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缺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藥品缺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左偉章雪蓮寫的 醫院評審評價下質量改進理論與實踐案例集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因為不是真正的夥伴而被逐出勇者隊伍,流落到邊境展開慢活人生 (2)也說明:「也對呢,如果有治療腰痛的藥我會去買的。」 「謝謝。 ... 「讓你久等了,來清點藥品吧。 ... 旅行商人也沒有準備多少數量,而且他們一知道缺貨就會趁機抬高價格。

國立中興大學 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 蔡玫亭所指導 柳亦青的 考量供給及需求不確定性下之醫院藥品訂購政策 (2016),提出藥品缺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存貨管理、藥品訂購政策、需求及供應不穩定。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高階經營碩士班 蔡憲唐所指導 張崇信的 核醫藥品服務業創新加值供應鏈管理策略之研究-以S公司為例 (2009),提出因為有 核子醫學、供應鏈、AHP層級分析法、波特、企業資源觀點的重點而找出了 藥品缺貨的解答。

最後網站抗生素缺貨!缺藥「從社區惡化到醫院」健保署 - 民眾日報則補充:(取自台大醫院wiki)我國近期不只面臨缺蛋危機,由於全球原料藥短缺,缺藥也使健保署近期調整健保藥價,雖然原本要在24日提出調降品項,然而醫院代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藥品缺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院評審評價下質量改進理論與實踐案例集

為了解決藥品缺貨的問題,作者左偉章雪蓮 這樣論述:

由左偉//章雪蓮主編的《醫院評審評價下質量改進理論與實踐案例集》按照《JCI醫院評審標準》(第5版和第6版)、國內等級醫院評審評價標準及2016年國家衛計委出台的《醫療質量管理辦法》的要求,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闡述了醫院質量管理的基礎理論,第二部分闡述了本院質量改進實踐,分享本院近年來的質量改進案例,選擇有代表性的指標改善案例以供大家參考。 第一部分包括醫院質量改進概述、醫院質量與安全組織架構建立和運作、醫院質量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日常運行方面的經驗分享。 第二部分具體包括這幾個方面的指標:國際患者安全目標指標、JCI指標庫指標、臨床路徑指標、臨床指南指標、管理類指標、嚴重不良事件數據變異分

析與改善指標(QPS.8)。另外,《JCI醫院評審標準》(第6版)對QPS.7警訊事件回顧性風險管理和QPS.11前瞻性風險管理更為重視。故對風險管理工具:RCA、HVA、FMEA的應用案例予以展示,與大家共同探討。 左偉,普外科主任醫師,中國醫科大學醫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碩士畢業(MPA),現任寧波市第四醫院院長,國內知名醫院管理專家,第三屆全國醫院(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工作者。從事醫院管理工作近20年,曾多次應邀赴省內外及海外進行有關醫院管理的學術交流,發表醫院管理方面的論文多篇。在他的帶領下,寧波市第四醫院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以JCI認證、三級醫院評審、信息化為

抓手,全方位實行精細化管理,基本完成由粗放型經驗管理向科學型精細化管理轉型,於2013年2月8日通過了第一輪JCI認證,並於2016年1月22日通過了第二輪JCI認證。 第一篇 醫院質量管理基礎理論1 第一章 醫院質量演進概述3 第一節概述5 第二節醫院全面質量管理10 第二章 醫院質量與安全組織架構的建立和運作15 第一節國內外的評審要求17 第二節醫院質量與安全組織架構的構建與常態化運作19 第三章 醫院質量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日常運行31 第一節醫院質量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日常運行33 第二節數據抽樣方法47   第二篇 質量指標改善案例彙編

第四章 國際患者安全目標指標55 第一節提高采血作業患者辨識遵從率57 第二節提高放射科磁共振和增強CT檢查患者及檢查部位查核確認遵從率63 第三節提高血液透析室患者辨識遵從率70 第四節提高治療膳食送餐患者辨識遵從率78 第五節降低藥品醫囑疏失率84 第六節提高危急值報告臨床醫生的處置率89 第七節提高病理危急值報告有效通報率94 第八節提高超聲波危急值有效通報率100 第九節提高放射科危急值有效通報率106 第十節提高檢驗危急值有效通報率114 第十一節提高護理交班遵從率122 第十二節提高ICU患者轉送至病房交班遵從率131 第十三

節提高急診護理人員單位間交班監測遵從率139 第十四節提高“手術後當天患者”醫師交班遵從率147 第十五節提高住院患者轉送至放射科交班遵從率155 第十六節提高住院患者轉送至康復治療交班遵從率163 第十七節提高住院患者轉送至高壓氧治療交班遵從率169 第十八節提高護理單位高警訊藥物管理符合度176 第十九節提高手術主刀醫師執行手術部位標記的遵從率183 第二十節提高手術前time—out執行率190 第二十一節提高口腔科門診侵入性治療患者安全查核執行遵從率197 第二十二節提高內鏡檢查/治療患者辨識確認查核遵從率205 第二十三節提高超聲波引導下治療患

者及部位確認查核遵從率212 第二十四節提高手衛生遵從率218 第二十五節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和患者跌倒受傷率227 第二十六節提高門診患者跌倒評估遵從率238 第五章 JCI指標庫指標247 第一節提高AMI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使用ACEI或ARB比率249 第二節提高左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ACEI或ARB比率258 第三節在術前及術後24小時內,關節手術患者接受適當的預防靜脈血栓治療比率267 第四節提高ICU患者接受靜脈血栓預防治療的比率276 第五節提高院內新生兒純母乳喂養率284 第六章 臨床路徑指標293 第一節提高子宮肌瘤臨床路

徑入徑率和入徑完成率295 第二節提高正常分娩臨床路徑入徑率和入徑完成率306 第三節提高老年性白內障臨床路徑入徑率和入徑完成率319 第四節提高2型糖尿病臨床路徑入徑率和入徑完成率328 第五節提高慢性輕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臨床路徑入徑率和入徑完成率338 第七章 臨床指南指標347 第一節降低住院糖尿病患者註射胰島素低血糖事件發生率349 第二節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血紅蛋白達標率355 第三節提高化療相關嘔吐預處理遵從率363 第四節提高缺血性腦卒中合併心房顫動/心房撲動患者出院處方開具抗凝治療比率371 第五節提高住院支氣管哮喘兒童患者使用皮質類固醇霧化

吸入治療比率377 第八章 管理類指標389 第一節降低全院同質性電梯異常事件發生次數391 第二節提高生命支持設備/搶救用醫療設備可用率398 第三節藥庫供貨品質管理——藥庫藥品缺貨率405 第四節衛生材料倉庫常用物品的周轉率409 第五節提高患者滿意度415 第六節員工滿意度430 第七節休克早期預警啟動以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439 第八節提高病案首頁主診斷與ICD—10編碼符合率447 第九節平均住院日監測指標456 第十節提高藥品存貨周轉率465 第十一節提高傳染病上報率471 第十二節提高有害物質管理稽查合格率476 第十三節降低

銳器傷發生率483 第十四節提高外包人員安全衛生教育認知率496 第十五節不良事件通報統計監測502 第十六節醫院安全文化調查509 第九章 嚴重不良事件數據變異分析與改善指標(QPS.8)519 第一節輸血不良反應監測521 第二節降低用藥錯誤發生率526 第三節藥物不良反應監測534 第四節術前診斷和術後診斷差異分析539 第五節降低麻醉和中深度鎮靜不良事件發生率543 第十章 風險管理工具應用案例553 第一節災害脆弱性分析(HVA)——寧波市第四醫院HVA分析報告557 第二節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FMEA)——急診暴力事件FMEA報告56

7 第三節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子宮腺肌症術後4小時突發猝死事件分析報告585

藥品缺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考量供給及需求不確定性下之醫院藥品訂購政策

為了解決藥品缺貨的問題,作者柳亦青 這樣論述:

研究動機:藥物治療為醫療行為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藥品的庫存及供應過去卻常被輕忽地視為只是醫療院所日常後勤作業之一。隨著全球性的藥品短缺問題逐漸浮上檯面,供應上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醫療院所在存貨管理上的成本提高;而臨床上對藥品需求的不確定性使得管理者更加難以做出決策。本研究旨在擬定適當的藥品訂購政策,以維持適當存貨成本,並得以減少藥品缺貨問題的發生。研究方法與設計:以五種指標(前置時間平均值、前置時間標準差、在庫數量標準差、在庫數量變化率絕對值之平均值、在庫數量變化率標準差)將藥品進行ABC分類後,運用機率模型中「需求及前置時間皆為變動」,依不同重要性擬定各藥品之再訂購點,並運用經濟訂購量模型計

算每次訂購數量。最後以模擬套用藥品訂購政策半年期間每日各藥品進出狀況之在庫數量,求取存貨持有成本、訂購成本,並計算缺貨天數,驗證所擬定之藥品訂購政策是否優於現況。資料收集與分析:本研究採用台灣中部某醫學中心為期三年之實際藥品訂購及耗用資料,並依該院所藥學部訂定之臨床不可或缺藥品共57種藥品進行探討。研究結果:經過分析三年資料,分別依照五項指標將57種藥品進行分類,得出五種分類結果後,依照A類重要性最高、B類次之,C類重要性最低的原則擬定了藥品訂購政策。模擬各藥品訂購政策施行半年之成效,發現了同時考量了需求面及供應面不穩定性問題的「在庫數量變化率標準差」指標分類結果,成本低於現況且明顯減少了缺貨

天數。討論建議:從研究結果顯示配合五種指標所做的分類擬定之藥品訂購政策,雖無法大幅降低成本,但缺貨天數可明顯減少。妥善運用存貨管理模型可避免人為影響或只仰賴經驗判斷之可能失誤,且能更有根據性的進行存貨管理資源分配決策。

核醫藥品服務業創新加值供應鏈管理策略之研究-以S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藥品缺貨的問題,作者張崇信 這樣論述:

2009年5月14日,位在加拿大一座供應全球近30%核子醫學藥品「鉬」原料的核子反應爐(NRU)因區域供電不足而暫停運作,但隨後卻發生重水洩漏事故導致設施全面進入停機維修狀態。同時也開始了世界性的核醫原料缺貨危機。對台灣來說這件事除了直接影響到醫院核醫科與病患的用藥權益之外,也為核醫產業帶來營收與市場生態的直接影響。因藥品缺貨,過去台灣核醫藥品進口代理的領導廠商S公司不僅服務信譽遭受質疑,連帶其獨佔地位亦受到挑戰。本研究以S公司為例,試圖探討為因應市場危機與衝擊,核醫藥品供應鏈廠商該如何發展創新加值的管理策略與方案,以維持企業和產業的經營績效與永續成長。本研究採用AHP層級分析法,並將參考個

案與波特競爭學說及運用企業資源觀點所進行分析得到的核醫藥品服務業創新加值供應鏈管理策略與關鍵方案予以系統化,分為兩相關層級結構之評估因子以進行專家訪談。上層評估準則包括例如「技術發展策略」等共有四項,下層評估方案則為如「引進國外研究機構及藥廠之新進技術」等共十八項。另訪談對象則分別從五種核醫或其他行業群體尋找不同樣本,進行量化與質性研究,以求取意見與結果之完備。經過專家訪談之意見調查,本研究綜合所有受訪者的看法,得出AHP評估權重顯著最高之兩項關鍵方案分別為「結合國外分公司共構藥品採購流程」與「進行全球採購及佈局」。除此之外再配合質性意見分析,歸納出現階段對國內核醫藥品服務業者發展創新加值供應

鏈管理策略而言,首先應以鞏固更多可靠的藥品來源為目的,而積極進行全球化採購佈局;接著則是加強客戶服務與行銷,以設法在達到客戶滿意的基礎之上創造更多的業績與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