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情緒管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親子情緒管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IsabelleFilliozat寫的 親子情緒管理小學堂(5本圖文書+1親師引導手冊.加贈輕巧手提盒) 和IsabelleFilliozat的 我能做到答應的事:3個小故事教孩子同理尊重(親子情緒管理小學堂4)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母親與父親的情緒社會化行為及幼兒的情緒調節與同儕互動的關係也說明:教養型態(如溫暖、控制、權威等)是一種教養的氛圍,扮演著中介、. 調節前述教養實際行為與孩子的行為結果之功能。亦即一般的與情緒的教養行為不同的. 是父母親的目標與欲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小宇宙文化 和小宇宙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吳麗媛所指導 周玲君的 幼兒家長對實施融合教育的認知與態度 (2013),提出親子情緒管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認知、態度、學前融合教育、學前幼兒家長。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陳振南所指導 蕭麗玲的 台北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對親子衝突情境、來源與反應之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親子衝突、親子衝突情境、親子衝突來源、親子衝突反應的重點而找出了 親子情緒管理的解答。

最後網站小孩情緒化?5招教出高EQ的孩子 - Hello醫師則補充:而父母在知道小孩的鬧情緒原因後,就可以進一步去安慰、解釋或是關心他。 2. 讓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表達想法. 讓小孩知道「家」是可以安全地表達自己想法的地方,是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親子情緒管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親子情緒管理小學堂(5本圖文書+1親師引導手冊.加贈輕巧手提盒)

為了解決親子情緒管理的問題,作者IsabelleFilliozat 這樣論述:

親子情緒管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5/0916 「煉心術」 ep 45

題目:愛的力量 x 親子情緒管理
主持:安靜
嘉賓:Coach Lee (第一位華人家長教練)

節目內容:

1. Coaching (教練)竟然能夠用在家長身上? 
2. 孩子問題背後,最重要注意甚麼?
3. 這樣原來也算是溺愛?
4. 總是很擔心的六歲女孩
5. 只要結果,不問過程?
6. 有一種愛,叫放手
7. 懲罰是否有需要?
8. 父母竟然會覺得被子女控制?
9. 轉化情緒原來是這般重要!?
10. 父母總是不能表達自己的情緒!?
11. 以讀攻毒:由內而外、如何處理情緒?

逢星期日12:00 - 13:30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alchemy.hk/

幼兒家長對實施融合教育的認知與態度

為了解決親子情緒管理的問題,作者周玲君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大台南地區幼兒家長對融合教育的認知與態度,暨其不同背景間之差異情形以及相關性。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收集資料,以大台南地區幼兒家長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隨機取樣,取得有效問卷464份。就問卷回收之有效樣本資料,以 SPSS for Windows 17.0 電腦套裝軟體程式依序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積差相關進行資料分析,其研究結果如下:一、整體而言,本研究中的學前幼兒家長對融合教育的認知與態度在各層面均傾向於認同。二、在家長對融合教育安置學習的認知與態度層面,家長持認同的態度,對於平等和資源共享存在著極正向肯定的概念,但覺得並非所有特殊需求幼兒都應該在普通班

就讀。三、家長在普通幼教師專業知能認知與態度層面,認同普通幼教師應善用身教與言教,在教室內做好學生的楷模,營造支持特殊需求幼兒的學習環境,普通幼教師在融合教育教學課程上碰到難題,發現班上學生學習困難時,應主動向外尋求專業管道協助。四、家長在外在支持系統認知與態度層面,家長認同政府應對特殊需求幼兒及家長提供支援系統,並提供普通幼教師參加特殊教育知能研習的機會與管道。五、以不同的背景變項探討大台南地區幼兒家長對於實施融合教育的認知與態度差異情形,研究發現,性別、教育程度和是否有照顧特殊需求幼兒經驗等變項是不影響幼兒家長對實施融合教育的認知與態度。而影響幼兒家長對實施融合教育的認知與態度為年齡、園所

是否收托特殊需求幼兒和自己的幼兒是否為特殊需求幼兒等變項,其中自己的幼兒是否為特殊需求幼兒此變項僅影響幼兒學習和安置的認知與態度。六、研究顯示學前幼兒家長對融合教育之安置學習、教師專業知能與外在支持系統三層面的認知與態度相互影響,習習相關。

我能做到答應的事:3個小故事教孩子同理尊重(親子情緒管理小學堂4)

為了解決親子情緒管理的問題,作者IsabelleFilliozat 這樣論述:

台北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對親子衝突情境、來源與反應之研究

為了解決親子情緒管理的問題,作者蕭麗玲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知覺親子衝突的情境、來源及其親子衝突的反應,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所產生的差異,進一步分析親子衝突的來源與衝突的反應之關係。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97學年度台北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隨機、叢集抽樣方法,共計發出1100份,回收1064份問卷,有效問卷980份,調查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結論如下:ㄧ、台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親子衝突發生的頻率屬於中等程度,其正負面影 響的知覺百分比相當。二、台北縣國小高年級知覺學童整體親子衝突來源

,屬於低程度,以「自尊需求不滿足」最高。三、台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對親子衝突的反應,屬於中等程度,最主要會採取「折衷妥協」、「合作溝通」的反應方式。四、台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親子衝突發生頻率、親子衝突影響,因學童年級、家長教養方式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五、台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親子衝突來源,在各來源構面及「整體衝突來源」上,因學童年級、性別、家長職業狀況、家長教養方式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六、台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親子衝突反應,在各反應構面及「整體衝突反應」上,因學童年級、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狀況、家庭型態、家長教養方式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七、親子衝突來源的五個構面與衝突反應的五個構面間具有

典型相關,並可抽出三組典型因素。八、就典型相關而言,當親子衝突來源的「自尊需求」與「安全需求」愈沒有不滿足時,國小高年級學童就愈少採取「逃避隔離」、「支配競爭」的反應方式,愈會採取「合作溝通」的反應方式;當親子衝突來源的「安全需求」愈沒有不滿足時,國小高年級學童就愈會採取「順從遷就」的反應方式,愈少採取「合作溝通」、「支配競爭」的反應方式;當親子衝突來的「生理需求」愈沒有不滿足時,國小高年級學童就愈會採取「折衷妥協」、「合作溝通」的反應方式。最後根據研究發現並綜合相關文獻與研究心得,分別對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的家長、學校及教師、親職教育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以提供家庭教育、實務工作與學術

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