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GeorgeOrwell寫的 反烏托邦三部曲.精裝典藏套書【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我們】(二版) 和GeorgeOrwell的 一九八四(反烏托邦三部曲全新譯本,精裝珍藏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984》裡面的一句話「誰掌握了過去,誰就掌握了未來;誰 ...也說明:《1984》裡面的一句話「誰掌握了過去,誰就掌握了未來;誰掌握了現在,誰就掌握過去。這句話怎麼理解? ... 意思就是誰篡改了歷史,誰就控制了未來國家的走向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人 和野人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 王高成所指導 孫亦韜的 中共航母發展戰略之研究 (2020),提出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共軍事戰略、中共海軍戰略、中共航母、航母編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陳登武所指導 孫連成的 客家義民形象及義民爺信仰的建構──文獻與影視的交融互證 (2010),提出因為有 義民、客家、劄付、義民爺信仰、分化說、孤魂說、影視的重點而找出了 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的解答。

最後網站哪裡都是你【動態歌詞】「你想要的是現在而不是那遙遠的未來」則補充:... 的放棄卻才發現早就丟掉了自己特別是一個人的夜裡沒有人能夠 控制 住自己讓全部回憶藏在心底泛起漣漪你想要的是 現在 而不是那遙遠的 未來 選擇的困惑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反烏托邦三部曲.精裝典藏套書【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我們】(二版)

為了解決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的問題,作者GeorgeOrwell 這樣論述:

為反烏托邦小說定調的關鍵三部曲 這並非故事,而是即將來到的未來。   《一九八四》   描寫極權社會的最佳範本   影響村上春樹創作《1Q84》的靈感來源   在一個由交戰國家統治的世界,以及一個不但控制資訊、也控制個人思想記憶的權力結構下,一個名叫溫斯頓・史密斯的小公務員,在大洋洲共和國冰冷灰白的環境下,加入了一個秘密兄弟會,追尋一段禁忌的婚外戀情——結果卻成了被追捕的國家公敵⋯⋯也是老大哥的敵人。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而老大哥正注視著你……   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   在遮陰的栗樹下,你出賣了我,我出賣了你。   「如果不與極權主義做鬥爭,它將

無往不勝。」──喬治‧歐威爾   《美麗新世界》   讓幾個世代的讀者為之著迷及驚恐   精準描述未來世界的預言之作!      在未來一個被全面制約的世界中,人類在基因設計與藥物麻醉下,消極服從於一種統治秩序。控制的各個環節設計精巧完美,讓被制約者就如同會自行修復的精密機器一般。 本作不僅是人類應該注意的警訊,同時也發人深省卻又帶來極大的娛樂性。   「發現赫胥黎對於某種遙遠未來所做的諷刺性預測,有多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變成現實,的確是個嚇人的經驗。」——《紐約時報書評》   《我們》   反烏托邦小說始祖   影響歐威爾、赫胥黎創作方向的偉大作品   這是個一切透明、精確、乾淨到什

麼都不能隱藏的玻璃國度。   在這裡,一切都有「標準」,不存在提供妒忌或羨慕的因素,   只要遵守國家的規定,就可以擁有幸福的生活。   缺少的,只是自由。   世界上有兩個樂園:沒有自由的幸福,和沒有幸福的自由。   【關於反烏托邦小說】   反烏托邦小說的共同特點,在於對傳統烏托邦文學的「幸福」與「美好」,提出了強烈的質疑,其故事背景通常是描寫井然有序的社會,但作者會以反面的態度,表達對現實社會的質疑。相對於烏托邦強調整體的安定與利益,反烏托邦則以個人特質與自由意志為重心。最重要的是,反烏托邦想要表達的最大重點,在於探討表面科技進步、秩序井然的社會,是否真的是人們追求的生活呢?   

近年來,從《時間迴旋》、《飢餓遊戲》,到《羊毛記》,可發現這類型反烏托邦小說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對現實的不滿,而想找一個逃離現實生活,想像一個嚮往世界的窗口。   而《我們》、《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則可說是替反烏托邦小說定調的關鍵作品,合稱《反烏托邦三部曲》。  

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這是我們談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的第三集。

在這裡呢,我跟你分享一個名詞,叫做「本體焦慮」,也叫做「存在焦慮」。

你可能聽不懂這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人生裡,任何時刻,我們可能都會問自己:「我這輩子只能這樣嗎?」

這是一種呢,我們對於自身存在的恐懼感。我們會擔心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擔心自己的存在,對自己跟他人是沒有價值的。

其實在整個生命歷程當中,我們從狂放的青少年時期,一直到相對冷靜的成人階段;我們這個問題,其實是會不斷發生的。

然而你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在童年階段的時候,這樣的痛苦其實不會太影響你;因為童年嘛!你很清楚知道,未來還有大把的時間。

可是呢,到了青少年時期,這樣的困惑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取得你的注意;因為你很清楚知道,接下來你就成年了!

可是在這樣的階段裡,大部分的人都會有一個期待,這個期待就叫做「長大以後就會漸入佳境、長大以後就會有答案」。

然而可怕就在於,等你真的長大了,到了成人的階段,或許在初期你還是充滿希望,抱持所有的目標,都有機會達成。

可是終究有一天,你會意識到,在鏡子裡面的自己有了白頭髮,不止是如此,你會感覺到自己的體重控制,越來越困難。

而且你可能也會發現,自己有了老花眼,視力沒有像以前這麼的好;隨時在你不預期的狀況底下,你會發現到自己身體有發生了一些小毛病。

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哦,你在餐廳裡用餐,你的晚餐的主餐哦,都還沒有吃完;服務生就把隔天的早餐端上來,是一樣的感覺。

這些訊號都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時間到了!「時間」已經不站在我們自己的這一邊。可是當這樣的意識,其實往往也是來自於,我們恐慌跟焦慮的來源。

在這個時候,你會更加無法逃避的,去問自己這個問題,叫做:「我這輩子只能這樣嗎?」

其實這是所有心智正常的人,都會面臨的階段。但是每一個人,面對這樣的階段,會有的反應都不太一樣。

有些人呢,會忽略掉這樣的感受跟問題,他把力氣花在追求其他,讓他自己覺得可以讓自己變得更美好的事物上。比如說,更好的車子、更大的房子、 更高的權位,或者是更光鮮亮麗的生活形態。

在現在這個時代呢,還有一些人會去追求醫美,用盡各種手段,去維持一個年輕的外貌,讓自己「感覺」時間還站在自己的這一邊。

可是這樣的追求,好像短期都能夠達到一些安慰的效果;然而你會很快的發現,這一切的追求都沒有用。

那種「幻滅感」,就像是錢再多都不會快樂,或者是追求更高的職位,心裡也不會有平靜。

當照著鏡子看自己,用盡醫美的手段,讓自己看起來年輕;可是你都無法逃避,在這個表皮背後的那個靈魂的焦慮。

這個時候你會感受到,所有的證據都在告訴你,這樣的努力是沒有用的,方向可能錯了!

然而當你還不醒悟的話,就好像是我在【過好人生學】裡面,一直談到的一個現象,叫做「堅持症候群」。

有太多人抱著一個信念,叫做「戲棚下坐久了,就是自己的。」;按照過去的信念跟想法,一路堅持下去,就可以過上一個好人生!

然而呢,我必須很真實的告訴你,戲棚底下坐久了,並不會是你的,你只會得到滿身灰塵。

因為你可能沒有真正搞清楚,會讓你生命變得更好、 會讓你的人生過得更好,的核心關鍵究竟是什麼?

那當然了,也有些人會選擇直接攻擊這些焦慮感。比如說,當他發現自己變胖了,就開始節食。

或者是當他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該有的重視,他就去讀那些可能是成功、勵志的書籍;或者是,去學「怎麼樣跟任何人都能夠聊得來」?

然而這樣的努力,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可能也會發現,這樣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其實也沒有什麼效果。

因為有一個是我們無法逃避的事實,就是不管你怎麼樣照顧自己的身體,它終究會老去。

如果你擁有了更多的自信,可能會因為這樣子,跟朋友發生了摩擦;如果你花時間在經營朋友的關係,你可能就會忽略了,自己的另一半跟家人。

你會感覺到自己喔,越努力越挫折。然而這樣的現象,就很像是我在【過好人生學】裡面談到的,叫做「熱情症候群」。

當你把你的生命,不斷的去「追求熱情」,很快的你會發現,到最後你不會在任何事情上,得到深刻的累積,你只是在不斷的「追求」而已。

那麼就在此刻,當很多的嘗試,都發現沒有什麼效果之後;有些人就會選擇放棄對這個世界的努力。他們把這些事情、這些想望,甚至於這些疑問,全部都遺忘;把自己關在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裡。

表面上他看起來,好像是他找到了一個鄉下的地方,開了一間農舍,或者是呢,他開始培養自己個人的興趣。然而有些人比較糟糕的,就是選擇用酒精或藥物來麻醉自己。

其實像這樣子昂貴的興趣,或者是另類的消遣,或許可以暫時轉移我們的注意力;但是關於「自己的人生只能這樣嗎?」這個問題還是沒有回答。

所以其實當你聽到這裡,假設你感覺到人生怎麼那麼絕望。事實上,我想要跟你分享的,跟Csikszentmihalyi談的《心流》,並不是要創造你的絕望;反而是更直指核心的,讓你去回答:「這輩子只能這樣嗎?」這個問題。

不是企圖用忽略的,也不是企圖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更不是用一種「放棄」的姿態,去看待這個問題。

多數時候,當我們心中升起「這輩子只能這樣嗎?」,當這個問題一生起的時候,第一時間,你有真實的回到自己的生命裡?

還是你活在一種虛妄的想像,你總覺得只要得到什麼、只要有了什麼,或者是只要把什麼你不要的拿掉,你就可以快樂跟幸福。

其實只要你有這個想法,基本上你就已經注定了,你跳脫不出這樣的焦慮感。

其實每當有人問我:「要怎樣過出一個好人生?」我說這個問題很大、很難回答;但是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說明的話,我會說:「要過一個好人生,那麼你就要去找出那個,回到世俗卻又超越世俗的努力。」

「回到世俗」,意味著你不要跟你的真實生命脫鈎,也不要企圖想找別的東西來取代,這叫「回到世俗」;但是又超越世俗,什麼叫做「超越世俗」呢?

那就是不管這個世俗、這個生命,給你什麼樣的任務、挑戰跟問題;你都要靜下心來問自己,你自己在乎的是什麼?究竟自己要的是什麼?

今天這樣的問題,之所以會吸引你的注意力,到底引起了你心中的什麼部分?只有你能夠去找到那個「回到世俗」,卻又「超越世俗」的努力,你才能夠真正活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那如果你再問我,怎麼樣用一句話,來說明【過好人生學】能夠帶給你的幫助?我會說:「這一門課是讓你學會,怎麼樣讓時間變成是你的朋友。」

我們都知道在生命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內在的焦慮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因為我們會懷疑自己的定位跟價值。

然而你只要能夠找到那些有意義、值得你努力的事情,並且用正確的方法,這就是在我課程裡面,談到的「四個重要的能力」。

那麼我想「時間」會成為你最好的朋友,因為時間會把你人生的意義,去做倍數的累積。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我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有興趣的話,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過出一個更好的人生;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中共航母發展戰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的問題,作者孫亦韜 這樣論述:

中共在20世紀末期80年代,開始面臨一連串海洋安全上的問題,海權的意識才開始覺醒,其軍事戰略之重點也由陸上轉向海洋。自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乃至於習近平主政後的「一帶一路」戰略,其在經濟、軍事等全方面崛起,已經引起東亞區域各國的防備。中共的崛起改變了東亞地區原有的國際「權力平衡」,其在東亞地區一同以美、日為主的海權國家逐鹿爭霸,已成為基於「國家利益」所必然的局面。由於中共的軍事戰略對內直接帶動其經濟發達,對外與世界各國貿易往來產生經濟利益,在中共以經濟為導向的政策上,仍將居於關鍵性的地位。對於軍事戰略的持續發展,包括「海洋控制」、「海洋阻絕」、「海岸兵力投射」與「戰略嚇阻」,中共將需要一支強有

力的遠洋海軍武力來達成其戰略目標。中共若要由將其主權自近海向遠海延伸,乃成為一個海權大國,擁有航母是其戰略所必須達成的第一步。中共的眼光已經超越臺海,未來必須有適切的海上戰力與其戰略眼光相配合,航母的發展帶動了整體海軍戰力的建設。最後,以航母保護海外經濟利益與能源運輸安全,進一步構築強大軍事力量。當中共擁有航母編隊時,在國家安全戰略的意義將會有所改變。中共將擁有同時可制海與制空的儎台。可藉由擁有航母編隊延伸中共海軍的打擊範圍,鞏固其近海海域,並藉此確認與擴大中共的海洋疆界,對東海及南海的主權紛爭提高嚇阻的能力。

一九八四(反烏托邦三部曲全新譯本,精裝珍藏版)

為了解決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的問題,作者GeorgeOrwell 這樣論述:

反烏托邦小說經典之作 與《我們》、《美麗新世界》並列為三大反烏托邦小說 描寫極權社會的最佳範本 影響村上春樹創作《1Q84》的靈感來源   如果不與極權主義做鬥爭,它將無往不勝。   ──喬治‧歐威爾 反烏托邦小說   反烏托邦小說的共同特點,在於對傳統烏托邦文學的「幸福」與「美好」,提出了強烈的質疑,其故事背景通常是描寫井然有序的社會,但作者會以反面的態度,表達對現實社會的質疑。相對於烏托邦強調整體的安定與利益,反烏托邦則以個人特質與自由意志為重心。最重要的是,反烏托邦想要表達的最大重點,在於探討表面科技進步、秩序井然的社會,是否真的是人們追求的生活呢?   近年來,從《

時間迴旋》、《飢餓遊戲》,到《羊毛記》,可發現這類型反烏托邦小說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對現實的不滿,而想找一個逃離現實生活,想像一個嚮往世界的窗口。   而《我們》、《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則可說是替反烏托邦小說定調的關鍵作品,合稱《反烏托邦三部曲》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而老大哥正注視著你……   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     在遮陰的栗樹下,你出賣了我,我出賣了你。   喬治・歐威爾的經典小說《一九八四》,是一個人的夢魘式奧德賽遠遊,他經歷的是一個由交戰國家統治的世界,以及一個不但控制資訊、也控制個人思想記憶的權力結構。一個名叫溫斯頓・史密斯的小公務員,

在大洋洲共和國冰冷灰白的環境下,加入了一個秘密兄弟會,追尋一段禁忌的婚外戀情——結果卻成了被追捕的國家公敵⋯⋯也是老大哥的敵人。   現在,成書的六十六年後,歐威爾這個關於順從、壓制與身分認同,預言了未來的難忘故事,還是讓人讀了坐立難安。我們隨著溫斯頓・史密斯經歷他的反叛、囚禁、折磨與再教育時,我們親身經歷了塑造出自我的自由與真理遭到毀壞的過程,還有黑即是白、二加二等於五、惡即是善的世界如何創造出來的。

客家義民形象及義民爺信仰的建構──文獻與影視的交融互證

為了解決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的問題,作者孫連成 這樣論述:

清代臺灣移墾社會的特質,以及清廷對臺控制的低效,造成變亂叢生,以泉州和客家為主的義民團體乃應運而生,成為民變和會黨的一大剋星,在歷次民變中扮演輔助性的平亂角色。 不少學者根據歷來民變的閩粵漳泉對抗現象提出「分化說」,強調清廷對待義民的採取的是「分化利用」的態度,有意的區隔漳人和泉粵兩籍人民。大致而言,分化政策雖非清廷治臺的一貫政策,而且部分治臺大吏如孫爾準等對分類現象採試圖化解的態度,然而也不乏皇帝及治臺官員將分化策略視為社會控制或平亂的手段,甚至採積極鼓勵的態度,只是在實際運作及時機拿捏上以巧妙的方式遮掩,避免露餡造成相關族群的疑慮或反彈。從清廷對於歷來分類械鬥事後的種種處置

觀之,也只是在避免事端擴大動搖統治根基,而非積極化解分類械鬥現象,更遑論在處理民變等重大統治危機時,放棄分化策略的運用。 此外,義民選擇和官方合作「相聚保境」,乃是立基於族群及地方意識的的務實選擇,而非基於國家意識或國家認同。即使其中少數出任官職的義民首可能有國家意識,但不宜擴大解釋。 清領以來生產關係的緊張,加之客家人的義民角色以及朝廷有意的分化,過去民變時結下的仇怨,像一道伏流暗潮,不時啃嚙撕扯族群傷口。1981年拍攝的《大湖英烈》電影中,即出現福佬人吳覺民認為閩粵是對立的,所以一直無法接受客家人羅福星的邀請一同加入抗日行動,堅持靠自己力量抗日等情節,反映日治甚至《大湖英烈》編

導所處時代,閩客族群心結仍深的情事。 有關義民爺是否為孤魂野鬼的論爭,筆者認為孤魂說除立論破綻遠大於非孤魂說外,其主要爭議之處在於局限在「本質論」的角度,忽略義民爺信仰神格不斷提升的動態發展事實,陷入僵化凍結的「文化」觀。基本上文化是流動的,可被建構,更非一成不變,義民爺的屬性亦可作如是觀。就義民爺信仰的源起及演變過程而言,「功烈英靈說」顯然較「厲鬼說」更接近實際歷史情狀。簡單的說,義民爺乃是生前有功績,死後有顯靈的正神,並非厲鬼。 十九世紀以來,義民爺神格地位不斷上升,香火甚至已凌駕拓荒時期的原鄉守護神三山國王。客家祭祀圈轉換過程(尤其臺灣北部)過程透露了對客家族群而言,捍衛鄉土

的土著化意識已凌駕原鄉意識,以致捍衛鄉土有功的義民爺神格不斷上升,聯庄祭典規模也越來越大,隨著政經社會變遷而原本日漸疏離的客庄社區意識及宗族意識也重新被喚起及強化。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客家祭祀圈競逐過程牽動的絕不只是宗教信仰層面,也涉及地方家族的盛衰及在地意識的深化。 此外,義民及義民爺信仰的「忠義」正面論述不斷被重構及強化、凝塑成為義民精神(客家精神)的背後似乎也突顯集體的歷史記憶乃是選擇性的形塑或再建構,在某種程度上呼應民族或族群乃是「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es)之說。