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詩歌2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秀珍寫的 遇到巴列霍 和(日)坂本龍一的 skmt:坂本龍一是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釀出版 和重慶大學所出版 。

靜宜大學 中國文學系 陳敬介所指導 陳怡津的 臺灣現代民歌(1970-2000)中現代詩入歌現象研究 (2021),提出詩歌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現代民歌、歌詞、現代詩、修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曾進豐所指導 許聿先的 吳晟二十一世紀詩文風格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吳晟、晚期風格、以詩入樂、生命觀、土地倫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詩歌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詩歌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遇到巴列霍

為了解決詩歌2的問題,作者陳秀珍 這樣論述:

  親愛的巴列霍   每當我端起一杯咖啡   就聽到你說:   如果我沒出生   另一位窮人就可以喝這杯咖啡   你曾傾聽秘魯   西班牙呻吟   我暫止呼吸要聽見   你內心   受苦的聲音   〈親愛的巴列霍〉   塞薩爾·巴列霍,一生中只出版三本詩集,仍被公認為二十世紀詩歌改革者代表之一。作者稱其為秘魯最偉大的詩人,深具人道主義精神。   《遇到巴列霍》集結詩人陳秀珍2016年至2017年參加三個國外詩歌節所寫的詩。足跡所至的國家包括孟加拉、土耳其、馬其頓、科索沃、秘魯。腳踩在異國的土地,心繫台灣,陳秀珍將沿途的風景、感觸、遣懷以及參加詩歌節的心情寫成詩。旅行終

究會結束,但詩作將當下的悸動永久保存了下來。 本書特色   ★陳秀珍近年詩作集   ★本書收錄詩人參與外國詩歌節所見所感,詩作搭配作者親自拍攝的照片,讓人有如身歷其境,徜徉在異國美麗的風景之中

詩歌2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歡迎追蹤並且分享我們的音樂

10位牧者、25個平台、7個主辦單位聯手呈現兩場LIVE直播,向全世界大聲的說:「聖誕賊偷不走我的⋯⋯」

4:00 聖誕街訪.你來說說聖誕節
10:37 今天不講理.今天過聖誕
33:46 孩是要發光
51:20 歡迎光臨大哥的客廳
55:40 李協聰牧師的禱告與祝福
1:04:58 KUA Worship
1:25:24 黃國倫牧師分享與禱告
1:41:26 紀文惠獻唱詩歌
1:52:27 周巽光牧師最悲慘的聖誕節
2:11:20 巫啟賢獻唱詩歌
2:17:57 李協聰牧師的禱告與祝福
2:22:36 大哥客廳的全球答客問
3:01:27 黃嘉千/ 張家綺 獻唱詩歌
3:09:29 偷不走的盼望.家庭見證故事
3:25:15 聖誕驚喜到你家.柳子駿牧師/曾沛慈
3:39:03 哥嫂來了-幸福肥不肥
--

歡迎以奉獻支持Asia for JESUS事工
https://goo.gl/5AAgQP

國度豐收協會相關資訊
各媒體平台►https://www.asiaforjesus.net/web/link/
官網 ►https://www.asiaforjesus.net
TV ►https://www.asiaforjesus.tv
Times文章資料庫►https://www.asiaforjesus.net/wordpress/
異象工場商城►https://shop.asiaforjesus.net/

臺灣現代民歌(1970-2000)中現代詩入歌現象研究

為了解決詩歌2的問題,作者陳怡津 這樣論述:

自古以來音樂與詩歌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歌詞就是音樂與文學激盪下的產物,本文將剖析臺灣現代民歌時期(1970-2000年)的時空背景下,現代詩入歌的特殊現象。臺灣從1970年代因政治環境陷入定位窘境,民族思潮湧起;以及社會情況,因外來文化衝擊,知識階層遂生發民族探尋的意識;繼而影響樂壇發展——流行歌曲退潮,民歌應運而生;至於詩壇情況,則因文學傳統失根,鄉土文學論戰發起,本文即從此四大面向講述臺灣現代民歌的脫胎與變種,進而暸解現代民歌由萌芽、醞釀至發展的概況。此外本文將以楊弦將余光中詩集譜曲入歌為開端,至李泰祥將鄭愁予、向陽、洛夫、羅青等眾多現代詩人作品譜曲入歌為巔峰;進而探究詩人們作品中譬

喻、映襯、誇飾、象徵、轉化等修辭在歌詞上的應用。同時釐清現代詩與歌詞間本質上的相同處,諸如兩者源頭相同、講求節奏、情志諧和、具有音樂性、繼承抒情傳統等特色。也分析現代詩與歌詞在語言、意象運用、服務受眾、視覺形式、題材、情感渲染性上的差異性。最後探究現代詩與歌詞間的交互作用、越界書寫及兩者應該如何相互借鑒並革新的意義。

skmt:坂本龍一是誰

為了解決詩歌2的問題,作者(日)坂本龍一 這樣論述:

坂本龍一是誰,而“我”又是誰? 本書集合了,音樂藝術家坂本龍一和天才編輯後藤繁雄從1996年到2006年10年間不間斷的採訪、對話,讓讀者全程目擊坂本龍一的內心變化起伏。 話題內容涉從童年時代的音樂啟蒙、成名的創作、海灣戰爭與“911”、世紀末、疾病、不斷探索音樂類型的邊界、詩歌與文學、人類與自然…… 《skmt:坂本龍一是誰?》強烈地反應出了“這個時代”,它不是對時事事件進行表面的反應,而是對時代深處流淌著的東西有感而發,很多時候分不清兩者的對話誰是提問誰在回答,坂本也始終保持著不被定形的狀態,是音樂家、是思考家、是環保鬥士、是病人…… 與時代緊密關聯、不斷思考又輕盈遊走其間,比誰都更激進

地敲響時代的警鐘(自我中心地!)但又不斷繼續著未知的音樂旅程。 這是一本滿載著新世紀底層的流動、預兆、和預感的書。 坂本龍一   日本當代國際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1952年出生于東京。幼年學習鋼琴、作曲,後取得東京藝術大學碩士學位。至今發行音樂個人音樂專輯約80張,為40餘部影片配樂,另與他人合作專輯30余張。曾獲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電影配樂、格萊美影視配樂專輯等。他是大島渚、貝托魯奇、阿莫多瓦的御用音樂家,也曾是麥當娜、大衛.鮑伊等流行音樂人的親密合作者。 後藤繁雄:日本編輯、作家,曾撰寫《老人》等書。 許建明 :日文譯者/文化觀察者,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震東日語專修學院

,曾任《SHANGHAI WALKER漫步》日語雜誌副主編、週末畫報編輯等職。譯作包括:《關於山本耀司的一切》、《料理的故事》、《浮世繪中的女人們》、《長岡賢明的思考》等。 skmt 1 計畫/這本書要怎麼來寫、怎麼來做? 這是因為…… 關於skmt的幾件事 提問和回答 沒有理由 違和感 記憶 盲目的東西 右手和左手 自己的臉 不明白 在教室裡 回想的迴圈之路 電影院 紅蜻蜓 雖然他把這件事叫作“少女的愛好” 德彪西 Basta Pasta 不知身在何處 帶一件行李去旅行 逃逸之處 史達林大街 人格/精神分裂症 局外人 提問/回答 世界巡迴演出“1996” 功能性MRI 心

裡的聲音/腦袋裡的音樂 音樂深處的東西 所謂“演奏” 情感/強烈的音樂 曲線 在希臘 鄉愁 因為沒有被滿足 悲傷的井 三重奏 討厭旅行/痛苦 中國 沒有猶豫 在北京 扭曲 即興/討厭即興 某天,在夢中 悲慘 f untitled 01 給20世紀的安魂曲 在20世紀的終結時 篩檢程式 我的音樂的“單位” 音樂的恩寵 反復與變化 祈禱的音樂 感情 是否被打動? 獨白 震驚 虛擬/現實 什麼樣的音樂? 恐慌 白癡狀態 明亮 不解決狀態 歷史 柄谷行人 海灣戰爭以後 戰爭 致他人/致網路 一筆到底般的演奏 義大利/韓國泡菜 任性地逃走 小小的奇跡 歌劇 電影的瞬間 片段/蒙太奇 差異與反復 電子合成

音樂文化/故事性 性 脫軌 電腦與音樂 奧特Q 感冒這件事 意象力 感官性 想睡的時候就睡,想起的時候就起 自己 愛 性/即興 詩歌 法布林/晨讀 埴谷雄高/遺體 魂魄不全者 原始音樂 指揮/畫面 快閃記憶體記憶 高橋悠治的手 電腦/骰子 治癒行為 歡爸爸了 打仗遊戲 懶傢伙/討人厭的小孩 朋友 詩人蘭波和數學家伽羅瓦 父親/書 搖滾體驗 鋼琴 不就職 貝托魯奇導演的話 畫面的混血性 在酒店的房間裡 自我免疫力/自我治癒力 為了治癒的音樂 生病的人啊…… 致野蠻 敏感/鈍感 讀《史記》這件事 希望 DNA 音響上的複雜化、音樂上的極簡化 訊息? 重啟/重新開始 過敏 滾軸溜冰 選擇 假聲男高音

蒙古 皇帝的墓碑 蒙古包之夜 沙漠飛行 每天的進獻 成吉思汗/文學 貧困的平衡 輪回 羊骨的骰子 呼麥/長調 TV與道路 在地球上的地方…… 歌劇式的東西 20世紀的總結/共生 微生物的啟示 碎片 羅伯特·威爾遜/米爾福德·格雷夫斯 坎甯安之夜 BTTB#1 即興 有幾千張模擬錄音的唱片在倉庫裡沉睡…… 一個 門把手般的/克勞德 《馬太受難曲》 炭的音樂/詩 標本 破壞方式 BTTB#2 細菌睡覺嗎? 從skmt過去的原稿中進行引用 沒有,才能 1960年代 BTTB#3 戰爭 和醜陋到*望的人類永別 所謂拯救到底是什麼? 惡與衰弱 光 人類呢? 我們的想念是什麼? 未來/希望 陰/陽 不整

齊/搖擺樂的低保真度 end 從那之後 skmt 2 計畫版本2/這本書是怎樣寫成、怎樣製作而成的? 從世紀末到新世紀I(DISC和BOOK) 從世紀末到新世紀II 美國幻想的終結 來自帝國的避難 非戰/逃吧 音樂/人類的終結/希望 場所 想像力 巡迴展出code new village exhibition 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的照片 人類的幼年期/一個人的拉姆斯菲爾德 萬物有靈的力量 殖民地 作為原住民的意義 哲學的終焉/日本 失落感/希望的力量 在相互關聯的世界裡/將資訊的不對稱變對稱 根據新農村會議而進行的發言記錄 ELEPHANTISUM(《“象”往的人生》)/倭黑猩猩/ 動物的啟示

來自世界的盡頭 看到它 以實瑪利/大猩猩的啟示 蘇珊·桑塔格的《在美國》/關於平易 電郵採訪/9.11/非戰/自然能量/世界巡迴 父親之死 裘賓/深度/領悟/詩歌 鳥人 從對話開始 致詩歌-1 致詩歌-2 為寫詩而做的隨筆 中斷/伊拉克戰爭 在這終結的時候 不唱歌的人 漢字/謎 日本原住民的故事 在大約1萬年以前 笛/薩滿教/向著自然力量的領域去 音/聲響 卡通之國—美國 冬天/FUYU(冬) 韓劇/古層的日語 媽媽的話 圍繞著語言/圍繞著木村紀子的 《古層日本語的融合構造》 語感/音感 阿伊努族/澳大利亞原住民 語言和聲音的旅程 這麼一來,所有的語言就將混合在一起 童謠/小泉文夫 童話故事

終於到了10歲、15歲了…… 文明與壽命 給孩子的音樂 避難 在路上 新專輯/即興 裂縫 無論看向何處都是龜裂,不是嗎? 炎夏 美國2004 柏林/城市之力(潛力) 在八重山諸島西表島 CHASM/裂痕般的東西 斷食道場 在新的一年裡 窩在工作室裡 致蘇珊的安魂曲 初期的聲音/大瀧詠一的啟示 不封閉的感覺 現在再一次圍繞CHASM專輯 實驗演出 蘇珊·桑塔格的追悼會 blog/tour 現場演出/尋找愉快的時間 在旅途中/幻想/回憶的力量 和卡斯滕·尼古拉一起/(音樂的根源) 正月讀書 下大雪 /自然之力 利己主義的美國 安魂曲/白南准 圍繞PSE法 在後臺/ALVANOTO+SAKAMOT

O insen歐洲巡演 去往諏訪的旅行 朝著無定形的人生去/朝著抽象的旅行去 後記①關於本書 後記②官能美學之人阪本先生 文庫版後記

吳晟二十一世紀詩文風格研究

為了解決詩歌2的問題,作者許聿先 這樣論述:

              被台灣現代詩壇視為鄉土詩典型代表的詩人吳晟,一向以關懷鄉土、批判威權的現實風格著稱,從七○年代的〈吾鄉印象〉到九○年代的〈再見吾鄉〉,作品大半帶有憂國憂民的色彩。但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其關注主題有逐漸擴大轉向的趨勢,主要可分為五大主題,分別為地誌書寫、死亡省思、政治批判、環保抗爭與農村精神;這些主題如何承繼吳晟前期作品的脈絡、晚期作品的語言風格,與詩作入樂後的效果,為本文的研究核心。  本研究透過文本精讀及文獻分析法,主要針對詩人吳晟晚期創作評論做更完整的研究。除了蒐集吳晟至今出版之詩作、散文、他人評論、未出版作品與詩作入樂的專輯,也透過演講訪談、創作文本與行動參

與交互對照,以釐清同一主題歷時性的演變。從台灣政治經濟變遷理解農民階層的困境與作品中展現的對抗精神,再釐清吳晟二十一世紀後的詩文主題的脈絡轉變,探討吳晟詩作入樂後歌詞與原詩的異同及效果,以解析吳晟晚期詩文語言風格的特色。  研究結果發現,吳晟的晚期詩文風格脈絡,以質樸真切的語言、富音樂性的形式為主,在「政治批判」、「環保抗爭」部分大致延續前期風格,在「地誌書寫」和「農村精神」詩作的景物書寫更細膩工筆且光明正向;在「死亡省思」詩作更豁達圓融與自省。詩作入樂方面,以中文寫的詩作,改以閩語吟唱加強鄉土特色,詩作經過編曲後呈現豐富多樣的風格。吳晟近年來在文學界受到的評價與定位,其實牽涉到整個台灣社會的

歷史與政治發展,這部分是本研究未來可再深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