來這幾年卻成了我研究的重心。   這本書最後是在台灣完成。台灣是目前唯一維持繁體中文字這個美好傳統的國家。我覺得將這本書的第一次獻給台灣,是再完美也不過了。   我希望讀者能透過這本書更了解羅馬字母的字型。我同樣

也希望讀者能藉由手寫字的練習去「看見」手是如何地幫助我們寫出一手好字,而我獨創研發出來的成套字體形狀系統,主要是讓大家「看見」這些被忽視的筆畫。   在我重新學習寫字的過程中,接觸中文書法和國畫,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兩者都是以筆畫作為基礎,讓我因此更加認識大中華文化。我很榮幸在非洲居住時有機會和尹佳老師學習書法和國畫。這本書的中文書法和插畫都出自尹老師之筆,真的很感謝她。   這本書更要向那些在書寫領域影響我和啟發我深遠的作家致敬。地圖師兼鋼筆書法家Gerardus Mercator(1512-1594),他的著作《拉丁字母》(LiterarumLatinarum)是我所知最好的書寫研

究書籍之一。另外,我會再三重新閱讀Edward Johnston(1872-1944)的作品,尤其是他死後才被出版的書籍。思想家和作家Gerrit Noordzij(1931),他的作品是我強大的精神導師,這本書的許多理念都是來自他作品的啟發。   現在很多人的書寫(不論是用手寫或是打字)似乎都和手失去了連結。但,唯有透過手一筆一畫的書寫,才能了解羅馬字母或中文字體的形狀和構成。很多對於閱讀的不理解或誤讀,常常是源於欠缺手寫的練習以及欠缺對字體形狀和構成的認識。當我們用手寫字時,我們的視覺感官和大腦感知同時在運行著,這樣的結合不是很美妙嗎? 我的書寫經驗八年前,我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我的

字越寫越潦草。會有這樣的結果當然不是一夕而成的,而是經年累月地追求快速、態度輕忽,再加上深信字醜是一種個人特色,甚至是個人存在的表徵。我決定立刻採取行動,教自己學寫字。我要練出一筆自然、實用、快速的好字來,而且不能在追求唯美字體上浪費時間。就是因為這樣的決心,我把每一本能找到的手寫字學術出版品都讀了一遍、研究了教授書法及手寫字的歷史,也詳讀了早期與現代的書寫指南。同時,我更勤於練習寫字。時日一久,我漸漸了解到,從來就沒有人教過我怎麼寫字才是正確的⋯⋯而且像我這樣的人還真不少。多年來我遇見了許多對自己的手寫字非常不滿意的人,他們認命地承認他們寫的字幼稚、醜陋、丟人現眼。但也有許多人揚言字跡是天生

的,不應該硬要修正。我對此完全不以為然。寫字漂亮是講究技巧的,而這個技巧需要精通,才能夠真正地表達自我。自由會隨著技巧而生,而個人的字跡會隨著自覺的選擇而來。閱讀這本書時,你會了解到:寫字就跟語文一樣,尤其指書寫的語文,那是一種追求精準的遊戲。我並不否認個性對我們的手寫字會有影響(一切的字跡都會帶有些寫字者本身的個性),但是我們寫的字對個性的影響卻往往受到忽視。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寫出漂亮的字不僅會讓我們更懂得自我表達,還能夠讓我們更有組織、更有自信、讓我們的思路更縝密、讓我們更有創造力。你覺得我這樣說也未免太誇張了嗎?我可不這麼認為!練字是一種富含創意的練習,在練習中我們創造出字母和字詞,而

不是在鍵盤上選擇。當我們自覺地寫字時,我們變得更精準、更機警、更平穩,而且對我們創造出來的文本,甚至是我們的身體以及用來形塑這個文本的工具都會更加認識。我相信將這個道理放諸任何一種技藝都是成立的。不過,寫出一筆好字,卻是人人都學得起來的技藝。

根源自然-從有機廢棄物到土地友善的建築系統

為了解決華紙 日 線 圖的問題,作者程盈嘉 這樣論述:

本論文企圖重新使用廢棄的資源,或稱錯置的資源,來建構對土地友善的建築系統。此意指材料需重新設計成建築材料,研究其構築方式,並於建築生命週期結束後,拆解的廢料皆能回到土地被分解,且不會對土地造成汙染為目標。因此本論文反從材料的最終處理方式,選定研究對象為有機廢棄物中認為最具潛力的天然纖維,包含疏水的動物纖維與親水的植物纖維。研究框架遵循從材料到建築的兩大問題:防水與強度。藉由手工抄紙研究動植物纖維漿體親水又疏水的交織產生斥水性,在斥水性的展現與纖維本身限制性條件下,探討型抗單元的幾何構成與組構性,並於漿體模塑成型過程配合數位製造工具的使用,發展出三種薄殼狀的型抗單元原型,與相對應的日常構築方式

:Shell、Grid與Bubble,並採用測地圓頂為空間框架結構。從建築的尺度到人與空間的尺度,測地圓頂的建築設計不僅呈現空間的組構系統,同時展示斥水纖維材料在空間中的氛圍與表現性,以及對應實質的物理環境-陽光、空氣、水,即透光性、透氣性與斥水性,並透過1:1物件尺度下的空間模型模擬呈現。最終期許當建築生命週期結束,拆解的構件仍可成為育苗的容器,孕育森林;來自土地的最終會回歸土地,成為養分,建構完整的纖維材料生命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